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陈姨娘从修真界回来了 > 第108章 陈观主膨胀的野心。

第108章 陈观主膨胀的野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灾民们开始迁徙的那一刻起,她的丹田之中,便涌来了数不清的功德。

    这是她第一次具象化地看到功德的模样。

    那是一些不同于灵气,需要聚集很多才能“看”到,却感知不到的金色光点,从周遭虚空中直接涌入丹田,然后附着于丹田上。

    随着迁徙开始的时间越长,那金色光点便越来越多,直接在丹田里积淀了厚厚的一层。

    “看”起来像是三分之一的丹田都装满了金色功德光点一般。

    实际上却是一点都没影响丹田的灵气容量。

    总之,这是一种很奇特的物质。

    更让人欣喜的是,有了这么多功德之后,她吸收灵气的速度,直接变成了先前的三倍。

    这远远超出了她原本的预料。

    她原以为,就算是重新有了功德,也不过是像先前一样,灵气吸收速度依旧是提升两倍,没想到,比她想的还要快。

    她是四月中旬突破的炼气三层。

    按照最开始的速度,再加上灵气消耗,大概需要九个多月,也就是来年的正月下旬左右才能突破炼气四层。

    如今么,只需一个半月左右,她便会直接晋升到炼气四层。

    到时候,可以真气外放,她才算真的拥有修士的攻击力,也更像一个“仙人”。

    这是她头一次感觉到功德的真正威力,也突然理解为什么那些功德修士明明看起来与人为善,修真界的人也普遍不敢去招惹了。

    功德,比她想象中更加威力巨大。

    而身为上位者,只是一番安排部署,完全无需亲力亲为,也有如此多功德。

    这还仅仅只是在南都城掌控了一小部分权贵的结果。

    书上说,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若是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她随意的一句话无疑能影响更多人。

    若是再精心部署,又能给她带来何等浩瀚的功德!

    压下膨胀的野心,陈青竹再次沉浸到修炼之中。

    树大招风,想站到更高的位置上,便必须拥有更强的力量。

    京城的权贵们,金銮殿上的皇帝,可并不如她如今这些信众们这般温顺好掌控。

    在思考这些遥远的事情之前,她还是快些修炼到炼气四层,将蓉娘接回身边更务实。

    *

    在定国公,严同知等人的努力下,各地调拨来赈灾的物资,银钱都如数到位了。

    南直隶这些灾民们,几乎成为国朝史上得到的安置待遇最好的灾民。

    锦衣卫与厂督前来巡查,每日都能听到百姓们对赈灾官员,援助富商,以及朝廷和皇帝的赞美感恩。

    二十余日后的九月中旬,蔓延了半个南直隶的洪水逐渐退去。

    南都城这边,每隔三天就会派人前去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探查洪水情况,得知已经逐渐退水,中上游天气也渐渐放晴,朝廷开始组织受灾百姓返乡。

    他们回到家乡也最多九月下旬,虽说已经错过了小麦耕种的季节,却还能播种些大麦,蚕豆等物,来年不至于颗粒无收。

    一些在家乡十分穷困的,这次又在南都城外找到工作的壮年劳力们,在盘算了一年到头的收益后,向官府申请暂时留在南都城务工。

    考虑到他们回去后,因为洪灾错过了播种时间,来年恐怕会有饥荒。

    严同知在和当地官员商量后,批准了这些人暂留。

    于是,灾民家庭里,有好几个壮劳力的,半数都留下了一个壮劳力在南都务工,这些人里,有一大半都被陈青竹的信众们吸纳,足有几千人。

    其余人,都在官府的组织下返回了家乡,准备灾后重建。

    扬州与南都城的富商们,不仅往灾区运送了许多粮食,平价卖给灾民们,帮助他们渡过灾后缺粮危机。

    临走之前,南都商会还与扬州商会联合起来,再度筹集了几万两银子,给每个灾民,无论男女老幼,都给发了一百文的善款。

    如此下来,每个家庭无论原本有没有钱,如今都要多出好几百文收入。

    若是买粗粮,省一省都够全家吃到过年去了。

    有了这笔钱,哪怕最穷困的家庭,也不用担心会被饿死了。

    而那些无父无母的孤儿们,也全部被南都商会新建在南都城东的慈幼堂所收容。

    数十万灾民,好多都是流着泪走的,无不感激南都商会与扬州商会众多义商们的恩德。

    *

    回到家乡的灾民们,看到被冲垮的房屋,被完全淹没的房顶,心痛的同时也是庆幸不已。

    幸好官府及早就让他们迁移了。

    不然,以这场洪水的可怕程度,不知道多少人要直接被淹死。

    家中值钱的粮食,牲畜,冬衣,被子,银钱等物,更是会被洪水卷走。

    如今虽说损失很大,却保留住了最关键的东西,在那些义商们的帮助下,大家都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众人再次感念朝廷,感念参与救灾的义商和官员们。

    官府大致清点了这次洪灾中死亡的人数,最终得出结论,几个县数十万人,竟然只有不到六百人病死,其他全都安然无恙。

    这可是特大洪灾。

    在国朝历次天灾中,却是死亡人数最少的一次。

    灾区的几个县令同样深觉幸运。

    先前上头下令迁徙的时候他们还觉得麻烦,等回来看到这水势,才知道那是多么英明的决定。

    不然,他们就算没在洪水中丧命,活下来只怕也要被朝廷治罪。

    如今么,只要好生主持灾后重建,不说有功,至少是不用担心官帽不保的。

    *

    南都府衙之中,府尹看着送走了灾民们,重新回到府衙上值的严同知,心情十分复杂。

    “庆之老弟,这次救灾你有大功,恐怕很快要升迁了吧?”

    严同知心中也十分欢喜。

    他自己都没想到,众志成城之下,竟能取得如此好的救灾效果。

    这次上头的嘉奖,少了谁也不会少他严庆之!

    面上却十分谦逊,客气拱手道:

    “大人的支持与配合,也同样功不可没!朝廷必定不会忘记大人的功劳!”

    府尹撇撇嘴。

    谁不知道,这次救灾从头到尾都是他严同知在主持。

    灾民之中,也全是严青天的美名。

    连那些奸猾的富商们,此次之所以能如此大手笔,出钱出物出人力,都是因为他严同知举行了一次赈灾前募捐。

    府尹叹息一声,目光真挚地道:

    “庆之老弟,谁都知道,这次救灾那些商人们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你能不能指点一下为兄,你到底是怎么让他们如此大方的?”

    商人们何其狡猾,想从他们手里拿钱可不容易。

    他若能知道这个诀窍,以后何愁捞不到钱,升不了官。

    严同知装傻:

    “大人,下官真的没做什么特别的,就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他们为子孙后代行善积德,也不知道怎么,他们就被下官说动了。”

    之所以如此顺利,当然全是观主的功劳。

    可观主不愿意扬名,明令不可让人知晓此次救灾一事中慈航观的存在,他岂能违背观主的命令!

    见他不肯说,府尹也没有怪他。

    毕竟这可是升官发财的关键秘诀,非至亲至密之人,岂能轻易传授。

    而且,眼瞅着严同知肯定要升迁,说不定将来就和他一个级别了,他也不好强行逼问得罪了去。

    *

    城外的灾民们聚集,对城内的百姓生活多少有些影响。

    如今灾民撤离,众人的生活也再度恢复正常。

    人们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刚结束不久的乡试上。

    乡试一般都是一个月后公布成绩。

    之前都在关注城外的灾民,日子倒也过得快

    灾民们撤走没几天,便到了张榜公布成绩的那一日。

    乔家一大早就派了下人前去贡院外头的公示处盯榜。

    连秦家,也因为乔师友再次下场的缘故,特意派了人前去看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