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民国之我不是文豪 > 第三十二章 国学大师

第三十二章 国学大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袁立一边走一边骂,不由想了个计策,既然宋心灯看得上那龙古,不如联系圈内好友集体打压,看他报纸还卖得出去?

    “活该,哼,谁给他的脸,自己写的垃圾,还不让别人写的好,瞧他那副嘴脸。”于碗鄙视一番。

    “我觉得你的小说一定能火。”于碗道。

    严不闻笑道:“托你吉言。”

    宋心灯长舒一口气:“要感谢龙先生和于小姐仗义执言,袁立此人才华有,但太容易把自己当回事,多亏了龙先生,还有你的这部小说,不然恐怕我真得答应他的无理要求。”

    严不闻道:“一点小事而已,以后还请宋老板多多照顾。”

    《天龙八部》,又一本神作横空出世。

    ……

    下午的清华大学非常热闹,景色迷人,学生、老师人来人往。其中一个穿着大马褂,其貌不扬,走的时候还将手揣在衣袖中,带着一顶圆帽,就是这么个其貌不扬的人,路过的人都恭敬的喊一声老师好,因为这就是清华五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吴宓中的王国维。此五人被称为‘五星聚奎’。而日后的大导师-李济则没有达到他们的高度,学问上相差不多,但地位比起来就不那么平等。

    王国维刚从天津回来,在天津租界里面见过了溥仪皇帝,皇帝还是老样子,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似乎与以前没什么不同。溥仪受到了极高的待遇,不仅在外国人中恢复了自己皇帝的称呼,一些只对外国人开放的场所,也对他开放,转而言之,他得到了“特殊华人”的待遇和尊严。溥仪在租界期间曾经很受列强尊重,这些国家的领事、驻军司令都是尊称溥仪为皇帝,而且在溥仪生日的时候也都会到场祝贺,并在各国国庆等节日的时候也邀请溥仪出席。

    可以说溥仪并不像王国维想象的那样受到列强的欺压,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但这只是表面,王国维可以看出,虽然军阀、列强对溥仪十分尊重,但一直没有拥护溥仪登帝的想法,出了事就拿溥仪当挡箭牌,溥仪剩下的作用就是给予他们适当时候的政治需要。用不到的时候,溥仪就被晾在一边,完全没了皇帝的尊严。

    对于此事,王国维也与溥仪谈过很多,但现在复辟谈何容易,没有一兵一卒,拿什么复辟。或许皇帝都没了这个想法,也就他们这些老臣积极性很高。王国维叹了口气,与溥仪谈到最后都变成一个死循环,无法突破,人心不古,王国维纵然有满身学问,也无可奈何。

    只能安慰溥仪一通。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件事,之前溥仪还没被驱逐出宫,在23年的时候,自己担任溥仪的南书房行走。但之后24年溥仪被逐出宫,到天津租界住下,王国维自然丢了南书房行走的工作。可谓说尽忠职守,王国维一直把自己当成溥仪手下的员工。自己干什么事都得请示一下,得到溥仪同意后,王国维才行动。之前清华委任吴宓筹办研究院,并拟聘王国维为导师。王国维还是在请示溥仪后才就任。这次清华又邀请他当什么国学院院长,他得请示一下溥仪,溥仪也没多问,让这位老先生去干吧。

    王国维什么事都往溥仪这跑,一方面让溥仪很是感动,王国维虚岁已经五十多,实岁也快五十,也算个老头子,让他老身子骨隔段时间就来给自己请安,溥仪实在不好意思。另一方面是有点尴尬,毕竟现在不同往日,溥仪也是有夜生活的,每天晚上玩到很晚回来,第二天还得接待王国维,实在是让溥仪有点心累,索性有好几次,溥仪都修书一封,让王国维别来了,什么事自己拿主意就好,别老是来请示自己。

    不过溥仪还是在王国维这得到当老大的尊严的。

    王国维想了一通,还是准备婉拒国学院院长一职,因为自己要搞研究,时间紧促,还是不干多余的事了。路过一处校舍的时候,王国维听到里面有同学的笑声,无聊之际就走过去看看,于是就看到了一个瘦皮候一样的老师,正在跟学生们讲课,这一听,差点让王国维气得半死。

    瘦皮候一样的男人,穿着长袍,戴着金丝眼镜,在讲台上夸夸其谈。这个人名叫严不闻,是李济邀请过来给学生们讲课的,据说也是留学博士,而且之前在大夏大学任职,并且开办自己的产业,手下有一家报社,占据南方报界半壁江山。无论哪个名号都让人津津乐道,所以当知道他要来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非常欢迎。

    这也让瘦皮候的男人感受到了出生到现在几十年没有过的热烈欢迎,让他甚至有点飘飘欲仙,这就是受人尊重的老师!这位扮演严不闻的王七在讲台上夸夸其谈,说什么三国演义,说什么水浒传。将演义和历史混为一谈,还牵扯到封神。直接将一堂历史课变成了说书课。

    老师当以学问为重,何为大学,学生们上大学又是为了学什么?总不能给学生们讲些小说,那还不如不上大学。

    台上的王七给同学们说完一段书,然后同学们开始提问,有位同学对严不闻的产业很感兴趣,而且听说了点风声,据说严不闻手下的报馆才开始只是个小报馆,不过半年规模就这么大,着实不可思议。学生们想了解现在的商业模式。于是王七想了一会,就胡编乱造道:“咳咳,同学问我为什么我的报馆规模扩张的这么快!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这个时代什么最贵?那就是人才,当初我三顾茅庐,请了一位小说家出山,就是靠他的一部小说,让我们报馆起死回生。”

    “庸生吗?”

    “啥生,对就是他,哈哈,同学们,没想到你们了解的还很透彻。之后我就瞅准机会,继续找了很多小说家,然后产业飞速起来。所以我告诉你们,现在是娱乐的时代,你看北京,天津哪个地方富人最多,还不是各种舞厅,大舞会。正儿八经新闻报纸不赚钱,还是小说赚钱。同学们,这就是我跟你们讲了半堂课三国的原因,你们现在明白我的用意了吧。”王七也说越高兴,满口胡扯,不过恰好学生们就爱听这个,平常被一群没什么表情的老学究教惯了,蓦然听到另一种调调,非常新鲜。

    “好!”学生们听罢,立即鼓掌,为王七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