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兵出马兰峪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秦书淮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一分为二地看。
首先,皇上、锦衣卫、东厂这边是不愿意看到文官这么做的,所以这方面的资源可以动用起来,让他们去弹压下各地卫军。
虽然这对东林督抚未必管用,但可以对那些带兵的卫军将领起到威慑作用——毕竟各地卫军的头儿大都不是东林党,他们听命督抚的同时,也得听皇上的,到时候皇命一下,厂卫一出,他们到底是跟着东林督抚干还是跟着皇上干,也得掂量掂量。
但是这招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东林督抚在自己的地盘都根深蒂固,很多当地卫军将领都已换成了他们的心腹,而且圣旨传到当地,东林督抚很可能从中阻挠,让皇命下达不得。厂卫虽狠,但毕竟人数有限,你跑到人家地盘,想强龙压过地头蛇,也是很难。
所以,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拿掉这些东林督抚。而要做到拿掉他们而天下不乱,就要有足够的武力威慑,让天下所有的卫军都不敢妄动。
如果各地卫军知道跟着督抚造反必败,那么就势必会按兵不动,到时候东林督抚手上没兵,自然是待宰的羔羊!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关键的问题是,如果鞑子的七八万精兵还在中原,他们就会心存侥幸,毕竟各地卫军的将领,很多都已经和东林党利益一体化了,逼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那么思路就出来了,如今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让鞑子赶紧退出中原——要么大家打一场决战,要么自己赶紧滚。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滚。
为什么?
因为秦书淮怕手上的兵打光!
现在已经九月份了,如果这个月鞑子还不撤,那么等十月份塞外冰天雪地,鞑子就是想撤也不会撤了。
秦书淮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说了一下,所有人都一致赞同。
那帮武林人士也不闹了,毕竟他们闹的目的就是请盟主想出个办法来。
于是秦书淮下令:
其一,各地武林大派、大帮开放场地,要充分容纳中小帮派的避难,这样所有门派全部聚集在一起,谅当地卫军也不敢攻打。而大家在外边的产业就不要管了,官府要抄、要封随便,只要人没事,回头武林联盟一定帮他们全部都要回来,并且让官府赔偿损失。
其二,当地没有大派的,所有门派都去厂卫的办公行署避难,到时候秦书淮会和曹化淳及骆养性打好招呼。在东林督抚没有正式造反之前,当地卫军应该还不敢进攻厂卫的地盘。
其三,让何可纲带三万大军往西北进发,去马兰峪。马兰峪因为在遵化左侧,而三屯营在遵化右侧,所以鞑子为了避免孤军悬外,早已撤了所有人马。何可纲此去,一没有被伏击的危险,二可以做出一个姿态,一个十分吓人的姿态。
命令一下,缇骑四出,前往各地的武林门派进行通告。
同时,秦书淮又修书数封,分别告之崇祯、曹化淳、骆养性自己的计划。
第二天,何可纲大军出发前往马兰峪。
三万大军浩浩荡荡,一望无际。
瞎子也能看到。
鞑子的马哨自然也看到了。
这是对峙一个多月来,明军的最大一次军事行动,鞑子马哨哪敢怠慢,立即跑去禀报了皇太极。
皇太极闻讯大惊。
鞑子众将同样大惊!
马兰峪是个小关隘,最多驻军八千,那已经是极限中的极限了。然而明军却带了三万大军过去?
一个很自然而然地想法就在他们脑海中出现了。
明军要从马兰峪出关,然后从长城背后绕过来,堵住喜峰口!
喜峰口是离三屯营最近,也是鞑子掌握地最坚实的一个出塞关隘,要是喜峰口被堵住,那么他们出塞的退路将完全消失!
长城外虽是蒙古人的地盘,但是这个时候蒙古哪里还能集结那么多兵力来跟明军三万精锐干?蒙古族是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小规模军队有,但是要想组织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是要满草原去通知的。以现在蒙古的实力,估计打死都凑不起几万人的大军来,而且就算能凑齐,等他们通知好再组成大军过来,估计都可以过年了。
现在摆在鞑子面前的形势很明确,要么和明军决战,要么赶紧撤出关外!
而要决战,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先派一部分大军出喜峰口,歼灭远道而来的那三万明军。总不能先出兵去打遵化或者迁安吧?那两座坚城一个有四万大军、一个有五万大军镇守,而且守将不是秦书淮、袁崇焕就是赵率教这等明军悍将,谁都知道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下。而一旦攻城有所拖延,等明军援军一到,他们腹背受敌,势必危矣。
所以现在鞑子将领之中又分成了两派,一派想去喜峰口附近埋伏,静等那三万明军到来,只要击败那三万人马,双方的实力对比就彻底向大金一方倾斜,到时候再去打迁安或者遵化就方便多了。
另一派则认为,如果一击不成,和明军再次陷入僵持战,那大军就危险了。
因为现在已经九月份了,如果再不撤,等到进入十月关外天寒地冻,根本没法撤兵。而目前他们占领的地方,能搜刮的粮草都已经搜刮光了,要是被困在关内连怎么过冬都是问题。
皇太极不甘心就这么撤回去,因为撤了就证明他再一次失败了!
他想赌一把,那就是与那三万明军打一场!
如果赢了,他可以派三万精兵扼守三屯营,阻挡遵化的明军援军,而其余大军则去进攻迁安。迁安一下,大局定矣,秦书淮将再也无法阻挡八旗铁蹄!
于是他联合好战的青年将领,将代善、莽古尔泰等保守派强力地弹压了下去。
之后,他命阿济格率三万大军,出喜峰口,在关外静等明军上门。
而剩余的四万大军则全面收缩于三屯营城内及景忠山上,全力战备。因为他认为,明军不可能只派三万大军来绕后,接下来势必有正面进攻要发起,要不然这三万大军岂不是来送死的?
秦书淮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一分为二地看。
首先,皇上、锦衣卫、东厂这边是不愿意看到文官这么做的,所以这方面的资源可以动用起来,让他们去弹压下各地卫军。
虽然这对东林督抚未必管用,但可以对那些带兵的卫军将领起到威慑作用——毕竟各地卫军的头儿大都不是东林党,他们听命督抚的同时,也得听皇上的,到时候皇命一下,厂卫一出,他们到底是跟着东林督抚干还是跟着皇上干,也得掂量掂量。
但是这招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东林督抚在自己的地盘都根深蒂固,很多当地卫军将领都已换成了他们的心腹,而且圣旨传到当地,东林督抚很可能从中阻挠,让皇命下达不得。厂卫虽狠,但毕竟人数有限,你跑到人家地盘,想强龙压过地头蛇,也是很难。
所以,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拿掉这些东林督抚。而要做到拿掉他们而天下不乱,就要有足够的武力威慑,让天下所有的卫军都不敢妄动。
如果各地卫军知道跟着督抚造反必败,那么就势必会按兵不动,到时候东林督抚手上没兵,自然是待宰的羔羊!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关键的问题是,如果鞑子的七八万精兵还在中原,他们就会心存侥幸,毕竟各地卫军的将领,很多都已经和东林党利益一体化了,逼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那么思路就出来了,如今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让鞑子赶紧退出中原——要么大家打一场决战,要么自己赶紧滚。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滚。
为什么?
因为秦书淮怕手上的兵打光!
现在已经九月份了,如果这个月鞑子还不撤,那么等十月份塞外冰天雪地,鞑子就是想撤也不会撤了。
秦书淮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说了一下,所有人都一致赞同。
那帮武林人士也不闹了,毕竟他们闹的目的就是请盟主想出个办法来。
于是秦书淮下令:
其一,各地武林大派、大帮开放场地,要充分容纳中小帮派的避难,这样所有门派全部聚集在一起,谅当地卫军也不敢攻打。而大家在外边的产业就不要管了,官府要抄、要封随便,只要人没事,回头武林联盟一定帮他们全部都要回来,并且让官府赔偿损失。
其二,当地没有大派的,所有门派都去厂卫的办公行署避难,到时候秦书淮会和曹化淳及骆养性打好招呼。在东林督抚没有正式造反之前,当地卫军应该还不敢进攻厂卫的地盘。
其三,让何可纲带三万大军往西北进发,去马兰峪。马兰峪因为在遵化左侧,而三屯营在遵化右侧,所以鞑子为了避免孤军悬外,早已撤了所有人马。何可纲此去,一没有被伏击的危险,二可以做出一个姿态,一个十分吓人的姿态。
命令一下,缇骑四出,前往各地的武林门派进行通告。
同时,秦书淮又修书数封,分别告之崇祯、曹化淳、骆养性自己的计划。
第二天,何可纲大军出发前往马兰峪。
三万大军浩浩荡荡,一望无际。
瞎子也能看到。
鞑子的马哨自然也看到了。
这是对峙一个多月来,明军的最大一次军事行动,鞑子马哨哪敢怠慢,立即跑去禀报了皇太极。
皇太极闻讯大惊。
鞑子众将同样大惊!
马兰峪是个小关隘,最多驻军八千,那已经是极限中的极限了。然而明军却带了三万大军过去?
一个很自然而然地想法就在他们脑海中出现了。
明军要从马兰峪出关,然后从长城背后绕过来,堵住喜峰口!
喜峰口是离三屯营最近,也是鞑子掌握地最坚实的一个出塞关隘,要是喜峰口被堵住,那么他们出塞的退路将完全消失!
长城外虽是蒙古人的地盘,但是这个时候蒙古哪里还能集结那么多兵力来跟明军三万精锐干?蒙古族是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小规模军队有,但是要想组织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是要满草原去通知的。以现在蒙古的实力,估计打死都凑不起几万人的大军来,而且就算能凑齐,等他们通知好再组成大军过来,估计都可以过年了。
现在摆在鞑子面前的形势很明确,要么和明军决战,要么赶紧撤出关外!
而要决战,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先派一部分大军出喜峰口,歼灭远道而来的那三万明军。总不能先出兵去打遵化或者迁安吧?那两座坚城一个有四万大军、一个有五万大军镇守,而且守将不是秦书淮、袁崇焕就是赵率教这等明军悍将,谁都知道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下。而一旦攻城有所拖延,等明军援军一到,他们腹背受敌,势必危矣。
所以现在鞑子将领之中又分成了两派,一派想去喜峰口附近埋伏,静等那三万明军到来,只要击败那三万人马,双方的实力对比就彻底向大金一方倾斜,到时候再去打迁安或者遵化就方便多了。
另一派则认为,如果一击不成,和明军再次陷入僵持战,那大军就危险了。
因为现在已经九月份了,如果再不撤,等到进入十月关外天寒地冻,根本没法撤兵。而目前他们占领的地方,能搜刮的粮草都已经搜刮光了,要是被困在关内连怎么过冬都是问题。
皇太极不甘心就这么撤回去,因为撤了就证明他再一次失败了!
他想赌一把,那就是与那三万明军打一场!
如果赢了,他可以派三万精兵扼守三屯营,阻挡遵化的明军援军,而其余大军则去进攻迁安。迁安一下,大局定矣,秦书淮将再也无法阻挡八旗铁蹄!
于是他联合好战的青年将领,将代善、莽古尔泰等保守派强力地弹压了下去。
之后,他命阿济格率三万大军,出喜峰口,在关外静等明军上门。
而剩余的四万大军则全面收缩于三屯营城内及景忠山上,全力战备。因为他认为,明军不可能只派三万大军来绕后,接下来势必有正面进攻要发起,要不然这三万大军岂不是来送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