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围势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燕少城主在外面可劲的搂地盘,燕城主在内部就把这些氏族给收拾服气了,绝对不会后院失火,父子二人配合跟组合拳一样。
燕阳需要人才,燕城主就在城内开科考,还让那些氏族子弟们自愿出来跟着寒门子弟一起科考,确实有才学,人品过关的,直接就给儿子那边送过去。
氏族子弟们入围的,得到了实惠,自然是没有话说的,比直接推荐出仕还顺利呢,真本事,真才学出仕,脸上有面子不说,子弟们某的也是实缺,
谁都知道,要不是这个特殊时期,想要出仕哪有这么简单。
那些子弟没能在科考里面脱颖而出的人,根本就没敢吭声,连寒门子弟都不如,他们妄为世家子弟,多好的读书条件呀,怎么就败给了这些寒门子弟,
光这事本身就够他们自己喝一壶的了。
那些让旁枝子弟下去试水的世家们都后悔死了,早知道就该好好地让家族子弟去科考的,首先拿到名次面子好看,其次真的得到实惠了呀,
听闻送去少城主那边的人,都在地方紧要地方上当差呢,京都那边都要抢的好位置呢。
现在好了,旁枝子弟得了实惠的还好,好歹是自家子弟,没能的名次,那是真的被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脸呢,
幸好燕城主说了,知道各家子弟,初次科考,怕是不适应的地方众多。
而燕城也是试水性质的大面积科考,准备不足之处众多。怕是耽误了许多的学子,三月之后,正经八本的科考,各家子弟想要下场的尽早准备。错过这次就要等上三年了。
燕城主为了刺激这些世家,把像样的子弟拉出来,也算是下了血本了,多缺人的时候呀,愣是能忍住了,错过这次就等三年,看他们谁耐心更好。
世家们都慌了,三年,没准少城主都跑到京都抢地盘了,到时候还有他们什么事呀,所以这次肯定是不能错过的。
大家拼命的想要多赛出去几个子弟,能在少城主跟前露脸,给家族捞点实惠,多出去一个子弟入仕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在燕城多了一份话语权。以往他们都是靠推荐让自家子弟出头的,谁知道燕城这么邪门呀,竟然要科考。
入乡随俗,他们再多的不甘心,眼下也只能忍着,认了。人家燕城的拳头大。
燕阳那边燕城主送来的人眼下还算是够用,说白了为了用人,燕城主也是把标准降低了许多的,所以那些世家们真的很亏的,下次科考在想入仕可没有这么容易,那是真的靠真才实学过独木桥的。用人之际条件放宽,可惜好多人错失了机会。
便宜了这些等着出头的寒门士子,没想到真的挤下去了那么多的世家子弟,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这是鼓舞,对于以后的寒门子弟出仕这次科考那是一个标榜像的存在。
所有人都在看着燕少城主怎么对待驻仙台的事情,包括王上也在盯着驻仙台,偏偏燕少城主把驻仙台这块忘记了一样,把偌大的秦地都给照顾到了,就剩下驻仙台这边了。
在秦地,驻仙台,包括王上派来的京都禁卫军,以一种孤立的状态,被燕少城主的人给包围了。
人家没有特意对驻仙台那边干什么,不过驻仙台周围的城镇,城池,都已经被燕少城主给救济了,所有的难民都发放了粮食,给了土地,当地的官僚机构也是燕少城主的人先管着。
没法子,燕少城主已经是上书给京都那边了,他们就是过来救灾,应急的,不忍看秦地百姓潦倒而已。
可京都那边始终不派官员过来,没法子,总不能让这些地方,没人约束不是。
当然了条件就是,人家付出的东西,还请王上给堵上缺口,燕城也不容易,没道理白搭这么多的钱粮,砸在这边不是。
接不过去,那是你没本事,可不是他们燕城舍不得不放手。
人家燕少城主眼下在秦地当家,每到一处就应下了安抚的暴民们,开荒,开出来多少土地,一半是官府的一半是他们自己的,开出来得多,他们自己的土地就够多。
大家谁也别不服,他们燕城也是如此安置流民的。
房子,粮食,种子,钱财官府都可以先给着,不过这些不是白给,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
要按年还给官府。
有人说,那样的话,不是逼死他们吗。燕少城主说了,给粮食,给钱,给房子,给土地是逼死你们,现在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呀,正在吊死当中吗。闹事的就闭嘴了。
燕少城主:“别说本少城主苛刻,人不能懒惰,只要肯干,不愁没有好日子过,而且只要是他燕阳还能在秦地当家,说了算,三年之内的赋税全免。不过三年里面要把今日暂借的钱粮还给官府。”
借的钱粮他们已经在享受了,谁不乐意呀。三年赋税呀。别说京都的官员不来,就是京都的官员来了,他们也给哄走,秦地这地方必须要燕少城主当家,说了算。
他们得来的好日子不容易。
秦九郎过来这边,是燕阳给请来的,为的是协调燕阳同当地世家们的关系。
有了秦氏的人在,这些世家们在燕阳跟前藏心眼的都少了,秦九郎还想着在秦地这边避嫌呢,就怕小舅子多想,说他过来帮着秦氏笼络人心的。
到了这边才知道,他想多了,就小舅子眼前的威望,还有他们秦氏什么事呀。
家主想要在学问上让子弟出头的想法那是对的,秦地不要在想了,就是那些世家们,对他们秦氏也不过是那点面子情分罢了。
人心向背呀。失落有点,纠结有点,不过更多的还是放下,因为秦地真的被小舅子给救活了。
眼下,燕少城主带着这个亲姐夫还有身边剩下这点人,远远地观望着传说中的驻仙台,这么壮观的工程,燕少城主都要赞一句,不愧是举全国之力历时两年多的大工程。
秦九郎眼圈都憋红了,拳头攥的死紧,就是因为这个,他们秦地民不聊生,遍地荒芜,壮实点的人汉子都给招来当民工了。剩下妻儿老小没法耕种土地,还有沉重的赋税,除了逃荒还有出路吗。
路过平陵渡的时候,秦九郎看过那些出逃的暴民,哪个身上不是遍体鳞伤呀,可见这边对民众的苛责,具那些民工说过,他们每个能活下来的人都是九死一生,这边每天都有人被车拉出去掩埋的。闻者落泪。
感叹最深的还是苏将军:“劳民伤财,苦不堪言。”
燕赤侍卫傻傻的问了一句:“工钱给的很低呀。”
苏将军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看他,工钱,有这种说法吗。燕赤侍卫茫然:“看什么。”
苏将军:“这是王上下令要建的工程,那是工部的建筑。”所以呢,燕城那边的人都不是很明白。
苏将军:“听闻燕城也有仙城,难道建筑的民工,匠人还有工钱不成。”
燕赤侍卫:“道听途说,什么仙城呀,就是几条便道而已,那都是商人们自发组织的建筑的,不过请的是制造衙门的能工巧匠,听闻工钱可是给的不少呢。还有红包。”
好吗,换成苏将军傻了,商人能请衙门的师傅了,这可真是稀奇。
燕赤侍卫:“不过这边看着虽然雄伟,同咱们新街那边比着,缺了点人气。”
苏将军:“可不是没有人气吗,听闻民工暴动以后,这边始终没有招来足够的民工呢。听闻京都禁卫军过来在这边守着呢,不知道人手不够他们是不是都亲自下场了。听闻王上可是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完工的。”
燕赤侍卫:“等着成仙呀,还下死命令。”
苏将军:“哎,人命填出来的呀,成仙怕是也有心魔的。”
秦九郎正经的对着燕阳抱拳:“少城主若是要攻城,九郎愿意为少城主做前锋。”
操这不是攒对着燕少城主造反吗,燕赤侍卫都想说自家少城主淡定,他们走到现在便宜占了,一仗都没打,多大的本事呀,可不能因为一时激动就动刀动枪呀。
燕少城主:“姐夫,你太激动了,既然是京都侍卫营在这边镇守,是不用咱们燕城插手的。”
什么意思,什么意思都没有,人家燕少城主到秦地半年之后,就已经把除了驻仙台这边的地方都安抚住了,而到这里,燕少城主不着急了。
命人好吃好喝的守着,该开荒开荒,该建设建设,根本就无视了驻仙台那边。说是驻仙台,可面积跟一个城池差不多,也难怪,调集了那么多的民众,两年多还没修完。
燕城主带着燕赤自己人围观的时候,都感叹,大齐的王上可真有钱,这么辉煌的建筑,花了那么多的银钱就换来这么冰冷冷的建筑,图什么呀。能吃能喝呀。
燕赤侍卫看看自家少城主:“您都让夫人给带的越来越接地气了。”意思就是除了吃喝都不高雅了。
换来燕少城主一个冷眼。
秦九郎恨不得把这个驻仙台给掀飞了,偏偏小舅子什么都没说,着急上火的。
看到燕阳骑马回来就跟过来了,他们姐夫小舅子说话,没有别人什么事。
连苏将军自动避开了。秦九郎对苏将军可始终都没有好脸色的。
秦九郎:“燕弟,你为何不让人去驻仙台,难道那边的难民不是难民吗。”
燕阳:“姐夫你不淡定了。”
秦九郎攥拳头:“如何淡定,我秦地的苦难一切都是因此而起。”
燕少城主:“要说驻仙台确实个引线,不过说秦地的苦难都从这里开始,本少城主却是不认同的,秦地百姓的苦楚,不是近一二年的事情,那是长期的盘剥苛税所致。”
余下的重话,燕阳没说,你们秦氏若是有心,治下百姓多年的苦楚怎么能够视而不见呢。
亲姐夫不能在戳心了,回头没法跟阿蛮交代。
秦九郎泄气了:“我就是一口恶气发不出去,燕弟。”
燕阳少城主:“你我之间姐夫不必如此,秦地能够如此收入我燕城的囊袋,姐夫功不可没,燕阳不会忘记的,可这些功劳不会给秦氏按上,那是我的姐夫,是阿蛮的夫婿,我才同你说。”
秦九郎明白,小舅子这是只在天下,而且对氏族怕是有动作,难得对他这个姐夫能够坦言相告,这份情谊难得:“但能够帮助燕弟之处,还请燕弟只管吩咐。跟秦氏无关,我只是阿蛮的夫婿,燕弟的姐夫。”
这也是秦氏族长的意思,秦氏往后不会在官场上发展了。可该有的荣耀不能丢,不管途径如何。秦九郎作为燕氏的女婿本身就是个身份。
燕城能够抛却秦九郎秦氏出身的身份重用的话,他秦氏子弟也算是出头了。
秦九郎被燕阳安抚下来了,燕少城主虽然想念老婆孩子,可在这边竟然还能稳稳的坐得住,关键是人家媳妇霸气,送来的东西,三两天头都有,只要有燕城来的补给,就一定有燕少城主的私物在里面送过来了。
苏将军那边的人,如今不羡慕别的,位高权重什么的都不重要,人家就羡慕燕少城主讨老婆的本事,这样的媳妇也不知道燕少城主多好的运气才能给娶到手。
难怪京都那边总是毁人家少夫人的名声,肯定是嫉妒的,谁不稀罕这样的媳妇呀。
驻仙台那边竟然有暴动,肯定还会有,半死不活的人逃出来之后,燕少城主就大致了解那边状况,民工不够用,根本就没多少,上次暴动走的人太多了,也就是京都那边调来的侍卫营勉强能稳住局势而已。
还有就是逃出来的人不管是民工,还有军士。为什么呀,因为苦楚,因为没粮食,吃的都是发霉的米,不逃出来,早晚得死。
而且那边民工辛苦,病痛长期都有,瘟疫早晚爆发。当兵的怕死,更怕这样死,不逃没有出路。
燕少城主听闻之后,在抓住出逃的人,直接就用艾草熏,真的有瘟疫的话,绝对不能让蔓延出来的,秦地再也经不起任何的灾难了。
燕少城主在外面可劲的搂地盘,燕城主在内部就把这些氏族给收拾服气了,绝对不会后院失火,父子二人配合跟组合拳一样。
燕阳需要人才,燕城主就在城内开科考,还让那些氏族子弟们自愿出来跟着寒门子弟一起科考,确实有才学,人品过关的,直接就给儿子那边送过去。
氏族子弟们入围的,得到了实惠,自然是没有话说的,比直接推荐出仕还顺利呢,真本事,真才学出仕,脸上有面子不说,子弟们某的也是实缺,
谁都知道,要不是这个特殊时期,想要出仕哪有这么简单。
那些子弟没能在科考里面脱颖而出的人,根本就没敢吭声,连寒门子弟都不如,他们妄为世家子弟,多好的读书条件呀,怎么就败给了这些寒门子弟,
光这事本身就够他们自己喝一壶的了。
那些让旁枝子弟下去试水的世家们都后悔死了,早知道就该好好地让家族子弟去科考的,首先拿到名次面子好看,其次真的得到实惠了呀,
听闻送去少城主那边的人,都在地方紧要地方上当差呢,京都那边都要抢的好位置呢。
现在好了,旁枝子弟得了实惠的还好,好歹是自家子弟,没能的名次,那是真的被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脸呢,
幸好燕城主说了,知道各家子弟,初次科考,怕是不适应的地方众多。
而燕城也是试水性质的大面积科考,准备不足之处众多。怕是耽误了许多的学子,三月之后,正经八本的科考,各家子弟想要下场的尽早准备。错过这次就要等上三年了。
燕城主为了刺激这些世家,把像样的子弟拉出来,也算是下了血本了,多缺人的时候呀,愣是能忍住了,错过这次就等三年,看他们谁耐心更好。
世家们都慌了,三年,没准少城主都跑到京都抢地盘了,到时候还有他们什么事呀,所以这次肯定是不能错过的。
大家拼命的想要多赛出去几个子弟,能在少城主跟前露脸,给家族捞点实惠,多出去一个子弟入仕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在燕城多了一份话语权。以往他们都是靠推荐让自家子弟出头的,谁知道燕城这么邪门呀,竟然要科考。
入乡随俗,他们再多的不甘心,眼下也只能忍着,认了。人家燕城的拳头大。
燕阳那边燕城主送来的人眼下还算是够用,说白了为了用人,燕城主也是把标准降低了许多的,所以那些世家们真的很亏的,下次科考在想入仕可没有这么容易,那是真的靠真才实学过独木桥的。用人之际条件放宽,可惜好多人错失了机会。
便宜了这些等着出头的寒门士子,没想到真的挤下去了那么多的世家子弟,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这是鼓舞,对于以后的寒门子弟出仕这次科考那是一个标榜像的存在。
所有人都在看着燕少城主怎么对待驻仙台的事情,包括王上也在盯着驻仙台,偏偏燕少城主把驻仙台这块忘记了一样,把偌大的秦地都给照顾到了,就剩下驻仙台这边了。
在秦地,驻仙台,包括王上派来的京都禁卫军,以一种孤立的状态,被燕少城主的人给包围了。
人家没有特意对驻仙台那边干什么,不过驻仙台周围的城镇,城池,都已经被燕少城主给救济了,所有的难民都发放了粮食,给了土地,当地的官僚机构也是燕少城主的人先管着。
没法子,燕少城主已经是上书给京都那边了,他们就是过来救灾,应急的,不忍看秦地百姓潦倒而已。
可京都那边始终不派官员过来,没法子,总不能让这些地方,没人约束不是。
当然了条件就是,人家付出的东西,还请王上给堵上缺口,燕城也不容易,没道理白搭这么多的钱粮,砸在这边不是。
接不过去,那是你没本事,可不是他们燕城舍不得不放手。
人家燕少城主眼下在秦地当家,每到一处就应下了安抚的暴民们,开荒,开出来多少土地,一半是官府的一半是他们自己的,开出来得多,他们自己的土地就够多。
大家谁也别不服,他们燕城也是如此安置流民的。
房子,粮食,种子,钱财官府都可以先给着,不过这些不是白给,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
要按年还给官府。
有人说,那样的话,不是逼死他们吗。燕少城主说了,给粮食,给钱,给房子,给土地是逼死你们,现在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呀,正在吊死当中吗。闹事的就闭嘴了。
燕少城主:“别说本少城主苛刻,人不能懒惰,只要肯干,不愁没有好日子过,而且只要是他燕阳还能在秦地当家,说了算,三年之内的赋税全免。不过三年里面要把今日暂借的钱粮还给官府。”
借的钱粮他们已经在享受了,谁不乐意呀。三年赋税呀。别说京都的官员不来,就是京都的官员来了,他们也给哄走,秦地这地方必须要燕少城主当家,说了算。
他们得来的好日子不容易。
秦九郎过来这边,是燕阳给请来的,为的是协调燕阳同当地世家们的关系。
有了秦氏的人在,这些世家们在燕阳跟前藏心眼的都少了,秦九郎还想着在秦地这边避嫌呢,就怕小舅子多想,说他过来帮着秦氏笼络人心的。
到了这边才知道,他想多了,就小舅子眼前的威望,还有他们秦氏什么事呀。
家主想要在学问上让子弟出头的想法那是对的,秦地不要在想了,就是那些世家们,对他们秦氏也不过是那点面子情分罢了。
人心向背呀。失落有点,纠结有点,不过更多的还是放下,因为秦地真的被小舅子给救活了。
眼下,燕少城主带着这个亲姐夫还有身边剩下这点人,远远地观望着传说中的驻仙台,这么壮观的工程,燕少城主都要赞一句,不愧是举全国之力历时两年多的大工程。
秦九郎眼圈都憋红了,拳头攥的死紧,就是因为这个,他们秦地民不聊生,遍地荒芜,壮实点的人汉子都给招来当民工了。剩下妻儿老小没法耕种土地,还有沉重的赋税,除了逃荒还有出路吗。
路过平陵渡的时候,秦九郎看过那些出逃的暴民,哪个身上不是遍体鳞伤呀,可见这边对民众的苛责,具那些民工说过,他们每个能活下来的人都是九死一生,这边每天都有人被车拉出去掩埋的。闻者落泪。
感叹最深的还是苏将军:“劳民伤财,苦不堪言。”
燕赤侍卫傻傻的问了一句:“工钱给的很低呀。”
苏将军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看他,工钱,有这种说法吗。燕赤侍卫茫然:“看什么。”
苏将军:“这是王上下令要建的工程,那是工部的建筑。”所以呢,燕城那边的人都不是很明白。
苏将军:“听闻燕城也有仙城,难道建筑的民工,匠人还有工钱不成。”
燕赤侍卫:“道听途说,什么仙城呀,就是几条便道而已,那都是商人们自发组织的建筑的,不过请的是制造衙门的能工巧匠,听闻工钱可是给的不少呢。还有红包。”
好吗,换成苏将军傻了,商人能请衙门的师傅了,这可真是稀奇。
燕赤侍卫:“不过这边看着虽然雄伟,同咱们新街那边比着,缺了点人气。”
苏将军:“可不是没有人气吗,听闻民工暴动以后,这边始终没有招来足够的民工呢。听闻京都禁卫军过来在这边守着呢,不知道人手不够他们是不是都亲自下场了。听闻王上可是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完工的。”
燕赤侍卫:“等着成仙呀,还下死命令。”
苏将军:“哎,人命填出来的呀,成仙怕是也有心魔的。”
秦九郎正经的对着燕阳抱拳:“少城主若是要攻城,九郎愿意为少城主做前锋。”
操这不是攒对着燕少城主造反吗,燕赤侍卫都想说自家少城主淡定,他们走到现在便宜占了,一仗都没打,多大的本事呀,可不能因为一时激动就动刀动枪呀。
燕少城主:“姐夫,你太激动了,既然是京都侍卫营在这边镇守,是不用咱们燕城插手的。”
什么意思,什么意思都没有,人家燕少城主到秦地半年之后,就已经把除了驻仙台这边的地方都安抚住了,而到这里,燕少城主不着急了。
命人好吃好喝的守着,该开荒开荒,该建设建设,根本就无视了驻仙台那边。说是驻仙台,可面积跟一个城池差不多,也难怪,调集了那么多的民众,两年多还没修完。
燕城主带着燕赤自己人围观的时候,都感叹,大齐的王上可真有钱,这么辉煌的建筑,花了那么多的银钱就换来这么冰冷冷的建筑,图什么呀。能吃能喝呀。
燕赤侍卫看看自家少城主:“您都让夫人给带的越来越接地气了。”意思就是除了吃喝都不高雅了。
换来燕少城主一个冷眼。
秦九郎恨不得把这个驻仙台给掀飞了,偏偏小舅子什么都没说,着急上火的。
看到燕阳骑马回来就跟过来了,他们姐夫小舅子说话,没有别人什么事。
连苏将军自动避开了。秦九郎对苏将军可始终都没有好脸色的。
秦九郎:“燕弟,你为何不让人去驻仙台,难道那边的难民不是难民吗。”
燕阳:“姐夫你不淡定了。”
秦九郎攥拳头:“如何淡定,我秦地的苦难一切都是因此而起。”
燕少城主:“要说驻仙台确实个引线,不过说秦地的苦难都从这里开始,本少城主却是不认同的,秦地百姓的苦楚,不是近一二年的事情,那是长期的盘剥苛税所致。”
余下的重话,燕阳没说,你们秦氏若是有心,治下百姓多年的苦楚怎么能够视而不见呢。
亲姐夫不能在戳心了,回头没法跟阿蛮交代。
秦九郎泄气了:“我就是一口恶气发不出去,燕弟。”
燕阳少城主:“你我之间姐夫不必如此,秦地能够如此收入我燕城的囊袋,姐夫功不可没,燕阳不会忘记的,可这些功劳不会给秦氏按上,那是我的姐夫,是阿蛮的夫婿,我才同你说。”
秦九郎明白,小舅子这是只在天下,而且对氏族怕是有动作,难得对他这个姐夫能够坦言相告,这份情谊难得:“但能够帮助燕弟之处,还请燕弟只管吩咐。跟秦氏无关,我只是阿蛮的夫婿,燕弟的姐夫。”
这也是秦氏族长的意思,秦氏往后不会在官场上发展了。可该有的荣耀不能丢,不管途径如何。秦九郎作为燕氏的女婿本身就是个身份。
燕城能够抛却秦九郎秦氏出身的身份重用的话,他秦氏子弟也算是出头了。
秦九郎被燕阳安抚下来了,燕少城主虽然想念老婆孩子,可在这边竟然还能稳稳的坐得住,关键是人家媳妇霸气,送来的东西,三两天头都有,只要有燕城来的补给,就一定有燕少城主的私物在里面送过来了。
苏将军那边的人,如今不羡慕别的,位高权重什么的都不重要,人家就羡慕燕少城主讨老婆的本事,这样的媳妇也不知道燕少城主多好的运气才能给娶到手。
难怪京都那边总是毁人家少夫人的名声,肯定是嫉妒的,谁不稀罕这样的媳妇呀。
驻仙台那边竟然有暴动,肯定还会有,半死不活的人逃出来之后,燕少城主就大致了解那边状况,民工不够用,根本就没多少,上次暴动走的人太多了,也就是京都那边调来的侍卫营勉强能稳住局势而已。
还有就是逃出来的人不管是民工,还有军士。为什么呀,因为苦楚,因为没粮食,吃的都是发霉的米,不逃出来,早晚得死。
而且那边民工辛苦,病痛长期都有,瘟疫早晚爆发。当兵的怕死,更怕这样死,不逃没有出路。
燕少城主听闻之后,在抓住出逃的人,直接就用艾草熏,真的有瘟疫的话,绝对不能让蔓延出来的,秦地再也经不起任何的灾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