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唐朝发明家 > 第237章 选新皇

第237章 选新皇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浩然要出宫时,李世民特意交待他晚些时日再去杭州。王浩然知道李世民还有一要事尚未提出来,那就是皇位之事。如今李世民重掌大权,定然不会再把皇位留给差点毁了李唐的李承乾了,那就问题来了,应该由谁来当皇帝呢?李世民他自己肯定是不行的了,李承乾可是正式的皇帝,当老爹的李世民总不能接替儿子的位置吧?若是按照章程的话,李象才是合情合理的继承人,然而李世民压着此事不提,说明他并不想当太太上皇。那选择便只剩下两个了,一个是蜀王李泰,另一个则是晋王李治,弟承兄位倒还说得过去的。

    李世民究竟会选哪个,王浩然也猜不着,虽然以前李世民宠爱李泰,然而李泰去杭州之后,这份宠爱便转移到了李治身上,按情感来说,应该会选李治。但李治此时才十五六岁,尚不成熟,在此看来,已有所作为、深得民心的李泰才是最佳人选。

    王浩然无意介入此事,无论是谁当皇帝都好,只要没有兄弟纷争,李泰就是安全的。想到此去杭州甚远,到时新皇登基,他又得回来,太麻烦了,便答应多逗留些时日。

    这几天李世民常召王浩然入宫聊天,国事家事无所不谈。

    “你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赶旧人。如今朝中大臣大多都已年迈,你可有新人举荐于寡人?”闲聊中,李世民笑问道。

    “皇兄你是知道的,臣弟向来鲜有跟官场之人来往,还真没有什么人才可以举荐。”王浩然所知道的为官人才也就恩科百人那些人,而对于他们,李世民比王浩然还要了解,所以王浩然没必要多言。

    李世民笑了笑,真不知道王浩然怎么想的,给他一个施恩于恩科百人的机会都不把握住,又说道:“你觉得陈宁远这人如何?”

    陈宁远就是恩科百人中的陈老。

    “他倒是有大才之人,不过论起年纪,他可不比朝中众大臣小。”

    “这倒也是,早年怀才不遇,以致如今有些愤世情怀。不过这段时间看来,胸襟开阔了不少,寡人有意封他为宰相,你觉得如何?”

    “这倒也不错,陈宁远虽然年迈,但他的诸多见解却是有如新生,久经日月沉淀之后,对待任何事的看法亦是更加老道、稳重。”王浩然说得很客观。

    “那朱广文如何?之前他多次为治理黄河献策,寡人便派他去治理黄河,效果显著,如今黄河治理方案已经成形,寡人想把他召回来担任工部尚书,你以为如何?”

    ……

    李世民一连提及数个恩科百人中人,一一都想好了相应职位。王浩然也都觉得还可以,心里却有些无语了,马周当年够红吧?那也用了十多年才当上宰相,这已经算是火箭式提拔了。没想到陈老更厉害,不到七年时间就从一介平民摇身变成大唐宰相了。不过王浩然没把这心思说出来,毕竟陈老确实是难得一遇的奇才,况且如今已经年迈,如不早点加以任用,说不准哪天他就挂了,那多浪费啊!

    李世民虽然有计划任用不少人才,但他却不急着宣布出来,他是想把这次布施皇恩的机会留给下一任皇帝。等程咬金等人回来后,他便立马召入宫商榷皇位一事。

    结果众大臣几乎一致认为由晋王李治继位最为妥当,他们都是老臣子了,当年的汗马功劳也就李世民能多念及一些,只有李世民大权在握,他们不会像李承乾篡位后那样被冷落。而李治尚还年幼,他若继位,李世民定然还要垂帘听政,这正是这些大臣所愿意看到的。

    确定由李治继位后,李世民感慨道:“身在帝皇之家,虽然高高在上,然而注定不能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平民百姓却可以,在座诸位也可以,唯独寡人和历任帝皇不可以。众爱卿可有解决之道?

    “帝皇家事无小事,一举一动都牵扯到大唐的命运,以往历朝历代都是把成年皇子分封出去,以免兄弟之争引发动荡,纵观以往历朝历代,这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房玄龄答道。

    “房相只想到了皇子间的争斗引发动荡,却没想到臣子作乱也能引发动荡。”王浩然很愿意帮李世民圆这个愿望,此事若成,李泰便能回京,而一直想回长安的他便也能跟着回京,不至于独自回京失去了对李泰的情分,“有史以来,长子才德不如次子的情况并不少见,大唐也一样,谁能担保以后每位帝皇个个都是贤德之主,而不是昏庸无道之君?帝皇若是昏庸,那乱臣贼子就不会少,如此同样会引起动荡。”

    “出现昏庸帝皇、乱臣贼子确实难以避免,但不可因此否认皇子分封的作用。”房玄龄向来都是就事论事。

    “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皇子分封,定然是要规定以长子继位,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简单粗糙的做法,时不时的出现个昏庸之君,难怪各朝代顶多存在两百多年而已。大唐若想长治久安,则当如治理黄河泛滥一样,堵不如疏,顺其自然却又因势利导,这才是长远打算。”

    “那浩然你觉得皇子之事又当如何因势利导呢?”李世民心中一阵感慨,他只不过是想和寻常百姓一样能享受一番儿孙绕膝之乐而已,结果一谈起此事,得嘞!都扯到大唐命运的问题上了,果然皇室之事无小事啊!

    “皇兄,臣弟当年建设厂房制作棉质衣服,根本就不担心售卖得好不好,因为当时大唐卖棉质衣服的就仅此一家,别人在哪里买棉质衣服都是臣弟厂房制作出来售卖的。可臣弟把相关技术售卖给其他商人后就不同了,那些商人也会做棉质衣服,臣弟想要制衣厂能继续盈利,那就得多费心思跟其他商人争取买家了,其他商人也就更不用说了。于是改进工艺节约成本、设制新款吸引买家便成了必然的趋势,故而如今才有实惠而又好看的衣服出现。皇位继承问题应当也该如此,竞争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有经过一番竞争之后,优胜劣汰,剩下来的便是最合适的。诸位大臣所担心,无非就是皇位之争引起动乱,君子无所争,争之也君子,我们为何不因势利导,设计出一条合理的竞争办法呢?若能想出君子之争的办法,谁还敢动刀动枪来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