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奋斗在大明 > 第二十五章 钱从何来?

第二十五章 钱从何来?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十五章钱从何来?

    这也是南北两方对朝廷的不同态度。

    江南一带的士大夫,其实一直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朝廷亏欠他们。无他,江南重赋,江南一带才数个府县,却支撑了全天下近乎一半的赋税。他们自然是愤愤不平。

    觉得朝廷不公平。

    所以,这种怨念甚至可以延伸到开国之初,太祖皇帝对文官士大夫的打压。总之,敢怒而不敢言。而北方大部分士大夫却不一样。

    北方大部分士大夫其实对大明皇室与大明朝廷,比南方士大夫更忠心一点。当然了,这是范围上的,并不是说江南士大夫一定对大明不忠心。

    这并不是北方士大夫比江南士大夫有更高的道德水平。而是北方大多少士大夫都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离不开朝廷。

    北方经济薄弱,又有边防重担。即便是各地士大夫也不是多富有的,完全不能与江南的同行相比。在遇见很多天灾人祸的事情,根本支撑不住。所以希望更多来自朝廷的支持。

    韩邦奇这一番话,虽然有些怨气。但也算是基本事实。

    在赈灾这一件事情,从来不能全部靠朝廷。虽然士大夫们也做一些兼并土地的事情,但是本质上这些士大夫们也是愿意维护乡里的安定与秩序,毕竟,这秩序是有利于他们的。

    指望朝廷的赈灾款,是远远不够的,一般来说,都是官府与士大夫合作,募捐一笔钱财,或者修建地方水利工程的。赈灾这一件事情也不例外。一般对士大夫们来说,赈灾这一件事情,是有利可图的。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

    今日大地震太惨重了。即便是关中士大夫家族,也是家家带孝,户户有丧。特别是受灾最惨重的那几个县,简直非数十年不可尽复旧观了。

    这种情况下,士大夫家族也未必能得了好。

    韩邦奇如此着急的来找周梦臣,未必没有这个原因,关中士大夫本来家底都不厚,再经过如此惨痛的损失,他们士大夫家族也是需要朝廷接济一下的。

    周梦臣本来就想与关中士大夫接触一下,毕竟周梦臣也明白这个道理。如此大灾难,必须发动一切能够发动的力量,而关中士大夫也是一股力量。

    周梦臣向韩邦奇行了一礼,说道:“师叔,我此来也是需要师叔相助。正如师叔所言,朝廷的赈灾款,远远不够,单单是炸开这里,就需要重赏勇夫,非数千两不可。这甚至还是少的。放在整个关中,山西一带,这样大大小小的工程,不知道多少。”

    “自助者天助,还请师叔帮我联系一下关中士绅,共同商讨一下此事。”

    韩邦奇叹息一声,说道:“这是自然。只是我关中士绅,都不富裕,就拿我韩家来说,不过有田地数百亩,即便在外的一些生意,一年下来也不过千两上下,韩家各房都在,我即便是族长,每年动用的钱粮也不过数百两而已。今年,我韩家死伤惨重,我这一辈子,都走了。就剩下我一个人,下一辈子侄之中,折十几口在,丧事都还没有办。根本挤不出钱来,而关中士绅,耕读传家。与我家大抵相仿,真帮不上什么忙,或许能出一二百石粮食。但是------”

    周梦臣对韩邦奇的话,并没有怀疑。毕竟,韩邦奇所说的情况,虽然有一点叫穷的意思,但是大体上相差不大。关中所谓的天府之国,早就不是汉唐之时了,土地退化,汉唐的河渠崩坏。每年几乎都是大旱。

    周梦臣心中暗道:“或许,只有想办法去对面化缘了。”周梦臣目光穿过黄河,看向了黄河东岸,因为距离的原因,只能看见对面山峦叠起,却看不真切。

    那边就是山西蒲州。

    也就是杨博,张四维,等一系列晋商大佬的老家。

    如果说,明清交汇时候的晋商根底都在太原大同附近。而这个时代,真正能代表晋商的就是蒲州系。

    “不过,有一个地方却是有钱粮的。”韩邦奇说道:“只是如果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希望你去打那边的主意。”

    周梦臣说道:“哦,谁?”

    韩邦奇说道:“秦王。”

    周梦臣一愣,心中暗道:“我倒是把他给忘记了。”

    的确,太祖皇帝所封的藩王,秦,晋,楚,蜀,为大藩,即便严世蕃评点天下富豪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这几家。可以说,富可敌国。

    但是奈何,这也是不好对付的。

    与代王不一样,代王一脉,在太祖诸子之中,本来就上不了什么台面。但是秦王不一样了,秦王乃是太祖次子一脉,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太祖的长子嫡系在大明是绝后的。至于在海外有没有流传,也是不清楚的事情。因宗法而论,秦王一脉就是宗室之中的长房了。这是有特殊的政治地位的。

    遇见很多事情,比如藩王向朝廷施压的事情,也是秦王出头。即便是皇帝也对秦王藩也不能不小心对待。韩邦奇见周梦臣微微一愣,也叹息说道:“其实我也知道,秦王藩不是好对付的。奈何关中上好的土地,十有七八都是秦王的。关中士绅之力,合在一起,也不及秦王啊。”

    “在这种年景下,能拿出来钱财的,也只有秦王了。”

    周梦臣说道:“请师叔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办的。秦王既然身为国家秦王,在这个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我想秦王也有这个想法。”

    别人怕秦王,周梦臣不怕秦王。甚至周梦臣发现,似乎得罪藩王对他来说,弊大于利。

    周梦臣而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功高不赏。以他的年纪做到总督一任上,已经是破格之后再破格了。如果周梦臣再立新功,也不可能到六部任尚书,只有虚职上的增加,没有别的什么好处。

    甚至风头越劲,越被人打压。

    对周梦臣来说,简直是有害无利。

    在周梦臣看来,似乎适度的犯一些错误,将功折罪是一个好办法。最少让嘉靖觉得好处置多了。

    但是这一件事情,也是要掌握分寸的。一些罪过是可以将功折罪的,有些是不可以的。比如说周梦臣出兵青城这一件事情,多少功劳都不能对冲的。如果没有这一场地震,周梦臣估计还要在北京挂上一段时间。

    所以,这种原则上的错误不能犯。

    而且周梦臣功高与军队联系密切,又与其他人打成一片,成为好好先生。这也是不行的。嘉靖一看就要问,如此收买人心,意欲何为?

    周梦臣过一地,就留下一地美名,固然是好事。但是在嘉靖哪里却未必是好事了。

    而今大同百姓还很感激周梦臣,但凡大同来人到了北京,都要到周府投帖,即便周梦臣从来不见,也不见断绝。

    名声太好了,也未必是好事。

    周梦臣忽然发现,如果他得罪了藩王,却很合适。第一,藩王名声不好。第二,周梦臣不是寻常官员,寻常官员对藩王的弹劾与攻击,是顶不住的。很容易让皇帝以亲亲之谊为由给打发了。毕竟嘉靖也想要一个好名声。

    但是周梦臣敢相信,他绝对不至于如此。他明白嘉靖对藩王的感情,无非是想要一个好名声而已,除却这些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想法了。

    而周梦臣自信自己的作用,要比一个虚无缥缈的好名声有用的多。自然也相信嘉靖知道该怎么选择。更不要说秦王而今有钱,很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