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重生科技狂人 > 第0093章 华人的英文传媒

第0093章 华人的英文传媒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纯粹的计算机技术,其实是很枯燥的。

    为了活跃签售的氛围,第二天活动的时候,唐焕找来了朱迪?福斯特现场助阵,算是给了这帮前来买书,实际上是打算一睹技术偶像风采的理工男们一个好大的意外之喜。

    参与的读者大概有两三百人的样子,唐焕负责签名,福斯特偶尔也会凑个热闹,倒是忙得不亦乐乎。

    唐焕给现场读者当中的学生群体出了一个颇有难度的关于算法的问题,一个星期之内将答案邮递至哲儒公司,并且被确认为结果正确的人,可以得到进入哲儒公司实习的机会,这对于好多立志成为it工程师的青年来讲,显得更实惠一些。

    唐焕这么做,有公器私用之嫌,但大老板自然具备这个权利,而且不断扩张的哲儒公司也确实需要出色的人才。

    不过中途出了一点状况,一个排着队伍走到近前的家伙突然开口道:“唐先生,我是的记者,终于找到你了,可以接受一下采访么?”

    这明显不在计划之内,唐焕不悦地白了一眼对方,除了宣传技术和产品,他并不喜欢面对媒体,何况此人追到这里,肯定别有所图。

    从影响力来讲,旧金山地区有两家报纸比较有名icle即。

    颇有来头,它是威廉·赫斯特所打造的传媒王国的第一个成员。

    这位美国报业大亨是矿业巨子和参议员乔治·赫斯特的独子,曾经由于行为叛逆被哈佛大学逐出校门。

    1887年,赫斯特成为陷入困境的的主编。靠着雄厚的家族资金支持和煽情的报道手法,他很快让观察家报扭亏为盈,并使其成为旧金山有名的煽情报纸。

    1895年,赫斯特进军纽约,打造了星期刊的全部编辑,和普利策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名词——“黄色新闻”,即象征着普利策竞相追求的那种高度耸人听闻的煽情作风。

    为了吸引读者,赫斯特的报纸堪称不择手段,经常编造煽情的故事、伪造采访、采用假照片和歪曲真相。

    靠着顶尖人才、残酷竞价和“黄色新闻”三大杀招,赫斯特创立的赫斯特国际集团,到1935年的时候达到了巅峰,在九个城市拥有26家日报、17家星期日报、14家杂志、3家新闻社、2家电影公司和8家电台。

    像针对女性读者的、以社会上层阶级为目标客户的等著名时尚杂志,都隶属于该集团。

    经典电影就是根据威廉·赫斯特的生平改编拍成的,可见他的媒体事业如何成功了。

    赫斯特在传媒事业方面获得空前成功的同时,也在为自己谋求政治资本,他曾经两次当选众议员,但在谋求总统、纽约市市长、纽约州州长的时候,先后落败。

    虽然止步政坛,但赫斯特仍然可以影响美国的民意和政坛。譬如,他歧视亚洲移民,通过动用手中的传媒工具,常用“yellowperil”即“黄祸”来诋毁华人移民。

    如今,赫斯特已经死了二十多年,也随之没有那么强势了。

    在二战之后和1970年代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侧重于美国全国和国际新闻深入报道的,因为拥有大量的著名专栏作者,甚至有记者成了肯尼迪新闻秘书、加州参议员,实力上终于压了一头。

    按照原本时空的轨迹,进入下个世纪后,最终还是成了赫斯特国际集团的囊中之物,至于衰落的,则转到了华人方氏家族报业集团名下。

    对于现在还隶属于赫斯特国际集团的,唐焕当然是既防备又忌惮,这个记者尼玛鬼鬼祟祟的,估计就是来挖克里斯蒂娜和自己之间八卦新闻的。

    唐焕神色不动,挥了挥手,淡淡地回答,“既然你不是读者,请把时间留给别人。”

    “那我买一本。”这名记者刚说完,便被工作人员客气地拉开了。

    此人很不甘心,大声地喊道:“唐先生,我只是想问一下,被亿万女富豪用价值几千万美元的私人飞机示爱,你作何表态?福斯特小姐为什么会出现在你的签售现场?”

    工作人员见唐焕脸色变冷,赶紧使出吃奶的力气,把这个家伙狼狈地拖走了,由此惹来众人的一阵哄笑。

    记者的嗅觉自然不可低估,于是活动结束后,唐焕放弃了和福斯特共进午餐的计划,直接乘飞机返回了旧金山。

    这次来接机的是唐氏家族的成员,名叫唐文茂,和唐焕同辈,一直帮姑妈唐芸打理餐厅方面的工作,属于少数和唐焕接触较多的族人。

    当然,随着唐焕的崛起,这种关系迅速变得亲近起来,唐焕倒也没有苛求太多,有些私事,比如帮林清瑕哥哥安排留学,都是通过此人来完成的。

    由于为人低调,做事踏实,唐文茂逐步地赢得了唐焕的信任。

    这次他来接机,主要是给唐焕带来一些华人社交活动的邀请。

    做为少数族裔,借着年底的机会,华人们自然要相互联络感情,唐焕也不反感这种抱团的形式,虽然未必有多大的效果,内斗是人类的天性,自己要不是精通粤语,都未必有人理会。

    对于各个邀请方的背景资料,唐文茂如数家珍地一一道来。

    毕竟人心复杂,无法排除有些家伙顶着冠冕堂皇的名头包藏祸心,不想受人摆布的唐焕自然极为重视这方面的信息,唐文茂做得如此周到,他听得连连点头,十分满意。

    “方氏报业的计划做个系列专访,报道华人在美国创业的事迹,像唐总这样的青年才俊代表,自然被他们看中了,于是特意发出了邀请,不过资历很浅,今年8月才创刊,宣传效果有限,未必值得花费这个时间。”唐文茂尽心尽力地介绍着。

    唐焕沉吟了一下,回忆着前世里成功从赫斯特家族手中拿下的方氏报业的资料,感觉他们的一些理念倒是符合自己的构想,虽然现在资历浅薄,但接触一番未尝不可,何况自己也着实需要一家能在美国发声的华人传媒合作者。

    方氏报业是由伯克利大学新闻系硕士方大川和妻子李邦琴共同创立的,尤其这位将来会被称为“钢铁木兰花”的方夫人居功至伟。

    1935年,李邦琴出生于大陆,在宝岛读的大学,1960年随夫到美国旧金山落脚,以仅有的200美元开始,做一些印刷的小生意。

    期间因为丈夫病重,她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苦心经营印刷厂,并在唐人街接手了一个饭馆,结果还因此和华人帮会斗智斗勇了一次。

    方氏报业由、中文“电视一周”开始经营,直到今年创办英语发行的,这个过程体现了一种观念的进步。

    中文报纸固然能够聚拢华人、传播乡情,但在一个英语社会中,中文报纸却永远无法成为主流的声音,因为美国人看不懂中文报纸。

    虽然中文报纸经常刊载华人对美国社会的看法,但要使美国人明白,只有再通过翻译,犹如隔靴搔痒。

    通过在美国二十来年的生活磨炼,方大川和李邦琴深感,要想让主流社会顾及到你的存在、倾听你的声音,就一定要办一份英文报纸,华人绝不能只在唐人街生存。

    这种走出去的战略,唐焕自然非常赞同,伸手扶持一把,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的邀请放在最前面,尽快回复方氏报业。”做出决定的唐焕吩咐道,“年底了,事务太多,还要飞去宝岛出席一个展览,你让对方尽快安排,如果今天就能完成是最好不过的。”

    唐大老板的高瞻远瞩,唐文茂自然不会明白,不过他只需要忠实执行就可以了。

    旧金山的住处虽然冷清,但正好让唐焕安静地继续完善传真产品的研发计划。

    方氏报业的反应极为迅速,方大川夫妇当天就准备下了款待的晚宴,这种雷厉风行的效率方式,唐焕自然喜欢,于是欣然赴约。

    方大川显然事先做过功课,刚一见面,便叙起了校友之谊,媒体人自然要擅长交际,这种渊源无疑会拉近彼此的关系,而唐焕也有心结交,很快就宾主相谈甚欢。

    “方先生的报纸和印刷厂,正好可以为哲儒提供广告和印刷服务,我会通知业务部门进行联系和洽谈合作的。”唐焕开门见山地抛出了橄榄枝。

    这可是一份实实在在的礼物,相比于几乎称得上日进斗金的哲儒,方氏报业太需要拓展业务了。

    “多谢唐先生的信任。”方大川连连感谢。

    唐焕微微一笑,“大家都是华人,自然要相互扶持,何况我们还是校友,而且方先生的办报理念,我非常赞同,华人需要自己的英文传媒来进军美国主流社会。”

    双方志同道合,彼此交流自然极为愉快,相比于信任感的建立,接受的专访简直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小事,晚宴过后,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