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铁血铸新明 > 第四百三十二节 大明说和复报

第四百三十二节 大明说和复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此时,酒楼菜肴如流水般端上,同时还有芬芳的美酒。

    吴锋呆滞的望着窗外,一颗心魂游天外,脑子里混乱一片,不知在想些什么。

    吴锋的异样,许杰看在眼里,年轻人被美色迷住了双眼,此乃人之常情。只不过,却不能为此自断前程。

    “得龄,想些什么呢?还在担心西北的家人吗?没事,秦督已经派将士们出发了。”

    不等其他人打趣,许杰坐在吴锋旁边,关切的拍拍他的肩膀,温和地说道。

    “多谢关心,看来也只有慢慢等待了,许是太久没见到家人,心里思念得紧。”

    吴锋定下神来顺势解释,眉角一扬,对许杰表示感激。

    聪慧如他,明白许杰是故意帮他掩盖先前的心神不宁。这男女上的的事情,最被文人士子念叨打趣,传来传去,后面渐渐变了味道。

    偏偏此事还没法解释,若是普通人倒也罢了,可他现在人在官场,有些事情还是注意为好。

    果不其然,桌上众人见二人如此说法,纷纷转为劝慰吴锋不要担忧,至于起先吴锋的失态,自然按下不提。

    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在聊完天气美食佳人之后,张溥才缓缓道明来意,原来是复报开业在即,他来向众人求帮忙并且约稿。

    “诸位,本月初八,万事大吉,正是复报开张的好日子。

    复报从筹建之初到现在,一直得到秦督的大力支持,给了我们许多思路。不瞒你们说,乾度对秦督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惊为天人。

    什么叫文成武就,大抵是指秦督这种人啊!

    可诸位也知道,秦督公务繁忙,无暇时刻关注复报。

    众人拾柴火焰高!

    因此,乾度在此想请诸位帮忙,联络福建士子文人投稿复报,帮忙宣传复报精神和理念,务必使之成为大明最具影响力的……报纸。

    同时,也为天下未能高中的文人士子求得一份谋生的……职业,这可是秦督的原话。”

    张溥一边说,一边端起酒杯频频向众人敬酒。

    “乾度兄,复报能给天下未能高中的士子一份谋生的职业,这从何说起?”

    许杰放下酒杯,惊异的问道。

    哈哈哈……

    许杰刚问完,桌上的张溥和杨廷枢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我跟你们说,这可都是秦督的主意。

    不服不行啊!秦督的想法委实天马行空,然于实际操作起来却无半分难度,为国为民啊!”

    笑过之后,杨廷枢摸着颌下的长须对一头雾水的几人说道:“诸位应该知晓,天下读书人千千万万,可朝廷开科取士为国选才名额有限。

    那么,这些剩下的读书人怎么办?

    而且这些人中,家境很一般的占了绝大多数,全家为了供出一个秀才,一点家底都耗费的差不多了。

    许多人不得已认命了,放弃了当官的梦想,去当个书史。混个温饱,拿点俸禄养家糊口。

    没错吧,是否如此?”

    说到这里,杨廷枢卖起关子,朝众人问道。

    吴锋等人点点头,这是实情。朝廷每年取士只有二三百人,可参加大比却有几万人之多,大多数是落榜的。

    家庭富贵的自然无所谓,今后继续考就是。

    可穷人生活还要继续,于是乎,许多士子只能放弃梦想,转而操持其他杂役。

    “诸位想想,如果这些文人士子为复报投稿,反应当地民情和实际发生的事情,而复报给他们润笔费,岂不两全其美?”

    临了,杨廷枢徐徐说出答案。

    “只是……不知复报如何盈利,才得以持续长久?难道全凭天下士子订阅吗?

    可复报若是太贵,长久以往,恐怕也没人可以承担巨额费用?”

    吴锋微微思索一番,一针见血问道。

    众人皆言有理。

    复报投入之大,他们多少有所耳闻。

    首先是占地十几亩地的报馆,然后是印刷厂,还有大量的人员需要供养,后面还有杂七杂八的开销,难道一份报纸卖几十上百文不成?

    现在又要给士子润笔费,一时之间,他们实在不敢想象复报如何存活下去?

    张溥和杨廷枢纵使是复社巨子,有大量的文人愿意帮助和支持,可这如无底洞的投入,想来难以持久。

    可是这样,为什么他们还如此热心,秦督也不余遗力支持,甚至投入资金说什么占股的话?

    “相信秦督吧!请诸位拭目以待,这里面的情况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总之,秦督决定的事情错不了。

    另外,复报不会卖几十上百文,而是三文一份。”

    张溥喟然而叹,众人问的问题,他和杨廷枢当日何尝不是如此忧虑,包括后来加入复报的士子。

    可秦督跟他们长谈半日之后,所有的问题不翼而解,剩下的只有野心勃勃和无穷的干劲!

    “当然当然!喝酒……”

    “那是,且拭目以待……”

    言及秦督,大家虽然还有疑惑,可还是选择轻轻揭过。

    毕竟,秦督有太多事情,在众人眼里都是无能为力,可在他手里,却轻松解决的案例,太多了……

    “难道乾度兄没有请秦督帮忙为复报赋文一篇?”

    酒酣耳热之际,许杰趁着酒兴问道。

    “当然有!”

    张溥放下酒杯,迎着众人感兴趣的目光,脸上露出一许激动,

    “今天下战事不断,外有建奴入侵内有西北叛乱,我大明天下岌岌可危,那么该如何挽救我大明天下呢?”

    扫了一眼茫然的众人,张溥霍然站起身高声吟哦,“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

    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

    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而今颓然老矣!

    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

    两京十三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亿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

    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大明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大明少年,与国无疆!”

    张溥一口气把秦浩明改编的文章抑扬顿挫备忘,然后轻轻说道:

    “这就是秦督给复报赋文的《大明少年说》,并且说你们皆是投笔从戎的有志青年,大明的明天靠你们。”

    张溥语音落下,包房里沉静一片。

    这段话,百姓能听懂的不多,可吴锋、许杰他们听懂了。

    慷概激昂吗?气吞八荒吗?

    当如是!

    每个人都在细细回味,心神跌宕之余,更是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喝酒,为大明少年贺!”

    极少喝酒的吴锋,举起手里的酒杯大声喝道。

    “喝……”

    ……

    是晚,如诗如画的福州城,便笼罩在这豪壮的熏风中。

    翌日午时,总督府。

    秦浩明一袭白衣,独身一人卧于竹榻之上。竹榻旁的石桌上,白瓷印花杯盏盛着的,是一杯碧粼荡漾的碧螺春。

    兀自起身拿起茶盏,把在手中轻弹,杯盏发出的清脆声响,如绕梁余音袅袅三日不绝。

    碧螺春的细细茶香,悠然恬淡,白釉印花的茶盏在他苍白的指间发着幽幽的一层薄光。

    豁然想到什么似的,一仰头,将手中热气腾腾的茶水一饮而尽。

    “咳,咳……”终是喝得太急,被噎住了,轻拍胸口。

    轻笑一声,秦浩明摇摇头,缓缓踱步来到会议厅。

    这里,有总督府从福州城聘请的十几个落榜的书吏。今天,是秦浩明为复报招聘记者,毕竟,复报有他一半的股份。

    落座上茶后,秦浩明并没有任何看不起他们的样子。

    相反,做为世纪屌丝的秦浩明,对他们的情况还十分的感同身受。而且,他搞的报纸,就是需要这种人才。

    是的,这样家境不太好的落榜书生,在别的大明人和官员眼中,多半是没什么太大的价值了。

    但是,在秦浩明眼中,却是宝贝啊。

    秦浩明先是讲了自己的要求后,拿出内部新报纸的大概样子给他们几个人看,说道:

    “本督要一批人才来复报当记者,就是做事的意思。每个人三五天最少一篇稿子,三五百字左右,润笔费底金一两银子。”

    听了这话,几个书史相互间看了眼,心里默默的算开了。

    稿子的内容并无太大要求,只要过了初审就差不多。

    三五天一两银子,一个月下来就是至少十两左右,这么一算,几人心里下一跳,有些小激动。

    “如此,多谢秦督,多谢复报。”

    几个书史连忙站起来,向秦浩明行礼道谢。

    看着这些挺上路的书生,秦浩明笑了笑,继续说道:

    “还有一事,报纸内容以后会要求越来越多。若是尔等忙不过来,可让同僚来写,润笔费是一样的,各自算好就是。

    同时,你们就做为编辑,审核他们的初稿了,复稿则还是由本督这边的人来做。”

    说话间,秦浩明示意吴锋拿来一份合约道:

    “看看这个,没问题就签字画押吧。当编辑肯定会占用你们自己写文章的时间,时间就是金钱,不可能让你们白忙活。

    即日起你们几个就是大明复报的第一任专栏编辑了,每月薪资十两银子。自己平时抽空也可以同样交稿过来,费用另算。”

    十几个书史一下子傻眼了,还有这种好职业?

    接过合同,认真的看了看。发现写的有理有据,不用坐班,提前交稿。

    如身体有不适,需提前通知,或者交代他人来送稿子也行,基本上就是一个很自由的职业呀!

    这可比在总督府当差还轻松。

    同时兼职编辑,拿最少十两,然后平时自己再写一写文稿投过来,又是几两到十几两的收入。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十几位书史突然发现,自己要是努力一点,可比一个县太爷明面上的收入还要高的多。

    而且,当了编辑,手下再招点其它人一起写稿,因为自己拥有初审权。

    这等于是有钱还有点小权,这酸爽真是,呵呵,呵呵,呵呵……简直做梦都能笑醒啊!

    书史们连忙上前签字画押,然后秦浩明更干脆利落的将第一个月的银子,提前交到了他们手上。

    十几人兴冲冲地的告辞回去,悄悄的叫来几十个相熟的书吏,如此这般一说。

    很快,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越来越多的落榜书生,都听说了这么个事。

    正如秦浩明所猜测的那样,大明读书识字的人多,考科举的人也多,但是能当官的位置就那么点人。

    大多数人都是不能当官的。那么怎么办呢?

    一帮落魄文人,每个月一点俸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有的人甚至于很久时间,零收入,靠家里人养着。

    这就和后世的大学生一样,因为是读书人,去做体力活拉不下脸面。做生意吧,这帮读书人又不懂做生意,又没本钱。

    大部分只能去衙门里混个书史呀,帮人做师爷呀,做会计呀,去村子里面当老师呀……

    当然,最多的还是重新复读,准备再次参加得举考试的。

    不过,过三关斩五将太难了。

    而按照秦浩明新收的编辑要求写稿子,这文字能卖银子,上哪里找这等好事?

    以前可都是才子名家的字画,才能售得一些钱财的。寻常读书人的字和画,压根不值钱。

    秦督,为了大明读书人,可真是操心操力啊!

    当然,还有复社的巨子们。

    如此一来,秦浩明和复社巨子在大明读书人的心里,越来越重,越来越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