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谈故解疑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一天的天气特别好。
虽然是冬季,可天空晴朗可喜。
众人来的又是时候,正是十点来钟,霜气散尽,日光很暖。
小西北风还那么的爽利,使人觉得既暖和又舒服。
所以允泰一家是一一逛过宅院,又看过了花园子,就像逛公园似的过足了眼瘾。
一个多小时之后,才在王蕴琳母子的陪伴下,顺溪而上穿过果林来到四进院正房,来与单先生相会。
这里是住宅院落后半部位置,单先生父女暂时充作工作室。
屋里既有工具,也有大量的图纸书籍。
最显眼的是屋子居中摆的“烫样”,面积足有两平米。
通过这东西,足不出户,大家便可将微缩版的完颜旧宅尽览无疑。
(注:烫样,就是立体模型,是我国古建筑特有的产物。因为需要熨烫,所以称烫样。)
而允泰因洪衍文婚宴与单先生邻桌,主动敬过酒也攀谈过,还能认得。
此时这一相见,他都未容洪衍武给引荐。
就带着无限的欣喜和感激,自己主动领着妻小上前致谢。
并让兆庆呈上专门准备的礼物——两方民间收来的古章。
由此可知,他是多么的满意了。
而作为从事技术工种的匠师而言,最得意的,当然就是获得旁人的肯定。
单先生情知自己的小爱好必然是洪衍武透露无疑,由此也可感知允泰的重视与诚意。
同样是颇感欣慰,很有一种货遇识家的快乐。
于是推辞不过,便收了礼物。
跟着几句话下来,屋内的气氛变得相当热闹和融洽。
而就在众人落作之时,洪衍武帮着单香筠已经给几位长者呈上茶来。
这时也就到了该谈正事的时候了。
或许是所有行业的通病,真精技艺者都不耐烦客套。
单先生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了想询问之事。
他声称自己早已久慕李笠翁(李渔)叠石建造的半亩园的大名。
很想亲眼看一看园中亭台楼榭、溪桥曲径的清幽景色,和完颜家闻名于后世的“嫏嬛妙境书屋”,可惜一直没有这个机会。
没想到盼了半辈子,竟然有一天能亲手来复原这座园林,这也是一件人生快事。
但难点就在于,这座园林经由完颜家历代扩建与丰富,已经越发复杂和奢华了。
偏偏后来还遭到了破坏性的改建。
在他接手时,花园部分很大面积已被填平盖了厂房,还原难度极高。
虽然“半亩园”的一代主人完颜麟庆,留下的《半亩园记》和《鸿雪因缘图记》中,尚有“半亩园”的全景图和局部图。
但凭借于此,也只能知道布局和比例。
而许多关键的细处,就需要允泰和王蕴琳指点明示了。
说到这里,单先生就让单香筠取来一些图本,那都是他已经整理和罗列好的资料。
然后他对着烫样一一展开,同时提出了问题。
首先就是二进院里的戏楼。
单先生说,这座戏楼虽然规模比宫里的漱芳斋要小得多,更比不上宁寿宫的畅音阁。
但前台后台、上下场门,一切均按比例搭盖。
飞檐立柱、彩画合玺,无一不极尽讲究。
特别是头顶那个木雕的藻井,由一块块梨花木雕成,层层向里收缩,应该为的是拢音。
同时又有五只飞翔的蝙蝠环绕着中心位置飞舞。
这样的新奇精致,在京城绝无仅有。
可偏偏中心顶珠的位置却是空的。
看遗留痕迹,原物又不似是顶珠,他搞不清到底是什么。
另外,根据清朝典制,九间堂殿为天子所有,七间而为王爷,王公以下屋舍不得重拱藻井。
那么如按正理来讲,完颜家是不能有这样的藻井戏楼的。
对此,他一样感到迷惑。
允泰很快做了回答。
他说家中戏楼那个藻井实为大内戴顶子的走工所凿,原是为宫里所备。
后来宫里没钱修,这个藻井就一直仍在了营造厂作坊里。
是他一眼看重买了来,想的是母亲爱戏,专为其母修一个为玩乐而建的戏台。
由于当时已经是“袁大头”当政了。
戏楼既不是什么正经建筑,逊帝也不会再追究,所以盖也就盖了。
而藻井之下的五蝠环绕的中心,确实原非顶珠。
那是他从逃亡到京的白俄贵族手里买下的一盏鎏金琉璃灯。
花了五百大洋,据说是从冬宫带来的东西
如今既以无踪,便用顶珠代替也可。
听了这番解释,单先生豁然开朗,不过也因此又追问了一事。
他说看那半亩园的最后面的“嫏嬛妙境书屋”。
三间轩式建筑,包括一带围墙,用的皆是绿色琉璃瓦。
这同样存在僭越礼制的问题。
而据他所知,完颜家可算是八旗贵族里的藏书大家。
这“嫏嬛妙境书屋”完颜麟庆,希望子孙世守藏书,依晋朝人张华梦游嫏嬛仙境的典故而建。
至嘉庆、道光年,轩内便有藏书八万五千卷,且有书目传世。
却不知是从何时用得绿琉璃瓦,这又为何故?
没想到这个问题倒把允泰问住了,他细思良久也没个着落。
倒是王蕴琳想了一阵说,自己曾听闻母亲谈及清朝历代皇帝对金朝皇族后裔的优容与厚待。
特别是嘉庆年间,由于阿哥皇子经常来完颜家“嫏嬛妙境”观书。
因此出于对完颜氏的笼络和对于文化的崇敬,嘉庆帝下旨特许完颜家书屋铺设绿色琉璃瓦。
绿色的琉璃瓦象征春和日丽,万物昭苏。
装上以后格外素雅大方,也更富文化气息。
正因为与书屋景色相融甚佳,完颜家便一直留用至今。
这话说完,单先生不由再次点头。
“这就对上了,绿色琉璃瓦应用的最典型的古建群就是阿哥所,那是供皇子皇孙居住的地方。您这么一说,我也就明白了。”
再往下,所谈论的话题更让人大开眼界,也更让人觉得有趣。
因为无论单先生问起花园里“玲珑池馆”里已经被拆除的庭阁样式。
还是跟据允泰和王蕴琳共同回忆,通过“烫样”指正两个小院的旧景格局有误。
竟然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近似之景,和曹雪芹搭上关系。
敢情像《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到一座滴翠亭。
书中云,“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栏,盖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便是仿借完颜家的“玲珑池馆”的样式。
此亭原是由其远祖完颜崇实所造,亭子就是位于水池中央,四面设游廊。
而另外两处,一是花园里作为休憩小所的一各偏院。
那里原本是存有大片品质尚佳的绿竹,而且还竖立了一座石牌坊。
上面刻着成亲王永瑆所书“潇湘小影”四字。
现在那里被盖了房子,一半的竹子和石牌坊都被移走了。
而在《红楼梦》中,黛玉所居庭院名为潇湘馆,也以竹子著称。
而且黛玉别号为“潇湘妃子”。
这也应是曹雪芹以此处为鉴,描绘在了书中。
还有一处是“海棠吟社”,那又是麟庆新造,位于前院西部。
面东而立,与曝画廊共同组成了一个小三合院。
院子中央种了两株海棠,院北的墙上,开了一个月牙形的偃月门。
《红楼梦》中宝玉所住的怡红院的“怡红”二字就源自院中的一株海棠。
后来贾芸又送了两盆白海棠,探春发起诗社,定名为“海棠社”。
这与“海棠吟社”只有一字之差,同样是借鉴了完颜家的景象院貌。
这番讨论结束,单先生不由因历史的真相而发出感慨。
说现如今红学界和园林界一直热衷于讨论大观园的原型。
却没人会想到,真正的原型,有很多已经被不知不觉中糟蹋掉了。
幸好“半亩园”,还算是大致无恙的保存下来。
否则这样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园林,如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化为残垣。
那将是极为让人心痛,难以弥补的遗憾。
为此,他必将全力以赴,加倍精心把这所园林修葺如初。
而允泰听闻此言,也格外激动起来。
竟让兆庆代其施以大礼,以感谢单先生的恩德。
却没想到单先生赶紧搀扶,连说不敢当。
随后又笑谈一句。
“其实真正的功劳还得归属小武。要没有这位大财东的鼎力支持,咱们无论谁也没辙,只能看着干着急……”
这下好,几乎全屋的人一起称是,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一天的天气特别好。
虽然是冬季,可天空晴朗可喜。
众人来的又是时候,正是十点来钟,霜气散尽,日光很暖。
小西北风还那么的爽利,使人觉得既暖和又舒服。
所以允泰一家是一一逛过宅院,又看过了花园子,就像逛公园似的过足了眼瘾。
一个多小时之后,才在王蕴琳母子的陪伴下,顺溪而上穿过果林来到四进院正房,来与单先生相会。
这里是住宅院落后半部位置,单先生父女暂时充作工作室。
屋里既有工具,也有大量的图纸书籍。
最显眼的是屋子居中摆的“烫样”,面积足有两平米。
通过这东西,足不出户,大家便可将微缩版的完颜旧宅尽览无疑。
(注:烫样,就是立体模型,是我国古建筑特有的产物。因为需要熨烫,所以称烫样。)
而允泰因洪衍文婚宴与单先生邻桌,主动敬过酒也攀谈过,还能认得。
此时这一相见,他都未容洪衍武给引荐。
就带着无限的欣喜和感激,自己主动领着妻小上前致谢。
并让兆庆呈上专门准备的礼物——两方民间收来的古章。
由此可知,他是多么的满意了。
而作为从事技术工种的匠师而言,最得意的,当然就是获得旁人的肯定。
单先生情知自己的小爱好必然是洪衍武透露无疑,由此也可感知允泰的重视与诚意。
同样是颇感欣慰,很有一种货遇识家的快乐。
于是推辞不过,便收了礼物。
跟着几句话下来,屋内的气氛变得相当热闹和融洽。
而就在众人落作之时,洪衍武帮着单香筠已经给几位长者呈上茶来。
这时也就到了该谈正事的时候了。
或许是所有行业的通病,真精技艺者都不耐烦客套。
单先生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了想询问之事。
他声称自己早已久慕李笠翁(李渔)叠石建造的半亩园的大名。
很想亲眼看一看园中亭台楼榭、溪桥曲径的清幽景色,和完颜家闻名于后世的“嫏嬛妙境书屋”,可惜一直没有这个机会。
没想到盼了半辈子,竟然有一天能亲手来复原这座园林,这也是一件人生快事。
但难点就在于,这座园林经由完颜家历代扩建与丰富,已经越发复杂和奢华了。
偏偏后来还遭到了破坏性的改建。
在他接手时,花园部分很大面积已被填平盖了厂房,还原难度极高。
虽然“半亩园”的一代主人完颜麟庆,留下的《半亩园记》和《鸿雪因缘图记》中,尚有“半亩园”的全景图和局部图。
但凭借于此,也只能知道布局和比例。
而许多关键的细处,就需要允泰和王蕴琳指点明示了。
说到这里,单先生就让单香筠取来一些图本,那都是他已经整理和罗列好的资料。
然后他对着烫样一一展开,同时提出了问题。
首先就是二进院里的戏楼。
单先生说,这座戏楼虽然规模比宫里的漱芳斋要小得多,更比不上宁寿宫的畅音阁。
但前台后台、上下场门,一切均按比例搭盖。
飞檐立柱、彩画合玺,无一不极尽讲究。
特别是头顶那个木雕的藻井,由一块块梨花木雕成,层层向里收缩,应该为的是拢音。
同时又有五只飞翔的蝙蝠环绕着中心位置飞舞。
这样的新奇精致,在京城绝无仅有。
可偏偏中心顶珠的位置却是空的。
看遗留痕迹,原物又不似是顶珠,他搞不清到底是什么。
另外,根据清朝典制,九间堂殿为天子所有,七间而为王爷,王公以下屋舍不得重拱藻井。
那么如按正理来讲,完颜家是不能有这样的藻井戏楼的。
对此,他一样感到迷惑。
允泰很快做了回答。
他说家中戏楼那个藻井实为大内戴顶子的走工所凿,原是为宫里所备。
后来宫里没钱修,这个藻井就一直仍在了营造厂作坊里。
是他一眼看重买了来,想的是母亲爱戏,专为其母修一个为玩乐而建的戏台。
由于当时已经是“袁大头”当政了。
戏楼既不是什么正经建筑,逊帝也不会再追究,所以盖也就盖了。
而藻井之下的五蝠环绕的中心,确实原非顶珠。
那是他从逃亡到京的白俄贵族手里买下的一盏鎏金琉璃灯。
花了五百大洋,据说是从冬宫带来的东西
如今既以无踪,便用顶珠代替也可。
听了这番解释,单先生豁然开朗,不过也因此又追问了一事。
他说看那半亩园的最后面的“嫏嬛妙境书屋”。
三间轩式建筑,包括一带围墙,用的皆是绿色琉璃瓦。
这同样存在僭越礼制的问题。
而据他所知,完颜家可算是八旗贵族里的藏书大家。
这“嫏嬛妙境书屋”完颜麟庆,希望子孙世守藏书,依晋朝人张华梦游嫏嬛仙境的典故而建。
至嘉庆、道光年,轩内便有藏书八万五千卷,且有书目传世。
却不知是从何时用得绿琉璃瓦,这又为何故?
没想到这个问题倒把允泰问住了,他细思良久也没个着落。
倒是王蕴琳想了一阵说,自己曾听闻母亲谈及清朝历代皇帝对金朝皇族后裔的优容与厚待。
特别是嘉庆年间,由于阿哥皇子经常来完颜家“嫏嬛妙境”观书。
因此出于对完颜氏的笼络和对于文化的崇敬,嘉庆帝下旨特许完颜家书屋铺设绿色琉璃瓦。
绿色的琉璃瓦象征春和日丽,万物昭苏。
装上以后格外素雅大方,也更富文化气息。
正因为与书屋景色相融甚佳,完颜家便一直留用至今。
这话说完,单先生不由再次点头。
“这就对上了,绿色琉璃瓦应用的最典型的古建群就是阿哥所,那是供皇子皇孙居住的地方。您这么一说,我也就明白了。”
再往下,所谈论的话题更让人大开眼界,也更让人觉得有趣。
因为无论单先生问起花园里“玲珑池馆”里已经被拆除的庭阁样式。
还是跟据允泰和王蕴琳共同回忆,通过“烫样”指正两个小院的旧景格局有误。
竟然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近似之景,和曹雪芹搭上关系。
敢情像《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到一座滴翠亭。
书中云,“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栏,盖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便是仿借完颜家的“玲珑池馆”的样式。
此亭原是由其远祖完颜崇实所造,亭子就是位于水池中央,四面设游廊。
而另外两处,一是花园里作为休憩小所的一各偏院。
那里原本是存有大片品质尚佳的绿竹,而且还竖立了一座石牌坊。
上面刻着成亲王永瑆所书“潇湘小影”四字。
现在那里被盖了房子,一半的竹子和石牌坊都被移走了。
而在《红楼梦》中,黛玉所居庭院名为潇湘馆,也以竹子著称。
而且黛玉别号为“潇湘妃子”。
这也应是曹雪芹以此处为鉴,描绘在了书中。
还有一处是“海棠吟社”,那又是麟庆新造,位于前院西部。
面东而立,与曝画廊共同组成了一个小三合院。
院子中央种了两株海棠,院北的墙上,开了一个月牙形的偃月门。
《红楼梦》中宝玉所住的怡红院的“怡红”二字就源自院中的一株海棠。
后来贾芸又送了两盆白海棠,探春发起诗社,定名为“海棠社”。
这与“海棠吟社”只有一字之差,同样是借鉴了完颜家的景象院貌。
这番讨论结束,单先生不由因历史的真相而发出感慨。
说现如今红学界和园林界一直热衷于讨论大观园的原型。
却没人会想到,真正的原型,有很多已经被不知不觉中糟蹋掉了。
幸好“半亩园”,还算是大致无恙的保存下来。
否则这样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园林,如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化为残垣。
那将是极为让人心痛,难以弥补的遗憾。
为此,他必将全力以赴,加倍精心把这所园林修葺如初。
而允泰听闻此言,也格外激动起来。
竟让兆庆代其施以大礼,以感谢单先生的恩德。
却没想到单先生赶紧搀扶,连说不敢当。
随后又笑谈一句。
“其实真正的功劳还得归属小武。要没有这位大财东的鼎力支持,咱们无论谁也没辙,只能看着干着急……”
这下好,几乎全屋的人一起称是,大家都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