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 第一百零八章 高昌回鹘

第一百零八章 高昌回鹘

作者:这一纸浅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95章 高昌回鹘

    章楶和许将被强拉着到了校场,他二人均有领军作战的经验,见惯了在军械上的各种奇淫巧技,听到沈括要实验早已经失传的诸葛连弩一开始是根本不信的。

    不是他们不相信沈括的能力,而是连弩这玩意很早就有,从战国到秦汉弩机的发射功能由二矢齐发,到三矢齐发,从秦汉到如今的大宋,真搞出十矢齐发的弩出来,他们并不会觉得有多稀奇。

    但是如果这种弩只是量的变化,而无质的飞跃,对于禁军战力的提高,基本没什么大用。

    要知道古代科技十分发达的大宋早就能制作出不同形式的大型床弩,其实质是将数张单发弩合而为一,由一人射击。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连续射击,但这类连弩张弓时需要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一齐发力,只是射击只有一人瞄准而已。

    这种床弩除了在防御战中在城头居高临下,其他战场作用微乎其微,主要就是因为机动性实在太差。

    章楶和许将起初以为沈括搞出来的连弩大概就是这种类型,来的时候是极不情愿的。

    但是,沈括是老臣,还是官家非常重视,亲自提拔起来安置在军器监的,大宋的军械制造多数都要由他批复再投入制造。

    不管怎么样都要给沈括一点薄面。

    当沈括在校场上拿出“矢长八寸”,单手可以提起,双手随意瞄准的弓弩时两人都很吃惊。

    因为这看上去确实有些像所谓的诸葛连弩。

    “这么小的弩能连发十矢?”许将起初根本不信。

    沈括也不解释,而是拿起诸葛连弩瞄准百步外的靶子,只见他手里的弩机不知何原理竟然能有持续不断地动能,只需要根据敌人位置,不停地填箭上膛,十矢连发络绎不绝。

    更神奇的是第一箭的力度和第十箭差别不大,真正做到了不是十箭分散动能,而是始终如一。

    虽然沈括是个老弱文人,十箭只有一箭命中目标,但这根本不是重点,章楶和两人看完无不大为惊叹,认为骑兵配备了这种连弩,战力必然是要飙升的。

    因为一般的弓弩,张弓引箭是要有个过程的,而骑兵相遇两三百步,通常也就两三息的时间,能射个两三箭就了不得了,试想一下,宋辽骑兵相遇,辽国骑兵只能射出三箭,而大宋骑兵只需根据需要装填箭矢,十矢连发,胜负之数必然是十分明显了。

    章楶和许将试过之后,证明确实效果显着,且最远能射两百步,都是十分惊喜,顾不上是在过节,拉着沈括要去福宁殿觐见官家。

    “两位相公,不必去了,这连弩正是官家给我的图纸,我不过就是个制作的匠人,如果有这神器在手,想必步兵结阵对抗骑兵,或者骑兵冲锋时的游射威力必然是大大增强。”

    沈括在军器监已经钻研了好几天,能成功制作出连弩,并利用自身的技术加强了十矢连射的射程,他已经累的够呛,毕竟年龄上来了。

    他这会只想赶紧回家好好睡上一觉,拒绝了两位枢密院长官,带他去面圣的举动。

    他一个匠人没有必要。

    “官家给的图纸?”章楶和许将面面相觑,他们当然知道赵煦去年专研了大半年的科技,还常常请教沈括和苏颂。

    可是大半年还是太短,正常来说一些术数理论都学不完的,居然让他把诸葛连弩给专研出来了。

    “我知道你们不信,可没办法,官家是天下奇才,我去年就发现了的,两位相公先合计着,我回家休息休息。”

    沈括不再多说,拱拱手就此告辞,留下章楶和许将一脸的不可思议。

    春节过完,各国使节并未急着离开,反而在汴梁城呆到了上元节,他们一方面是要等待假日休沐结束,大宋天子可能会正式召见他们,另一方面当然是想打探出更多的关于大宋下一步进取方向的更多信息。

    尤其是喀喇汗王朝、回鹘、大理和交趾赵氏王朝四国的使者。

    喀喇汗王朝和回鹘是敌对,均希望破坏了对方和大宋的和睦关系,回鹘使者对此更为迫切一些。

    毕竟,不管怎么说喀喇汗王朝都是大宋的藩属国,喀喇汗王朝的大汗一直称呼大宋天子为汉家阿舅大官家。

    他们回鹘虽然也没有和大宋为敌。但当年西夏还在时,为了更好的抵御喀喇汗王朝的穆斯林联军,回鹘当时必须在利益上做出取舍,大宋军队无法越过西夏支援他们,但是辽国西部边境和他们接壤,他们只能暂时舍弃中原王朝,选择和辽国结成秦晋之好。

    如今,西夏覆灭,大宋精锐禁军种建中部屯驻在敦煌,对回鹘威胁极大。

    回鹘不得不重视大宋和喀喇汗王朝结盟攻取西域的可能性,毕竟历史在那里摆着,中原王朝一旦强力复苏,收复西域旧地是必然之事。

    远的汉时的西域三十六国,近的唐时的高昌、车迟等国要么选择臣服,纳入西域都护府体系,要么国家覆灭。

    如今的大宋眼见着有重现汉唐盛世的迹象,大宋西征之举肯定不会太晚了。

    但回鹘的选择并不多,选择臣服,必然是要面临背弃辽国,被契丹人报复的风险。不臣服,大宋和喀喇汗王朝的联军可能会迫使他们不体面的臣服。

    相比于与喀喇汗王朝不可调和的宗教矛盾,高昌回鹘和大宋之间还是有着一些一衣带水的联系的。

    高昌回鹘前身回纥毕竟是大唐的内附部族,还出兵协助大唐平定了安史之乱。而大宋几乎是公认的继承了大唐的正统地位的中原王朝。

    理论上高昌回鹘应该和喀喇汗王朝一样追认大宋为宗主国。

    可惜,西夏的崛起不但覆灭了甘州回鹘,还彻底切断了高昌回鹘和中原王朝的联系,后续又为获得辽国的支持选择了辽国为宗主国。

    这也就是一步错,步步错,定州一战,辽军败退,大宋覆灭西夏,收复河西,本来相隔两千里的两国,瞬间成了邻国。

    喀喇汗王朝又早早跟大宋确定了藩属关系,高昌回鹘上下不慌乱都不可能。

    大理和交趾赵氏相对喀喇汗王朝和高昌回鹘,敌对关系没有那么明显。

    但是,对于大宋接下来的进取方向,他们跟西域的两个国家一样迫切的想知道。

    他们的使者选择逗留到上元节,也就可以理解了。

    而上元节还没到,各国派到汴梁就学的王子们已经不远千里万里,先后赶到了汴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