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宰辅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宰相,这是宰相啊!
无数官员在心中呐喊着,他们怎么没想到,这个从国初消失的东西竟然还会有一天再次出现。到了明朝后期,内阁大学士有宰相之实,却无宰相之名,他们得以入阁的大学士头衔仅仅只有五品,这种名不副实的状况,就让阁臣们和六部尚书时有争锋的事情发生,尤其是被戏称为天官的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常与内阁有龌龊。
如今,大学士品级升为一品,又被皇帝下旨肯定其政务中枢,中央之首的地位,那可是妥妥的宰相名位啊!
历朝历代皇帝登基上任之后,都会有些改革,之前天启帝通过方从哲放出些许风声后,百官们大多都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大变动居然这么大,大的超乎他们想象。
直接确立了内阁宰相的地位。
不管下面的群臣的震惊和混乱,朱由校依然不停的宣布自己的体制改革,当皇帝这一点最好,所有的东西你都能一言而决,尤其是现在这种空缺了许多高层官员的情况下,他的决定几乎没有反对出现。
方从哲马上就要致仕了,其他两个内阁成员谋反进了诏狱,礼部尚书孙慎行被抓,吏部尚书周嘉谟被抓,工部右侍郎赵南星,等等一系列东林党人被抓,让朝廷高官缺了一大部分,腥风血雨之下,无人带头,此时竟是对朱由校的改制没有一点反对意见,任由他大刺刺的说下去。
威严的声音在大殿中继续响起。
朱由校的改制不仅仅只是提高内阁的地位,还有其他的一些举措。首先,将大理寺的地位提高到和都察院一个等级,后世的行政体制是一府两院,代表政府的国务院,以及最高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明朝的都察院其职能基本和后世最高检差不多,只是还不够细分,而且也没下设到地方,而相当于最高院的大理寺地位就要差了很多,都察院的最高长官左都御史为正二品,而大理寺卿为正三品,整整差了两级。
在之后,朱由校规定,都察院和大理寺单独办公,除了皇帝外,不收其他任何机关的干涉,独立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随后,他又宣布,都察院和大理寺下设到地方,县府省三级地方行政衙门逐级设立。
噼里啪啦的一通后,朱由校终于住嘴了,这一大段话说的他自己也口干舌燥,也大概的将他设计中的一府两院行政体制给描述出来。至于政府的更详细的设计,乃至成立改五军都督府为大都督府,收拢军权的计划他都没手出来,事情要一样一样的做,不能太急躁了。
光是现在这一府两院的规划就够这些官僚的忙的了。
朱由校停下嘴巴喝茶的当口,一直沉默的百官们此刻终于爆发出来,嗡嗡的议论声瞬间响起,甚嚣尘上。不管自己的级别够不够参与到这种国家体制的变化当中,他们也满腔震惊的和别人谈论,除了大声的说话,他们想不到其他发泄自己情绪的方法。
这种感觉真好。
朱由校微微眯着眼睛,不住的享受着,一种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情绪在他胸腔中不住的盘旋,今苍茫大地,我主沉浮。
所有人都在议论,只有方从哲垂着眼帘,既不动也不和其他人谈论,他是要致仕的人了,这次大朝会后就会有上奏折,此时朝廷,哦不,刚才皇帝改朝廷的称呼为帝国,以后皆以帝国代指国家、朝廷。帝国今后的人和事与他再也没有一丝关系。
大明帝国,嘿,这称呼还是蛮提气的。方从哲在心下幽幽的想着,不知为何,他忽然涌起了一股淡淡忧伤,英雄迟暮,美人白头,大抵如此。
百官议论半晌后,从高到低,渐渐的平息下来,此时他们已经恢复冷静,自己在这里在如何激动,也无法改变事实,当前最该关心的不是体制的变化,而是这些位置由谁来坐。
安静下来后,每一个人出面阻止,哪怕刚直如杨涟也是如此,全都安静的等待皇帝后面的文章。没有人是傻瓜,皇帝在大朝会这种隆重的仪式上提出改制,就表明其十分重视,态度坚定不可更改。
更何况还有红丸案在旁边等着呢,对于这种时刻能威胁到自己的案件,每个官员都关注着,还有相当一些人没有审核完,在诏狱关着呢,若是不合皇帝心意了,谁知道哪个家伙口风一转,供词就牵扯到自己身上来了。这种鬼蜮伎俩,所有的当官当久了的莫不精熟。
当然,也有不怕这些的,比如杨涟,比如孙承宗。前者不发言是认为皇帝的举动合乎道义法理,自己并不应该反对。至于后者,却是看出了朝廷,哦不,是帝国,看出了帝国的虚弱和腐坏,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不论皇帝有什么样的举动他都不惊讶。
“咳咳!”
待场面安静下来后,朱由校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然后继续宣布自己的决定,只是说的却不是他们想听的戏肉,内阁大臣的人选。
“内阁大臣由皇帝一言而决,人员常例五人,其成员五年一届,及至五年期满,由皇帝更换,任期未满之前,无重大失误不做更换。内阁之中,首辅为其长,其余皆从之,首辅掌总,余者分管,或由皇帝指派任务。首辅可连任,但不得超过两届,至于其他辅臣,则不做规定。”
“今内阁初设,人员空置,按例补满。”说到这,朱由校顿了顿,而这一停顿也正好卡在了官员们的心头。他们纷纷抬头,连君臣礼仪都不顾了,聚精会神的盯着皇帝年轻的脸庞。
“内阁首辅方从哲,年前已上奏折致仕,朕允之卸任,故所有人员皆由朕从新制定。”朱由校话才出口,又是一个令官员们心中一跳的消息。只是还不等他们有所反应,朱由校的声音毫不停顿的倾泻而下,令他们目不暇接。
“户部尚书李汝华,京营协理绒政孙承宗、兵部尚书崔景荣、刑部尚书黄克攒、工部尚书王佐,此五人加大学士衔,进内阁理政。”一口气说到这,朱由校忽然停下,沉吟起来。
他是在想大学士的称号,此前大学士有以殿阁为前缀,以示区别和地位的高低,比如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等,都是如此。但朱由校却不太想用这些旧称。
想了下后,他接着说道,“李汝华为中阁大学士,为首辅,孙承宗为东阁大学士,崔景荣为南阁大学士,黄克攒为西阁大学士,王佐为北阁大学士。内阁既立,五位阁臣应即刻起身,将办公场所迁移至文华殿。”
他的名称命名很简单,以东南西北中为号,加个阁字就成了,既然是内阁辅臣,自然就用阁字,用殿字就不太符合。而且东南西北中象征着帝国的四方和中央,和阁臣地位相符,而且简单明了,自然就是用这个了。其排列顺序,除了中阁坐镇中央为首辅外,其他的皆以人们口头的自然顺序来排列。
至于其他四名大学士的名号,这一届内阁成员仅只五人,还用不着,等到第二届的时候在宣布。
朱由校的这套名单很简单,除了孙承宗外,其他的都是剩下的四部尚书生了一级,成为阁臣。他没有仔细的去挑选和对比,反正在他要提倡和执行的新事物下,这个时代的官员反应都差不多。
而且,内阁的办公场所也给朱由校改了,以前的内阁是在文渊阁办事,只是那里是皇家的藏书之所,堆满了各种书籍典章,自然留下来办公的场地及小了。而今内阁地位提高,权威彰显,再留在那里就不太合适了,是以朱由校将内阁的办公场所迁到了文华殿。
当然,这里面他还有另一重考虑,文华殿的正对面是武英殿,今后朱由校收拢军权的机构大都督府就打算设在这里,文武相对,分而治之,这是他未来的国策。明朝武人的地位太低,而且牵制严重,是时候更改一二了。
五个人员名单一出,百官纷纷哗然,他们十分惊讶,惊讶于皇帝确定人员的草率,仅仅只是将剩下的各部尚书往上提了一级就了事。就连站在前排,颇有些满心期待的几个现任内阁辅臣也有些不可思议和不可置信。不相信就这么简单的,自己就成了宰相。
就连身体不适,打算过完年上奏折致仕养病的李汝华也瞪大了眼睛,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到老来竟然捞到了一个阁臣宰辅,而且还是极为重要的首辅位置,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
任命一下,他登时将自己原本的打算抛到九霄云外,满心都是要做一做这帝国辅政大臣之首的情绪。
“尔等五人莫非不愿意?还不速速接旨!”看下面呆愣一群的官员,王承恩在朱由校的授意下往前一步,大声厉喝。
“臣等遵旨,这就前往文渊阁迁移场所。”
五人齐齐走出,立刻领旨谢恩,至于对答的话则是由中阁大学士李汝华回答,其他人只是跟着行礼。就这么不经意间,几人的顺序地位就确立下来。
宰相,这是宰相啊!
无数官员在心中呐喊着,他们怎么没想到,这个从国初消失的东西竟然还会有一天再次出现。到了明朝后期,内阁大学士有宰相之实,却无宰相之名,他们得以入阁的大学士头衔仅仅只有五品,这种名不副实的状况,就让阁臣们和六部尚书时有争锋的事情发生,尤其是被戏称为天官的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常与内阁有龌龊。
如今,大学士品级升为一品,又被皇帝下旨肯定其政务中枢,中央之首的地位,那可是妥妥的宰相名位啊!
历朝历代皇帝登基上任之后,都会有些改革,之前天启帝通过方从哲放出些许风声后,百官们大多都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大变动居然这么大,大的超乎他们想象。
直接确立了内阁宰相的地位。
不管下面的群臣的震惊和混乱,朱由校依然不停的宣布自己的体制改革,当皇帝这一点最好,所有的东西你都能一言而决,尤其是现在这种空缺了许多高层官员的情况下,他的决定几乎没有反对出现。
方从哲马上就要致仕了,其他两个内阁成员谋反进了诏狱,礼部尚书孙慎行被抓,吏部尚书周嘉谟被抓,工部右侍郎赵南星,等等一系列东林党人被抓,让朝廷高官缺了一大部分,腥风血雨之下,无人带头,此时竟是对朱由校的改制没有一点反对意见,任由他大刺刺的说下去。
威严的声音在大殿中继续响起。
朱由校的改制不仅仅只是提高内阁的地位,还有其他的一些举措。首先,将大理寺的地位提高到和都察院一个等级,后世的行政体制是一府两院,代表政府的国务院,以及最高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明朝的都察院其职能基本和后世最高检差不多,只是还不够细分,而且也没下设到地方,而相当于最高院的大理寺地位就要差了很多,都察院的最高长官左都御史为正二品,而大理寺卿为正三品,整整差了两级。
在之后,朱由校规定,都察院和大理寺单独办公,除了皇帝外,不收其他任何机关的干涉,独立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随后,他又宣布,都察院和大理寺下设到地方,县府省三级地方行政衙门逐级设立。
噼里啪啦的一通后,朱由校终于住嘴了,这一大段话说的他自己也口干舌燥,也大概的将他设计中的一府两院行政体制给描述出来。至于政府的更详细的设计,乃至成立改五军都督府为大都督府,收拢军权的计划他都没手出来,事情要一样一样的做,不能太急躁了。
光是现在这一府两院的规划就够这些官僚的忙的了。
朱由校停下嘴巴喝茶的当口,一直沉默的百官们此刻终于爆发出来,嗡嗡的议论声瞬间响起,甚嚣尘上。不管自己的级别够不够参与到这种国家体制的变化当中,他们也满腔震惊的和别人谈论,除了大声的说话,他们想不到其他发泄自己情绪的方法。
这种感觉真好。
朱由校微微眯着眼睛,不住的享受着,一种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情绪在他胸腔中不住的盘旋,今苍茫大地,我主沉浮。
所有人都在议论,只有方从哲垂着眼帘,既不动也不和其他人谈论,他是要致仕的人了,这次大朝会后就会有上奏折,此时朝廷,哦不,刚才皇帝改朝廷的称呼为帝国,以后皆以帝国代指国家、朝廷。帝国今后的人和事与他再也没有一丝关系。
大明帝国,嘿,这称呼还是蛮提气的。方从哲在心下幽幽的想着,不知为何,他忽然涌起了一股淡淡忧伤,英雄迟暮,美人白头,大抵如此。
百官议论半晌后,从高到低,渐渐的平息下来,此时他们已经恢复冷静,自己在这里在如何激动,也无法改变事实,当前最该关心的不是体制的变化,而是这些位置由谁来坐。
安静下来后,每一个人出面阻止,哪怕刚直如杨涟也是如此,全都安静的等待皇帝后面的文章。没有人是傻瓜,皇帝在大朝会这种隆重的仪式上提出改制,就表明其十分重视,态度坚定不可更改。
更何况还有红丸案在旁边等着呢,对于这种时刻能威胁到自己的案件,每个官员都关注着,还有相当一些人没有审核完,在诏狱关着呢,若是不合皇帝心意了,谁知道哪个家伙口风一转,供词就牵扯到自己身上来了。这种鬼蜮伎俩,所有的当官当久了的莫不精熟。
当然,也有不怕这些的,比如杨涟,比如孙承宗。前者不发言是认为皇帝的举动合乎道义法理,自己并不应该反对。至于后者,却是看出了朝廷,哦不,是帝国,看出了帝国的虚弱和腐坏,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不论皇帝有什么样的举动他都不惊讶。
“咳咳!”
待场面安静下来后,朱由校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然后继续宣布自己的决定,只是说的却不是他们想听的戏肉,内阁大臣的人选。
“内阁大臣由皇帝一言而决,人员常例五人,其成员五年一届,及至五年期满,由皇帝更换,任期未满之前,无重大失误不做更换。内阁之中,首辅为其长,其余皆从之,首辅掌总,余者分管,或由皇帝指派任务。首辅可连任,但不得超过两届,至于其他辅臣,则不做规定。”
“今内阁初设,人员空置,按例补满。”说到这,朱由校顿了顿,而这一停顿也正好卡在了官员们的心头。他们纷纷抬头,连君臣礼仪都不顾了,聚精会神的盯着皇帝年轻的脸庞。
“内阁首辅方从哲,年前已上奏折致仕,朕允之卸任,故所有人员皆由朕从新制定。”朱由校话才出口,又是一个令官员们心中一跳的消息。只是还不等他们有所反应,朱由校的声音毫不停顿的倾泻而下,令他们目不暇接。
“户部尚书李汝华,京营协理绒政孙承宗、兵部尚书崔景荣、刑部尚书黄克攒、工部尚书王佐,此五人加大学士衔,进内阁理政。”一口气说到这,朱由校忽然停下,沉吟起来。
他是在想大学士的称号,此前大学士有以殿阁为前缀,以示区别和地位的高低,比如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等,都是如此。但朱由校却不太想用这些旧称。
想了下后,他接着说道,“李汝华为中阁大学士,为首辅,孙承宗为东阁大学士,崔景荣为南阁大学士,黄克攒为西阁大学士,王佐为北阁大学士。内阁既立,五位阁臣应即刻起身,将办公场所迁移至文华殿。”
他的名称命名很简单,以东南西北中为号,加个阁字就成了,既然是内阁辅臣,自然就用阁字,用殿字就不太符合。而且东南西北中象征着帝国的四方和中央,和阁臣地位相符,而且简单明了,自然就是用这个了。其排列顺序,除了中阁坐镇中央为首辅外,其他的皆以人们口头的自然顺序来排列。
至于其他四名大学士的名号,这一届内阁成员仅只五人,还用不着,等到第二届的时候在宣布。
朱由校的这套名单很简单,除了孙承宗外,其他的都是剩下的四部尚书生了一级,成为阁臣。他没有仔细的去挑选和对比,反正在他要提倡和执行的新事物下,这个时代的官员反应都差不多。
而且,内阁的办公场所也给朱由校改了,以前的内阁是在文渊阁办事,只是那里是皇家的藏书之所,堆满了各种书籍典章,自然留下来办公的场地及小了。而今内阁地位提高,权威彰显,再留在那里就不太合适了,是以朱由校将内阁的办公场所迁到了文华殿。
当然,这里面他还有另一重考虑,文华殿的正对面是武英殿,今后朱由校收拢军权的机构大都督府就打算设在这里,文武相对,分而治之,这是他未来的国策。明朝武人的地位太低,而且牵制严重,是时候更改一二了。
五个人员名单一出,百官纷纷哗然,他们十分惊讶,惊讶于皇帝确定人员的草率,仅仅只是将剩下的各部尚书往上提了一级就了事。就连站在前排,颇有些满心期待的几个现任内阁辅臣也有些不可思议和不可置信。不相信就这么简单的,自己就成了宰相。
就连身体不适,打算过完年上奏折致仕养病的李汝华也瞪大了眼睛,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到老来竟然捞到了一个阁臣宰辅,而且还是极为重要的首辅位置,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
任命一下,他登时将自己原本的打算抛到九霄云外,满心都是要做一做这帝国辅政大臣之首的情绪。
“尔等五人莫非不愿意?还不速速接旨!”看下面呆愣一群的官员,王承恩在朱由校的授意下往前一步,大声厉喝。
“臣等遵旨,这就前往文渊阁迁移场所。”
五人齐齐走出,立刻领旨谢恩,至于对答的话则是由中阁大学士李汝华回答,其他人只是跟着行礼。就这么不经意间,几人的顺序地位就确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