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我的部队我的塔山 > 第六十一章 小宁来队

第六十一章 小宁来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时间还是要回到2005年。

    一纸调令,把郭凡从指导员岗位借调到了师机关,负责“塔山新闻”电视节目的筹办。作为试水,前期先从管理内容入手,叫做“一周管理综述”。起初目的是将散布于全师各个角落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摄像头——拍摄到的素材进行编辑,表扬好的,激励差的。

    既然要做节目,就得要有场地、设备,要有编辑、播音,要有主持、摄像,这些都没有。

    为把第一期节目做好,在军务科领导的指导下,崔参谋带着大家找人才、拼设备、剪素材,吃在录音棚,睡在编辑室,整整忙了一周才把第一期节目做好,意料之外的是,得到了首长的高度评价。

    “想不到速度这么快,想不到内容这么丰富,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好。要人给人,要物给物。”首长的两个“想不到”让大家精神振奋,苦累烟消云散。

    军人的作风就是雷厉风行。经过不断摸索,节目中心慢慢也形成了自己的工作套路和程序:周一、周二拍摄素材,周三写解说词,周四、周五录音编辑,周六编审,周日晚全师播放。久而久之,在全师还形成了新闻效应。官兵们也乐意坐在电视机前面看看有没有自己的镜头,看看有没有自己单位的新闻或者“负面报道”,切实促进了部队的教育和管理。有的还找到节目中心,索要录相带留作纪念。郭凡和大家也感到自己是对“塔山”有用的人。

    “塔山电视台”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渐入佳境。

    “郭哥,现在忙不忙啊?”电话那头是小宁的声音。

    “还行。”郭凡答道。

    小宁:

    “我想去一下老部队。”

    郭凡:

    “欢迎呀。”

    小宁:

    “主要想去学一下做螺蛳粉。”

    郭凡:

    “这活儿累呀,你在家干得不好好的吗?”

    小宁:

    “不挣钱呀,生活压力大。”

    郭凡:

    “我先给你联系一下,现在不让喝酒,螺蛳粉店的生意也不好做。人家对秘方还保密,我担心不能学到真经。”

    小宁:

    “我们又不和他抢生意,学完回北方做,应该没问题吧。”

    郭凡:

    “老板精着呢,谁会把独门绝技轻易示人。”

    小宁:

    “你联系一下,我明天就动身。事在人为。”

    郭凡:

    “那行,我给你试一下,先找好住的地方。”

    螺蛳粉是广西柳州特色小吃,平时很受官兵青睐。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也都喜欢吃点新兴的,吃点有特色的。如果小宁学会了,学精了,回到老家说不定真能赚上一笔小钱。

    当地最出名的是黄氏真味螺蛳粉,由黄祥瑞女士创立投资。黄氏真味品牌历史悠久,在螺蛳粉的原产地柳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并获得多项美食竞赛奖项。其产品加入秘制的营养药膳配方,制作工艺环保精致,每一道工序都严格细化,做到绝对的规范。其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不仅可以外卖经营,坐店销售,还有更多的附属产品,深受老百姓喜欢。相传因祖籍是广西的一名奥运明星去吃了以后,名气更为火爆。

    可惜,这些信息对郭凡来说,只能作为了解内容,你要去人家公司学,鬼才会理你呢?你要开店,光加盟费就不得了。

    工作还必须从外围来做。部队里螺蛳粉店最多,也不是加盟店,味道更是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官兵们吃粉都是就近原则,很少有人跑太远就为吃个粉,时间不允许呀,所以各自的生意也都相对红火。

    最接近黄氏真味的真有一家,因经常去店里拍摄镜头,郭凡就打了“擦边球”,准备介绍老板给小宁认识。

    到火车站接到小宁时,发现小宁比上次见面时瘦了,黑没黑不好区分,因为原来也不白。退伍七年了,还在寻找致富门路。农村出来的娃,门路少,靠的是灵活的头脑、勤奋的双手和胆大心细,最关键的是要有“第一桶金”,才能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循环往复,把财富的雪球滚大。

    郭凡在原来所呆的连队找了一间空余的家属房,先把他安顿了下来。

    “郭哥,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吧。”小宁来不及抹去旅途的劳顿,便急着想去看看。一个生计暂成问题的人是没有心思游玩的。况且他有强烈的致富愿望,他要让他的家人看到他的能力,他要让他的家人幸福,不再吃那么多的苦,受那么多的累。

    “好啊,不远,就在炮团螺蛳粉店,和三营挨着,守勇也在旁边住。你们也好沟通交流,平时也有个照应。”郭凡边给小宁安装热水器,边回头给小宁说他准备去学手艺的地方。

    学手艺不是那么容易的。

    小宁每天要把几十斤重的辣椒,一粒一粒把它剪碎;把上百斤的筒骨一根一根砍断。然后老板按配方加料,熬上十几个小时,一锅螺蛳粉汤才算完工。一天下来,小宁的手都是麻木的,当年当兵的时候也没这样掏过力呀。半个月下来,他又瘦了不少。老板看他工作卖力,也是真心想做这一行,才慢慢把一些机密性的东西讲给了他,有没有全部传授,谁也不知道。但至少小宁知道了里面的门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小宁有悟性,应该没有问题。

    感觉自己学成了,小宁才匆匆与仍还在部队服役的战友大省、守勇、广立、李雷等吃了个饭,痛饮了几杯酒。

    “能在部队干,千万不要回去,回去创业太难了。”小宁感慨道。

    “营盘是铁打咧,咱这兵可是流动咧,还不是迟早要回去?”大省接道。

    “现在部队待遇越来越好,但也不好混呀。”广立顺着话茬说道。

    “回去弄啥呀,安置也不好,愁啊,心里没底。”李雷叹道。李雷还算是比较有手艺的,现在修车也是单位的“大拿”,但一说起转业回家,也明显底气不足。

    “你没看现在的形势,留在部队越久的,越是家里比较穷的,越是老实巴交的,越是没有什么门路的。”守勇似乎有过调查研究,也许他所在的连队是这种情况吧。

    “甭管咋着儿,能继续服役就继续服役。可别像我这样。”小宁在拿自己的亲身经历做着比方,似乎地方的生活尽管自由,但处处是阻绝和隔断,不经一番千辛苦,哪来果实万般甜。

    一群人都在矛盾着,思想都在拧巴着。生活也许本来就是这样,拥有得多了,就怕失去,失去了又想夺回来,永远在做着权衡,永远在做着较量。是要自由还是要约束?是要紧张还是要舒坦?是要稳扎稳打的待遇还是要孤注一掷的创业?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成了裹在军人身上的一块狗皮膏药,很多人想甩可怎么也甩不掉。它时不时地在侵蚀着军人的初心,有时还把军人的心挠得奇痒难耐,狠不得把它撕破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