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堪回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但西夏使者却没能见到成吉思汗,因为此时的成吉思汗已经得了重病,不久之后便死于军帐之中,所以成吉思汗至死也没有亲眼见到西夏灭亡。
然而也正是因为没能亲手攻破西夏都城,成吉思汗恼怒至极,便在临死之前传下遗令命众将密不发丧,并假意接受西夏投降,而等西夏军民开城出降之时,蒙古大军却立即开始屠城,将中兴城内的西夏人斩尽杀绝,结果遇害的西夏军民百姓竟达数十万众。
所以灭亡西夏之难,在蒙古的征服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更是极其的惨烈,而今日大梁却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费一兵一卒就将西夏收服,王伦也是没有想到。
现在李仁孝主动呈献降书,西夏顺利归降,王伦自是高兴,只是这其中却又有一件事让王伦十分闹心,便是眼前的这个姚平仲。
姚平仲是王家的仇人,小虎的父亲王进便是因他而死,但现在的姚平仲已经是西夏的国使,代表李仁孝来签署和约,也算为大梁和平收服西夏立了不小的功劳,该如何处置姚平仲,却是让王伦十分的为难。
王伦一时有些踌躇,便不自觉地玩转着手中的钢笔,无意中却看见姚胜正盯着自己手里的钢笔,神情甚是好奇。
“你喜欢这个?”王伦向着姚胜一笑,说道:“你要是喜欢,就送给你吧。”
姚胜转头看向姚平仲,姚平仲点了点头,姚胜立时面露喜
色,快步来到王伦案前,先是向王伦行了礼,才双手接过钢笔,在手中来回把玩,即新奇又喜欢。
现在和约已经签署完毕,众人也都各自回座,大殿之中一时安静下来,但众人都觉得此时殿中的气氛有些异样,似乎应该说点什么。
过了片刻,姚平仲终是上前一步,抬头看向王伦,沉声说道:“梁王殿下是不是还有话想要问我,我今日来此除了代仁孝太子与大梁签订国书和约之外,也是想要了结一段尘年往事,也给当年之人一个交待,梁王殿下有话尽管问来便是,我绝无半句隐瞒。”
王伦看了看姚平仲,又沉吟了一下,才轻声说道:“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午夜梦徊之时,是否也曾为当年之事有过心悸不安?”
姚平仲缓缓闭上双眼,但眼皮却在微微颤抖,似乎是想起了什么让他刻骨铭心却又不堪回首的往事。
过了许久,姚平仲终是睁开双眼,神情也恢复了平静,才缓缓说道:“当年金军大营一战,全是因我好大喜功而起,结果不但大败亏输,还连累了王进将军以及数万将士,而最终却是我苟活了性命,说来真是天大的讽刺。
当时我被王进将军冒死救出之后,便只想率部突围,虽然最后终是冲了出去,但身边将士却早已伤亡殆尽,只剩下我孤身一人。
而此战之败,都是因为我想要与种家争功所致,却造成这等局面,我又有
何颜面再去见军中同僚,羞愧难当之下,那时我心中就只想着快些逃离这个难堪之地,自此我便成了失魂落魄的无名无姓之人,如同丧家之犬一般,只身远遁,漫无目的。”
姚平仲说着一声长叹,又道:“梁王殿下与诸位大人,若是不嫌我这个无胆无心之人,我便讲讲我这些年的经历。”
养心殿内众人都不说话,只静静地听着姚平仲讲述往事,小虎也握紧了拳头,直直地瞪着姚平仲,但姚平仲的面色却平静如水,仿佛是在述说别人的事情。
数年前的东京之战,各路勤王大军云集东京,姚平仲为了给姚家争名,献计偷袭金军大营,但行动计划却早被金军探知,结果姚平仲一到金军大营,便中了埋伏。
姚平仲身陷重围,脱困不得,眼见便要全军覆没性命不保,值此危急时刻却幸得王进率兵来救,姚平仲终是得以突围而出,但王进及数万将士却战死疆场。
姚平仲逃脱性命之后,心中也是懊悔不已,深感对不起王进以及那数万战死的将士,也再没脸回去面对王伦、种师道等人,几番犹豫之后,终是选择逃离战场,弃东京而去。
逃离东京之后,姚平仲失魂落魄,不知该要去向哪里,一路之上迷迷糊糊,兜兜转转,却竟是不自觉地回到了山西节度府,自己的家中。
而此时山西节度使姚古早已得到了姚平仲战败失踪的消息,但现在却
见姚平仲突然回来,也是大吃了一惊。
临阵脱逃乃是不赦的死罪,姚平仲若是就此死在外面也就算了,但这时私逃回家,却要连累姚家满门,姚古盛怒之下,便要将姚平仲绑送朝廷治罪。
但姚古眼见姚平仲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全无往日风采,情状惨不忍睹,不由牵动心中父子之情,再不忍心怪罪,只得冒着天大的风险将姚平仲藏在家中。
自此姚平仲便隐姓埋名躲在乡下老宅,再不出头,每日只是后悔当初之事,以致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更是常常梦到那些战死的将士前来找他索命,每天数惊,由此姚平仲也是日渐消沉下去,就如行尸走肉一般。
之后姚古率军出征对金作战,但随即就因兵败被贬放岭南,姚平仲便也携妻小随同而去,等到了岭南之后,姚氏一族便闭门思过,再不与外人接触。
然而姚古名声在外,谁人不知,又怎得安生,不久之后方腊就派人数次登门,想请姚古出山帮方腊做事,却均被姚古断然拒绝,此后姚古便郁郁得病,且是越发的沉重,结果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姚古就已病重而亡。
姚古死后,姚家失去依柱便也随即彻底败落,族人更是各自散去,而姚平仲担心身份败露,同时也是不愿受到方腊的纠缠,就带着妻儿离开岭南,之后又不断辗转,终是到了西夏。
姚平仲到了西夏之后,便化名兆平,那时的
姚平仲本想就此隐姓埋名,做一个普通百姓了此一生,但也许姚平仲这一生注定无法平平淡淡,却在机缘巧合之下,竟是偶遇了西夏太子李仁孝。
李仁孝在与姚平仲的交往之中,无意中发现姚平仲竟然身怀大才,绝不是寻常之人,由此李仁孝便对姚平仲倾心相交,终是与姚平仲成为知心好友。
而姚平仲也被李仁孝的诚意感动,不愿再隐瞒欺骗下去,就向李仁孝吐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李仁孝得知这看似普通百姓一般的兆平,竟然就是大宋西军四大将门之一的姚家之后,大名鼎鼎的姚平仲,不由大喜过望,便想请姚平仲出山辅佐自己,并许以极高的官爵。
但姚平仲却始终不忘自己身为宋人的根本,不愿为西夏出力,便婉言谢绝了李仁孝,而李仁孝见姚平仲极有气节,也不强求,遂请与姚平仲结为异姓兄弟。
姚平仲再也无法拒绝,只得同意,自此李仁孝便拜姚平仲为兄,更是对姚平仲极为敬重,时常向姚平仲请教政务军事,姚平仲见李仁孝心诚意挚,也就不吝赐教,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所以姚平仲与李仁孝名为兄弟,本质却是师徒,可谓是亦师亦友。
李仁孝经常向姚平仲请教当今天下大势,姚平仲便告之李仁孝,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当今天下虽然纷乱不堪,各方势力之间攻伐不断,但最终仍是要归于一
统。
而在当今各方势力之中,看似以北方的大金、西域的西辽,以及江南的方腊三家最强,最有一统天下之势,但这三方却都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大金雄起于东胡之地,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吞辽灭宋,看似强盛无比,最具统一天下之象,但女真一族野蛮粗鄙,未经王化,行事残忍狠毒,动辄便屠戮百姓,祸害生民。
此等行径与曾经乱华的诸胡别无二致,其国运也必和诸胡一样,不会长久,可谓“行”不正。
地处西域的西辽近年来也是快速崛起,西辽国主耶律大石更算得上雄才大略的一代英杰,率领一班故辽旧臣,绝境逢生,竟能在西域不毛之地创下偌大的一份基业,实属不易。
但西辽毕竟太过偏远,距离华夏腹地万水千山,途艰路险,西辽又地贫物寡,人口稀少,终是难成大器,可说是“位”不正。
而江南的方腊,在这三家之中却是最为不正,方腊本是江湖门派白莲教之教主,其身本为大宋子民,却非但不知爱民保国,反而利用白莲教义煽动百姓,蛊惑人心,从而聚众谋反,妄图自立称帝,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方腊为一自私心为祸天下,搅乱民生,其品性最错,德行最亏,必不得天佑,最终也肯定成不了气候,可谓“心”不正。
除却这三家之外,其余的各方势力不是实力太过弱小,就是内有纷争,无法形成合力,都
难以有所成就。
但西夏使者却没能见到成吉思汗,因为此时的成吉思汗已经得了重病,不久之后便死于军帐之中,所以成吉思汗至死也没有亲眼见到西夏灭亡。
然而也正是因为没能亲手攻破西夏都城,成吉思汗恼怒至极,便在临死之前传下遗令命众将密不发丧,并假意接受西夏投降,而等西夏军民开城出降之时,蒙古大军却立即开始屠城,将中兴城内的西夏人斩尽杀绝,结果遇害的西夏军民百姓竟达数十万众。
所以灭亡西夏之难,在蒙古的征服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更是极其的惨烈,而今日大梁却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费一兵一卒就将西夏收服,王伦也是没有想到。
现在李仁孝主动呈献降书,西夏顺利归降,王伦自是高兴,只是这其中却又有一件事让王伦十分闹心,便是眼前的这个姚平仲。
姚平仲是王家的仇人,小虎的父亲王进便是因他而死,但现在的姚平仲已经是西夏的国使,代表李仁孝来签署和约,也算为大梁和平收服西夏立了不小的功劳,该如何处置姚平仲,却是让王伦十分的为难。
王伦一时有些踌躇,便不自觉地玩转着手中的钢笔,无意中却看见姚胜正盯着自己手里的钢笔,神情甚是好奇。
“你喜欢这个?”王伦向着姚胜一笑,说道:“你要是喜欢,就送给你吧。”
姚胜转头看向姚平仲,姚平仲点了点头,姚胜立时面露喜
色,快步来到王伦案前,先是向王伦行了礼,才双手接过钢笔,在手中来回把玩,即新奇又喜欢。
现在和约已经签署完毕,众人也都各自回座,大殿之中一时安静下来,但众人都觉得此时殿中的气氛有些异样,似乎应该说点什么。
过了片刻,姚平仲终是上前一步,抬头看向王伦,沉声说道:“梁王殿下是不是还有话想要问我,我今日来此除了代仁孝太子与大梁签订国书和约之外,也是想要了结一段尘年往事,也给当年之人一个交待,梁王殿下有话尽管问来便是,我绝无半句隐瞒。”
王伦看了看姚平仲,又沉吟了一下,才轻声说道:“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午夜梦徊之时,是否也曾为当年之事有过心悸不安?”
姚平仲缓缓闭上双眼,但眼皮却在微微颤抖,似乎是想起了什么让他刻骨铭心却又不堪回首的往事。
过了许久,姚平仲终是睁开双眼,神情也恢复了平静,才缓缓说道:“当年金军大营一战,全是因我好大喜功而起,结果不但大败亏输,还连累了王进将军以及数万将士,而最终却是我苟活了性命,说来真是天大的讽刺。
当时我被王进将军冒死救出之后,便只想率部突围,虽然最后终是冲了出去,但身边将士却早已伤亡殆尽,只剩下我孤身一人。
而此战之败,都是因为我想要与种家争功所致,却造成这等局面,我又有
何颜面再去见军中同僚,羞愧难当之下,那时我心中就只想着快些逃离这个难堪之地,自此我便成了失魂落魄的无名无姓之人,如同丧家之犬一般,只身远遁,漫无目的。”
姚平仲说着一声长叹,又道:“梁王殿下与诸位大人,若是不嫌我这个无胆无心之人,我便讲讲我这些年的经历。”
养心殿内众人都不说话,只静静地听着姚平仲讲述往事,小虎也握紧了拳头,直直地瞪着姚平仲,但姚平仲的面色却平静如水,仿佛是在述说别人的事情。
数年前的东京之战,各路勤王大军云集东京,姚平仲为了给姚家争名,献计偷袭金军大营,但行动计划却早被金军探知,结果姚平仲一到金军大营,便中了埋伏。
姚平仲身陷重围,脱困不得,眼见便要全军覆没性命不保,值此危急时刻却幸得王进率兵来救,姚平仲终是得以突围而出,但王进及数万将士却战死疆场。
姚平仲逃脱性命之后,心中也是懊悔不已,深感对不起王进以及那数万战死的将士,也再没脸回去面对王伦、种师道等人,几番犹豫之后,终是选择逃离战场,弃东京而去。
逃离东京之后,姚平仲失魂落魄,不知该要去向哪里,一路之上迷迷糊糊,兜兜转转,却竟是不自觉地回到了山西节度府,自己的家中。
而此时山西节度使姚古早已得到了姚平仲战败失踪的消息,但现在却
见姚平仲突然回来,也是大吃了一惊。
临阵脱逃乃是不赦的死罪,姚平仲若是就此死在外面也就算了,但这时私逃回家,却要连累姚家满门,姚古盛怒之下,便要将姚平仲绑送朝廷治罪。
但姚古眼见姚平仲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全无往日风采,情状惨不忍睹,不由牵动心中父子之情,再不忍心怪罪,只得冒着天大的风险将姚平仲藏在家中。
自此姚平仲便隐姓埋名躲在乡下老宅,再不出头,每日只是后悔当初之事,以致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更是常常梦到那些战死的将士前来找他索命,每天数惊,由此姚平仲也是日渐消沉下去,就如行尸走肉一般。
之后姚古率军出征对金作战,但随即就因兵败被贬放岭南,姚平仲便也携妻小随同而去,等到了岭南之后,姚氏一族便闭门思过,再不与外人接触。
然而姚古名声在外,谁人不知,又怎得安生,不久之后方腊就派人数次登门,想请姚古出山帮方腊做事,却均被姚古断然拒绝,此后姚古便郁郁得病,且是越发的沉重,结果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姚古就已病重而亡。
姚古死后,姚家失去依柱便也随即彻底败落,族人更是各自散去,而姚平仲担心身份败露,同时也是不愿受到方腊的纠缠,就带着妻儿离开岭南,之后又不断辗转,终是到了西夏。
姚平仲到了西夏之后,便化名兆平,那时的
姚平仲本想就此隐姓埋名,做一个普通百姓了此一生,但也许姚平仲这一生注定无法平平淡淡,却在机缘巧合之下,竟是偶遇了西夏太子李仁孝。
李仁孝在与姚平仲的交往之中,无意中发现姚平仲竟然身怀大才,绝不是寻常之人,由此李仁孝便对姚平仲倾心相交,终是与姚平仲成为知心好友。
而姚平仲也被李仁孝的诚意感动,不愿再隐瞒欺骗下去,就向李仁孝吐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李仁孝得知这看似普通百姓一般的兆平,竟然就是大宋西军四大将门之一的姚家之后,大名鼎鼎的姚平仲,不由大喜过望,便想请姚平仲出山辅佐自己,并许以极高的官爵。
但姚平仲却始终不忘自己身为宋人的根本,不愿为西夏出力,便婉言谢绝了李仁孝,而李仁孝见姚平仲极有气节,也不强求,遂请与姚平仲结为异姓兄弟。
姚平仲再也无法拒绝,只得同意,自此李仁孝便拜姚平仲为兄,更是对姚平仲极为敬重,时常向姚平仲请教政务军事,姚平仲见李仁孝心诚意挚,也就不吝赐教,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所以姚平仲与李仁孝名为兄弟,本质却是师徒,可谓是亦师亦友。
李仁孝经常向姚平仲请教当今天下大势,姚平仲便告之李仁孝,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当今天下虽然纷乱不堪,各方势力之间攻伐不断,但最终仍是要归于一
统。
而在当今各方势力之中,看似以北方的大金、西域的西辽,以及江南的方腊三家最强,最有一统天下之势,但这三方却都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大金雄起于东胡之地,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吞辽灭宋,看似强盛无比,最具统一天下之象,但女真一族野蛮粗鄙,未经王化,行事残忍狠毒,动辄便屠戮百姓,祸害生民。
此等行径与曾经乱华的诸胡别无二致,其国运也必和诸胡一样,不会长久,可谓“行”不正。
地处西域的西辽近年来也是快速崛起,西辽国主耶律大石更算得上雄才大略的一代英杰,率领一班故辽旧臣,绝境逢生,竟能在西域不毛之地创下偌大的一份基业,实属不易。
但西辽毕竟太过偏远,距离华夏腹地万水千山,途艰路险,西辽又地贫物寡,人口稀少,终是难成大器,可说是“位”不正。
而江南的方腊,在这三家之中却是最为不正,方腊本是江湖门派白莲教之教主,其身本为大宋子民,却非但不知爱民保国,反而利用白莲教义煽动百姓,蛊惑人心,从而聚众谋反,妄图自立称帝,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方腊为一自私心为祸天下,搅乱民生,其品性最错,德行最亏,必不得天佑,最终也肯定成不了气候,可谓“心”不正。
除却这三家之外,其余的各方势力不是实力太过弱小,就是内有纷争,无法形成合力,都
难以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