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遗恨宁锦(四)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满门皆荣
随着祖大寿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满门都获封官职。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今辽宁凌海市)、锦州诸城。为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明朝崇祯皇帝即位后,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4]
己巳之变
参见词条:己巳之变
皇太极打锦州、宁远不下,便改变了战略,于1629年(崇祯二年)农历十月率十万大军从蒙古方向攻入长城,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当时,明朝军队主力都在山海关外布守,袁崇焕急率祖大寿驰援北京城,并在广渠门外与皇太极展开激战。孤军深入的皇太极怕袁崇焕与北京城内外合击,不得不撤军而走,清人销毁明朝的大量原始记载,为神化自己编造谣言说临走时布下所谓反间计。崇祯皇帝将袁崇焕下狱问罪,祖大寿既寒心又愤怒,率部东走,崇祯皇帝无奈之下让袁崇焕写信招回祖大寿,孙承宗也遣使抚慰,请祖大寿立功赎袁崇焕之罪,祖大寿便又回到了关内。[8]
收复永平
1630年(崇祯三年)春,后金军攻克明朝永平等四城,皇太极听说祖大寿的族人居住在永平三十里村,就命令军队去抓人,得到祖大寿一个侄子及其亲戚家属。皇太极给祖大寿侄子一所住宅,并派兵监视。
不久,崇祯皇帝命令祖大寿与山西总兵马世龙、山东总兵杨绍基会师,率领副将祖大乐、祖可法、张弘谟、刘天禄、曹恭诚等进攻滦州,攻取滦州之后,进逼永平,贝勒阿敏等丢弃四处城池领兵返回后金。于是,祖大寿又回到锦州前线防守。但祖大寿从不只身离开军营,生怕叫东厂的特务抓了去。[9]
大凌河之战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七月,祖大寿奉命于大凌河筑城保卫锦州,在他修了不到半个月,城墙雉堞还没修完时,皇太极大军便兵临城下,将大凌河城包围。祖大寿只好关闭城门,仓促应战。
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围了不几天城中就断粮了。城中将士无不惊恐万状,祖大寿作过几次试探性的突围,都被金兵杀了回去。无奈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着援兵。
皇太极在围困大凌河城十天后,便开始了对祖大寿的劝降工作。但祖大寿不为所动,对皇太极根本不予理采。
皇太极为了进一步消耗城中的有生力量,搞了一次假增援,祖大寿盼望援军心切,急忙率军出城相迎,欲前后夹攻,实现突围,结果上了大当,被杀得大败,损失十分惨重,祖大寿再也不敢出城应战。
皇太极于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七日和十月九日这两天先后致书祖大寿、何可纲、副将张存仁,劝其速降。但仍遭到祖大寿的拒绝。
于是皇太极又亲自写信给祖大寿,他解释说:“过去杀辽民确有其事,我深为懊悔,我们早就不那样做了。至于永平屠城那是二贝勒阿敏所为,他因此也受到了严惩,希望你不要存此偏见。但祖大寿等还是不信。
明军几路救兵四次援救,都被后金军击败。祖大寿的多次突围也没有成功。大凌河城被围了三个月,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没了,就杀人相食。大凌河城百姓被充作军粮杀尽。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初七,皇太极再次致书祖大寿,又派降将姜新赴城中面谈。祖大寿派出一位叫韩栋的将领到金营中谈判。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祖大寿最后下了决心,他邀后金将领石廷柱进城商议降金事宜,当晚祖可法、祖泽润、刘天禄、张存仁等四人随石廷柱一同到了金兵大营,皇太极亲自迎接,四人跪倒便拜。皇太极急忙上前一步搀扶,以女真人最高贵的礼节抱腰礼相见。然后设盛宴款待,四人被请至座中。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杀死宁死不降的何可纲,大开城门,率众将来到金营。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及众贝勒众大臣,一齐隆重迎接祖大寿一行。后双方登坛发誓祭天,盟誓祭天毕,皇太极携祖大寿手进入大帐,为祖大寿设宴庆贺。[2]
逃回锦州
投降后的祖大寿向皇太极建言:自己妻子儿女均在锦州城里,趁锦州不知自己已经投降,愿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夺取锦州城。皇太极同意放祖大寿去锦州城。
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城就组织防御,抗击清军。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崇祯皇帝不仅没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
崇祯皇帝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都借故推辞,始终坚守在锦州城里。
后金方面,皇太极三番五次派密使前来,提醒祖大寿不要忘记以前的约定,即刻动手夺下锦州城。祖大寿以各种理由搪塞,并且多次与清兵激战。皇太极对留在后金军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一直以礼相待,并且频繁给祖大寿写信。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农历十月,皇太极亲自率领部队进攻明朝,率领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出宁远、锦州大道;睿亲王多尔衮为左翼,自青山关入;贝勒岳讬为右翼,自墙子岭入。祖大寿在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城)屯兵,领兵偷袭多铎,多铎战败。第二天,多铎与济尔哈朗合兵出战,祖大寿收兵回中后所。不久,皇太极亲自来到中后所,派使者给祖大寿带话:“自大凌河一别后已过数年。我不畏艰苦而来,就是希望与将军见上一面。至于将军是归降我大清还是仍留在大明,绝不勉强,将军自己决定去留。上次是我释放了将军,如借会见之名诱捕将军,我还凭什么取信天下之人呢?这些年将军虽然屡次率队与我军发生冲突,但我知道你是在执行命令,尽自己的职责,我不会放在心上的,请将军不要怀疑。”
第二天,皇太极又命令释放抓获的明军俘虏,并让他带信给祖大寿。信上说:“我在大凌河释放了你,我的大臣都说我看不清人。现在,将军应该出城与我相见,证明我没有看错你。如果将军不放心,我们各带一两名亲信随从,在两营的中间处会晤。我这么做,只是为了自我解嘲罢了,同时也让将军的子侄和大凌河的将帅都知道将军是履行诺言的人。”
祖大寿却始终没有露面。[2][10-11]
再次降清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农历二月,皇太极再次进攻明朝,以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前锋,亲自督军包围松山。明朝崇祯帝下召命令祖大寿前去支援松山,祖大寿刚刚行军,清军就到了,于是祖大寿去宁远驻守。
皇太极派遣使者去锦州告诉祖大寿的妻子,叫她以利害诱导祖大寿投降。祖大寿选蒙古、汉族兵各三百,命令祖克勇及副将杨震、徐昌永等取道边外进取锦州,到乌欣河口;清军将领阿尔萨兰以满、蒙兵一百六十人与明军交战,清军胜,斩明军八十四人,得马一百五十匹。
皇太极下令停止进攻松山,后金军返回盛京(今辽宁沈阳)。于是祖大寿又进入锦州驻守。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农历五月,皇太极到义州视察,蒙古苏班岱等请求归降,皇太极命济尔哈朗等率军一千五百人前去迎接。祖大寿得知清军人少,命令游击戴明与松山总兵吴三桂、杏山总兵刘周智合兵七千人出击,却被济尔哈朗打败。
于是皇太极命多尔衮、济尔哈朗等带兵轮番攻锦州。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农历三月,皇太极再次发兵围攻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来援,驻扎在松山。皇太极亲率军队切断明军粮道,明军大乱。清军趁势掩杀,总督洪承畴等被围于松山。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农历二月,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之后解送盛京(今辽宁沈阳),洪承畴投降清朝。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农历三月初,被围困了整整一年的锦州粮绝援尽,城中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于是祖大寿在三月初八亲率部众开城出降。
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命人立刻将祖大寿送到盛京。当祖大寿跪倒在崇政殿时,皇太极走下宝座,亲自将他扶起,好言抚慰:“你上次背叛我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妻子儿女和宗族。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如果以后再次投降,我也决不会杀他。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只要以后能够尽心尽力地侍奉我就可以了。”
祖大寿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既是明军事重镇宁远总兵,又是辽东提督,统率关外明军。皇太极让祖大寿写信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回信拒绝。[2]
因病去世
1644年(清顺治元年)农历九月,爱新觉罗·福临在辅政大臣济尔哈朗的护送下,从盛京(今辽宁沈阳)抵达北京,祖大寿跟随入关。
1656年(顺治十三年),祖大寿在病死于北京祖家街的府宅。[2]
皇太极:“能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12]
石廷柱:“第明国京都,倚祖大寿为保障。”[13]
夏允彝:“大寿家富而勇,曾犯法,几被戮于承宗,赖崇焕力救,故相得甚欢。及为大帅,子弟皆贵为刘帅,家丁皆夷人、辽人,多善战。都下擅归,以崇焕下狱激之使然。而其母痛责之,其妻故妾也,亦持之甚坚,故仍为国用。永平恢复、锦州力守,皆有功。但围既久,粮已竭,而援兵不起,遂以城降,而身自逃归。或云已输诚于东夷,已谓吾归即举八城尽降,故东夷纵之。然归而即为国固守,虽其子在虏中不之顾也,亦非有意负国者。力守松山、杏〔山〕,与洪承畴被围年余,力竭而陷,遂致失节。”[14]
梁启超:“祖氏兄弟,大寿、大弼、大乐以督师裨将,遵其方略,犹能为睢阳之守着岁余,非洪承畴之降,锦州固未易下也。”[15]
蔡东藩:”献城卖国卖友。“[16]
佚名:“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17]
满门皆荣
随着祖大寿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满门都获封官职。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今辽宁凌海市)、锦州诸城。为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明朝崇祯皇帝即位后,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4]
己巳之变
参见词条:己巳之变
皇太极打锦州、宁远不下,便改变了战略,于1629年(崇祯二年)农历十月率十万大军从蒙古方向攻入长城,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当时,明朝军队主力都在山海关外布守,袁崇焕急率祖大寿驰援北京城,并在广渠门外与皇太极展开激战。孤军深入的皇太极怕袁崇焕与北京城内外合击,不得不撤军而走,清人销毁明朝的大量原始记载,为神化自己编造谣言说临走时布下所谓反间计。崇祯皇帝将袁崇焕下狱问罪,祖大寿既寒心又愤怒,率部东走,崇祯皇帝无奈之下让袁崇焕写信招回祖大寿,孙承宗也遣使抚慰,请祖大寿立功赎袁崇焕之罪,祖大寿便又回到了关内。[8]
收复永平
1630年(崇祯三年)春,后金军攻克明朝永平等四城,皇太极听说祖大寿的族人居住在永平三十里村,就命令军队去抓人,得到祖大寿一个侄子及其亲戚家属。皇太极给祖大寿侄子一所住宅,并派兵监视。
不久,崇祯皇帝命令祖大寿与山西总兵马世龙、山东总兵杨绍基会师,率领副将祖大乐、祖可法、张弘谟、刘天禄、曹恭诚等进攻滦州,攻取滦州之后,进逼永平,贝勒阿敏等丢弃四处城池领兵返回后金。于是,祖大寿又回到锦州前线防守。但祖大寿从不只身离开军营,生怕叫东厂的特务抓了去。[9]
大凌河之战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七月,祖大寿奉命于大凌河筑城保卫锦州,在他修了不到半个月,城墙雉堞还没修完时,皇太极大军便兵临城下,将大凌河城包围。祖大寿只好关闭城门,仓促应战。
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围了不几天城中就断粮了。城中将士无不惊恐万状,祖大寿作过几次试探性的突围,都被金兵杀了回去。无奈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着援兵。
皇太极在围困大凌河城十天后,便开始了对祖大寿的劝降工作。但祖大寿不为所动,对皇太极根本不予理采。
皇太极为了进一步消耗城中的有生力量,搞了一次假增援,祖大寿盼望援军心切,急忙率军出城相迎,欲前后夹攻,实现突围,结果上了大当,被杀得大败,损失十分惨重,祖大寿再也不敢出城应战。
皇太极于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七日和十月九日这两天先后致书祖大寿、何可纲、副将张存仁,劝其速降。但仍遭到祖大寿的拒绝。
于是皇太极又亲自写信给祖大寿,他解释说:“过去杀辽民确有其事,我深为懊悔,我们早就不那样做了。至于永平屠城那是二贝勒阿敏所为,他因此也受到了严惩,希望你不要存此偏见。但祖大寿等还是不信。
明军几路救兵四次援救,都被后金军击败。祖大寿的多次突围也没有成功。大凌河城被围了三个月,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没了,就杀人相食。大凌河城百姓被充作军粮杀尽。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初七,皇太极再次致书祖大寿,又派降将姜新赴城中面谈。祖大寿派出一位叫韩栋的将领到金营中谈判。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祖大寿最后下了决心,他邀后金将领石廷柱进城商议降金事宜,当晚祖可法、祖泽润、刘天禄、张存仁等四人随石廷柱一同到了金兵大营,皇太极亲自迎接,四人跪倒便拜。皇太极急忙上前一步搀扶,以女真人最高贵的礼节抱腰礼相见。然后设盛宴款待,四人被请至座中。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杀死宁死不降的何可纲,大开城门,率众将来到金营。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及众贝勒众大臣,一齐隆重迎接祖大寿一行。后双方登坛发誓祭天,盟誓祭天毕,皇太极携祖大寿手进入大帐,为祖大寿设宴庆贺。[2]
逃回锦州
投降后的祖大寿向皇太极建言:自己妻子儿女均在锦州城里,趁锦州不知自己已经投降,愿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夺取锦州城。皇太极同意放祖大寿去锦州城。
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城就组织防御,抗击清军。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崇祯皇帝不仅没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
崇祯皇帝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都借故推辞,始终坚守在锦州城里。
后金方面,皇太极三番五次派密使前来,提醒祖大寿不要忘记以前的约定,即刻动手夺下锦州城。祖大寿以各种理由搪塞,并且多次与清兵激战。皇太极对留在后金军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一直以礼相待,并且频繁给祖大寿写信。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农历十月,皇太极亲自率领部队进攻明朝,率领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出宁远、锦州大道;睿亲王多尔衮为左翼,自青山关入;贝勒岳讬为右翼,自墙子岭入。祖大寿在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城)屯兵,领兵偷袭多铎,多铎战败。第二天,多铎与济尔哈朗合兵出战,祖大寿收兵回中后所。不久,皇太极亲自来到中后所,派使者给祖大寿带话:“自大凌河一别后已过数年。我不畏艰苦而来,就是希望与将军见上一面。至于将军是归降我大清还是仍留在大明,绝不勉强,将军自己决定去留。上次是我释放了将军,如借会见之名诱捕将军,我还凭什么取信天下之人呢?这些年将军虽然屡次率队与我军发生冲突,但我知道你是在执行命令,尽自己的职责,我不会放在心上的,请将军不要怀疑。”
第二天,皇太极又命令释放抓获的明军俘虏,并让他带信给祖大寿。信上说:“我在大凌河释放了你,我的大臣都说我看不清人。现在,将军应该出城与我相见,证明我没有看错你。如果将军不放心,我们各带一两名亲信随从,在两营的中间处会晤。我这么做,只是为了自我解嘲罢了,同时也让将军的子侄和大凌河的将帅都知道将军是履行诺言的人。”
祖大寿却始终没有露面。[2][10-11]
再次降清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农历二月,皇太极再次进攻明朝,以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前锋,亲自督军包围松山。明朝崇祯帝下召命令祖大寿前去支援松山,祖大寿刚刚行军,清军就到了,于是祖大寿去宁远驻守。
皇太极派遣使者去锦州告诉祖大寿的妻子,叫她以利害诱导祖大寿投降。祖大寿选蒙古、汉族兵各三百,命令祖克勇及副将杨震、徐昌永等取道边外进取锦州,到乌欣河口;清军将领阿尔萨兰以满、蒙兵一百六十人与明军交战,清军胜,斩明军八十四人,得马一百五十匹。
皇太极下令停止进攻松山,后金军返回盛京(今辽宁沈阳)。于是祖大寿又进入锦州驻守。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农历五月,皇太极到义州视察,蒙古苏班岱等请求归降,皇太极命济尔哈朗等率军一千五百人前去迎接。祖大寿得知清军人少,命令游击戴明与松山总兵吴三桂、杏山总兵刘周智合兵七千人出击,却被济尔哈朗打败。
于是皇太极命多尔衮、济尔哈朗等带兵轮番攻锦州。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农历三月,皇太极再次发兵围攻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来援,驻扎在松山。皇太极亲率军队切断明军粮道,明军大乱。清军趁势掩杀,总督洪承畴等被围于松山。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农历二月,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之后解送盛京(今辽宁沈阳),洪承畴投降清朝。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农历三月初,被围困了整整一年的锦州粮绝援尽,城中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于是祖大寿在三月初八亲率部众开城出降。
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命人立刻将祖大寿送到盛京。当祖大寿跪倒在崇政殿时,皇太极走下宝座,亲自将他扶起,好言抚慰:“你上次背叛我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妻子儿女和宗族。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如果以后再次投降,我也决不会杀他。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只要以后能够尽心尽力地侍奉我就可以了。”
祖大寿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既是明军事重镇宁远总兵,又是辽东提督,统率关外明军。皇太极让祖大寿写信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回信拒绝。[2]
因病去世
1644年(清顺治元年)农历九月,爱新觉罗·福临在辅政大臣济尔哈朗的护送下,从盛京(今辽宁沈阳)抵达北京,祖大寿跟随入关。
1656年(顺治十三年),祖大寿在病死于北京祖家街的府宅。[2]
皇太极:“能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12]
石廷柱:“第明国京都,倚祖大寿为保障。”[13]
夏允彝:“大寿家富而勇,曾犯法,几被戮于承宗,赖崇焕力救,故相得甚欢。及为大帅,子弟皆贵为刘帅,家丁皆夷人、辽人,多善战。都下擅归,以崇焕下狱激之使然。而其母痛责之,其妻故妾也,亦持之甚坚,故仍为国用。永平恢复、锦州力守,皆有功。但围既久,粮已竭,而援兵不起,遂以城降,而身自逃归。或云已输诚于东夷,已谓吾归即举八城尽降,故东夷纵之。然归而即为国固守,虽其子在虏中不之顾也,亦非有意负国者。力守松山、杏〔山〕,与洪承畴被围年余,力竭而陷,遂致失节。”[14]
梁启超:“祖氏兄弟,大寿、大弼、大乐以督师裨将,遵其方略,犹能为睢阳之守着岁余,非洪承畴之降,锦州固未易下也。”[15]
蔡东藩:”献城卖国卖友。“[16]
佚名:“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