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训练(再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定六定制的维京盾牌是上好柚木包铁皮打制,又大又沉重,用法当然与大宋当前的盾牌截然不同,但他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打击大家的自信。
“哥哥何必失了志气,此盾牌和霸王钺本是我华夏所创,乃是小弟家传样式,出自华夏先秦更早期,只是如今大宋文恬武嬉,失传已久罢了。”
见众人为他的讲古所吸引,就接着忽悠道:“后来据我遇到的那位江上异人所考,此盾牌斧钺还在先秦时流传到泰西大秦,又称罗马,为北方异族所爱,风靡千年所向无敌,与教皇国禁卫长枪兵,并称当世两大步兵,令各国闻风丧胆。此际在我华夏重见天日,也是适逢其会而已。”
众好汉连连赞叹,王定六又趁机叫过一什盾钺兵,演示了几种阵法,分为上下排列的三层叠阵,专为抵挡骑兵所布;圆阵是死守阵型;横阵是两军对垒的普通阵型;竖阵是攻城阵,是维京战士借鉴了罗马的乌龟阵演变而来;以及三三混战攻击阵和埋伏阵等,战法之丰富实用,令人大开眼界。
王寅建议道:“某看此盾钺兵几无弱点,何不单独成军?”
王定六叹道:“盾钺兵看似全面,实则装备远未齐整,首先全身要着甲,目前就绝无可能,其次还要装备三根三尺短矛,攻击可达十五丈以外,如此才能一展所长。此等装备耗费太大,训练也非一年半载可成,小弟也不想太过惊世骇俗,只能日后再说。眼下只能以弓弩兵和长枪兵弥补其不足。”
王寅心下震惊无比,要是真像王定六所言,那这盾钺兵岂不逆天了?怕是比步人甲也丝毫不差吧?
王定六要是知道王寅以步人甲作比较,心下定会嗤之以鼻,事实上步人甲就是个最笨的失败产物,后来也证明对上金兵球用没有,失去机动力后就是个活靶子,穿着六十斤重的铠甲打仗,也不骑马,累也能把你累死了,还怎么杀敌?
看似能起到短暂维持住阵线的作用,但是等于把战场主动权彻底放弃了,就等着力尽躺平。而游牧民族却能把自己的机动优势全面发挥出来,还不用担心被追上。
从战略上讲,这就是个完全失败的兵种,尽管可能会赢得局部一两场战役的胜利。
不说王定六说的山寨版北欧步兵,即便现在这种轻步兵维京战士的装备,训练个一两年,也比笨重的步人甲强得多。
而他内心里其实想的是再现原版的北欧步兵,即从头到脚全身锁链甲,双手战斧,背后圆盾,腰挂单手斧,背插短矛,远近攻防兼备,还不失灵活性,能做出翻滚和跳跃的动作。历史上深受教皇和欧洲各国王室信赖的北欧步兵,绝非浪得虚名,实际上也是近代步兵的最初模板,影响到近代步兵之父古斯塔夫的建军思想,以及后来的普鲁士士兵以及德军,当然还有英军和拿破仑的法军。
不过要想重现这种顶级步兵的辉煌,有四个难点。
首先是北欧战士,最初也叫维京战士,他们与生俱来的血勇,难以复制,那是千年的厮杀,与寒冷的恶劣环境搏斗,又将欧洲各国蹂躏几百遍啊几百遍所养成的。据说北欧禁卫作为雇佣兵在为欧洲皇室和教皇效力的几百年里,从没出现过投降和叛变的个例,都是战至最后一人而死,这一点只有瑞士长枪兵做到过。
如此悍勇无畏,目前的大宋士兵根本不具备。
第二点是长期食肉喝牛羊奶养成的强壮体魄和力量。
第三点是严酷的训练与捕猎、搏杀技巧。
最后是全身着甲,最少是皮甲,北欧禁卫是着重链甲。
王定六觉得第一点也是需要后三点作为支撑的,而后三点却是他目前能想方设法加以弥补的…就是饮食上、训练上和盔甲装备上。
由于王定六的倾囊传教,在接下来的训练里,他同样就此得到了众好汉们不遗余力的武艺指点。王寅和刘赟、张近仁亲自手把手纠正他马战、步战的几大要领,以及几招快速易学的攻击防御招式。正像王定六写的王家兵法中那样,枪术也是在于每日基础动作的苦练,近半年来,这几大要领动作练的还算扎实,年后已经开始学习招数,以他目前的水平,也才只能明年大致学完王寅的枪法。
“师兄这一门枪法改自马槊,名为飞虎枪,乃是五代时期飞虎将军李存孝的绝技,需臂长力大,柔韧性极佳方可。”
这么巧?看来是天意啊。王定六是年前再次听到李存孝的大名,此时已经知道了这人下场不好,但惊人的武艺却是名垂史册的。
王寅还肯定了他将钢枪定在一丈八寸长度的做法,言道这样才能发挥出原本枪法的最大威力,自己也有意重新打造一支这种长度的钢枪,可惜又担心长度太长韧性达不到,反而容易折断,刘赟和张近仁也有这种顾虑。
王定六却知道,这是大宋冶炼之法还不完备的缺欠。
庞万春和高可立也特意告诉他,以他手臂长的特点,可以多练习弓箭,两人也愿意倾囊相授。
人都是这样将心比心,假如王定六之前不向几人无私地传授兵法,两人即便教给他弓术,肯定也不会这么干脆。不过王定六虽然欣然接受,其实对连弩之法更感兴趣…
自从房如海走后,王家庄就已经新组建了冶炼作坊,可是坩埚冶炼法始终没有成功,
过年后的这段时间,王定六训练之余,便索性一直盯着炼铁作坊,乡兵训练只是每日查看一遍,交给了王寅、刘赟等人,直到三月初,第一炉坩埚铁水才胜利出炉。
之所以拖了这么长时间,是要派人到百里外的马鞍山来回寻找矿藏,共跑了十几趟。记忆中那里有一些零散的小石墨矿藏,具体位置很难确定,先后找了多个地方才挖到。
又回到王家庄混合了黏土,烧制出石墨坩埚炉,因此先后花了大半年。
王定六定制的维京盾牌是上好柚木包铁皮打制,又大又沉重,用法当然与大宋当前的盾牌截然不同,但他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打击大家的自信。
“哥哥何必失了志气,此盾牌和霸王钺本是我华夏所创,乃是小弟家传样式,出自华夏先秦更早期,只是如今大宋文恬武嬉,失传已久罢了。”
见众人为他的讲古所吸引,就接着忽悠道:“后来据我遇到的那位江上异人所考,此盾牌斧钺还在先秦时流传到泰西大秦,又称罗马,为北方异族所爱,风靡千年所向无敌,与教皇国禁卫长枪兵,并称当世两大步兵,令各国闻风丧胆。此际在我华夏重见天日,也是适逢其会而已。”
众好汉连连赞叹,王定六又趁机叫过一什盾钺兵,演示了几种阵法,分为上下排列的三层叠阵,专为抵挡骑兵所布;圆阵是死守阵型;横阵是两军对垒的普通阵型;竖阵是攻城阵,是维京战士借鉴了罗马的乌龟阵演变而来;以及三三混战攻击阵和埋伏阵等,战法之丰富实用,令人大开眼界。
王寅建议道:“某看此盾钺兵几无弱点,何不单独成军?”
王定六叹道:“盾钺兵看似全面,实则装备远未齐整,首先全身要着甲,目前就绝无可能,其次还要装备三根三尺短矛,攻击可达十五丈以外,如此才能一展所长。此等装备耗费太大,训练也非一年半载可成,小弟也不想太过惊世骇俗,只能日后再说。眼下只能以弓弩兵和长枪兵弥补其不足。”
王寅心下震惊无比,要是真像王定六所言,那这盾钺兵岂不逆天了?怕是比步人甲也丝毫不差吧?
王定六要是知道王寅以步人甲作比较,心下定会嗤之以鼻,事实上步人甲就是个最笨的失败产物,后来也证明对上金兵球用没有,失去机动力后就是个活靶子,穿着六十斤重的铠甲打仗,也不骑马,累也能把你累死了,还怎么杀敌?
看似能起到短暂维持住阵线的作用,但是等于把战场主动权彻底放弃了,就等着力尽躺平。而游牧民族却能把自己的机动优势全面发挥出来,还不用担心被追上。
从战略上讲,这就是个完全失败的兵种,尽管可能会赢得局部一两场战役的胜利。
不说王定六说的山寨版北欧步兵,即便现在这种轻步兵维京战士的装备,训练个一两年,也比笨重的步人甲强得多。
而他内心里其实想的是再现原版的北欧步兵,即从头到脚全身锁链甲,双手战斧,背后圆盾,腰挂单手斧,背插短矛,远近攻防兼备,还不失灵活性,能做出翻滚和跳跃的动作。历史上深受教皇和欧洲各国王室信赖的北欧步兵,绝非浪得虚名,实际上也是近代步兵的最初模板,影响到近代步兵之父古斯塔夫的建军思想,以及后来的普鲁士士兵以及德军,当然还有英军和拿破仑的法军。
不过要想重现这种顶级步兵的辉煌,有四个难点。
首先是北欧战士,最初也叫维京战士,他们与生俱来的血勇,难以复制,那是千年的厮杀,与寒冷的恶劣环境搏斗,又将欧洲各国蹂躏几百遍啊几百遍所养成的。据说北欧禁卫作为雇佣兵在为欧洲皇室和教皇效力的几百年里,从没出现过投降和叛变的个例,都是战至最后一人而死,这一点只有瑞士长枪兵做到过。
如此悍勇无畏,目前的大宋士兵根本不具备。
第二点是长期食肉喝牛羊奶养成的强壮体魄和力量。
第三点是严酷的训练与捕猎、搏杀技巧。
最后是全身着甲,最少是皮甲,北欧禁卫是着重链甲。
王定六觉得第一点也是需要后三点作为支撑的,而后三点却是他目前能想方设法加以弥补的…就是饮食上、训练上和盔甲装备上。
由于王定六的倾囊传教,在接下来的训练里,他同样就此得到了众好汉们不遗余力的武艺指点。王寅和刘赟、张近仁亲自手把手纠正他马战、步战的几大要领,以及几招快速易学的攻击防御招式。正像王定六写的王家兵法中那样,枪术也是在于每日基础动作的苦练,近半年来,这几大要领动作练的还算扎实,年后已经开始学习招数,以他目前的水平,也才只能明年大致学完王寅的枪法。
“师兄这一门枪法改自马槊,名为飞虎枪,乃是五代时期飞虎将军李存孝的绝技,需臂长力大,柔韧性极佳方可。”
这么巧?看来是天意啊。王定六是年前再次听到李存孝的大名,此时已经知道了这人下场不好,但惊人的武艺却是名垂史册的。
王寅还肯定了他将钢枪定在一丈八寸长度的做法,言道这样才能发挥出原本枪法的最大威力,自己也有意重新打造一支这种长度的钢枪,可惜又担心长度太长韧性达不到,反而容易折断,刘赟和张近仁也有这种顾虑。
王定六却知道,这是大宋冶炼之法还不完备的缺欠。
庞万春和高可立也特意告诉他,以他手臂长的特点,可以多练习弓箭,两人也愿意倾囊相授。
人都是这样将心比心,假如王定六之前不向几人无私地传授兵法,两人即便教给他弓术,肯定也不会这么干脆。不过王定六虽然欣然接受,其实对连弩之法更感兴趣…
自从房如海走后,王家庄就已经新组建了冶炼作坊,可是坩埚冶炼法始终没有成功,
过年后的这段时间,王定六训练之余,便索性一直盯着炼铁作坊,乡兵训练只是每日查看一遍,交给了王寅、刘赟等人,直到三月初,第一炉坩埚铁水才胜利出炉。
之所以拖了这么长时间,是要派人到百里外的马鞍山来回寻找矿藏,共跑了十几趟。记忆中那里有一些零散的小石墨矿藏,具体位置很难确定,先后找了多个地方才挖到。
又回到王家庄混合了黏土,烧制出石墨坩埚炉,因此先后花了大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