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红楼:我在大观园种菜 > 第一百五十章 贾牧之要将弹劾的御史打进诏狱

第一百五十章 贾牧之要将弹劾的御史打进诏狱

作者:幼稚园大师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49章 贾牧之要将弹劾的御史打进诏狱

    翌日,三更鼓刚过。

    睡在东厢房的袭人便摸黑穿衣起身。

    少顷,穿着整齐的袭人,先是在院子里升火准备着热水,而后,简单洗漱一翻,便抬脚进了大爷的卧室。

    许是被袭人的动作吵醒,和袭人隔着一个隔间的鸳鸯醒了过来,只着一件月白色的里衣便从榻上起身。

    先是在屋里思忖半响,这才摸索着更换衣裳,准备帮衬袭人一把,今日是玖大爷上朝的日子,可别让玖大爷误了时辰。

    另一边,袭人轻手轻脚进得大爷的卧室,先是点起油灯,这才打眼朝床榻瞧去。

    只见透明的帷幔里面,熟睡中的大爷却又是另一翻……模样。

    袭人心跳开始突突地加快了起来,眉眼显出一丝温馨。

    蓦地,她的肩膀被人从背后轻轻一拍,她刚想惊喊出来,却被一道熟悉的声音,让她强忍下来。

    换一种说法,那就是,她的嘴巴是被鸳鸯给拿手堵上的。

    “你傻愣愣的,杵这儿作甚,可别误了玖大爷的时辰。”说完,鸳鸯似乎想到了什么,在袭人背后轻轻叹了一口气,道:“西府那边的事情,你还是早点忘了罢。”

    袭人一听,情知鸳鸯是误会她,适才,自已失神下打量大爷时,她定是误会自己还在想着宝二爷那边厢。

    转过身来的袭人,急声道:“你想歪了,我只是有点不习惯,不习惯喊醒熟睡的大爷。”

    这时,一道温和的声音从袭人的后面响起。

    “这就难办了,我总不能睁着眼睛,让伱来喊我起床罢。”

    袭人和鸳鸯一听,连忙或转身或打眼瞧去。

    却是玖大爷此时已经从床榻上坐了起来,正在床榻上面做着奇怪的动作。

    “呀,大爷醒了,婢子侍候你起床。”袭人忙将衣架上面的衣服扯下,准备替大爷更衣。

    鸳鸯抬头时刚好迎上玖大爷那双温和的眸子,心里一突,连忙垂下螓首。

    贾玖在床榻上面做了一组伸展动作,而后便下了床榻。

    “这下,怎么轮到你杵在那里不动了,鸳鸯,你快过来帮我,可别误了大爷出门的时辰。”袭人等大爷接过手中的衣裳,回过身来,回敬了鸳鸯一嘴。

    贾玖瞧见袭人给他拿来那身朱红的飞鱼袍,想了想,他便让袭人寻来那套麒麟服。

    这件麒麟服,是他南下当天,戴权复又拿过来的,说是绣衣卫高级官员标配的麒麟服。

    今日是他第一次上朝,还是不要穿一件那么扎眼的朝服。

    这身朱红飞鱼赐服,可是只有一等侯爷以上的级别,才能得于圣上赐服。

    贾玖可不想在朝常上面,被那些朝臣们当猴子那般看着。

    贾玖只希望,大朝会时,自已便垂着脑袋混在武勋那边,待熬到下了朝,他再将奏疏递给崇德帝。

    洗漱毕,着一身麒麟服的贾玖,抬脚往正门行去。

    此时,时辰来到了丑时四刻。

    幸好大周的大朝会,每月也就两次,分为每月的朔朝,望朝。

    还有就是每年的元旦、冬至、万寿节当天,其余的便是常朝。

    常朝则无须三更鼓刚过,便要在温暖的床榻起床,而后,在寅时前赶至宫中等候上朝。

    常朝时间不定,多数是在辰时初,除非有特发事件。

    常朝所论政事,早朝允许四方奏事,而午朝仅通政司、六科给事中、守卫官、各衙门有军情重事允许上奏,所以,午朝极少发生,一旦进行午朝,多是商量军国大事。

    当然,重臣和宠臣,则是在递了牌子,皇帝心情高兴便会宣见。

    而有些官员,毕其一生,也没有那种幸运,能够到得圣上赐下来的进宫牌子。

    如今是初春,天气有所回暖,如若大朝会是放在寒冬的时候,多数官员都会想方设法请假逃避大朝会,不是这个在初一头疾,便是那谁,在十五的头一天晕厥过去。

    甚至有一些人,直接不来,反正,圣上又不会宣自已出班问话。

    顶多也就是克扣一些禄米,或者打打板子又或狱中几日游。

    张三、李四等亲卫已经套好马车,正精神抖数、生龙活虎地在门口,候着伯爷的到来。

    ……

    寅时五刻,大明宫。

    彼时,从午门那边的宫道上面,形成一条连绵不断的人流。

    中间的御道上面,穿着绯、紫官袍的大周官员,正络绎不绝地朝着含元殿的方向而去。

    其中,偶尔穿插几道身披青色官袍的正七品官员。

    御道的左右两阙,上面侍立着的是当值禁军,以及宿卫执杖的旗校。

    沿途每隔一小段距离,两边各侍立着一名龙禁尉和一名红衣内侍,他们当中,穿插着鸿胪寺的当值官员。

    而出自都察院的纠仪御史,则是提早朝臣们一个时辰,便已经候在了含元殿的广场上面。

    彼时虽只是寅时,但广场这边,却是烛火通明。

    广场四周,每隔一段距离便是一处高架大型的精美灯台,上面是燃烧正旺的超大号油灯或火把。

    下方,则是身披华丽披风,气宇轩昂的龙禁尉、以及全副武装,体魄健壮的宫廷禁军。

    他们神色肃然,目光冷峻,身披金色盔甲,或手执长枪或腰挎宫刀,威风凛凛。

    龙禁尉和禁军们手上的兵器,还有那一身颜色鲜艳厚重的盔甲,在周遭烛火的映照下,气势磅礴。

    含远殿大门到广场下面,是宽敞、连绵不绝数百台阶的玉阶。

    上面每隔一大段距离,便站着一名身材高大的红衣内侍,以及都察院出身的当值纠仪御史。

    每隔一小段距离,两边的台阶上面,便侍立着执枪挎刀、英姿勃勃的禁军校尉。

    玉阶下面,广场上已经侍立着两拔泾渭分明的文武朝臣。正安静地等着大朝会的到来。

    文官袍服上绣的是禽,武官袍服上绣的则是兽。

    居左边的文臣,正与自已旁边站着的同僚小声交谈着。

    而右边的武官这里,大多是双手环胸,闭目静待朝会的到来。

    这时,离朝会的时辰还早,到场的官员多是一些低级官员,并没有一位紫袍大臣,武官那边,则是连一件赐服的武将都没有。

    等过了两刻钟左右。

    含元殿广场的人越来越多,随着下级官员同上级大员请礼问安声响起,广场这边,顿时热闹起来。

    这时,一名身材高大的红衣内侍,将他手上那条长长的甩鞭,重重地甩在玉砖上面,旋即,一声爆喝声响传来。

    “肃静!”

    闻听鞭响,诸朝廷官员马上便安静下来。

    随着时间的逝去。

    四位内阁大学士,以及五位军机大臣的到来,场中一时之间又开始热闹了起来。

    诸位官员纷纷朝四位大学士打着招呼,而武将们也是睁开紧闭的眼睛,纷纷朝着五位军机大臣见礼请安。

    这时,玉阶上面的纠仪御史,仿佛睡着了似的,对广场这般热闹声响的一幕,仿若不见。

    贾玖也只是比大学士和军机大臣早来了一刻钟,彼时的他,正低垂着脑袋,挤在一堆飞鱼服和斗牛服的武勋中。

    他这个只穿着麒麟袍,近来风头正劲的年轻人,并没有被多少人留意到。

    很快,在宦官敲响钟鼓,一名身材壮硕的太监,将手中的那条长鞭重重一甩,于半空中炸成一道爆响。

    旋即,空旷的广场上面,传来钟鼓司的奏乐声响。

    文武百官在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的带领下,抬脚迈上玉阶,准备朝见崇德帝。

    鸣鞭过后,负责纠察的御史在玉阶上面监督着,凡是有咳嗽、吐痰、拥挤或仪态不整的官员,皆是会被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与此同时,等含元殿里面的崇德帝,落座高台龙椅之后。

    又一名身材壮硕的太监,再次鸣鞭,紧接着,在鸿胪寺值班朝臣的唱声下。

    大周诸百官朝臣,面容肃穆,双手执笏,抬脚踏入含元殿。

    贾玖低垂着脑袋,双手持着一支象牙笏板,跟在一只大腹便便、行动缓慢身穿斗牛服的勋贵后面,抬脚行进含元大殿。

    贾玖双手所持的笏板,可以随时记录圣命或旨意,亦可以在没有写奏折时,将要对陛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漏。

    进入大殿之后,公侯、驸马、伯自成一班(勋亲班),居武官班前而稍离。

    贾玖作为三等伯,属于武勋当中最低一级爵位,故而,他的前面是一群华丽赐服的公侯、伯爵。

    诸朝臣当即行一拜三叩之礼,而后在崇德帝的叫起声响起,诸朝臣再叩拜谢恩。

    这时,一名鸿胪寺官员先行出班,对着崇德帝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

    崇德帝听后,微微思忖片刻,沉声念了两个人的名字,而后,便有鸿胪寺官员唱诺起来。

    不多会,两名被崇德帝念到名字的进京谢恩官员,进了殿门便远远叩拜高台上面的崇德帝。

    等殿内响起崇德帝温和的声音,两名地方官员这才缓慢起身,躬着身子近前,至奏班前,复又跪谢圣恩。

    随着一套烦琐的礼仪过后。

    高台上面的崇德帝,温声勉励他们几句,接着,便挥手让他们二人退出了含元殿。

    这时,鸿胪寺的官员望向五军都督府这边,见边关没有奏报,随即唱起诺来:“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贾玖一直闭目养神,昏昏欲睡,直到听见鸿胪寺官员最后面的这句话,突地精神一振。

    退朝了?

    随着鸿胪寺官员话落,含元殿一时静谧下来。

    少顷,文臣那班,一位正五品官员咳嗽一声,而后双手持竹笏出班,朗声奏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启奏。”

    “再有两月便就是太上皇的万寿节,今有高丽、安南、东瀛、琉球、帖木耳汗国、喀城、吕宋、苏禄、暹罗、满刺加、占卑等,诸藩属国的使节,他们已启程前来我大周朝贡的路上。

    如今,鸿胪寺是个什么章程,我们这边,需要按什么规格去迎接这些藩属国使节团,尚需朝廷商议出一个章程来。”

    诸人听完鸿胪寺官员的奏报,有些人,脸色开始凝重起来。

    这位官员所奏的万寿节,可是上皇的成寿节。

    如今太上皇尚且还昏迷不醒,可这些外邦朝贡使团,于去年便已经说好,总不能打发人家,半路而回。

    高台上面的崇德帝,面无表情,先是环视一圈下面的朝臣,最后,将目光停留在鸿胪寺寺卿的身上,沉声道:“如常进行,至于规格,寺卿便安排一位少卿,主持此事即可。”

    说罢,崇德帝便住口不言。

    鸿胪寺卿连忙出班领旨。

    这时,一位都察院御史轻咳一声,持笏板出班,朝高台上面的崇德帝奏道:“陛下,臣、都察院巡城御史,弹劾绣衣卫北指挥司指挥使季安。

    其人无法无天,竟率领北司三城千户所,将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三座郡王府的承爵人打入诏狱,臣、请陛下降旨申饬绣衣卫,并降罪于北司指挥使季安。”

    话落,殿上顿时响起一片小声议论声响。

    高台上面的戴权努努嘴,纠仪御史见状,当即大喝:“肃静。”

    “西宁伯,可有在朝班当中?”蓦地,崇德帝抬眼,望向勋亲那班。

    闻听陛下所言,文臣这边,纷纷侧眸或翘首望向一群穿着赐服的武将那边。

    就连四位大学士,亦是被陛下这一声喊,给惊讶到了。

    杨瑞和眉头轻轻蹙起,这贾玖回京他是知道的,只是今日大朝会,他却是没有收到任何风声,贾玖亦会上朝。

    勋亲那边,除了信国公,英国公以下,无不是微微回首,开始寻找那道熟悉的身影。

    这时,侍立在贾玖前面的那位身材略显浮肿,肥胖如猪身穿斗牛服的伯爵,只见其艰难地转过身量,用他肥胖的手拿的笏板,轻轻捅着快要睡着的年轻人。

    贾玖当即睁眼醒来,疑惑地望着前面这只‘大肥猪’,不懂他为什么要扰人清梦。

    “你便是西宁伯罢,陛下喊你。”那个大胖子见年轻人睁眼,也不停手,一面拿笏板捅着贾玖的肚子,一面小声说着。

    贾玖神情一凝,先是拿手拭开对方捅自已的笏板,稍微整理了一下衣裳,这才双手持象牙笏板,出班奏道:“启禀陛下,臣因第一次上朝,有点儿小紧张,故而没听清陛下唤臣,臣请罪。”

    闻言,一些有着同样经历的朝臣,纷纷善意地轻笑了起来。

    不过,更多的是对贾玖这翻话头的鄙视,或耻笑。

    高台上面的崇德帝,望着一身麒麟服出班的贾玖,目光先是一凝,而后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来。

    “西宁伯,有御史弹劾你绣衣卫昨夜闯入三座郡王府邸,无故拿问三位承爵人,你怎么看?”崇德帝平稳的声音传来。

    贾玖躬着身子,双手持着象牙笏板,一拱手,奏道:

    “敢问陛下,是哪位御史弹劾臣,想来,此人必是受了那三座王府的好处,亦或其人本就参与尚膳监刘宝来一事。

    臣、要将其一并拿问,先行打入诏狱,再让绣衣卫北司校卫,严刑拷问,等臣好好问明原委,再回禀陛下。”

    “……”

    “!!!”

    适才,还有小声称赞贾玖其人生得俊朗,年轻有为的朝臣们,当即被他这一段话给惊掉了下巴。

    简直是无法无天,国朝自开国以来,还从来没有过,御史被打入诏狱的事情发生。

    他们没有听错罢,这位年轻的西宁伯,说要将御史打进诏狱,还要严刑拷问?

    高台上面,崇德帝的面色一冷,爆射出一道冷峻的目光来。

    他倒是没想到,贾玖比他想的还要大胆,连他作为堂堂一位帝皇,尚且不能将都察院或者六科任何一人,直接下狱,除非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其人有违犯国法之事。

    最近,崇德帝被六科那六七十人,给烦得他头疼不已。

    思忖片刻,崇德帝便猜到,贾玖许是想将刘宝来那件事情,拿到台面上来说。

    难道?贾玖短短三日,便掌握了什么重要的线索?

    念及此,崇德帝冷眼目视先前那名御史。

    先前那位弹劾贾玖的御史,闻言,先是冷哼一笑,而后这才出班,朝贾玖冷声道:“弹劾绣衣卫的便是下官,敢问西宁伯,当如何将下官打入诏狱。”

    贾玖微微轻头,瞥了一眼身穿正七品官袍的中年人,肃声道:

    “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三座王府承爵人,皆被绣衣卫查出,其三人与尚膳监刘宝来有银钱往来,本伯将其三人请回北司问话,实乃本分。

    尔倒好,却是第一个跳出来弹劾绣衣卫的人,如此一来,不得不让本伯认为,你实乃与刘宝来一党。”

    贾玖话落,殿内便是一静。

    而那位御史,却是目光一变,颇为惊讶地盯着西宁伯。

    都察院右都御史左周,连忙出班,朝高台上面的崇德帝奏道:“启禀陛下,西宁伯所言,臣有所耳闻,这实乃怪臣,是臣没有与下面的御史通气,臣、请罪。”

    适才那名御史闻言,脸色一变,他已经从右都大人嘴中听出了一丝不同寻常,这时他望向贾玖的目光,充满了忌惮。

    没有多想,这名御史便再次出班奏请圣上治罪。

    崇德帝面无表情,声音平淡地说道:“卿、本就是风言奏事,朕、治你无罪。”

    很快,贾玖第一次上朝便被人弹劾一事,被轻轻地揭了过去。

    待贾玖退回勋亲那班,朝中又有一些朝臣向着高台上面的崇德帝奏言。

    多是一些衙门鸡皮琐碎之事,又或者是下面的官员秦报详瑞之事。

    除了这些,还有的便是河南、山东两地雨季防洪一事,以及做好赋灾的准备之事。

    等高台上面的崇德帝一一指示内阁督办,含元殿,再次安静下来。

    少顷,静谧的含元殿,闻听武勋那班传来一声轻咳,一位披着紫色飞鱼赐服的侯爷出班奏道:

    “启禀陛下,前有会宁伯府被人打进府邸一事,今又有南雄侯府被人打进府邸,经此一事,京中武勋人心惶怕,谣言顿起。

    长此以往,臣怕总有一日,说不得呀,老臣的府邸,亦会被那些贼人打进门中,臣、恳请陛下,恩准那些闲散勋贵,上奏提议掌亲兵一事。”

    “陛下,信阳侯此举,万万不可。”

    一等信阳侯周武,蔑视着礼部右侍朗周正,冷声道:“武勋之事,与你礼部何干,适才藩邦之事,怎不见你礼部跳将出来?”

    谨身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郑琪,闻言,眉头皱了起来,手持玉笏出班,朝崇德帝奏道:“陛下,信阳侯此言不妥,国家之事,不分文武,信阳侯所奏之事实乃国事。”

    说着,郑淇不满地瞥了一眼,兼领四武营都指挥使的信阳侯周正,冷声道:“何况,武勋掌亲兵这事,更是国之大事。”

    说完,郑淇朝高台上面的崇德帝一拱手,奏道:“陛下,信阳侯此言差矣,武勋偶有打架,历朝历代以来,实乃常有之事。

    更何况,我朝勋亲多为将门出身,他们家中的下人,明是奴仆,实乃脱离军中的将士,要怪,只能怪他们久不经沙场,又缺少操练,这才打不过别家勋亲。

    陛下此前,已经下旨申饬东川侯,并勒令东川侯前往南雄侯府道恼,信阳侯重新拿这事往朝堂来说,莫不是,你这是与东川侯府有什么台面下的嫌隙?”

    额贼你\/妈!信阳侯当即目登口呆,先是在心里问候了一句。

    这些老酸儒,嘴巴简直就是藏了剑的,满肚子坏水,三言两语,便把自已引向东川侯的注意力中。

    果然,东川侯先是拿眼瞥了一下郑淇,这才若无其事地望了一眼信阳侯。

    信阳侯正想说话之际时,雄武侯宋进直接出班,手持象牙笏,朝高台上面一拱手,奏道:“陛下,郑尚书言过其实,虽说武勋都是将门出身,然,朝廷并没有太多的职位,供他们以报国恩。

    如郑尚书所言,有些武勋们的家仆,确实是操练得少了,话又说回来,按信阳侯所言,臣以为,陛下可下一道旨意,让武勋们自行筹建亲卫,以家中操练,饷银便由他们武勋自已出便行。

    其一,可以堵上天下所有将门的嘴巴,不用担心他们责怪朝廷薄幸,其二,如此一来,便可无须国库多承担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