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铁血铸新明 > 第九十一节 汉家文化

第九十一节 汉家文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北京帝王庙始建于大明嘉靖十年,占地极广,庄严而神圣。

    庙前大街东西各有一座牌楼,官员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而平民百姓是严禁从正道通过的,他们行路至此,只有绕过大道南边的两座葫芦形门。

    该庙的景德崇圣殿内,供奉着三皇五帝和大明历代帝王。

    大清早,由紫禁城出发前往帝王庙的皇家队伍中。崇祯皇帝全身戎装,英姿勃勃。

    听着大街上对他行礼高呼万岁的大明百姓,崇祯的心里又恢复不少信心。

    他要先到帝王庙祭祀先祖,求得庇护,然后才到午门接受赵县大捷献俘。

    期间有一整套复杂而繁琐的过程,容不得半丝亵渎。王公大臣,三阁六部主事一同前行,谓之观礼。

    帝王庙的宗令都是是由朱氏子孙担任,负责崇祯拜祭的所有礼仪。

    在宗令的带领下,文武百官簇拥着崇祯皇帝入庙。

    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座神道碑亭,内有狴翕驮碑一统,碑面镌刻着历届皇帝的庙号、谥号和徽号。

    再往北是隆恩门,门内,宏伟壮观的隆恩殿居中,东西配殿分列两旁,与隆恩门构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部局,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西配殿是道教念经的地方,大明的国教就是道教。

    隆恩殿是帝王庙内最大的有三间暖阁,中间为明间,设神龛仙楼,挂帷幔、供奉帝、后牌位。

    西暖阁内安置宝床,床上设檀香宪座,供奉妃嫔牌位。

    崇祯拜祭时,王公等皆素服,行大飨礼时,陪祭的王公百官亦穿礼服参加祭拜。

    “礼毕!”

    随着宗令抑扬顿挫的声音中,冬至祭拜大典才算结束。

    接下来就是赶往午门,进行崇祯心中最为期待的献俘大礼。

    想想也可以理解,大明历代先祖都有献俘大捷,唯独是他,最为心高气傲之人,至今从未有过。

    冬至赵县大捷献俘之礼,由礼部尚书林欲楫负责主持。

    京城外十里城廓处,早有礼部官员拦住秦浩明他们,教他们接下来入城的仪式和礼节。

    大明传承的都是汉人的古礼,虽然繁琐而枯燥,但秦浩明却没有任何的不耐烦,反而是津津有味,认真学习。

    纵观历史长河,华夏改朝换代并不少见,可是汉家礼仪、文化传统始终千年如一日流传至今,我们以先祖为豪,以先祖为傲!

    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方有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方有汉民族留存至今。

    秦浩明深深的知道,大汉民族要崛起,必须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礼仪!

    不然说什么都是惘然,因为缺少了最为重要的凝聚力!

    那将会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对此,他深有感触并有切肤之痛。

    若是按照历史的进程,建奴取代大明,在这座古老的城市,由大明成祖朱棣一手建立起来的汉人文化中心,自从大明灭亡后,汉人就再也没有拜祭的机会。

    反而是野猪皮的后代,每年在此拜天祭祖,悲哀乎?

    对一个民族而言,可怕的不是肉体消亡,而是文化、礼仪被异族灭绝而漠然处之!

    后世建奴焚书坑儒、兴“文字狱”,纂改历史,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想彻底的奴化汉人,打断汉人的脊梁,让汉人再也无重新崛起的希望!

    这一刻,秦浩明觉得自己身上任重而道远!

    “尔等到时万万不可出错,否则陛下龙颜大怒,我等真的承受不起雷霆之怒啊!”

    礼部辖属的仪制司员外郎郑一成和他的下属,一边不停的纠正天雄军将士的动作,一边反复交代。

    崇祯为人严厉苛刻,他们这些做下属的都知道。

    特别是最近几年,朝局愈发不堪,他的火气更甚。现在难得有件让他高兴的事情,他们自然要尽心尽力而为。

    秦浩明微微一笑,看得出来崇祯非常在意此次献俘。

    不仅让礼部带来全新的铠甲,还特意把锦衣卫才能使用的大红披巾给他们每人一件,非常拉风。

    其实来到明朝秦浩明才知道,大明的服饰基本上发展到了汉人服装的极致,不仅款式多重要的还是非常漂亮精美。

    可惜后世这一切被鞑虏剃发易服所改变,想到这里,让秦浩明恨不得立马把献俘的108名鞑虏杀掉,以解胸中的怨气。

    “时间已到,大家整装准备出发!”

    秦浩明系好大红披巾,跳上马背,朝天雄军将士高声叫道。

    “诺!大明威武!”

    天雄军将士轰声如雷,兴致高昂,高叫着秦浩明特别加上大明威武的口号。

    在秦浩明和戚纲的带领下,朝京城疾驰而去,去接受京城百万大明百姓和崇祯皇帝的检验。

    马蹄声声如奔雷,十公里的距离,战马尚为出汗,转瞬即至。

    行到外城,依据流程,秦浩明他们减缓马速,慢慢纵马踏步前进。

    被秦浩明他们折磨得奄奄一息的鞑虏,也被赶下马背,在大明将士的驱赶下缓缓步行。

    “皇上万岁!”

    “威武之师!”

    “杀死鞑子!”

    “不意鞑虏也有今天。”

    “鞑子的猪尾巴好丑陋啊!”

    ……

    道路两旁人潮涌涌,高声嘶喊。

    高楼屋宇、茶坊、酒肆、公廨等一切可以居高临下的地方,也都站满高声欢呼的大明京城百姓。

    若不是顺天府尹张榜规定:不得投掷物件,和有衙役、士兵在场维持秩序,估计京城百姓一定会用烂菜叶、鸡蛋、石头等砸向被俘的建奴。

    长年以来对鞑虏的仇恨和恐惧,在这一刻,他们得到了宣泄。

    快到午门的时候,礼部尚书林欲楫迎上前来,调整队形。

    由他带头,秦浩明和戚纲随后,董长青、余佑汉等天雄军中层将官,带领大明将士呈三角形前进。

    至于鞑子俘虏,则交由锦衣卫押送。

    更后面是京城百姓跟着人潮,兴高采烈地缓缓前行。

    一旁,礼部辖属的仪制明吏司鼓乐响起。

    特别是十六人轮番敲打的几面巨鼓,依着特有的节奏响起,更是让人热血沸腾,仿佛回到金戈铁马的战场。

    壮哉!这是我汉人的文化礼仪!

    骑在马上的秦浩明忍不住小声赞叹!

    PS:感谢新书友悠然小威和fwx88再次打赏,多多少少,铭感盛情,故土难离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