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夜恒 > 创作随谈

创作随谈

作者:啃鸡腿的金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写作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散步,谈到一个话题,就是我们有没有一个长期坚持的习惯,并且觉得这个习惯挺有价值的?

    其实很多人是没有这样一个习惯的。你可以回忆一下,你有没有?

    我想了想,我还真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公众号写作。

    我从2014年9月来香港念书就开始了公众号写作,到现在,正好四年。写了三本书,包括这一本。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四年的写作,到底带给了我哪些变化。

    第一,写作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最好的方式。

    我其实没有太多爱好,平时不工作的时候,锻炼一下身体,或者和有意思的人吃饭聊天;我也不怎么旅游,虽然我在香港和深圳工作,但从来没去过澳门小赌怡情;香港的兰桂坊,除了前两年带客户转转,平时我也不去夜场。

    人很容易陷入无聊,尤其是还没有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的时候。而写作,真正让我摆脱了无聊。

    一般写作从灵感闪现、构思到成文,至少要花两个小时,这几乎是我们工作之余很大一个整块时间了。而时间如此碎片化的我们,拥有整块时间思考一件事情、做一件事情,其实是很奢侈的。

    你花两个小时看电影、看综艺、刷抖音,和花两个小时写一篇文章,结果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你在消费别人创造的产品,你是被接受、被喂养的姿态;而写作,是你在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作品,你是创造者、供养者,写作是思想和灵魂的绽放,与前者完全不一样。

    消费本身不会带来高级的快乐,但创造可以。

    人的生命是很有限的,每一天的时间都不够用。你想做一个被喂养者,还是活成一个创造者?

    当我看到我写的文字被记录在网络上,看到我出的书被摆放在机场书店和城市书店的架子上时,突然觉得我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作品。自己活了三十多岁,没有白活。

    第二,写作让我摆脱了肤浅。

    世俗和低级,是两个概念。

    我自认为是一个活得比较世俗的人,我永远学不会香港中环金融男那一套精致的着装,也无法淡定地在一个高级的酒店吃光仅刀叉就有好几套的晚餐。

    我活得特别接地气,聊天也会吐脏字,虽然没有李笑来那么直接,也没有王朔那么澎湃。

    在生活方面,我活得并不算高级,我甚至刻意回避这种高级感,因为我觉得那样离大众太远,离民生太远,离世俗太远。

    我一直相信,世俗的快乐,才是人性的快乐、真正的快乐。

    但人不可以活得低级。

    写作会让人摆脱肤浅。写作不是吸收,而是创造。而创造,让人走进内涵,走向思考,走向深刻和高级。

    当你的脑子里装了要写作的思维时,你看待事物时就会变得更加敏感,甚至有不同的角度。你所看到的世界,因为写作的枢纽,从点状变成线状再到网状,构成了内心更完整的世界。你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新天新地。

    第三,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自我投资。

    可以不夸张地说,我的事业,是写作带给我的。

    新媒体写作成就了一批之前默默无闻的人,带来了个人商业上和影响力上的巨大价值。

    我在香港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海外理财工作,第一个客户,就是我的公众号的读者。也是因为这些读者客户,让我能在房价二三十万港元一平方米的香港活下去,而且活得还不错。

    四年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出书,会有百万粉丝,会提前好多年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现在,这些都变成了现实,而这些都是源于写作。

    我后来渐渐明白了,这波互联网发展浪潮,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革命,真正释放了个人的能量和才华,使得这个时代成为成就个人品牌的时代。只要你有好的观点、专业、内容,就有可能被全世界看到你的才华。

    而写作,就是打造你个人品牌最好的方式之一。

    你可能会问:我以前没有写作习惯,也很久没写作了,还可以学会写作吗?

    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我也是在我将近30岁时,重新开始写作的。

    怎么系统学习写作呢?

    这本书里,有答案。

    这几年,我爸经常和我说的话是:我已经看不懂你现在做的事情了,但是要记住,在外面违法的事情不能做呀。我经常哭笑不得:老爸,我做什么违法的事了呀?我又不是在外面卖白色粉。

    从当年的海外资产配置,到如今的新媒体,无论我怎么和我爸解释,他永远也搞不懂我的事业到底是怎么回事。钱是怎么挣的,怎么就突然“一夜成名”?两年前还担心房子这么贵儿子怎么买得起,什么时候才能混出头,怎么这几年突然就有钱了?迷惑的他搞不懂,只能和我说要好好做人。

    其实我爸的困惑,我是理解的。我的爷爷大概能理解我爸做的事,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世界变化速度没有我们这一代人快。

    新的技术就是那个无形的手指,给这个世界按下了快进键,两倍,四倍,八倍……我们的上一代人,真的不太容易理解我们这一代人的世界。

    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并不可怕,因为这个世界终究不是他们的了。真正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我身边一些从事传统行业的朋友,年龄和我差不多,都是30岁左右,还没到中年吧,正值青年呢,正处于事业上的最佳年龄,但是,他们对于互联网行业和新媒体的陌生感,简直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我和他们解释什么是新经济、新零售、知识付费、个人IP等,他们经常听得一脸蒙。

    一线城市稍微好些,越往二三四线城市,人们对于新兴行业的陌生程度越高。

    我突然觉得,很多人还没到中年危机呢就已经陷入声年危机的泥晋。

    我说的青年危机,不是指工资收入买不起房的财务收入危机,也不是指职场无法快速晋升的职业生涯规划危机,而是思维层面上更宏观的危机。说得再具体点儿,我们经常评价一些人生活很粗糙,没有品质,对于美没有感觉;而青年危机,就是指思想粗糙且迟钝。处于青年危机中的人对于时代的变化反应迟钝,对于新行业、新技术不敏感。他们全凭过去有限且落后的经验过现在的生活,并天真地以为未来的样子也和现在一样。

    举个例子,北大的薛兆丰老师在“得到”上的课程卖了20多万份,一份199元,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除去“得到”的分成以及苹果公司的抽成和扣税,能赚1000多万元。一个大学老师,一年赚1000多万元,你能理解吗?北大老师再牛,工资也不会超过百万元吧。

    这还只是商业变现价值,还不算薛兆丰老师因为这些课程所制造的巨大的个人影响力,那是更大的无形价值。

    如果你知道别人是靠什么方式赚这么多钱的,而自己由于眼光不行错过了,那我只能表示遗憾,祝你下次赶上好机会。但是,你看到他们赚了那么多钱,然后一脸蒙,咽一大口口水,心里嘀咕一句:这是怎么做到的?我就只能表示无奈了。

    这种感觉,就像很多人看到比特币涨了几百倍,却看不懂背后的逻辑,也不知道比特币为什么被政府禁止。感觉自己像站在岸边的一个傻瓜,看着前方的硝烟战火,却看不懂到底为什么在打,不知道自己应该加入战斗,还是应该撒腿就跑。

    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很焦虑,很抓狂?

    现在网上有些三流写手,抱怨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充满焦虑,越来越丧失自己内在的平静,然后矫情地羡慕以前车马很慢、一生只能爱一个人的静谧生活。

    这是极其愚昧、矫情、苍白、无力的控诉。因为历史是不可逆的,一个时代的变迁,一项新技术的产生,从来都有自己的方向,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或有所妥协。核能运用、克隆技术,以及现在很热的人工智能,都在巨大的争议声中大步向前。任何想要以一己之力抵抗时代巨轮的人,都会被无情碾压。最后,那些选择不去阻挡,而是跳上技术的列车,驶向新时

    代的人,会存活下来,而且活得还不错。

    那么,为什么大城市的年轻人明明拥有更前沿的信息和更多的资源,却比二三四线小城的年轻人焦虑?

    因为焦虑的本质是知道自己不知道,想要改变。而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才是最可怕的。

    焦虑是好事。

    如果你感到焦虑,第一,说明你感知到这个时代的变化,你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不够去理解这个世界。至少你知道自己的匮乏。第二,说明你希望改变现状,如果你觉得现在的日子很好,外面的世界与你无关,你就不需要焦虑了。正是因为你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才会焦虑。

    所以你会发现,越是一线城市的人,焦虑感、危机感越强。有人说这是大城市的问题,不,这恰恰是大城市的福利,让我们思维更敏锐,走路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也有更多的机会成为更厉害的人。

    那么,重点来了,怎么做?

    第一,深刻认识到:永远没有彼岸,只有在路上。我们要明白,在这个世界,终身学习不是一句用来作秀和晒优越的口号。在新技术、新商业不断迭代,而且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你要花时间、花钱去投资自己,这样才能明白,不停止思考,才是避免思想上患老年痴呆的良方。

    第二,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家庭背焦虑。

    所以你会发现,越是一线城市的人,焦虑感、危机感越强。有人说这是大城市的问题,不,这恰恰是大城市的福利,让我们思维更敏锐,走路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也有更多的机会成为更厉害的人。

    那么,重点来了,怎么做?

    第一,深刻认识到:永远没有彼岸,只有在路上。我们要明白,在这个世界,终身学习不是一句用来作秀和晒优越的口号。在新技术、新商业不断迭代,而且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你要花时间、花钱去投资自己,这样才能明白,不停止思考,才是避免思想上患老年痴呆的良方。

    第二,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家庭背景,没有社会关系,没有美貌和身材,唯一有提升空间的,就是自己的心智和思维。改变命运之前,先改变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拥抱新技术,就是拥抱新时代。

    第三,写作。嗯,是的。相信我,写作可以改变一切。

    2014年夏天,我辞去干了四年的体制内的工作,一个人来到香港念研究生。也是来香港后,开了自己的公众号,用文字记录我的学习、生活、工作。每周写一到两篇,更新不勤,纯属爱好。读者不多,写了一年,只有一万多读者订阅。

    2015年秋天毕业后,面临找工作的问题。家人特别希望我回去继续从事那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们说,你在外面也浪了一年了,可以回来过安稳日子了。我心想,既然出来了,就没打算回去。就算回去,也要先在香港这座城市混出个人样儿,衣锦还乡。我是狮子座的,要面子的好吗。

    内地好些高净值客户都在投资海外的金融理财产品。可能是枝江人的商业嗅觉,我觉得这是一门好生意,于是从事了这个工作。我在公众号上写了一些关于资产配置的专业理财科普文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文章发布后,后台收到全国各地很多读者朋友的咨询,说我的文章写得很专业,他们也有这种海外资产配置的理财需求,问我该怎么买、能不能在我这买。

    就这样,我在没有任何人脉、任何渠道、任何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迅速积累了很多客户和渠道资源,事业很快做了起来。我和家人说,如果毕业后第一年能挣50万港元,我就继续留在香港,挣不到我就回来。结担心不再是我能不能混出来,而是提醒我钱是挣不完的,要注意身体。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的事业、我的第一桶金,是写作带来的。

    如今的我,经常往返于北上深港等城市,拥有两家公司。我的公众号运营三年来,目前积累了近百万的订阅用户,是职场成长类的头部大号。我写出过千万级阅读量的爆款文。

    除了自己写作,我还开设了4次写作课程,拥有近10万名学员。我的写作课程推广被称为互联网知识付费的现象级事件。

    我们在职场的身份,往往依赖所就职的公司或平台,比如你在麦肯锡,你在高盛,你在阿里巴巴,你在腾讯。过去,人们往往通过你所在的公司来给你做身份背书和能力背书。但现在不一样了。

    我们现在就职于一家公司的时间越来越短,流动性越来越大,这是职场的现状。而写作就是不断地让别人认知到你的职场身份、职场态度、职场专业技能。很多人离开一家公司或平台后,其职场身份是模糊的,对自己职场未来的方向也感到迷茫,因为别人看不到他的存在,当然也就看不到他的价值,这很遗憾。

    不会写作的人,也许正在被职场边缘化

    大家知道,职场社交是职场上获取人脉、建立职场资源很重要的一种方式。但是,什么能成为你的社交货币?什么能成为你的价值背书?什么能成为你与别人的连接枢纽是你的头衔、你的公司吗?肯定不是,这些没有可具传播和发现的价值点。这也是为什么领英在中国也想做职场社交,但就是做不起来。而写作是微信公众号时代最有用的社交货币,是你与别人建立连接的价值枢纽。

    遗憾的是,很多职场人之所以无法建

    不会写作的人,也许正在失去职场

    话语权

    在我看来,如今职场有两个互联网般的特点:“流量为王”和“认知为王”。这两个特点构成了一个人在职场上的个人品牌和话语权,也就是你在职场上的筹码。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个特点是超过专业性的。因为专业是可以被替代的,只有流量和认知永远跟着这个人,不会被替代。而写作就是建立专属于自己的流量池和构建话语权最好的方式。

    所以,很多人哪怕混到了中层,即使收入不错,内心也是不安的,因为他

    我在和读者交流的时候,发现大多数人在职场上的困惑,无非就这么几点:

    ·钱赚得不够多:薪水太低,买房太贵,买车太贵,买包太贵,简单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职场地位不稳:没有行业江湖地位,随时都有可能被炒掉、被调岗,跳槽也跳不出一个好身价。

    ·才华无人赏识:能力很强,业务很牛,觉得上司或者老板很蠢,自己的价值一直被低估,自己是千里马,但是找不到伯乐。

    ·社交圈子不高级:工作场合的圈子

    这四个问题,基本可以涵盖90%以上的职场问题。但其实这四个问题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职场影响力不行。

    我认为,在没有资金、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的情况下,写作,是提升职场影响力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

    写作,是最好的职场社交货币

    有人说,Spenser,你当年在香港之所以能赚到第一桶金,是因为踩上了资金出海的风口。

    这话没错,但反过来想,为什么同样做这个行业,没有任何背景的我,第一年就能比我的同事们做得好很多?

    几千人;但是如果你写作,可能当天晚上就有几千人阅读,你一晚上的曝光量,抵得上别人一年的辛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竞争,这不是分分钟碾压同行吗?

    所以重点来了,其实很多人在职场上混不好,并不是因为专业能力不强,或者不够努力,而是——知道你的人太少了。你很厉害,但是别人看不到你的厉害,这就悲催了,是不是?

    我后来才意识到,我表面上是在写作,其实本质上是在经营这个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社交方式。别看我的公众号现在有80万订阅用户,但2015年在香港事业起步的时候,公众号订阅用户直的只有一万人而已。

    勃发展的互联网社交时代、社交成本如此之低的美好时代,你用心经营你的人脉和个人品牌了吗?

    不会写作的人,可能要在职场上多

    奋斗几年

    我有一个读者,我的写作课二期的学员,在一家咨询公司做分析师。他有一次和我说,以前他没有写作的时候,在工作上特别没有安全感,想跳槽吧,别人又不知道他,跳不出一个好身价。开始写作后,他把自己对于行业的一些理解都写出来,慢慢在业内有了些名气,好几家同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都来找他,希望挖他过去,而现在公司的领导也对他特别

    未来的职场上,可能会出现两类人。一类是会写作的人。这些人会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资源优势,迅速为自己的职场和个人品牌赋能,他们的收入、人脉、影响力,都会呈指数级增长。

    而另一类是不会写作的人。虽然他们也很努力,但如果还没有找到其他在互联网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方式,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精进自己,在职场上的成长可能会是相对缓慢的、线性的。他们其实错过了互联网时代给每个人的最大红利,很可惜。

    大多数人都远远低估了这几年的互联网技术革命带给每一个普通人的崛起机会。

    我做线下分享会的时候,经常有一些读者跟我说,他们很焦虑。工作了三五年,眼见着到了三十几岁该成家立业的年纪,对未来还是感到一片迷茫;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什么前途,却又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赚得不多,却也不敢轻易辞职,跳槽也不能保证跳个高价。还有些人稍微好一些,工作还行,收入也算小中产,但是总觉得到了瓶颈期,很难再上一个台阶,觉得自己还可以做更多,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在30岁之后还是只有工资收入,那么他的职业规划是失败的。

    我一直在呼吁建立个人品牌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在当今时代,工资是不值钱的,品牌才是最有价值的。而很多人只是埋头工作,用所谓的勤奋姿态来麻痹、感动自己,却丝毫不去考虑更长远的发展。在当今时代,没有建立个人品牌的人,职场发展空间可能会越来越小,而风险却可能越来越高。因为工资只代表你的过去,品牌才代表你的未来。

    你一定发现,这两年,一帮能说会写的职场人突然崛起了。他们有些是靠

    是通过写作让自己的才华外露,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品牌价值,从而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迅速跃迁。

    对他们而言,月入10万元是正常的,月入百万元也不怎么稀奇。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不怕失业,因为他们靠写作带来的品牌影响力,已经让他们成为人才市场上被争先抢夺的对象。甚至很多人借此自己创业或实现了职业自由。

    我打赌,他们一定不是自己行业领域内最专业的,但他们怎么就成了这波互联网红利的最大受益者呢?

    拿我自己来举例,当初我进行公众号写作,初心只是想在世俗的金融工作二今优为共田主午叨

    写作给我带来的商业价值,会在未来某一天远远超过我本来也不低的本职工作收入。而比商业价值更有意义的是,写作让我接触到了更高级的社交圈子,也为我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个人品牌影响力。

    当我回过头再去复盘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互联网给每个人的巨大红利和风口。而这个互联网红利,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去连接你和陌生人,连接你和这个世界。

    这个时代,你能连接多少人,决定了你能值多少钱。

    朋友问我,现在的日子,带给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我想了想,说:“是更自由吧。”比如除了买房,现在买东西的时候,可以更在乎自己是否喜欢,而不用在意价格;比如可以对很多事情更有底气地拒绝,说“不”,有底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用钱购买别人的时间,解放自己的时间,虽然现在更忙碌,但是很充实。

    潇洒姐王潇曾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这一生。我开始尝试掌控人生,这种感觉,挺好的。

    “现在焦虑吗?”朋友问。

    “也挺焦虑的,只不过和以前的焦虑

    以前想要得到,如今害怕失去。

    一直关注我的读者,基本上都是一路看着我如何成长为现在的样子,知道我所有的付出。他们经常调侃我是一碗行走的励志鸡汤,给自己打鸡血不说,还天天用文字给他们撒砒色光芒霜。说我活得简直成传奇了,人家是线性增长,我这路径简直是指数级增长。

    我心里明白,一个人的未来如何,努力本身最多只占50%,在我眼里,努力和辛苦是廉价的。在一线城市的写字楼里,谁不加班?谁不努力?谁不辛苦?关键看你的选择,有没有活在趋势里,有没有在正确的赛道上,有没有在风口上努力。而这几年,中国真的给年轻人的发展留出了一扇机会的窗口,因为互联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