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呼厨泉纠结于做狗的问题,邺城的君臣也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收狗。
《左传》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可谓深入中原人士之心,当然在那个时代,其指向的“异族”乃是地处边陲的秦、楚两国,如今时移世易,用在四边蛮夷身上倒也并不违和。
匈奴的来历不可考证,若依司马迁引匈奴人之言,则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若依后世之言论,则商周之时的北境异族,如犬戎、鬼方、狄人等等都是匈奴。
匈奴人可以说是中原人的“老朋友”了,自春秋战国时便屡屡进犯边疆,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帝“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而秦末纷争使中原国力大减,匈奴联合韩王信作乱,其后匈奴与汉朝的战争绵延了数百年,自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开始,汉朝转为攻势,不可一世的北方霸主匈奴便迎来了自己的夕阳。
先是前汉宣帝时期,五单于争权,匈奴分裂为南北两支,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战败,归附汉朝,又助汉廷驱逐了北匈奴郅支单于,匈奴势力遂大大削弱,再不复当年与汉朝争锋的强盛。
而到了后汉,匈奴又因为天灾人祸再次分裂,呼韩邪之孙日逐王比单于带人南下内附,这便是如今的南匈奴。
可以说,如今的南匈奴连当年匈奴十之一二的力量都没有。东汉一朝也是放心大胆的将南匈奴当狗在使唤,满朝文武亦以此为荣,自觉本朝功迈前汉。
可如今不同了,近几十年来内附各族的叛乱让激进的“鹰派”开始抬头,他们认为这些异族都是养不熟的狼崽子,允许他们内附,大汉还得费心费力防着他们,不划算。
鹰派中最激进的自然是希望将所有异族屠杀殆尽,稍微柔和些的,也要求这些异族彻底归附,融入汉朝管辖。
事实上这两个提议都不怎么靠谱,南匈奴当初内附之时人数不过三万多,可一百多年发展下来,加上收容了不少北匈奴留下的人,如今已是二十万人口的强势异族。匈奴全民皆兵,若要把他们屠尽,那非得动用至少二十万大军,再考虑到带来的种种后果,这是完全不合算的事情,也有悖仁道。
至于完全归附,其实也就如同清朝的改土归流,将内附异民族的管辖权收归朝廷。但时代不同,清王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虽然比不得工业国的交通脉络,但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远非汉王朝可比,内附各族住的地方都是边陲,在某些士大夫眼里都是不需要的东西,汉人此时也没有大规模迁徙到这些地方居住,纵然设立流官管辖,也不过是护匈奴中郎将第二,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若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东汉的民族政策并无太大问题,尤为适合东汉的时代,边疆胡人如匈奴、乌桓,事实上已经开始慕华夏之美,民族融合也有了成效,但这个时间段也是最危险的时间。
由于这些游牧民族开始出现汉化的征兆,故而一些中原人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可以轻易控制异族,无非是三板斧,打仗、和亲、封赐,连匈奴都败在这三板斧之下,自然是无往不利。
既惮异族凶狠,又喜其倾慕王化,更蔑视其少智无谋,汉朝战败后,灵帝要封檀石槐为王,实际上也是出于这种心态,封赐不接?大不了从哪个犄角嘎达找个没名分的宗室女封个公主丢给你,这就是天恩浩荡,看你接是不接。
而这种心态导致的严重后果,便是五胡乱华。西晋内乱,各方势力都认为胡人不过柴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驱使咬人极其便利,却给了胡人可乘之机。
这个时代的游牧民族,远没有后世成国的党项、契丹、女真那般具有威胁性,甚至比不得吐蕃这些还停留在部族酋长制的异族,但也绝不能轻视,愈是原始,愈是凶狠。
呼厨泉不想做狗,却不知邺城这帮君臣里也有不少人根本不想收狗。虽然他们只是刚刚收到呼厨泉起兵南下的消息,但如何对待战败的南匈奴已经成为了如今朝会的焦点。
“先有于夫罗勾结白波叛贼,后有呼厨泉与曹贼狼狈为奸,南匈奴蛇鼠两端,卑鄙无耻,不可轻信。当收回往昔恩赐,逐出并州,让他们滚回自己的漠北去。”这是激进派的意见。
有温和派的官员驳斥道:“此言差矣,鲜卑早已尽占漠北,南匈奴又能回去何方?当年窦元舅燕然勒石,少不了南匈奴之功,圣朝为树榜样,感化四境蛮夷才赐地于匈奴,岂能随意收回?匈奴虽然叛乱,却也算事出有因。
当初屠各胡篡了南匈奴王庭之权柄,于夫罗上奏天子乞求庇护,却被奸佞蒙蔽圣听,一时激愤才犯下大错。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呼厨泉被蒙蔽也是大有可能啊。臣以为四境夷狄,唯匈奴与乌桓最敬圣朝,不可草率对待,寒了异族向我华夏之心。”
“南匈奴当年固有大功,但几次三番作乱,又如何能再提当年之功?若不惩戒,何以让四方敬服?”
“纵是惩戒,也不能逼上绝路!若南匈奴投靠漠北鲜卑,尔等岂不是资敌之举?”
……
双方在朝堂上争得不可开交,虽然最前面的几位没有下场,但几百名官员的争执也是蔚为壮观,尤其是见刘备没有制止的意思,双方的火气也就越来越大,甚至开始以肢体动作攻击。
眼见越来越乱,刘备轻咳一声,大声道:“众卿,且听孤一言。”
闹剧骤停,只是有两人手中的笏板高举,似是准备殴打对方,这时停下顿时成了全场焦点,恨不能钻进地缝里去。
李澈憋着笑,假作没有看到这一幕,淡然道:“诸君,且自坐好,勿要在大王面前失了仪态。”
呼厨泉纠结于做狗的问题,邺城的君臣也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收狗。
《左传》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可谓深入中原人士之心,当然在那个时代,其指向的“异族”乃是地处边陲的秦、楚两国,如今时移世易,用在四边蛮夷身上倒也并不违和。
匈奴的来历不可考证,若依司马迁引匈奴人之言,则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若依后世之言论,则商周之时的北境异族,如犬戎、鬼方、狄人等等都是匈奴。
匈奴人可以说是中原人的“老朋友”了,自春秋战国时便屡屡进犯边疆,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帝“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而秦末纷争使中原国力大减,匈奴联合韩王信作乱,其后匈奴与汉朝的战争绵延了数百年,自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开始,汉朝转为攻势,不可一世的北方霸主匈奴便迎来了自己的夕阳。
先是前汉宣帝时期,五单于争权,匈奴分裂为南北两支,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战败,归附汉朝,又助汉廷驱逐了北匈奴郅支单于,匈奴势力遂大大削弱,再不复当年与汉朝争锋的强盛。
而到了后汉,匈奴又因为天灾人祸再次分裂,呼韩邪之孙日逐王比单于带人南下内附,这便是如今的南匈奴。
可以说,如今的南匈奴连当年匈奴十之一二的力量都没有。东汉一朝也是放心大胆的将南匈奴当狗在使唤,满朝文武亦以此为荣,自觉本朝功迈前汉。
可如今不同了,近几十年来内附各族的叛乱让激进的“鹰派”开始抬头,他们认为这些异族都是养不熟的狼崽子,允许他们内附,大汉还得费心费力防着他们,不划算。
鹰派中最激进的自然是希望将所有异族屠杀殆尽,稍微柔和些的,也要求这些异族彻底归附,融入汉朝管辖。
事实上这两个提议都不怎么靠谱,南匈奴当初内附之时人数不过三万多,可一百多年发展下来,加上收容了不少北匈奴留下的人,如今已是二十万人口的强势异族。匈奴全民皆兵,若要把他们屠尽,那非得动用至少二十万大军,再考虑到带来的种种后果,这是完全不合算的事情,也有悖仁道。
至于完全归附,其实也就如同清朝的改土归流,将内附异民族的管辖权收归朝廷。但时代不同,清王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虽然比不得工业国的交通脉络,但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远非汉王朝可比,内附各族住的地方都是边陲,在某些士大夫眼里都是不需要的东西,汉人此时也没有大规模迁徙到这些地方居住,纵然设立流官管辖,也不过是护匈奴中郎将第二,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若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东汉的民族政策并无太大问题,尤为适合东汉的时代,边疆胡人如匈奴、乌桓,事实上已经开始慕华夏之美,民族融合也有了成效,但这个时间段也是最危险的时间。
由于这些游牧民族开始出现汉化的征兆,故而一些中原人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可以轻易控制异族,无非是三板斧,打仗、和亲、封赐,连匈奴都败在这三板斧之下,自然是无往不利。
既惮异族凶狠,又喜其倾慕王化,更蔑视其少智无谋,汉朝战败后,灵帝要封檀石槐为王,实际上也是出于这种心态,封赐不接?大不了从哪个犄角嘎达找个没名分的宗室女封个公主丢给你,这就是天恩浩荡,看你接是不接。
而这种心态导致的严重后果,便是五胡乱华。西晋内乱,各方势力都认为胡人不过柴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驱使咬人极其便利,却给了胡人可乘之机。
这个时代的游牧民族,远没有后世成国的党项、契丹、女真那般具有威胁性,甚至比不得吐蕃这些还停留在部族酋长制的异族,但也绝不能轻视,愈是原始,愈是凶狠。
呼厨泉不想做狗,却不知邺城这帮君臣里也有不少人根本不想收狗。虽然他们只是刚刚收到呼厨泉起兵南下的消息,但如何对待战败的南匈奴已经成为了如今朝会的焦点。
“先有于夫罗勾结白波叛贼,后有呼厨泉与曹贼狼狈为奸,南匈奴蛇鼠两端,卑鄙无耻,不可轻信。当收回往昔恩赐,逐出并州,让他们滚回自己的漠北去。”这是激进派的意见。
有温和派的官员驳斥道:“此言差矣,鲜卑早已尽占漠北,南匈奴又能回去何方?当年窦元舅燕然勒石,少不了南匈奴之功,圣朝为树榜样,感化四境蛮夷才赐地于匈奴,岂能随意收回?匈奴虽然叛乱,却也算事出有因。
当初屠各胡篡了南匈奴王庭之权柄,于夫罗上奏天子乞求庇护,却被奸佞蒙蔽圣听,一时激愤才犯下大错。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呼厨泉被蒙蔽也是大有可能啊。臣以为四境夷狄,唯匈奴与乌桓最敬圣朝,不可草率对待,寒了异族向我华夏之心。”
“南匈奴当年固有大功,但几次三番作乱,又如何能再提当年之功?若不惩戒,何以让四方敬服?”
“纵是惩戒,也不能逼上绝路!若南匈奴投靠漠北鲜卑,尔等岂不是资敌之举?”
……
双方在朝堂上争得不可开交,虽然最前面的几位没有下场,但几百名官员的争执也是蔚为壮观,尤其是见刘备没有制止的意思,双方的火气也就越来越大,甚至开始以肢体动作攻击。
眼见越来越乱,刘备轻咳一声,大声道:“众卿,且听孤一言。”
闹剧骤停,只是有两人手中的笏板高举,似是准备殴打对方,这时停下顿时成了全场焦点,恨不能钻进地缝里去。
李澈憋着笑,假作没有看到这一幕,淡然道:“诸君,且自坐好,勿要在大王面前失了仪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