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九三五章 转攻为守

第九三五章 转攻为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如崇祯皇帝当初所设想的那样,宣府、大同这些边内相对安全的地区,最好的土地田产,都分配给了大同镇、宣府镇、山西镇以及近卫军第一镇、第二镇,还有如今的近卫军第三镇、第四镇的有功将士们了。

    还有其他大片大片相对不错的土地,都被来自南直隶等地的商人所购买,作为商屯,就近生产粮食,以换取盐引之用。

    而那些来自山西、河南、河北乃至江淮地区应募屯垦的流民,绝大多数都是身无分文的赤贫百姓,根本没有钱财购买宣大的良田。

    其中除了那些不愿远离故土继续出关北上的流民,与宣大总督府签订了定期劳役或者相对高额地租的契约,如愿以偿地分得了宣大边内的土地之外,大部分人则只能继续听任宣大总督府的安排,从杀胡和得胜口等地出关北上,分别前往武川镇守府和集宁堡一带,去获得完全无偿分配的草原土地。

    也因此,除了归化城内外在时隔一年之后,再次有了人气之外,哈喇兀纳山口(大青山)北面,作为归化城北方门户的的武川堡,如今也聚拢了不少的人口。

    除了武川镇守府所属的数千将校士卒之外,来自内地的汉人移民,在十月底之前就已经突破了万人大关。

    而原本废弃已久的武川堡,如今也被重新整修了起来,武川堡新修的城墙内外,分布着一片片半地下的地窨子和棚户区。

    武川镇守府镇守使刘天禄,跟在祖大寿的身边多年,眼下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机会,进入了崇祯皇帝的视野,成为大明塞北独当一面的一方镇守使。

    所以,对于如今的这个机会,他是万分珍惜,自从受命之后,就很快率领麾下四千骑兵,北上武川堡驻守,并且开始从关内招募流民,北上哈喇兀纳上以北筑城屯垦。

    如今差不多一年过去了,归化城以北百里外的武川堡一带(即后世内蒙武川县城),不仅围着武川堡筑起了一圈高大的水泥石头城墙,而且从武川堡往北,每间隔三十里修建一处墩堡,接连修起了三座,将归化镇的兵锋又往北推进了将近一百里。

    而被封为武川伯的祖大寿,自然也不例外,封给他这个武川伯或者说封给祖家的世田三百顷,就在哈喇兀纳山以北的武川堡一带。

    明制,一顷就是一百亩,三百顷就是三万亩,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啊!

    即使是再荒僻的土地,别说给你三万亩了,就是给你一万亩,那也是很有诱惑力的了。

    何况以祖大寿和祖家人的性子来说,朝廷既然封给了祖家三百顷的世田,那么他们当然要把归化城和武川堡附近最好的土地划给自己的家族。

    所以,祖大寿也好,祖大寿的宗族家人也好,也都把归化城和武川堡作为了自己家族永久经营的地方。

    祖家远在宁远和锦州等地的那些商铺商号也好,亲族奴仆也好,尤其是祖大寿自己这一支,在祖大寿得封武川伯世爵之后,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往归化城和武川堡迁移了。

    有了归化城和武川堡附近三万亩的良田沃土,宁远城里的那点祖业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也因此,到了崇祯三年十一月末的时候,归化城这个地方虽然天寒地冻,寒冷异常,但是人气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相反,到处都是炊烟袅袅的样子。

    土默川并不是漠北那样彻底的草原风貌,因为靠着哈喇兀纳山,这里并不缺乏冬季用来取暖的木材,当然也不缺乏伐薪烧炭的人。

    又因为这里紧邻着明代煤炭的几个大产地,比如大同地区,比如榆林地区,所以大量内地移民的到来,不仅让各地的煤窑矿场重新开工,而且也给大同榆林周边的大小煤场,提供了无底洞一样的销路。

    特别是塞北的冬季到来之后,移民来此的内地汉民们并不习惯使用原本草原上的马粪牛粪来做燃料,而且此时土默特平原上的蒙古人要么已经西迁,要么已经北迁,剩下的也都被纳入到了九原、朔方、武川三个镇守府的管辖之下。

    而归化城一带没有了大量的蒙古人,自然也就没有了大量的牛羊和马群,同时也自然就没有了大量可以用来作为燃料的牛马粪便了。

    与此同时,相比起从哈喇兀纳山上砍伐而来的木材或者烧制而成的木炭来说,煤炭的价格也要便宜得多了。

    也因此,来自大同和榆林的煤炭,在崇祯三年的严冬里,就成了移民塞北的那些汉民和军属们过冬的必备之物。

    不管是用来烧水做饭,还是用来烧炕取暖,煤炭都成了上上之选。

    而内务府设在得胜口和集宁堡的恒源公司,以及设在杀胡口和归化城的恒丰公司,就靠着煤炭生意迅速地在这几个地方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

    内务府恒源公司的执事太监韩赞周,恒丰公司的执事太监李凤翔,也靠着从工部矿冶清吏司白冶城各厂要来的工匠们,以及这些工匠们带来的煤变焦工艺,迅速超越了之前大同地区最大的煤矿拥有者代王府,成为了大同、榆林一带最大的煤炭贸易经营者。

    大批原本前往塞北分田屯垦的赤贫百姓,在分得土地之前沦为了恒源公司和恒丰公司在大同等地煤场的矿工,一边靠着挖煤赚取微薄的工钱养活自己,一边也为寒冷的塞北各城提供着急需的大量燃料即煤炭。

    寒冬腊月的塞北各地,那些居住在城池之中的人们还好一些,拥有城墙房屋热炕可以避寒保暖,自能安然度过严酷的冬天,但是对于那些初来乍到只能在旷野上半地下的地窨子里躲避严寒的贫苦百姓来说,却不是所有人都能扛得过去的。

    等到寒冬过去,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之时,正不知有多少人要死在塞北的寒风与冰雪之中了。

    为了避免出塞屯垦的移民在寒冷的冬季里饥寒交迫死亡过多,影响今后的继续移民北上,崇祯皇帝也在十一月里,再次让军机处传谕给三边总督府、宣大总督府、直隶总督府、辽东督师府、旅顺镇守府,以及东江镇的安东和图们镇守府,让各地文武官员,出粮赈济那些前往彼处应募屯垦的关内百姓。

    也因此,到了崇祯三年十一月末十二月初的时候,大明朝北方特别是东北、西北这些战事连绵的地方,难得地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

    随着钦差军机大臣李邦华和三边总督袁崇焕将更多的精力转向赈济河中东胜五卫以及镇守府、朔方镇守府的二三十万移民人口,西北的战局,也在近卫军第四镇攻占了安定城(后世甘肃定西)之后,暂时稳定了下来。

    西北的官军没有主动再去攻打临洮和兰州,而高迎祥这个奉天昌义大元帅麾下的流贼各营,也没敢主动来找西北官军的麻烦。

    闯王高迎祥只是趁着兰州一线的黄河结冰,一个劲儿地派了麾下的营头过河北上去增援帐下前将军李自成,不断地命令李自成等将领率军,从相邻的木速蛮地区抢掠粮食和牛羊,逼得马进忠所属各部,不顾甘州伪指挥使米喇印的反对不断西进。

    而在十月末里丢掉了安定城的罗汝才,则再次率领余部前往依附张献忠这个右路副元帅,带着队伍逃进了临洮城。

    与西北战局进入平稳阶段相应的是,李信掌管下的旅顺镇守府,也在当初拿下了复州城之后,就转攻为守,进入了蛰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