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茶楼初会辩儒生,东林初现有端倪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等皆读书人,自然家事,国事,天下事皆需关心,尔等一介商贾,四等之民,操持贱末之业,也配听我等议论国事?”为首的读书人还没开口,旁边的一位倒是首先嗤笑了起来,貌似很不屑了尘商人的身份。
“这几个家伙嘴巴怎么这么毒?”了尘眉头皱起,望了望几个家伙,旋即乐了呵呵笑道:“汝父亦尚持贱末之业,也为四等之民,秀才公安敢轻视令尊?”
了尘的嘴巴也实在可以,一语即出,立刻气的某秀才公差点跳起来,横眉以对地望着了尘,思付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还是打了再说。不管怎么样,大明还是读书人的天下,秀才和商人对簿公堂,官司还没打,就可以先占便宜。
别人打架是行为不捡,是犯法。文人打架却是义之所在,在所难辞。没见到先帝爷在的时候,阁老也曾经拿着金瓜追打寿宁候么?
这也是茶楼里人来人往,而且这几位不想丢人的缘故,要知道大明的读书人不但嘴炮无敌,打架也是很凶猛的。当然,战场除外!
“学生听阁下谈吐不凡,敢问可成读过书?”明显是首领的那个秀才按住了气得正想打人的同伴,反而跟了尘攀谈起来。
不得不说,这家伙算是这群秀才中最有心思的家伙了。能沉得住气,胸中有沟壑,难怪这群人以他为首。但也正是这种才是最可怕的。
会咬人的狗不叫,会算计的人不说。这家伙若能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前途明显比其他几个人强多了。
“略微读过几本书”了尘答到,心里想的却是这家伙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阁下既然读过书,就当知国事,家事,天下事尔,我辈读书人当效法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兄台如此不屑?”为首的秀才一语落地,他周围的伙伴也同时竖起了耳朵。
“非我不屑,若几位真是言出本心,鄙人自当佩服一二,只可惜几位皆从私利,言语实在荒唐,不得不感叹一二罢了!”了尘不慌不忙地端起杯子,接着说道:“莫非几位秀才公认为朝廷不该救灾,莫非以为青楼楚馆借大灾之际,强压价格,买卖人口,致使无数灾民之家骨肉离散,良家女孩沦落风尘也是应该之举。为奴为婢尚有脱困之日,一旦沦落风尘,世人轻贱,毁之一生。几位把青楼老鸨比作子贡,子路是否侮辱先圣?”
“赈灾之事,确乃朝廷应有之义,只是如今灾情严重,尤未度过,现在不过水情初起之时,若朝廷太早放粮赈灾,恐四周灾民皆会蜂拥而至,到时候,城内存粮不足,唯恐朝廷一片爱民之心,却酿成难下之局!灾荒之年,民无所食,买子女于他人总好过易子而食!朝廷当重申教化,美其风俗,使之有知礼之心,民众知礼仪,便不会生乱,不生乱则天下平,朝廷的确不该干涉民间之事。当知严政苛令,只会使得富家有畏惧之心,贫者欲求生而不得,小民何辜,百姓何辜?”
“仓禀实,而知之礼仪。要饿死的时候,知礼能当得几碗稀粥?”了尘简直弄不懂这些家伙的逻辑了。
或许儒家本来就没有逻辑可言,人家讲的可是微言大义!
“南京来大明陪都,南疆之首,常平仓内当有粮百万石,纵使南方各省灾民都来,当也无缺粮之危。况且灾民于南京聚集,却也减少了其他州府灾民赈济之苦,粮食不足,上有胡广,下有江浙。江南之地,鱼米之乡,岂患无粮。国设常平之仓,不就是以应不时之需么,何以百姓受灾,来南京吃不得救灾之粮,附近州府的百姓不是大明的百姓?”了尘继续说道。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朝廷赈济太过,岂不为懒汉无赖所趁,饱食终日,不肯还乡如之奈何?”
了尘一听,怎么都觉得刺耳,原来原本时空的百年之后,大明高官质问陕北流寇的话,这个时候就有了啊!了尘真的是有点弄不懂儒生的脑袋里想什么了,只能答道:“洪水退去,百姓自然返乡。若是害怕无赖懒汉,不正可以以工代赈么?何必一定要百姓卖儿卖女,骨肉离散?”
“朝廷当广施教化,尊重士人,使百姓知礼才是王道。朝廷以政令,禁百姓之利,分明乱政。到时候,朝廷耗费,岂不又要收刮民脂民膏,徒增百姓负担而已。何不放开政令,使两厢得安?焉能使得他处之灾,增金陵百姓负担?”
“而今朝廷昏暗,能人贤士不得其用,若是乱命之下,岂不层层收刮,金陵百姓何辜?”
“衙门不分青红皂白,查封如意楼,今日如意楼,明日焉知何楼,无故夺人之产,岂非暴政?”
........
一堆儒生简直和了尘不是一个频道的,鸡同鸭讲,却到最后越说越大声,引得茶楼闲客聚集,茶楼掌柜都不得不出面调解了。
争论的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若只是不开窍还好,了尘可以送他即可开灵丹,开开脑窍。可怕就可怕在一切都只是屁股问题,明明很简单的问题,碰到了立场,在简单的事情也会很复杂,根本就不可能争论明白。
人一旦屁股歪了,是说不通的。这群秀才本就是既得利益者,其中有两个秀才的家里还是牙行青楼的幕后股东,朝廷断了他们发财的好机会,岂能是了尘能说得通的。
不想让茶楼为难的了尘牵着朱载墲和小丫头的手离开了。
争论到此为止,一群秀才以为自己赢了,得意而笑。倒是那个秀才首领脸色有点不好看,望着了尘的背影,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回去的路上,朱载墲很是奇怪地问道:“师公,他们为什么要和你吵。”
了尘笑道:“不为什么,你家师公只是好奇江南的读书人出了什么问题而已”
“出问题?”小太子朱载墲歪着脑袋有点想不明白。
“脑袋有问题,不然怎么会认为让灾民买儿买女士为了灾民好!”小丫头到底年纪大一点,事情也看得更明白。只是说到底也不过五六岁的样子,这般的聪慧就就真的有点妖孽了啊!
千万不要再是一个武曌才好啊!
了尘笑着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道:“还是你聪明!”
其实了尘完全明白,不是那群读书人看不清是非,也不是那群人脑袋真的有问题,而是利益在作怪而已。
几十年后,一个书院会名满天下,几十年后,一群江南的读书人会也如今天这般,睁着眼睛说瞎话,在一片义正辞严中,将百姓丢入水火,把大明推入深渊。
朱厚照估计看不到了,但现在牵着自己手的小家伙肯定能有幸和这个由群体意识组成的怪物见见面的。希望小家伙能清醒一点,若真的信了他们,让众正盈朝,恐怕谁都挡不住大明灭亡了啊!
接下来的日子里,随着金陵已经开仓放粮的消息的越传越远,附近受灾的百姓果然蜂拥而来,黑压压地一片,在南京城外驻扎了下来。
今年长江的洪水有点大,而且大雨下的频繁,既使得没有溃堤的地方也是严重的内涝,种植桑麻的还好,种植水稻的百姓却已经是欲哭无泪了。眼看着收获全都泡进了水里,便只能举家向着金陵或者别的地方逃荒。
随着稻米的歉收,和南京常平仓内的粮食如水般的填进了灾民的肚子里,南京的粮价开始了第一轮疯涨。
了尘也趁者这个机会带着小太子朱载墲城里城外的乱转,去灾民那里听听灾民的哭诉,去市民那里听听他们关于生计艰难的抱怨。
水旱之灾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场痛苦的经历。但也同时会让很多人发大财。
比如粮店!比如地主!
灾难越大,粮价越高。粮店也就赚得更多。
粮价越高,土地的价格反而越低,这无疑是让权贵之家,豪绅富商们兼并土地的好机会!
灾民百姓们当然知道卖田卖地无异于饮鸩止渴,但眼看着发财的机会,那些肉食者岂能罢休?
当救灾灾民开始越聚越多的时候,一封金陵镇守太监府的私信被送到了了尘的府上。
南京要停止放粮了!
原因却是南京的常平仓发生了重大弊案,原本存在粮仓内的百万石存粮就然不足一半之数,而且前段时间,因为粮价飞涨,南京市民怨气冲天,于是官府决定平抑粮价,放出了大量的粮食。结果粮食一入市场便不翼而飞,无论粮仓里放出多少粮食,总会被第一时间被一扫而空。
镇守太监如今已经被吓到了。
虽然提前开仓放粮是了尘的建议,然而命令却是他下的啊!
镇守太监当然知道其中的猫腻,粮食肯定是被大户人家敞开收购了。镇守太监府不是没有下命令彻查过,却了无音讯,连是谁收购了市面的粮食都查不出来。
镇守太监去质问应天巡抚衙门,去质问南京按察使司,去质问大大小小的官府,无一不是一推二五六,连厂卫都已经靠不住了,查了好几天,什么都没查出来。
时近八月,洪水已经退去,灾民们却没有散开。因为夏粮已经绝收,官府如果不能提供种子和半年的粮食,灾民是没办法回到家乡重建家园的。然而,灾民们不知道的是,常平仓却已经快要担负不起了,最要命的是军粮拨付和漕粮起运的日子快要来了。一旦短了丘八大爷们的粮饷,可是天王老子也要分分钟兵变给你看的。而若是耽误了漕粮北运的事情,谁担待得起?
镇守太监已经快要急的上吊了,一方面要拼命地遮掩此事,一方面开始寻求补救之法。镇守太监表面不敢埋怨了尘,却心里不知道埋怨了尘多少回了。
.....
“走!小家伙,师公今天带你去看一场好戏,让你知道知道你们家的天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了尘对着小太子朱载墲说完,就拉着小家伙的手准备出门了。
大门外早有马车在等候,了尘一手抱着朱载墲就上了马车,知道马车开动以后,朱载墲才忍不住地问道:“师公,我们去哪?”
“去衙门看一场好戏,里面全都是大明最好的戏子,你要仔细地看,然后回来我再告诉你他们演的是什么?”了尘答道。
“看戏?为什么去衙门?为什么不带妹妹一起去看?“朱载墲问道。
”她比你大,要叫姐姐知道吗?因为她是女孩子,而且不姓朱。这场戏是师公带着你去看的,只有你看见了,才知道以后怎么替你父皇分忧,等你父皇百年之后,你该如何治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了尘说道。
“他们是敌人吗?为什么说百战百胜?“朱载墲不解地问道。
“算是吧!他们既是你将来的敌人,也是你的子民,你只有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人,以后才能懂得如何去看他们的表演,如何去驾驭他们,懂吗?”了尘耐心地解释道。
“不懂!”朱载墲摇着脑袋道。
“是啊!你还太小了。但你以后会懂得。反正这样的事情,大明年年都在上演,多看几次,等你长大了才不会奇怪”了尘摸了摸朱载墲的脑袋感叹道。
大明商税刚开始的时候是三十税一,可是到了后来,商税基本上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大明从成祖之后就是没有商税的。但朝廷是不收商税了,但耐不住地方官员的各种摊派啊!反正朝廷官府一有事情,想的首先就是摊派,而相对比较富裕的四等之民——商户当然就首当其冲。
千里为官只为财,官府的摊派一年比一年重,一次比一次狠。正正经经老实经营的商人是没办法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营下去的。。
于是各种官商勾结,暗股分红,或者干脆就是官员自己的家人,仆人,族人在经营商业。而有钱了的商人也开始大兴族学,资助读书人,培养自己的代理人。
商人给钱资助读书人考取功名,读书人做了官之后或是为了报恩,或是为了利益,也会主动庇护商人,在朝廷为商人代言。如此之下,朝廷再想向商人收到钱才有鬼了呢!
了尘如今带着朱载墲就是去应天巡抚衙门。
天发大灾,灾民流离失所,朝廷经费困难,商人和士绅是最有钱的,理当报效。这是应有之义,也是向上向下交代的必要之举。
只是募捐真的那么容易吗?能被巡抚衙门点名的有几家不是背后站着权贵,有几家不是家中有在朝官员的,况且这场募捐到了最后能募道多少款项,能买到多少粮食,用到灾民头上的能有多少,大家谁不是心里头透着亮的?
南京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马车摇摇晃晃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到了目的地——应天巡抚衙门。(未完待续。)
“我等皆读书人,自然家事,国事,天下事皆需关心,尔等一介商贾,四等之民,操持贱末之业,也配听我等议论国事?”为首的读书人还没开口,旁边的一位倒是首先嗤笑了起来,貌似很不屑了尘商人的身份。
“这几个家伙嘴巴怎么这么毒?”了尘眉头皱起,望了望几个家伙,旋即乐了呵呵笑道:“汝父亦尚持贱末之业,也为四等之民,秀才公安敢轻视令尊?”
了尘的嘴巴也实在可以,一语即出,立刻气的某秀才公差点跳起来,横眉以对地望着了尘,思付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还是打了再说。不管怎么样,大明还是读书人的天下,秀才和商人对簿公堂,官司还没打,就可以先占便宜。
别人打架是行为不捡,是犯法。文人打架却是义之所在,在所难辞。没见到先帝爷在的时候,阁老也曾经拿着金瓜追打寿宁候么?
这也是茶楼里人来人往,而且这几位不想丢人的缘故,要知道大明的读书人不但嘴炮无敌,打架也是很凶猛的。当然,战场除外!
“学生听阁下谈吐不凡,敢问可成读过书?”明显是首领的那个秀才按住了气得正想打人的同伴,反而跟了尘攀谈起来。
不得不说,这家伙算是这群秀才中最有心思的家伙了。能沉得住气,胸中有沟壑,难怪这群人以他为首。但也正是这种才是最可怕的。
会咬人的狗不叫,会算计的人不说。这家伙若能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前途明显比其他几个人强多了。
“略微读过几本书”了尘答到,心里想的却是这家伙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阁下既然读过书,就当知国事,家事,天下事尔,我辈读书人当效法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兄台如此不屑?”为首的秀才一语落地,他周围的伙伴也同时竖起了耳朵。
“非我不屑,若几位真是言出本心,鄙人自当佩服一二,只可惜几位皆从私利,言语实在荒唐,不得不感叹一二罢了!”了尘不慌不忙地端起杯子,接着说道:“莫非几位秀才公认为朝廷不该救灾,莫非以为青楼楚馆借大灾之际,强压价格,买卖人口,致使无数灾民之家骨肉离散,良家女孩沦落风尘也是应该之举。为奴为婢尚有脱困之日,一旦沦落风尘,世人轻贱,毁之一生。几位把青楼老鸨比作子贡,子路是否侮辱先圣?”
“赈灾之事,确乃朝廷应有之义,只是如今灾情严重,尤未度过,现在不过水情初起之时,若朝廷太早放粮赈灾,恐四周灾民皆会蜂拥而至,到时候,城内存粮不足,唯恐朝廷一片爱民之心,却酿成难下之局!灾荒之年,民无所食,买子女于他人总好过易子而食!朝廷当重申教化,美其风俗,使之有知礼之心,民众知礼仪,便不会生乱,不生乱则天下平,朝廷的确不该干涉民间之事。当知严政苛令,只会使得富家有畏惧之心,贫者欲求生而不得,小民何辜,百姓何辜?”
“仓禀实,而知之礼仪。要饿死的时候,知礼能当得几碗稀粥?”了尘简直弄不懂这些家伙的逻辑了。
或许儒家本来就没有逻辑可言,人家讲的可是微言大义!
“南京来大明陪都,南疆之首,常平仓内当有粮百万石,纵使南方各省灾民都来,当也无缺粮之危。况且灾民于南京聚集,却也减少了其他州府灾民赈济之苦,粮食不足,上有胡广,下有江浙。江南之地,鱼米之乡,岂患无粮。国设常平之仓,不就是以应不时之需么,何以百姓受灾,来南京吃不得救灾之粮,附近州府的百姓不是大明的百姓?”了尘继续说道。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朝廷赈济太过,岂不为懒汉无赖所趁,饱食终日,不肯还乡如之奈何?”
了尘一听,怎么都觉得刺耳,原来原本时空的百年之后,大明高官质问陕北流寇的话,这个时候就有了啊!了尘真的是有点弄不懂儒生的脑袋里想什么了,只能答道:“洪水退去,百姓自然返乡。若是害怕无赖懒汉,不正可以以工代赈么?何必一定要百姓卖儿卖女,骨肉离散?”
“朝廷当广施教化,尊重士人,使百姓知礼才是王道。朝廷以政令,禁百姓之利,分明乱政。到时候,朝廷耗费,岂不又要收刮民脂民膏,徒增百姓负担而已。何不放开政令,使两厢得安?焉能使得他处之灾,增金陵百姓负担?”
“而今朝廷昏暗,能人贤士不得其用,若是乱命之下,岂不层层收刮,金陵百姓何辜?”
“衙门不分青红皂白,查封如意楼,今日如意楼,明日焉知何楼,无故夺人之产,岂非暴政?”
........
一堆儒生简直和了尘不是一个频道的,鸡同鸭讲,却到最后越说越大声,引得茶楼闲客聚集,茶楼掌柜都不得不出面调解了。
争论的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若只是不开窍还好,了尘可以送他即可开灵丹,开开脑窍。可怕就可怕在一切都只是屁股问题,明明很简单的问题,碰到了立场,在简单的事情也会很复杂,根本就不可能争论明白。
人一旦屁股歪了,是说不通的。这群秀才本就是既得利益者,其中有两个秀才的家里还是牙行青楼的幕后股东,朝廷断了他们发财的好机会,岂能是了尘能说得通的。
不想让茶楼为难的了尘牵着朱载墲和小丫头的手离开了。
争论到此为止,一群秀才以为自己赢了,得意而笑。倒是那个秀才首领脸色有点不好看,望着了尘的背影,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回去的路上,朱载墲很是奇怪地问道:“师公,他们为什么要和你吵。”
了尘笑道:“不为什么,你家师公只是好奇江南的读书人出了什么问题而已”
“出问题?”小太子朱载墲歪着脑袋有点想不明白。
“脑袋有问题,不然怎么会认为让灾民买儿买女士为了灾民好!”小丫头到底年纪大一点,事情也看得更明白。只是说到底也不过五六岁的样子,这般的聪慧就就真的有点妖孽了啊!
千万不要再是一个武曌才好啊!
了尘笑着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道:“还是你聪明!”
其实了尘完全明白,不是那群读书人看不清是非,也不是那群人脑袋真的有问题,而是利益在作怪而已。
几十年后,一个书院会名满天下,几十年后,一群江南的读书人会也如今天这般,睁着眼睛说瞎话,在一片义正辞严中,将百姓丢入水火,把大明推入深渊。
朱厚照估计看不到了,但现在牵着自己手的小家伙肯定能有幸和这个由群体意识组成的怪物见见面的。希望小家伙能清醒一点,若真的信了他们,让众正盈朝,恐怕谁都挡不住大明灭亡了啊!
接下来的日子里,随着金陵已经开仓放粮的消息的越传越远,附近受灾的百姓果然蜂拥而来,黑压压地一片,在南京城外驻扎了下来。
今年长江的洪水有点大,而且大雨下的频繁,既使得没有溃堤的地方也是严重的内涝,种植桑麻的还好,种植水稻的百姓却已经是欲哭无泪了。眼看着收获全都泡进了水里,便只能举家向着金陵或者别的地方逃荒。
随着稻米的歉收,和南京常平仓内的粮食如水般的填进了灾民的肚子里,南京的粮价开始了第一轮疯涨。
了尘也趁者这个机会带着小太子朱载墲城里城外的乱转,去灾民那里听听灾民的哭诉,去市民那里听听他们关于生计艰难的抱怨。
水旱之灾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场痛苦的经历。但也同时会让很多人发大财。
比如粮店!比如地主!
灾难越大,粮价越高。粮店也就赚得更多。
粮价越高,土地的价格反而越低,这无疑是让权贵之家,豪绅富商们兼并土地的好机会!
灾民百姓们当然知道卖田卖地无异于饮鸩止渴,但眼看着发财的机会,那些肉食者岂能罢休?
当救灾灾民开始越聚越多的时候,一封金陵镇守太监府的私信被送到了了尘的府上。
南京要停止放粮了!
原因却是南京的常平仓发生了重大弊案,原本存在粮仓内的百万石存粮就然不足一半之数,而且前段时间,因为粮价飞涨,南京市民怨气冲天,于是官府决定平抑粮价,放出了大量的粮食。结果粮食一入市场便不翼而飞,无论粮仓里放出多少粮食,总会被第一时间被一扫而空。
镇守太监如今已经被吓到了。
虽然提前开仓放粮是了尘的建议,然而命令却是他下的啊!
镇守太监当然知道其中的猫腻,粮食肯定是被大户人家敞开收购了。镇守太监府不是没有下命令彻查过,却了无音讯,连是谁收购了市面的粮食都查不出来。
镇守太监去质问应天巡抚衙门,去质问南京按察使司,去质问大大小小的官府,无一不是一推二五六,连厂卫都已经靠不住了,查了好几天,什么都没查出来。
时近八月,洪水已经退去,灾民们却没有散开。因为夏粮已经绝收,官府如果不能提供种子和半年的粮食,灾民是没办法回到家乡重建家园的。然而,灾民们不知道的是,常平仓却已经快要担负不起了,最要命的是军粮拨付和漕粮起运的日子快要来了。一旦短了丘八大爷们的粮饷,可是天王老子也要分分钟兵变给你看的。而若是耽误了漕粮北运的事情,谁担待得起?
镇守太监已经快要急的上吊了,一方面要拼命地遮掩此事,一方面开始寻求补救之法。镇守太监表面不敢埋怨了尘,却心里不知道埋怨了尘多少回了。
.....
“走!小家伙,师公今天带你去看一场好戏,让你知道知道你们家的天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了尘对着小太子朱载墲说完,就拉着小家伙的手准备出门了。
大门外早有马车在等候,了尘一手抱着朱载墲就上了马车,知道马车开动以后,朱载墲才忍不住地问道:“师公,我们去哪?”
“去衙门看一场好戏,里面全都是大明最好的戏子,你要仔细地看,然后回来我再告诉你他们演的是什么?”了尘答道。
“看戏?为什么去衙门?为什么不带妹妹一起去看?“朱载墲问道。
”她比你大,要叫姐姐知道吗?因为她是女孩子,而且不姓朱。这场戏是师公带着你去看的,只有你看见了,才知道以后怎么替你父皇分忧,等你父皇百年之后,你该如何治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了尘说道。
“他们是敌人吗?为什么说百战百胜?“朱载墲不解地问道。
“算是吧!他们既是你将来的敌人,也是你的子民,你只有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人,以后才能懂得如何去看他们的表演,如何去驾驭他们,懂吗?”了尘耐心地解释道。
“不懂!”朱载墲摇着脑袋道。
“是啊!你还太小了。但你以后会懂得。反正这样的事情,大明年年都在上演,多看几次,等你长大了才不会奇怪”了尘摸了摸朱载墲的脑袋感叹道。
大明商税刚开始的时候是三十税一,可是到了后来,商税基本上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大明从成祖之后就是没有商税的。但朝廷是不收商税了,但耐不住地方官员的各种摊派啊!反正朝廷官府一有事情,想的首先就是摊派,而相对比较富裕的四等之民——商户当然就首当其冲。
千里为官只为财,官府的摊派一年比一年重,一次比一次狠。正正经经老实经营的商人是没办法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营下去的。。
于是各种官商勾结,暗股分红,或者干脆就是官员自己的家人,仆人,族人在经营商业。而有钱了的商人也开始大兴族学,资助读书人,培养自己的代理人。
商人给钱资助读书人考取功名,读书人做了官之后或是为了报恩,或是为了利益,也会主动庇护商人,在朝廷为商人代言。如此之下,朝廷再想向商人收到钱才有鬼了呢!
了尘如今带着朱载墲就是去应天巡抚衙门。
天发大灾,灾民流离失所,朝廷经费困难,商人和士绅是最有钱的,理当报效。这是应有之义,也是向上向下交代的必要之举。
只是募捐真的那么容易吗?能被巡抚衙门点名的有几家不是背后站着权贵,有几家不是家中有在朝官员的,况且这场募捐到了最后能募道多少款项,能买到多少粮食,用到灾民头上的能有多少,大家谁不是心里头透着亮的?
南京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马车摇摇晃晃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到了目的地——应天巡抚衙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