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 29 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开始,宋谐并不看好刘远。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秦朝还没灭亡呢,皇帝这会儿还在咸阳坐着呢,虽说起义形势轰轰烈烈,连赵国原来的都城邯郸都被攻占下来了,可是秦军的势力也就不可小觑,虽说刘远进了阳翟,控制了颍川郡,可这其中泰半还有运气的成分,他既非六国王族,又非簪缨世勋,在身份上先天就不被看好,所能倚靠的,无非是陈胜大军的威名,以及他自己手里头的那点兵力。
宋谐看得很明白,刘远现在手头那不到一万的兵马,占领颍川绰绰有余,可要说出去跟别人争地盘,那就难说了,他想出去,必然还得分出一些人马驻守颍川,免得老巢被抢走,这样一来,能带出去的人就更少了。
自从刘远进驻阳翟,就有许多像宋谐这样的人在暗中观察他,等着看刘郡守的笑话。
观察的结果当然没有让他们失望。
出身就不说了,这位新任颍川郡守竟然还是个半文盲,来了那么多天,政事无从下手,左右无人可用,一个许众芳和他一样是大字不识的文盲,另一个安正稍微好一点,可从前也是小吏出身,目前还在刻苦学习中,根本帮不上忙。
刘远一家来到阳翟的时间很短,只要有心,想要打探到从郡守府里的消息并不困难,当张氏处置两名婢女的事情传出来时,更是差点没让人笑掉大牙。
大家嘲笑的不是张氏失手害死那两名婢女,在这个时代,奴婢的性命本来就不算什么,但是随着那两名婢女的死,她们背地里议论张氏的内容也随之流传出来。
多么可笑,即使起于微末,现在怎么说也是一方牧守了,作为郡守的家眷,用饭竟然丝毫没有礼仪可言,一边吃饭一边发出声音,那是无知的乡野村夫才会干的事情,果然是烂泥扶不上墙啊!
如此一来,颍川郡的望族越发瞧不起刘家,一致认为刘远是守不住颍川的,迟早得拱手相让,此时大家又听说原先的魏国公子,宁陵君魏咎被拥为魏王了,纷纷叹息怎么韩地就没有出一个韩王呢,不少人还蠢蠢欲动,准备前往狄县去投奔新魏王。
宋谐没有打算去投奔魏王,但他也不准备为新郡守效劳,在这种世道当官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不管选择哪一方,一不小心脑袋就会搬家,全家人的性命也会跟着遭殃,宋谐虽然也有荣华富贵之心,可思来想去,还是自己的小命最宝贵。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刘远上门了。
没有带兵,没有随从,而是只身前来拜访宋谐。
宋谐摸不清他的想法,在刘远头一回上门的时候,直接就避开了,后来听家里人说,刘远带来了重礼,又等了很久,才失望离去。
没过几天,刘远又来了,这一回没有事先通报,吓得宋谐直接就从后门跑出去,结果人家在他家里又等了大半天,害得宋谐晚上差点不敢回家睡觉,出面招待刘远的是宋谐的大儿子宋语。
宋谐今年五十多岁,宋语年纪跟刘远差不多,两人聊了半天,宋语竟然对刘远的印象还不错,等到宋谐回来,就跟老爹说了不少刘远的好话。
其实也不难理解,这个时代,上位者礼贤下士,向来都很能刷好感度,像战国四公子,他们的名气之所以那么大,很大程度都是刷门客的好感度刷来的,刘远虽然是暴发户,可再怎么说现在也是郡守,又有兵权在手,本可以不把颍川郡的任何人放在眼里,但他却一个人上门来拜访宋谐,态度还恭恭敬敬,摆出一副谦虚求教的态度,头一回吃了闭门羹就罢了,还不以为意,第二次又上门了,而且看这架势,估计还会有第三次,第四次。
宋谐还没觉得怎么样,薄脸皮的宋语就有点不好意思了,当下就劝老爹见见刘远,对方的礼数都这么周全了,咱们也不能失礼不是?
被儿子一劝,宋谐也觉得这样做有点不好,毕竟自己全家可都还在阳翟呢,要是刘郡守一个不爽,恼羞成怒,把人抓来砍了,那就不妙了。
于是等到刘远第三次上门的时候,他也就没再避开了。
过了两天,刘远果然又上门了,他也知道宋谐这是有心避开自己,本来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打算刷他个十次八次的,结果才第三次,就见到了宋谐本人。
这也算意外之喜了。
有求于人,刘远恭恭敬敬地拜见宋谐,说请先生教我。
宋谐不为所动,说郡守言重了,在下不过混吃等死一老翁,何敢言教?
刘远没有为了面子藏着掖着,直接就把自己目前的困境一说,然后道,我眼下处境,无过于如履薄冰,往前一步,往后一步,俱是万丈悬崖,百尺深渊,除先生外,无人可救!
这种文绉绉的话对于刘远来说有点别扭,他自己也是绞尽脑汁,又作出诚心求教的姿态,对着宋谐行稽首礼,求他出任颍川郡丞,辅佐自己。
如果说前面那番话还不能令宋谐动摇的话,后面刘远跪拜叩首的举动,就不由得宋谐不动容了。
古来稽首为九拜大礼,拜天拜地拜君王拜祖宗拜父母,才能用上稽首,这是很有讲究的,随便逮个人就用上稽首,别人只会觉得你乱来,而出于尊严,古人也绝对不可能随便对着一个陌生人就用稽首,这个礼节的隆重和意义正在于此。
现在刘远对着宋谐稽首,明显有将他当成老师来尊重的意思,师如父,用稽首也是可以的。
刘远只是没文化,不是没常识,他能做到这一步,连宋谐也有点感动起来。
这一感动,态度就松动了,刘远觑准时机,又添了把柴火,说,我也是颍川本地人,当然也是希望颍川郡永无战祸,相安无事的,但换了另一个人来当郡守,未必能像我一样这么想,现在外面的世道很乱,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我只愿尽我之力,维护颍川太平。如果先生不愿当官,我愿尊先生为老师,只愿先生为我出出主意。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宋谐也软化下来,顺势答应了他的请求,郡丞是不做的,但是可以留在刘远身边,替他参赞谋划一二。
刘远当然喜出望外,对待宋谐越发毕恭毕敬起来,真当成老师来对待,用一句话说,那就是对他老爹刘薪都没这么周到过。
由于郡守府那里还有不少文书等着处理,宋谐就随同刘远一起到郡守府来,这就是为什么刘桢在这里见到宋谐的原因了。
事实上,在来郡守府的路上,宋谐还嘴贱地问了刘远一句,如果我今日还是不肯随你来,你要怎么办?
结果刘远狡狯一笑,说今日先生家眷不是打算出城省亲吗?如今世道不平,我唯恐他们遭遇不测,已经派人将其送入郡守府与我内眷为伴了,先生无须担心,过几日我便将他们送还,保证毫发无损。
宋谐当时整个人就风中凌乱了,敢情刘远跟他来了一手软的,还有一手硬的在等着他呢!
但是他也不敢说什么,因为这件事确实是宋谐理亏在先,他的确打着先把家人偷偷送走的主意,只是没想到刘远早就派人堵在那里拦截,一边又隐忍不发,说得宋谐自愿答应辅佐刘远。
经过这件事之后,宋谐不敢再小看刘远了。此人做事,当真称得上能屈能伸,软硬兼施,根本就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莽夫,也因此,宋谐对自己家人被扣留的事情不悦归不悦,却也是真心对刘远有几分佩服了。
郡守府里,彼此寒暄完毕,很快就进入正题。
刘远当下的困境,他已经在宋家说过了,即使刘远不说,包括宋谐在内的许多人也都知道,宋谐开门见山就说:先前的檄文,我已经看过了,你让大家都遵循旧例,这份不扰民的心意是可嘉的,但是做法却是很不妥的。
刘远从善如流:“请先生教我。”
宋谐问:“郡守想要自立为王,还是依附他人?”
这话问得直白,刘远也答得痛快:“势单力薄,何敢自立?”
是不敢,而不是不愿。宋谐看了他一眼,道:“如今天下大势,能与秦廷分庭抗礼者,无过于张楚大军,若郡守不想自立,就该以张楚陈涉之名,重立檄文。”
这个观点与刘桢先前说的一模一样,刘远忍不住瞥了闺女一样,又对宋谐点头含笑,说先生所言甚是,接下来还要怎么做?
宋谐见他诚心受教,确实不是装装样子而已,心中舒坦不少,也不吝于再指点他:“郡守以为,张楚为何反秦?”
刘远说:“暴秦无道。”
这句话是万金油,宋谐不太满意,又问:“怎么个无道法?”
刘远想了想:“秦律严苛,轻绝人命,民不胜其苦,奸邪之吏横行,税赋沉重,以致民皆亡逃山林,聚众为盗,复而为祸。”
宋谐虽然没胆子造反,但并不代表他没有政治智慧,听了刘远的话,就摇摇头,竖起一根手指:“诸言烦多,不如一语中的。”
刘远问:“哪一句?”
宋谐道:“民不胜其苦。”
刘远:“此话何解?”
宋谐:“昔年秦皇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威加四海,说到底,不过是四个字,顺势而为!彼时周王室式微,各国割据,战火连年,民不胜其苦,故秦始皇趁势而起,以强秦数代积累,终得天下。各国虽然口口声声痛骂暴秦,可若是没有秦国,如今天下依旧是烽烟四起,战火燎原的局面!”
坐在旁边的刘桢动了动,掩住心中的吃惊。
要知道秦国在战国虽然实力强盛,但名声并不好听,以前穷,就被人叫穷秦,后来富了,大家觉得秦国都是西陲遍地的边民,跟中原人没法比,又管人家作刁秦,反正就是各种地域歧视,到了现在,自然又换了个称呼,叫暴秦。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取的措施太过急迫,导致六国旧地的人对秦朝没有什么归属感,大家私底下没少发牢骚,一说起来,好像秦朝就哪哪都不好,造反的时候也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官方理由,那就是暴秦无道。
这种观点在当时并不是少数,随着造反大军的声势越来越庞大,士人们不说上一句“暴秦无道”,就显得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但刘桢绝没想到,一个被迫退居二线的前秦地方官员,竟然有这等不随俗流的见解,可见民间藏龙卧虎,高人实在太多,即便不是史书留名的人物,也是不能小觑的。
刘远和宋谐都没有去注意刘桢的神情,前者完全被后者一番言论吸引住了,宋谐的话不拽文,也浅显好懂,刘远赞同地点点头:“确实如此!”
宋谐见他虚心受教,认真倾听,心中有些得意,面上微微一笑:“虽说秦皇一统是顺势而为,可时移世易,六国不比秦地,秦地自商君变法起,就已经适应了秦律,六国却不然。加上赋税之中,口赋,户赋,田租,徭役,兵役,凡此种种,无不令小民难以承受。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正是此理。”
说到最后,又忍不住拽起文了。
刘远喔了一声,茫然道:“先生最后一句话是何解?”
宋谐抽了抽嘴角,赶紧把得意的心拉回来:“小民虽然弱小,无甚可惧,然而一旦将他逼迫到极点,他忍无可忍,就会起兵造反了,一旦这种小民多了,天下自然就会乱。”
刘远恍然,可不是么,在不久之前,他也是这种“小民”啊!
“先生且继续说。”
宋谐:“因此,新的政令,便须从此入手。譬如原先秦法规定,田租十稅取一,郡守只要稍加宽容,规定十二税一,便足够令士民感恩戴德了。再者,如今颍川郡已不归咸阳管辖,诸如徭役一类,也尽可废除。其三,秦国重农抑商,自秦国一统之后,对商税种种限制越发苛刻,郡守只要宽免其中一二,便能令天下商贾慕其名,争相投奔而来,届时商业兴盛,何愁颍川不兴?”
刘远大喜过望,拜道:“多谢先生教我!”
以前这些事,宋谐作为秦朝官吏,当然不方便做,现在换了个人,他只要从旁出出主意,简直毫无压力,见对方如此上道,宋谐自己也很有些得瑟,突然觉得培养一个文盲当郡守,成就感反而比自己当官来得大。
他捻捻美须,一派高人风范,扶起刘远:“郡守既然以诚待我,我也自当对郡守坦诚相待!”
眼睛一瞟旁边充当了半天隐形人的刘楠和刘桢,笑道:“阿楠与阿桢可曾有字?”
这话一出,刘远就知道对方有意给儿女赐字,连忙打蛇随棍上:“还未有字,我读书少,但请先生为他们赐下字号!”
晚辈的字号,一般只能由父母师长或者亲近的长辈所赐,这字号一赐,从此之后,宋谐跟刘家的关系就很难再掰开了,到时候要是刘远失败,宋谐被抓起来,他说自己不是刘远的同党,别人都不会信。
所以说宋谐也是下了相当一番决心的,要不是看刘远可堪造就,又有点枭雄本色,加上自己家人还在对方手里头,他是不会上这条船的。
宋谐看了看刘楠,道:“此子虽年少,却有勇猛之风,不如叫伯勇。”
又看向刘桢:“智者动,仁者静。就叫仁静罢。”
刘远没二话:“大善!”
刘楠和刘桢二人连忙行礼:“多谢先生赐字!”
两人蹭了半天课,又得了个字号,然后被刘远赶出来了。
接下来刘远还要细细询问有关施政的琐事,这就不是他们能听的了。
刘楠早就坐得不耐烦,要不是老爹在旁边,他早就跳起来活动筋骨了,饶是如此,也忍不住龇牙咧嘴,做了好几个鬼脸。
相比之下,刘桢就淡定多了。
可见宋谐给他们的字号也不是随便就起的。
刘桢劝他:“阿兄,方才宋先生与阿父说的那些事,你要多听听才好,对你大有裨益呢。”
刘远挥挥手,不以为意:“我只是喜刀枪棍棒,不喜读书,与阿父一样,你也不是不知,若是让我上阵打仗,我倒是一百个愿意,至于宋先生说的那些,自有阿父去操心,不必我们多费神的!你瞧阿父,他明明也不喜欢那些,却偏偏还得装作认真地听宋先生唠叨,哈哈,真是惨也!”
刘桢叹了口气,见劝不动,也就不再劝。
看来她是不可能有一个文武双全的兄长了,不过乱世之中,枪杆子里出政权,手里有兵就意味着有话语权,刘楠的想法也不能说有错,反正他们老爹现在只是一个坐不稳位置的郡守而已,大可不必想那么远。
自从宋谐跟刘远长谈过之后,局面就有了明显的改变。
刘远不但亲自将宋谐的家眷送回宋家,还跑到前任监御史家里去作客,而宋谐也改变了之前默不吭声的风格,频繁出入郡守府,又在人前给足了刘远面子,事事以他为主,将自己放在辅佐的位置上,刘远当然也投桃报李,言必称先生。没过几天,整个阳翟就都知道,现任郡守拜了前任郡守为师。
有了宋谐的表态,大家开始逐渐扭转自己消极抵抗的态度,而刘远也大刀阔斧发布了一系列政令,除开减免商税田租之外,又任命前监御史为郡丞,安正任监御史,许众芳任郡尉。
自此,颍川郡大小事务,刘远开始逐渐上手,权柄也日益牢固。
而张氏和刘桢那边,刘远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他很快将原来郡守府的主事从宋谐那里要了过来,又经由宋谐推荐,为刘桢刘婉她们聘了一位女师。
一开始,宋谐并不看好刘远。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秦朝还没灭亡呢,皇帝这会儿还在咸阳坐着呢,虽说起义形势轰轰烈烈,连赵国原来的都城邯郸都被攻占下来了,可是秦军的势力也就不可小觑,虽说刘远进了阳翟,控制了颍川郡,可这其中泰半还有运气的成分,他既非六国王族,又非簪缨世勋,在身份上先天就不被看好,所能倚靠的,无非是陈胜大军的威名,以及他自己手里头的那点兵力。
宋谐看得很明白,刘远现在手头那不到一万的兵马,占领颍川绰绰有余,可要说出去跟别人争地盘,那就难说了,他想出去,必然还得分出一些人马驻守颍川,免得老巢被抢走,这样一来,能带出去的人就更少了。
自从刘远进驻阳翟,就有许多像宋谐这样的人在暗中观察他,等着看刘郡守的笑话。
观察的结果当然没有让他们失望。
出身就不说了,这位新任颍川郡守竟然还是个半文盲,来了那么多天,政事无从下手,左右无人可用,一个许众芳和他一样是大字不识的文盲,另一个安正稍微好一点,可从前也是小吏出身,目前还在刻苦学习中,根本帮不上忙。
刘远一家来到阳翟的时间很短,只要有心,想要打探到从郡守府里的消息并不困难,当张氏处置两名婢女的事情传出来时,更是差点没让人笑掉大牙。
大家嘲笑的不是张氏失手害死那两名婢女,在这个时代,奴婢的性命本来就不算什么,但是随着那两名婢女的死,她们背地里议论张氏的内容也随之流传出来。
多么可笑,即使起于微末,现在怎么说也是一方牧守了,作为郡守的家眷,用饭竟然丝毫没有礼仪可言,一边吃饭一边发出声音,那是无知的乡野村夫才会干的事情,果然是烂泥扶不上墙啊!
如此一来,颍川郡的望族越发瞧不起刘家,一致认为刘远是守不住颍川的,迟早得拱手相让,此时大家又听说原先的魏国公子,宁陵君魏咎被拥为魏王了,纷纷叹息怎么韩地就没有出一个韩王呢,不少人还蠢蠢欲动,准备前往狄县去投奔新魏王。
宋谐没有打算去投奔魏王,但他也不准备为新郡守效劳,在这种世道当官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不管选择哪一方,一不小心脑袋就会搬家,全家人的性命也会跟着遭殃,宋谐虽然也有荣华富贵之心,可思来想去,还是自己的小命最宝贵。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刘远上门了。
没有带兵,没有随从,而是只身前来拜访宋谐。
宋谐摸不清他的想法,在刘远头一回上门的时候,直接就避开了,后来听家里人说,刘远带来了重礼,又等了很久,才失望离去。
没过几天,刘远又来了,这一回没有事先通报,吓得宋谐直接就从后门跑出去,结果人家在他家里又等了大半天,害得宋谐晚上差点不敢回家睡觉,出面招待刘远的是宋谐的大儿子宋语。
宋谐今年五十多岁,宋语年纪跟刘远差不多,两人聊了半天,宋语竟然对刘远的印象还不错,等到宋谐回来,就跟老爹说了不少刘远的好话。
其实也不难理解,这个时代,上位者礼贤下士,向来都很能刷好感度,像战国四公子,他们的名气之所以那么大,很大程度都是刷门客的好感度刷来的,刘远虽然是暴发户,可再怎么说现在也是郡守,又有兵权在手,本可以不把颍川郡的任何人放在眼里,但他却一个人上门来拜访宋谐,态度还恭恭敬敬,摆出一副谦虚求教的态度,头一回吃了闭门羹就罢了,还不以为意,第二次又上门了,而且看这架势,估计还会有第三次,第四次。
宋谐还没觉得怎么样,薄脸皮的宋语就有点不好意思了,当下就劝老爹见见刘远,对方的礼数都这么周全了,咱们也不能失礼不是?
被儿子一劝,宋谐也觉得这样做有点不好,毕竟自己全家可都还在阳翟呢,要是刘郡守一个不爽,恼羞成怒,把人抓来砍了,那就不妙了。
于是等到刘远第三次上门的时候,他也就没再避开了。
过了两天,刘远果然又上门了,他也知道宋谐这是有心避开自己,本来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打算刷他个十次八次的,结果才第三次,就见到了宋谐本人。
这也算意外之喜了。
有求于人,刘远恭恭敬敬地拜见宋谐,说请先生教我。
宋谐不为所动,说郡守言重了,在下不过混吃等死一老翁,何敢言教?
刘远没有为了面子藏着掖着,直接就把自己目前的困境一说,然后道,我眼下处境,无过于如履薄冰,往前一步,往后一步,俱是万丈悬崖,百尺深渊,除先生外,无人可救!
这种文绉绉的话对于刘远来说有点别扭,他自己也是绞尽脑汁,又作出诚心求教的姿态,对着宋谐行稽首礼,求他出任颍川郡丞,辅佐自己。
如果说前面那番话还不能令宋谐动摇的话,后面刘远跪拜叩首的举动,就不由得宋谐不动容了。
古来稽首为九拜大礼,拜天拜地拜君王拜祖宗拜父母,才能用上稽首,这是很有讲究的,随便逮个人就用上稽首,别人只会觉得你乱来,而出于尊严,古人也绝对不可能随便对着一个陌生人就用稽首,这个礼节的隆重和意义正在于此。
现在刘远对着宋谐稽首,明显有将他当成老师来尊重的意思,师如父,用稽首也是可以的。
刘远只是没文化,不是没常识,他能做到这一步,连宋谐也有点感动起来。
这一感动,态度就松动了,刘远觑准时机,又添了把柴火,说,我也是颍川本地人,当然也是希望颍川郡永无战祸,相安无事的,但换了另一个人来当郡守,未必能像我一样这么想,现在外面的世道很乱,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我只愿尽我之力,维护颍川太平。如果先生不愿当官,我愿尊先生为老师,只愿先生为我出出主意。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宋谐也软化下来,顺势答应了他的请求,郡丞是不做的,但是可以留在刘远身边,替他参赞谋划一二。
刘远当然喜出望外,对待宋谐越发毕恭毕敬起来,真当成老师来对待,用一句话说,那就是对他老爹刘薪都没这么周到过。
由于郡守府那里还有不少文书等着处理,宋谐就随同刘远一起到郡守府来,这就是为什么刘桢在这里见到宋谐的原因了。
事实上,在来郡守府的路上,宋谐还嘴贱地问了刘远一句,如果我今日还是不肯随你来,你要怎么办?
结果刘远狡狯一笑,说今日先生家眷不是打算出城省亲吗?如今世道不平,我唯恐他们遭遇不测,已经派人将其送入郡守府与我内眷为伴了,先生无须担心,过几日我便将他们送还,保证毫发无损。
宋谐当时整个人就风中凌乱了,敢情刘远跟他来了一手软的,还有一手硬的在等着他呢!
但是他也不敢说什么,因为这件事确实是宋谐理亏在先,他的确打着先把家人偷偷送走的主意,只是没想到刘远早就派人堵在那里拦截,一边又隐忍不发,说得宋谐自愿答应辅佐刘远。
经过这件事之后,宋谐不敢再小看刘远了。此人做事,当真称得上能屈能伸,软硬兼施,根本就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莽夫,也因此,宋谐对自己家人被扣留的事情不悦归不悦,却也是真心对刘远有几分佩服了。
郡守府里,彼此寒暄完毕,很快就进入正题。
刘远当下的困境,他已经在宋家说过了,即使刘远不说,包括宋谐在内的许多人也都知道,宋谐开门见山就说:先前的檄文,我已经看过了,你让大家都遵循旧例,这份不扰民的心意是可嘉的,但是做法却是很不妥的。
刘远从善如流:“请先生教我。”
宋谐问:“郡守想要自立为王,还是依附他人?”
这话问得直白,刘远也答得痛快:“势单力薄,何敢自立?”
是不敢,而不是不愿。宋谐看了他一眼,道:“如今天下大势,能与秦廷分庭抗礼者,无过于张楚大军,若郡守不想自立,就该以张楚陈涉之名,重立檄文。”
这个观点与刘桢先前说的一模一样,刘远忍不住瞥了闺女一样,又对宋谐点头含笑,说先生所言甚是,接下来还要怎么做?
宋谐见他诚心受教,确实不是装装样子而已,心中舒坦不少,也不吝于再指点他:“郡守以为,张楚为何反秦?”
刘远说:“暴秦无道。”
这句话是万金油,宋谐不太满意,又问:“怎么个无道法?”
刘远想了想:“秦律严苛,轻绝人命,民不胜其苦,奸邪之吏横行,税赋沉重,以致民皆亡逃山林,聚众为盗,复而为祸。”
宋谐虽然没胆子造反,但并不代表他没有政治智慧,听了刘远的话,就摇摇头,竖起一根手指:“诸言烦多,不如一语中的。”
刘远问:“哪一句?”
宋谐道:“民不胜其苦。”
刘远:“此话何解?”
宋谐:“昔年秦皇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威加四海,说到底,不过是四个字,顺势而为!彼时周王室式微,各国割据,战火连年,民不胜其苦,故秦始皇趁势而起,以强秦数代积累,终得天下。各国虽然口口声声痛骂暴秦,可若是没有秦国,如今天下依旧是烽烟四起,战火燎原的局面!”
坐在旁边的刘桢动了动,掩住心中的吃惊。
要知道秦国在战国虽然实力强盛,但名声并不好听,以前穷,就被人叫穷秦,后来富了,大家觉得秦国都是西陲遍地的边民,跟中原人没法比,又管人家作刁秦,反正就是各种地域歧视,到了现在,自然又换了个称呼,叫暴秦。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取的措施太过急迫,导致六国旧地的人对秦朝没有什么归属感,大家私底下没少发牢骚,一说起来,好像秦朝就哪哪都不好,造反的时候也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官方理由,那就是暴秦无道。
这种观点在当时并不是少数,随着造反大军的声势越来越庞大,士人们不说上一句“暴秦无道”,就显得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但刘桢绝没想到,一个被迫退居二线的前秦地方官员,竟然有这等不随俗流的见解,可见民间藏龙卧虎,高人实在太多,即便不是史书留名的人物,也是不能小觑的。
刘远和宋谐都没有去注意刘桢的神情,前者完全被后者一番言论吸引住了,宋谐的话不拽文,也浅显好懂,刘远赞同地点点头:“确实如此!”
宋谐见他虚心受教,认真倾听,心中有些得意,面上微微一笑:“虽说秦皇一统是顺势而为,可时移世易,六国不比秦地,秦地自商君变法起,就已经适应了秦律,六国却不然。加上赋税之中,口赋,户赋,田租,徭役,兵役,凡此种种,无不令小民难以承受。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正是此理。”
说到最后,又忍不住拽起文了。
刘远喔了一声,茫然道:“先生最后一句话是何解?”
宋谐抽了抽嘴角,赶紧把得意的心拉回来:“小民虽然弱小,无甚可惧,然而一旦将他逼迫到极点,他忍无可忍,就会起兵造反了,一旦这种小民多了,天下自然就会乱。”
刘远恍然,可不是么,在不久之前,他也是这种“小民”啊!
“先生且继续说。”
宋谐:“因此,新的政令,便须从此入手。譬如原先秦法规定,田租十稅取一,郡守只要稍加宽容,规定十二税一,便足够令士民感恩戴德了。再者,如今颍川郡已不归咸阳管辖,诸如徭役一类,也尽可废除。其三,秦国重农抑商,自秦国一统之后,对商税种种限制越发苛刻,郡守只要宽免其中一二,便能令天下商贾慕其名,争相投奔而来,届时商业兴盛,何愁颍川不兴?”
刘远大喜过望,拜道:“多谢先生教我!”
以前这些事,宋谐作为秦朝官吏,当然不方便做,现在换了个人,他只要从旁出出主意,简直毫无压力,见对方如此上道,宋谐自己也很有些得瑟,突然觉得培养一个文盲当郡守,成就感反而比自己当官来得大。
他捻捻美须,一派高人风范,扶起刘远:“郡守既然以诚待我,我也自当对郡守坦诚相待!”
眼睛一瞟旁边充当了半天隐形人的刘楠和刘桢,笑道:“阿楠与阿桢可曾有字?”
这话一出,刘远就知道对方有意给儿女赐字,连忙打蛇随棍上:“还未有字,我读书少,但请先生为他们赐下字号!”
晚辈的字号,一般只能由父母师长或者亲近的长辈所赐,这字号一赐,从此之后,宋谐跟刘家的关系就很难再掰开了,到时候要是刘远失败,宋谐被抓起来,他说自己不是刘远的同党,别人都不会信。
所以说宋谐也是下了相当一番决心的,要不是看刘远可堪造就,又有点枭雄本色,加上自己家人还在对方手里头,他是不会上这条船的。
宋谐看了看刘楠,道:“此子虽年少,却有勇猛之风,不如叫伯勇。”
又看向刘桢:“智者动,仁者静。就叫仁静罢。”
刘远没二话:“大善!”
刘楠和刘桢二人连忙行礼:“多谢先生赐字!”
两人蹭了半天课,又得了个字号,然后被刘远赶出来了。
接下来刘远还要细细询问有关施政的琐事,这就不是他们能听的了。
刘楠早就坐得不耐烦,要不是老爹在旁边,他早就跳起来活动筋骨了,饶是如此,也忍不住龇牙咧嘴,做了好几个鬼脸。
相比之下,刘桢就淡定多了。
可见宋谐给他们的字号也不是随便就起的。
刘桢劝他:“阿兄,方才宋先生与阿父说的那些事,你要多听听才好,对你大有裨益呢。”
刘远挥挥手,不以为意:“我只是喜刀枪棍棒,不喜读书,与阿父一样,你也不是不知,若是让我上阵打仗,我倒是一百个愿意,至于宋先生说的那些,自有阿父去操心,不必我们多费神的!你瞧阿父,他明明也不喜欢那些,却偏偏还得装作认真地听宋先生唠叨,哈哈,真是惨也!”
刘桢叹了口气,见劝不动,也就不再劝。
看来她是不可能有一个文武双全的兄长了,不过乱世之中,枪杆子里出政权,手里有兵就意味着有话语权,刘楠的想法也不能说有错,反正他们老爹现在只是一个坐不稳位置的郡守而已,大可不必想那么远。
自从宋谐跟刘远长谈过之后,局面就有了明显的改变。
刘远不但亲自将宋谐的家眷送回宋家,还跑到前任监御史家里去作客,而宋谐也改变了之前默不吭声的风格,频繁出入郡守府,又在人前给足了刘远面子,事事以他为主,将自己放在辅佐的位置上,刘远当然也投桃报李,言必称先生。没过几天,整个阳翟就都知道,现任郡守拜了前任郡守为师。
有了宋谐的表态,大家开始逐渐扭转自己消极抵抗的态度,而刘远也大刀阔斧发布了一系列政令,除开减免商税田租之外,又任命前监御史为郡丞,安正任监御史,许众芳任郡尉。
自此,颍川郡大小事务,刘远开始逐渐上手,权柄也日益牢固。
而张氏和刘桢那边,刘远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他很快将原来郡守府的主事从宋谐那里要了过来,又经由宋谐推荐,为刘桢刘婉她们聘了一位女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