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红楼:我在大观园种菜 > 第一百六十一章 你这女娃娃一瞧,是能生养的身段

第一百六十一章 你这女娃娃一瞧,是能生养的身段

作者:幼稚园大师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60章 你这女娃娃一瞧,是能生养的身段

    贾玖脑海中闪过的,便是报纸!

    林如海所经历的翰林院,虽说没有实权。

    翰林院只是负责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诚然,这是作为‘储才养望’的场所。

    但它还有一个看似无所作为,实则却是特别重要的权利。

    那便就是,翰林院有着后世出版社的作用。

    大周所有的书籍,皆是要经过翰林院的筛选准许,地面上的那些书局,方自可以印刷出售。

    诚然,亦是有一些禁忌之类的书籍,悄悄在民间售卖。

    嗯,这就相当于后世的文化和旅游部,监管大周国朝一切市面流通的纸质书籍。

    有林如海这个翰林院学士坐镇,那他搞一个报纸出来,简直是不要太容易。

    念及此处,贾玖直接将报纸这一事,与林如海和文淮两人,娓娓不倦的道了出来。

    时辰过去了良久,夜色已深。

    林如海和文淮听了,两人的眉头或蹙紧,或皱起,开始回味牧之向他们灌输报纸的作用。

    这种以邸报形式,公开发售民间的报纸,对于当权者来说,有利有弊。

    文淮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把双刃剑。

    而林如海却是觉得,牧之后面那般建言,这报纸除了宣传,亦是可以开启民智,让国民视野不再紧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有了报纸,大周朝的百姓,便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知道千里之外所发生的事情。

    这翻话头,林如海是相信的,单凭这一点,他这个翰林院掌权者,绝对双手赞成。

    半响,文淮略有不解,问道:“你怎么确保报纸能够同…步发售呢?虽说印刷那边可以赶工或扩建,一夜之间也可以印刷出来。

    但在第二天,如何确保周边县市,能够及时售出。

    趟若过了时日,报纸上面的一些信息,便失去了它的应有之用。”

    文淮果然是有两把刷子,稍微一思索,显然是已经从报纸当中,瞧出了它的时效性。

    林如海点着头,极其赞同文淮这翻话,他转过头,亦是不解地望着贾玖。

    贾玖笑道:“这简单,当日天亮前,我会让那些编辑撰好稿子,排好版,便让快马往神京周边各府城、县城送去印刷版面。

    而这些府、县城里面,选择一些重要、人口众多的上县,先提前创办好印刷工坊。

    只要快马能够在当天落日前抵达的地方,便可以在当地,连夜开始印刷。

    第二天日出前,整个县城便可以发售当天的报纸了。我称之为日报或时报。”

    说着,贾玖浅呷了一口茶,兴致勃勃地道:“其他省份,按南边最远的行省,朝廷加急,六百里,八百里,从神京到安南那边的府城,八、九天的脚程,便可以到达。”

    “我朝的疆域虽辽阔无边,以神京为中心,辐射到各行省的首府来计算,最迟也在十数日左右,便能够抵达。

    等他们接到印刷版面的时候,偏远的地方,亦是可以发行报纸,我称之为旬报,或者月报。”

    “等报纸铺开售卖,我会上疏奏请陛下,在下面的每一座县城,每天必须选择一个时间和地点,安排懂字的书吏,对本县城的百姓们宣读报纸。

    往后,这也要算入吏部的考功司里面,倘若下面的县城有怠惰现象,拒不念报,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林如海和文淮面面相觑,心里极度震撼,比之前在扬州时,贾玖拿出给他们的那份盐革策论,还要震惊!!

    这报纸,就是一份大杀器,当权者最注重的是什么?

    那便就是他们死后的身后名,以及执政时的舆论。

    只要舆论引导得好,民意在他,那他屁股下面的位置,还有谁能够威胁得到他的龙椅。

    前北汉、前明,不,应该说,历朝历代以来,掌握这些舆论的便就是那些世家,以及仕林中人。

    皇权不下乡,这便就成为那些有心之人,轻易之间便可裹挟民意之举。

    不管是马上杀出来的帝皇,亦或是得位极正的天子,他们,亦都是深深忌惮着这些手握笔杆子的书生们。

    秦始皇为何要焚典坑儒,这便就是原因所在了。

    一旦那些儒家读书之人,再也裹挟不了民意。

    哼哼,龙椅上面的那位,还不是想怎么拿捏便怎么拿捏他们,想把他们捏成方的,便一定不会变成三角的。

    念及此,林如海和文淮皆是认为。

    有了县城书吏对民间不识字的百姓念读报纸,单凭这一点,陛下,必定会同意贾玖的这份奏疏。

    “那你准备如何创办,陛下,指定是不会让外人来承办这间报纸书局的。”文淮直接说透。

    林如海点着头,嘱咐一句,说道:“不错,哪怕我是翰林掌院学士,亦是不便相帮于你。”

    “无妨,可以将内务府给拉进来,姑父那边,可以由翰林院先成立一个监管衙门,嗯,便叫出版总局。

    这个总局和绣衣卫对接,监督国朝所有印刷的书籍,和盐务总署一样,没有总局的行文,所有开门营业的书局,皆是违犯国法,不允许经营。”

    文淮听了,直接摆手,下意识道:“不妥不妥,绣衣卫不可参与进来,由都察院、内阁监管便可。”

    林如海听了,自是明白恒舟这番话的意思,绣衣卫的身份敏感,容易让天下仕林诟病。

    贾玖闻言,沉默着端起面前的茶汤,对文淮这话不置可否,良久不发一言。

    许是瞧见贾玖一直没有说话,文淮提议陛下调林如海进翰林一事,已经有违贾牧之的初衷。

    抛开事实不谈,林如海经历盐务总署,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毕竟,这番策论,也是他贾牧之的心血、功劳。

    而林如海经历扬州巡盐御史近十年,着实是总署署长最合适的人选。

    如今,报纸这一大杀器,自己再一次否决他的提议,文淮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点点不好意思。

    担心会打击到贾牧之,往后他再有这种绝妙的策论,会不会藏着掖着?

    念及此,文淮决定给贾牧之一个甜头吃。

    “牧之,我听玉温说过,他已经在礼部那边,替伱物色到了一位身家相貌都极为不错的女子,来作为你的兼祧之妻。

    这样罢,等你们双方两边确定日子后,这个纳采之人,我这位未来的阁臣,亲自替你上门跑一趟,如何?”

    林如海闻言,神色一怔,他倒是没有听过牧之的昏事还有这一出,望向贾玖的目光,目光顿时便冷了下来。

    贾玖目瞪口呆,失神地望了一眼,尚在为纳采一事自得其乐的文淮,不由得在心里道了一句:我谢谢您!祖宗也谢上。

    “姑父,因我堂大伯那一房没了子嗣,我祖父便将这兼祧一事落在我了父亲的身上,后来,我父亲在我出生没多久,便病故了,这不,这个重担便落在了我的身上。”

    说完,贾玖便将早前在暖阁时,他和崇德帝说过的话,以及礼部尚书、大学士郑琪对他说过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林如海。

    瞧见林如海脸色还是一副冷漠的样子,贾玖决定放大招。

    “姑父,正妻这边,我指定是要留给林妹妹的,且我身上的爵位,亦是要留给我和林妹妹以后的子嗣,这个,万请姑父放心。”

    “还有,我打算将我和林妹妹所生下来的一位男丁,直接过继给林府,以后,姑父也就不用担心,林府的香火后继无人了。”

    林如海闻听贾玖言之凿凿的话语,登时怔在原地,脸色涨得通红,呼吸开始急促起来,颌下的胡须微微颤抖了起来。

    而文淮亦是满脸不可思议地望着贾玖,这可是子嗣传承香火之大事,倒是没想到贾牧之如此不畏惧,竟然能够将自己的子嗣过继给林如海。

    不过,文淮转念一想,贾玖如今孤身一人,倒也无须担心爹娘那边不同意,况且,他自己还是贾家族长,如此,倒也无须担心宗族那边反对。

    “如海,我在这里先恭喜你了,今日喜得佳婿,未来,你林家,也不用再担心香火承嗣一事了。恭喜,恭喜!”

    林如海开怀大笑,直接从椅子上面起身,目光如刀刃般迎向贾玖,道:“你此言,当真?”

    贾玖亦是起得身来,神情肃穆,容色端正,拱手长揖复而斩钉截铁道:“玖、打小虽失怙失恃,但我对姑父所言之话,绝不是妄言。”

    文淮在一边为好友高兴,大笑道:“牧之,你应该改口了,以后莫要喊如海姑父了,可以先喊他先生,等你和如海的令媛成昏,再改一次口便成。”

    林如海此时的脸色红润,闻听好友这番言说,不停地笑着点头,开怀道:“牧之,恒舟说得极是,你且记下。”

    贾玖躬身揖了一礼,口称:“是。”

    林如海当即大喜,转头朝同样极为高兴的林立吩咐道:“你去拿一坛女儿红过来,今日,当浮一大白。”

    林立脸上挂着多年以来,最为开心的笑脸,抹着眼角的湿润,大喊‘诶’一声应了下来,继而,身形跌撞着走出老爷书房。

    林如海突地说道:“即是如此,那报纸便不能在我手中替你承办,未来,你与我翁婿一场。

    报纸再交由你来办,定会有人对此颇有置言。恒舟,看来,我要对不起你了,我还是回盐务总署那边。”

    文淮听了,差点没将嘴里的那一口茶给喷出来,自己好不容易才说服圣上,方才又说服了贾牧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要不说文淮深得圣上喜欢,着实是一位有急智的人,心里稍作思忖,便笑道:“如海,无妨,你在翰林院与贾玖创办报纸,不碍事的。

    令媛与牧之成昏尚早,你只需在翰林院,至多待上一两年光景,等到那时,你已经入了阁与我帮衬,想来,那时候的牧之,与令媛顶多也是订亲而已。”

    林如海闻言,沉思半响,方自拿手指着好友,哑然失笑道:“你说服我了,那成,我便听恒舟一言。”

    贾玖心头大喜,如今,他与林黛玉的亲事,已经算是征得家长的同意了!

    最重要的一点,林如海默认了他以后兼祧两房一事。

    未来,他也无须再因此事多费一翻口舌解释。

    “如此,姑…先生明日便进宫奏禀陛下,我这两日尽快赶出一版报纸样品,到时候和先生,文学士一同进宫面见圣上。”

    林如海思索片刻,当即点头应下。

    文淮也没有异议。

    不一会,林立高高兴兴地捧着一坛女儿红走了进来。

    林如海摆手制止牧之的相劝,今天的他,异常高兴,心里的那块重石,这才算彻底放下。

    “今日高兴,我只酌一小杯,恒舟你与牧之莫要相劝,你们且都陪我小酌一杯。”

    见状,贾玖和文淮不再相劝。

    林如海确实只浅酌一小杯,彼时的他,红光满面。

    文淮亦是笑容可掬,频频与贾玖碰杯。

    三人就这样聊着报纸一事。

    很快,时辰来到了戌时末。

    贾玖见文淮已有了醉意,准备相送他回去,得知他今晚会宿在林府,便作罢。

    而林如海的脸色也渐有疲态,贾玖嘱托一翻林如海早早歇息,遂起身告辞,离开林府。

    ……

    却说贾玖去到林府那时。

    宁国府,惜春小院。

    这是一间精致的大二进院子,前院可以住一些粗使婆子和丫鬟,后院则是惜春和贴身丫鬟的起居之所。

    后院的院子偏大,有着凉亭假山,另有一处小小的湖泊,院落中间,植有两株高大的梧桐树。

    数了数后院所有的厢房,差不多,这里的姑娘们都能够住下来。

    湘云、迎春、探春、薛宝钗、薛宝琴、邢岫烟,加上主人小惜春,也就是七间厢房,完全能够安排住下。

    诸钗们用过晚膳后,便围着惜春新的小院,朝各处厢房闲逛了起来。

    一面各处闲逛消食,一面喜眉笑眼地讨论着适才餐几上面的那些青儿,在这个季节,着实是把她们惊喜了一翻。

    也不知道七人当中,是谁提到了玖大哥三字。

    湘云听后,便拉着惜春的小手,说道:“四妹妹,玖大哥住在哪屋呀,我听说他早前住在湖边,要不,你带着我们前去逛逛如何。”

    “是荟芳园的活水湖边,一间水榭,咱们今晚吃的这些青儿,那间水榭里面也种了一些,早前我曾远远在湖的另一边瞧过一眼。”惜春心情雀跃,杏眸的笑意藏不住。

    “哇,那我们更加要过去瞧一瞧了,马上快要到掌灯时分,要不,咱们先过去望一眼,等掌灯时分再回来。”旁边的宝琴有一丝好奇,马上接过话头问着。

    薛宝钗素手抬起,轻轻拉过妹妹白嫩如藕的小手,劝说道:“哪怎么成,那处地方是玖大哥的起居之所,咱们没有征得玖大哥的同意,不方便进去的。”

    闻言,众人刚腾起的欣喜雀跃之色,便被打落心底。

    惜春小手捏着绣帕捂嘴,笑说道:“不碍事,玖大哥说了,咱们只管把这东府当成自个儿的家,况且,目前那间水榭也没人,咱们过去,就在院子里瞧上一眼,不会不方便的。”

    众人听了,纷纷再次欢呼雀跃起来,湘云迫不及待,打头先移步,离开这间参观没多久的新院落。

    薛宝钗见状,心头浮起一丝道不清言不明的情绪,只能任由堂妹拉着她,莲步跟上众人的脚步。

    在东府一位嬷嬷的引领下。

    众人抄小路远离正在修建的省亲园子,如今,这个园子十二时辰两班倒不停工,正在夜以继日般加工建设。

    观其建造的动作,想来到秋季那时,大体可以将房舍院子都修建落成,余下的,便是装饰园子风景的各处了。

    主要是,这处省亲别院,要赶在今年正旦前落工完建。

    不多时,众人来到隔湖相望的水榭对面。

    彼时,这处湖泊的最窄之处,已经架起了一座拱桥,方便随意穿越这处湖泊。

    待诸钗来到水榭院落之时。

    早前门外那两名玖大哥的亲兵把守、如今已经避讳退下,从院落中走出一位,右臂袖口空荡荡的老人。

    惜春眉眼快速闪过一丝异色,收回落在袖口的目光,脸带笑意上前,脆声道:“不知眼前这位爷爷怎么称呼,我是玖大哥的惜春妹妹,今儿个想带这些姊妹进去玖大哥的园子瞧瞧,不知得便不得便。”

    那位断了一只手臂的老人听了,咧嘴笑道:“哎哟,小姐折煞我了,可别如此称呼我,我那小儿子有福气,如今是大人的亲兵,小姐称我老李头便好,眼下是老头我在这处地方,替大人打理着园子里面的作物。”

    介绍完自己,老李头复又朝着诸位姑娘们请礼问安,笑道:“快请进,大人有过交待,凡是府里面的妹妹要进去,都可请便。”

    对于老李头来说,东西两府的千金小姐们,他们这些落在东府安家的边军们,早已经记熟在脑海里面,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她们的身份地位,上面一早已经交代下来。

    诸钗并没有轻视老李头,而是规规矩矩,依次朝这位可敬的老者行了个万福礼。

    侧身在一旁的老李头,见状,整个人顿时慌了起来,开始跳脚,受不起哟!

    不过,待他瞧见每位千金小姐,对自己都是真诚地笑脸相待,一时之间,让他有点老泪纵横,连声不迭地请大家进入园子里面。

    第一个信步而入的,是迫不及待的湘云。

    随着湘云的一声惊呼声响,众人纷纷诧异起来,迈步踏进玖大哥的起居之所。

    “哇!好多青儿呀,难怪今晚的膳食,有那么多种类,感情玖大哥还是一位种菜好手呢。”探春英眉下见着一丝好奇,杏眸不断地环视着院子里面的作物。

    东边种着常见的青儿,还有一些她不认识的。

    西边则是一些不是很高的果树,上面正结着指头般大小的鲜红果实。

    湘云眼疾手快,不多会,她手上便摘下两颗鲜红的果实来,正想将手心中那颗鲜艳的果实放进嘴中尝一尝,忽而让她想到,也不知道是甜还是酸的。

    转过身来的湘云,朝眨动着大大杏眸的迎春说道:“二姐姐,你且张开嘴来。”

    迎春虽是不解,湘云妹妹为甚要让她张开嘴,但她还是下意识便把嘴巴张开。

    “二姐姐,你一会告诉我,这颗果子是甜的还是酸的。”湘云将那颗果子用绣帕擦了擦,继而直接把它放进了二姐姐的小嘴中。

    这时,候在不远处的老李见状,目光中流露出了一丝异色。

    站在最外围的薛宝钗,却是敏感地捕捉到李爷爷的眼神,继而疑惑地问道:“李爷爷,莫不是这些果子不能吃?二妹妹,快吐出来,湘云妹妹,你尽浑闹。”

    老李连忙摆手示意,目光还是带着一丝异色,嘴上却是急声说着:“这果子能吃,小姐无须担心。”

    闻言,迎春便放心地咬了一口,须臾,她的眉眼之间带着一丝惊喜之色,诧异道:“咦,这果子肉嫩多汁,香甜带着微微酸感,却是很爽口哩,云妹妹,你快也尝上一个。”

    湘云早在一旁等不及了,闻言,直接便将手心中的那一颗给丢进嘴巴,开始嚼了起来。

    “唔,脆脆的,果肉很紧实,真的好吃矣,你们快都尝尝,李爷爷,这些果子叫什么名字呀。

    都是从何处寻来的种子,我们还都是第一次见到哩。”湘云一面吃着果子,一面问着不远处的老李头。

    出身老边军的老李,瞧了一眼正在大口吃着果子的两位姑娘,表情颇有意味深长地一笑。

    接着,他的面色一正,娓娓道来:“这果子听大人的说法,名叫樱桃。

    两年前,北虏千余骑扣边,抓了我们大周好些边镇妇人,还有一队从神京过来的商队。

    时任肃州的总兵震怒,便下令,谁能将那些妇人和商队救出来,便重重有赏。”

    “当时的大人,尚是副千户之身,正好带着500余骑边军在巡边,闻听此讯,便带着所有的人手,深入草原追踪那千余骑。”

    “后来呀,我们的大人经过一场极其惨烈的厮杀,虽然营救回所有的人员,但500余骑只余不到三百骑。

    大人担心,北虏援兵会衔尾追赶上来,便安排百余骑带着大部分的百姓,先行撤离。”

    “而我们的大人,他自己则是带着两百余骑,以及经过征求一翻,自愿留下来担当诱饵的妇人。

    大人便带着他们,引诱着大批北虏骑军,朝百姓们撒离的反方向撒退。”

    “闻讯赶来的大批北虏骑军,死死咬着我家大人不放,在好多天的围追堵截下,大人无奈,被迫带着大家退入了无人区的荒沙里面。”

    “哎!如是别个人,早已经将百姓们丢下,自己率骑军突围了,大人却是不舍得丢下那些命运凄惨的妇人。

    便这样一路带着她们,走了一个多月的荒沙,最终,大人严令部下,将能够活命惟剩不多的饮用水,留给了那些妇人吃用。”

    “而大人的那些部下,在荒沙里面,因缺水死了数十余军士,虽是如此,但那些骑军们,却是极为听信大人的话,并且很严格地执行大人的军令,也没有生出哗变之心。”

    “最后,许是上天被大人这番举动给打动了,大人他们在荒沙中遇见一队极西的骆驼商队,大人他们,这才能够死里逃生,平安走出荒沙,回到肃州卫。”

    诸钗纷纷屏声息气,目光中全是后怕,死死攥紧素手中的绣帕,紧紧咬住嘴巴,生怕自己会忍不住惊吓出声,一不小心便打断了李爷爷的话语。

    薛宝钗那双莹润的杏眸,彼时,瞪得圆圆的。

    其他人,并不比宝钗好过多少,皆是纷脸煞白。

    直至听到这里,她们方自大大地舒了一口气。

    诸钗的目光也是由后怕,渐渐变为或钦佩、或敬慕、或担心、或心疼、或仰慕。

    没想到,玖大哥还有这一番遭遇。

    老李头不顾众人的神色,情绪极其低落地道:“是役,大人手下有三名百户,五名总旗,全都没能够回来。”

    “这些果子,便是大人从那些极西的商人手中,换取过来的。”

    “我听我那小儿子说,当时大家劫后余生,重新躺倒在草地上面时,大家问着大人,这些果子,以后是种来卖还是留给自己吃。”

    “嘿嘿,当时的大人,躺倒在草地上面,无力地说着,这些果子,大人要留给他心爱的女人吃的。”说到这里,老李头意味深长地望着已经吃过果子的湘云、迎春。

    还有,已经听见玖大哥脱离危险,大松一口气的宝琴,正将一颗鲜艳的果子放进了自己的小嘴当中。

    闻言,院落里面,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老李头的话,把院子里的姑娘们给唬得一愣一愣的。

    良久。

    旁边没吃的那些人,开始笑闹起来。

    尤其是探春,彼时的她笑得压弯了纤腰,她抬起白嫩的手臂,搭在脸色潮红,正自羞赧的迎春香肩上面,毫不留情地打趣道:

    “二姐姐,你惨了,你怕不是要嫁给玖大哥,以后,我是应该喊你二姐姐,还是改称嫂子哟。”

    迎春听了,杏眸瞪圆,瞳孔不断放大,玉容上的绯红,正不断地蔓延至修长白嫩的秀颈当中。

    邢岫烟的美眸,露出惊讶的神色,奇道:“同族同姓,岂能成昏?”

    老李头望着那位端庄娴静的女娃娃,笑道:“历朝历代以来,同姓成昏不在少数咧,更甚的,还有娶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妹妹哩。

    你们还不知道罢,北虏那边,兄终弟及,指得便是弟弟娶兄弟的婆娘哩。”

    说完,不顾诸钗已经变了色的脸面。

    老李头伸手一指,尚还在迷茫羞怯的迎春,继续道来:“我知道你这女娃娃,其实与我家大人早就出了好几服。怕甚?

    再说了,就你这女娃娃一瞧,便是好生养的身段哩。我家大人,指定会欢喜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