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4章 无形之手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2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议员阿尔·戈尔起草的《1991年高性能计算法案》,并同时拨款6亿美元给National_research_and_education_network——美国国家科研教育网络。
12月19日,阿尔·戈尔通过《基督科学箴言报》,直接把美国国家科研教育网络称作“信息高速公路”——他希望其能成为在全美范围内建成光纤网络的催化剂。
事实上,蓬勃的互联网运动当中,来自商界的唐焕的演讲,来自政界的阿尔·戈尔的法案,只是一部分而已,像设计了TCP/IP协议和互联网基础架构,而被共同称为“互联网之父”的罗伯特·卡恩和文顿·瑟夫等人,也从学术界发出了推动的声音。
《1991年高性能计算法案》的出台,引发了National_Information_Infrastructure——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即NII这个政策层面的调整。
具体来讲,这个构建全美信息网络的庞大计划,不仅会涉及到摄像机、扫描仪、键盘、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交换机、光盘,视频录音磁带,电缆、卫星,光纤、微波网、电视机、显示器、打印机等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产品,还有数据库、设备互操作等等提供各种服务的软件系统。
换而言之,从国家层面出发的NII,为IT产业打造了一个饕餮盛宴,如同冷战结束前,军工企业们享受着国家投资倾斜福利的情况。
话说回来,当今世界,也只有美国同时具备财力、人才,以及足够的空间,来玩这个高端的游戏。
而唐焕之所以对互联网如此热衷,除了随便拉来一个人都能猜到的追逐财富的动力这个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隐藏在互联网中的那种可以影响整个世界的权力——当所有人都像离不开水和空气那样,严重依赖互联网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互联网绑架了所有人。这是人类社会新发展出来的一只无形权威之手,当然也是新的上位者的一个终极追求。
在这种热火朝天地讨论互联网的气氛当中,向来态度积极的首富先生,便旧事重提地建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NSFNET转为商用。
这轮游说的声势更大,盖因多了一个借口,那就是唐焕在COMDEX高峰论坛上演讲的时候,所发表的唐氏定律,其中有关网络价值的那一条——用户越多,互联网的价值越大。
毫不夸张地讲,短短时间内,互联网发展唐氏定律便已经被讨论烂了,研究透了,进而成为堪比摩尔定律的公认行业发展指导方针,被无数人引用。
不过,NSFNET转为商用仍需时日。因为美国政_府也希望控制互联网,这就需要一个缓冲时间,来研制加密算法、安全芯片之类的特殊东西。好在美国民众有着不信任政~府的传统,对此极为反感,可以预见这个拖延理由很快就会被口水淹没。
唐焕明白,此类事情急不得。必须按部就班地走程序,好在互联网概念大热的情况下,美国在线IPO的机会差不多成熟了,也算是值回票价,对得起自己的耐心了。
……
互联网的功能之一,便是跨越诸如地理位置的传统限制,把人们联系到统一的虚拟社区。而就在美国这边兴致勃勃地探讨互联网的时候,大西洋对面的欧洲,也在统一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12月9日至10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第46届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经过两天的辩论,最终通过并草签了《政~治联盟条约》和《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合称《欧洲联盟条约》,也就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这一条约是对1957年《罗马条约》的修订,为欧洲共同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
其中的《政~治联盟条约》,最早在1990年4月,由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与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共同提出,目标为:实行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进一步扩大欧洲共同体超国家机构的权力;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使其由原来的咨询和监督机构,变成部分的权力机构。
首富先生对这个条约没什么兴趣,他真正关注的是,将在1992年2月7日,由欧洲共同体12国外长和财政部长,正式签订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
该条约规定:在欧洲共同体,也就是将来的欧盟的内部,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的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它的最终目标,就是成立欧洲中~央银行,实行单一货币。
既然追求统一,那么通用的标准必可不少——欧洲共同体各成员国,需要在规定期限前,达到通货膨胀率在百分之五以下,财政赤字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公共债务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的要求,
“不出所料。”嘀咕了一句的首富先生,啪地一声合上文件,随手交给了身旁的助理,迈步走进了超级计算机中心。
等找到正低头忙碌的小表妹孟静后,唐焕笑问道:“怎么样,运算的结果,整理出来了么?”
“差不多了。”孟静抱怨道:“别人都去过圣诞节了,你就知道剥削我。”
唐焕打趣着安抚道:“等你把这个项目从头到尾地跟下来后,就有了配得起硕士头衔的真才实干了。”
孟静翻了一个白眼,“按照你的预测,我岂不是还要做将近一年的苦力?”
“等到时候看到了斩获,你就不会这么愁眉苦脸了。”唐焕伸出了手,“先把英镑的报表给我看看。”
方圆超级计算机崛起后,唐焕的金融模型也随之有了用武之地。其就像个人电脑上运行的电子表格软件一样,统计和分析数据,甚至还能更进一步地通过改变环境变量,更换不同输入项,来预测输出结果。
“英国的骄傲和纠结,在英镑上体现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孟静正正经经地发表了一句看法。
“小丫头说的不错,等着领奖励吧。”唐焕称赞完后,放下资料,又轻飘飘地吩咐了一句,“这张报表,每半个月交给我一份,不论那时候我在任何地方。”
“遵命。”孟静调皮地举手敬了一个礼。
……
首富先生在投机方式上一向讲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盖因无形之手用得爽快不假,但也极易招来反噬。
就在这个为下一阶段布局的岁末年初期间,唐焕不经意间发现,似乎能够影响到美国大选的那只无形之手,有所动作了。
圣诞节前夕,华纳发行了一部由两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奥利弗·斯通执导的电影——《刺杀肯尼迪》,其改编自吉姆·加里森的小说《跟踪刺杀》和吉姆·马斯的小说《困境:杀死肯尼迪之密谋》,描写了新奥尔良检察官吉姆·加里森调查肯尼迪遇刺事件的始末,以及后来发现的事实。
奥利弗·斯通这几年佳作不断,《野战排》、《华尔街》、《生于七月四日》这些电影可谓名利双收,于是华纳非常信任地投给他4000万美元;反过来,奥利弗·斯通为了让这笔投资看起来物有所值,请了《与狼共舞》的导演兼主演凯文·科斯特纳,来扮演主角——新奥尔良检察官吉姆·加里森。
可以想象,把《刺杀肯尼迪》这样一个敏感的题材搬上大屏幕,没有那么容易。
从剧本的第一稿出来后,《刺杀肯尼迪》便遭到了《HSD邮报》国家安全通讯记者乔治·拉德纳的严厉抨击,自此卷入到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中。
当《刺杀肯尼迪》上映之后,众多美国主要报社都撰写社论,以严厉的措辞批评奥利弗·斯通亵渎历史、不尊重史实,以及他对时任副总统、后来继任为总统的林登·约翰逊,也参与刺杀约翰·肯尼迪这一阴谋的指控。
比如,《纽约时报》的伯纳德·文罗唱衰道——如果华纳能让《刺杀肯尼迪》走远,那就是好莱坞的奇迹;他还在文章中呼吁华纳做自我检讨。
再如,该报的文森特·坎比,通过针对这部电影本身所写的一篇评论,批评道:“奥利弗·斯通对影片制作采用的风格非常随便,很多很短的,频繁的,不知所云的,一个接着一个的镜头,夹杂着背景音乐、噪音,对话,还有更多的噪音,更多的对话,像夹心饼一样。”
甚至还有媒体直接发文“抵制奥利弗·斯通编造的事实”,来攻击《刺杀肯尼迪》。
当然了,也有媒体人赞赏《刺杀肯尼迪》,比如《HSD杂志》的一名资深电影评论家——派特·多维尔,但在提交评论时,被主编约翰·里姆伯特驳回了,理由是不想看到对该影片正面的评论,他和其他杂志的编辑都一致认为这部影片是荒谬的;为此,派特·多维尔当即辞去了职务。
与此相比,声望更高的罗杰·利伯特,就能发出声音了。他在《芝加哥太阳报》中对《刺杀肯尼迪》表示了赞赏,“这部电影的成就,不在于它解答了肯尼迪遇刺的秘密,而在于它正试图唤醒自1963年之后,在人们心中渐渐逝去的民族精神。”
做为导演,奥利弗·斯通个人自然是压力巨大,甚至在接受电视采访后,收到了死亡恐吓信。
梳理一下对《刺杀肯尼迪》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对新奥尔良检察官吉姆·加里森的描述是否准确,以及在改编的历史资料片中,加入了被人为混合的片段。
为了回应这些批评,奥利弗·斯通写了一本长达593页的书——《刺杀肯尼迪–关于这部电影的书》,其中包括了剧本的全部注释,另外还有97条来自支持和批评者的评论,以及340条研究记录。
在这种铺天盖地的争议声中,华纳对《刺杀肯尼迪》支持,可以形容为“力挺”,仅表示——由于电影时间过长,长达三个小时,上映场数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冷眼旁观的首富先生,在听取部下工作汇报的时候,顺便打听了一下相关的详细消息——华纳为《刺杀肯尼迪》的营销,投进去了1500万美元;而这部电影在上映的第一周,和《美女与野兽》并列排在了全美票房的第五位,直到1992年1月的第一个星期,也有了实际突破,缓缓上涨的全球票房达到了5000万美元,同时正面评论呈上升趋势,甚至还获得了8项奥斯卡奖提名。
在唐焕看来,暂且不论肯尼迪遇刺事件里有多少阴谋,就电影本身而言,奥利弗·斯通的导演功力是不容置疑的,将如此千头万绪的历史事件搬上大屏幕,光下死功夫还不够,要不然,也不能吸引观众在电影院里坐那么长的时间。
不过,话说回来,奥利弗·斯通再有才华,没有资金支持,电影不可能拍出来;没有能量更大的无形之手托举,电影刚上映就肯定被口水淹死了。
正如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格尔八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业力钦,当天9时38分,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被俄罗斯国旗取而代之,这里面的按部就班,说没有猫腻,谁肯信啊。
反正看了《刺杀肯尼迪》这部电影后,首富先生对再去德克萨斯州这个共~和党的大本营,有了心理阴影,但和加州“硅谷”遥相呼应的“硅丘”,就位于它的首府奥斯汀,每年不视察几次还真不行。
回想着老布什一家对今年大选尽在掌握当中的那种傲慢,唐焕不禁摇头微笑——好戏才开场啊。
这时候,从亚洲香江打来了一个电话,让他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未完待续。)
12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议员阿尔·戈尔起草的《1991年高性能计算法案》,并同时拨款6亿美元给National_research_and_education_network——美国国家科研教育网络。
12月19日,阿尔·戈尔通过《基督科学箴言报》,直接把美国国家科研教育网络称作“信息高速公路”——他希望其能成为在全美范围内建成光纤网络的催化剂。
事实上,蓬勃的互联网运动当中,来自商界的唐焕的演讲,来自政界的阿尔·戈尔的法案,只是一部分而已,像设计了TCP/IP协议和互联网基础架构,而被共同称为“互联网之父”的罗伯特·卡恩和文顿·瑟夫等人,也从学术界发出了推动的声音。
《1991年高性能计算法案》的出台,引发了National_Information_Infrastructure——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即NII这个政策层面的调整。
具体来讲,这个构建全美信息网络的庞大计划,不仅会涉及到摄像机、扫描仪、键盘、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交换机、光盘,视频录音磁带,电缆、卫星,光纤、微波网、电视机、显示器、打印机等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产品,还有数据库、设备互操作等等提供各种服务的软件系统。
换而言之,从国家层面出发的NII,为IT产业打造了一个饕餮盛宴,如同冷战结束前,军工企业们享受着国家投资倾斜福利的情况。
话说回来,当今世界,也只有美国同时具备财力、人才,以及足够的空间,来玩这个高端的游戏。
而唐焕之所以对互联网如此热衷,除了随便拉来一个人都能猜到的追逐财富的动力这个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隐藏在互联网中的那种可以影响整个世界的权力——当所有人都像离不开水和空气那样,严重依赖互联网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互联网绑架了所有人。这是人类社会新发展出来的一只无形权威之手,当然也是新的上位者的一个终极追求。
在这种热火朝天地讨论互联网的气氛当中,向来态度积极的首富先生,便旧事重提地建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NSFNET转为商用。
这轮游说的声势更大,盖因多了一个借口,那就是唐焕在COMDEX高峰论坛上演讲的时候,所发表的唐氏定律,其中有关网络价值的那一条——用户越多,互联网的价值越大。
毫不夸张地讲,短短时间内,互联网发展唐氏定律便已经被讨论烂了,研究透了,进而成为堪比摩尔定律的公认行业发展指导方针,被无数人引用。
不过,NSFNET转为商用仍需时日。因为美国政_府也希望控制互联网,这就需要一个缓冲时间,来研制加密算法、安全芯片之类的特殊东西。好在美国民众有着不信任政~府的传统,对此极为反感,可以预见这个拖延理由很快就会被口水淹没。
唐焕明白,此类事情急不得。必须按部就班地走程序,好在互联网概念大热的情况下,美国在线IPO的机会差不多成熟了,也算是值回票价,对得起自己的耐心了。
……
互联网的功能之一,便是跨越诸如地理位置的传统限制,把人们联系到统一的虚拟社区。而就在美国这边兴致勃勃地探讨互联网的时候,大西洋对面的欧洲,也在统一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12月9日至10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第46届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经过两天的辩论,最终通过并草签了《政~治联盟条约》和《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合称《欧洲联盟条约》,也就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这一条约是对1957年《罗马条约》的修订,为欧洲共同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
其中的《政~治联盟条约》,最早在1990年4月,由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与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共同提出,目标为:实行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进一步扩大欧洲共同体超国家机构的权力;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使其由原来的咨询和监督机构,变成部分的权力机构。
首富先生对这个条约没什么兴趣,他真正关注的是,将在1992年2月7日,由欧洲共同体12国外长和财政部长,正式签订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
该条约规定:在欧洲共同体,也就是将来的欧盟的内部,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的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它的最终目标,就是成立欧洲中~央银行,实行单一货币。
既然追求统一,那么通用的标准必可不少——欧洲共同体各成员国,需要在规定期限前,达到通货膨胀率在百分之五以下,财政赤字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公共债务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的要求,
“不出所料。”嘀咕了一句的首富先生,啪地一声合上文件,随手交给了身旁的助理,迈步走进了超级计算机中心。
等找到正低头忙碌的小表妹孟静后,唐焕笑问道:“怎么样,运算的结果,整理出来了么?”
“差不多了。”孟静抱怨道:“别人都去过圣诞节了,你就知道剥削我。”
唐焕打趣着安抚道:“等你把这个项目从头到尾地跟下来后,就有了配得起硕士头衔的真才实干了。”
孟静翻了一个白眼,“按照你的预测,我岂不是还要做将近一年的苦力?”
“等到时候看到了斩获,你就不会这么愁眉苦脸了。”唐焕伸出了手,“先把英镑的报表给我看看。”
方圆超级计算机崛起后,唐焕的金融模型也随之有了用武之地。其就像个人电脑上运行的电子表格软件一样,统计和分析数据,甚至还能更进一步地通过改变环境变量,更换不同输入项,来预测输出结果。
“英国的骄傲和纠结,在英镑上体现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孟静正正经经地发表了一句看法。
“小丫头说的不错,等着领奖励吧。”唐焕称赞完后,放下资料,又轻飘飘地吩咐了一句,“这张报表,每半个月交给我一份,不论那时候我在任何地方。”
“遵命。”孟静调皮地举手敬了一个礼。
……
首富先生在投机方式上一向讲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盖因无形之手用得爽快不假,但也极易招来反噬。
就在这个为下一阶段布局的岁末年初期间,唐焕不经意间发现,似乎能够影响到美国大选的那只无形之手,有所动作了。
圣诞节前夕,华纳发行了一部由两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奥利弗·斯通执导的电影——《刺杀肯尼迪》,其改编自吉姆·加里森的小说《跟踪刺杀》和吉姆·马斯的小说《困境:杀死肯尼迪之密谋》,描写了新奥尔良检察官吉姆·加里森调查肯尼迪遇刺事件的始末,以及后来发现的事实。
奥利弗·斯通这几年佳作不断,《野战排》、《华尔街》、《生于七月四日》这些电影可谓名利双收,于是华纳非常信任地投给他4000万美元;反过来,奥利弗·斯通为了让这笔投资看起来物有所值,请了《与狼共舞》的导演兼主演凯文·科斯特纳,来扮演主角——新奥尔良检察官吉姆·加里森。
可以想象,把《刺杀肯尼迪》这样一个敏感的题材搬上大屏幕,没有那么容易。
从剧本的第一稿出来后,《刺杀肯尼迪》便遭到了《HSD邮报》国家安全通讯记者乔治·拉德纳的严厉抨击,自此卷入到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中。
当《刺杀肯尼迪》上映之后,众多美国主要报社都撰写社论,以严厉的措辞批评奥利弗·斯通亵渎历史、不尊重史实,以及他对时任副总统、后来继任为总统的林登·约翰逊,也参与刺杀约翰·肯尼迪这一阴谋的指控。
比如,《纽约时报》的伯纳德·文罗唱衰道——如果华纳能让《刺杀肯尼迪》走远,那就是好莱坞的奇迹;他还在文章中呼吁华纳做自我检讨。
再如,该报的文森特·坎比,通过针对这部电影本身所写的一篇评论,批评道:“奥利弗·斯通对影片制作采用的风格非常随便,很多很短的,频繁的,不知所云的,一个接着一个的镜头,夹杂着背景音乐、噪音,对话,还有更多的噪音,更多的对话,像夹心饼一样。”
甚至还有媒体直接发文“抵制奥利弗·斯通编造的事实”,来攻击《刺杀肯尼迪》。
当然了,也有媒体人赞赏《刺杀肯尼迪》,比如《HSD杂志》的一名资深电影评论家——派特·多维尔,但在提交评论时,被主编约翰·里姆伯特驳回了,理由是不想看到对该影片正面的评论,他和其他杂志的编辑都一致认为这部影片是荒谬的;为此,派特·多维尔当即辞去了职务。
与此相比,声望更高的罗杰·利伯特,就能发出声音了。他在《芝加哥太阳报》中对《刺杀肯尼迪》表示了赞赏,“这部电影的成就,不在于它解答了肯尼迪遇刺的秘密,而在于它正试图唤醒自1963年之后,在人们心中渐渐逝去的民族精神。”
做为导演,奥利弗·斯通个人自然是压力巨大,甚至在接受电视采访后,收到了死亡恐吓信。
梳理一下对《刺杀肯尼迪》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对新奥尔良检察官吉姆·加里森的描述是否准确,以及在改编的历史资料片中,加入了被人为混合的片段。
为了回应这些批评,奥利弗·斯通写了一本长达593页的书——《刺杀肯尼迪–关于这部电影的书》,其中包括了剧本的全部注释,另外还有97条来自支持和批评者的评论,以及340条研究记录。
在这种铺天盖地的争议声中,华纳对《刺杀肯尼迪》支持,可以形容为“力挺”,仅表示——由于电影时间过长,长达三个小时,上映场数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冷眼旁观的首富先生,在听取部下工作汇报的时候,顺便打听了一下相关的详细消息——华纳为《刺杀肯尼迪》的营销,投进去了1500万美元;而这部电影在上映的第一周,和《美女与野兽》并列排在了全美票房的第五位,直到1992年1月的第一个星期,也有了实际突破,缓缓上涨的全球票房达到了5000万美元,同时正面评论呈上升趋势,甚至还获得了8项奥斯卡奖提名。
在唐焕看来,暂且不论肯尼迪遇刺事件里有多少阴谋,就电影本身而言,奥利弗·斯通的导演功力是不容置疑的,将如此千头万绪的历史事件搬上大屏幕,光下死功夫还不够,要不然,也不能吸引观众在电影院里坐那么长的时间。
不过,话说回来,奥利弗·斯通再有才华,没有资金支持,电影不可能拍出来;没有能量更大的无形之手托举,电影刚上映就肯定被口水淹死了。
正如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格尔八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业力钦,当天9时38分,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被俄罗斯国旗取而代之,这里面的按部就班,说没有猫腻,谁肯信啊。
反正看了《刺杀肯尼迪》这部电影后,首富先生对再去德克萨斯州这个共~和党的大本营,有了心理阴影,但和加州“硅谷”遥相呼应的“硅丘”,就位于它的首府奥斯汀,每年不视察几次还真不行。
回想着老布什一家对今年大选尽在掌握当中的那种傲慢,唐焕不禁摇头微笑——好戏才开场啊。
这时候,从亚洲香江打来了一个电话,让他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