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心急了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奋斗在大明
第三十五章心急了
就是自然环境的原因。太过薄弱的自然环境。一旦遇见旱情,很可能颗粒无收。这样的记载在大同历史上并不少见。残酷生态环境,与其他因素叠加在一起。也就形成了少量好地,最多不超过十万顷,被达官显贵占据。朝廷在这里占据的不过万顷。但是其他旱田劣地,没有完善的水利工程,百姓很难存活,自然各谋出路,逃入关内有之,逃出关外的有之,妻女成为享誉天下的大同婆娘,也有之。
周梦臣陷入沉思之中。
他不得不承认。如果真对大同百姓好。杨继盛的方案是对的。
大力增加水利工程。减少旱情对大同粮食生产的影响。这才保证大同成为塞上明珠的重要依靠。而这样做,其实对粮食生产增幅并不是太大。正如之前说的,屯田开垦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毕竟大同附近就那么多土地,大同在册百姓就那么多人。
所以杨继盛的办法,是增加了大同的底蕴,并不能直接增强大同的硬实力。
周梦臣看着周围劳作的百姓陷入沉思之中。心中暗道:“今后数年,我要提高大同的实力。那么大同的实力到底是什么?第一是粮。这是必然的。军事行动需要天量的粮草。再加上安堵青城百姓,我估计要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之多,几乎是大同一年的粮食产量的。我本来想紧衣节食。三年结余一年的粮食,而今看来未必了。第二就是银两。大兵一动,自然消耗非常多,没有一两百万两,是不可能的。其余就是各种其他资源,比如钢铁。比如火药,火器。比如水泥,等战略物资。而今看来,这粮食安全并不稳定。本来就要增加一些投入。只是如何做到两全其美,一分钱花出两分钱的作用。就不好说了。”
周梦臣说道:“杨兄,此事关系重大。你容我细细想想。”
杨继盛说道:“周兄,我觉得你太急了。”
周梦臣有些愣神说道:“我急了?”
杨继盛说道:“正是。复套一事,如果凭借朝廷之力,或许在二三年之内建功,但是如果想仅凭大同一镇之力,十年休息,十年生聚以不为过?甚至这才是根本。而你心中恐怕没有等那么长时间吧。”
“欲速则不达。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不可不察,你这样的心态。实在有点-----”
周梦臣听了,正要开口反驳。
但是想来想去,周梦臣不得不承认杨继盛说的有道理。
杨继盛比周梦臣纯粹。
杨继盛作为周梦臣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下定决心要复套。他就一心一意想复套,从来没有在别的事情上分神,但是周梦臣却没有了。周梦臣与北京的政治-斗争牵连很多。很多事情周梦臣并不是棋手,但一定是重要的参与者。
而周梦臣人生理想,也不是为了区区复套。
复套只是他想要达成其他目的的一个手段而已。
周梦臣对复套是认真的。对大同百姓的感情也是真的。但是周梦臣很多事情要在复套成功之后做,甚至只有在复套成功的基础上,他才能做。所以。对于杨继盛来说,复套或许是他的终极目的,对周梦臣来说,这不过是面前一个关卡而已。
周梦臣看见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关卡。但是时间不等人。
周梦臣一辈子有多少个十年。他如果真在大同来一个十年生聚,他将来那有时间做别的。别的不说,十年之后,估计张居正就已经攀到了入阁的门槛之上,他还在大同吗?
这就是翰林出身的好处。外臣如果没有大功劳,一任数年。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人没有后台,三任,也就是九年熬满资历之后,才能升迁。但是翰林院出身,几乎按步就班。
号称坐满十年冷板凳。也仅仅十年而已。
正因如此。周梦臣自己没有感觉。其实他有一点点着急了。毕竟总体上来说,土默特部的实力要在大同一镇之上。土默特的统治范围有多大?也就是内蒙古中部,几乎占据整个漠南蒙古。后世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接壤的内蒙古地区都是土默特部。而除却这些地区之外,土默特部还有广泛的影响力。
当然了,辛爱屡败,将俺答的声望打落。而今这声望不在了。
但是即便这样。这么大地域,还有丰州滩,黄河沿岸的农业区。又有大量游牧部落。土默特部于大明自然完全不能比。但是大同镇却比过土默特部。大同百姓加起来不过百万。单单是人丁上都比不过。其余资源上,甚至即便比农业资源。丰州滩乃至其他地方,真正开发出来,也是完胜大同镇的。
即便是推动工业革命,也是需要时间与沉淀的。
这都是急不得的东西。因为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处。
周梦臣心中暗道:“我常要别人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到了我自己反而有些受不住了。”
周梦臣向杨继盛行礼说
道:“杨兄的教诲,周某铭记心间,给我一点时间。”
周梦臣回到了巡抚衙门。将他准备文书一项一项铺了桌子上,靠在太师椅上,脚勾着桌子,让椅子腿一根落地。随着脚一勾一松,整个都晃晃悠悠的。
这就是当初他读书时候,遇见难题的做法。
周梦臣想了好一阵子。随即起身,将这些文书全部叠在一起,取来一个火盆。扔了进去。片刻之间。他数个月的思考都化为飞灰了。
周梦臣心中苦笑。暗道:“早知道有今日,我当初就该去旁听一下经济学。”周梦臣之前的所有计划,都建立在的粮食生产稳定上的。而今这个基础不在了,即便周梦臣不想将银子全部投入农业之中。这些计划也都要推倒重建了。
有些东西,就好像呼吸一样存在。大家都以为常的时候,就不觉得多宝贵。而一旦失去,才知道是多么宝贵。
周梦臣终究不敢去赌,未来数年没有一次大旱灾。
或者说今年的旱情会不会绵延整整一年。
周梦臣起身徘徊,心中暗道:“或许很多东西都是有联系,钢铁生产。水泥生产,乃至于火药生产,之前都是因为战争拉动。或许大同需要一项大工程。”
周梦臣之前的规划。是大举投入军器监。水泥作坊。将生产出来铁卖出去之后,收拢资金。将生产数来的水泥全部投入边墙的修缮。毕竟一个固若金汤的边墙,可以节省大量守边的兵力。
因为周梦臣也知道,大同的兵力已经到了极限了。
十四个卫所,五万骑兵。四万京营。其中京营是朝廷能够完全控制的。但是即便如此,这十几万大军。已经让朝廷对他有些敏感了。如果不是周梦臣让李儒当大同总兵,这个数目也未必有。
所以参与复套之战的,也只有这些了。
说起来,人数并不是太多的。这也是为什么,周梦臣想要用更多工事与火器来代替人员。就是为了能让复套的时候,大同留守的军队越少,能投入战事的军队也就越多。
只是而今看来,周梦臣的原计划不行。不过,未必没有办法,将水利工程与周梦臣之前计划结合起来。在此之前,周梦臣必须去考察一下,大同水利计划有什么预案。
周梦臣之前设想截断桑干河水的大水库。自然是不可能的。投入太大了。其他工程。周梦臣了解不多。但是他知道有一个地方知道。那就是大同书院。
,奋斗在大明
第三十五章心急了
就是自然环境的原因。太过薄弱的自然环境。一旦遇见旱情,很可能颗粒无收。这样的记载在大同历史上并不少见。残酷生态环境,与其他因素叠加在一起。也就形成了少量好地,最多不超过十万顷,被达官显贵占据。朝廷在这里占据的不过万顷。但是其他旱田劣地,没有完善的水利工程,百姓很难存活,自然各谋出路,逃入关内有之,逃出关外的有之,妻女成为享誉天下的大同婆娘,也有之。
周梦臣陷入沉思之中。
他不得不承认。如果真对大同百姓好。杨继盛的方案是对的。
大力增加水利工程。减少旱情对大同粮食生产的影响。这才保证大同成为塞上明珠的重要依靠。而这样做,其实对粮食生产增幅并不是太大。正如之前说的,屯田开垦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毕竟大同附近就那么多土地,大同在册百姓就那么多人。
所以杨继盛的办法,是增加了大同的底蕴,并不能直接增强大同的硬实力。
周梦臣看着周围劳作的百姓陷入沉思之中。心中暗道:“今后数年,我要提高大同的实力。那么大同的实力到底是什么?第一是粮。这是必然的。军事行动需要天量的粮草。再加上安堵青城百姓,我估计要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之多,几乎是大同一年的粮食产量的。我本来想紧衣节食。三年结余一年的粮食,而今看来未必了。第二就是银两。大兵一动,自然消耗非常多,没有一两百万两,是不可能的。其余就是各种其他资源,比如钢铁。比如火药,火器。比如水泥,等战略物资。而今看来,这粮食安全并不稳定。本来就要增加一些投入。只是如何做到两全其美,一分钱花出两分钱的作用。就不好说了。”
周梦臣说道:“杨兄,此事关系重大。你容我细细想想。”
杨继盛说道:“周兄,我觉得你太急了。”
周梦臣有些愣神说道:“我急了?”
杨继盛说道:“正是。复套一事,如果凭借朝廷之力,或许在二三年之内建功,但是如果想仅凭大同一镇之力,十年休息,十年生聚以不为过?甚至这才是根本。而你心中恐怕没有等那么长时间吧。”
“欲速则不达。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不可不察,你这样的心态。实在有点-----”
周梦臣听了,正要开口反驳。
但是想来想去,周梦臣不得不承认杨继盛说的有道理。
杨继盛比周梦臣纯粹。
杨继盛作为周梦臣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下定决心要复套。他就一心一意想复套,从来没有在别的事情上分神,但是周梦臣却没有了。周梦臣与北京的政治-斗争牵连很多。很多事情周梦臣并不是棋手,但一定是重要的参与者。
而周梦臣人生理想,也不是为了区区复套。
复套只是他想要达成其他目的的一个手段而已。
周梦臣对复套是认真的。对大同百姓的感情也是真的。但是周梦臣很多事情要在复套成功之后做,甚至只有在复套成功的基础上,他才能做。所以。对于杨继盛来说,复套或许是他的终极目的,对周梦臣来说,这不过是面前一个关卡而已。
周梦臣看见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关卡。但是时间不等人。
周梦臣一辈子有多少个十年。他如果真在大同来一个十年生聚,他将来那有时间做别的。别的不说,十年之后,估计张居正就已经攀到了入阁的门槛之上,他还在大同吗?
这就是翰林出身的好处。外臣如果没有大功劳,一任数年。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人没有后台,三任,也就是九年熬满资历之后,才能升迁。但是翰林院出身,几乎按步就班。
号称坐满十年冷板凳。也仅仅十年而已。
正因如此。周梦臣自己没有感觉。其实他有一点点着急了。毕竟总体上来说,土默特部的实力要在大同一镇之上。土默特的统治范围有多大?也就是内蒙古中部,几乎占据整个漠南蒙古。后世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接壤的内蒙古地区都是土默特部。而除却这些地区之外,土默特部还有广泛的影响力。
当然了,辛爱屡败,将俺答的声望打落。而今这声望不在了。
但是即便这样。这么大地域,还有丰州滩,黄河沿岸的农业区。又有大量游牧部落。土默特部于大明自然完全不能比。但是大同镇却比过土默特部。大同百姓加起来不过百万。单单是人丁上都比不过。其余资源上,甚至即便比农业资源。丰州滩乃至其他地方,真正开发出来,也是完胜大同镇的。
即便是推动工业革命,也是需要时间与沉淀的。
这都是急不得的东西。因为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处。
周梦臣心中暗道:“我常要别人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到了我自己反而有些受不住了。”
周梦臣向杨继盛行礼说
道:“杨兄的教诲,周某铭记心间,给我一点时间。”
周梦臣回到了巡抚衙门。将他准备文书一项一项铺了桌子上,靠在太师椅上,脚勾着桌子,让椅子腿一根落地。随着脚一勾一松,整个都晃晃悠悠的。
这就是当初他读书时候,遇见难题的做法。
周梦臣想了好一阵子。随即起身,将这些文书全部叠在一起,取来一个火盆。扔了进去。片刻之间。他数个月的思考都化为飞灰了。
周梦臣心中苦笑。暗道:“早知道有今日,我当初就该去旁听一下经济学。”周梦臣之前的所有计划,都建立在的粮食生产稳定上的。而今这个基础不在了,即便周梦臣不想将银子全部投入农业之中。这些计划也都要推倒重建了。
有些东西,就好像呼吸一样存在。大家都以为常的时候,就不觉得多宝贵。而一旦失去,才知道是多么宝贵。
周梦臣终究不敢去赌,未来数年没有一次大旱灾。
或者说今年的旱情会不会绵延整整一年。
周梦臣起身徘徊,心中暗道:“或许很多东西都是有联系,钢铁生产。水泥生产,乃至于火药生产,之前都是因为战争拉动。或许大同需要一项大工程。”
周梦臣之前的规划。是大举投入军器监。水泥作坊。将生产出来铁卖出去之后,收拢资金。将生产数来的水泥全部投入边墙的修缮。毕竟一个固若金汤的边墙,可以节省大量守边的兵力。
因为周梦臣也知道,大同的兵力已经到了极限了。
十四个卫所,五万骑兵。四万京营。其中京营是朝廷能够完全控制的。但是即便如此,这十几万大军。已经让朝廷对他有些敏感了。如果不是周梦臣让李儒当大同总兵,这个数目也未必有。
所以参与复套之战的,也只有这些了。
说起来,人数并不是太多的。这也是为什么,周梦臣想要用更多工事与火器来代替人员。就是为了能让复套的时候,大同留守的军队越少,能投入战事的军队也就越多。
只是而今看来,周梦臣的原计划不行。不过,未必没有办法,将水利工程与周梦臣之前计划结合起来。在此之前,周梦臣必须去考察一下,大同水利计划有什么预案。
周梦臣之前设想截断桑干河水的大水库。自然是不可能的。投入太大了。其他工程。周梦臣了解不多。但是他知道有一个地方知道。那就是大同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