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新官上任搞改革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攘外必先安内,家里有土匪头子,不先清理干净,给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生产的环境,谁愿意整天在地里累死忙活,好不容易种出了点东西就被抢走啊。
重耳给高瞻派完任务,又问道管理户口的刘离庸,“刘官上报的户口人数想必也是许久之前的数据了,我先不追究过去的渎职,从今天开始,限期一个月,动用你手里的所有人,查清楚我蒲城境内常住人口数目,无户帖证明的人数,大致的收支情况也要了解。一个月后,将详细的结果给我。”
刘离庸额间冷汗涟涟,因为流民乞丐奴隶到处流窜不好管理,户口什么的确实早就没统计了,他跪在地上接了令。心想道这个公子看上去不过十来岁年纪,行事风格竟是如此老练狠辣,果然大城市里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会议开了一整天,重耳几乎把每个职位上的官都给惊到了,会议结束之前他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包括赋税减免,让利于民,舍弃了先前对外严苛的禁令,降低了国内城与城之间的联系难度,以吸引外城人员进蒲往来。
他还建立了一个专款专用修路基金,以身作则自掏腰包往里捐了一大笔钱,狐偃为此写了个公子大义心系人民的软文发了出去,也让一群有点小钱的富户都跟随潮流掏了钱。
有了修路钱,刘离庸的境内人数也统计得差不多了,重耳接着下令动员广大年轻壮士主动加入修路队伍。
根据各自情况,有户帖的管吃有工钱拿。
没有户帖的,也管吃,且往日因为无户籍逃税漏税就一笔勾销,但是工钱就没有了,不过会得到一个新身份,和官家工作优先录取权。
待主干道项目修完之后,下一个会开启房屋修建项目,等划片区的房屋建成,此前无户帖的人参与完两次项目,就能得到一个固定的住所和全新的蒲城人民身份。
因为没有户口也没有固定住所的穷苦人民实在是多,所以消息经发出之后,民众响应很强烈,两大项目进行得也比较顺利。
高瞻的剿匪任务在两个月后圆满完成。
泰航山实在是大,匪徒之流对山里情况了如指掌,高瞻的人在里面吃了不少苦头,好在虽然时间长,结果依然是胜利了。
“派出精兵一万,牺牲两千一百,负伤四千七百,剿杀匪徒一千三百,招安三千九百,搜刮钱财粮食若干,其中有功者九百六十七,首功魏武子……”
听完高瞻的汇报,重耳皱眉看着这个统领,道:“敌人死多少?咱死多少?你的兵强度不够啊。”
高瞻也汗颜:“臣之过。臣回去兵营,必将加大兵士操练强度。”
“匪徒已被肃清,任务就算完成。论功行赏你按照之前我所说的去办,最后统计出来需要的数目抄做三份,除了你自留之外,给我和户部刘官再各送一份。”
“遵命。”
“我承诺送的良田,待我找丈量师量过泰航山下的土地之后就会连带地契一起发放下去,让兵士们莫急,好好练本事。另外,牺牲兵士的抚恤金,我会以个人名义再加一笔。”
高瞻听着重耳说着一句句,内心感动非常。他自晋大王登基之后就一直带兵守关,这十好几年里年年和兵士们在一起,早已不只是上下级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了。
先前两年兵饷不够,下面的兄弟吃不饱穿不暖的,他顶着压力向上反映,若非门千司害怕他们造反,从百姓的赋税里抠出钱来,他甚至不知道他的兵要受多少苦。
但蒲城这地穷得叮当响,哪怕是凑齐了兵饷,也只是将将够吃饱饭而已。
都这样了,他的兵依然听话,守着底线,按时操练。
高瞻其实对他们已经很感激了,他内心也挣扎过,大王对他们并不好,何必要为他守在这困苦的地方。但也只是想想,因为他也有底线。
如今此地有了新的主人,新的主人看见了他们的付出,也没有无视他们的付出,这人惦记着他们的难处,愿意解开他们的难。
此人才是当兵之人心甘情愿追随效忠之士。
高瞻对重耳单腿下跪行了一个武将最高的礼仪,男子汉大丈夫从不会为伤痛吭声流泪,但此时他的语气带着哽咽:“臣,定遵命。”
所有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本来只是在蒲城混着过日子的官员们在重耳的引导下也燃起了为官为民的斗志。
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整个蒲城仿佛焕然一新。
初进城时的死气沉沉不再,那时候路是烂的,房屋是破旧的,百姓是消极的,路边蹲着跪着的人大多是为了乞讨的。
但现在不是了,现在路平顺了,房屋修缮过了,百姓脸上笑容多了,路边营业的摊贩也齐了。
另外因为重耳体恤兵士,参军的人也多了起来。高瞻的守边队伍扩充到了五万人。
重耳犹豫了一下,并没有将此事上报父王。
但人数多了,兵饷就成了问题,本来就降低了百姓的赋税,原先的数目都不太能凑得齐。
重耳和高瞻商议过后开启了一个新模式。
军民一体化。
五万人分作三分队,以泰航山为总军备点,以前的匪头头修的住所都是现成的,山下若是开垦得当,将多出良田万亩。
三分队,一分队务农,一分队操练,一分队巡视以及休息。
至于几日一轮换,要不要农忙时多做少休,农闲时多练少做,这些细节就由高瞻去决定。
这样一来,兵士们的温饱问题就得以解决,粮食可以自产自用,退伍之后,还能享有终身田地。
高瞻的事情变得多了起来,一个人就忙不过来了。
“臣有一人选推荐,此人军事天赋极高,勇猛异常,可以替我操练兵士。”
“何人?”
“魏武子。”
高瞻推选魏武子,的的确确是被此人的军事才能折服,剿匪任务时,若不是他想到办法在陌生的山林之中与敌人周旋,找到了匪窝中心,擒贼擒了王,那一万兵士最后定不会只折两千人。
按军功算下来也是他杀敌最多,负伤最少,当属首功。
重耳当时在高瞻的汇报里听过此人的名字,得到高瞻力荐,对此人也很是感兴趣,“既如此,我拟个升令,你这几日带给我见见,我将令颁给他。”
“臣领命。”
攘外必先安内,家里有土匪头子,不先清理干净,给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生产的环境,谁愿意整天在地里累死忙活,好不容易种出了点东西就被抢走啊。
重耳给高瞻派完任务,又问道管理户口的刘离庸,“刘官上报的户口人数想必也是许久之前的数据了,我先不追究过去的渎职,从今天开始,限期一个月,动用你手里的所有人,查清楚我蒲城境内常住人口数目,无户帖证明的人数,大致的收支情况也要了解。一个月后,将详细的结果给我。”
刘离庸额间冷汗涟涟,因为流民乞丐奴隶到处流窜不好管理,户口什么的确实早就没统计了,他跪在地上接了令。心想道这个公子看上去不过十来岁年纪,行事风格竟是如此老练狠辣,果然大城市里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会议开了一整天,重耳几乎把每个职位上的官都给惊到了,会议结束之前他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包括赋税减免,让利于民,舍弃了先前对外严苛的禁令,降低了国内城与城之间的联系难度,以吸引外城人员进蒲往来。
他还建立了一个专款专用修路基金,以身作则自掏腰包往里捐了一大笔钱,狐偃为此写了个公子大义心系人民的软文发了出去,也让一群有点小钱的富户都跟随潮流掏了钱。
有了修路钱,刘离庸的境内人数也统计得差不多了,重耳接着下令动员广大年轻壮士主动加入修路队伍。
根据各自情况,有户帖的管吃有工钱拿。
没有户帖的,也管吃,且往日因为无户籍逃税漏税就一笔勾销,但是工钱就没有了,不过会得到一个新身份,和官家工作优先录取权。
待主干道项目修完之后,下一个会开启房屋修建项目,等划片区的房屋建成,此前无户帖的人参与完两次项目,就能得到一个固定的住所和全新的蒲城人民身份。
因为没有户口也没有固定住所的穷苦人民实在是多,所以消息经发出之后,民众响应很强烈,两大项目进行得也比较顺利。
高瞻的剿匪任务在两个月后圆满完成。
泰航山实在是大,匪徒之流对山里情况了如指掌,高瞻的人在里面吃了不少苦头,好在虽然时间长,结果依然是胜利了。
“派出精兵一万,牺牲两千一百,负伤四千七百,剿杀匪徒一千三百,招安三千九百,搜刮钱财粮食若干,其中有功者九百六十七,首功魏武子……”
听完高瞻的汇报,重耳皱眉看着这个统领,道:“敌人死多少?咱死多少?你的兵强度不够啊。”
高瞻也汗颜:“臣之过。臣回去兵营,必将加大兵士操练强度。”
“匪徒已被肃清,任务就算完成。论功行赏你按照之前我所说的去办,最后统计出来需要的数目抄做三份,除了你自留之外,给我和户部刘官再各送一份。”
“遵命。”
“我承诺送的良田,待我找丈量师量过泰航山下的土地之后就会连带地契一起发放下去,让兵士们莫急,好好练本事。另外,牺牲兵士的抚恤金,我会以个人名义再加一笔。”
高瞻听着重耳说着一句句,内心感动非常。他自晋大王登基之后就一直带兵守关,这十好几年里年年和兵士们在一起,早已不只是上下级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了。
先前两年兵饷不够,下面的兄弟吃不饱穿不暖的,他顶着压力向上反映,若非门千司害怕他们造反,从百姓的赋税里抠出钱来,他甚至不知道他的兵要受多少苦。
但蒲城这地穷得叮当响,哪怕是凑齐了兵饷,也只是将将够吃饱饭而已。
都这样了,他的兵依然听话,守着底线,按时操练。
高瞻其实对他们已经很感激了,他内心也挣扎过,大王对他们并不好,何必要为他守在这困苦的地方。但也只是想想,因为他也有底线。
如今此地有了新的主人,新的主人看见了他们的付出,也没有无视他们的付出,这人惦记着他们的难处,愿意解开他们的难。
此人才是当兵之人心甘情愿追随效忠之士。
高瞻对重耳单腿下跪行了一个武将最高的礼仪,男子汉大丈夫从不会为伤痛吭声流泪,但此时他的语气带着哽咽:“臣,定遵命。”
所有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本来只是在蒲城混着过日子的官员们在重耳的引导下也燃起了为官为民的斗志。
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整个蒲城仿佛焕然一新。
初进城时的死气沉沉不再,那时候路是烂的,房屋是破旧的,百姓是消极的,路边蹲着跪着的人大多是为了乞讨的。
但现在不是了,现在路平顺了,房屋修缮过了,百姓脸上笑容多了,路边营业的摊贩也齐了。
另外因为重耳体恤兵士,参军的人也多了起来。高瞻的守边队伍扩充到了五万人。
重耳犹豫了一下,并没有将此事上报父王。
但人数多了,兵饷就成了问题,本来就降低了百姓的赋税,原先的数目都不太能凑得齐。
重耳和高瞻商议过后开启了一个新模式。
军民一体化。
五万人分作三分队,以泰航山为总军备点,以前的匪头头修的住所都是现成的,山下若是开垦得当,将多出良田万亩。
三分队,一分队务农,一分队操练,一分队巡视以及休息。
至于几日一轮换,要不要农忙时多做少休,农闲时多练少做,这些细节就由高瞻去决定。
这样一来,兵士们的温饱问题就得以解决,粮食可以自产自用,退伍之后,还能享有终身田地。
高瞻的事情变得多了起来,一个人就忙不过来了。
“臣有一人选推荐,此人军事天赋极高,勇猛异常,可以替我操练兵士。”
“何人?”
“魏武子。”
高瞻推选魏武子,的的确确是被此人的军事才能折服,剿匪任务时,若不是他想到办法在陌生的山林之中与敌人周旋,找到了匪窝中心,擒贼擒了王,那一万兵士最后定不会只折两千人。
按军功算下来也是他杀敌最多,负伤最少,当属首功。
重耳当时在高瞻的汇报里听过此人的名字,得到高瞻力荐,对此人也很是感兴趣,“既如此,我拟个升令,你这几日带给我见见,我将令颁给他。”
“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