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移防定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今的九边各镇监军御史,可跟过去的建军内臣,不一样了。
这些进士出身的科道言官,到了边镇,不管心底里究竟如何打算,外面表现出来的,绝对是儒家君子的正派作风,不仅不贪财,不好色,不占役,而且不吃空饷,比过去的监军太监,简直是清正廉洁了不知道有多少倍,所以仅仅过了半年就深得各镇士卒军心。
而比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这些监军御史不仅代表皇帝掌管着各镇的军饷钱粮、军纪叙功等重要权力,而且还纷纷招兵买马,建起了自己的监军标营,有了相对独立于边镇营兵卫所系统的独立军权。
监军标营,少的三千,多的五千,在天高皇帝远的边镇,也是一直绝对不可低估的力量。
特别是这些监军御史,还有御赐的尚方宝剑和密折奏事之权,光是这其中的任何一项,拿出来都是不得了的存在,由不得这些边镇将帅们不重视。
袁崇焕上任三边总督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尽力争取到所属边镇监军御史们的支持。
如今瞿式稆、史躬盛两人的话,起码已经表明了宁夏镇和固原镇的监军御史惟袁崇焕马首是瞻的坚定态度。
说到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历史上天启末和崇祯初的时候,袁崇焕在大明朝的名声,那真的是如日中天,但凡九边各镇,就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袁崇焕的大名的。
袁崇焕靠着在对阵建虏时连连取得大捷的名声,也让袁崇焕在整个九边各镇的军中,都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威望。
不管是宁夏镇的贺虎臣,还是固原镇的杨麒,也包括延绥镇的贺时雨,在袁崇焕这个瘦小的岭南人面前,那都是老老实实、服服帖帖。
这种拜服,倒不是因为袁崇焕有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什么的,而是因为在袁崇焕这个文官对阵建虏的战绩面前,他们这些武将也是实实在在地打心眼里佩服。
袁崇焕静静听完瞿式稆、史躬盛的话,先是微微一笑,用手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然后抱拳说道:“稼轩兄,行之老弟,你们的盛情,我先心领了。此事还是由我上书圣上更为妥帖。当今圣上英明睿智,想来必不会出现波折。”
瞿式稆字稼轩,史躬盛字行之,袁崇焕与他们两人都是进士出身,相互之间以字称呼,显得更为亲切。
说完这个话,停顿了片刻,袁崇焕接着说道:“总督行辕移驻花马池,事涉固原、宁夏二镇,本部院最担心的是引起你们的误解,如今你们没有意见,那就最好不过。
“本部院看花马池原有总督行辕颇为残破,沿边营盘设施多已不存,仓促之间,总督行辕也无法移驻此地。
“整修原有行辕及驻军营房之事,还要劳烦贺总兵和稼轩兄先期招募工匠民夫,预做准备,所需费用,宁夏镇先行垫支,稍后一律由总督衙门拨付。”
这一次,袁崇焕到固原上任,是带着大笔军饷前来的。
皇帝拨给他用来屯垦练兵的银子,就有三十万两,而再次补发给三边各镇的军饷,更是达到了五十万两,平均下来,延绥、固原、临洮、宁夏、甘肃五个镇,每镇的军饷,都有十万左右。
如今补发给延绥的,已经交给了延绥镇的监军御史马懋才,而给固原和宁夏的,也都已经给了监军御史史躬盛和瞿式稆。
因此,此时的宁夏镇,应该算是前所未有的钱粮充足了。
袁崇焕在宁夏镇又待了三天,等来了甘肃巡抚梅之焕和甘肃镇总兵张嘉谟,以及甘肃镇的监军御史刘之伦。
此时年届五十的梅之焕,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也算是明末时期的一位能臣,与袁崇焕一样,都是文武全才,巡抚甘肃期间,多次与套虏作战,斩首无数。
但在历史上,崇祯二年冬,后金入侵京畿的时候,梅之焕带领麾下兵马前往京师前往,与后金军作战,结果因为粮饷不继,疲惫困顿的甘肃军队很快被后金大军击溃,其麾下大部分士卒逃亡陕西。
这些溃兵占山为王,反而使已经濒临剿灭的陕西贼势,突然又壮大起来,梅之焕羞愤之下拔剑自杀,最终被救起,朝廷也念起之前的功劳,只是罢免了他的职务,而未给予论罪。
当然了,此时的梅之焕还不知道这些后来发生的事情,见了袁崇焕的面,彼此之间也是惺惺相惜。而监军御史刘之伦,则更是袁崇焕的崇拜者。因此,相见之下,自然是主客尽欢。
袁崇焕在宁夏卫见完甘肃巡抚梅之焕等人,将甘肃镇所欠军饷,按实有人数补齐,然后又认真交代了一番募民屯垦的事务之后,带着固原镇总兵杨麒、固原镇监军御史史躬盛,离开了宁夏卫城,沿着原路返回了固原。
就在离开宁夏返回固原的头一天,袁崇焕派出了使者,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将自己预备把三边总督行辕移驻宁夏花马池的奏疏,快马加鞭送往了京师。
在这个年代,沿边的驿站系统还是相对比较健全的,而六百里加急的意思,就一昼夜之间,需要疾驰六百里。
就这样,十天之后,崇祯皇帝就在紫禁城中看到袁崇焕赴任之后的第一份奏疏,随后两天,又先后收到了延绥镇监军御史马懋才和宁夏镇监军御史瞿式稆的密折。
对袁崇焕奏请的几件事,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很快就批准同意了。
而瞿式稆的密折,也报告了袁崇焕前往宁夏,考察沿河屯垦、沿边防务特别是花马池的情况,皇帝本人从中当然也知道了更多的细节。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也从袁崇焕、马懋才的奏疏和密折之中,更真切具体地得知了陕西三边之地如今的干旱灾荒和王嘉胤、高迎祥等流贼头目作乱的情况。
特别是延绥镇监军御史马懋才的密折,其中每一个字都是让人触目惊心,陕北等地的饥荒,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本来以为历史上到了崇祯二年之后陕北才会大乱的崇祯皇帝,这下子突然感到有点后怕了,幸好自己提前做了一定的预防布置,否则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崇祯皇帝将袁崇焕、马懋才的奏折,转给了几个军机大臣过目,然后很快就按照皇帝的意思议定了措施。
首先是同意陕西三边总督行辕移驻花马池,其次是固原镇总兵府及所部兵马,大部跟随移防花马池、定边卫,固原镇从此改为定虏镇,麾下营伍官佐及士卒饷额一概不变。
再者就是在花马池沿边开设榷场,与鄂尔多斯诸部贸易,以池盐与茶叶交换鄂尔多斯诸部的马匹与毛皮等物。
最后同意袁崇焕关于从陕西招募流民,北上宁夏沿河屯垦的所有举措,允许其便宜处置西北屯垦事务,并允许其以花马池所产池盐,直接按开中法,与内地盐商贸易,所得款项就地招募陕西流民屯垦。
这是给袁崇焕的答复。而给马懋才的回复,则是命其率领所部监军标营,尽快从榆林南下,移驻延安府,并在延安府府治左近寻找适宜地点募民屯垦,筹措军粮,同时允许其在延安府辖地内以预留粮饷赈济饥民。
如今的九边各镇监军御史,可跟过去的建军内臣,不一样了。
这些进士出身的科道言官,到了边镇,不管心底里究竟如何打算,外面表现出来的,绝对是儒家君子的正派作风,不仅不贪财,不好色,不占役,而且不吃空饷,比过去的监军太监,简直是清正廉洁了不知道有多少倍,所以仅仅过了半年就深得各镇士卒军心。
而比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这些监军御史不仅代表皇帝掌管着各镇的军饷钱粮、军纪叙功等重要权力,而且还纷纷招兵买马,建起了自己的监军标营,有了相对独立于边镇营兵卫所系统的独立军权。
监军标营,少的三千,多的五千,在天高皇帝远的边镇,也是一直绝对不可低估的力量。
特别是这些监军御史,还有御赐的尚方宝剑和密折奏事之权,光是这其中的任何一项,拿出来都是不得了的存在,由不得这些边镇将帅们不重视。
袁崇焕上任三边总督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尽力争取到所属边镇监军御史们的支持。
如今瞿式稆、史躬盛两人的话,起码已经表明了宁夏镇和固原镇的监军御史惟袁崇焕马首是瞻的坚定态度。
说到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历史上天启末和崇祯初的时候,袁崇焕在大明朝的名声,那真的是如日中天,但凡九边各镇,就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袁崇焕的大名的。
袁崇焕靠着在对阵建虏时连连取得大捷的名声,也让袁崇焕在整个九边各镇的军中,都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威望。
不管是宁夏镇的贺虎臣,还是固原镇的杨麒,也包括延绥镇的贺时雨,在袁崇焕这个瘦小的岭南人面前,那都是老老实实、服服帖帖。
这种拜服,倒不是因为袁崇焕有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什么的,而是因为在袁崇焕这个文官对阵建虏的战绩面前,他们这些武将也是实实在在地打心眼里佩服。
袁崇焕静静听完瞿式稆、史躬盛的话,先是微微一笑,用手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然后抱拳说道:“稼轩兄,行之老弟,你们的盛情,我先心领了。此事还是由我上书圣上更为妥帖。当今圣上英明睿智,想来必不会出现波折。”
瞿式稆字稼轩,史躬盛字行之,袁崇焕与他们两人都是进士出身,相互之间以字称呼,显得更为亲切。
说完这个话,停顿了片刻,袁崇焕接着说道:“总督行辕移驻花马池,事涉固原、宁夏二镇,本部院最担心的是引起你们的误解,如今你们没有意见,那就最好不过。
“本部院看花马池原有总督行辕颇为残破,沿边营盘设施多已不存,仓促之间,总督行辕也无法移驻此地。
“整修原有行辕及驻军营房之事,还要劳烦贺总兵和稼轩兄先期招募工匠民夫,预做准备,所需费用,宁夏镇先行垫支,稍后一律由总督衙门拨付。”
这一次,袁崇焕到固原上任,是带着大笔军饷前来的。
皇帝拨给他用来屯垦练兵的银子,就有三十万两,而再次补发给三边各镇的军饷,更是达到了五十万两,平均下来,延绥、固原、临洮、宁夏、甘肃五个镇,每镇的军饷,都有十万左右。
如今补发给延绥的,已经交给了延绥镇的监军御史马懋才,而给固原和宁夏的,也都已经给了监军御史史躬盛和瞿式稆。
因此,此时的宁夏镇,应该算是前所未有的钱粮充足了。
袁崇焕在宁夏镇又待了三天,等来了甘肃巡抚梅之焕和甘肃镇总兵张嘉谟,以及甘肃镇的监军御史刘之伦。
此时年届五十的梅之焕,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也算是明末时期的一位能臣,与袁崇焕一样,都是文武全才,巡抚甘肃期间,多次与套虏作战,斩首无数。
但在历史上,崇祯二年冬,后金入侵京畿的时候,梅之焕带领麾下兵马前往京师前往,与后金军作战,结果因为粮饷不继,疲惫困顿的甘肃军队很快被后金大军击溃,其麾下大部分士卒逃亡陕西。
这些溃兵占山为王,反而使已经濒临剿灭的陕西贼势,突然又壮大起来,梅之焕羞愤之下拔剑自杀,最终被救起,朝廷也念起之前的功劳,只是罢免了他的职务,而未给予论罪。
当然了,此时的梅之焕还不知道这些后来发生的事情,见了袁崇焕的面,彼此之间也是惺惺相惜。而监军御史刘之伦,则更是袁崇焕的崇拜者。因此,相见之下,自然是主客尽欢。
袁崇焕在宁夏卫见完甘肃巡抚梅之焕等人,将甘肃镇所欠军饷,按实有人数补齐,然后又认真交代了一番募民屯垦的事务之后,带着固原镇总兵杨麒、固原镇监军御史史躬盛,离开了宁夏卫城,沿着原路返回了固原。
就在离开宁夏返回固原的头一天,袁崇焕派出了使者,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将自己预备把三边总督行辕移驻宁夏花马池的奏疏,快马加鞭送往了京师。
在这个年代,沿边的驿站系统还是相对比较健全的,而六百里加急的意思,就一昼夜之间,需要疾驰六百里。
就这样,十天之后,崇祯皇帝就在紫禁城中看到袁崇焕赴任之后的第一份奏疏,随后两天,又先后收到了延绥镇监军御史马懋才和宁夏镇监军御史瞿式稆的密折。
对袁崇焕奏请的几件事,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很快就批准同意了。
而瞿式稆的密折,也报告了袁崇焕前往宁夏,考察沿河屯垦、沿边防务特别是花马池的情况,皇帝本人从中当然也知道了更多的细节。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也从袁崇焕、马懋才的奏疏和密折之中,更真切具体地得知了陕西三边之地如今的干旱灾荒和王嘉胤、高迎祥等流贼头目作乱的情况。
特别是延绥镇监军御史马懋才的密折,其中每一个字都是让人触目惊心,陕北等地的饥荒,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本来以为历史上到了崇祯二年之后陕北才会大乱的崇祯皇帝,这下子突然感到有点后怕了,幸好自己提前做了一定的预防布置,否则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崇祯皇帝将袁崇焕、马懋才的奏折,转给了几个军机大臣过目,然后很快就按照皇帝的意思议定了措施。
首先是同意陕西三边总督行辕移驻花马池,其次是固原镇总兵府及所部兵马,大部跟随移防花马池、定边卫,固原镇从此改为定虏镇,麾下营伍官佐及士卒饷额一概不变。
再者就是在花马池沿边开设榷场,与鄂尔多斯诸部贸易,以池盐与茶叶交换鄂尔多斯诸部的马匹与毛皮等物。
最后同意袁崇焕关于从陕西招募流民,北上宁夏沿河屯垦的所有举措,允许其便宜处置西北屯垦事务,并允许其以花马池所产池盐,直接按开中法,与内地盐商贸易,所得款项就地招募陕西流民屯垦。
这是给袁崇焕的答复。而给马懋才的回复,则是命其率领所部监军标营,尽快从榆林南下,移驻延安府,并在延安府府治左近寻找适宜地点募民屯垦,筹措军粮,同时允许其在延安府辖地内以预留粮饷赈济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