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论战庚子 > 第二十六章后立

第二十六章后立

推荐阅读:王朝教父奥术主宰[HP]预言惊悚乐园英雄联盟之七百年后网游之霸气乾坤星空霸神超级控卫我死以后的故事英雄联盟之战无不胜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弄明白这个年代最有众信力的是封建制度而非奴隶制度的余显顺着思路想下去,觉得这年代从属关系最密切也是最容易模仿的还是师生关系。

    在中国过去的传统社会里,“天地君亲师”是妇孺皆知的信条。

    “君”与“师”的地位,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比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更是社会师生及师徒关系的原则。学生见到老师,都要执弟子礼,师生关系乃人伦中的一个大项,终生不变。为什么?因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要以“道义”来衡量的。孔子为扬其道,周游列国,众弟子侍其左右,有的学生甚至追随了他一生。正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这种谋道,正是师之道,师之德,师之魂。?

    又例如:“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就是孔子为学生的前程而考虑的一次坦诚的对白,这说明了古代的老师,不但有责任教育学生成才,而且,还肩负着教导学生谋求职业、事业的责任。所以,古人方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因为,有些地方也尊称老师为师父。?

    这就不难理解在古代,父母带儿女到私塾去读书报名的时候,不但要带领儿女向孔子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而且,还要向私塾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父母要先向老师行如此大礼,其目的就是让孩子亲眼见到老师是无比尊严的,老师的教诲是不能不听从的。?

    中国是三教文化,各个教派的教学目的也很相通。儒家和道家教学的目的都是把“孝亲尊师”摆在首位,佛教教学的目的亦是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摆在首位。但是,“孝亲”和“孝养父母”是老师教育的内容,而“尊师”和“奉事师长”则是父母教育的内容啊。如父母带儿女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这就是“尊师”和“奉事师长”和具体行动,这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以,这样的教育方法才能够出人才,这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而如今之社会,“天地君亲师”这个词,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化了,“师道尊严”似乎也已经呈现出滑坡的态势,尊师重教已经到了最基本的底线,难道这只是社会问题吗?我认为都有问题,老师的素质差,老师的福利、健康、休息、人格之类的状况不佳,也是其中的原因。?

    古人说:“师道尊严”。本应为“师严道尊”,《学记》载:“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也就是说,不论在学习任何学问的过程中,对学问治学严谨的老师是最难得的;只有治学严谨的老师,才会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得到学生和民众的尊重啊。?

    这才是余显应当慎重考虑的师生及师徒关系啊。?

    自不必谈人古完人空一格以及其黄浦系。在国民党军中,黄埔军校师生出身的将领更是******的嫡系。这棵主干分明、枝繁叶茂的国民党军中“大树”,主要由黄埔教官和黄埔毕业生两部分人组成,人称“黄埔系”。

    黄埔系就是国民党中央军与黄埔军校毕业生的结合。但是,黄埔师生不等于“黄埔系”。二者的区别:一、是否为前七期的毕业生,越早资格越老,权力也愈大;二、是否掌握相当的军政权力和是否忠于******倡导的“黄埔精神”。所谓“黄埔精神”,就是要“服从校长、尽忠党国、精诚团结、成功成仁”。

    至于周总理和永远健康等黄埔军校等反对蒋委员长的人自然不是余显能想到的了,就如在人均年龄不足30到40岁的古代提老年痴呆一样不切实际。

    想清这些事情之后的余显决定自建一个私塾,招平民npc的小孩自然困难重重,可招点乞丐流民小孩还是可行的,至于教授内容,余显挠了挠头,决定先以师傅一对多带学徒的手工作坊方式建立一个工学迅成私塾,教授他们自己掌握的几种机器的操纵方法。至于末来人多了怎么办?余显觉得还是赶紧摸清构造,加紧山寨能力才是关键。

    于公:

    19世纪中后期,工业体系只有蒸汽机这一种动力,当时最复杂的工业品无非是铁甲舰,一条铁甲舰大概由几十万种零部件组成,所以,当时一个工业国光是核心产品,就需要上百万人口才能满足。所以当时最小的比利时也有400万人口。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器、内燃机、化工等的出现,工业体系的基本零部件种类翻了几倍,至少要近千万核心劳动力才能构建完整的工业体系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器、内燃机、化工等的出现,工业体系的基本零部件种类翻了几倍,至少要近千万核心劳动力才能构建完整的工业体系了。当时人口最少的工业国强国是法国,大概是4100万人口,而且工业体系还不完整。英国大概是4700万人口。至于低于这个人口基数的,就自动剔除初列强行列。

    在近代中国人只并不缺少,只是缺少工业化而已,余显掌握的也不是什“高、精、尖”技术,中国几亿玩家早晚都会白菜化。

    于私,余显的工学速成私塾也没有什么优势,总不能把立身之本的工程学无私教授吧,所以余显决定卖机器(机器就山赛)搭熟练工人,反正余显身上兼着个工兵随营学堂兼督,放一个也是放,放一群也是放。至于学生之后会不会另投他家,拜拖,这不是古代网游,有个刀枪棍棒就行,投石机算精密设备,自然自销就可以;这是个近代历史背景网游,以此时国之重器——战列舰来说:

    钢材自不用说,直到共和国材料一直是国人心中的痛;

    其次你得有万吨水压机制造龙骨,当然你也可以学17,18世纪英国人的土方法——成千上万号人拿着锤子叮叮朗朗的敲,至于质量嘛,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大和和泰坦尼克号都是七万吨左右的排水量,泰坦尼克撞冰山断了,大和撞上去··啧啧,冰山没了··?

    解决完这些剩下的就是装甲:渗碳硬化钢制成,而且还按比例加入了镍,铬,锰,钼等金属,你认为你就算占领中国一个省能几年时问全都自产自销吗。

    动力方面就不要多想了,因为悲剧的材料学导致坑人的发动机。

    至于火炮:战列舰是人类历史上火炮威力最大的战舰,其大口径主炮的威力远非陆军火炮可比,在航空母舰出现前,它是威力最大的海战武器。当时一个国家海军力量的强弱,战列舰的吨位与主炮口径是最主要的衡量标准。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为了争霸,拨巨资建造新的战列舰。1920年完成的长门级战列舰,是世界上第一级安装了410毫米口径主炮的战舰,在当时是主炮威力最大的战列舰。

    那么,长门级战列舰主炮的威力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如果按炮弹重量、炮口初速、弹着点杀伤力换算,1门410毫米主炮,相当于当时陆军最主要的75毫米野炮190门。如果加上副炮、高射炮及鱼雷等武器,1艘长门级战列舰的攻击力,相当于日本1400门75毫米野炮,比几个炮兵师团的威力还要大。

    那么,长门级战列舰主炮这样威力巨大的火炮是如何制造的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日本长门级战列舰主炮制造流程。

    1.高超的钢铁生产技术是基础

    首先,要想制造这种大口径火炮,高超的钢铁生产技术是必备的基础。

    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建立现代军队,对新式武器的需求快速增加,仅从国外购买无法满足需要。随着军工企业的发展,在陆海军的催生下,日本钢铁制造业在明治中期有飞速发展。1880年,日本海军在东京、筑地的兵工厂内引进了坩埚炼钢法,这是日本最先进的现代化炼钢企业。随后为了生产舰炮,1890年,日本横须贺兵工厂引进了最新的3吨炼钢平炉,开始生产优质钢材。

    经过近20年发展,到了1911年的大正时代,日本炼钢技术已经有了相当水准,横须贺的兵工厂生产战舰用中小口径火炮已经不成问题,吴军港已经具备了生产大口径舰炮及炮塔的能力。这些工厂的没备经过改进,可以生产炮管用的100吨高级钢材。同时,日本也掌握了与主炮炮管生产相配套的多种技术,可以生产战列舰的主炮了。

    那么生产大口径舰炮的钢厂需要多少设备呢?我们仅以当时日本国有的室兰制钢所例,来粗略计算。日本室兰制钢所的铸造车间占地面积为4791平方米,其中有50吨钢炉2座,25吨钢炉6座,10吨钢炉2座,是当时日本模较大的钢广。为了在车间内运送大型铸件,车门里装有50吨和120吨的天车。

    在锻造车间里,100吨级水压锻造机是最基础的设备。作为退火炉附属的400吨级水压锻压机,生产炮轴的1000吨级、2000吨级水压锻压机,650毫米砸边机,450毫米轧钢机才是主力设备。

    此外,这里还有炮管用钢材加热槽、炮管镶嵌塔,炮管应力调整塔等多种大型设备,都是当时东亚地区技术最先进的设备。能与之匹敌的日本民营武器生产企业,仅有三井的日本制钢所和三菱的长崎兵器制作所两家。它们都是以造船为主要业务,拥有铸造、锻压、工程机械、电机、金属加工等多个大型车间,具备相当强的军火生产能力。直到今天,日本制钢所仍是日本最重要的军工生产企业,日本自卫队几乎所有火炮的炮管都是由这里出产的。作为战列舰最重要的武器,生产1根大口径主炮管需要非常复杂的技术。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建造现代战舰时,曾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主炮炮管完全从国外进口,通过引入技术,消化吸收,到了1910年代后期,日本已经可以自行生产大口径舰炮了。粗略地算来,从铸钢开始,需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一根主炮炮管,这是一个相当复杂,需要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和专业设备的高难度工作。

    2.需要**型设备支持的粗坯制造

    从建造过程上粗略来分,制造1门主炮,可以分成制作粗坯和精细装配两大部分。

    制作粗坯是最基础的工作,虽然用不着精细加工,但需要很多大型机械。参考日本当年的海军学院于1934年制订的《火炮生产参考书》,我们可以从铸造钢锭开始,一步步地了解一堆铁矿石是怎样变成l门装在战列舰上的410毫米口径大炮。

    最基础的原料就很复杂,包括44吨铁屑,33吨上等钢屑,2吨镍和铬,36吨用来对铁渣进行脱炭、脱氧的石灰石等辅料,总计115吨。它们被送入平炉中加热到1700度,化成钢水后,浇铸成巨大的钢锭。然后这块钢锭会被加热到1300度,进行调质,使钢锭的结晶更均匀,更适合锻造。

    火炮炮管如果只由一层金属直接制成,称为单层炮,如果是多层金属套在一起组成,称为多层炮,如果内层炮管加上钢丝加固,则称为钢丝套炮。长门级的410毫米主炮就是由内外两层炮管组成,其中还加入了钢丝进行加固,以抵抗射击时巨大的膛压。每根炮管需要浇铸4块钢锭,以后要分别制成炮口套管、炮尾套管、外层炮管和内层炮管。

    经过调质后的钢锭送上锻压机进行初步成型,把它锻制成圆柱体后,再进行一次退火,以消除冷却时产生的内部应力。

    由于在铸造过程中,钢锭底部最容易出现问题,需要用大型锯片切割机将底部切去,切断的部分约占钢锭总体积的5%。同时,容易出现问题的顶部也要切去,这里切得更多,约为20%.也就是说,用115吨原料铸造出来的钢锭,有近l/4是无用的废料。此外,钢锭中心也是铸造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件,所以在锻压成型前,要用大型钻孔机的超长钻头把钢锭中心钻掉。

    钻好孔的空心圆柱被送入加热炉内,加热到1600度。为了保证它受热均匀,加热炉采用一氧化碳为燃料。直到钢柱被烧得通红,温度均匀后,才被拉到大型水压机上,锻压成炮管的形状,成为最基础的粗坯。

    在制作粗坯的过程中,每进行一道工序,都要对其进行非常细致的检查,尤其是内层炮管,必须确保没有任何裂纹。因为内层炮管上哪怕是最细小的龟裂,在射击时巨大膛压的作用下,都可能发生崩落,崩落的钢屑如果造成炸膛,那么巨大的战舰将在一瞬间被自己发射的炮弹炸上天。

    实际上,制造炮管最好的材料应该是掺镍铬的合金钢。只是由于镍和铬数量太少,如果整根炮管都用其制造成本太高,所以才会出现双层炮管,只是内管用镍铬合金钢制作,外管等使用其它成本较低的合金钢,从而降低炮管的造价。

    锻压成型后的内层炮管需要再加热到600度进行退火去除内部应力。

    然后装到大型铣削机上,车出炮管外壁外形,之后还要再由大型膛铣机车好炮管内壁。

    已经成型的粗坯要进行内外表面硬化热处理,提高炮管的强度。主要是为了防止炮管待加工横放时产生变形,如此长的炮管只能用大型立式加热塔并且使用高温矿物油作为介质来进行内外表面热处理了。表面硬化完成后,还要再次以650℃进行退火以去除内部应力。

    最后还要通过一系列检测,以确定其弹性强度、屈服强度、延展率、断面收缩率、抗冲击度、硬度等指标能达到要求。只有所有的指标全部合格的粗坯,才可以进人下一个阶段的精细加工,最终装配成1根威力巨大的战列舰主炮炮管。

    3.精确到极点的精细装配

    经过前面一系列工序,我们得到了组成1根炮管的4个部件:炮口套管、炮尾套管、外层炮管和内层炮管。

    这仅仅是第一步,还需要通过多道复杂而精细的工作,把它们组装起来。首先,粗坯要通过大型铣削机和膛铣机,进行内外壁精细加工,这是最关键的,要求加工精度极高,误差率极小,因为最后要通过加热镶嵌法,把它们套在一起。这需要对金属热处理变形进行精密的计算还需要熟练工人紧密的配合,如果哪怕比设计误差大了一点点或是工人有轻微的疏忽,最终它们也无法装在一起。

    铣削好的内层炮管,要通过特种吊车,放入外层炮管里。要把重达50吨内层炮管垂直地放入只有1米左右直径的外层炮管内,这么精细的操作,要求工人有非常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内外层炮管套好后,为了提高它的强度,要在外壁上密密地缠上一层钢丝,每根炮管上的钢丝拉直了长达300000米,也就是300公里长。可想而知,这是一道多么费事的工作。

    缠好钢丝的炮管,要装到套管内,以提高它的耐压强度。最外层的套管分成炮口和炮尾两部分。它们的内径比外层炮管稍小一些,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先把它们烧热,然后将其套在内炮管的外层上,等冷却后,它们就紧密的贴合成一体了。

    当四层炮管全部结合在一起后,要进行最后的整形,用大型铣削机和膛铣机对内外壁进行最后的成型铣削。随后就是决定火炮精度最关键的一道工序,用大型膛线机在炮管内壁上制出膛线,这是所有工序中精度要求最高的一步。

    车好膛线后,还要进行身管内膛线镀铬,也就零点几毫米左右,不要小看这薄薄的一层铬,它能抗高温和耐腐蚀,可以使炮管的使用寿命提高两道三倍,这对于超级昂贵战列舰主炮是至关重要的。最后还要再装上炮闩。战列舰的大口径主炮一般都是分装弹头,所以炮闩一般都是断隔螺纹式的(当然也有例外,德国的克虏伯大炮一般都采用经典的炮膛内部带闭气环的横楔式炮闩),这样1门410毫米口径的主炮就制成了。

    炮管造好了,如果是研制型号还要进行靶场试射实验,对其炮膛最大膛压和初速、极限射程和有效射程、命中精度、使用寿命以及各种炮弹的穿甲效能都要进行全方面的测试,如果有不合乎设计标准的还要从新设计制造,可以想象这要耗费多少的科研经费,没有国家背后强大的财力支持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如此昂贵的科研实验。

    炮管造好后还要装上战舰才算完成使命。可是日本的造炮厂和造船厂往往分处两个城市,如何把这些巨大的炮管装到战舰上呢?由于海军造炮厂多建在港口城市,主炮运输一般采取海运。1940年前,像长门级主炮这样巨大的炮管,都是由“知床”号特种运输船运送的。随着“大和”号战列舰的开工,“知床”号的吨位不足,无法运输“大和”号所用的460毫米口径主炮炮管。1940年7月,日本海军特别建造了“槛野”号特种运输舰专门用来运输“大和”号的主炮。

    ?

    “槛野”号特种运输舰的排水量达到10360吨,采用双层船壳,以提高它的抗沉性,即使是发生了触礁,也不会轻易沉没。因为制造l根战列舰主炮炮管实在是太昂贵了。“槛野”号每次可以运送1个2230吨的三联装460毫米主炮炮塔及其配套的3根160吨重的460毫米主炮炮管。同时,舰上还有专门的舱室可以运输炮塔装甲。而且“槛野”号特种运输舰还有很大的设计余量,因为当时日本海军计划中的次大和级战列舰将使用510毫米口径主炮,如果这艘超级战列舰开工,“槛野”号未来也将为它运输那巨大的炮塔和主炮。

    从这些简单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制造1门战列舰主炮炮管,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有极强的工业基础,否则仅是那些大型加工设备就没法生产出来。除此之外,还要有大批拥有熟练技术的专业工人和管理人员,对各工序进行统筹安排,对每道工序后的产品进行细致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l门合格的战列舰主炮。正因为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超级昂贵的战列舰的数量及其主炮口径的大小,才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象征。

    看完上述介绍谁认为在近代历史背景游戏中可以像某些宅男所想几年一切都能自产自销。

    余显琢磨着自己进游戏就是为了挣钱,与其劳心劳力勾心斗角挣那钱太累,称霸一方作诸候余显又知道自己能力,还不如收些孤儿,教育成熟练工或工程师,介(卖)绍给各方诸候既挣钱又挣名声,还能填补近代中国落后的工科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