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七章 狮虎之争,血肉何处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无广告看着就是爽!
若是一般人争论倒也罢了,可这两人开口直奔要害,有事例有论据,还带出了一些一般人所不熟知的内幕,顿时吸引了众人。\\当他俩的伴当道出身份时,连钟三日都扯长了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
这两人一个是工部铁道署广东转运曹的官员,一个是东莞县院的院事。前者当然主张铁道事业归朝廷,后者则坚决反对。
铁道事业初生,不仅技术依旧在摸索中,建设和运营方式也还不成熟。目前的作法是政事堂领工部专管,统揽规划,工部负责招标建设,地方辅助支持。而建设资金则由多个渠道构成,既有朝廷财政,也有地方财政,还引入各项民间资本。建好后的铁道暂由工部铁道署下辖的路局经营,收益也归中央和地方财政,民间资本都以它项优惠偿利。
这种接近于“官办官营”的状态显然不太正常,有段国师和一大帮知识分子重新整理明清变际历史,审视儒法社会权力结构的思想共识在,工商事务不能以衙门方式经营这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有识之士都在讨论铁道事业的下一步方向。
主流认识都是将衙门改作公司,以公司制运作,但这个公司的股权归属就有了争论。一派人认为所有权还是得归国家,由国家经营。另一派人则认为国家应该只负责管控,公司开放给民间,由民间得利。
汽笛长鸣,车厢抖动。咣当咣当的厚重金铁声响起,火车开动了。
出了车站,脚下富有节奏的轻柔抖动渐渐加快。景物也加快了速度,自车窗两侧倒掠而过,片刻后。火车进入到时速三四十公里的正常行驶状态,让钟三日等第一次乘坐火车的新鲜客们大呼过瘾。
不仅速度比一般马车快多了,颠簸还少了许多,这么一趟火车所能载运的客货,估计能抵上辆重载马车,据说等新车头出来,不止能拉八节车厢,钟三日等都是商贾出身。转瞬间就看出了这火车潜藏着的巨大利益,这就是陆上行舟啊。
有这种感受垫着,那两人再度展开争论,让大家再多了三分热心。
这一院事一官员的争论,正围绕着“怎样让这大利惠及更多人”这个主题展开。
院事的主张得了很多人的赞同,包括钟三日,“佛香线总造价接近六万。朝廷和广东各出二万,再各自引资一万,花了一年多时间才筹备齐全,其他铁道线也差不多。为何引资困难?就因为利不在民,分不到这利。民资自然不愿进来。如果允民资自建,看这铁道不满地开花!?到时能靠这铁道便宜来往的就不是有钱商人,平民姓也能坐得起火车,小工商也能运得起货。”
东莞院事的话引得众人鼓掌喝彩,钟三日也暗道说得好,对他来说,这铁道的客货价根本不入眼,但对一般人来说还是高得离谱。就说客价,从香港到广州一人一两二,相当于一般民人月入的七八分之一,从香港到广州也就来公里路程,马车价码不超过八。
官员反驳说让平民姓也坐得起火车,让小工商也用得起火车,运价就必须大降,收入难抵开销,铁道要亏,院事道:“运价这么高,盘子就只有那么大,一旦降下运价,盘子会大多少倍?我们东莞的工作坊有上万家,只要让他们用得起火车,每年就只花两银子用火车运货,那也是一年万两的营收!”
官员的回击也非常有力:“你们就看着这铁道表面上的利,不知背后的耗费,朝廷的投入岂止银钱?钢铁厂产铁道还不多,机械局造车头也不足,即便江南制造局也在大造车头,也还是不够数量,这上面朝廷每年要投好几万。另外呢,建铁道光有银子就够了?没有朝廷置换土地,多项补偿,地方能那么轻松地办了铁道沿线民户搬迁之事?”
“把铁道交给民资,民资就只管赚钱,不管建铁道前的那些个铺垫耗费,那对朝廷来说,铁道这事就是大亏特亏。朝廷当然不是公司,收税就是用在国家身上的,但收来这税一直用在铁道上,不就成了咱们老姓在养铁道,然后大利全被那些民资金主赚去了?”
官员的思路并非“大利要在国家”这么粗浅,不仅考虑到了谁来主控铁道发展,一般人才能得更多利,更顾及了公平大义,钟三日等人也不由自主地点头赞同。
“再说这铁道也不止是民用,朝廷正在筹办的西(安)兰(州)线,二十年后要直抵浩罕,这条线更多还是为军用,是护咱们国家的。西南和辽东这些贫瘠地域的铁道也多出于此用,如果只把铁道当作赚钱事业,那谁来建这些不赚钱的铁道?”
再说到铁道的军用价值,众人也立时醒悟,没错啊,待铁道贯穿南北东西时,万里之外有难,大军也能飞速赶到,这铁道就是军国重器,怎能光看赚不赚钱呢?
官员再道:“铁轨、火车,甚至调度运营,这些个东西都还得朝廷投钱推动。如果朝廷在铁道一事上持续大亏,新兴之业反而成了包袱,庙堂上的相公要考虑的可不止是铁道一件事,到时候左右支拙,就不得不在铁道上开刀。”
“你们大概不知,宋相病前刚拟定好教大兴一案,要在全民启蒙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新建万所小学,每年新增两千万开支,就算朝廷财大气粗,可家业这么大,总也有个亲疏照应。铁道新进家门,总比不过教和民生重要。”
“让国家在铁道这事亏得少一些,甚至还有盈余。{}{ .{ }{..}朝廷就更有动力大建铁道,相应的,也能分匀给地方官府一些利。朝廷和地方携手来办。咱们英华,官府办事终究更快一些,更少争执。所以。即便建公司,这公司也该归朝廷直管,就跟制造局和机械局一样。”
圣道四十年,英华朝廷财政收入突破六亿大关,但预算开支也水涨船高,教育、军费和国家基建三项已远远超越官府养等传统项目,成为财政三大负担。铁道包含在国家基建里,作为一项新兴事业。尽管得到了重点照顾,但上到朝堂,下到民间,在这事上并没有太重的紧迫感,大都觉得可以慢慢来。就像是当初的直道工程,也是四十多年来一步步建成的。
这么一说,大家都觉为难了。两边理由都很充分。不给民资赚大利的机会,民资就没兴趣进来,没有大量民资,铁道就难以兴盛,铁道不兴盛。一般人就难以享受到好处。可从另一面说,这大利不由国家享受,国家也难以继续作更多投入,毕竟铁道背后的诸多基础都是国家花钱在建,但这么一来,铁道也就只能如直道一样,慢腾腾地一步步搭。
扯到国家这盘大棋,院事显然说不过官员,哼道:“是啊,归国家,就是归你们官老爷,薪俸和爵金又可以涨了,至于老姓能不能得方便,又不是你们官老爷关心的事。”
官员也恼道:“你们老是鼓吹朝廷不与民争利,不就是想独得大利么?老姓的方便就是你们的血肉,靠今日的方便拉老姓上船,然后老姓就成了案板上的肉!咱们官府就是盯着你们这头狮子的!”
“恶虎呲牙,还以为笑得儒雅!”
“狮子打哈欠,腥臭万里!”
两人相争不下,干脆攻击起对方立场来,段国师在三代新论里所述的狮虎相争深入人心,两人就此被对方戴上了帽子。
有人出来打圆场:“也不是没有折中办法嘛,其实很好解决。那些能赚钱的铁道,朝廷放给民资来办,这样就能解决朝廷和地方官府力所不能及的问题,铁道也能大兴。然后朝廷在铁道公司上收税多一些,用这钱去建不赚钱的铁道,这不是两全其美么?”
众人纷纷点头,这是好办法。
官员却道:“这法子早有人了,可狮党都说铁道是新兴事业,风险太大,税收就该优惠。国家在海运和直道上一直是低税,要在铁道上反其道而行,西院会点头?”
院事嗤道:“你们官老爷的虎毛比咱们老姓的腰还粗,随便拔一根,比如说减点补贴,不涨爵金,就够办大事的了。”
两人又吵了起来,渐渐还出了火气,钟三日略略忧心,国中狮虎两党之争已经这么尖锐了么?铁道这事的走向估计不是由他们所说的那些因素决定的,而是狮虎两党的利益之争决定的。
另有生模样的乘客摇头感慨道:“宋相病退,陛下和太子一直没人选,政事堂和两院在接任人选上吵得一塌糊涂……国外在打仗,国内也是日日不宁啊。”
那两人吵得越来越起劲,都妨碍了乘客们观赏沿路风景,有人忍不住道:“你们都满口为了老姓方便,其实都是等着老姓习惯之后再下刀开宰的!甭管狮子还是老虎,不都是要吃老姓的血肉么?”
再一人也扬声道:“是啊,东莞到香港的直道公司是应天府直管,二十九年建成时说得多好听?千里往返不过一把白铜钱,而且十年后就要免费。现在呢?人要,车要三!府院也被官府收买了,都不免费的事!问责的几个院事还莫名其妙地下了台。”
刚引得不少当地人附和,另一人却道:“说得好像错只在官府似的,商贾就可靠了?原本朝廷鼎革华夏千年古制,不再禁榷盐业,而是交由民资自营,以一般商货征税,结果呢?几家大盐阀兴起,各自垄断一地,千方计排挤他人,盐价渐渐由盐阀掌控了。逼得朝廷在二十八年出台法令,把盐再度列入粮米等民生必需物内进行专控,还收购了几家盐业公司,搞常平盐制,没有朝廷盯着,咱们老姓可要被商贾吃得骨头都不剩!”
最终有人总结道:“我看啊,不管这铁道公司怎么弄。多半都跟直道一样,民人先是得了方便,然后就有了依赖。之后不是涨价,就是没得坐,总之是不方便。”
一个之前只敢听着。估计是咬牙割肉来坐趟火车尝新的寻常民人鼓足勇气道:“这些年咱们老姓腰包倒是鼓了不少,可花钱的地方却多了,一年算下来也落不下太多余钱,还累得慌,有时候想想,还不如旧时守着田头过得轻松。一直不明白为啥会是这样,听老爷们这么一说才有些明白了,原来是官老爷和商人老爷轮流着吃咱们的肉呢。”
这话一出。车厢里一阵沉默,片刻后,那官员嗤笑道:“旧世你能守着田头过轻松日子?能跟着咱们这些所谓的老爷们挤在一起?能对我这七品官说官老爷在吃你的肉,我还只能笑笑,连骂你一通的胆子都没有?”
商人也道:“你照着旧世过日子那般花销,那不就轻松了?谁让你非要跟邻家比谁更体面呢?我就问你,你来坐火车干嘛?这车钱在旧时都够你吃喝一月了。”
那民人涨红脸道:“这世道。大家不都是这么过么?吃喝足了,就得想更多啊。你们刚才吵的,不也是怎么让咱们老姓能得这火车的方便?”
众人还要围绕这民人的话抒发一番,忽然有人喊道:“山!进山了!”
话音未落,众人眼前顿时漆黑一片。才知火车已进了山中隧道。钟三日等人是心中震慑,早有经验之人带着丝炫耀地道:“莫慌张,也就一柱香的时间……”
官员的话让众人心中更是骇然:“这隧道长一千多丈,是从山肚子里生生掏出来的!上万人花了四年,用了不知多少万斤火药才建好,不仅南洋工奴死了上千,本地工人都有上人殉难。”
漆黑车厢中,肃穆的沉默笼罩住众人,包括钟三日在内,各有各的感慨,不过最终都归结为一个想法:时势精进,旧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出了隧道,香港那崎岖之地丢在后面,眼前是一片舒缓平原,水田旱田绵延展开,正是春耕翻土时节,就见耕牛来往于田间,即便火车轰鸣,也毫不见慌乱。离火车近的农夫们还友善地伸手招呼,转瞬即逝的脸上,既有对眼下日子的满足,也有对未来收成的憧憬,而偶尔见着一群民人在田间争着什么,也似乎能感受到之前车厢里飘荡着的忧虑。
看着故土风情人物,钟三日心胸激荡,忽然觉得,自己在海外的拼搏,并不全然只是利了自己,不管是满足还是憧憬,自己似乎也有贡献,而车厢里以及田野间人们的争执和忧虑,似乎自己也背上了一分责任。
火车驶过一条乡间道路,路口几辆驴车停着,自车身两侧伸出一颗颗稚童的脑袋,兴奋地朝火车叫喊着。这该是蒙学或者小学的“校车”,那张张红润脸蛋上的生机和欢悦,让车厢里的人都生出一丝莫名的满足,乃至自傲。
再想及刚才那民人的话,钟三日心绪昂扬起来,大家都想过好日子,大家也都看到了好日子就在脚下,就像铁道这事一样。大家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协调彼此的利益,让大家都能行在这路上,不至相互挤撞。
“不管是朝廷来管,还是民资来管,咱们不能光听两边的说辞,得让咱们的心愿都有伸张之地。如果铁道未来不能更便宜,不能更便利,让大家都受益,那咱们该怎么来改变此事?咱们又能不能改变此事?学生想,这才是咱们更该去关心的。”
之前那生讲述着自己的心声,不管是钟三日还是众人,甚至那争执的官员和院事,也都同时点头。今人世里,狮虎相争,老姓不能只是两方的血肉,得有驾驭两者,自两者相争中获益的能力。
带着这一路的见闻与感慨,钟三日回到了承天府英德县,在已大改模样的黄寨乡一处宅院里,他立在门外,踌躇不前。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 >,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更多全本txt小说请到下载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无广告看着就是爽!
若是一般人争论倒也罢了,可这两人开口直奔要害,有事例有论据,还带出了一些一般人所不熟知的内幕,顿时吸引了众人。\\当他俩的伴当道出身份时,连钟三日都扯长了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
这两人一个是工部铁道署广东转运曹的官员,一个是东莞县院的院事。前者当然主张铁道事业归朝廷,后者则坚决反对。
铁道事业初生,不仅技术依旧在摸索中,建设和运营方式也还不成熟。目前的作法是政事堂领工部专管,统揽规划,工部负责招标建设,地方辅助支持。而建设资金则由多个渠道构成,既有朝廷财政,也有地方财政,还引入各项民间资本。建好后的铁道暂由工部铁道署下辖的路局经营,收益也归中央和地方财政,民间资本都以它项优惠偿利。
这种接近于“官办官营”的状态显然不太正常,有段国师和一大帮知识分子重新整理明清变际历史,审视儒法社会权力结构的思想共识在,工商事务不能以衙门方式经营这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有识之士都在讨论铁道事业的下一步方向。
主流认识都是将衙门改作公司,以公司制运作,但这个公司的股权归属就有了争论。一派人认为所有权还是得归国家,由国家经营。另一派人则认为国家应该只负责管控,公司开放给民间,由民间得利。
汽笛长鸣,车厢抖动。咣当咣当的厚重金铁声响起,火车开动了。
出了车站,脚下富有节奏的轻柔抖动渐渐加快。景物也加快了速度,自车窗两侧倒掠而过,片刻后。火车进入到时速三四十公里的正常行驶状态,让钟三日等第一次乘坐火车的新鲜客们大呼过瘾。
不仅速度比一般马车快多了,颠簸还少了许多,这么一趟火车所能载运的客货,估计能抵上辆重载马车,据说等新车头出来,不止能拉八节车厢,钟三日等都是商贾出身。转瞬间就看出了这火车潜藏着的巨大利益,这就是陆上行舟啊。
有这种感受垫着,那两人再度展开争论,让大家再多了三分热心。
这一院事一官员的争论,正围绕着“怎样让这大利惠及更多人”这个主题展开。
院事的主张得了很多人的赞同,包括钟三日,“佛香线总造价接近六万。朝廷和广东各出二万,再各自引资一万,花了一年多时间才筹备齐全,其他铁道线也差不多。为何引资困难?就因为利不在民,分不到这利。民资自然不愿进来。如果允民资自建,看这铁道不满地开花!?到时能靠这铁道便宜来往的就不是有钱商人,平民姓也能坐得起火车,小工商也能运得起货。”
东莞院事的话引得众人鼓掌喝彩,钟三日也暗道说得好,对他来说,这铁道的客货价根本不入眼,但对一般人来说还是高得离谱。就说客价,从香港到广州一人一两二,相当于一般民人月入的七八分之一,从香港到广州也就来公里路程,马车价码不超过八。
官员反驳说让平民姓也坐得起火车,让小工商也用得起火车,运价就必须大降,收入难抵开销,铁道要亏,院事道:“运价这么高,盘子就只有那么大,一旦降下运价,盘子会大多少倍?我们东莞的工作坊有上万家,只要让他们用得起火车,每年就只花两银子用火车运货,那也是一年万两的营收!”
官员的回击也非常有力:“你们就看着这铁道表面上的利,不知背后的耗费,朝廷的投入岂止银钱?钢铁厂产铁道还不多,机械局造车头也不足,即便江南制造局也在大造车头,也还是不够数量,这上面朝廷每年要投好几万。另外呢,建铁道光有银子就够了?没有朝廷置换土地,多项补偿,地方能那么轻松地办了铁道沿线民户搬迁之事?”
“把铁道交给民资,民资就只管赚钱,不管建铁道前的那些个铺垫耗费,那对朝廷来说,铁道这事就是大亏特亏。朝廷当然不是公司,收税就是用在国家身上的,但收来这税一直用在铁道上,不就成了咱们老姓在养铁道,然后大利全被那些民资金主赚去了?”
官员的思路并非“大利要在国家”这么粗浅,不仅考虑到了谁来主控铁道发展,一般人才能得更多利,更顾及了公平大义,钟三日等人也不由自主地点头赞同。
“再说这铁道也不止是民用,朝廷正在筹办的西(安)兰(州)线,二十年后要直抵浩罕,这条线更多还是为军用,是护咱们国家的。西南和辽东这些贫瘠地域的铁道也多出于此用,如果只把铁道当作赚钱事业,那谁来建这些不赚钱的铁道?”
再说到铁道的军用价值,众人也立时醒悟,没错啊,待铁道贯穿南北东西时,万里之外有难,大军也能飞速赶到,这铁道就是军国重器,怎能光看赚不赚钱呢?
官员再道:“铁轨、火车,甚至调度运营,这些个东西都还得朝廷投钱推动。如果朝廷在铁道一事上持续大亏,新兴之业反而成了包袱,庙堂上的相公要考虑的可不止是铁道一件事,到时候左右支拙,就不得不在铁道上开刀。”
“你们大概不知,宋相病前刚拟定好教大兴一案,要在全民启蒙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新建万所小学,每年新增两千万开支,就算朝廷财大气粗,可家业这么大,总也有个亲疏照应。铁道新进家门,总比不过教和民生重要。”
“让国家在铁道这事亏得少一些,甚至还有盈余。{}{ .{ }{..}朝廷就更有动力大建铁道,相应的,也能分匀给地方官府一些利。朝廷和地方携手来办。咱们英华,官府办事终究更快一些,更少争执。所以。即便建公司,这公司也该归朝廷直管,就跟制造局和机械局一样。”
圣道四十年,英华朝廷财政收入突破六亿大关,但预算开支也水涨船高,教育、军费和国家基建三项已远远超越官府养等传统项目,成为财政三大负担。铁道包含在国家基建里,作为一项新兴事业。尽管得到了重点照顾,但上到朝堂,下到民间,在这事上并没有太重的紧迫感,大都觉得可以慢慢来。就像是当初的直道工程,也是四十多年来一步步建成的。
这么一说,大家都觉为难了。两边理由都很充分。不给民资赚大利的机会,民资就没兴趣进来,没有大量民资,铁道就难以兴盛,铁道不兴盛。一般人就难以享受到好处。可从另一面说,这大利不由国家享受,国家也难以继续作更多投入,毕竟铁道背后的诸多基础都是国家花钱在建,但这么一来,铁道也就只能如直道一样,慢腾腾地一步步搭。
扯到国家这盘大棋,院事显然说不过官员,哼道:“是啊,归国家,就是归你们官老爷,薪俸和爵金又可以涨了,至于老姓能不能得方便,又不是你们官老爷关心的事。”
官员也恼道:“你们老是鼓吹朝廷不与民争利,不就是想独得大利么?老姓的方便就是你们的血肉,靠今日的方便拉老姓上船,然后老姓就成了案板上的肉!咱们官府就是盯着你们这头狮子的!”
“恶虎呲牙,还以为笑得儒雅!”
“狮子打哈欠,腥臭万里!”
两人相争不下,干脆攻击起对方立场来,段国师在三代新论里所述的狮虎相争深入人心,两人就此被对方戴上了帽子。
有人出来打圆场:“也不是没有折中办法嘛,其实很好解决。那些能赚钱的铁道,朝廷放给民资来办,这样就能解决朝廷和地方官府力所不能及的问题,铁道也能大兴。然后朝廷在铁道公司上收税多一些,用这钱去建不赚钱的铁道,这不是两全其美么?”
众人纷纷点头,这是好办法。
官员却道:“这法子早有人了,可狮党都说铁道是新兴事业,风险太大,税收就该优惠。国家在海运和直道上一直是低税,要在铁道上反其道而行,西院会点头?”
院事嗤道:“你们官老爷的虎毛比咱们老姓的腰还粗,随便拔一根,比如说减点补贴,不涨爵金,就够办大事的了。”
两人又吵了起来,渐渐还出了火气,钟三日略略忧心,国中狮虎两党之争已经这么尖锐了么?铁道这事的走向估计不是由他们所说的那些因素决定的,而是狮虎两党的利益之争决定的。
另有生模样的乘客摇头感慨道:“宋相病退,陛下和太子一直没人选,政事堂和两院在接任人选上吵得一塌糊涂……国外在打仗,国内也是日日不宁啊。”
那两人吵得越来越起劲,都妨碍了乘客们观赏沿路风景,有人忍不住道:“你们都满口为了老姓方便,其实都是等着老姓习惯之后再下刀开宰的!甭管狮子还是老虎,不都是要吃老姓的血肉么?”
再一人也扬声道:“是啊,东莞到香港的直道公司是应天府直管,二十九年建成时说得多好听?千里往返不过一把白铜钱,而且十年后就要免费。现在呢?人要,车要三!府院也被官府收买了,都不免费的事!问责的几个院事还莫名其妙地下了台。”
刚引得不少当地人附和,另一人却道:“说得好像错只在官府似的,商贾就可靠了?原本朝廷鼎革华夏千年古制,不再禁榷盐业,而是交由民资自营,以一般商货征税,结果呢?几家大盐阀兴起,各自垄断一地,千方计排挤他人,盐价渐渐由盐阀掌控了。逼得朝廷在二十八年出台法令,把盐再度列入粮米等民生必需物内进行专控,还收购了几家盐业公司,搞常平盐制,没有朝廷盯着,咱们老姓可要被商贾吃得骨头都不剩!”
最终有人总结道:“我看啊,不管这铁道公司怎么弄。多半都跟直道一样,民人先是得了方便,然后就有了依赖。之后不是涨价,就是没得坐,总之是不方便。”
一个之前只敢听着。估计是咬牙割肉来坐趟火车尝新的寻常民人鼓足勇气道:“这些年咱们老姓腰包倒是鼓了不少,可花钱的地方却多了,一年算下来也落不下太多余钱,还累得慌,有时候想想,还不如旧时守着田头过得轻松。一直不明白为啥会是这样,听老爷们这么一说才有些明白了,原来是官老爷和商人老爷轮流着吃咱们的肉呢。”
这话一出。车厢里一阵沉默,片刻后,那官员嗤笑道:“旧世你能守着田头过轻松日子?能跟着咱们这些所谓的老爷们挤在一起?能对我这七品官说官老爷在吃你的肉,我还只能笑笑,连骂你一通的胆子都没有?”
商人也道:“你照着旧世过日子那般花销,那不就轻松了?谁让你非要跟邻家比谁更体面呢?我就问你,你来坐火车干嘛?这车钱在旧时都够你吃喝一月了。”
那民人涨红脸道:“这世道。大家不都是这么过么?吃喝足了,就得想更多啊。你们刚才吵的,不也是怎么让咱们老姓能得这火车的方便?”
众人还要围绕这民人的话抒发一番,忽然有人喊道:“山!进山了!”
话音未落,众人眼前顿时漆黑一片。才知火车已进了山中隧道。钟三日等人是心中震慑,早有经验之人带着丝炫耀地道:“莫慌张,也就一柱香的时间……”
官员的话让众人心中更是骇然:“这隧道长一千多丈,是从山肚子里生生掏出来的!上万人花了四年,用了不知多少万斤火药才建好,不仅南洋工奴死了上千,本地工人都有上人殉难。”
漆黑车厢中,肃穆的沉默笼罩住众人,包括钟三日在内,各有各的感慨,不过最终都归结为一个想法:时势精进,旧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出了隧道,香港那崎岖之地丢在后面,眼前是一片舒缓平原,水田旱田绵延展开,正是春耕翻土时节,就见耕牛来往于田间,即便火车轰鸣,也毫不见慌乱。离火车近的农夫们还友善地伸手招呼,转瞬即逝的脸上,既有对眼下日子的满足,也有对未来收成的憧憬,而偶尔见着一群民人在田间争着什么,也似乎能感受到之前车厢里飘荡着的忧虑。
看着故土风情人物,钟三日心胸激荡,忽然觉得,自己在海外的拼搏,并不全然只是利了自己,不管是满足还是憧憬,自己似乎也有贡献,而车厢里以及田野间人们的争执和忧虑,似乎自己也背上了一分责任。
火车驶过一条乡间道路,路口几辆驴车停着,自车身两侧伸出一颗颗稚童的脑袋,兴奋地朝火车叫喊着。这该是蒙学或者小学的“校车”,那张张红润脸蛋上的生机和欢悦,让车厢里的人都生出一丝莫名的满足,乃至自傲。
再想及刚才那民人的话,钟三日心绪昂扬起来,大家都想过好日子,大家也都看到了好日子就在脚下,就像铁道这事一样。大家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协调彼此的利益,让大家都能行在这路上,不至相互挤撞。
“不管是朝廷来管,还是民资来管,咱们不能光听两边的说辞,得让咱们的心愿都有伸张之地。如果铁道未来不能更便宜,不能更便利,让大家都受益,那咱们该怎么来改变此事?咱们又能不能改变此事?学生想,这才是咱们更该去关心的。”
之前那生讲述着自己的心声,不管是钟三日还是众人,甚至那争执的官员和院事,也都同时点头。今人世里,狮虎相争,老姓不能只是两方的血肉,得有驾驭两者,自两者相争中获益的能力。
带着这一路的见闻与感慨,钟三日回到了承天府英德县,在已大改模样的黄寨乡一处宅院里,他立在门外,踌躇不前。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 >,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更多全本txt小说请到下载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