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节 计将安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对他们来讲,最好的方案当然是希望多尔衮被仇恨蒙蔽,恼羞成怒之下不管不顾攻打赵县矢志报仇。
如此则可凭借前段日子布置的坚固城防,跟他死磕到底。
为此,他们放弃了在城外结寨、与城池互为犄角的阵势,而将赵县所有兵马,连同城外各种守城器械和百姓一并撤回到城内,城外房屋付之一炬。
临时修建的赵县城墙四角各有一个方形敌台,三面伸出城外,一面和城池马面相连。
加上杨国柱从宣府抽调过来的五门弗兰基火炮,火炮角度可调转,火力足以覆盖城墙外两百七十度的范围。
城墙马面之间的大炮还可射击城下的敌军,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过去建奴动手凿城的火炮死角。
坚壁清野!
一切,只为了消灭鞑虏有生力量。
建奴虽然勇猛,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人口薄弱。
整个女真部落在经过几十年兼并整合以后也不过大几十万的人口,这其中还包含了不少蒙古人和辽东汉人。
无需太多,只要他们再损失万余人,估计多尔衮就应该惶惶不可终日,到时,他们便要考虑能否全身而退的问题。
不过考虑到多尔衮也算是建奴内少有聪慧之人,秦浩明对此并没有报多大的信心。
“攻城,此乃不得已而为之!
制造大盾、云梯、冲车等攻城器具,起码得半个月左右。堆筑攻城土山,也需二十日方可。
如果多尔衮难以抑制焦躁情绪,命令士兵蚁附攻城,不管士兵死伤多少,而城池却依然没有攻下,对他来讲都是难以承受之痛。
现在鞑虏损失甚大,所以基本可以排除此点。
那么,个人觉得他还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一,立即撤退。二,围点打援。三,四处劫掠调动大明各路大军,进而寻机各个击破。
唯一可虑者,第三条是我们最难以掌控。”
秦浩明一口气把自己的见解说完,目露忧色,手指无意识的敲击着太师椅的扶柄,细细思索防范方案。
其实他心里还有一个最大的担忧不方便当着卢象升讲出来,那就是崇祯的态度和朝堂大佬的干预。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纵观崇祯年间,三大肱骨将领,卢象升、洪承涛、孙传庭,都是在他的干预下被逼而战。
也就是说,在明朝,前线一线将领很少有自己独立指挥权。
最终,卢象升、孙传庭身死报国,洪承涛兵败投降建奴,令人唏嘘不已。
所以,就像孙子所言,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不知道军队能否前进而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能否后退而下令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
不知道军队的战守之事、内部事务而同理三军之政,将士们会无所适从。
不知道军队战略战术的权宜变化,却干预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疑虑。军队既无所适从,又疑虑重重,这就是自乱其军,坐失胜机。
秦浩明慨然而叹,崇祯帝的性格,一方面或许是天性。
另一方面却是由大明制度造成。
少年天子,骤登高位,欲有所为,却处处掣肘。虽居人君之位,实如笼中鸟雀无异,其内心愤慨可想而知。
久而久之,自然变得多忌猜疑。
若是换成相对太平的时代,即使有性格和能力上的缺陷,他或许还可籍祖荫当个太平皇帝。
可偏偏大明到了他手里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彻底的烂摊子,于是他不得不努力应对。
可惜他越努力却越是添乱,可以说他工作几乎都没有起到任何正面的作用,结果只能是大明国祚亡于鞑虏之手。
“将帅,国家之辅助也。辅助之谋缜密周详,则必然战无不胜,辅助之谋疏漏失当,则必然有战败之忧。
破虏已经把建奴的反应算入彀中,应是早有谋攻之法。”
卢象升抚掌赞叹,心中暗自庆幸当日听从他的建议。否则,现在时局不知将糜烂成什么样子?
将才是冲锋陷阵,战斗力很强,能率领军队进攻,但是智谋未必高。
帅才是管将军,有勇有谋。将才可以是一个集体中某个技术很强的人,但是未必有深谋远虑。
帅才有深谋远虑,考虑的东西很周到,很会利用人力、物资调配,洞察宏观和微观环境,制定大的策略和小的战术,灵活用“将”。
无疑,在卢象升的心中,秦浩明就是优秀的帅才。
“唉,卢督谬赞,破虏愧不敢当!然鞑虏反应不难猜出,朝廷及友军反应及配合,破虏却难以猜透。
主要情况有三点,三军各自为战,此为可虑一?友军是否能战,此为可虑二?朝堂是否横加干预,此为可虑三?”
高起潜、陈新甲、王朴等什么德行,秦浩明心知肚明,所以他不惮以最大恶意去揣测他们。
可如果多尔衮真的撤离赵县,没有他们的帮助,单凭不到两万人马的天雄军将士和多尔衮五六万人马野战,秦浩明还没有自大狂妄到如此程度。
卢象升闻言黯然神伤,心里苦涩异常。
秦浩明说的据是实情,自己虽为“全国兵马大元帅”,然高起潜和陈新甲不是他能指挥得动的,唯一凭仗的也就是自己一手建立的天雄军。
可三军不能协调配合,若没有城防之利,单独一军面对建奴,几无胜算?
孙子曾言,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
卢象升一一对照,发现五点没有一点可以与之相吻合。
可他原本就是意志坚强之人,很快,他就收拾有些黯然的心情,振作说道:
“破虏无需忧虑太甚!
接前哨禀告,皇上已派司理监秉笔李公公来赵县犒军,他一贯和高起潜交好,到时可以请他调和一番。
实在不行,等兵部说法?”
秦浩明默然不语,不知从何说起。
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兵部,他都不敢相信他们的决策,那是拍着脑袋想出来,没有一点可操作性。
也真是难为大明一线统兵将领,时刻带着脚链在战斗,委实怪不得他们屡战屡败。
其实大明三大将领各有特色,洪承畴的厉害之处是善于调配各方力量进行协同作战,多方围剿。
而卢象升则是悍勇力战,孙传庭则介于两者之间。
若是能上下一心,不要有所束缚,应该还有另有一番作为。
“如果建奴撤离赵县,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冒险一搏,就是不知朝廷……”
秦浩明眼里闪过一丝阴翳,有些的犹疑对卢象升说道。
“计将安出?”
卢象升惊喜的问道。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对他们来讲,最好的方案当然是希望多尔衮被仇恨蒙蔽,恼羞成怒之下不管不顾攻打赵县矢志报仇。
如此则可凭借前段日子布置的坚固城防,跟他死磕到底。
为此,他们放弃了在城外结寨、与城池互为犄角的阵势,而将赵县所有兵马,连同城外各种守城器械和百姓一并撤回到城内,城外房屋付之一炬。
临时修建的赵县城墙四角各有一个方形敌台,三面伸出城外,一面和城池马面相连。
加上杨国柱从宣府抽调过来的五门弗兰基火炮,火炮角度可调转,火力足以覆盖城墙外两百七十度的范围。
城墙马面之间的大炮还可射击城下的敌军,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过去建奴动手凿城的火炮死角。
坚壁清野!
一切,只为了消灭鞑虏有生力量。
建奴虽然勇猛,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人口薄弱。
整个女真部落在经过几十年兼并整合以后也不过大几十万的人口,这其中还包含了不少蒙古人和辽东汉人。
无需太多,只要他们再损失万余人,估计多尔衮就应该惶惶不可终日,到时,他们便要考虑能否全身而退的问题。
不过考虑到多尔衮也算是建奴内少有聪慧之人,秦浩明对此并没有报多大的信心。
“攻城,此乃不得已而为之!
制造大盾、云梯、冲车等攻城器具,起码得半个月左右。堆筑攻城土山,也需二十日方可。
如果多尔衮难以抑制焦躁情绪,命令士兵蚁附攻城,不管士兵死伤多少,而城池却依然没有攻下,对他来讲都是难以承受之痛。
现在鞑虏损失甚大,所以基本可以排除此点。
那么,个人觉得他还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一,立即撤退。二,围点打援。三,四处劫掠调动大明各路大军,进而寻机各个击破。
唯一可虑者,第三条是我们最难以掌控。”
秦浩明一口气把自己的见解说完,目露忧色,手指无意识的敲击着太师椅的扶柄,细细思索防范方案。
其实他心里还有一个最大的担忧不方便当着卢象升讲出来,那就是崇祯的态度和朝堂大佬的干预。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纵观崇祯年间,三大肱骨将领,卢象升、洪承涛、孙传庭,都是在他的干预下被逼而战。
也就是说,在明朝,前线一线将领很少有自己独立指挥权。
最终,卢象升、孙传庭身死报国,洪承涛兵败投降建奴,令人唏嘘不已。
所以,就像孙子所言,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不知道军队能否前进而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能否后退而下令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
不知道军队的战守之事、内部事务而同理三军之政,将士们会无所适从。
不知道军队战略战术的权宜变化,却干预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疑虑。军队既无所适从,又疑虑重重,这就是自乱其军,坐失胜机。
秦浩明慨然而叹,崇祯帝的性格,一方面或许是天性。
另一方面却是由大明制度造成。
少年天子,骤登高位,欲有所为,却处处掣肘。虽居人君之位,实如笼中鸟雀无异,其内心愤慨可想而知。
久而久之,自然变得多忌猜疑。
若是换成相对太平的时代,即使有性格和能力上的缺陷,他或许还可籍祖荫当个太平皇帝。
可偏偏大明到了他手里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彻底的烂摊子,于是他不得不努力应对。
可惜他越努力却越是添乱,可以说他工作几乎都没有起到任何正面的作用,结果只能是大明国祚亡于鞑虏之手。
“将帅,国家之辅助也。辅助之谋缜密周详,则必然战无不胜,辅助之谋疏漏失当,则必然有战败之忧。
破虏已经把建奴的反应算入彀中,应是早有谋攻之法。”
卢象升抚掌赞叹,心中暗自庆幸当日听从他的建议。否则,现在时局不知将糜烂成什么样子?
将才是冲锋陷阵,战斗力很强,能率领军队进攻,但是智谋未必高。
帅才是管将军,有勇有谋。将才可以是一个集体中某个技术很强的人,但是未必有深谋远虑。
帅才有深谋远虑,考虑的东西很周到,很会利用人力、物资调配,洞察宏观和微观环境,制定大的策略和小的战术,灵活用“将”。
无疑,在卢象升的心中,秦浩明就是优秀的帅才。
“唉,卢督谬赞,破虏愧不敢当!然鞑虏反应不难猜出,朝廷及友军反应及配合,破虏却难以猜透。
主要情况有三点,三军各自为战,此为可虑一?友军是否能战,此为可虑二?朝堂是否横加干预,此为可虑三?”
高起潜、陈新甲、王朴等什么德行,秦浩明心知肚明,所以他不惮以最大恶意去揣测他们。
可如果多尔衮真的撤离赵县,没有他们的帮助,单凭不到两万人马的天雄军将士和多尔衮五六万人马野战,秦浩明还没有自大狂妄到如此程度。
卢象升闻言黯然神伤,心里苦涩异常。
秦浩明说的据是实情,自己虽为“全国兵马大元帅”,然高起潜和陈新甲不是他能指挥得动的,唯一凭仗的也就是自己一手建立的天雄军。
可三军不能协调配合,若没有城防之利,单独一军面对建奴,几无胜算?
孙子曾言,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
卢象升一一对照,发现五点没有一点可以与之相吻合。
可他原本就是意志坚强之人,很快,他就收拾有些黯然的心情,振作说道:
“破虏无需忧虑太甚!
接前哨禀告,皇上已派司理监秉笔李公公来赵县犒军,他一贯和高起潜交好,到时可以请他调和一番。
实在不行,等兵部说法?”
秦浩明默然不语,不知从何说起。
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兵部,他都不敢相信他们的决策,那是拍着脑袋想出来,没有一点可操作性。
也真是难为大明一线统兵将领,时刻带着脚链在战斗,委实怪不得他们屡战屡败。
其实大明三大将领各有特色,洪承畴的厉害之处是善于调配各方力量进行协同作战,多方围剿。
而卢象升则是悍勇力战,孙传庭则介于两者之间。
若是能上下一心,不要有所束缚,应该还有另有一番作为。
“如果建奴撤离赵县,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冒险一搏,就是不知朝廷……”
秦浩明眼里闪过一丝阴翳,有些的犹疑对卢象升说道。
“计将安出?”
卢象升惊喜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