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动工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洪衍武最后的这个主意,算是彻底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
洪禄承和王蕴琳当即拍板儿,就决定把这事儿还交给洪衍武去办了。因为知道房租一时到不了位,还给洪衍武提前支出了两千块钱。
对此,洪衍争也没有异议,反倒说有需要帮忙的地方让洪衍武说话。他也是真心觉得交给兄弟去办这事儿,是比自己强。
而且不仅如此,王蕴琳还单托付给洪衍武一件事。说他舅舅允泰手里也有房契,想让他帮着问问完颜家老宅,亮果厂“半亩园”的事儿。
既然妈开了口,洪衍武当然不会推脱。再说帮舅舅家的忙,本身也是义不容辞。对这件事,他就拍了胸脯了。
只是没想到,才刚刚一扫听就得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半亩园”竟然是让部队给占了。
这种情形可不比政府或单位占房,那是另一条线儿,老百姓不但跟人家根本说不上话,连找谁说这事儿都摸不着门儿。、
唯一可行的办法,也就只能先托杨卫帆给打听一下,再从长计议了。
这样往后又过了两天,洪衍武和陈力泉就先一步搬进老宅子去了。
他们住在了二进院里。这一是为了能看着房别失火。二也是方便改造水电路时后,有人能支应着。三来还得把花厅院儿的东西先挪过来。
说清楚了,这可不是洪衍武着急弄清家里到底有多少好东西,主要是因为屋子不腾出来没法修啊。
要说现在也真是办这些事儿的时候,眼下的天儿,气温已经不低了,冻土化开,正是破土动工之时。
再说这儿离他们上班儿单位也近了,步行五分钟就能走到“天兴居”,顾哪一头都很方便。
于是等到洪衍武分头宴请了自来水公司和电力公司的领导,各自送了一些礼物之后。一递交申请,水路和电路工程先一步提上日程。
实话实说,洪衍武真正闹出来的动静,可远比家里人想象的还要大。
水路上,他不但要把过去不合理的水路取消。还要把每个院子都能通上可自由开关的自来水管道。
这工程量可就大了,不但全院儿的地都得刨开走管道,还得在花园的角落里专门造一口井来安置水表和水路的总开关。
电路上也差不多是这样的要求。考虑到今后电器时代的到来,洪衍武不但要求把电线都改成铜线。还想弄一个低压配电柜,以方便控制每个院落的电路。
这个年代最贵的就是工业材料。反正,光两个工程算出来的材料费,大概其就得五千多块。多出来的钱洪衍武当然就自己担下了。
于是乎洪家人头攒动,成捆的铜线和成吨的铸管运到了院里。自来水公司的施工人员来了十个人,电力公司也派了仨师傅。每天他们在洪家老宅里出来进去,架梯子刨沟的,那热闹极了。
就这通乱,要搁一般人家真够一呛的,因为你就是每天给人家沏茶倒水,招待饭食。也够操心的了。
不过洪衍武可没遭这茬罪。他想得挺明白,搭人情、陪精力他受不了,想省心就别省钱,干脆,还是拿钱说话吧。
他的办法是动工第一天请这帮工人一起下了一次馆子,每个人送了两条“大前门”。
在酒席上,他还很诚恳地表示。说自己家里人少,日常中肯定就顾不上各位师傅了。这一点请各位师傅多海涵。但对于各位的辛苦,他会在事后表达感谢。
只要大家活儿干得漂亮,质量没毛病。他愿意完工当日,再奉送大家每人两条“牡丹”,外加每人五十块钱辛苦费,大家不要嫌弃也不要客气。至于施工期间,还希望大家多多担待,多多帮忙。
洪衍武话说的客气,酒菜是可劲要,那二十六条香烟也跟眼前戳着呢。谁都能看出来这不是故意怠慢,可谓要面子有面子,要里子有里子。
许诺虽然现在看还是虚的,可就凭动这么大的工程,凭这个手笔,就已经足够这帮工人产生信任的了。
于是个个不疑有他,吃完了这顿“开工饭”就各自甩开膀子开始干活了。
要说洪衍武这办法,高明就高明在两点上了。
一是绝不抠抠缩缩,极大地激发了工人们的劳动热情。二是他只追求最终结果,没给任何人靠磨洋工获利的机会。这么一来效率自然高。
拿电工来说,原本可以慢悠悠磨蹭一礼拜的。这下三下五除二,三天就交了活儿。
洪衍武也真不食言,不但当场给钱给烟,还又借着这事儿款待大家聚了一次餐。
这一下不但获得了电工们的交口称赞,也等于中途用事实给自来水公司的工人打了一针兴奋剂。
在这种亲眼目睹的刺激下,接下来没出五天,竟然连水路都铺设好了。能达到这种效率和质量,在这个年代绝对堪称奇迹。
只是干完了活儿,自来水公司的人也真是累得够呛,吃散伙饭的时候,不由都跟洪衍武诉起苦来。
他们说“小伙子,你这钱出得真不冤,我们就没干过这么快、这么累的活儿,我们敢保证,你这活儿质量都赶上区政府大楼了。可我们也全累劈了,至少得歇半拉月才能缓过劲来。”
洪衍武当然知道挖土方什么滋味,哈哈一笑,道了声辛苦,敬了一杯酒。每个人又给加了二十块钱。这一下怨气也就平息了,照旧还是皆大欢喜。
要按步骤,水电路一完活儿,也就该正式修房了。可这事儿搁洪衍武就有点头疼了。
不是为别的,就因为没找着懂行的人。
在改造水电路的期间,洪衍武问了区里好几家房管所,无一例外,干活的全是大众化,只懂得盖排房的泥瓦匠。别说过去的“八大柜”了,就是“四小柜”的人也没找着一位。
(注:清代的皇室宫廷建筑,都在明朝基础上扩建和改造而成。皇家大型工程,由内务大臣主管,再由工部转交给当时京城的十二家木厂承包。这十二家木厂被称为“八大柜”和“四小柜”。“八大柜”为:兴隆、广丰、宾兴、德利、东天河、西天河、聚源、德祥。“四小柜”为:艺和、祥和、东升、盛祥。)
好在他还有洪衍争这个大哥,最终多亏洪衍争的师傅解决了这个问题。
前面外传《第一百四十七章无靠》里提过,洪衍争师傅王汉平师承“龙顺成”,是“红星家具厂”唯一拿七十九块四的七级木匠。眼下,像老爷子这样出色的手艺人可不多了。
别看并非干土木营造出身,可故宫里一些修补隔扇、窗棂、木雕和家具的精细活儿,可离不开他。
有时候上面就会派这样的专项任务给他这样的能工巧匠。一来二去,他就这么和故宫里的人混熟了。而且接触最多的还就是搞古建的。
所以洪衍争知道了洪衍武的为难,去跟师傅一打听哪儿能找着干古建的人,王汉平就出来牵头了。老爷子领着洪衍争和洪衍武哥儿俩去景山西面的“陟山门街”,去找了一家姓单的人。
这一次去,不但彻底解决了洪家的难题,还让洪衍武大开眼界,长了见识。
敢情那“陟山门街”住的全都是故宫博物院的人。那搁到现在就是专家聚居地啊。而且这还不算什么,当年这些专家们的生活条件才真是让人看着心酸呢。
就拿洪衍武他们拜访的这位单云盛先生来说,他是故宫刚退下来的研究员。本身是学历史出身,三十年代的时候,又在朱启铭办的“营造学社”里的文献组当编纂。可谓是资历最早的专业古建人才。
而且由于单先生对西洋建筑和古建法式都很感兴趣,在“营造学社”时,他跟法式组队长梁思成经常讨教,学到了许多。完全可以算是梁思成的学生。
甚至共和国十年大庆的时候,他还被梁思成举荐给文物局领导,让他来负责修太和殿。
就是这么一位大家,居然退休费就拿了三十五块钱。一家五口人挤在一个院子里的两间门房里。甚至他的女儿也去当知青插队了好几年,这才刚刚办完返城,只在故宫的建筑队里找到了一份瓦工的工作。
说实话,其实单先生到底有多大的本事,洪衍武也不知道。但就凭这一次拜访,他就能对单先生产生充分的信任。
因为即使是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单家几乎有满满一屋子的书。
而且单先生知道他们来意后,不但很坚决地推辞了礼物,还不绕弯子地直接说了。
“你这事儿,我得先看看你们家的房子,房子要没什么价值,你们另请高明,有价值做修缮的我就帮这个忙。要是真的可以呢,我还有一个要求,营造上必须一板一眼按规矩来。所以到时候你得先把大概的花费范围告诉我,然后我再告诉你能不能干。这是因为用料、施工,都得我说了算,不能省钱的地方就不能省。时间你也不能催。因为现在能干这活儿的人不多,不得用的人我绝对不用,我能找多少人是多少人。怎么样?”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别说这番言论正合自己的心意。洪衍武也在这位单先生身上看倒了堂堂正正的文人风骨。这是与那个“房落办”魏主任有着天壤之别的人性。
果然,单先生看过房后,又听洪衍武开出一万块的价儿就应了这事儿。他代为算出的预支账目其实远比洪衍武估计的低,连东跨院一起翻盖才不过八千块。
而且账目清楚无比。砖、瓦、灰、沙、石、木、漆、人工,一笔是一笔,单价、运费全都一丝不苟。甚至根本就没有列出单先生自己的报酬,他竟然要白白地义务帮忙。
当然,视情况而定,还有可能再增加一些预算,可控制在万元之内已经是确凿无疑的了。
单先生找来的工匠更了不得,十二个老匠人最年轻的也是四十来岁,且无一例外都是“八大柜”的后人,只有六个小伙子是来充当力工的。
而且从那些老匠人口中,洪衍武更是进一步了解了单先生的为人。不但知道了他有一个外叫“芝麻酱”,还知道他在故宫不得烟儿抽,混得这么惨的真正原因。
敢情单先生在古建上特别注重工艺,他不像其他专家那样看不起工匠、技工,而是天天和具体的施工人员泡在一起。所以在这些事儿上他就特别较真。
像他就知道拌水泥拌沙子就应该像缓缓搁水,它才能好使。
而有的工人偷懒不去搅和,把水管往那儿一搁他就玩去了,抽烟去了,结果该化的不化,该凝的不凝。
单先生一旦遇见这种情况就会发脾气。非要给人家讲拌水泥如同“拌芝麻酱”的道理,总想纠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落下这么个外号了。
至于他的待遇上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提高,是按最低级别退休的研究员,那就得说到1962年了。
当时因为“自然灾害”的原因,全国没粮食吃。那两年各处都在精简机构,故宫也不例外,领导就想把外聘的工匠全部辞退,说没他们也成。
单先生知道后就不干了,他跟领导沟通了几次也没能说通,就越级打了个报告给上面,声称这些工匠的技艺才是真正的宝贝,希望把这些老工匠给留下。即使真有困难留不下来,也得给他们录音,把他们技艺传下来,才能让这些人走。
报告上去,文物局批了,但故宫的领导可就生气了。同意是同意,但经费上却故意拿一手,钱总拨不下来。反正七弄八弄的,就把事儿耽搁了。这报告跟没打一样,工匠们全都带着遗憾走了,单先生的想法也根本没实现。
而且此后单先生就彻底倒霉了。苦活累活都交给他了。却再也升迁无望。
对这么样的一个人,洪衍武还能说什么呢?
绝对的有本事,但正因为太过钻研学术才不通人情世故。像这样的宝贵人才,其实我们的国家不知道有多少,可要没有个能知人善用的好领导,那不但无法发挥出其本身的价值,结局也都免不了一个“惨”字。
官僚作风,真是坑死人不偿命啊!
洪衍武是既为了单先生的遭遇惋惜难过,也为他自己能请到真正的行家里手感到由衷的幸运。
洪衍武最后的这个主意,算是彻底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
洪禄承和王蕴琳当即拍板儿,就决定把这事儿还交给洪衍武去办了。因为知道房租一时到不了位,还给洪衍武提前支出了两千块钱。
对此,洪衍争也没有异议,反倒说有需要帮忙的地方让洪衍武说话。他也是真心觉得交给兄弟去办这事儿,是比自己强。
而且不仅如此,王蕴琳还单托付给洪衍武一件事。说他舅舅允泰手里也有房契,想让他帮着问问完颜家老宅,亮果厂“半亩园”的事儿。
既然妈开了口,洪衍武当然不会推脱。再说帮舅舅家的忙,本身也是义不容辞。对这件事,他就拍了胸脯了。
只是没想到,才刚刚一扫听就得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半亩园”竟然是让部队给占了。
这种情形可不比政府或单位占房,那是另一条线儿,老百姓不但跟人家根本说不上话,连找谁说这事儿都摸不着门儿。、
唯一可行的办法,也就只能先托杨卫帆给打听一下,再从长计议了。
这样往后又过了两天,洪衍武和陈力泉就先一步搬进老宅子去了。
他们住在了二进院里。这一是为了能看着房别失火。二也是方便改造水电路时后,有人能支应着。三来还得把花厅院儿的东西先挪过来。
说清楚了,这可不是洪衍武着急弄清家里到底有多少好东西,主要是因为屋子不腾出来没法修啊。
要说现在也真是办这些事儿的时候,眼下的天儿,气温已经不低了,冻土化开,正是破土动工之时。
再说这儿离他们上班儿单位也近了,步行五分钟就能走到“天兴居”,顾哪一头都很方便。
于是等到洪衍武分头宴请了自来水公司和电力公司的领导,各自送了一些礼物之后。一递交申请,水路和电路工程先一步提上日程。
实话实说,洪衍武真正闹出来的动静,可远比家里人想象的还要大。
水路上,他不但要把过去不合理的水路取消。还要把每个院子都能通上可自由开关的自来水管道。
这工程量可就大了,不但全院儿的地都得刨开走管道,还得在花园的角落里专门造一口井来安置水表和水路的总开关。
电路上也差不多是这样的要求。考虑到今后电器时代的到来,洪衍武不但要求把电线都改成铜线。还想弄一个低压配电柜,以方便控制每个院落的电路。
这个年代最贵的就是工业材料。反正,光两个工程算出来的材料费,大概其就得五千多块。多出来的钱洪衍武当然就自己担下了。
于是乎洪家人头攒动,成捆的铜线和成吨的铸管运到了院里。自来水公司的施工人员来了十个人,电力公司也派了仨师傅。每天他们在洪家老宅里出来进去,架梯子刨沟的,那热闹极了。
就这通乱,要搁一般人家真够一呛的,因为你就是每天给人家沏茶倒水,招待饭食。也够操心的了。
不过洪衍武可没遭这茬罪。他想得挺明白,搭人情、陪精力他受不了,想省心就别省钱,干脆,还是拿钱说话吧。
他的办法是动工第一天请这帮工人一起下了一次馆子,每个人送了两条“大前门”。
在酒席上,他还很诚恳地表示。说自己家里人少,日常中肯定就顾不上各位师傅了。这一点请各位师傅多海涵。但对于各位的辛苦,他会在事后表达感谢。
只要大家活儿干得漂亮,质量没毛病。他愿意完工当日,再奉送大家每人两条“牡丹”,外加每人五十块钱辛苦费,大家不要嫌弃也不要客气。至于施工期间,还希望大家多多担待,多多帮忙。
洪衍武话说的客气,酒菜是可劲要,那二十六条香烟也跟眼前戳着呢。谁都能看出来这不是故意怠慢,可谓要面子有面子,要里子有里子。
许诺虽然现在看还是虚的,可就凭动这么大的工程,凭这个手笔,就已经足够这帮工人产生信任的了。
于是个个不疑有他,吃完了这顿“开工饭”就各自甩开膀子开始干活了。
要说洪衍武这办法,高明就高明在两点上了。
一是绝不抠抠缩缩,极大地激发了工人们的劳动热情。二是他只追求最终结果,没给任何人靠磨洋工获利的机会。这么一来效率自然高。
拿电工来说,原本可以慢悠悠磨蹭一礼拜的。这下三下五除二,三天就交了活儿。
洪衍武也真不食言,不但当场给钱给烟,还又借着这事儿款待大家聚了一次餐。
这一下不但获得了电工们的交口称赞,也等于中途用事实给自来水公司的工人打了一针兴奋剂。
在这种亲眼目睹的刺激下,接下来没出五天,竟然连水路都铺设好了。能达到这种效率和质量,在这个年代绝对堪称奇迹。
只是干完了活儿,自来水公司的人也真是累得够呛,吃散伙饭的时候,不由都跟洪衍武诉起苦来。
他们说“小伙子,你这钱出得真不冤,我们就没干过这么快、这么累的活儿,我们敢保证,你这活儿质量都赶上区政府大楼了。可我们也全累劈了,至少得歇半拉月才能缓过劲来。”
洪衍武当然知道挖土方什么滋味,哈哈一笑,道了声辛苦,敬了一杯酒。每个人又给加了二十块钱。这一下怨气也就平息了,照旧还是皆大欢喜。
要按步骤,水电路一完活儿,也就该正式修房了。可这事儿搁洪衍武就有点头疼了。
不是为别的,就因为没找着懂行的人。
在改造水电路的期间,洪衍武问了区里好几家房管所,无一例外,干活的全是大众化,只懂得盖排房的泥瓦匠。别说过去的“八大柜”了,就是“四小柜”的人也没找着一位。
(注:清代的皇室宫廷建筑,都在明朝基础上扩建和改造而成。皇家大型工程,由内务大臣主管,再由工部转交给当时京城的十二家木厂承包。这十二家木厂被称为“八大柜”和“四小柜”。“八大柜”为:兴隆、广丰、宾兴、德利、东天河、西天河、聚源、德祥。“四小柜”为:艺和、祥和、东升、盛祥。)
好在他还有洪衍争这个大哥,最终多亏洪衍争的师傅解决了这个问题。
前面外传《第一百四十七章无靠》里提过,洪衍争师傅王汉平师承“龙顺成”,是“红星家具厂”唯一拿七十九块四的七级木匠。眼下,像老爷子这样出色的手艺人可不多了。
别看并非干土木营造出身,可故宫里一些修补隔扇、窗棂、木雕和家具的精细活儿,可离不开他。
有时候上面就会派这样的专项任务给他这样的能工巧匠。一来二去,他就这么和故宫里的人混熟了。而且接触最多的还就是搞古建的。
所以洪衍争知道了洪衍武的为难,去跟师傅一打听哪儿能找着干古建的人,王汉平就出来牵头了。老爷子领着洪衍争和洪衍武哥儿俩去景山西面的“陟山门街”,去找了一家姓单的人。
这一次去,不但彻底解决了洪家的难题,还让洪衍武大开眼界,长了见识。
敢情那“陟山门街”住的全都是故宫博物院的人。那搁到现在就是专家聚居地啊。而且这还不算什么,当年这些专家们的生活条件才真是让人看着心酸呢。
就拿洪衍武他们拜访的这位单云盛先生来说,他是故宫刚退下来的研究员。本身是学历史出身,三十年代的时候,又在朱启铭办的“营造学社”里的文献组当编纂。可谓是资历最早的专业古建人才。
而且由于单先生对西洋建筑和古建法式都很感兴趣,在“营造学社”时,他跟法式组队长梁思成经常讨教,学到了许多。完全可以算是梁思成的学生。
甚至共和国十年大庆的时候,他还被梁思成举荐给文物局领导,让他来负责修太和殿。
就是这么一位大家,居然退休费就拿了三十五块钱。一家五口人挤在一个院子里的两间门房里。甚至他的女儿也去当知青插队了好几年,这才刚刚办完返城,只在故宫的建筑队里找到了一份瓦工的工作。
说实话,其实单先生到底有多大的本事,洪衍武也不知道。但就凭这一次拜访,他就能对单先生产生充分的信任。
因为即使是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单家几乎有满满一屋子的书。
而且单先生知道他们来意后,不但很坚决地推辞了礼物,还不绕弯子地直接说了。
“你这事儿,我得先看看你们家的房子,房子要没什么价值,你们另请高明,有价值做修缮的我就帮这个忙。要是真的可以呢,我还有一个要求,营造上必须一板一眼按规矩来。所以到时候你得先把大概的花费范围告诉我,然后我再告诉你能不能干。这是因为用料、施工,都得我说了算,不能省钱的地方就不能省。时间你也不能催。因为现在能干这活儿的人不多,不得用的人我绝对不用,我能找多少人是多少人。怎么样?”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别说这番言论正合自己的心意。洪衍武也在这位单先生身上看倒了堂堂正正的文人风骨。这是与那个“房落办”魏主任有着天壤之别的人性。
果然,单先生看过房后,又听洪衍武开出一万块的价儿就应了这事儿。他代为算出的预支账目其实远比洪衍武估计的低,连东跨院一起翻盖才不过八千块。
而且账目清楚无比。砖、瓦、灰、沙、石、木、漆、人工,一笔是一笔,单价、运费全都一丝不苟。甚至根本就没有列出单先生自己的报酬,他竟然要白白地义务帮忙。
当然,视情况而定,还有可能再增加一些预算,可控制在万元之内已经是确凿无疑的了。
单先生找来的工匠更了不得,十二个老匠人最年轻的也是四十来岁,且无一例外都是“八大柜”的后人,只有六个小伙子是来充当力工的。
而且从那些老匠人口中,洪衍武更是进一步了解了单先生的为人。不但知道了他有一个外叫“芝麻酱”,还知道他在故宫不得烟儿抽,混得这么惨的真正原因。
敢情单先生在古建上特别注重工艺,他不像其他专家那样看不起工匠、技工,而是天天和具体的施工人员泡在一起。所以在这些事儿上他就特别较真。
像他就知道拌水泥拌沙子就应该像缓缓搁水,它才能好使。
而有的工人偷懒不去搅和,把水管往那儿一搁他就玩去了,抽烟去了,结果该化的不化,该凝的不凝。
单先生一旦遇见这种情况就会发脾气。非要给人家讲拌水泥如同“拌芝麻酱”的道理,总想纠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落下这么个外号了。
至于他的待遇上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提高,是按最低级别退休的研究员,那就得说到1962年了。
当时因为“自然灾害”的原因,全国没粮食吃。那两年各处都在精简机构,故宫也不例外,领导就想把外聘的工匠全部辞退,说没他们也成。
单先生知道后就不干了,他跟领导沟通了几次也没能说通,就越级打了个报告给上面,声称这些工匠的技艺才是真正的宝贝,希望把这些老工匠给留下。即使真有困难留不下来,也得给他们录音,把他们技艺传下来,才能让这些人走。
报告上去,文物局批了,但故宫的领导可就生气了。同意是同意,但经费上却故意拿一手,钱总拨不下来。反正七弄八弄的,就把事儿耽搁了。这报告跟没打一样,工匠们全都带着遗憾走了,单先生的想法也根本没实现。
而且此后单先生就彻底倒霉了。苦活累活都交给他了。却再也升迁无望。
对这么样的一个人,洪衍武还能说什么呢?
绝对的有本事,但正因为太过钻研学术才不通人情世故。像这样的宝贵人才,其实我们的国家不知道有多少,可要没有个能知人善用的好领导,那不但无法发挥出其本身的价值,结局也都免不了一个“惨”字。
官僚作风,真是坑死人不偿命啊!
洪衍武是既为了单先生的遭遇惋惜难过,也为他自己能请到真正的行家里手感到由衷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