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明朝锦衣卫 > 第五十六章 倭军翻译

第五十六章 倭军翻译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季桓之被一群矮个子围住,其中一个个头比一般大明人还要高,头戴鬼面鱼头形高盔、身穿全身当世具足的人要斩他的时候,旁边有个脖子上挂着十字架的人拦住了他,两人交谈几句,那高个子收起刀,挥了挥手,倭军便将季桓之和其他几个侥幸没死的辽东军和锦衣卫捆了,关押了起来。

    值得庆幸的是,朱后山、熊广泰以及他们麾下的四小旗都没有死,而李密不知所踪,也不知是死了还是逃脱了。众人挤在监牢,对自己的命运不抱有太大期望。所谓的监牢,就是平壤原本朝鲜官府的牢房,又阴暗又潮湿,弥散着一股霉味。

    “都怪祖将军轻敌冒进,才有如此惨败!他还把我们丢下,自己跑了,真是妈了个巴子!”这时候,有个原本同样轻视倭军的辽东兵骂起了祖承训。而他痛斥祖承训的结果,是被看押俘虏的倭军嫌聒噪,狠狠打了一棍子。而那看守教训了不老实的俘虏后,被另一个看起来级别高一些的人叫走,众俘虏们才得以放声说话。

    “大哥,这帮矮脚蟹说的是什么?一句话也听不懂。”熊广泰问朱后山。

    “你问我我哪儿知道去?”

    得不到解答,熊广泰想起了季桓之,转而问他:“季千户,令尊不是在戚家军当过兵吗?他经常和倭人打交道,有没有教你几句倭人说的话?”

    对此季桓之也只能表示,他爹和倭人的唯一交流方式就是用武器厮杀,而且当年肆虐东南沿海的倭寇中,相当一部分其实就是不满海禁政策的明国人,真要用语言交流,说的也是汉语居多。

    听完季桓之的解释,熊广泰很是失望:“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想贿赂一下逃出去都没机会。唉——”他叹了口气,想到了远在千里之外京师的解小月,再想到自己可能会被这帮矮个子倭人宰了,从此阴阳两隔,再也不能相见,他一度有液体在眼眶中打转。

    这会儿有不识相的问他:“熊百户,你怎么了?”

    “我困了,想睡觉,不行啊?妈的连夜骑马来这个破地方,转眼就被关起来,连口气都来不及喘。”熊广泰骂骂咧咧,假装打了个哈欠,揉揉泪眼,随后摆出一副要睡觉的模样。

    “三弟也不知怎么样了。”朱后山此刻担心的是音信全无的李密。但他无计可施,也只能祈祷三弟是随祖承训逃出生天了。

    在平壤的牢房中,众人达成共识,要忘掉了过去的身份,无论曾经是怎样的高低贵贱,现在都是平等的俘虏,一帮难兄难弟,困难的时候,唯有互相扶持才能渡过难关。虽然他们也不知道现在互相口头上的鼓励到底有特么什么用。

    而就在所有人都勉强抱着一丝生存的希望,期盼着逃脱的一天的时候,牢房外来了一个人,是一个可以和他们正常交流的人。

    “大明的同胞们,让你们久等了。”

    这句话吐字清晰,发音标准,停顿合适,语句十分通畅,令俘虏们大感吃惊。

    而站在牢房外说出这句话的,是一个身高将近六尺,结束发、与其他脑门前剃掉一块的倭人发型迥异,髭须有些灰白,鼻梁高挺,眼珠大而圆,眼神深邃的男子。

    “在下关东管领家臣——”那人稍微停顿一下,继续说道:“大明浙江台州人,李赫伦。”

    李赫伦?季桓之听到对方的自我介绍,不免惊诧。元道奇曾说,李赫伦此人二十多年前在外面失踪,后来发自日本萨摩的提报中提及过“赫伦”二字,说不准他真的是去了日本。季桓之走到前面,隔着牢门问:“阁下可是昔日五军营参将李赫伦?”

    对方经他一问,似乎也有些惊异。而李赫伦将年龄不大的季桓之端量一番,眼神中透着一股狐疑,口中只是反问:“这位小兄弟,你是在哪个军队里任职?”

    虽然仅仅是一闪而过的讶异目光,但是季桓之还是捕捉到了,他现在确信,面前这个李赫伦,正是自己要找的李赫伦。他便照实回答道:“在下锦衣卫千户季桓之,不知完颜部城在何处。”

    他这后半句话,其他俘虏完全闹不明白,但李赫伦可是理解的。

    “现在不用知道了。”直接找我就行。尽管李赫伦话只说了一半,但季桓之明白言外之意。

    二人交谈一会儿,李赫伦身后走过来两名倭军将领,问了他几句话,李赫伦用日语作答,那两名倭军将领点点头,又说了几句,看样子是让他继续和明军俘虏交流。

    “你和他们说了什么?”等李赫伦回过头来,季桓之问他。

    “瞎糊弄呗。”李赫伦轻扬嘴角,微微笑道。接着,他告诉众俘虏:“倭军中几乎没有懂汉语的,就连懂高丽语的也没几个,所以他们让我来问你们话,想套出一些关于明军的更多情报。你们至少要说点什么,否则我没办法改编应付他们。”

    有一两个头脑比较单纯的辽东军,见对方和自己是同胞兄弟,潜意识上拉近了距离,就打算说出明军的实际情况。然而朱后山拦住了他,并说:“此人自称浙江台州人,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那他和倭军在一起,就必定是一名汉奸;如果是假,那他便是倭人,更不可能帮我们。”

    两个辽东军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止住了口。

    不过季桓之走回来低声告诉朱后山弟兄二人:“朱千户,此人是原五军营参将。我听说二十多年前,曾经有一个姓李的将军率领部分兵马遁出关外,会不会……”季桓之此前从李密处了解到,自己第二次去往万羽堂藏身处的事情,朱后山和熊广泰暂时并不知道,而他算算自己年纪又不能说了解二十几年前的事情,所以故意称是“听说”。

    熊广泰听了季桓之的话,若有所思,而后忽然为之一振:“我知道!”

    季桓之问:“熊百户知道什么?”

    “如果他自称是浙江台州人,叫李赫伦,那么——”熊广泰声音忽然变得低沉下来,眼神也变得凝重:“那么他应当是三弟的父亲!”

    “真的?”朱后山相当吃惊,他表示要让季桓之再去问问,确认一下。

    于是季桓之又来到牢门口,问李赫伦:“敢问李将军,家中可有一子名李密?”

    李赫伦先是愣了一下,像是在思考什么,不过仅仅一弹指的停顿,他就答道:“不错,李密乃是我的幼子,你认识他?”

    兴许是当时李总旗年幼,而且又过了二十多年,李将军在日本这么久,一时间记不起来需要回想一下也正常。季桓之想通这一点后便回答:“李总旗是在下在北镇抚司的同僚。”

    “那他现在在哪儿?”李赫伦的语气中透着一股担心。

    对此,季桓之只是摇了摇头。

    李赫伦心一沉,叹了口气。随后道:“不谈那些了,先说说明军的情况怎么样吧?”

    季桓之道:“辽东副总兵祖承训领三千兵马援朝,已经在早些时候被你们打得全军覆没了。”

    “只有三千人?”李赫伦倍感惊疑。

    季桓之刚想说因为宁夏尚未平定,大明在短期内很可能不会出兵,那三千人已经是全部援军了。但他转念一想:李赫伦已经在日本待了这么多年,现在的他未必是过去的他了,凡事都照实了说,不一定是对的。于是他扯了个谎道:“祖承训的三千辽东军只是探路先锋,后面十几个卫所、以及山东、南直隶、乃至浙江都在调兵,大股兵马正源源不断地向江畔集结,估计等正式出兵的时候,应当不下三十万。”他自己估测,以大明的实力,出动三十万人,也属正常范围,所以才编出了这么个数字。

    后面朱后山听见季桓之一本正经地扯谎,面露欣慰的笑容,心里感慨: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而李赫伦听完季桓之的叙述,摸摸下巴的胡须,低眉沉思。

    这会儿那两个倭军将领又问了他几句话,李赫伦转头回答,两名倭将中高个的一个仰头大笑,随后走到牢门口,用一堆核桃大的死鱼眼冲最外面的季桓之轻蔑一瞥,叽咕了一句,旋即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季桓之不免要问:“李将军,你和他们说了什么?那倭将又对我说了什么?”

    前一个问题李赫伦没有回答,而后一个他回答了:“他说,戚家刀法,不过如此。”

    很快,季桓之就了解道,这个曾在战场上差点杀掉自己,但被另一个人拦住的倭将,正是侵朝先锋军团长加藤清正。

    你的名字,我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