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四章 船大炮多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今天津港所处的渤海湾里,每年到了冬季之后,都有一个结冰期。
不过,这个地方与辽东湾以及鸭绿江口和图们江口的近海海面相比起来,毕竟还是略微靠南了一点,气候还是要好上不少。
因此,这里的结冰期相对比较短暂,而且冰层也不厚,从每年的十二月底开始,陆陆续续出现浮冰和冰层,到了来年的二月里,就又开始陆陆续续地融化了。
从去年十一月上旬,天津造船厂仿制的尼德兰夹板船仿制建造出来之后,心情早已十分急切的沈廷扬,不顾船厂其他几个提举、副提举如黄斌卿、黄仲荣、陈仲官等人的反对,说服了同样心急如焚的海军都督府左都督张可大,同意趁着冰期未至,抢在前面出海试航。
算起来,崇祯皇帝谕旨沈廷扬总管天津造船事务,迄今为止已经两年过去了。
这两年的时间里,沈廷扬从来也没有闲下来过,先是督领着大量的民壮劳工,没日没夜地在大沽口这个近海的荒野盐碱地上开辟船坞、航道,建造工厂、船台,然后还跟着来自巴达维亚的传教士范德烈下了一次南洋,谈成了购买加利恩号的买卖,招募了一大批懂得造船的技师。
再接下来,在崇祯三年的将近一年里,沈廷扬一心扑在天津船厂的造船事业上,更是没日没夜地忙碌。
他一边让船厂的提举黄斌卿领着大批民壮劳工开挖第三座、第四座船坞以及配套的航道、水闸;
另一边让左右副提举黄仲荣、陈胜官配合托马斯-德莱福尔这个造船专家,利用已有两个干船坞,先后开工建造了两艘大福级的战船。
然而尽管他很努力,十分迫切地干出一些成果,不过造船这样的事情终究不是短时间就能看到效果的东西。
投入再大、物料再全,心情再迫切,也得一步一步来。
尤其是第一艘的建造,完全是一比一地照着加利恩号的尺寸仿造,稍微有一点点的误差,分工协作建造的物件就合不到一起去,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拆下来返工重制。
还好,这样的一再返工与磨合,倒也给副提举黄仲荣和陈胜官等船厂官员与技师们,提供了一个向托马斯-德莱福尔和其他来自己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技术人员“偷师学艺”的难得机会。
年轻的副提举黄仲,荣更是早就奉了自家舅舅沈廷扬的命令,寸步不离地跟着托马斯-德莱福尔,就在这样的反复磨合与一次次返工重制的过程中,也弄明白了大福级战船从龙骨的铺设到炮位的预留,再到顶层甲板的安装,以及期间四个巨型桅杆的高低错落与布局等等全套的流程。
等到第一艘大福级战船终于建造完毕之后,由他执笔起草的大福级战船营造技艺与流程详解,也顺利出炉。
不仅船厂的东西方技师们有了具体操作上的参考,而且船厂中那些从饥民和灾民中招募而来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人们,也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学习范本,可以搞一些大批量的简易培训了。
且说十一月上旬,位于大沽口海滨的天津造船厂第一艘新造的大福级战船,载着相当于一百门重型红夷大炮重量的压舱石,从大沽口船厂灌满了水的船坞里,沿着曾经耗费了大量人工开挖的航道,顺利地驶入了大沽口的外海。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海军都督府的右护军毛维张、天津知府兼兵备道沈廷扬,以及天津船厂的大匠师托马斯-德莱福尔等人,带着这艘唯一的一艘大福级战船,在天津水师将领黄龙等人的护航之下沿着海岸试航。
先是沿海北上觉华岛,初步测试之后,渡海东去旅顺口,最终一路抵达瀛洲澳,然后于崇祯四年的一月底,折返回到了旅顺口。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旅顺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重要性,方才向毛维张、沈廷扬、黄龙等人,完全展现了出来。
旅顺口是大明朝北方辽海之上唯一的一个终年不结冰的不冻港。
即使在崇祯年间以及后世最冷的冬季,不管辽东湾和渤海湾内的海面上的冰层有多厚,旅顺口这个地方,却靠着一股来自南方的温暖洋流,始终保持常年不冻。
不仅旅顺口外的外海终年不结冰,就是旅顺口内老铁山、黄金山、鸡冠山三山环绕的小内海,即旅顺港所在的海湾里,也同样是终年不结冰。
可以说,这是如今大明朝北方最好的一个天然良港了。
而这也是当初崇祯皇帝决意设立旅顺镇守府,并让身边的中书舍人李信出任旅顺镇守使并兼任登莱镇监军御史的原因之一。
若不是因为这个地方与建虏的地盘距离较近,仍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距离京师稍远,不便于直接控制,那么崇祯皇帝当初就会把造船厂,直接设在旅顺口内了。
然而旅顺口虽好,从旅顺口折返天津大沽口海岸的航道,在崇祯四年一月的时候,却仍旧覆盖在一层或厚或薄、或大或小的海冰之下。
在之前两个多月的海试期间,这艘照着加利恩号原样复制仿造的大福级战船,虽然各种小状况不断,但是总体性能已经达到了沈廷扬的预期。
包括毛维张在内的所有人,都不希望在眼看着马上就能宣布海试成功的节骨眼上,再因为撞上坚冰而功亏一篑、功败垂成。
所以,这一行参加大福级战船海试以及护航的人马,就在旅顺口内等待了半个多月,等待渤海湾内的冰层消融。
直到进入二月中旬,派出去勘察的天津水师船只终于送回了消息,说是老铁山水道以西海面,已经不见浮冰,毛维张与沈廷扬等人,方才决定返航。
到了崇祯四年二月二十日的午后,这一行人,才顺利返回天津大沽口海面,正式向海军都督府和直隶总督府宣告大福级海试成功。
海军都督府左都督张可大和直隶总督梁廷栋,翘首企盼这个消息已经好多天了。
自从毛维张、沈廷扬、黄龙等人带着这一艘新造的大福级战船出海海试之后,大海茫茫,一去多日,没有消息,不管是海军左都督张可大,还是直隶总督梁廷栋,都从最初的喜悦变成了心中的忐忑。
他们担心,这要是一个不小心,海试出了问题,这一艘崇祯皇帝曾经寄予厚望并投入重金打造而成的大船,若是沉在了海里,那可真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头落地了。
所以,当毛维张、沈廷扬等人带着基本完好无损的这艘大福级战船返回天津港之后,海军都督府与直隶总督府,以及同样忐忑不安的大沽口船厂提举、匠师与工人们,全都欢欣不已,奔走相告。
当天夜里,海军左都督张可大就将天津船厂仿制尼德兰夹板船海试成功的情况写成奏章,派人快马送往京师去了。
张可大自从上任海军左都督之后,就一直想着要尽快有所作为,可惜的是,新设立的海军都督府除了下力气理顺自身与沿海各地水师的关系之外,并没有多少能够立竿见影、迅速出彩的事情让他去做。
而这个受到了崇祯皇帝高度重视的造船事务,也因此,成为了他首先关注的头等大事。
他的心里也很清楚,这件事情不仅崇祯皇帝高度重视,而且对于他这个海军都督府首任左都督而言,本身就是一件极端重要的事情。
如今大明朝的所有海上力量,在名义上,自然都是归他调遣,受他节制。
然而,他自己心里很明白,除了天津水师、登莱水师、辽东水师,也就是大明朝在辽东湾、渤海湾一带的水师,他能直接指挥得动,直接调动得了以外,其他的海上力量,也就是这个区域以外的海上力量,他这个大明朝海军都督府的一把手,却根本指挥不动。
若是一般的海上力量,那也就罢了,只要没什么威胁,可以不去管它,可是分属于东江镇和东南郑氏的水师船队,可是如今大明朝最强大的两支海上力量啊!
任何一支拿出来,都比眼下他这个海军都督府能够控制的海上力量强大。
这一点,让他一直如坐针毡。
好在他对海军的筹建有着清晰的思路,知道海军的强大,关键在于战船。
船多人多固然重要,可是船多人多再重要,没有船大炮多重要!
只要他造出了更大更快更强的战船,装备了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射速更快的大炮,那么他这个海军左都督就算是站稳了脚跟,早晚有一天,能够把东江镇的水师舰队和东南郑氏的庞大船队,真正收归麾下!
如今天津港所处的渤海湾里,每年到了冬季之后,都有一个结冰期。
不过,这个地方与辽东湾以及鸭绿江口和图们江口的近海海面相比起来,毕竟还是略微靠南了一点,气候还是要好上不少。
因此,这里的结冰期相对比较短暂,而且冰层也不厚,从每年的十二月底开始,陆陆续续出现浮冰和冰层,到了来年的二月里,就又开始陆陆续续地融化了。
从去年十一月上旬,天津造船厂仿制的尼德兰夹板船仿制建造出来之后,心情早已十分急切的沈廷扬,不顾船厂其他几个提举、副提举如黄斌卿、黄仲荣、陈仲官等人的反对,说服了同样心急如焚的海军都督府左都督张可大,同意趁着冰期未至,抢在前面出海试航。
算起来,崇祯皇帝谕旨沈廷扬总管天津造船事务,迄今为止已经两年过去了。
这两年的时间里,沈廷扬从来也没有闲下来过,先是督领着大量的民壮劳工,没日没夜地在大沽口这个近海的荒野盐碱地上开辟船坞、航道,建造工厂、船台,然后还跟着来自巴达维亚的传教士范德烈下了一次南洋,谈成了购买加利恩号的买卖,招募了一大批懂得造船的技师。
再接下来,在崇祯三年的将近一年里,沈廷扬一心扑在天津船厂的造船事业上,更是没日没夜地忙碌。
他一边让船厂的提举黄斌卿领着大批民壮劳工开挖第三座、第四座船坞以及配套的航道、水闸;
另一边让左右副提举黄仲荣、陈胜官配合托马斯-德莱福尔这个造船专家,利用已有两个干船坞,先后开工建造了两艘大福级的战船。
然而尽管他很努力,十分迫切地干出一些成果,不过造船这样的事情终究不是短时间就能看到效果的东西。
投入再大、物料再全,心情再迫切,也得一步一步来。
尤其是第一艘的建造,完全是一比一地照着加利恩号的尺寸仿造,稍微有一点点的误差,分工协作建造的物件就合不到一起去,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拆下来返工重制。
还好,这样的一再返工与磨合,倒也给副提举黄仲荣和陈胜官等船厂官员与技师们,提供了一个向托马斯-德莱福尔和其他来自己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技术人员“偷师学艺”的难得机会。
年轻的副提举黄仲,荣更是早就奉了自家舅舅沈廷扬的命令,寸步不离地跟着托马斯-德莱福尔,就在这样的反复磨合与一次次返工重制的过程中,也弄明白了大福级战船从龙骨的铺设到炮位的预留,再到顶层甲板的安装,以及期间四个巨型桅杆的高低错落与布局等等全套的流程。
等到第一艘大福级战船终于建造完毕之后,由他执笔起草的大福级战船营造技艺与流程详解,也顺利出炉。
不仅船厂的东西方技师们有了具体操作上的参考,而且船厂中那些从饥民和灾民中招募而来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人们,也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学习范本,可以搞一些大批量的简易培训了。
且说十一月上旬,位于大沽口海滨的天津造船厂第一艘新造的大福级战船,载着相当于一百门重型红夷大炮重量的压舱石,从大沽口船厂灌满了水的船坞里,沿着曾经耗费了大量人工开挖的航道,顺利地驶入了大沽口的外海。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海军都督府的右护军毛维张、天津知府兼兵备道沈廷扬,以及天津船厂的大匠师托马斯-德莱福尔等人,带着这艘唯一的一艘大福级战船,在天津水师将领黄龙等人的护航之下沿着海岸试航。
先是沿海北上觉华岛,初步测试之后,渡海东去旅顺口,最终一路抵达瀛洲澳,然后于崇祯四年的一月底,折返回到了旅顺口。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旅顺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重要性,方才向毛维张、沈廷扬、黄龙等人,完全展现了出来。
旅顺口是大明朝北方辽海之上唯一的一个终年不结冰的不冻港。
即使在崇祯年间以及后世最冷的冬季,不管辽东湾和渤海湾内的海面上的冰层有多厚,旅顺口这个地方,却靠着一股来自南方的温暖洋流,始终保持常年不冻。
不仅旅顺口外的外海终年不结冰,就是旅顺口内老铁山、黄金山、鸡冠山三山环绕的小内海,即旅顺港所在的海湾里,也同样是终年不结冰。
可以说,这是如今大明朝北方最好的一个天然良港了。
而这也是当初崇祯皇帝决意设立旅顺镇守府,并让身边的中书舍人李信出任旅顺镇守使并兼任登莱镇监军御史的原因之一。
若不是因为这个地方与建虏的地盘距离较近,仍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距离京师稍远,不便于直接控制,那么崇祯皇帝当初就会把造船厂,直接设在旅顺口内了。
然而旅顺口虽好,从旅顺口折返天津大沽口海岸的航道,在崇祯四年一月的时候,却仍旧覆盖在一层或厚或薄、或大或小的海冰之下。
在之前两个多月的海试期间,这艘照着加利恩号原样复制仿造的大福级战船,虽然各种小状况不断,但是总体性能已经达到了沈廷扬的预期。
包括毛维张在内的所有人,都不希望在眼看着马上就能宣布海试成功的节骨眼上,再因为撞上坚冰而功亏一篑、功败垂成。
所以,这一行参加大福级战船海试以及护航的人马,就在旅顺口内等待了半个多月,等待渤海湾内的冰层消融。
直到进入二月中旬,派出去勘察的天津水师船只终于送回了消息,说是老铁山水道以西海面,已经不见浮冰,毛维张与沈廷扬等人,方才决定返航。
到了崇祯四年二月二十日的午后,这一行人,才顺利返回天津大沽口海面,正式向海军都督府和直隶总督府宣告大福级海试成功。
海军都督府左都督张可大和直隶总督梁廷栋,翘首企盼这个消息已经好多天了。
自从毛维张、沈廷扬、黄龙等人带着这一艘新造的大福级战船出海海试之后,大海茫茫,一去多日,没有消息,不管是海军左都督张可大,还是直隶总督梁廷栋,都从最初的喜悦变成了心中的忐忑。
他们担心,这要是一个不小心,海试出了问题,这一艘崇祯皇帝曾经寄予厚望并投入重金打造而成的大船,若是沉在了海里,那可真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头落地了。
所以,当毛维张、沈廷扬等人带着基本完好无损的这艘大福级战船返回天津港之后,海军都督府与直隶总督府,以及同样忐忑不安的大沽口船厂提举、匠师与工人们,全都欢欣不已,奔走相告。
当天夜里,海军左都督张可大就将天津船厂仿制尼德兰夹板船海试成功的情况写成奏章,派人快马送往京师去了。
张可大自从上任海军左都督之后,就一直想着要尽快有所作为,可惜的是,新设立的海军都督府除了下力气理顺自身与沿海各地水师的关系之外,并没有多少能够立竿见影、迅速出彩的事情让他去做。
而这个受到了崇祯皇帝高度重视的造船事务,也因此,成为了他首先关注的头等大事。
他的心里也很清楚,这件事情不仅崇祯皇帝高度重视,而且对于他这个海军都督府首任左都督而言,本身就是一件极端重要的事情。
如今大明朝的所有海上力量,在名义上,自然都是归他调遣,受他节制。
然而,他自己心里很明白,除了天津水师、登莱水师、辽东水师,也就是大明朝在辽东湾、渤海湾一带的水师,他能直接指挥得动,直接调动得了以外,其他的海上力量,也就是这个区域以外的海上力量,他这个大明朝海军都督府的一把手,却根本指挥不动。
若是一般的海上力量,那也就罢了,只要没什么威胁,可以不去管它,可是分属于东江镇和东南郑氏的水师船队,可是如今大明朝最强大的两支海上力量啊!
任何一支拿出来,都比眼下他这个海军都督府能够控制的海上力量强大。
这一点,让他一直如坐针毡。
好在他对海军的筹建有着清晰的思路,知道海军的强大,关键在于战船。
船多人多固然重要,可是船多人多再重要,没有船大炮多重要!
只要他造出了更大更快更强的战船,装备了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射速更快的大炮,那么他这个海军左都督就算是站稳了脚跟,早晚有一天,能够把东江镇的水师舰队和东南郑氏的庞大船队,真正收归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