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如何扩大你的选择范围(4)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我们只想把别人踩在脚底下,就看不到自己面临的危险。当一个人的目光总是在遥远的天边时,他只能看到远处的变化,却无法了解周围的改变,因此,他能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天边的猎物,却可能被脚下的石头绊倒而失去成功的机会。
投射与转移:对许多人来说,从来都是用“严以待人,宽以律己”的标准来处世,因为要善待自己,所以,错的都是别人。一般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但是如果将自己的缺点转移到他人身上,却又能睿智地找出更多缺点,并指出改进之道。因为一般人习惯用显微镜看他人的缺点,对自己则用望远镜来观察,甚至是隔着千层纱来看,所以,将自身的缺点转移或投射到他人身上时,便能了解本身的缺点,并力求改进。
未雨绸缪:预测所有可能发生的“坏事”,例如:失业、一无所有、死亡、世界末日。当我们预测所有不利于自己的坏事即将发生时,我们就会想办法去解决,而非坐着等死。
杰克·伦敦说过:“你只有想到怎样死,你才能知道该如何生!”
虽然每个人都有安于现状的惰性,但是,试着想想:要是我们身后有一只凶猛的野兽在追着自己跑时,我们还不拔腿狂奔吗?人都是要在死到临头时,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如果能把每一天都当生命的最后一天过,就不会再得过且过了。Apple的乔布斯就是将每天都当最后一天活,就算身染重病,他仍不放弃努力,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力求创新,所以,他能写下不朽的传奇。他曾说过:“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最后一天,你就会轻松自在。”
如果连“死”都不怕了,那么,我们还能害怕“生”吗?还有什么困难比死亡更难以逾越呢?一点小小的压力和改变,难道就能打垮我们吗?不要再自寻苦恼了,请大家记住圣严法师那句话:“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反复思索其中的涵义,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24.重视你身边的东西
如果我们没有乔布斯“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的野心,我们只能释怀自己可能苟且偷生,为了生存,不得不委曲求全,只为了当那个比强壮和聪明的人都还厉害的狠角色——最适应改变的人。
当改变已成既定事实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接受它、适应它。如果你发现主管对你接手的业务朝令夕改,让你无所遵循时,胸中肯定会油然而生一股熊熊火焰,你会想要找人吐苦水,或者找个沙包来发泄心中的无名火。
但我们千万别把发泄时说的话当成自己真实的想法,比如:你对着沙包拳打脚踢的时候可能会说:“早晚有一天,我要宰了这个狗主管!”那么,拳打脚踢完毕后,你可不要真的拿刀去捅主管,否则你将会把自己送进监狱。
你可以选择暂时抛开烦恼,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并趁机转换心境,诸如此类的方式,都能为自己稍稍舒缓不预期的变化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压抑内心的不快是愚蠢的方式,如果无法说服自己接受,我们可以争取外力的帮助,而这里所指的“外力”,除了有生命的人之外,尚包含没有生命的事物。
当我们必须适应面临的改变时,会需要向外寻求一些有用的信息,像是建议和解决之道,如此才能让我们在这个变得有些陌生的环境或制度里,依然能如鱼得水。而能提供这些帮助的,约略分为:人、事、物三大类。
第一类:人
如果我们实在想不出办法来适应改变时,可以求助他人,或许可以找家人、亲近的朋友,或是找专业人士,又或者是心理医生。
向他人求助,并非证明自己无计可施,而是希望有更客观的处理方式和建议,因此,不要因为那些可怜的虚荣而向他人关闭心扉。培根曾经说过:“历史是由人类书写的,而不是由某个英雄书写的,我们要敬仰英雄,但我们同样还要敬仰那些站在英雄背后的人们。”
家人:当我们对于外在环境的一切变化手足无措时,家人永远都会站在支持的立场上,他们会义无反顾地提供我们精神及物质上所需的任何支持,所以,不要吝惜将自己的无助表达出来,有了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才会令我们浑身是劲。
家庭是我们永远安全的港湾,任何时候,这里都满载着温情和关怀。嘲笑、幸灾乐祸、暗算这些让人恐惧的事情,在家庭里我们能找到庇护。
朋友: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或许朋友不见得见识比我们高深,学历也不一定比我们优秀,但是,当我们遇到麻烦或身处困境时,他们却可以成为我们的心情垃圾桶,必要时还能充当我们的“汤姆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
朋友是给予我们帮助却不需要回报的人,所以,经常和朋友聊聊天,请他们给予建议,我们就不会被自己烦乱的思绪困惑住。或许并不是每个朋友都有能力将我们从困顿的深渊里救出来,但是,他们至少能转换我们的心境,使我们不再孤单地任由负面情绪驱使,当心境转换了,就能更清楚、理性地看待原本那件困扰我们的事情了。
竞争对手:虽然商场如战场,但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当我们遇到猝不及防的变化时,除了向家人、朋友求助外,还能向我们的竞争对手请求援助。竞争对手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朝夕相处的同事也不一定是我们的朋友,有时候,同病相怜的心理共鸣,反而使竞争对手向我们伸出援手成为可能。
只是,对于这个头号敌人,我们要能卸下心防、放下身段,才能获得贴切的建议。
昔日恩师:居里夫人曾经说过:“老师不但是我们知识的导师,同时,也是我们人生的导师!”
因此,当我们面临无法可解的问题时,可以请求昔日的恩师为我们开导,虽然他们不是法力无边的魔法师,无法帮我们解决所有的疑难杂症,但他们却能为我们理出头绪,让我们看清事情的根源。
专业人士:如果遇到的难题非得专家才能解决,我们只能恭敬有礼地虚心求教了,就算对方看起来衣着邋遢,或者老态龙钟,我们都不能嗤之以鼻,毕竟有求于人家。
第二类:事
阅读:透过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视野及内涵。
高尔基曾经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可惜的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总是将眼睛盯在了薄薄的钞票上,而常常忽略了厚厚的书籍。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惊觉自己见识的短浅,恨不得将百科全书里的知识全灌输到脑袋里,可是,真的将百科全书全挤进小小的脑袋瓜里,就真的有用吗?
如果只是死读书,不去了解其中的涵义,那也是毫无用处可言。真正的阅读,是要将书中的精髓找出,然后反刍、内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此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我们才能将知识拿出来活用。
如果你的事业遇到瓶颈,或是面临公司改组、调职时,倘若被调派到非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那可真是比死还难熬了,可是,死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当然是不行!此时,要是所学的知识无法为我们排忧解难,只好透过学习来寻找答案。
学习:不应局限于向“人”学习,还可引申为向“事”、“物”学习。成功人士身上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像是他们的理财观、价值观、处事态度,但他们也不是没有失败的时候,因此,可以向他们请教,问他们在失败时,是如何重新振作?学习他人成功的特点,也要将他们失败的经历当借鉴,提醒自己不要重蹈他人的覆辙,更要学习他们在失败中领悟的道理。
宇宙万物皆有可供学习的优点及警惕的缺点,像是:不畏狂风豪雨,依然挺立不倒的小草;愈是饱满的稻穗,稻秆愈是低垂。虽然在人类眼中,小草是那么的不起眼,但它却能在日晒雨淋下,愈来愈茁壮,因为它有强韧的生命力,为了生存,就算必须在细小的夹缝中成长,它都能咬紧牙关忍受下来。也许小草看来微不足道,但它坚持活下来的毅力,却令人类不得不学习它的精神。
而候鸟会在秋冬之际往南方迁徙,以避开北方寒冷的气候,等到来年春天再飞回北方。为了生存,他们不远千里地迁徙,因为适应不了北方的天气,如果他们坚持留下,只会被冻死,所以,改变不了环境,他们只好改变自己,短暂地离开,再等待适合的时机回来。其实,也可以说候鸟适应了大自然的生态习惯,并遵行不悖,反观人类,若大环境都改变了,还依然故我、不知变通,如此岂不是连小草和候鸟都不如吗?
第三类:物
书籍:“书”是个哑巴老师,它能教我们许多有用的知识,但是,书也是人写出来的,是他人智慧的结晶,所以,当我们从书上无法得到更多的解决方法时,可以主动向作者提出进一步的学习,或者因为有共同的话题,而让彼此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多交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岂不是件两全其美的事吗?各类的书籍,都提供相当多的信息,如:专业知识、实用技巧、睿智小语……只要选择的方向对了,就能获得有用的信息,解决困扰我们的问题。
网络:这是现代科技最好用的信息来源,无论我们在哪方面遇到棘手的问题,只要透过网络,利用搜索引擎,就能找到一堆相关的解答,这个方法是最快捷的方式,免去翻阅一本本厚重的书籍所需的时间,还能快速地获得答案。
传播媒介: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这些传媒也蕴含着许多有用的信息,但是需要自己花时间逐一挑选。
以上这三类,不论是人、事、物,都是在适应改变时,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的小帮手,不要小看他们的能力,因为少了他们,我们就像在大海中航行,却缺少指南针一样,心里总是不踏实。
25.不要把自卑和忧郁当宝贝,那是艺术家的最爱
由卡耐基开创并倡导的个人成功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有志青年迈向成功的阶梯,通过他的传播和教导,无数人明白了积极生活的意义,并由此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卡耐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几本书和一所学校,其真正价值是他把个人成功的技巧,传授给了每一个向往成功的年轻人。——约翰·肯尼迪。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是一位名闻遐迩的成功学及沟通大师,被世人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更是美国现代教育之父。卡耐基的著作中,充斥着高EQ的人生哲学与至理名言,激励着许多有志青年不懈奋斗。
然而,若以卡耐基的成功对照他的成长经历,却相当讽刺,原因是:卡耐基本人原本是一个极度自卑又有忧郁症的人。这样的人,他自己都缺乏自信了,如何教其他人抬头挺胸做人呢?他又是如何克服内心的怯懦,走上讲台教大家沟通之术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卡耐基是怎样克服人性弱点,战胜自己,走出阴暗角落,成为声名显赫的“沟通大师”的吧!
唯有痛过的人,才知道“痛”是什么。
雨果曾经说过:“只有当过穷人的人,才知道没有蛋糕吃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滋味。”
只有曾经在阴暗中生活过的人,才懂得活在那个阴湿的角落里,是何等的痛苦,因此,唯有明白卡耐基成长经历的人才会知道,他也曾经那样被伤害过,也曾经那么想离开让他受到伤害的世界,但是,他却没有离开,为什么呢?
卡耐基的成长与蜕变,始终不缺少来自他人与自己的嘲弄,在内外的压力挤压下,他差点就熬不下去了,幸好他的母亲时常鼓励他改变心境和行为,使他得以重生。
所以,卡耐基能成为沟通大师,与他不堪的经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因为他以过来人的身份,用自身遭遇所悟出的道理,来鼓励与他同样受到挫折和压力的人,希望他们也能像他一样改变思维,让自己抽离悲观的负面情绪,所以,他才能让那些与他有相同经历的人们产生强大的心理共振。
童年的卡耐基,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而导致身形瘦小,糟糕的是他还长了一对宽大的耳朵,这对瘦小的他而言,显得相当不对称及滑稽,因此,同学都喜欢嘲笑、捉弄他,让小小年纪的卡耐基觉得自己就是天生有缺陷,才会沦为众人的笑柄,为此,他常郁郁寡欢,而且显得相当自卑。
卡耐基自卑也就算了,他还满脑子的忧虑,像是看到植物的种子,他都能联想到自己是否也会遭到活埋的命运;雷雨交加时,他甚至还怕被雷打死;他还担心死后会下地狱;也怕自己长相怪异,没有女生要嫁给他……只不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又能奈何?时常担心这、害怕那的,能有什么作为呢?然而,卡耐基就是在诸多的忧虑下长大。
卡耐基的忧郁总是如鬼魅般的形影相随,让他非常烦恼,因为,不只在现实生活中或是虚幻的梦境里,他都抛不开那些困扰自己的念头,他总是悲观地将事情往坏处想,愈想他就愈郁闷。
不过,让我们庆幸的是,那些让卡耐基烦恼得无法入睡的坏事,一件都没有发生过,所以他算是庸人自扰了。但年幼的卡耐基无法让自己不去担心,他只能任由忧郁伴随着他成长。
为什么卡耐基会如此多愁善感呢?原来是他的父亲生性悲观,每当遭遇灾难时,他父亲总是认为是老天爷在找麻烦,紧接着便是没完没了的抱怨。幸亏卡耐基的母亲生性乐观,她总是对生命充满希望,在卡耐基因为被同学捉弄而感到挫折、难受时,她没有责备卡耐基的怯懦,也没批评卡耐基同学的行为,反而鼓励卡耐基,对他寄予厚望。
卡耐基的父母,一个悲观,一个乐观,使得卡耐基在遗传基因里产生这两者的组合,所幸卡耐基的母亲总是给予他正面的能量,让他在一次次的悲观里,改变思路,并调整自己,终至寻获了一条适合自己走的道路。
卡耐基在师范学院就读时,他的家里仍然穷困,他必须四处打工赚取学费及努力读书以获得奖学金,才能将学费补足,在先天不足又碰上后天失调的情况下,他唯有更加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卡耐基虽然生性怯懦,但在他的母亲鼓励下,他试图用各种方法改变,当他知道学校举办的辩论会及演说比赛能出名时,他便积极参赛,纵使他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天赋,他仍不放弃机会,就在他失败十二次之后,第十三次,他总算成功了。
如果卡耐基明知道参与辩论及演说,能让自己摆脱自卑及怯懦的个性,却不敢尝试改变自己的想法,也不敢有所作为,那么,他便永远是一个畏畏缩缩、终日遭人嘲笑的大耳怪罢了,但他成功地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勇敢地站到演讲台上,面对着广大的人群,说出自己的理念。
也许是贫穷的家庭环境及自卑感作祟的原因吧,成年后的卡耐基一心想成功,希望借由名利及地位改变自己的一生,因此,在出社会后,因为看一位同学当推销员赚了很多钱,卡耐基便决定放弃原本的理想,他也学人家当起了推销员,后来他也曾经去当演员,可是兜了一圈之后,他又做回了推销员。但是重做推销员后,他又发现推销员的生活并不符合他追求的理想,于是,他将自己人生最后的定位放在了演说上。
如果我们只想把别人踩在脚底下,就看不到自己面临的危险。当一个人的目光总是在遥远的天边时,他只能看到远处的变化,却无法了解周围的改变,因此,他能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天边的猎物,却可能被脚下的石头绊倒而失去成功的机会。
投射与转移:对许多人来说,从来都是用“严以待人,宽以律己”的标准来处世,因为要善待自己,所以,错的都是别人。一般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但是如果将自己的缺点转移到他人身上,却又能睿智地找出更多缺点,并指出改进之道。因为一般人习惯用显微镜看他人的缺点,对自己则用望远镜来观察,甚至是隔着千层纱来看,所以,将自身的缺点转移或投射到他人身上时,便能了解本身的缺点,并力求改进。
未雨绸缪:预测所有可能发生的“坏事”,例如:失业、一无所有、死亡、世界末日。当我们预测所有不利于自己的坏事即将发生时,我们就会想办法去解决,而非坐着等死。
杰克·伦敦说过:“你只有想到怎样死,你才能知道该如何生!”
虽然每个人都有安于现状的惰性,但是,试着想想:要是我们身后有一只凶猛的野兽在追着自己跑时,我们还不拔腿狂奔吗?人都是要在死到临头时,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如果能把每一天都当生命的最后一天过,就不会再得过且过了。Apple的乔布斯就是将每天都当最后一天活,就算身染重病,他仍不放弃努力,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力求创新,所以,他能写下不朽的传奇。他曾说过:“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最后一天,你就会轻松自在。”
如果连“死”都不怕了,那么,我们还能害怕“生”吗?还有什么困难比死亡更难以逾越呢?一点小小的压力和改变,难道就能打垮我们吗?不要再自寻苦恼了,请大家记住圣严法师那句话:“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反复思索其中的涵义,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24.重视你身边的东西
如果我们没有乔布斯“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的野心,我们只能释怀自己可能苟且偷生,为了生存,不得不委曲求全,只为了当那个比强壮和聪明的人都还厉害的狠角色——最适应改变的人。
当改变已成既定事实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接受它、适应它。如果你发现主管对你接手的业务朝令夕改,让你无所遵循时,胸中肯定会油然而生一股熊熊火焰,你会想要找人吐苦水,或者找个沙包来发泄心中的无名火。
但我们千万别把发泄时说的话当成自己真实的想法,比如:你对着沙包拳打脚踢的时候可能会说:“早晚有一天,我要宰了这个狗主管!”那么,拳打脚踢完毕后,你可不要真的拿刀去捅主管,否则你将会把自己送进监狱。
你可以选择暂时抛开烦恼,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并趁机转换心境,诸如此类的方式,都能为自己稍稍舒缓不预期的变化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压抑内心的不快是愚蠢的方式,如果无法说服自己接受,我们可以争取外力的帮助,而这里所指的“外力”,除了有生命的人之外,尚包含没有生命的事物。
当我们必须适应面临的改变时,会需要向外寻求一些有用的信息,像是建议和解决之道,如此才能让我们在这个变得有些陌生的环境或制度里,依然能如鱼得水。而能提供这些帮助的,约略分为:人、事、物三大类。
第一类:人
如果我们实在想不出办法来适应改变时,可以求助他人,或许可以找家人、亲近的朋友,或是找专业人士,又或者是心理医生。
向他人求助,并非证明自己无计可施,而是希望有更客观的处理方式和建议,因此,不要因为那些可怜的虚荣而向他人关闭心扉。培根曾经说过:“历史是由人类书写的,而不是由某个英雄书写的,我们要敬仰英雄,但我们同样还要敬仰那些站在英雄背后的人们。”
家人:当我们对于外在环境的一切变化手足无措时,家人永远都会站在支持的立场上,他们会义无反顾地提供我们精神及物质上所需的任何支持,所以,不要吝惜将自己的无助表达出来,有了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才会令我们浑身是劲。
家庭是我们永远安全的港湾,任何时候,这里都满载着温情和关怀。嘲笑、幸灾乐祸、暗算这些让人恐惧的事情,在家庭里我们能找到庇护。
朋友: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或许朋友不见得见识比我们高深,学历也不一定比我们优秀,但是,当我们遇到麻烦或身处困境时,他们却可以成为我们的心情垃圾桶,必要时还能充当我们的“汤姆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
朋友是给予我们帮助却不需要回报的人,所以,经常和朋友聊聊天,请他们给予建议,我们就不会被自己烦乱的思绪困惑住。或许并不是每个朋友都有能力将我们从困顿的深渊里救出来,但是,他们至少能转换我们的心境,使我们不再孤单地任由负面情绪驱使,当心境转换了,就能更清楚、理性地看待原本那件困扰我们的事情了。
竞争对手:虽然商场如战场,但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当我们遇到猝不及防的变化时,除了向家人、朋友求助外,还能向我们的竞争对手请求援助。竞争对手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朝夕相处的同事也不一定是我们的朋友,有时候,同病相怜的心理共鸣,反而使竞争对手向我们伸出援手成为可能。
只是,对于这个头号敌人,我们要能卸下心防、放下身段,才能获得贴切的建议。
昔日恩师:居里夫人曾经说过:“老师不但是我们知识的导师,同时,也是我们人生的导师!”
因此,当我们面临无法可解的问题时,可以请求昔日的恩师为我们开导,虽然他们不是法力无边的魔法师,无法帮我们解决所有的疑难杂症,但他们却能为我们理出头绪,让我们看清事情的根源。
专业人士:如果遇到的难题非得专家才能解决,我们只能恭敬有礼地虚心求教了,就算对方看起来衣着邋遢,或者老态龙钟,我们都不能嗤之以鼻,毕竟有求于人家。
第二类:事
阅读:透过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视野及内涵。
高尔基曾经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可惜的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总是将眼睛盯在了薄薄的钞票上,而常常忽略了厚厚的书籍。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惊觉自己见识的短浅,恨不得将百科全书里的知识全灌输到脑袋里,可是,真的将百科全书全挤进小小的脑袋瓜里,就真的有用吗?
如果只是死读书,不去了解其中的涵义,那也是毫无用处可言。真正的阅读,是要将书中的精髓找出,然后反刍、内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此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我们才能将知识拿出来活用。
如果你的事业遇到瓶颈,或是面临公司改组、调职时,倘若被调派到非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那可真是比死还难熬了,可是,死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当然是不行!此时,要是所学的知识无法为我们排忧解难,只好透过学习来寻找答案。
学习:不应局限于向“人”学习,还可引申为向“事”、“物”学习。成功人士身上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像是他们的理财观、价值观、处事态度,但他们也不是没有失败的时候,因此,可以向他们请教,问他们在失败时,是如何重新振作?学习他人成功的特点,也要将他们失败的经历当借鉴,提醒自己不要重蹈他人的覆辙,更要学习他们在失败中领悟的道理。
宇宙万物皆有可供学习的优点及警惕的缺点,像是:不畏狂风豪雨,依然挺立不倒的小草;愈是饱满的稻穗,稻秆愈是低垂。虽然在人类眼中,小草是那么的不起眼,但它却能在日晒雨淋下,愈来愈茁壮,因为它有强韧的生命力,为了生存,就算必须在细小的夹缝中成长,它都能咬紧牙关忍受下来。也许小草看来微不足道,但它坚持活下来的毅力,却令人类不得不学习它的精神。
而候鸟会在秋冬之际往南方迁徙,以避开北方寒冷的气候,等到来年春天再飞回北方。为了生存,他们不远千里地迁徙,因为适应不了北方的天气,如果他们坚持留下,只会被冻死,所以,改变不了环境,他们只好改变自己,短暂地离开,再等待适合的时机回来。其实,也可以说候鸟适应了大自然的生态习惯,并遵行不悖,反观人类,若大环境都改变了,还依然故我、不知变通,如此岂不是连小草和候鸟都不如吗?
第三类:物
书籍:“书”是个哑巴老师,它能教我们许多有用的知识,但是,书也是人写出来的,是他人智慧的结晶,所以,当我们从书上无法得到更多的解决方法时,可以主动向作者提出进一步的学习,或者因为有共同的话题,而让彼此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多交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岂不是件两全其美的事吗?各类的书籍,都提供相当多的信息,如:专业知识、实用技巧、睿智小语……只要选择的方向对了,就能获得有用的信息,解决困扰我们的问题。
网络:这是现代科技最好用的信息来源,无论我们在哪方面遇到棘手的问题,只要透过网络,利用搜索引擎,就能找到一堆相关的解答,这个方法是最快捷的方式,免去翻阅一本本厚重的书籍所需的时间,还能快速地获得答案。
传播媒介: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这些传媒也蕴含着许多有用的信息,但是需要自己花时间逐一挑选。
以上这三类,不论是人、事、物,都是在适应改变时,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的小帮手,不要小看他们的能力,因为少了他们,我们就像在大海中航行,却缺少指南针一样,心里总是不踏实。
25.不要把自卑和忧郁当宝贝,那是艺术家的最爱
由卡耐基开创并倡导的个人成功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有志青年迈向成功的阶梯,通过他的传播和教导,无数人明白了积极生活的意义,并由此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卡耐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几本书和一所学校,其真正价值是他把个人成功的技巧,传授给了每一个向往成功的年轻人。——约翰·肯尼迪。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是一位名闻遐迩的成功学及沟通大师,被世人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更是美国现代教育之父。卡耐基的著作中,充斥着高EQ的人生哲学与至理名言,激励着许多有志青年不懈奋斗。
然而,若以卡耐基的成功对照他的成长经历,却相当讽刺,原因是:卡耐基本人原本是一个极度自卑又有忧郁症的人。这样的人,他自己都缺乏自信了,如何教其他人抬头挺胸做人呢?他又是如何克服内心的怯懦,走上讲台教大家沟通之术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卡耐基是怎样克服人性弱点,战胜自己,走出阴暗角落,成为声名显赫的“沟通大师”的吧!
唯有痛过的人,才知道“痛”是什么。
雨果曾经说过:“只有当过穷人的人,才知道没有蛋糕吃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滋味。”
只有曾经在阴暗中生活过的人,才懂得活在那个阴湿的角落里,是何等的痛苦,因此,唯有明白卡耐基成长经历的人才会知道,他也曾经那样被伤害过,也曾经那么想离开让他受到伤害的世界,但是,他却没有离开,为什么呢?
卡耐基的成长与蜕变,始终不缺少来自他人与自己的嘲弄,在内外的压力挤压下,他差点就熬不下去了,幸好他的母亲时常鼓励他改变心境和行为,使他得以重生。
所以,卡耐基能成为沟通大师,与他不堪的经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因为他以过来人的身份,用自身遭遇所悟出的道理,来鼓励与他同样受到挫折和压力的人,希望他们也能像他一样改变思维,让自己抽离悲观的负面情绪,所以,他才能让那些与他有相同经历的人们产生强大的心理共振。
童年的卡耐基,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而导致身形瘦小,糟糕的是他还长了一对宽大的耳朵,这对瘦小的他而言,显得相当不对称及滑稽,因此,同学都喜欢嘲笑、捉弄他,让小小年纪的卡耐基觉得自己就是天生有缺陷,才会沦为众人的笑柄,为此,他常郁郁寡欢,而且显得相当自卑。
卡耐基自卑也就算了,他还满脑子的忧虑,像是看到植物的种子,他都能联想到自己是否也会遭到活埋的命运;雷雨交加时,他甚至还怕被雷打死;他还担心死后会下地狱;也怕自己长相怪异,没有女生要嫁给他……只不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又能奈何?时常担心这、害怕那的,能有什么作为呢?然而,卡耐基就是在诸多的忧虑下长大。
卡耐基的忧郁总是如鬼魅般的形影相随,让他非常烦恼,因为,不只在现实生活中或是虚幻的梦境里,他都抛不开那些困扰自己的念头,他总是悲观地将事情往坏处想,愈想他就愈郁闷。
不过,让我们庆幸的是,那些让卡耐基烦恼得无法入睡的坏事,一件都没有发生过,所以他算是庸人自扰了。但年幼的卡耐基无法让自己不去担心,他只能任由忧郁伴随着他成长。
为什么卡耐基会如此多愁善感呢?原来是他的父亲生性悲观,每当遭遇灾难时,他父亲总是认为是老天爷在找麻烦,紧接着便是没完没了的抱怨。幸亏卡耐基的母亲生性乐观,她总是对生命充满希望,在卡耐基因为被同学捉弄而感到挫折、难受时,她没有责备卡耐基的怯懦,也没批评卡耐基同学的行为,反而鼓励卡耐基,对他寄予厚望。
卡耐基的父母,一个悲观,一个乐观,使得卡耐基在遗传基因里产生这两者的组合,所幸卡耐基的母亲总是给予他正面的能量,让他在一次次的悲观里,改变思路,并调整自己,终至寻获了一条适合自己走的道路。
卡耐基在师范学院就读时,他的家里仍然穷困,他必须四处打工赚取学费及努力读书以获得奖学金,才能将学费补足,在先天不足又碰上后天失调的情况下,他唯有更加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卡耐基虽然生性怯懦,但在他的母亲鼓励下,他试图用各种方法改变,当他知道学校举办的辩论会及演说比赛能出名时,他便积极参赛,纵使他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天赋,他仍不放弃机会,就在他失败十二次之后,第十三次,他总算成功了。
如果卡耐基明知道参与辩论及演说,能让自己摆脱自卑及怯懦的个性,却不敢尝试改变自己的想法,也不敢有所作为,那么,他便永远是一个畏畏缩缩、终日遭人嘲笑的大耳怪罢了,但他成功地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勇敢地站到演讲台上,面对着广大的人群,说出自己的理念。
也许是贫穷的家庭环境及自卑感作祟的原因吧,成年后的卡耐基一心想成功,希望借由名利及地位改变自己的一生,因此,在出社会后,因为看一位同学当推销员赚了很多钱,卡耐基便决定放弃原本的理想,他也学人家当起了推销员,后来他也曾经去当演员,可是兜了一圈之后,他又做回了推销员。但是重做推销员后,他又发现推销员的生活并不符合他追求的理想,于是,他将自己人生最后的定位放在了演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