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 第八十二章 两难抉择

第八十二章 两难抉择

作者:这一纸浅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70章 两难抉择

    种师中率大军支援定州的时候,种建中和耶律阿思在一天内已经有过好几次试探的交锋了。

    地点均在定州城下和营寨前方的开阔地,双方均是一营四百骑。

    耶律阿思要试探的原因是他不清楚定州城内有多少宋军,萧奉先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他,以为宋军主力可能在此。

    他需要斥候尽快探查出宋军大概的兵力。

    事实上加上王文郁带来的八千禁军和三千番兵,宋军总数才五万出头,主力禁军更是只有不到四万人,骑步兵几乎各半。

    是绝对的兵力劣势。

    种建中应战的理由是这时候不能示弱,他无论如何要将辽军主力牢牢禁锢在定州城外,为南线的宋军拿下西平府和兴庆府争取时间。

    当然,他也想看看配置了河西马,经过整训的西军精锐骑兵能不能跟辽国铁骑一较高下。

    辽国那边出战的是北院大王府麾下的精锐骑兵,虽然不是那种人马全副披甲的重骑兵,但整体都头戴铁盔,身披轻甲,也是花了大价钱培养的成建制轻骑。

    种建中当然也拿出了熙河路的精锐,甚至还让精于骑射的杨惟忠亲自带队。

    两边的试探性交锋是战场上常见的骑兵对冲,远距离对射,近距离互砍。

    由于都是精锐基本上都是既分高下也决生死,对冲之后双方伤亡都会超过两成,对冲一个来回,战斗减员将近一半,然后双方各自鸣金,救治伤员。

    “怎么样?若是与他们开战,骑兵能挡住契丹铁骑吗?”

    种建中在城楼上大致都看在眼里了,战力应在伯仲之间,但他还是想问一下迎战的杨惟忠。

    杨惟忠有着外人所不知的特殊背景,他其实是从辽境而来投身的西军,祖上姓康,原名康炯。祖父为宋仁宗时并代都部署(都总管)康保裔,康保裔兵败高阳关成了辽国俘虏,为了不波及家人不得已改姓杨。

    康氏虽不得已降辽,却不忘宋恩,三年前康炯离辽归宋,离别之时,炯父为其取字惟忠,意为靖国惟忠,誓洗祖先之耻。

    如今三年过去杨惟忠靠着累积军功由番兵指挥使成了熙河路帅司麾下主将之一,他无时不想着靖国伐辽。

    “种将军多虑了,我们并不比他们差,将军或许应该问如果我们起势,辽军能不能挡得住。”

    杨惟忠对辽国骑兵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清楚宋军出的是精锐,辽军出的也是精锐,一番对冲宋军丝毫不落下风,这说明双方战力没有明显差别。

    他日若是宋军起势,骑兵冲起来,对方未必挡得住。

    当然同理,若是对方起势,他们冲起来,宋军也未必挡得住,这是没办法的事,骑兵比步兵更讲一个势。

    势可以是地形,如骑兵俯冲自然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冲击方式。势也可以是以逸待劳,骑兵生力军在焦灼时刻冲入战场是有立刻决定战场胜负的能力的。

    势还可以是军心是士气,马是一种灵性动物,它很多时候都能感知到主人的情绪,当士气旺盛,人是可以感染到马匹的,马会跟人一样变得无畏神勇起来,这时候的骑兵是最无敌的,他们甚至能在仰攻时打出俯冲的绝佳冲击力。

    种建中是百战老兵,当然明白杨惟忠的意思,这让他多少有些振奋。

    毕竟从军多年,他还不曾指挥过这种万骑以上规模的骑兵,还都是装配河西马的精锐骑兵,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一年前或许整个西军中也就勉强能凑出两三万骑兵,坐骑多数还都是大理马。

    如今加上王文郁部,他一个人统领的骑兵都要有两万之数了。

    当然,他振奋归振奋,还没有冲动到以两万骑兵跟耶律阿思统帅的大军野战。

    毕竟论骑兵,对方是他的三倍,精锐骑兵也是他的两倍。贸然野战必败无疑,同时,他骑兵多也就意味着步兵少,消耗的粮草是成倍的。

    西平府和兴庆府那边如果不能尽快破城,他的粮草也坚持不了几天。

    没有预算到耶律阿思会统帅北院大王府的精锐到此,不能算是他的失误,甚至不能说是枢密院的失误,只能说人力终究是不可能算无遗策的。

    接下来双方又进行了三四次试探进攻,多是因为耶律阿思不愿相信宋军骑兵不仅数量上来了,战斗力也上来了。

    然而,经过几番试探,双方几乎平分秋色,各有伤亡,耶律阿思也只能无奈接受现实。

    到了晚间,辽国的斥候大略探查到,宋军加上战力一般的番兵五万出头,主力禁军人数不足四万。

    这倒不是种建中不懂得虚张声势,轻易让辽军探清了虚实,而是古时探查敌方兵力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看营地数量,看后勤供应的多寡和频率,还有看编制(通过旗帜),看炊烟,抓俘虏等。

    一个营帐住多少人一般是有定数的,带的营帐多了,势必会增加后勤压力。同时一个士兵多少口粮基本也是固定的,给多给少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问题,另外,一个营一个军多少人更是固定的。

    这些都很难瞒得住,再者说大军云集,被抓俘虏再正常不过。

    耶律阿思不是庸碌之辈,相反曾做为北院大王,直接辖制辽军精锐,是资深老将,他通过几处互相验证,然后推算大略人数根本不难。

    而他知晓了宋军的大略人数,立刻就开始制定进攻计划。

    宋军现在的防御体系是王文郁和王厚带一万五千人驻守城下营寨,其中八千骑兵,五千番兵,两千弓箭手。

    种建中、党万和杨惟忠带马步兵军三万余人屯驻定州城内。

    攻城势必是比拔寨要艰难的,但是如果辽军进攻营寨,宋军双方相距不过五六里,城下俱是开阔地带,在城楼上一目了然,种建中可以从容调兵支援。

    耶律阿思计划派萧奉先带兵三万围攻宋军营寨,他则带主力截击种建中。

    这是阳谋,若是种建中不救,他汇集兵力直接破寨,若是种建中救援,他在城下就地与种建中野战。

    五六里的距离纵然大军无法全面铺开,辽军的兵力优势无法全部展现出来,但北院大王府麾下的精锐他操纵娴熟,完全可以做到一部力疲退却,另一部快速补上。

    另外,野战中即便是同样的兵力,他也有足够的信心击溃种建中。

    种建中显然意识到了,试探进攻之后,他们就要面对辽军全方位的攻势了。

    最担心的就是耶律阿思采用围寨打援的方式,那个营寨毕竟是临时搭建,地利优势不过是一丈来高的土岗,很难坚守。

    无论支不支援王文郁和王厚,都会令他陷入两难境地,而如果全军困守定州,之后就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他一时没有很好破局的办法,召集杨惟忠和姚雄前来商议。

    不过他倾向于以动制静,以攻为守,想在耶律阿思大军进攻前打乱他的部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