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揪出老底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祁清民的燕麦生产车间出来。白煜带着诸多疑问去接吴霞下班。在回家的路上,他向吴霞提出来自己的疑问:“小妹,这个祁清民到底什么来头?下午他主动邀请我去参观,整个现场感觉比我们村的小作坊还乱,我怀疑这个戚清民是个骗子,来东河骗吃骗喝的。与他头上顶着的教授,博导的光环不太匹配。”
从第一次在东河贵宾室见到戚清民,吴霞就从心里面对他不太感冒。伍短的身材还带着点驼背,走起路来两条腿总在画圈,满脸的皱纹衬托出一张令人讨厌的脸,其中一只眼好像有毛病。如果他不和你说话,你永远都不会认为他再看你。
时间久了,工人们私下里给戚清民起了个外号:斜眼。
或许是给吴霞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再加上戚清民在见面会上对自己色眯眯地表情,吴霞不愿聊和戚清民有关的事情。
既然白煜提到了戚清民相关的话题,吴霞就跟了一句:“我看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林家父子这回是真中了邪了。”
“不一定。”白煜把林继亮给他透漏的消息讲给吴霞听。
吴霞若有所思,转了半天脑筋后对白煜说道:“既然林总有这种想法,估计他不会轻易捅破这层窗户纸,倒不如我们私下调查一下这个戚清民的背景。然后反馈给亮亮。”
“林总在业内做了这么多年,也许他早就知道内情。”
“那不一样,社会上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象的简单,或许林总就是希望我们来捅破这层窗户纸呢,这样他对省市相关业内人士和推荐人也有个交代?”
“也许你说的对,可我们找谁去调查正式情况呢?”
“嗯~,肯定不能走正规渠道啦!让我想想。”吴霞陷入沉思状。
最佳的人选应该是在行业内不算出名但能够打通省市甚至外省关系的有一定分量者。她想到了一个最佳人选:罗晓宇。
罗晓宇曾任省市两级要员,主管过工业战线的各个行业生产,体制内人脉上应该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罗晓宇不属于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打探点消息不会引起连锁反应,甚至传到戚清民的耳朵里。
吴霞拨通了罗晓宇的电话:“罗叔叔,您好,我是吴霞!”
“哦,小吴啊!还没下班?有什么事吗?”
吴霞把自己对戚清民的怀疑简单地给罗晓宇诉说了一遍,希望他能借助过去的同事了解一下戚清民的情况。当然林国强的真实想法她没有告诉罗晓宇。
“罗叔叔,你千万得给我保密。这关系到东河集团的利益问题和林总的声誉。”
罗晓宇痛快地答应了吴霞的请求,凭借他的人脉,打听这些消息不算难题。
放下电话,吴霞又给认识的几个朋友打了一桶电话,这才放心地在白煜的搀扶下走回家门。身子一天比一天重,看来坚持不了几天上班了。
第二天,吴霞开始和张帆商议自己请假待产这段时间的工作交接问题。过于专业的事项叫不出去只能自己在家继续处理,常规性的园区投融资、招投标工作都交代给了年轻人。如果有处理不了的事情张帆可以电话和她沟通商议解决。
完全休息下来的吴霞安心在家养胎,可脑子里还在挂念着戚清民的事情。终于有一天,罗晓宇的电话打了进来:“小吴,去办公室找你,说你请产假了。身体最近感觉怎么样?”
“谢谢您,罗叔叔,身体挺好,就是太能吃了,我都快成胖子了。”吴霞自嘲地对罗晓宇说道。
罗晓宇继续聊了几句关心的话,把主题转到吴霞托付的事情上:“小吴,你托我的事情有眉目了。电话里一句两句说不清,咱最好当面聊聊。”
这个消息让吴霞非常振奋,她急忙说道:“太好了,罗叔叔,我现在出门不方便,等我丈夫回来接上我去见您。”
罗晓宇的路子确实很广,除了戚清民真实的学历水平和社会地位外,甚至打探到了戚清民来找东河合作前的身份都摸得一清二楚。
戚清民,是上海某大学学生不假,毕业于改革开放初期,肚子里也确实有点东西。可此人性格顽劣,在校期间就以不务正业著称,毕业论文答辩时靠贿赂导师拿到的学位证。毕业后早早混迹江湖,游荡于医药圈靠投机生存。至于什么博士生导师之类的光环基本上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前半生靠着学校的光环和三寸不烂之舌在业内混的风声水起。临退休的时候在内蒙与人合股开办了一家所谓的生物科技公司,背靠燕山优质的燕麦种植基地做一些农产品深加工生意。这家科技公司是戚清民拉来的国家扶贫项目,所有设备都是利用扶贫资金采购。戚清民是名义上的董事长,并不掌实权。
后来因加工工艺的原因,产品市场并不像戚清民想象的美好,扶贫效果不明显,地方政府不满意,合作伙伴也以撤资的方法退出了经营。戚清民没有办法在当地立足,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省市,寻求转嫁危机的下家,以确保砸在手里的那堆设备变现,减少自己的损失。再后来,就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半年后,祁清民的身影出现在了东河集团的贵宾室,而且还带来了他所谓的高端保健产品和现代化生产设备。祁清民口里的先进设备放在原来的贫困县属企业里,真的可以定义为先进,但在工业门类相对齐全,行业涉及面光的魏城市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随便一个几百人的小厂退下来的设备都比祁清民的破烂先进。
就拿祁清民拉来的燃油锅炉来说,直到最后都躺在废品堆上没有找见合适的位置。虽然在废品堆上日晒雨淋,但祁清民却没有什么损失,因为这台设备也是列在二手设备转移清单里卖给了东河集团。尽管按照双方的协议,他还没有拿到钱,至少也能算是应收账款了。基于设备所有全的转移,祁清民除了刚开始还假模假式地到处找地方配置他的燃油锅炉,后来在东河集团蒸汽管网的接入,他不再关心这台锅炉的命运。
至于推荐人的情况,罗晓宇认为另当别论。这个推荐人原本就和罗晓宇认识,罗晓宇调任后断了联系。她是从魏城市走出去的高考状元,毕业于京城一家医科大学,现在是真正的行业专家和博导,年龄虽然不大,但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力是值得信赖的。
推荐人和祁清民的关系并非祁清民描述的那么要好,仅仅是在行业协会的年度例会上见过几次。东河集团有上马保健产品的想法,正好祁清民手头有这么个项目,于是推荐人就把他介绍给了林国强。换做别人,她也会推荐的。这是另一种为家乡招商引资的方法。
大量的信息源源不断地灌输到吴霞和白煜的耳朵里,她俩迅速进行着信息分析整理,然后得出了这样一个大致结论:
祁清民大学毕业不假,学术水平并不高,但善于投机钻营和走上层路线。在年复一年的参加各种行业学术会议过程中认识了不少业内专家学者,靠自己巧舌如簧的嘴皮子赢得了大家的关注,开始涉足实体,生物科技公司正是他借助扶贫资金创办的第一家企业。
祁清民嘴上功夫可以,在生物科技公司经营失败后有幸得到东河集团发展医药康养产品的消息,便在推荐人的引荐下,带着一堆破烂顶着推荐人的光环来到了魏城。
“工艺不成熟!我看他根本谈不上工艺。就那样的环境条件,如何保证工艺的基本条件。”白煜又想起了祁清民混乱的生产现场,心里依然愤愤不平。
“我感觉祁清民的醉翁之意不在产品,而在于尽快脱手这些烂设备。变现后走人。”吴霞认为祁清民是个唯利是图的人,她给了祁清民这样的结论。
“你们俩分析的都有一定道理。”罗晓宇和吴霞夫妇认真地分析着祁清民这件事对东河集团的影响,同时他还站在整个医药康养园区的角度考虑对整个园区康养产业的发展是否会产生负面作用,影响招商引资的整体环境。
祁清民的真实目的已经很明确,那就不能再拿东河集团当冤大头了。必须想办法止损,这是吴霞认为当务之急的事情。
她请教罗晓宇:“东河估计已经付给祁清民一部分钱了,继续支付下去损失更大。”
“就那堆破烂估计值不了几个大子儿。就是不清楚当时作价做了多少钱。”白煜对吴霞的担忧深有同感,凭他多年的施工经验来看,祁清民的资产满打满算不会超过20万,这还是高估了的价格。
如何让东河集团迅速止损又不让热心帮助东河的相关体面地全身而退成了在场的三个人需要面对的问题。
可算揪出祁清民的老底了。吴霞暗自庆幸,她想尽快把这个披着教授、博导光环的祁清民清理出东河集团。
“祁清民是推荐人介绍给老林的,现在他不好出面下逐客令。亮亮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解决这个问题。”罗晓宇思索着。
“你们看,这样......,行得通吗?”罗晓宇征求小夫妻的意见。
从祁清民的燕麦生产车间出来。白煜带着诸多疑问去接吴霞下班。在回家的路上,他向吴霞提出来自己的疑问:“小妹,这个祁清民到底什么来头?下午他主动邀请我去参观,整个现场感觉比我们村的小作坊还乱,我怀疑这个戚清民是个骗子,来东河骗吃骗喝的。与他头上顶着的教授,博导的光环不太匹配。”
从第一次在东河贵宾室见到戚清民,吴霞就从心里面对他不太感冒。伍短的身材还带着点驼背,走起路来两条腿总在画圈,满脸的皱纹衬托出一张令人讨厌的脸,其中一只眼好像有毛病。如果他不和你说话,你永远都不会认为他再看你。
时间久了,工人们私下里给戚清民起了个外号:斜眼。
或许是给吴霞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再加上戚清民在见面会上对自己色眯眯地表情,吴霞不愿聊和戚清民有关的事情。
既然白煜提到了戚清民相关的话题,吴霞就跟了一句:“我看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林家父子这回是真中了邪了。”
“不一定。”白煜把林继亮给他透漏的消息讲给吴霞听。
吴霞若有所思,转了半天脑筋后对白煜说道:“既然林总有这种想法,估计他不会轻易捅破这层窗户纸,倒不如我们私下调查一下这个戚清民的背景。然后反馈给亮亮。”
“林总在业内做了这么多年,也许他早就知道内情。”
“那不一样,社会上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象的简单,或许林总就是希望我们来捅破这层窗户纸呢,这样他对省市相关业内人士和推荐人也有个交代?”
“也许你说的对,可我们找谁去调查正式情况呢?”
“嗯~,肯定不能走正规渠道啦!让我想想。”吴霞陷入沉思状。
最佳的人选应该是在行业内不算出名但能够打通省市甚至外省关系的有一定分量者。她想到了一个最佳人选:罗晓宇。
罗晓宇曾任省市两级要员,主管过工业战线的各个行业生产,体制内人脉上应该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罗晓宇不属于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打探点消息不会引起连锁反应,甚至传到戚清民的耳朵里。
吴霞拨通了罗晓宇的电话:“罗叔叔,您好,我是吴霞!”
“哦,小吴啊!还没下班?有什么事吗?”
吴霞把自己对戚清民的怀疑简单地给罗晓宇诉说了一遍,希望他能借助过去的同事了解一下戚清民的情况。当然林国强的真实想法她没有告诉罗晓宇。
“罗叔叔,你千万得给我保密。这关系到东河集团的利益问题和林总的声誉。”
罗晓宇痛快地答应了吴霞的请求,凭借他的人脉,打听这些消息不算难题。
放下电话,吴霞又给认识的几个朋友打了一桶电话,这才放心地在白煜的搀扶下走回家门。身子一天比一天重,看来坚持不了几天上班了。
第二天,吴霞开始和张帆商议自己请假待产这段时间的工作交接问题。过于专业的事项叫不出去只能自己在家继续处理,常规性的园区投融资、招投标工作都交代给了年轻人。如果有处理不了的事情张帆可以电话和她沟通商议解决。
完全休息下来的吴霞安心在家养胎,可脑子里还在挂念着戚清民的事情。终于有一天,罗晓宇的电话打了进来:“小吴,去办公室找你,说你请产假了。身体最近感觉怎么样?”
“谢谢您,罗叔叔,身体挺好,就是太能吃了,我都快成胖子了。”吴霞自嘲地对罗晓宇说道。
罗晓宇继续聊了几句关心的话,把主题转到吴霞托付的事情上:“小吴,你托我的事情有眉目了。电话里一句两句说不清,咱最好当面聊聊。”
这个消息让吴霞非常振奋,她急忙说道:“太好了,罗叔叔,我现在出门不方便,等我丈夫回来接上我去见您。”
罗晓宇的路子确实很广,除了戚清民真实的学历水平和社会地位外,甚至打探到了戚清民来找东河合作前的身份都摸得一清二楚。
戚清民,是上海某大学学生不假,毕业于改革开放初期,肚子里也确实有点东西。可此人性格顽劣,在校期间就以不务正业著称,毕业论文答辩时靠贿赂导师拿到的学位证。毕业后早早混迹江湖,游荡于医药圈靠投机生存。至于什么博士生导师之类的光环基本上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前半生靠着学校的光环和三寸不烂之舌在业内混的风声水起。临退休的时候在内蒙与人合股开办了一家所谓的生物科技公司,背靠燕山优质的燕麦种植基地做一些农产品深加工生意。这家科技公司是戚清民拉来的国家扶贫项目,所有设备都是利用扶贫资金采购。戚清民是名义上的董事长,并不掌实权。
后来因加工工艺的原因,产品市场并不像戚清民想象的美好,扶贫效果不明显,地方政府不满意,合作伙伴也以撤资的方法退出了经营。戚清民没有办法在当地立足,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省市,寻求转嫁危机的下家,以确保砸在手里的那堆设备变现,减少自己的损失。再后来,就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半年后,祁清民的身影出现在了东河集团的贵宾室,而且还带来了他所谓的高端保健产品和现代化生产设备。祁清民口里的先进设备放在原来的贫困县属企业里,真的可以定义为先进,但在工业门类相对齐全,行业涉及面光的魏城市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随便一个几百人的小厂退下来的设备都比祁清民的破烂先进。
就拿祁清民拉来的燃油锅炉来说,直到最后都躺在废品堆上没有找见合适的位置。虽然在废品堆上日晒雨淋,但祁清民却没有什么损失,因为这台设备也是列在二手设备转移清单里卖给了东河集团。尽管按照双方的协议,他还没有拿到钱,至少也能算是应收账款了。基于设备所有全的转移,祁清民除了刚开始还假模假式地到处找地方配置他的燃油锅炉,后来在东河集团蒸汽管网的接入,他不再关心这台锅炉的命运。
至于推荐人的情况,罗晓宇认为另当别论。这个推荐人原本就和罗晓宇认识,罗晓宇调任后断了联系。她是从魏城市走出去的高考状元,毕业于京城一家医科大学,现在是真正的行业专家和博导,年龄虽然不大,但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力是值得信赖的。
推荐人和祁清民的关系并非祁清民描述的那么要好,仅仅是在行业协会的年度例会上见过几次。东河集团有上马保健产品的想法,正好祁清民手头有这么个项目,于是推荐人就把他介绍给了林国强。换做别人,她也会推荐的。这是另一种为家乡招商引资的方法。
大量的信息源源不断地灌输到吴霞和白煜的耳朵里,她俩迅速进行着信息分析整理,然后得出了这样一个大致结论:
祁清民大学毕业不假,学术水平并不高,但善于投机钻营和走上层路线。在年复一年的参加各种行业学术会议过程中认识了不少业内专家学者,靠自己巧舌如簧的嘴皮子赢得了大家的关注,开始涉足实体,生物科技公司正是他借助扶贫资金创办的第一家企业。
祁清民嘴上功夫可以,在生物科技公司经营失败后有幸得到东河集团发展医药康养产品的消息,便在推荐人的引荐下,带着一堆破烂顶着推荐人的光环来到了魏城。
“工艺不成熟!我看他根本谈不上工艺。就那样的环境条件,如何保证工艺的基本条件。”白煜又想起了祁清民混乱的生产现场,心里依然愤愤不平。
“我感觉祁清民的醉翁之意不在产品,而在于尽快脱手这些烂设备。变现后走人。”吴霞认为祁清民是个唯利是图的人,她给了祁清民这样的结论。
“你们俩分析的都有一定道理。”罗晓宇和吴霞夫妇认真地分析着祁清民这件事对东河集团的影响,同时他还站在整个医药康养园区的角度考虑对整个园区康养产业的发展是否会产生负面作用,影响招商引资的整体环境。
祁清民的真实目的已经很明确,那就不能再拿东河集团当冤大头了。必须想办法止损,这是吴霞认为当务之急的事情。
她请教罗晓宇:“东河估计已经付给祁清民一部分钱了,继续支付下去损失更大。”
“就那堆破烂估计值不了几个大子儿。就是不清楚当时作价做了多少钱。”白煜对吴霞的担忧深有同感,凭他多年的施工经验来看,祁清民的资产满打满算不会超过20万,这还是高估了的价格。
如何让东河集团迅速止损又不让热心帮助东河的相关体面地全身而退成了在场的三个人需要面对的问题。
可算揪出祁清民的老底了。吴霞暗自庆幸,她想尽快把这个披着教授、博导光环的祁清民清理出东河集团。
“祁清民是推荐人介绍给老林的,现在他不好出面下逐客令。亮亮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解决这个问题。”罗晓宇思索着。
“你们看,这样......,行得通吗?”罗晓宇征求小夫妻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