第十五章 变数(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下雨,江南东路的宁国府就是如此,出了广德军,再前行几日就到了这个叫做太平的县,这里曾经是个历史名人的封地,没错,就是那位鼎鼎大名的武氏之女,差一点就步其老妈后尘登上帝位的太平公主。
天气情况不错加上道路通畅,刘禹一行走得不算慢,在太平县歇息一晚,明日就将进入池州境内,过了池州,此行的第一个重要目标就到了,那就是江州。
这样的行路对于刘禹来说是种折磨,因为自己是领队,队伍之中又有半数是元人,他没有办法像之前那样从后世走,而现在这样子按部就班一天几十里路赶下来,体力也好精力也好都有些跟不上,要知道那可是骑着马顶着日头在空旷的路上走,他何时尝过这种罪。
这活真不是人干的,想起之前家人的担忧,刘禹有些后悔,对困难估计得不足啊,其实吧,这还不是最难过的,古时的娱乐活动太少了,就说这太平县吧,在吃过了知县精心准备的晚宴之后,就只能睡觉去了,因为这城里连个像样的青楼都没有,痛苦啊。
“明天又是个好天气啊。”
刘禹有些无聊地在院子里望天,满天的繁星、高悬的明月,都喻示着他的判断不会有错,想偷懒休息一天都不成,他弯了弯有些麻木的大腿,就当是户外运动了,或是强制锻炼?
“刘中书好兴致啊。”
估计是看他有些劳累,平日这个时候前来听他讲古的那些随行军士都没有来打扰,院子里就他一个人,就在刘禹考虑要不要去找他们聊天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从背后响起。
转过头来的时候,刘禹有些发愣,来人并不是他认为的廉希贤,而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中年人,当然只是刘禹不认识他,人家可是一口就叫出了他的姓和官职。
“是某冒昧了,赵应定,不知中书可听过?”
“原来是赵大司马,早有耳闻,不想在此得见,但不知司马是几时到的?”
这个名字刘禹是知道的,此人顶替了他原本的位子,当然是他出任北使之后,奇怪的是,原本应该一同出京的,可这人却一直不曾出现,直到快出宁国府了,才赶来。
“刚刚到的,紧赶慢赶,总算是追上了,若是再晚些,你等到了江州,某家这个主人却不曾出现,那才是笑话。”
朝廷新任的端明殿学士、权兵部尚书、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节制池州、南康军驻戍军马赵应定呵呵一笑,他带的人多,在京师里要换装补充,故而耽搁了一天,不过走得比刘禹等人快,倒底还是赶上了。
两人在院中的石桌前坐下,几个军士为他们奉上茶点,便退了出去,只留下他们在内,因为对对方不熟,刘禹也不知道他有何来意,故而没有开口,只是捧着茶盏静静地打量着。
这个人在历史上名气不大,在后世也找不到他的传记,只知道他是张珏的前任,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他最后还是归降了鞑子,不过现在就说不准了。
朝廷能选他,估计是看在此人曾经守重庆府数月不下的经历上,能力应该是有的,可是现在要去的是江州,那里肯定不如重庆那样的山城险峻,而且他这么初来乍的,鞑子可不会给他适应的时间,刘禹打心底里就不太看好。
“赵某早就听说中书年纪不大,没想到今日一见,仍是出乎某的预料之外,心说这也委实年青了些,见笑啊见笑。”
没想到对方也打量了他一会,然后冒出了一句话来,语气是玩笑式的,语意间却含着恭维,刘禹逊谢之余还有些疑惑,自己这个行将送死之人还有什么可图的吗?
“司马光临寒舍,必有见教,刘某愚钝,但不知所为何事?”
“赵某在京师听闻,和谈之时,这江州能重归我朝,中书出力甚多,而此行之因由,也皆与中书之策有关,不知道是与不是?”
本来就不是熟人,刘禹没功夫同他应酬,好在对方也早有准备,面对直问赵应定侃侃而谈,一下就说到了问题关键。
“大抵不差吧,咱们这一行先到江州,以鞑子被俘之高官换取这一州之地,确是刘某坚持的,司马以为有所不妥么?”
“不不不,中书误会了,赵某以为此事颇有远见,三地之中江州最为紧要,不光是对我朝,对鞑子亦然,某说得可对么?”
这话一出,刘禹对他倒有些刮目相看了,此人是不久之前才回朝的,应该还不知道元人正在聚集兵马之事,而他一眼就看出了自己的用意,刘禹的表情一下子郑重起来。
“江州既然如此紧要,鞑子不乏远见之人,此行又是深入敌境,中书以为,这其中会否有诈?咱们要不要做些准备,以策万全?”
赵应定的话让刘禹陡然一惊,这个使团中能战的只有杨磊所率的那些班直和百十来个押运俘虏的普通军士,而江州现在还在鞑子手中,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不就是那些千户以上的高级将领么,自己确实有些大意了,没有想到他们有可能会翻脸。
这些天的风平浪静让他放松了警惕,那些元人绝不会像表面上那么无害,刘禹的脑子急速转动着,是得想个办法,不能就这么送上门去。
明天就会进入池州境内,那里差不多已成白地,不会得到任何帮助,邻近的太平州也差不多,远一点的建康府么?只怕来不及,那么附近的呢,手上没有地图,他只能靠记忆来思索。
“一江之隔的安庆府,那位张帅某听闻与中书有旧,但不知是也不是?”
赵应定看似无意的一句话让刘禹眼前一亮,自己怎么把他给忘了,张世杰,此刻沿江除了建康府就属他的兵力最为雄厚,赵应定今天前来的目地不言而喻了,就是为了他。
位于荆湖北路的鄂州,原本一直驻于阳逻堡的平章阿里海牙匆匆赶了回来,他要在此迎接一位来自大都的重要人物。
“阿里海牙,我的老朋友,真高兴见到你。”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要等待的客人比他先入城,结果他反而成了被迎接者。
随着一句畏兀儿话的问候语,来人热情地冲着他高举双臂,阿里海牙大笑着迎了上去,两人拥在了一起,互相拍打着后背,婉如多年未见的好友一般。
从面相上看,来人同他一样,都有着明显的色目人特征,皮肤白皙、毛发微卷、鼻梁弯曲且高耸,只是年岁要明显大一些。
“一听到你来的消息我就赶了回来,没想到还是你先到,不得不说,大汗的决定很英明。”
“是啊,在这里设立行中书省,意味着它将成为汗国的一部分,对于我们下一步的行动,会有不小的帮助。”
新任的荆湖行中书省丞相廉希宪点点头,他是从河南调过来的,出任这个新设的行省中丞,现在谁不知道这里将成为即将开始的出征起点,正需要这种长于民事的干员。
“你这一路上看过来,感觉怎么样?”
“不错,一切井井有条,看来他们已经适应了我们的统治。”
阿里海牙点点头,他知道这个他们指的是那些宋人,和北方的汉人一样,这些被征服的人温顺而听话,并没有对他们这些新的统治者产生敌对,每个人的脸上都显得麻木,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认命了,难怪大汗一心想要征服江南,这么好的顺民到哪里去找?
“希望如此吧,你来之后,这里的一切都要交给你了,别担心,只要他们将田里种满庄稼,明年能交上足够的粮食,没有人会闹事,这里可比北方要富庶得多。”
“那么,你还在担心什么?”
廉希宪一眼就看出他的表情并不像他自己说得那样轻松。
“看看吧,你的兄弟寄来的,再过几天,你们也许就能见面了。”
阿里海牙递了封书信过去,这是廉希贤写给他的信,向他通报了和谈结果,当然同样的信也应该送入了大都,而对于这个结果,阿里海牙有些不太满意,他想听听廉希宪怎么说。
“看上去我们没有吃亏,你觉得哪里会出问题?”
“是的,表面上看没有问题,可是你也知道我们的大军即将南下,这个时候不应该有什么障碍挡在路上,而你的兄弟,可能就给我们弄了这么一块石头。”
“你指的是江州?”
“是的,我的朋友,如果有可能,我另可将蕲州还给宋人,也不想给他们江州,那里的位置太重要了,搞不好会死很多人。”
“可上一次不是”
“上一次,他们没有抵抗。”
阿里海牙三言两语就将问题说了出来,廉希宪也是知兵之人,一听就明白了,不错,如果有选择,将大江对面的蕲州交还宋人更为有利,可是他的兄弟在信中说了,那是宋人不可触碰的条件,看来对手并不是想像中那么无能。
“老朋友,你有什么想法?我会听的。”
廉希宪知道,他和自己说这件事,当然不会只是抱怨,应该有了什么计划,而这个计划肯定需要自己做点什么。
“当然,这不是我的主意,张弘范现在在那里,他有个想法,让我们进去边喝边谈。”
阿里海牙将廉希宪往府门里让,这里原本是宋人的荆湖北路副使司,后来成为伯颜的征南行辕,之后又变成他的治所,现在当然要让给廉希贤,做为行省官衙,而他自己则会常驻阳逻堡,负责大军的集结地和物资枢纽。
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下雨,江南东路的宁国府就是如此,出了广德军,再前行几日就到了这个叫做太平的县,这里曾经是个历史名人的封地,没错,就是那位鼎鼎大名的武氏之女,差一点就步其老妈后尘登上帝位的太平公主。
天气情况不错加上道路通畅,刘禹一行走得不算慢,在太平县歇息一晚,明日就将进入池州境内,过了池州,此行的第一个重要目标就到了,那就是江州。
这样的行路对于刘禹来说是种折磨,因为自己是领队,队伍之中又有半数是元人,他没有办法像之前那样从后世走,而现在这样子按部就班一天几十里路赶下来,体力也好精力也好都有些跟不上,要知道那可是骑着马顶着日头在空旷的路上走,他何时尝过这种罪。
这活真不是人干的,想起之前家人的担忧,刘禹有些后悔,对困难估计得不足啊,其实吧,这还不是最难过的,古时的娱乐活动太少了,就说这太平县吧,在吃过了知县精心准备的晚宴之后,就只能睡觉去了,因为这城里连个像样的青楼都没有,痛苦啊。
“明天又是个好天气啊。”
刘禹有些无聊地在院子里望天,满天的繁星、高悬的明月,都喻示着他的判断不会有错,想偷懒休息一天都不成,他弯了弯有些麻木的大腿,就当是户外运动了,或是强制锻炼?
“刘中书好兴致啊。”
估计是看他有些劳累,平日这个时候前来听他讲古的那些随行军士都没有来打扰,院子里就他一个人,就在刘禹考虑要不要去找他们聊天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从背后响起。
转过头来的时候,刘禹有些发愣,来人并不是他认为的廉希贤,而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中年人,当然只是刘禹不认识他,人家可是一口就叫出了他的姓和官职。
“是某冒昧了,赵应定,不知中书可听过?”
“原来是赵大司马,早有耳闻,不想在此得见,但不知司马是几时到的?”
这个名字刘禹是知道的,此人顶替了他原本的位子,当然是他出任北使之后,奇怪的是,原本应该一同出京的,可这人却一直不曾出现,直到快出宁国府了,才赶来。
“刚刚到的,紧赶慢赶,总算是追上了,若是再晚些,你等到了江州,某家这个主人却不曾出现,那才是笑话。”
朝廷新任的端明殿学士、权兵部尚书、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节制池州、南康军驻戍军马赵应定呵呵一笑,他带的人多,在京师里要换装补充,故而耽搁了一天,不过走得比刘禹等人快,倒底还是赶上了。
两人在院中的石桌前坐下,几个军士为他们奉上茶点,便退了出去,只留下他们在内,因为对对方不熟,刘禹也不知道他有何来意,故而没有开口,只是捧着茶盏静静地打量着。
这个人在历史上名气不大,在后世也找不到他的传记,只知道他是张珏的前任,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他最后还是归降了鞑子,不过现在就说不准了。
朝廷能选他,估计是看在此人曾经守重庆府数月不下的经历上,能力应该是有的,可是现在要去的是江州,那里肯定不如重庆那样的山城险峻,而且他这么初来乍的,鞑子可不会给他适应的时间,刘禹打心底里就不太看好。
“赵某早就听说中书年纪不大,没想到今日一见,仍是出乎某的预料之外,心说这也委实年青了些,见笑啊见笑。”
没想到对方也打量了他一会,然后冒出了一句话来,语气是玩笑式的,语意间却含着恭维,刘禹逊谢之余还有些疑惑,自己这个行将送死之人还有什么可图的吗?
“司马光临寒舍,必有见教,刘某愚钝,但不知所为何事?”
“赵某在京师听闻,和谈之时,这江州能重归我朝,中书出力甚多,而此行之因由,也皆与中书之策有关,不知道是与不是?”
本来就不是熟人,刘禹没功夫同他应酬,好在对方也早有准备,面对直问赵应定侃侃而谈,一下就说到了问题关键。
“大抵不差吧,咱们这一行先到江州,以鞑子被俘之高官换取这一州之地,确是刘某坚持的,司马以为有所不妥么?”
“不不不,中书误会了,赵某以为此事颇有远见,三地之中江州最为紧要,不光是对我朝,对鞑子亦然,某说得可对么?”
这话一出,刘禹对他倒有些刮目相看了,此人是不久之前才回朝的,应该还不知道元人正在聚集兵马之事,而他一眼就看出了自己的用意,刘禹的表情一下子郑重起来。
“江州既然如此紧要,鞑子不乏远见之人,此行又是深入敌境,中书以为,这其中会否有诈?咱们要不要做些准备,以策万全?”
赵应定的话让刘禹陡然一惊,这个使团中能战的只有杨磊所率的那些班直和百十来个押运俘虏的普通军士,而江州现在还在鞑子手中,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不就是那些千户以上的高级将领么,自己确实有些大意了,没有想到他们有可能会翻脸。
这些天的风平浪静让他放松了警惕,那些元人绝不会像表面上那么无害,刘禹的脑子急速转动着,是得想个办法,不能就这么送上门去。
明天就会进入池州境内,那里差不多已成白地,不会得到任何帮助,邻近的太平州也差不多,远一点的建康府么?只怕来不及,那么附近的呢,手上没有地图,他只能靠记忆来思索。
“一江之隔的安庆府,那位张帅某听闻与中书有旧,但不知是也不是?”
赵应定看似无意的一句话让刘禹眼前一亮,自己怎么把他给忘了,张世杰,此刻沿江除了建康府就属他的兵力最为雄厚,赵应定今天前来的目地不言而喻了,就是为了他。
位于荆湖北路的鄂州,原本一直驻于阳逻堡的平章阿里海牙匆匆赶了回来,他要在此迎接一位来自大都的重要人物。
“阿里海牙,我的老朋友,真高兴见到你。”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要等待的客人比他先入城,结果他反而成了被迎接者。
随着一句畏兀儿话的问候语,来人热情地冲着他高举双臂,阿里海牙大笑着迎了上去,两人拥在了一起,互相拍打着后背,婉如多年未见的好友一般。
从面相上看,来人同他一样,都有着明显的色目人特征,皮肤白皙、毛发微卷、鼻梁弯曲且高耸,只是年岁要明显大一些。
“一听到你来的消息我就赶了回来,没想到还是你先到,不得不说,大汗的决定很英明。”
“是啊,在这里设立行中书省,意味着它将成为汗国的一部分,对于我们下一步的行动,会有不小的帮助。”
新任的荆湖行中书省丞相廉希宪点点头,他是从河南调过来的,出任这个新设的行省中丞,现在谁不知道这里将成为即将开始的出征起点,正需要这种长于民事的干员。
“你这一路上看过来,感觉怎么样?”
“不错,一切井井有条,看来他们已经适应了我们的统治。”
阿里海牙点点头,他知道这个他们指的是那些宋人,和北方的汉人一样,这些被征服的人温顺而听话,并没有对他们这些新的统治者产生敌对,每个人的脸上都显得麻木,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认命了,难怪大汗一心想要征服江南,这么好的顺民到哪里去找?
“希望如此吧,你来之后,这里的一切都要交给你了,别担心,只要他们将田里种满庄稼,明年能交上足够的粮食,没有人会闹事,这里可比北方要富庶得多。”
“那么,你还在担心什么?”
廉希宪一眼就看出他的表情并不像他自己说得那样轻松。
“看看吧,你的兄弟寄来的,再过几天,你们也许就能见面了。”
阿里海牙递了封书信过去,这是廉希贤写给他的信,向他通报了和谈结果,当然同样的信也应该送入了大都,而对于这个结果,阿里海牙有些不太满意,他想听听廉希宪怎么说。
“看上去我们没有吃亏,你觉得哪里会出问题?”
“是的,表面上看没有问题,可是你也知道我们的大军即将南下,这个时候不应该有什么障碍挡在路上,而你的兄弟,可能就给我们弄了这么一块石头。”
“你指的是江州?”
“是的,我的朋友,如果有可能,我另可将蕲州还给宋人,也不想给他们江州,那里的位置太重要了,搞不好会死很多人。”
“可上一次不是”
“上一次,他们没有抵抗。”
阿里海牙三言两语就将问题说了出来,廉希宪也是知兵之人,一听就明白了,不错,如果有选择,将大江对面的蕲州交还宋人更为有利,可是他的兄弟在信中说了,那是宋人不可触碰的条件,看来对手并不是想像中那么无能。
“老朋友,你有什么想法?我会听的。”
廉希宪知道,他和自己说这件事,当然不会只是抱怨,应该有了什么计划,而这个计划肯定需要自己做点什么。
“当然,这不是我的主意,张弘范现在在那里,他有个想法,让我们进去边喝边谈。”
阿里海牙将廉希宪往府门里让,这里原本是宋人的荆湖北路副使司,后来成为伯颜的征南行辕,之后又变成他的治所,现在当然要让给廉希贤,做为行省官衙,而他自己则会常驻阳逻堡,负责大军的集结地和物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