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第541章 子午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关中进入汉中,一直有六条古道,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库谷道、武关道。
这些古道在军事战略上而言,全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然而在古往今来的战争之中,其中五条古道仍然许多次或被攻破,或被偷渡。
这其中只有子午谷里的子午道,却是唯一一座多次被人谋划偷渡,却从来没有成功过的险峻要塞。
故此,后世才有了‘秦岭六道,子午为王’的说法。
真正让子午谷扬名后世的事情,还是因为三国时期,魏延曾经向诸葛亮献子午谷奇谋。
当时正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觉得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魏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
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易占据长安。
结果诸葛亮认为这条计策太过冒险,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
却不想,事后司马懿得知这条消息以后,就感叹着说道:“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
正是因为诸葛亮五次北伐全都失败,而且死在了北伐的过程中。再加上司马懿的一番话,才使得许多人暗自叹息:假如当时诸葛亮用魏延子午谷奇谋,会不会早就灭掉了魏国?
人们读《三国演义》大多都会偏爱蜀国,故此对于诸葛亮几次北伐无功而返,许多人都忍不住捶胸顿足,仰天长叹,心中遗憾不已。
也正是因为这遗憾,才使得人们更加怀念子午谷奇谋,子午谷的名声也因此越来越大。
然而,先不说关于子午谷奇谋的真实性,也不管司马懿是否说过那番话。若是细细分析,才发现魏延的计谋经不起推敲,诸葛亮拒绝这条计策倒也并无过错。
首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的首要目的不是攻入关中,占据长安。相反,他却是准备占据整个凉州。
诸葛亮之所以迫不及待的北伐,乃是因为蜀国只占据一州之地,发展潜力比起曹魏相差甚远。
若是北伐能够占据凉州,那么蜀国不仅能够极大扩充地盘,还可以增加许多人口。如此一来,日后再与魏国比消耗,也就不至于太落入下风。
故此,诸葛亮这一次的既定战略,乃是先从阳平关往西挺近凉州的武都郡,而后再越过岐山一直往北占据萧关,夺取安定郡。
事实上,这一次诸葛亮占据凉州的目的,几乎已经快要达成。只不过因为马谡失了街亭,蜀军粮道被断,诸葛亮才不得不放弃已经占据的广大领地,反而开始撤兵。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时候,根本没有弄清楚诸葛亮的战略目标。诸葛亮不是想要攻入关中灭亡魏国,而是为了夺取凉州。
故此,纵然魏延的计策最后能够成功,也早已与诸葛亮的战略背道而驰。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拒绝了魏延的建议。
然而,若是不考虑诸葛亮的大战略,单单谈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会发现这其实是个非常可笑的计策。
正如前面说言:秦岭六道,子午为王。自古以来,奇袭子午谷的战例不在少数,却从来没有一次成功的事迹。
东晋名将桓温伐前秦,进攻长安,命司马勋由汉中出子午谷,未出谷道就被秦军击败。
南北朝时期西魏派贺若敦等发兵子午道,前去镇压乐炽。乐炽等烧子午栈道,据守直谷,使贺若敦的部队不能前进。
五代后蜀从子午道北进的军队,被后汉王景崇击败。
明末闯王高迎祥欲自汉中进攻西安,使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却被孙传庭却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双方激战四天后,闯王高迎祥兵败被俘。
以上的记载,无一不显示出了从子午谷进兵的困难。
退一步来讲,就算魏延当时能够通过子午谷,出其不意攻下长安,又没有考虑后果呢?
长安一带无险可守,纵然魏延领兵五千进入关中,却无疑成为了一支孤军,蜀国大军想要再从子午谷通过,势必难比登天。
而长安的西部、北部、东部,全都是魏国领地,要不了几日,魏国就可以调集大军围困长安。
所以说,纵然魏延果真打下长安,也免不了败亡的结局。
还有司马懿所说的那句话,其实根本无从考究。就算他真的说过这话,也很有可能是挑拨离间罢了。
魏延此人性格高傲、性情极恶,自五虎上将先后去世以后,就常以蜀国第一大将自居。
每次随军北伐,魏延都自比为前汉的韩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
诸葛亮对于魏延的请求,自然是不会应允,故此魏延常恨自己之才不能尽其用。
假设一下,若是司马懿的那番话传到魏延耳中,会不会更加坚定了魏延的心思。使他觉得自己对了,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不对,而怀恨在心?
自古以来,国家不惧外敌,而惧内患。若是诸葛亮、魏延不合,就好使战国时期的蔺相如、廉颇不睦一般,对于蜀国的危害不言而喻。
若司马懿果真说过那句话,则他挑拨离间的功夫,已经练得炉火纯青了。
……
子午谷虽然险峻无比,大军通行不易。然而由于这是汉中与关中之间,距离最近的一条路,故此平常十分也有不少商贩从这里通过。
以前董卓、李傕、郭汜乱政,就有许多百姓从此地逃往汉中。
当然,由于这条古道的重要性,汉中张鲁在险峻的位置,也派有一些军士把守。只不过他们对于那些商贩,以及前往汉中的百姓,却是从来不会阻拦。
这一日,一行二十余人从这里经过,他们虽然风尘仆仆、满脸憔悴,却也掩饰不住身上非同寻常的气质。
除了领头那人有些书卷气息以外,其余的二十余人,都是孔武有力之辈。他们身上,也都带着武器。
当然,在乱世之中出门携带武器,已经成为了惯例,故此这些人倒也没有特别引人注意。
(历史上诸葛亮五出岐山,演义中六出祁山。)
从关中进入汉中,一直有六条古道,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库谷道、武关道。
这些古道在军事战略上而言,全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然而在古往今来的战争之中,其中五条古道仍然许多次或被攻破,或被偷渡。
这其中只有子午谷里的子午道,却是唯一一座多次被人谋划偷渡,却从来没有成功过的险峻要塞。
故此,后世才有了‘秦岭六道,子午为王’的说法。
真正让子午谷扬名后世的事情,还是因为三国时期,魏延曾经向诸葛亮献子午谷奇谋。
当时正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觉得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魏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
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易占据长安。
结果诸葛亮认为这条计策太过冒险,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
却不想,事后司马懿得知这条消息以后,就感叹着说道:“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
正是因为诸葛亮五次北伐全都失败,而且死在了北伐的过程中。再加上司马懿的一番话,才使得许多人暗自叹息:假如当时诸葛亮用魏延子午谷奇谋,会不会早就灭掉了魏国?
人们读《三国演义》大多都会偏爱蜀国,故此对于诸葛亮几次北伐无功而返,许多人都忍不住捶胸顿足,仰天长叹,心中遗憾不已。
也正是因为这遗憾,才使得人们更加怀念子午谷奇谋,子午谷的名声也因此越来越大。
然而,先不说关于子午谷奇谋的真实性,也不管司马懿是否说过那番话。若是细细分析,才发现魏延的计谋经不起推敲,诸葛亮拒绝这条计策倒也并无过错。
首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的首要目的不是攻入关中,占据长安。相反,他却是准备占据整个凉州。
诸葛亮之所以迫不及待的北伐,乃是因为蜀国只占据一州之地,发展潜力比起曹魏相差甚远。
若是北伐能够占据凉州,那么蜀国不仅能够极大扩充地盘,还可以增加许多人口。如此一来,日后再与魏国比消耗,也就不至于太落入下风。
故此,诸葛亮这一次的既定战略,乃是先从阳平关往西挺近凉州的武都郡,而后再越过岐山一直往北占据萧关,夺取安定郡。
事实上,这一次诸葛亮占据凉州的目的,几乎已经快要达成。只不过因为马谡失了街亭,蜀军粮道被断,诸葛亮才不得不放弃已经占据的广大领地,反而开始撤兵。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时候,根本没有弄清楚诸葛亮的战略目标。诸葛亮不是想要攻入关中灭亡魏国,而是为了夺取凉州。
故此,纵然魏延的计策最后能够成功,也早已与诸葛亮的战略背道而驰。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拒绝了魏延的建议。
然而,若是不考虑诸葛亮的大战略,单单谈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会发现这其实是个非常可笑的计策。
正如前面说言:秦岭六道,子午为王。自古以来,奇袭子午谷的战例不在少数,却从来没有一次成功的事迹。
东晋名将桓温伐前秦,进攻长安,命司马勋由汉中出子午谷,未出谷道就被秦军击败。
南北朝时期西魏派贺若敦等发兵子午道,前去镇压乐炽。乐炽等烧子午栈道,据守直谷,使贺若敦的部队不能前进。
五代后蜀从子午道北进的军队,被后汉王景崇击败。
明末闯王高迎祥欲自汉中进攻西安,使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却被孙传庭却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双方激战四天后,闯王高迎祥兵败被俘。
以上的记载,无一不显示出了从子午谷进兵的困难。
退一步来讲,就算魏延当时能够通过子午谷,出其不意攻下长安,又没有考虑后果呢?
长安一带无险可守,纵然魏延领兵五千进入关中,却无疑成为了一支孤军,蜀国大军想要再从子午谷通过,势必难比登天。
而长安的西部、北部、东部,全都是魏国领地,要不了几日,魏国就可以调集大军围困长安。
所以说,纵然魏延果真打下长安,也免不了败亡的结局。
还有司马懿所说的那句话,其实根本无从考究。就算他真的说过这话,也很有可能是挑拨离间罢了。
魏延此人性格高傲、性情极恶,自五虎上将先后去世以后,就常以蜀国第一大将自居。
每次随军北伐,魏延都自比为前汉的韩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
诸葛亮对于魏延的请求,自然是不会应允,故此魏延常恨自己之才不能尽其用。
假设一下,若是司马懿的那番话传到魏延耳中,会不会更加坚定了魏延的心思。使他觉得自己对了,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不对,而怀恨在心?
自古以来,国家不惧外敌,而惧内患。若是诸葛亮、魏延不合,就好使战国时期的蔺相如、廉颇不睦一般,对于蜀国的危害不言而喻。
若司马懿果真说过那句话,则他挑拨离间的功夫,已经练得炉火纯青了。
……
子午谷虽然险峻无比,大军通行不易。然而由于这是汉中与关中之间,距离最近的一条路,故此平常十分也有不少商贩从这里通过。
以前董卓、李傕、郭汜乱政,就有许多百姓从此地逃往汉中。
当然,由于这条古道的重要性,汉中张鲁在险峻的位置,也派有一些军士把守。只不过他们对于那些商贩,以及前往汉中的百姓,却是从来不会阻拦。
这一日,一行二十余人从这里经过,他们虽然风尘仆仆、满脸憔悴,却也掩饰不住身上非同寻常的气质。
除了领头那人有些书卷气息以外,其余的二十余人,都是孔武有力之辈。他们身上,也都带着武器。
当然,在乱世之中出门携带武器,已经成为了惯例,故此这些人倒也没有特别引人注意。
(历史上诸葛亮五出岐山,演义中六出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