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八章 冬至大朝2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人,我…….”这倭人张口欲辩解,只是何如宠根本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
看着对方眼睛中惊骇的神色,何如宠暗暗一笑,他才不管对方到底是什么来头,只要是倭国政权来人也好,管他什么幕府的还是地方大名的,只要是官方的倭国就好,多少也能代表一方,算是一方番邦使节。
因此何如宠根本没兴趣听对方的解释,直接打断道,“除了人数外,还有朝贡的礼物,看看人家朝鲜,带了多少东西过来,你们呢,空手就想跑过来求助?痴心妄想!还有,这份国书很有问题,看看开头的称呼。日本天皇敬拜大明皇帝?你们算是什么东西,敢称天皇,还敬拜?尔等蕞尔小国,简直狂妄。”
“改,回去都给我改了。现在,立刻,马上,你们给我滚回倭国内,在冬至之前回来,不然你等着帝国的天威吧!”噼里啪啦一通,然后再威胁一句后,何如宠心满意足的走出了会同馆。
有这么一番后,对想要求得帮助,必然是要回国重新再来了,到时候我就能凑出两只番邦朝贡的使节,这可都是政绩啊。今年太匆忙了,没想到这一点,番邦使节这个可以好好挖掘下,当做一项长期的事业来做。
至于朝贡时帝国赏赐的问题,乃至这些使节为何要来朝贡,这都不在何如宠的思考范畴之内,自己只是礼部尚书,负责国书接待就好,其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爱莫能助了。
带着满脸的微笑,何如宠直接回家了,礼部事情基本做完了,等倭国的消息就好。
这边厢,那几个倭国使节面面相觑,什么时候明国的官员这么干脆利落了,直接噼里啪啦的一通交代就完事了。
“怎么办?”
其他几人都默不出声,只是看着头领,但他们的目光中,无疑包含了这个问题。
“走,回九州,哪怕是死,也要将这个消息报告大名。”倭人首领一咬牙,带着手下收拾一番之后就直奔天津。此时离冬至最多只有二十天了,必须赶快了。
几人仓皇来到天津港口,通报了当地的军官后,便驾驶自己船只离去,而他们的目的地,正是日本四岛之一的九州岛。
自从册封皇后之后,天启皇帝终于安生下来了,这不仅是内府令徐光启的想法,也是内阁首辅李汝华的想法。到了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安心下来,好好的把今年的工作收完收尾,梳理干净。
这种不用担心皇帝随时过来,突然抛出个想法和命令让你执行的日子真是太好了,不用担惊受怕之下,仅有三个人的内阁工作效率似乎都突然提高了。
仅存的李汝华、黄克缵、王佐不停的忙碌着,他们在筛选人手,分派人选,正月大朝时,分割六部的大改就要进行了,他们必须调配好现在的官员和人手。他们现在也只是弄个框架,决定下各部的正副长官和下面的一些机构部门负责人,真正要填充完整,还要等到春闱之后,现在帝国中枢可没有这么多的官员。
同时,他们还在猜测,到时候皇帝到底会让哪些人入阁。相比于各部尚书,他们的消息就要准确多了,他们可以明确的告诉其他官员,皇帝会在年后将要选调四位入阁,担任春夏秋冬四阁大学士。
之所以如此肯定,盖因为这件事就是内阁推动的,他们联名向皇帝提议,增加内阁大臣的数量。,没办法,自从改革以来,内阁的事务大增,搞得李汝华十分的怀疑,以往的首辅可没有他这么劳累啊。
皇帝听了他们的建议,当即同意,只是到底人选是谁,那可就是个谜团了,让人猜测不已。
冬至大朝的渐渐临近,不仅内阁在忙碌,其他各部门,包括辽东河北两省都是如此,他们纷纷要总结今年的工作报告,保给上一级考核,在冬至大朝之前,这些地方考核以及各部的内部考核就已经开始了。
年终考核,是皇帝陛下亲自定下来的规矩,这个可是关系到了来年的前途问题。虽说各级官员都有任期,任期不满不得升迁,但架不住现在是政改时期啊,机遇多多,只要政绩漂亮,那一年一跳都不是问题啊。
看看军中那些二十郎当岁的少年,尤其是那李捕鱼李陶啥的,今年都已经是少将了,那可是三品的军衔,独自出掌一军,地位堪比一省巡抚,而他们才参军多久?还不是一路被战功给推上来的。
如今政界也是如此,不怕你功劳大,没位置升,就怕你功劳不够,升不上去。想想光河北一省,一县五个主官,这还不算是大理寺和都察院的,整个河北省,光是这些职位,就不下四五百人,放眼整个天下,那将是多少?
从来任何时候,大明的官员会觉得天下间竟然有这么多的官帽子,遍地都是黄金啊。一句话,只要政绩出了,升官不是问题。
在帝国日报的预热鼓吹下,所有人都在拼命,其他省的官员也开始了自发的搞起了年终审核。好处不能都让辽东河北这两地占了啊,怎么也要让陛下看到我们这些地方的功绩啊,不然陛下凭什么为依据生我们的官呢。
霎时间,进入十月下旬后,各地官府都动荡起来,到处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1621年的冬至是冬月初九,也就是十一月初九,冬月是古人对十一月的别称,就想十二月被称为腊月一般。
进入冬月之后,各地前往京师的信使多了起来,各地本就有考核,只是三年一考而已,今年时间其实还没到,不过也顾不得这么多了,茫茫多的举人入京,这是要发生大变啊,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将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皇帝面前,如此才能在接下来的大变中增加生机啊。
对于这场大变,因为帝国日报宣传的原因,所有官员,心里都隐隐有了准备,虽然他们心中不太愿意,但这却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这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他们除了接受,再无其他任何办法。
所有的反抗,在皇帝枪炮的威胁下,都是笑话,华亭县(上海)新筑的港口那边五十万排队等着发配辽东的人,赤裸裸的告诉天下人,和皇帝作对的下场是怎样的。
“大人,我…….”这倭人张口欲辩解,只是何如宠根本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
看着对方眼睛中惊骇的神色,何如宠暗暗一笑,他才不管对方到底是什么来头,只要是倭国政权来人也好,管他什么幕府的还是地方大名的,只要是官方的倭国就好,多少也能代表一方,算是一方番邦使节。
因此何如宠根本没兴趣听对方的解释,直接打断道,“除了人数外,还有朝贡的礼物,看看人家朝鲜,带了多少东西过来,你们呢,空手就想跑过来求助?痴心妄想!还有,这份国书很有问题,看看开头的称呼。日本天皇敬拜大明皇帝?你们算是什么东西,敢称天皇,还敬拜?尔等蕞尔小国,简直狂妄。”
“改,回去都给我改了。现在,立刻,马上,你们给我滚回倭国内,在冬至之前回来,不然你等着帝国的天威吧!”噼里啪啦一通,然后再威胁一句后,何如宠心满意足的走出了会同馆。
有这么一番后,对想要求得帮助,必然是要回国重新再来了,到时候我就能凑出两只番邦朝贡的使节,这可都是政绩啊。今年太匆忙了,没想到这一点,番邦使节这个可以好好挖掘下,当做一项长期的事业来做。
至于朝贡时帝国赏赐的问题,乃至这些使节为何要来朝贡,这都不在何如宠的思考范畴之内,自己只是礼部尚书,负责国书接待就好,其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爱莫能助了。
带着满脸的微笑,何如宠直接回家了,礼部事情基本做完了,等倭国的消息就好。
这边厢,那几个倭国使节面面相觑,什么时候明国的官员这么干脆利落了,直接噼里啪啦的一通交代就完事了。
“怎么办?”
其他几人都默不出声,只是看着头领,但他们的目光中,无疑包含了这个问题。
“走,回九州,哪怕是死,也要将这个消息报告大名。”倭人首领一咬牙,带着手下收拾一番之后就直奔天津。此时离冬至最多只有二十天了,必须赶快了。
几人仓皇来到天津港口,通报了当地的军官后,便驾驶自己船只离去,而他们的目的地,正是日本四岛之一的九州岛。
自从册封皇后之后,天启皇帝终于安生下来了,这不仅是内府令徐光启的想法,也是内阁首辅李汝华的想法。到了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安心下来,好好的把今年的工作收完收尾,梳理干净。
这种不用担心皇帝随时过来,突然抛出个想法和命令让你执行的日子真是太好了,不用担惊受怕之下,仅有三个人的内阁工作效率似乎都突然提高了。
仅存的李汝华、黄克缵、王佐不停的忙碌着,他们在筛选人手,分派人选,正月大朝时,分割六部的大改就要进行了,他们必须调配好现在的官员和人手。他们现在也只是弄个框架,决定下各部的正副长官和下面的一些机构部门负责人,真正要填充完整,还要等到春闱之后,现在帝国中枢可没有这么多的官员。
同时,他们还在猜测,到时候皇帝到底会让哪些人入阁。相比于各部尚书,他们的消息就要准确多了,他们可以明确的告诉其他官员,皇帝会在年后将要选调四位入阁,担任春夏秋冬四阁大学士。
之所以如此肯定,盖因为这件事就是内阁推动的,他们联名向皇帝提议,增加内阁大臣的数量。,没办法,自从改革以来,内阁的事务大增,搞得李汝华十分的怀疑,以往的首辅可没有他这么劳累啊。
皇帝听了他们的建议,当即同意,只是到底人选是谁,那可就是个谜团了,让人猜测不已。
冬至大朝的渐渐临近,不仅内阁在忙碌,其他各部门,包括辽东河北两省都是如此,他们纷纷要总结今年的工作报告,保给上一级考核,在冬至大朝之前,这些地方考核以及各部的内部考核就已经开始了。
年终考核,是皇帝陛下亲自定下来的规矩,这个可是关系到了来年的前途问题。虽说各级官员都有任期,任期不满不得升迁,但架不住现在是政改时期啊,机遇多多,只要政绩漂亮,那一年一跳都不是问题啊。
看看军中那些二十郎当岁的少年,尤其是那李捕鱼李陶啥的,今年都已经是少将了,那可是三品的军衔,独自出掌一军,地位堪比一省巡抚,而他们才参军多久?还不是一路被战功给推上来的。
如今政界也是如此,不怕你功劳大,没位置升,就怕你功劳不够,升不上去。想想光河北一省,一县五个主官,这还不算是大理寺和都察院的,整个河北省,光是这些职位,就不下四五百人,放眼整个天下,那将是多少?
从来任何时候,大明的官员会觉得天下间竟然有这么多的官帽子,遍地都是黄金啊。一句话,只要政绩出了,升官不是问题。
在帝国日报的预热鼓吹下,所有人都在拼命,其他省的官员也开始了自发的搞起了年终审核。好处不能都让辽东河北这两地占了啊,怎么也要让陛下看到我们这些地方的功绩啊,不然陛下凭什么为依据生我们的官呢。
霎时间,进入十月下旬后,各地官府都动荡起来,到处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1621年的冬至是冬月初九,也就是十一月初九,冬月是古人对十一月的别称,就想十二月被称为腊月一般。
进入冬月之后,各地前往京师的信使多了起来,各地本就有考核,只是三年一考而已,今年时间其实还没到,不过也顾不得这么多了,茫茫多的举人入京,这是要发生大变啊,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将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皇帝面前,如此才能在接下来的大变中增加生机啊。
对于这场大变,因为帝国日报宣传的原因,所有官员,心里都隐隐有了准备,虽然他们心中不太愿意,但这却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这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他们除了接受,再无其他任何办法。
所有的反抗,在皇帝枪炮的威胁下,都是笑话,华亭县(上海)新筑的港口那边五十万排队等着发配辽东的人,赤裸裸的告诉天下人,和皇帝作对的下场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