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 第七十章 整军(二)

第七十章 整军(二)

作者:这一纸浅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58章 整军(二)

    整训不合格禁军吕惠卿用了赵煦之前锻炼种师中所部精锐的练兵之法,从思想和体能训练两个方面入手,并着重让基层押正一级的校官发挥更重要的角色,也就是军令和政策宣讲不止于都头,深入到军队底层。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整训,那些“贼配军”意外的大多数成绩合格,军容风纪大幅度提高。

    当然,一次整训效果想要改头换面肯定没有这么容易,为防止他们旧毛病重犯,吕惠卿将他们全部打散,分布到各地的基层。

    至于实在不合格的五六千人基于态度良好降格为厢军。

    整训之后河东路禁军五万多升格到近七万人,但兵力仍显得稍有不足,吕惠卿上奏申请再招募一万禁军。

    赵煦同意了吕惠卿的申请,并将吕惠卿整顿禁军的方式大范围推行到陕西各路和河北路。

    此时,河北东路经略安抚使为吕大防,真定知府、河北转运使顾临调任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由李定接任。

    两个帅臣一个德高望重作风强硬,一个精通军略,也开始浩浩荡荡的整军。

    九月,大宋西军基本整顿完毕,毕竟有吕惠卿的经验借鉴,整体上西军军额缩减了三成不止,主要是吃空饷问题较为严重,不合格的军痞老弱也占了一部分。

    经过整训后,合格的禁军不管是“贼配军”还是乡党、宗族全部打散,分配到各地驻军中。

    陕西五路二十万大军变成十三万左右,兵力上也有些捉襟见肘。

    种师中和章楶均上书请求从内地至少招募五万将士补充西军。

    赵煦没有完全同意,他让枢密使和政事堂讨论由两京地区也就是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河南府驻军两万补充西军,十五万精锐加上番兵、弓箭手也有二十万众,党项人内部又有仁多保忠这个内应在,覆灭西夏完全够了。

    政事堂和枢密院一开始是坚决不同意两京驻军外调的,毕竟五代惨剧“下克上”节度使屡屡称王称帝的事过去才不过百十年。

    但是,最终赵煦说服了他们。

    大宋的军制合理不合理抛开不谈,是历朝历代最不适合造反的这点毋庸置疑。

    首先大宋的军事机构主要有三部分,枢密院、三衙管军和安抚使司,枢密院是最高的军事机构,枢密使也是最高军事长官,但是他只有发兵权没有统兵权。

    三衙管军有统兵权但没有发兵权,另外三衙管军的职权从宋初开始一直不断在削减,最开始对外战事还多有三衙管军的军事长官领军出征,后来随着经略安抚使司普遍在边疆设立,帅臣领军出征几乎成了惯例,三衙管军就很尴尬了。

    一开始作为对枢密院、三衙管军的补充,安抚使司逐渐在对外战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但是一路帅司通常只能统领三五万禁军,就是禁军总量最多的仁宗朝也没有超过十万,帅臣又是三年一调任,造反几乎是不可能的。

    基于这种情况,赵煦当然是敢于把京畿地区大量禁军外调的,事实上内地也完全用不了接近四成的禁军。

    最终由枢密院下旨开封府一万五千马步军、河南府五千步军调往陕西五路,并由章楶和种师中进行了详细的分配。

    河北路的整军尚未完成,宝慈宫传来噩耗,太皇太后高滔滔病重。

    赵煦将各种军政事务交给东西二府,亲到宝慈宫侍奉左右。

    高太后对自己病情早有心理准备,她晓得自己时日无多,千言万语都是劝官家要胜不骄败不馁,治国安邦一定要把步子踏稳了。

    执政风格偏向保守的她还是有些担心自己这孙儿步子迈得太快将来有什么乱子。

    赵煦没做争辩,只是点头答应,就是后面来看望的众宰执无论新党旧党无须他的吩咐也都顺应病重的太皇太后。

    九月中旬,高太后在宝慈宫拉着赵煦的手去世,她虽一再劝赵煦要稳重,但到底是对其寄予厚望,在她看来自己这孙儿将来会是赵宋荣光,收复祖宗旧地洗刷羸弱耻辱的也只有他了。

    她的临终遗言就是他日收复幽云十六州记得在墓前告诉她一声。

    太皇太后薨逝,赵煦下令辍朝七日,立高太后谥号为宣仁圣烈皇后,与英宗皇帝合葬永厚陵。

    高太后葬礼结束,他又为其守孝七日,到十月初才返回福宁殿理政。

    这时候河北整军堪堪完成。

    河北两路与河东路、陕西诸路不同,他的主要问题不是吃空饷,而是实实在在的贪腐和军士素质的良莠不齐。

    去年冬,在赵煦的授意下顾临已经在真定府整顿过一次,奈何并没有在河北全境起到警戒震慑作用,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念一起十头牛也拉不住。

    河北两路的贪腐情况严重到押正都常常欺上瞒下,底层禁军、厢军多有食不果腹的情况。

    这点赵煦有心理准备,但属实没料到居然这么严重,吕大防、顾临都担心一旦处罚过重会不会造成地方动荡,上书建议从轻处罚。

    但章楶、章惇都以为若是放纵贪腐犯整军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甚至功亏一篑。

    赵煦以为有理,派周启为监察御史,带魏勇部两千人到河北督促,同时也是震慑军中的不安稳分子。

    一开始他打算派中书舍人陈师锡前往,但如今军政事务繁忙,少了陈师锡,他身边就只剩翰林学士吕嘉问,两人无论如何是忙不过来的。

    到了十一月,河东路整顿吏治的情况出来后,河北两路的情况仍然没有缓解。

    这不得不说,吕惠卿到底是实干之才,他雷厉风行,不惧得罪他人的作风就适合做这类工作,毕竟是因政见不同连老师王安石都敢背刺的狠人。

    在吕惠卿的上书中,他陈列了官员贪腐的三种情况。

    第一迎送之风过于铺张奢侈。

    所谓迎送之风也就是官员到地就任和离任,其同僚和下级官员均会摆下宴席迎接、送别,这份人情世故的支出不是由某个人或者集体出资,而是出自地方财政,而且十分铺张浪费。

    这点如果说是在意料之中的话,第二点则让人触目惊心了。

    第二,贪腐程度和范围都触目惊心。

    吕惠卿直言河东路从上到下廉吏最多十中有一贪吏十中过九,如今天下之患莫过于士大夫无耻。

    这份上书连赵煦都感到震惊,他立刻就将众宰执召集到了福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