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理蔓枝无语中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稳婆来了,郭良媛却缓了过来,加之太医院的妇科圣手赶来药补血提气,到底将胎儿保到了农历六月十七足月生下,这是太子朱高炽的第九子,取名朱瞻垍(音jì),这也是永乐帝因为九皇孙先天略有不足,希望他平安康泰,坚硬皮实如土一般,故而取了垍这个字,为着“其土坚垍,其利悠久”的喻意。
虽是足月生的,毕竟有了那场凶险,九皇孙朱瞻垍生下来只有两斤八两,瘦小地同小猫似的,哭声都微弱的很。
此事过后,太子朱高炽对郭良媛更为怜惜,太子妃也为此向宫中张王两位贵妃娘娘请旨,以郭良媛端娴慧至,履信思顺晋为东宫良娣。
自此,良媛郭丹宜就成了郭良娣,出了月子,太子妃又诸多倚重,俨然有和李良娣分庭抗礼之势。
不过,郭良娣生情柔顺,虽然晋了位份,得了倚重,平日里仍然是除了给太子妃请安,太子爷人侍寝,连凝雅园的门都很少出,所以纵然其他嫔妾恨得她牙痒痒,也只能背后说说她的坏话,没有正面冲突的机会。
至于郭良娣在太子妃面前突然跌倒之事,据郭良娣事后回忆,她来之前喝了一碗茶,一路上都有些晕晕乎乎的,和太子妃说话,站了一会就头晕眼花,站立不住,以致晕倒。从这碗茶查起,从郭良娣说给她讲话的人查起,包括那晚请太子到昭阳殿,最后都指向换郭良娣茶叶的花嬷嬷,而这个花嬷嬷,是永乐四年郭良娣进府时,李良娣指给她的,那会儿正逢太子妃怀着五皇孙朱瞻墡,太子府中一切事宜,由李良娣操劳。
没等提审花嬷嬷,她就在悬梁自尽了,还包括两个帮着花嬷嬷跑腿的小丫鬟,也吞金自尽。
死无对证!
太子妃不甘心,又查花嬷嬷及这两个小丫鬟的家人,结果发现,其中一个小丫鬟就是花嬷嬷的侄女,另一个,拜了花嬷嬷做干娘,而这两个小丫鬟,正是去年七月底,百花会那日,在客舍里给孙清扬抬水的两个,因为平日都是在凝雅园当差,而那会儿,郭良娣因为身子不适,没有去百花会,所以当时查百花会上所有的丫鬟,凝雅园不在其中,结果漏了她们两个。而花嬷嬷的子侄,这两个丫鬟的父母、兄弟姐妹,所有的家人,早在出郭良娣这事前,就搬离了京师,不知去向。
和花嬷嬷扯得上干系的李良娣,自将花嬷嬷指给郭良娣后,就和她没有任何特殊接触,平日往来,也都是当着人前,吩咐和凝雅园相关事宜。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李良娣和此事有关。
像是拨开层层迷雾,以为能够看到真相,结果发现只是海市蜃楼,太阳出来,雾气消散,一无所获。
什么人,如此思虑长远,细枝末叶,全部都算好了?
这么些年,太子妃都没受过这样的挫败,对方像是知道她做事的风格,一步步,一桩桩,都想到了她的前面,她刚找到一点线索,就被掐断,刚有点眉目,就成了一片混乱。
太子妃张晗觉得心力交瘁,她拉着单嬷嬷的手,“嬷嬷,你说究竟是谁呢?”
单嬷嬷更没有头绪,怀疑郭良娣吧,她为此事险些一尸两命,而且,尽管晋了位份,仍然像从前似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傻子才会干这样损人更伤己的事情。怀疑李良娣吧,花嬷嬷虽是她指的,可查无实据,总不能为着花嬷嬷是她分派给郭良娣的,就断定此事与她有关,屈打成招。
只可能还有一个人,隐在暗处,但如此一箭三雕的计策,究竟是谁想的,难道和汉王有关?都知道太子妃是太子爷的左辅右弼,太子爷能够坐稳太子之位,太子妃功不可没,要是让他两人起了嫌隙,最大的利益就是汉王。
一起到汉王在府里埋下这许多暗桩,单嬷嬷不寒而栗。
她能够想到的,太子妃如何能想不到?所以当单嬷嬷在她手心写了个“汉”,太子妃就点点头,“也只能是他了,只怕这府里还有他的人,嬷嬷平日里,也要帮我盯紧一些,前阵子瞻儿遇刺一事,怕也同他脱不了干系,这明的暗的,只怕他是势在必得了。”
“解大人之事,是不是也同他有关?”
解缙因为当年拥护朱高炽,以一句“好圣孙”令永乐帝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的行为,成为了汉王朱高煦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向永乐帝告发汉王朱高煦所用礼仪赶超太子的越礼一事,又令永乐帝觉得他在干涉自己的家事,渐渐失去对他的信任。
永乐五年,第一宠臣解缙沦为到荒凉的广西当参议,而后虽然调到化州督饷,有了进京上报督饷的机会,却又因他未得永乐帝允准,私下会见太子朱高炽,且不等远征漠北的永乐帝返回报告,就回到了化州。这样的机会,汉王朱高煦当然不会放过,等永乐帝班师回朝,听说此事,大为震怒,以私窥东宫之罪名将解缙下到诏狱。
想起这些事,太子妃更觉汉王所虑深远,越发头痛,“解大人仗义直言得罪汉王在先,又因自视宠信轻慢父皇在后,这样的情况,就是爷也帮不了他,只盼过些年,父皇想起他的好来,能够放了他。这样一个大才子,即使是在民间当个私塾的老师,也必定能够教出国之栋梁。”
至于官复原职,即使最乐观的估计,太子妃也不敢做此判断,毕竟,易涨易退山溪水,高深莫测帝王心,父皇的心事谁也猜不中。
“从解大人的事开始,他就步步紧逼,我现在颇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担忧。即使是他,这府里必有他的内应,不然,不会对我素日里行事如此了解,步步都算在前面。此事一出,不管怎么样,这府里头,都得好好理一理。”
听了太子妃的话,单嬷嬷和太子妃跟前的几个得力之人,开始顺瓜摸藤,整理太子府中相关的人、事。
这一查,还真查出了事来。
那晚,花嬷嬷悬梁,是郭良娣院里当晚巡夜的窦婆子发现的,从梁上解下花嬷嬷时,她身上落下了支金钗,窦婆子当时见财起意,揣到了自己怀里,而这支金钗,是当年文昭训进府时太子妃送给她的表礼,出自大内,有着印记,别人就是想冒充也冒充不来。
为此太子妃亲自审理此案,昭阳殿的议事厅里灯火通明,七八个斗彩缠枝宝相花纹烛台,黑釉满雕塑五供烛台上几十盏红烛照在脸上,一丝表情都看得清清楚楚。
因为有身孕,文昭训特许坐在椅上,她抬眼四周,院里的丫鬟婆子们都低头跪着,一声不吭,议事厅里安静地叫人透不过气来。
太子妃坐在高台上,俯视着下跪的众人,眼睛里露出狠厉的光,一番审问后,焦点聚至掌管文昭训钗环的大丫鬟如容身上,文昭训的首饰平日由她收着,而当晚,她又正好去过凝雅园,和花嬷嬷说了半天话,一切线索都指明花嬷嬷的死和她脱不了干系。
几个侍卫进来将拒不承认的如容拉出去打时,她挣扎着喊冤,文昭训低着头连大气也不敢出。
被拖至半途的如容突然指向文昭训,凄声道:“奴婢是文昭训当日派着去问花嬷嬷如何做小儿衣裳一事,纵有什么,也不会是因为奴婢!”
文昭训心里暗自叫苦,虽然她是叫如容去问八皇孙乳母花嬷嬷如何做小儿衣裳才能舒服,但万没想到如容这一问,竟然花嬷嬷就死了,怀里还有她的金钗,偷了她的金钗,借她问话另说了其他事情,让花嬷嬷自尽,如今如容这样说,是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她不知如何去辩,话是自个叫问的,那金钗也是自己的,若是如容咬死受自己所指......一时间,如针芒在背,冷汗直流,万一太子妃就此定下罪来,就是有肚里孩儿保着,轻则青灯古佛了此残生,重则生下孩子,留子去母。
正在惊疑不定之时,突然听到下跪的众人里,有一个清亮的声音,如同天籁,“禀太子妃殿下,那日文昭训身体抱恙,一直在寝房内歇息,奴婢听到她交待如容向花嬷嬷问询小儿衣裳一事,还看见如容出门前,偷偷揣了什么东西......现在看来,确是那支金钗。”
说话的是文昭训的另一个大丫鬟含冬。
听了含冬的话,太子妃从位上起身,走下高抬,用手挑起含冬的下巴,“好一个水灵的丫头,好一个忠心护主的奴才,这要是板子打下去,真是有点可惜了,说吧,为何要指证如容,究竟是她做的,还是你做的,慢慢想,想好了再说。”
太子妃竟然因含冬的这一句话,对她起了疑心,文昭训不明,抬眼看向太子妃。
“奴婢没有。”被太子妃用力一掐,细长的指甲嵌进肉里,隐隐作痛,含冬抬起头仰着脸,与太子妃对视。
在她清澈的眼睛里看不出一丝慌乱和躲闪。
稳婆来了,郭良媛却缓了过来,加之太医院的妇科圣手赶来药补血提气,到底将胎儿保到了农历六月十七足月生下,这是太子朱高炽的第九子,取名朱瞻垍(音jì),这也是永乐帝因为九皇孙先天略有不足,希望他平安康泰,坚硬皮实如土一般,故而取了垍这个字,为着“其土坚垍,其利悠久”的喻意。
虽是足月生的,毕竟有了那场凶险,九皇孙朱瞻垍生下来只有两斤八两,瘦小地同小猫似的,哭声都微弱的很。
此事过后,太子朱高炽对郭良媛更为怜惜,太子妃也为此向宫中张王两位贵妃娘娘请旨,以郭良媛端娴慧至,履信思顺晋为东宫良娣。
自此,良媛郭丹宜就成了郭良娣,出了月子,太子妃又诸多倚重,俨然有和李良娣分庭抗礼之势。
不过,郭良娣生情柔顺,虽然晋了位份,得了倚重,平日里仍然是除了给太子妃请安,太子爷人侍寝,连凝雅园的门都很少出,所以纵然其他嫔妾恨得她牙痒痒,也只能背后说说她的坏话,没有正面冲突的机会。
至于郭良娣在太子妃面前突然跌倒之事,据郭良娣事后回忆,她来之前喝了一碗茶,一路上都有些晕晕乎乎的,和太子妃说话,站了一会就头晕眼花,站立不住,以致晕倒。从这碗茶查起,从郭良娣说给她讲话的人查起,包括那晚请太子到昭阳殿,最后都指向换郭良娣茶叶的花嬷嬷,而这个花嬷嬷,是永乐四年郭良娣进府时,李良娣指给她的,那会儿正逢太子妃怀着五皇孙朱瞻墡,太子府中一切事宜,由李良娣操劳。
没等提审花嬷嬷,她就在悬梁自尽了,还包括两个帮着花嬷嬷跑腿的小丫鬟,也吞金自尽。
死无对证!
太子妃不甘心,又查花嬷嬷及这两个小丫鬟的家人,结果发现,其中一个小丫鬟就是花嬷嬷的侄女,另一个,拜了花嬷嬷做干娘,而这两个小丫鬟,正是去年七月底,百花会那日,在客舍里给孙清扬抬水的两个,因为平日都是在凝雅园当差,而那会儿,郭良娣因为身子不适,没有去百花会,所以当时查百花会上所有的丫鬟,凝雅园不在其中,结果漏了她们两个。而花嬷嬷的子侄,这两个丫鬟的父母、兄弟姐妹,所有的家人,早在出郭良娣这事前,就搬离了京师,不知去向。
和花嬷嬷扯得上干系的李良娣,自将花嬷嬷指给郭良娣后,就和她没有任何特殊接触,平日往来,也都是当着人前,吩咐和凝雅园相关事宜。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李良娣和此事有关。
像是拨开层层迷雾,以为能够看到真相,结果发现只是海市蜃楼,太阳出来,雾气消散,一无所获。
什么人,如此思虑长远,细枝末叶,全部都算好了?
这么些年,太子妃都没受过这样的挫败,对方像是知道她做事的风格,一步步,一桩桩,都想到了她的前面,她刚找到一点线索,就被掐断,刚有点眉目,就成了一片混乱。
太子妃张晗觉得心力交瘁,她拉着单嬷嬷的手,“嬷嬷,你说究竟是谁呢?”
单嬷嬷更没有头绪,怀疑郭良娣吧,她为此事险些一尸两命,而且,尽管晋了位份,仍然像从前似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傻子才会干这样损人更伤己的事情。怀疑李良娣吧,花嬷嬷虽是她指的,可查无实据,总不能为着花嬷嬷是她分派给郭良娣的,就断定此事与她有关,屈打成招。
只可能还有一个人,隐在暗处,但如此一箭三雕的计策,究竟是谁想的,难道和汉王有关?都知道太子妃是太子爷的左辅右弼,太子爷能够坐稳太子之位,太子妃功不可没,要是让他两人起了嫌隙,最大的利益就是汉王。
一起到汉王在府里埋下这许多暗桩,单嬷嬷不寒而栗。
她能够想到的,太子妃如何能想不到?所以当单嬷嬷在她手心写了个“汉”,太子妃就点点头,“也只能是他了,只怕这府里还有他的人,嬷嬷平日里,也要帮我盯紧一些,前阵子瞻儿遇刺一事,怕也同他脱不了干系,这明的暗的,只怕他是势在必得了。”
“解大人之事,是不是也同他有关?”
解缙因为当年拥护朱高炽,以一句“好圣孙”令永乐帝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的行为,成为了汉王朱高煦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向永乐帝告发汉王朱高煦所用礼仪赶超太子的越礼一事,又令永乐帝觉得他在干涉自己的家事,渐渐失去对他的信任。
永乐五年,第一宠臣解缙沦为到荒凉的广西当参议,而后虽然调到化州督饷,有了进京上报督饷的机会,却又因他未得永乐帝允准,私下会见太子朱高炽,且不等远征漠北的永乐帝返回报告,就回到了化州。这样的机会,汉王朱高煦当然不会放过,等永乐帝班师回朝,听说此事,大为震怒,以私窥东宫之罪名将解缙下到诏狱。
想起这些事,太子妃更觉汉王所虑深远,越发头痛,“解大人仗义直言得罪汉王在先,又因自视宠信轻慢父皇在后,这样的情况,就是爷也帮不了他,只盼过些年,父皇想起他的好来,能够放了他。这样一个大才子,即使是在民间当个私塾的老师,也必定能够教出国之栋梁。”
至于官复原职,即使最乐观的估计,太子妃也不敢做此判断,毕竟,易涨易退山溪水,高深莫测帝王心,父皇的心事谁也猜不中。
“从解大人的事开始,他就步步紧逼,我现在颇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担忧。即使是他,这府里必有他的内应,不然,不会对我素日里行事如此了解,步步都算在前面。此事一出,不管怎么样,这府里头,都得好好理一理。”
听了太子妃的话,单嬷嬷和太子妃跟前的几个得力之人,开始顺瓜摸藤,整理太子府中相关的人、事。
这一查,还真查出了事来。
那晚,花嬷嬷悬梁,是郭良娣院里当晚巡夜的窦婆子发现的,从梁上解下花嬷嬷时,她身上落下了支金钗,窦婆子当时见财起意,揣到了自己怀里,而这支金钗,是当年文昭训进府时太子妃送给她的表礼,出自大内,有着印记,别人就是想冒充也冒充不来。
为此太子妃亲自审理此案,昭阳殿的议事厅里灯火通明,七八个斗彩缠枝宝相花纹烛台,黑釉满雕塑五供烛台上几十盏红烛照在脸上,一丝表情都看得清清楚楚。
因为有身孕,文昭训特许坐在椅上,她抬眼四周,院里的丫鬟婆子们都低头跪着,一声不吭,议事厅里安静地叫人透不过气来。
太子妃坐在高台上,俯视着下跪的众人,眼睛里露出狠厉的光,一番审问后,焦点聚至掌管文昭训钗环的大丫鬟如容身上,文昭训的首饰平日由她收着,而当晚,她又正好去过凝雅园,和花嬷嬷说了半天话,一切线索都指明花嬷嬷的死和她脱不了干系。
几个侍卫进来将拒不承认的如容拉出去打时,她挣扎着喊冤,文昭训低着头连大气也不敢出。
被拖至半途的如容突然指向文昭训,凄声道:“奴婢是文昭训当日派着去问花嬷嬷如何做小儿衣裳一事,纵有什么,也不会是因为奴婢!”
文昭训心里暗自叫苦,虽然她是叫如容去问八皇孙乳母花嬷嬷如何做小儿衣裳才能舒服,但万没想到如容这一问,竟然花嬷嬷就死了,怀里还有她的金钗,偷了她的金钗,借她问话另说了其他事情,让花嬷嬷自尽,如今如容这样说,是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她不知如何去辩,话是自个叫问的,那金钗也是自己的,若是如容咬死受自己所指......一时间,如针芒在背,冷汗直流,万一太子妃就此定下罪来,就是有肚里孩儿保着,轻则青灯古佛了此残生,重则生下孩子,留子去母。
正在惊疑不定之时,突然听到下跪的众人里,有一个清亮的声音,如同天籁,“禀太子妃殿下,那日文昭训身体抱恙,一直在寝房内歇息,奴婢听到她交待如容向花嬷嬷问询小儿衣裳一事,还看见如容出门前,偷偷揣了什么东西......现在看来,确是那支金钗。”
说话的是文昭训的另一个大丫鬟含冬。
听了含冬的话,太子妃从位上起身,走下高抬,用手挑起含冬的下巴,“好一个水灵的丫头,好一个忠心护主的奴才,这要是板子打下去,真是有点可惜了,说吧,为何要指证如容,究竟是她做的,还是你做的,慢慢想,想好了再说。”
太子妃竟然因含冬的这一句话,对她起了疑心,文昭训不明,抬眼看向太子妃。
“奴婢没有。”被太子妃用力一掐,细长的指甲嵌进肉里,隐隐作痛,含冬抬起头仰着脸,与太子妃对视。
在她清澈的眼睛里看不出一丝慌乱和躲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