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一次海运成功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奋斗在大明
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一次海运成功
王宗沐在海上,也是有几分提心吊胆的。
因为这一套最便利的航道,是一条远离海岸的航道。
而在这个时代主流的航道,还是靠近海岸线的航道,或者说,在航道中间,有小岛或者岛屿岛礁。作为路标,但是这一条航道,什么也没有,只能从牵星定位法。
其实,周梦臣推动天文学的发展。也改善了借助星辰的定位方法。引入了经纬度。北京紫禁城作为经度起点,也就是零度。纬度自然是四十度。周梦臣从北京钦天监找来两三个人参与这一次航向,这些人说起来,也是周梦臣的徒子徒孙。
而王宗沐并不是太相信这个方法的。同样用了牵星定位法。
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即便如此王宗沐已经担心。
因为在船上看过去,大海茫茫,什么也看不见,数百艘的船队,港口上是庞然大物,但是在大海之上,给人的感觉,并不比一只水鸟大。虽然,没有遇见什么危险,但是王宗沐依然是整日整日的睡不着觉。
他并不晕船,作为浙江人。他对大海还是相当熟悉的。但是依然害怕,这一次航向出了问题,出现偏航,迷航等等状况。那就为开展海运造成很不好的开头,如此一来,王宗沐觉得自己百死莫恕了。
远处一片黑黝黝的山势显露出来。王宗沐反而放下心了。
这就是成山角。
也就是山东半岛深入大海最远的地步。
也是海运的畏途。
如果按照传统的航海方式,沿着海岸线北上,在成山角这里,就会非常危险,一来暗礁特别多,二来,因为半岛的原因,风浪特别大。很容易出事。成为海运的一处天堑。
甚至在大明朝一直有一个胶莱运河的提案,就是从山东半岛上修建一条运河,用于通航,为的就是避开成山角。
唯独王宗沐这个航线,距离成山角有一百多里,在日头特别好的情况下,仅仅能够看见一点点背景色而已。比起那些沿着海岸线航向的船只在,见到成山角,就提心吊胆,唯恐一个不小心,就葬身大海不一样。
王宗沐看到了成山角,立即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这一条航线上少有的几处坐标,看到成山角之后,就能转向了,进入渤海。进入渤海之后,不管是之后的庙街群体,还是南边山东海岸,与北边的辽东海岸,都可以做为坐标。
虽然依然
在大海之中,却给人非同一般的安全感。
不过,这也有一点点小问题,那就是进入渤海之后,洋流就慢慢弱了起来。而且这些年渤海的海况,沙船帮的老手也不是太清楚的。
原因很简单。
大明海禁虽然很放松,但是渤海湾还是不一样的,这里是什么地方,简直是帝国腹心之地。大明对这一片大海的重视程度,要比其他海域都大。而且前文也说,直到登莱水师在太湖覆灭。这一支水师一直是存在的。他们的任务就是为辽东镇运输粮食之余,也负责渤海湾的安全。
所以,沙船帮这些半黑半白的海商,他们是不敢来这里的。即便周梦臣通过戚继光的关系,调用登莱水师一些水手。但也仅仅能作为一个领航的作用。毕竟,这有这么多船,不可能每一个船上都安排一个人。
最后一段海路,虽然很短,但也有两三日。
不过,到了这里,与到了天津并没有什么区别。
特别是刚刚过了成山角不久,在海面上就看见了几艘船。这几艘船见如此庞大的船队,居然不敢靠近,在半日之后,有几十艘船黑压压过来之后,才敢上前问话,原来是登莱水师。
登莱水师这边也松了一口气,随即开始护航。毕竟,虽然周梦臣不怎么管他们。但是周梦臣作为总督对山东这里也是有一定的指挥权的。王宗沐作为文官上官,又有总督的手令,他们自然不敢怠慢。
就在王宗沐的第一次海运到了最后一段路程。估计一两日之后,就能到天津。而俞大猷与戚继光联手,也完成了对舟山群岛的清扫。
比起王宗沐这里的一切顺利。俞大猷这里就是一点也不顺利了。
俞大猷与戚继光联手,连续夺下来十几个岛屿。
如果说没有收获,也不是没有。夺了几十艘船只,还有一批货物,毕竟,汪直赖以生存的根基,从来不是打仗,而是勾连贸易,作为海上最大船主,汪直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做生意。
在征战的时候也是。
而汪直下落不明,反正从长江口海战之后,根本没有回到这里。甚至连他的亲信也没有回来。他的老婆孩子就在日本,在这里不过是几个姬妾而已,这种女人这个时代根本不被看重。
汪直下落不明,其他各部根本没有维持这里的想法。
甚至有一些海盗在临走之前,还狠狠的抢了一把汪直的东西。于是,这里更是一片狼藉。
俞大猷与戚继光出动的一万多
人,大小船只一百多艘,居然仅仅弄了一些破烂,不,最大的价值,其实俘获一片跟随汪直出海的海商,还有一些被劫掠到海上的百姓,总共有一两万人。
毕竟,汪直聚集了这么多海盗。总要给海盗最基本的供给的。再加上维系整个海盗体系的运转,还是有一定后勤的人员,这也就是为什么汪直将船队分散到很多小岛上的原因。
因为不这样,根本不能维持这么大的船队。
这些后勤人员,还有汪直在海盗劫掠下遗落下的货物,等等东西,并不算是空手而归。但是却不是俞大猷如此大动干戈的目的。
戚继光只能安慰俞大猷,说道:“俞将军,不管怎么说,这样回去,也足够向上面交代了。”
俞大猷说道:“一日纵贼,数世之患。我不相信汪直就这么死了。汪直一定是金蝉脱壳了。汪直一日不死,倭寇一日不算平息。而且我也打听了,谢和为首相当大一批海盗都奔赴福建了,福建哪里要出事啊。”
俞大猷太明白福建的情况了。
福建没有出问题,那是因为周梦臣放任默许的政策。也是因为地方官与通倭的士绅之间彼此妥协,通倭士绅之中的力量与海盗或者说海商的力量彼此妥协。双方才能安安分分发财。上上下下糊弄。
但是谢和这一群人加入其中,这种力量平衡就打破了。
海商的力量大增,通倭士绅的力量能够压制住这些海商的力量吗?别的不说,习惯劫掠的海盗,还能转化为习惯做生意的海商吗?同样,这些通倭的海商见南直隶浙江的问题解决的差不多了,会不会觉得朝廷要对付他们?他们会不会采取一些办法,比如养贼自重?
等等,很多复杂的问题,一一涌现出来。
俞大猷敏感的判断出来,今后平倭的主战场就在福建了。而且如果说浙江这边倭寇之中,倭人还是占据相当一部分力量的话,在福建那边就不一样,更多是福建人自己搞出的问题。
俞大猷作为福建人,岂能不为家乡父老着想。只是戚继光虽然也有这样的判断,但是他到底不是福建人,不能感同身受,说道:“此去之后,就报告大人,大人自然处置。”
俞大猷心中暗道:“希望如此吧。”他随即开始将这一战收尾,准备在这里设立几个百户所,看看附近岛屿有没有耕种条件,留一批人手在这里,为国家守海。
这也是俞大猷的观念之一,平定一地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安民建制。让此地归于王化。不再从贼。
,奋斗在大明
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一次海运成功
王宗沐在海上,也是有几分提心吊胆的。
因为这一套最便利的航道,是一条远离海岸的航道。
而在这个时代主流的航道,还是靠近海岸线的航道,或者说,在航道中间,有小岛或者岛屿岛礁。作为路标,但是这一条航道,什么也没有,只能从牵星定位法。
其实,周梦臣推动天文学的发展。也改善了借助星辰的定位方法。引入了经纬度。北京紫禁城作为经度起点,也就是零度。纬度自然是四十度。周梦臣从北京钦天监找来两三个人参与这一次航向,这些人说起来,也是周梦臣的徒子徒孙。
而王宗沐并不是太相信这个方法的。同样用了牵星定位法。
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即便如此王宗沐已经担心。
因为在船上看过去,大海茫茫,什么也看不见,数百艘的船队,港口上是庞然大物,但是在大海之上,给人的感觉,并不比一只水鸟大。虽然,没有遇见什么危险,但是王宗沐依然是整日整日的睡不着觉。
他并不晕船,作为浙江人。他对大海还是相当熟悉的。但是依然害怕,这一次航向出了问题,出现偏航,迷航等等状况。那就为开展海运造成很不好的开头,如此一来,王宗沐觉得自己百死莫恕了。
远处一片黑黝黝的山势显露出来。王宗沐反而放下心了。
这就是成山角。
也就是山东半岛深入大海最远的地步。
也是海运的畏途。
如果按照传统的航海方式,沿着海岸线北上,在成山角这里,就会非常危险,一来暗礁特别多,二来,因为半岛的原因,风浪特别大。很容易出事。成为海运的一处天堑。
甚至在大明朝一直有一个胶莱运河的提案,就是从山东半岛上修建一条运河,用于通航,为的就是避开成山角。
唯独王宗沐这个航线,距离成山角有一百多里,在日头特别好的情况下,仅仅能够看见一点点背景色而已。比起那些沿着海岸线航向的船只在,见到成山角,就提心吊胆,唯恐一个不小心,就葬身大海不一样。
王宗沐看到了成山角,立即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这一条航线上少有的几处坐标,看到成山角之后,就能转向了,进入渤海。进入渤海之后,不管是之后的庙街群体,还是南边山东海岸,与北边的辽东海岸,都可以做为坐标。
虽然依然
在大海之中,却给人非同一般的安全感。
不过,这也有一点点小问题,那就是进入渤海之后,洋流就慢慢弱了起来。而且这些年渤海的海况,沙船帮的老手也不是太清楚的。
原因很简单。
大明海禁虽然很放松,但是渤海湾还是不一样的,这里是什么地方,简直是帝国腹心之地。大明对这一片大海的重视程度,要比其他海域都大。而且前文也说,直到登莱水师在太湖覆灭。这一支水师一直是存在的。他们的任务就是为辽东镇运输粮食之余,也负责渤海湾的安全。
所以,沙船帮这些半黑半白的海商,他们是不敢来这里的。即便周梦臣通过戚继光的关系,调用登莱水师一些水手。但也仅仅能作为一个领航的作用。毕竟,这有这么多船,不可能每一个船上都安排一个人。
最后一段海路,虽然很短,但也有两三日。
不过,到了这里,与到了天津并没有什么区别。
特别是刚刚过了成山角不久,在海面上就看见了几艘船。这几艘船见如此庞大的船队,居然不敢靠近,在半日之后,有几十艘船黑压压过来之后,才敢上前问话,原来是登莱水师。
登莱水师这边也松了一口气,随即开始护航。毕竟,虽然周梦臣不怎么管他们。但是周梦臣作为总督对山东这里也是有一定的指挥权的。王宗沐作为文官上官,又有总督的手令,他们自然不敢怠慢。
就在王宗沐的第一次海运到了最后一段路程。估计一两日之后,就能到天津。而俞大猷与戚继光联手,也完成了对舟山群岛的清扫。
比起王宗沐这里的一切顺利。俞大猷这里就是一点也不顺利了。
俞大猷与戚继光联手,连续夺下来十几个岛屿。
如果说没有收获,也不是没有。夺了几十艘船只,还有一批货物,毕竟,汪直赖以生存的根基,从来不是打仗,而是勾连贸易,作为海上最大船主,汪直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做生意。
在征战的时候也是。
而汪直下落不明,反正从长江口海战之后,根本没有回到这里。甚至连他的亲信也没有回来。他的老婆孩子就在日本,在这里不过是几个姬妾而已,这种女人这个时代根本不被看重。
汪直下落不明,其他各部根本没有维持这里的想法。
甚至有一些海盗在临走之前,还狠狠的抢了一把汪直的东西。于是,这里更是一片狼藉。
俞大猷与戚继光出动的一万多
人,大小船只一百多艘,居然仅仅弄了一些破烂,不,最大的价值,其实俘获一片跟随汪直出海的海商,还有一些被劫掠到海上的百姓,总共有一两万人。
毕竟,汪直聚集了这么多海盗。总要给海盗最基本的供给的。再加上维系整个海盗体系的运转,还是有一定后勤的人员,这也就是为什么汪直将船队分散到很多小岛上的原因。
因为不这样,根本不能维持这么大的船队。
这些后勤人员,还有汪直在海盗劫掠下遗落下的货物,等等东西,并不算是空手而归。但是却不是俞大猷如此大动干戈的目的。
戚继光只能安慰俞大猷,说道:“俞将军,不管怎么说,这样回去,也足够向上面交代了。”
俞大猷说道:“一日纵贼,数世之患。我不相信汪直就这么死了。汪直一定是金蝉脱壳了。汪直一日不死,倭寇一日不算平息。而且我也打听了,谢和为首相当大一批海盗都奔赴福建了,福建哪里要出事啊。”
俞大猷太明白福建的情况了。
福建没有出问题,那是因为周梦臣放任默许的政策。也是因为地方官与通倭的士绅之间彼此妥协,通倭士绅之中的力量与海盗或者说海商的力量彼此妥协。双方才能安安分分发财。上上下下糊弄。
但是谢和这一群人加入其中,这种力量平衡就打破了。
海商的力量大增,通倭士绅的力量能够压制住这些海商的力量吗?别的不说,习惯劫掠的海盗,还能转化为习惯做生意的海商吗?同样,这些通倭的海商见南直隶浙江的问题解决的差不多了,会不会觉得朝廷要对付他们?他们会不会采取一些办法,比如养贼自重?
等等,很多复杂的问题,一一涌现出来。
俞大猷敏感的判断出来,今后平倭的主战场就在福建了。而且如果说浙江这边倭寇之中,倭人还是占据相当一部分力量的话,在福建那边就不一样,更多是福建人自己搞出的问题。
俞大猷作为福建人,岂能不为家乡父老着想。只是戚继光虽然也有这样的判断,但是他到底不是福建人,不能感同身受,说道:“此去之后,就报告大人,大人自然处置。”
俞大猷心中暗道:“希望如此吧。”他随即开始将这一战收尾,准备在这里设立几个百户所,看看附近岛屿有没有耕种条件,留一批人手在这里,为国家守海。
这也是俞大猷的观念之一,平定一地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安民建制。让此地归于王化。不再从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