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庄子的故事 > 797.第797章 道家的生死观(四)

797.第797章 道家的生死观(四)

作者:我说那个谁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庄子《齐物论》中的“齐生死”、生死论,其实也是在讲道。

    什么是道?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段来理解。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讲道的转化,从这个物转化成那个物,从那个物再转化为另外一个物。其实!就是在讲道。

    其实!是在讲宇宙世界的来源。

    其实!是在讲人类的来源!

    其实!是在讲世间万物的来源。

    学习道家哲学,如果没有理解什么是道,那么!你就无法理解道家。你的一切解读,都是云里雾里。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一段也是讲道的。

    这一段的意思是:

    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秋毫的末端是秋毫的结束新事物的开始,按照道的变化理论,也许?那个新生事物比泰山更大呢?所以说!泰山比秋毫的末端要小。

    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夭折的孩子是他做人的结束但也是他变化成新生事物的开始。按照道的变化理论,也许?那个新生事物比彭祖的寿命更长呢?彭祖的寿命在他面前只是一个夭折的孩子。所以说!彭祖不是最长寿的。

    按照道的理论来讲,我们都是来源于道。所以说: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我们都是道的儿女,道的一部分,都是道,不分彼此!

    从以上这一段来看,庄子的齐物论、齐生死论,是在告诉我们:要跳出站在人的角度、高度上看待人生,要站在道的角度、高度来看待人生、看待生死。

    如果单纯地站在人的角度、高度上看待人生、生死,我们就会固执、执着于人的层次、高度。我们就会贪生怕死,我就会迷恋生而害怕死。

    如果我们单纯地站在人的角度、高度上看待人生,我们不是只顾自己就是只顾自己的家人、亲人以及子孙后代,而忽悠他人。

    我们如果只顾自己、自己的家人、亲人、家族以及子孙后代,就必须影响到他人的生存。影响到他人的生存他人必然会起来反抗,他人站出来反抗必然造成社会的混乱。

    如果我们跳出人的圈子,站在天地一体或者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人生,我们会不会看破人生呢?

    不要跟道家说儒家或者墨家,也不要说这个主义和那个主义,以及这个国家的律法和那个国家的律法更适应人类。道家认为!你没有跳出人的圈子,没有站在更高地高度和境界来看待人生、人类,你都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你都是庸医。

    在人生哲学、人类哲学没有解决人类的来源、人为什么而活、活着是为了什么之前,一切思想、主义、宗教等等都只是人类走向正常、健康生活的路上,人类对这方面的思考、尝试,都只是生存的一种方法而已。

    说得更直白一些,都不过是寻找一种能够让自己生存下去,生存得更好的方法而已!都只是一种尝试而已!

    我们只有跳出人的圈子,站在更多地角度上来反思人生、看待人生,我们可能才有顿悟。

    如果我们认为人生只是为了活着,只是为了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我们还会执迷于追求那些对生存没有意思的事和执念吗?

    说完生,庄子开始讲死。

    在《齐物论》里,庄子告诉人们,不要害怕死亡,认为死亡是一种归宿。害怕死亡的人是不是像迷失方向的孩子,不知道回家的路了呢?都不知道回家了呢?

    在《齐物论》里,有这么一段话是写这个的: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

    我怎么知道人们都贪恋地活着,他们的人生是不是就没有困惑和苦恼了呢?我又怎么知道人们都害怕死亡,他们的人生是不是就像走失的孩子不知道家在何处,不知道回家了呢?

    活着!难道我们就没有困苦了吗?死亡!难道我们可以逃避吗?

    对于死亡的害怕,庄子在《齐物论》还有这么一段精彩地劝解: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

    丽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儿,因为长得漂亮,晋国征伐丽戎时俘获了她,没有杀她。她当时哭得泪水浸透了衣襟,以为自己完蛋了;等到她进入晋国王宫,被宠为夫人跟晋侯同睡一床,吃着美味菜肴时,后悔当初那么伤心地哭泣,差点错过了好日子。

    所以!我们又怎么知道那些死去的人,他们会不会后悔当初是那么地贪生呢?我们又怎么知道死后的生活是不是就不如活着的时候呢?就好比丽姬那样?以为完蛋了,却享受着荣华、奢侈。

    对于道家来讲,死亡并不可怕,作为人是死了,可作为道,我们的死后的尸体还不知道将变化成什么?也许?变化为大椿?也许?变化为蝴蝶呢?也许变化为天长地久呢?

    关于庄周梦蝶这个典故。

    在庄子的《齐物论》最后一段里,有庄周梦蝶的故事。对庄周梦蝶,早已被人解释得云里雾里了。而真正正解的文章,没有多少。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正确解读应该是:

    曾经庄周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一只蝴蝶,他感到特别地愉快和惬意,觉得这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庄周,还以为自己就是蝴蝶。

    突然间他想起来了,顿时惊惶不已:我到底是庄周呢?还是蝴蝶呢?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周呢?

    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区别的,庄周就是庄周,蝴蝶就是蝴蝶。人与蝴蝶都来源于道,都是经过无数年演变而成的。一个变成了人、变成了庄周;一个演变成了昆虫、变成了蝴蝶。

    这就叫做物化,大家都是由道演变而来的,演变成不同的物种。人是一种物种,蝴蝶也是一种物种,树也是一种物种,野兽也是一种物种……大家都是一种物种。

    通过这个典故,我们能不能从中得到顿悟呢?

    如果我们都把自己当成天地间的一个物种,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会不会因此而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