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学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早晨,天刚微凉,中山大学内一片喜气洋洋,非常热闹。学生们在各科主任的张罗下开始布置彩旗,穿着校服,准备迎宾。各学生会部门已经下发通知,说明北伐的成败在此一举,上百位富商云集此处。如若能让这些商人慷慨解囊,到时候军费问题迎刃而解。听到这消息,不仅各系主任,各科委员,分摊下来学生会各部门主席,所有学生都非常激动,中山大学内一时间北伐宣传贴报也筹措的有声有色。
难得一见,甩手掌柜校务委员会委员长(校长)戴季陶,副委员长(副校长)顾孟余也都早早出现。此前在黄埔军校校长任上尝到甜头的常公,深知办学的重要性,于是就安排自己的铁哥们戴季陶出任委员长。但戴和顾两人因为政府事务繁忙,学校的事情就交给副委员长朱家骅。
此前三月份的时候,还有两个后世知名度比较广的两人,郭沫若出任文科学长,不过在今年七月份,也就坐了三个月的文科学长的位置就投笔从戎了,所以朱家骅就赶紧找元任推荐的傅老弟来代笔了。而郁达夫出任英国文学系主任,不过干不了多久,估摸着年底就要辞职了(这是后话,现在郁达夫心思虽然不在上面但也是干着)。
这时郁达夫也跟着别人后面转着,自己作为一系的主任,自然要为学校考虑。今年七月学校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实际上就被一党操控,所以学校也随之改组,实行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校长变成了委员长,平添了一股官僚做派,郁达夫虽然觉得不舒服,但工资也没少拿,也就不多说了。
一早学生们悬挂着锦旗,学校路两旁都是锦旗飘展,来往的学生听从各科学长的安排井然有序的从事着各自的工作,只留下十几二十位学生作为代表,在校门口随着校领导欢迎。剩下的人该上课上课,该干什么干什么,就是要给他们展现一下学校的风采。此番政府已经跟学校商议,以办学的名义张罗捐款,到时候一部分钱用于办学,另一部分则是用来充当军费。
委员长戴季陶、副委员长顾孟余、朱家骅则早早的在办公室等着,大约八点半的时候,有人通知住在招待所的各地商人们已经动身,所以三位带着学校的一干领导,急忙出门,耐心等待着宾客的到来。
不多久,一辆辆车停靠在校门口。下来一群群人,很快上百人的队伍已经将校门口堵住,随着机顶不走,学生们站在正门口道路两旁齐声欢迎。之后商人们分成各个小队,由各学校领导、主任、副主任分别带着,参观学校。严不闻等十位上海商人自然分为一组,不过因为朵老板不情愿跟霍老板一组,所以分成了两队。
霍老板跟着几位主任、副主任走开的时候,忍不住笑道:“朵老板,你那晚的风采我可是领教过了。”霍老板媚眼一笑,让朵老板气不自盛:“搞的你就好到哪里去似的。”
带领严不闻一道走的,就是郁达夫和几位副主任,在各间校舍行走,听到里面老师、教授们的夸夸其谈,口若悬河,能被中山大学聘请,而且还是民国这个大师云集的年代,没有点水准肯定是不敢出来教书的,所以偶然间听到校舍内讲师们的对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独到见解还是很惊艳。空口白话,大话空话可能谁都会说,但提到古文学、外国文学、历史、考古、建筑等各行各业的深入见解,可就不是随口说说那么简单。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必须对自己所学行业精而又精,随口抛出论调容易,虽然短时间内可能引起学生的震惊,但往后经不起推敲,最后也只能落得个误人子弟。
几人走的累了,坐在凉亭休息,郁达夫和严不闻则四处走着,郁达夫道:“严先生,以你的商业头脑,可否去跟工商学院,经济学的学生们交流交流。一些理论书本上看着简单,但实际操作的时候就知道有多难了。”
郁达夫笑着,极力邀请,这么多商人,家大业大的人不少,但像严不闻这种几乎等同于白手起家的少之又少,所以相对于现在的商业环境非常有代表性。从之前前朝以张謇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的那一帮人退去之后,现在的商业市场随着国外市场的冲撞变得纷繁多彩起来,就好比跟国外学的银行的一些系统、汽车行业、证劵行业等等。
严不闻看这位大佬邀请,自己还是准备推辞:“没有准备,说错了,给学生们留下错误的观念就不好了。”严不闻这并不是第一次教书,之前在大夏大学代为教授一堂课,自己准备了好长时间才能正常讲出来,这次自己又没有准备,讲什么?
郁达夫道:“没有准备才能表现出真正的自己,这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好处,严先生不准备尝试一下?”
“那可以,不过说的不好,郁先生可别计较。”
“怎么会?大家都是一边学一边教,观念不同也是正常。学生们的任务之一就是取百家之长,舍百家之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若学生们能寻找到百分之一的真理,其中就算经历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淤泞,也是非常值得。”
严不闻不得不佩服郁达夫的口才,也就不拒绝了,于是就答应:“好,那我就逞能,上一堂课。”
郁达夫笑道:“先生,我这就带你去学经济的那学生班上。”
一边走,一边郁达夫还问:“早就听说严先生不仅是商界奇才,而且文章写的还非常不错,如有时间可否请教一番。”郁达夫此人见识颇为广泛,和徐志摩也是中学同学,在留学的时候也和同学郭沫若伙同几位同学成立文学团体“创造社”,之后还写了一部短篇小说合集《沉沦》,轰动国内文坛,也是位非常知名的人物。留学期间更是学的经济,所以对严不闻这种开办报社,文章写的还不错的人有种亲切感。两人都对经济学有所了解,同样还喜欢文学创作。
当然这是郁达夫的一厢情愿,严不闻自从写完《笑傲江湖》后,就没写过任何文章,因为兴隆报社规模起来,自己也不需要动手。另外商业成功并不代表对经济学了解的深,所以让这位郁达夫大兄弟失望了。
郁达夫热情的陪着这位“同道中人”一路前进,最后在一处校舍处,敲开了校舍的门,里面以为老师正在讲解一些西方传来的经济学理论,而下面的同学正认真听着,忽然有人敲门进来,打断了思绪,学生和老师都往门处看去。
早晨,天刚微凉,中山大学内一片喜气洋洋,非常热闹。学生们在各科主任的张罗下开始布置彩旗,穿着校服,准备迎宾。各学生会部门已经下发通知,说明北伐的成败在此一举,上百位富商云集此处。如若能让这些商人慷慨解囊,到时候军费问题迎刃而解。听到这消息,不仅各系主任,各科委员,分摊下来学生会各部门主席,所有学生都非常激动,中山大学内一时间北伐宣传贴报也筹措的有声有色。
难得一见,甩手掌柜校务委员会委员长(校长)戴季陶,副委员长(副校长)顾孟余也都早早出现。此前在黄埔军校校长任上尝到甜头的常公,深知办学的重要性,于是就安排自己的铁哥们戴季陶出任委员长。但戴和顾两人因为政府事务繁忙,学校的事情就交给副委员长朱家骅。
此前三月份的时候,还有两个后世知名度比较广的两人,郭沫若出任文科学长,不过在今年七月份,也就坐了三个月的文科学长的位置就投笔从戎了,所以朱家骅就赶紧找元任推荐的傅老弟来代笔了。而郁达夫出任英国文学系主任,不过干不了多久,估摸着年底就要辞职了(这是后话,现在郁达夫心思虽然不在上面但也是干着)。
这时郁达夫也跟着别人后面转着,自己作为一系的主任,自然要为学校考虑。今年七月学校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实际上就被一党操控,所以学校也随之改组,实行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校长变成了委员长,平添了一股官僚做派,郁达夫虽然觉得不舒服,但工资也没少拿,也就不多说了。
一早学生们悬挂着锦旗,学校路两旁都是锦旗飘展,来往的学生听从各科学长的安排井然有序的从事着各自的工作,只留下十几二十位学生作为代表,在校门口随着校领导欢迎。剩下的人该上课上课,该干什么干什么,就是要给他们展现一下学校的风采。此番政府已经跟学校商议,以办学的名义张罗捐款,到时候一部分钱用于办学,另一部分则是用来充当军费。
委员长戴季陶、副委员长顾孟余、朱家骅则早早的在办公室等着,大约八点半的时候,有人通知住在招待所的各地商人们已经动身,所以三位带着学校的一干领导,急忙出门,耐心等待着宾客的到来。
不多久,一辆辆车停靠在校门口。下来一群群人,很快上百人的队伍已经将校门口堵住,随着机顶不走,学生们站在正门口道路两旁齐声欢迎。之后商人们分成各个小队,由各学校领导、主任、副主任分别带着,参观学校。严不闻等十位上海商人自然分为一组,不过因为朵老板不情愿跟霍老板一组,所以分成了两队。
霍老板跟着几位主任、副主任走开的时候,忍不住笑道:“朵老板,你那晚的风采我可是领教过了。”霍老板媚眼一笑,让朵老板气不自盛:“搞的你就好到哪里去似的。”
带领严不闻一道走的,就是郁达夫和几位副主任,在各间校舍行走,听到里面老师、教授们的夸夸其谈,口若悬河,能被中山大学聘请,而且还是民国这个大师云集的年代,没有点水准肯定是不敢出来教书的,所以偶然间听到校舍内讲师们的对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独到见解还是很惊艳。空口白话,大话空话可能谁都会说,但提到古文学、外国文学、历史、考古、建筑等各行各业的深入见解,可就不是随口说说那么简单。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必须对自己所学行业精而又精,随口抛出论调容易,虽然短时间内可能引起学生的震惊,但往后经不起推敲,最后也只能落得个误人子弟。
几人走的累了,坐在凉亭休息,郁达夫和严不闻则四处走着,郁达夫道:“严先生,以你的商业头脑,可否去跟工商学院,经济学的学生们交流交流。一些理论书本上看着简单,但实际操作的时候就知道有多难了。”
郁达夫笑着,极力邀请,这么多商人,家大业大的人不少,但像严不闻这种几乎等同于白手起家的少之又少,所以相对于现在的商业环境非常有代表性。从之前前朝以张謇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的那一帮人退去之后,现在的商业市场随着国外市场的冲撞变得纷繁多彩起来,就好比跟国外学的银行的一些系统、汽车行业、证劵行业等等。
严不闻看这位大佬邀请,自己还是准备推辞:“没有准备,说错了,给学生们留下错误的观念就不好了。”严不闻这并不是第一次教书,之前在大夏大学代为教授一堂课,自己准备了好长时间才能正常讲出来,这次自己又没有准备,讲什么?
郁达夫道:“没有准备才能表现出真正的自己,这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好处,严先生不准备尝试一下?”
“那可以,不过说的不好,郁先生可别计较。”
“怎么会?大家都是一边学一边教,观念不同也是正常。学生们的任务之一就是取百家之长,舍百家之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若学生们能寻找到百分之一的真理,其中就算经历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淤泞,也是非常值得。”
严不闻不得不佩服郁达夫的口才,也就不拒绝了,于是就答应:“好,那我就逞能,上一堂课。”
郁达夫笑道:“先生,我这就带你去学经济的那学生班上。”
一边走,一边郁达夫还问:“早就听说严先生不仅是商界奇才,而且文章写的还非常不错,如有时间可否请教一番。”郁达夫此人见识颇为广泛,和徐志摩也是中学同学,在留学的时候也和同学郭沫若伙同几位同学成立文学团体“创造社”,之后还写了一部短篇小说合集《沉沦》,轰动国内文坛,也是位非常知名的人物。留学期间更是学的经济,所以对严不闻这种开办报社,文章写的还不错的人有种亲切感。两人都对经济学有所了解,同样还喜欢文学创作。
当然这是郁达夫的一厢情愿,严不闻自从写完《笑傲江湖》后,就没写过任何文章,因为兴隆报社规模起来,自己也不需要动手。另外商业成功并不代表对经济学了解的深,所以让这位郁达夫大兄弟失望了。
郁达夫热情的陪着这位“同道中人”一路前进,最后在一处校舍处,敲开了校舍的门,里面以为老师正在讲解一些西方传来的经济学理论,而下面的同学正认真听着,忽然有人敲门进来,打断了思绪,学生和老师都往门处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