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七珠九黄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江都县的深巷之中,隐藏着一段骇人听闻的悬案。秀才胡登举,一个文弱书生,却在一夜之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噩梦。他的父母,那两位慈祥的老人,竟然在睡梦中惨遭毒手,头颅离奇失踪。胡登举被恐惧笼罩,全家上下人心惶惶,仿佛置身于一片阴霾之中。
他鼓起勇气,带着满腔的悲愤和疑惑,匆匆奔向县衙。恰逢县主升堂,他便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声泪俱下地喊冤。他颤抖着双手,递上一份状纸,声音哽咽地哀求道:“父师在上,门生遭遇飞来横祸。恳请老父师明察秋毫,速速缉拿凶手。”
书吏接过状纸,小心翼翼地铺在公案之上。施公,那位以公正严明着称的县主,静静地审阅着状纸上的每一个字。状纸上,胡登举详细描述了案发经过:他的父母,曾经的翰林学士,退休后乐善好施,广结善缘,从未与人结怨。然而,就在某个平静的夜晚,他们却在睡梦中被残忍杀害,头颅不知所踪。胡登举作为家中的独子,深感愧对双亲,无法继续在学堂安心求学,因此恳请县主能够尽快破案,为他洗清冤屈。
施公看完状纸后,眉头紧锁,心中暗自吃惊。他心想:“深夜潜入宅院,非奸即盗。然而胡翰林夫妇年事已高,却遭此毒手,且凶手并未窃取财物,反而将人头带走,这其中必定有着深仇大恨。”这起无头悬案让施公倍感棘手,他沉思了许久,最终决定派遣捕厅四老爷前去验尸。他安慰胡登举道:“你只管安心料理后事,本官自有计较。”
胡登举含泪离开了县衙,回到家中等待验尸的消息。而江都县的街头巷尾,也开始流传起这起骇人听闻的无头悬案,让人心生恐惧,议论纷纷。
施公在堂上吩咐完毕,让四衙迅速前往胡家验尸并呈报结果。他将胡登举的呈词收入袖中,随后退堂回到内书房。长随为他送上茶水,用过饭后,施公取出呈词,铺在案上仔细翻阅。他低头沉思,眉头紧锁,显然觉得此案棘手难解。
施公站起身来,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名为《拍案惊奇》的古书,想要通过对照书中的故事来寻找破案线索。他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又取来一本记载海瑞参拿严嵩故事的书。然而,看着看着,施公不觉困倦袭来,放下书本,趴在书案上沉沉睡去。
在梦中,施公看到墙根下有九只黄雀点头摇尾,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突然,他又听到地上传来哼哼唧唧的猪叫声,原来是七只小猪望着他乱叫。施公心中称奇,正要去细看时,那九只黄雀突然飞下墙来,与地上的小猪们点头乱叫。其中一只小猪站起身来,朝着黄雀拱爪乱叫。突然间,一阵怪风刮起,将小猪和黄雀都裹走了。
施公在梦中惊醒,大叫一声:“奇怪的事!”旁边的施安见状连忙叫醒他。施公醒来后,沉思良久,对施安说:“我方才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九只黄雀和七只小猪。你方才可见到什么异常之物?”施安回答说:“并没见什么东西,只有一阵风刮过墙去。”
施公闻言,心中更加疑惑:“这九只黄雀、七个小猪定有蹊跷,想来其中必有隐情。”他将书放回书架,前思后想,整夜未眠。他知道,这个案子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想要揭开真相,还需细细推敲每一个细节。
直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施公才缓缓起身,净面整衣,准备升堂理事。他吩咐手下敲响梆子,召集众人齐聚大堂。坐下后,他随意抽取了一支签,然后叫来了快头英公然和张子仁。
两人走到堂上,规规矩矩地跪下磕头。施公面色凝重,将昨天梦中的九只黄雀和七个小猪作为线索,对他们说:“限你们五日之内,找到这九黄和七猪,若有延误,严惩不贷。”说着,将签递给了他们。
英公然和张子仁接过签,心中却是满腹疑惑。他们跪爬半步,小心翼翼地询问:“老爷,小的们斗胆请教,这九黄和七猪,是指人名还是物名?它们现在何处?还请老爷明示,小的们才能去寻访捉拿。”言罢,他们又磕头请求。
施公一听,眉头紧皱,怒道:“你们两个无用之才,连九黄和七猪都不知道,还怎么在本县应役?分明是在偷闲躲赖,故意玩忽职守!”他一声令下:“给我拉下去打!”两边衙役应声而动,将两人按倒在地,每人打了十五大板。
英公然和张子仁疼得龇牙咧嘴,但也不敢多言。他们再次跪下磕头,请求施公明示。施公见状,心中更加恼怒,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本县深知你们二人久惯应役,擅长搪塞推诿。若再敢啰嗦,定加重责!”
两人无奈,只得站起身来,退下堂去,开始四处访查九黄和七猪的下落。而施公也退堂回房,一连五日都假装生病,未曾升堂理事。
到了第六日一早,施公精神焕发地吩咐点鼓升堂。他坐在堂上,衙役们整齐地伺候在一旁。这时,只见一人急匆匆地走到公堂案下,手捧呈词,口称:“父师在上,学生胡登举求见。父母被杀之冤未雪,恳请父师明察秋毫。若迟迟不获凶手,凶犯逃逸难捉,学生读书一场,岂不有愧?若父师不为学生伸冤,学生只得另投他处呈冤。届时,还望父师勿怪!”说完,一躬到底,将呈词递上。
施公面带微笑,安抚道:“贤契不必焦急,本县已经派人明察暗访,专捉形迹可疑之人。一旦审得真凶,自然替你伸冤。”胡登举虽然无奈,但也只好说道:“多谢父台!望速为学生伸冤,感激不尽!”施公点头答应:“贤契请回,催呈留下。”胡登举打躬下堂,心事重重地离开了衙门,回家等待消息。
施公在堂上陷入了沉思,正打算提审胡家的管家,以寻找线索。就在这时,公差英公然和张子仁匆匆上堂,跪在施公面前,满脸愁容地禀报:“老爷,小的们四处打探,却始终没有找到九黄和七猪这两个人,恳请老爷宽限几日。”
施公一听,心中怒火中烧,他厉声喝道:“你们两个废物!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他命令左右将两人拉下,每人重打十五大板。板子如雨点般落下,打得两人哀嚎不止,鲜血顺着脊背流下。打完之后,两人提着裤子,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哀求道:“老爷,求您明示,我们好去捉拿凶犯。”
施公看着两人狼狈不堪的样子,心中虽然不忍,但还是硬下心肠说道:“再给你们三天时间,如果还是抓不到凶犯,就提头来见!”两人闻言,吓得浑身筛糠,不停地磕头,如同鸡啄碎米一般。施公摆了摆手,说道:“别废话了,快去吧!”说完,便退堂进了内室。
可怜英公然和张子仁还在堂下磕头不止,大声呼喊道:“老爷,可怜可怜我们吧!”他们的声音在空旷的县堂上回荡,显得异常凄凉。堂上未散的三班六房之人见状,个个心生同情,叹息不已。有人说道:“算了,起来吧!老爷已经进去了,还求谁去?”两人闻言,抬头一看,果然不见施公的身影,只得忍气吞声地站起来。他们的腿上还带着棒伤,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旁边上来四个人,将他们扶下了堂。
回到家中,英公然和张子仁愁闷不已,两人一边吃酒一边商量九黄和七猪的事情。可是无论如何商讨,始终无法找到线索。张子仁叹了口气说道:“英兄,咱们都把日期给忘了。不如这样,咱们今晚好好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假装成乞丐,在城里城外日夜巡访。俗话说得好,不怕事难办,就怕心不专。”英公然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是办公事,咱们就得竭尽全力。”两人吃完酒饭,便各自回房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英公然和张子仁就急忙换上便装,一同出门去探寻九黄和七猪的消息。张子仁提议说:“今天是七月十五日,我记得往年江都县里,关外的观音院寺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既然我们还没找到凶犯,何不去关外的莲花院庙里碰碰运气?”英公然点头赞同:“好主意。”于是,两人便朝着莲花院庙的方向走去。
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庙门前。只见庙门紧闭,清静得不像是要举办庙会的样子。两人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突然看见两个小沙弥从庙里走了出来。这两个小沙弥,大的大约十五六岁,小的十一二岁,长得唇红齿白,就像小女孩一样可爱。他们一个拿着扫帚,一个拿着斗箕,嬉笑着走出庙门。英公然和张子仁见状,连忙让到一旁。
小沙弥们抬头看见两人,见他们衣衫褴褛,便摇头叹息道:“你们来得真不是时候!往年这个时候,我们庙里都会举办盂兰盆会,你们想吃顿斋饭是很容易的。但今年不行了,我们庙里来了一些人,看起来像是办丧事的,所以庙会就取消了。”大的小沙弥又说:“既然你们来了,也不能让你们白跑一趟。如果你们愿意帮我们打扫一下院子,我会给你们一些饭菜吃。”
英公然和张子仁一听,觉得这是个机会,便一个接过扫帚,一个接过斗箕,开始打扫院子。他们一边扫地,一边和小沙弥们聊天。英公然问道:“两位小师父,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和尚的?你们的师父叫什么名字呢?”小沙弥们回答道:“我们本来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因为从小身体多病,无奈之下才做了和尚。每天从早到晚都要烧香、扫地、念经。我们的师父很厉害,他的法号叫九黄僧人。”
小沙弥们说得无心,但英公然和张子仁却听得有心。他们心中一动,互相对视了一眼。英公然悄悄向张子仁使了个眼色,示意“九黄”这个名字可能正是他们要找的线索。
这时,一个人从外面挑着一担菜蔬走进庙里,里面还有鸡鸭鱼肉。英公然见状,想要进一步了解情况,便问道:“两位小师父,我想请教一下,这里既然是清净之地,为什么要用这些荤腥之物呢?既然不办庙会,难道是要请客吗?”小沙弥们见问,便望着大沙弥扯了扯嘴。小沙弥不懂世事,嘴快地说:“穷大哥,听我告诉你,千万别告诉别人啊!我们师父真的很厉害,他会使单刀,有飞檐走壁的本领,还结交了很多江湖上的英雄豪杰。今天师父要请客,所以才买了这些鸡肉。还有一件事,我们庙里现在缺烧火的人,如果你们愿意来帮忙,那就太好了!”
英公然和张子仁听了这话,心中暗自欢喜,觉得这正是他们要找的机会。张子仁笑着又问:“你们的师父现在在庙里吗?我们能不能进去见见他?如果他能收留我们,那真是感激不尽了。”小沙弥们听了,低声说道:“我们家师今天早上进城去了,还没回庙里。他现在在城里的尼姑庵里。今天是七月十五,尼姑庵要办庙会、请客演戏,晚上还有烟火表演。那个尼姑庵的女尼是我们师父的干妹妹,年纪二十多岁,长得非常漂亮。师父帮她买了庙宇,还教她武艺,骑马抢刀样样都会。她的法名叫七珠姑姑,远近闻名。”
大沙弥在旁听见小沙弥说这么多,大喝一声,骂道:“小秃驴,你又乱说话了!前些天师父打的是谁?你再乱说,小心师父打断你的腿!”正说着,突然从庙里走出一个凶眉恶眼、粗壮高大的人,大叫一声:“大沙弥,后面的哥儿们叫你!”大沙弥答应一声,急忙跑进庙里去了。
公然和子仁得知了真相,心中欢喜不已。眼见天色渐晚,两人便一同离开寺庙,进城去向施公禀报。一见到施公,他们便急忙抢步上前,跪下说道:“老爷,小的们奉命捉拿九黄和七猪,如今在莲花院内得知,九黄与七珠是干兄妹,都是苏州人,九黄先奸后拐将她带到这里。”
施公一听,心中的忧虑顿时烟消云散,转为喜悦。他接着问道:“为何他们一个叫九黄,一个叫七猪呢?”二差回答道:“他们的徒弟曾对小的们说过,九黄是因为背后有九个黄豆大小的瘊子而得名;而尼姑七珠则是因为胸前有七个黑痣子。而且,恶僧的庙里还有十二名盗寇,他们无恶不作。”二差将所知情况一一禀报给施公。
施公听完,沉思了许久,然后说道:“天色已晚,你二人随我进城。等天黑后,我们到十字横街去瞧瞧那个凶僧和淫尼的举动。”说完,施公便站起身来,二差紧随其后,跟随施公进城。
一路上,军民人等熙熙攘攘,吵吵闹闹。施公注意到人们议论纷纷,有的称赞“县主比前任好”,有的则批评“耳软听信衙役”,还有的称赞“县主私访爱百姓”,甚至有人说“县主真真清廉”。突然,人群中一人高声喊道:“你们住口,莫要乱说,小心县衙的人听见,你可吃不了兜着走!”
施公在人群中悄悄听着这些闲话,心中明白,这些议论都是因为他的公案未结而起的。他抬头望去,只见前方一片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人们挤来挤去,口中喊着:“到了!到了!”施公知道,他们即将到达那个恶僧和淫尼的藏身之处,一场惊心动魄的捉拿行动即将展开。
施公静静地站在熙攘的人群中,目光锁定在正对观音庵的那座高台。台上装饰得五彩斑斓,花灯闪烁,犹如繁星点点。中央设有一座法座,上面端坐着一个和尚。他浓眉大眼,满脸横肉,头戴佛冠,身穿红衣,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合十,摆出一副庄重的样子。然而,施公却能从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一丝狡黠。
法座两旁,坐着众僧,其中不仅有男僧,还有几位女僧。她们年纪都在三十岁左右,由于七月天气炎热,都剃着光头,身着偏衫。虽然她们在接音诵经,但施公注意到其中一位女僧,杏眼含春,与那个凶僧眉来眼去,喜笑颜开,还不时地东张西望,卖弄风骚。
施公收回目光,又往台下一看,只见正中摆着一张高桌,两旁放着板凳。他数了数,一边坐着九个尼姑,两边共十八位。她们都穿着法衣,光头无帽,虽然打着法器,口念佛语,但眼神中却流露出风骚与妖娆。她们年纪都在二十岁左右,虽然未施粉黛,但齿白唇红,面若桃花。她们虽然口中念念有词,但眼神却四处游移,显然并无一丝道心。
施公看罢,心中暗暗点头:“怪不得能搅乱江都,原来如此。这正位上坐着的,必定是九黄。只是众尼之中,不知哪一个是七珠。”他细细观察桌上的尼姑们,突然目光落在一个打鼓钟的女僧身上。她风姿绰约,较之其他尼姑更显美貌。施公看后,心中暗道:“难怪能招惹僧俗乱心。”
此时,法器突然连打三阵,天色已近二更。施食放完,许多军民开始四散离去。施公却站在原地,目光如炬,继续观察着高台上的动静。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施公与两位公差并肩而立,他低声嘱咐道:“九黄与七珠的底细,我已了如指掌。你二人明日暂且不进衙门,再去莲花院一趟。切记要小心行事,设法从小和尚口中套出真相。务必查明那十二名盗寇的来龙去脉,然后回衙禀报,我们再商量对策,一举将他们捉拿归案。”两位公差点头答应,随后施公趁着夜色回到了衙门。
施安早已在房内等候,他迎接施公进屋,帮忙净面更衣。用完酒饭后,施公便上床休息,养精蓄锐。次日清晨,他起床洗漱,吩咐击鼓升堂。大堂之上,众公差整齐排班,施公伸手拔下两根签子,点名叫王仁、徐茂上前。两人应声而至,跪在堂下。
施公沉声道:“你二人速去十字街的观音庵,请七珠尼姑前来。本县要举办吉祥道场,另外还需去城外的莲花院请九黄和尚前来,本县有意让他们僧尼共同登坛。”王仁与徐茂领命,下堂而去。施公又吩咐下去,请振守府前来,并安排马步三班人役做好预备工作。
王仁与徐茂两人奉命去请九黄和七珠,他们在路上相遇,便结伴同行。两人闲谈间,不觉已来到观音庵前。他们一同走进庵内,只见七珠尼姑正在禅堂内打坐。她心中正思念着九黄和尚,忽听得院内脚步声响动,心中一惊,忙喊道:“小尼姑,快去看看,是谁在外面走动?”
小尼姑闻声跑出,一见二人便问:“你们是哪里来的?怎么擅自闯进这里?这可是女僧的居所,岂容你们随意进出?”两位公差答道:“我们是县衙的公差。你快去告诉你们师父,我们奉县主之命来请七珠姑姑,即刻进衙去办吉祥道场。”
小尼姑一听,连忙回到禅房,将公差的话转告给七珠尼姑。七珠心中疑惑,不解县主为何会请她办事。她细想一番,暗忖:“施不全与我并无往来,近日众家寨主们闹得沸沸扬扬,不知是不是有什么风声?若是不去,他毕竟是一县之主,我居他治下;若是去,又恐有诈。”她沉吟片刻,心生一计,说道:“有了,我何不如此这般应对他?”
于是她吩咐小尼姑:“叫他们来见我。”小尼姑答应一声,出去将两位公差引入禅房。七珠偷眼一看,只见两位公差穿着普通的官服,相貌凶狠,她心中虽感厌烦,但无奈只得开口问道:“二位公差到此有何贵干?小尼献茶。”两位公差一见七珠尼姑,只觉得她浑身散发出一种妖媚的气息,顿时神魂颠倒,意马难收。
人人都说七珠尼姑美貌动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那淫尼与两位公差简单寒暄过后,便问起他们的姓名。公差如实相告:“我等二人奉县主之命,特地前来邀请师太前往县衙,主持吉祥道场。还请师太赏光,随我等一同前往。”
说完,其中一位公差便目不转睛地盯着七珠尼姑,仿佛被她的美貌所迷惑。七珠见状,心中暗骂:“这两个公差真是可恶,若不是王法之地,我定让你们人头落地。”她心想,施不全突然派人请她,吉凶难料。城内人口众多,或许有些风吹草动也未可知;但若无事发生,不去又有些不便。
她沉思片刻,心想:“管他什么吉凶祸福,我总得去一趟看看。就算有什么变故,外面有九黄哥哥和众家寨主撑腰,我自己又能飞檐走壁、马上双刀,何惧之有?就算惹恼了他们,我马踏江都,杀他个魂飞胆裂!见就见,怕他何来?”
想到这里,七珠尼姑便假意带笑,问道:“二位公差,不知县主是只请我一人,还是还请了别人?”徐茂回答道:“还请了北关莲花院的九黄师父。师太就请随我们一同前往吧,县主正在等候。”
七珠尼姑说:“二位公差稍坐片刻,待我更换衣物便一同前往。”公差听说后满心欢喜,便在一旁等候。七珠尼姑迅速换了一套新衣服出来,公差闻到她身上散发出的阵阵兰香,心中更是难耐。他们仔细打量七珠尼姑,只觉得她真是可爱至极,言语难以形容。公差们心中难熬,不住地赞叹,催促道:“快走!”
七珠尼姑出了禅房,叫小尼姑快来关门。小尼姑答应一声,便去关门。七珠尼姑在前,公差跟着在后,一同出了庵门。徐茂相伴着七珠尼姑前往县衙,而王仁则出城去请九黄和尚。王仁不敢怠慢,出了北关后便直奔莲花院。他无心观赏庙外景色,匆忙地进了角门。正往里走时,抬头看见公然和子仁打扮成乞丐的模样在那里打扫山门后庭。王仁心中纳闷,刚要上前说话,却见公然摆手示意他不要出声,子仁则摇头抛眼示意他小心。二人恐有旁人识破机关走漏消息。王仁心领神会,连连点头,往外走去。他暗自庆幸庙内无人瞧见这一切。
三人悄悄地离开了庙宇,来到了一处僻静的角落,开始各自交换着心中的信息。王仁首先开口:“我这次奉命前来,主要是请九黄和尚到县里去一趟。”公然和子仁听了,心中不禁一惊,连忙劝道:“老弟,你赶紧回去吧!想要请他,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王仁有些不解,问道:“还请两位兄长指点迷津,我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公然深吸了一口气,严肃地说道:“贤弟,你有所不知,这九黄和尚可是个凶悍的角色,他单刀双拐,能在半空中行走,飞跃楼房如同走平地一般。而且他手下还聚集了一大帮强盗,个个都是武艺高强,勇猛无比。”
听完公然的话,王仁却并未露出丝毫惧色,反而轻笑了一声,说道:“英哥,你不必吓唬我。我在衙门里混了这么多年,若是没有点本事,哪里敢在这里混饭吃?今天我一定要把九黄和尚请去。”他接着又说道:“你们就放心吧,我自有办法让他答应。”
说完,公然和子仁两人便站起身来,先进了庙宇。王仁则稍等了一会儿,才迈步走进庙门。他走到院子里,大声喊道:“庙里有人吗?”不一会儿,从庙里走出一个僧人,他打量着王仁,问道:“你是谁?来这里做什么?”
王仁微微一笑,反问道:“你说我是谁?”僧人笑了笑,说道:“看你的样子,好像是衙门里的公差吧?请进来喝杯茶吧。”王仁便跟着僧人走进了庙堂,僧人请他坐下,并为他敬上一杯茶。
王仁喝了口茶,然后说道:“我这次来,是有要事相商。我奉县主之命,特地来请九黄师父到县里去一趟,主持一场吉祥道场。”僧人一听,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说道:“上差请稍等片刻,我这就去禀报当家的,然后带你们去见九黄师父。”说完,他便起身穿过几道门,走进了密室。
在庙中的一处幽深之地,九黄和尚正与十二个响马把酒言欢,畅谈江湖趣事。突然,小僧急匆匆地闯了进来,打破了这欢乐的气氛。九黄和尚眉头一皱,瞪着小僧问道:“你不在外面守着,怎么擅自闯进来了?”
小僧气喘吁吁地回答道:“师父,外面来了公差,说是县主请您去办吉祥道场。”九黄和尚一听,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悦,他带着怒气说道:“你去回他,就说我稍后出来见他。”
小僧答应着退了出来,对王仁说道:“我师父稍后就出来。”王仁听后,心中却暗暗警惕起来。他知道,这个九黄和尚并非善类,自己此行恐怕不会那么顺利。
而九黄和尚这边,听完小僧的禀报后,他望着众寇,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他沉声说道:“施不全派人来请我,不知是何用意。众位寨主,我们得好好商议一下,以免中了他的诡计。”
众寇闻言,纷纷表示不怕,他们认为江都的文武官员都不足为惧。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可以立刻杀得江都县天昏地暗。九黄和尚听了,心中虽然有些安慰,但仍旧保持着警惕。
这时,一个响马说道:“九哥,你若是担心,那就带上兵器防身。我们在这里打听消息,一旦有什么不对,我们就立刻杀过去。你尽管放心地去见他,随机应变,见景生情。如果他真的要设坛场,你就念经。我们以后多走动走动,交个好,又怕何人?”
九黄和尚听了这番话,心中大悦,觉得甚有道理。他站起身来,决定去见一见这个公差。他歪歪斜斜地走出密室,口中狂言大话:“何人请我念经?九老爷我可不受人的钱!”
王仁看到九黄和尚这副凶恶的模样,心中暗自警惕。他表面上却带着笑意,走上前去施礼道:“大师父好!”九黄和尚虽然有些醉意,但心里还是明白的。他睁开眼睛,看着王仁问道:“你就是县衙里的公差吗?”
王仁答道:“正是。我奉县主之命,特来请九老爷法驾进衙去办吉祥道场。故此才惊动了宝刹。”九黄和尚一听这话,心中更加不悦。他冷笑道:“岂有此理!江都县界内除了我九老爷,难道就没有其他和尚了吗?莫说施不全请我不去,就是万岁爷宣我,我不去也是平常的事情。”
王仁一听这话,心中顿时着急起来。他知道,如果不能说服九黄和尚,自己回去恐怕难以交代。于是,他连忙又说了许多好话,希望能打动九黄和尚的心。
九黄和尚坐在椅子上,听着王仁的话,心中也在盘算着。他本来是不想去见施不全的,但听王仁说得如此可怜,又想到还有七珠尼姑一起去,心中便有些动摇。最后,他终于点了点头,答应去见施不全。
王仁一见九黄和尚应允了,心中大喜,连忙道谢不已。他知道,这次任务终于有了转机。于是,他带着九黄和尚出了庙门,一同进城去了。
在深夜的府邸内,施公眉头紧锁,正在苦思擒拿九黄和七珠的策略。突然,一名差役急匆匆地进来,跪在施公面前禀报:“启禀大人,本城守府振大老爷已在衙门前下马,请大人定夺。”
施公听后,微微点头,挥手示意差役退下,并说道:“知道了。”随后,他急忙起身,走出公座,亲自到大堂迎接振公。两位老爷相见,手挽着手,用满洲语亲切地交谈着。
施公关切地问道:“阿哥,近来可好?”振公笑着回答道:“一切都好,多谢阿哥关心。”然而,施公却心知肚明,此刻并非闲聊之时。他见大堂上人多眼杂,不便直接谈论擒拿九黄和七珠的计划,于是吩咐众人:“尔等不必散去,本县与振老爷有话要说,稍后回来办事。”
众役答应伺候,施公便与振公一同进入二堂坐下。长随献茶后,施公见左右无人,终于开口说出了心中的计划:“今日特请阿哥驾临,实有要事相求。近日发生了几起人命盗案,均与九黄和七珠有关。我已发差请他们到县衙,以作吉祥道场为由,实则欲擒拿二人。然而,此事需阿哥鼎力相助,方可大事可定。”
振公听罢,立刻答道:“阿哥放心,此事我必当全力协助。我这就回衙,暗派兵马,早作预备。”施公听后,心中感激不已,亲自送振公出府。
随着振公的离去,府邸内再次陷入了一片寂静。然而,施公却知道,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上演。他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才能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将九黄和七珠绳之以法。
正当施公准备退堂之际,突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只见两个男子扭打在一起,你推我搡,其中一人脸上青紫一片,另一人的衣服则被扯得破烂不堪。两人都是普通的布衣打扮,容貌并不出众,看上去年纪大约在四十岁左右。他们一路扭打着闯进公堂,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嘴里还不停地嚷嚷着。
施公眉头一皱,喝道:“尔等无知之徒,既然来告状,何须如此吵闹?慢慢说来,若有再敢喧哗者,本县立即用刑!”两人一听,顿时吓得不敢再高声叫嚷。
其中一人抢先开口道:“老爷,小人名叫朱有信,是江都本地人。我从小读书识字,也懂得礼义廉耻。现在靠做点小本生意维持生计。前几天我去码头取货,路过一家钱铺时,用九两八钱银子换了四块碎银。当时掌柜的还用秤子称了称。正好我舅舅经过,我就急忙放下银子去迎他。等我和舅舅聊完天回来,再想拿那银子时,那掌柜的却不承认了。他昧了我的银子还想赖账,所以我只能来告状,求老爷您给我判个公道。”说完,朱有信便磕头如捣蒜。
施公又问另一个人:“你是开钱铺的吗?”那人连忙磕头回答道:“小人名叫刘永,是徐州人。我带着家人来到江都开了这家钱铺,已经十几年了,一直以来都是童叟无欺。朱有信来我这里时,我根本就没见过他什么银子。他这是明摆着讹诈我,还撕破了我的衣服。旁边的人劝他,他还破口大骂,非要问我要银子。我根本就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求老爷您明察秋毫,给我主持公道。如果老爷您不为我们这些老百姓做主的话,只怕会助长那些刁民诈骗的气焰啊。”刘永说完后也磕头不止,眼中满含委屈的泪水。
施公听完两人的陈述,眉头紧锁,沉思许久。他心中暗想:“这江都的百姓果然狡猾,善于狡辩。此事既无确凿证据,又该如何查明真相呢?”他反复权衡,终于下定决心,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对朱有信说道:“朱本信,你可知银钱乃世间至重之物?你自己不小心丢失了银两,本就有罪,又何苦来告状呢?”朱有信一听,气得大叫起来。施公见状,故意板起面孔,喝道:“退下,稍后再审!”朱有信虽然不满,但也只能诺诺而退。
接着,施公转向刘永,问道:“刘永,你当真没有见过朱有信的银子吗?”刘永连忙答道:“小人确实未曾见过朱有信的银子。若有半点昧心之处,天理难容!”施公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未曾见过他的银子,那便罢了。不过,我现在要吩咐你一件事,你若不遵,立刻重重处罚!”
施公示意刘永走近一些,刘永站起身,走到公案旁边,正要下跪,施公却摆手示意他站在一旁。然后,施公提起朱笔,对刘永说道:“刘永,伸出手来。”刘永将手伸到公案上,施公在上面写下了“银子”二字,然后放下笔,微笑着吩咐道:“刘永,你听好了:你现在面向外跪在月台之下,不许东张西望,只须盯着手中的‘银子’二字。若是这二字有半点磨损,我立刻就让你赔出银子,还要重重责罚!”
刘永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敢违抗施公的命令,只得含怒走到月台跪下,紧紧盯着手中的“银子”二字。施公则悄悄叫来一名衙役,附耳低语了一番,吩咐他快去快回。
衙役领命离开衙门后,施公又看到一位妇人从侧门慌张地走了进来。她的头发散乱,脸上带着青肿的痕迹,脚步显得慌乱不堪。这位妇人看上去约有五十岁左右的年纪,她一进来就大声呼喊着“青天救命”,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绝望,仿佛疯了一般。她跑到施公的案桌前,扑通一声跪下,开始断断续续地诉说自己的遭遇,声音中充满了悲切和凄惨。
施公见状,安抚道:“这位妇人,你有什么冤情?慢慢说来,本县会为你做主。”妇人听到施公的话,稍微平复了一下情绪,恭敬地称呼施公为“老爷”,然后开始诉说自己的遭遇。她声称自己的丈夫董六是个无恶不作的人,不仅嫖娼赌博,还对她百般虐待。她请求施公差人将董六捉拿归案,当堂对质,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施公听完妇人的诉说,眉头紧锁,怒道:“你这妇人,竟然敢告发自己的丈夫!自古以来,妻告夫者都是有罪的。你必须把董六的恶行和你告发他的原因说清楚,否则本县立刻将你拿下对质!”妇人连忙点头称是,并详细描述了董六的种种恶行。
施公听完后,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如此,你先下去等候。本县立刻派人去捉拿董六。”妇人答应一声,退下等候。施公随即下令差役前去捉拿董六。
不一会儿,先前派去的差役带着钱铺老板刘永的妻子来到了公堂。这位妇人看上去气质不俗,举止得体。施公一见她,便开口问道:“你丈夫欠下本县的官银数两,他叫你前来交还此款。你赶快说说,这笔银子到底有还是没有?”
妇人一听这话,顿时面露不悦之色,说道:“老爷此言差矣!凡事自有家主负责,我丈夫欠下的官银,自然该由他偿还。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来的银子偿还呢?何况我乃清白良家之女,闺阁中人,被传到县衙来见官见吏,岂不是让人笑话?若是被邻居知道了,还以为我败坏了闺阁风气。请老爷明察!”
施公听罢,心中倒觉得这位妇人言之有理,于是并不动怒,反而含笑说道:“妇人休要慌张,凡事自有天理。你且稍安勿躁,片刻之后自有分晓。须知人有亏心,天必不容。”说完,他吩咐差役将妇人带到月台之上,让她看看她丈夫此刻正跪在那里。施公又告诉妇人,等会儿他会当面问她丈夫关于欠银的事情,让她听听丈夫的说法,或许就能解开她的疑惑了。
妇人一听这话,扭头一看,果然见自己丈夫跪在月台之下,低着头不知在看什么。她心中顿时感到纳闷不已,不知施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施公暗暗布置好了一切,他轻声吩咐公差:“你去堂口站着,大声问刘永他有没有银子。”公差点头答应,随即走到堂口,大声喝问:“刘永!老爷问你,银子有没有?”刘永以为公差是在问他手中写的“银子”二字,于是毫不犹豫地答道:“银子有。”公差回到施公身边,禀报道:“老爷,刚才那刘永承认了,说银子有,他不敢动。”
施公微微一笑,转向那妇人说道:“你可听见你丈夫说银子还未敢动?这就是他叫我传你来的原因。本县想你家中必有银子,只是你不肯实说。你既不念夫妻之情,本县也无怜民之意,只好严刑逼问你的丈夫了。你可不要怨本县!”说着,施公偷偷观察那妇人的反应。妇人听到这番话,脸上露出了一丝恐惧之色。
施公见时机已到,故意作威,连拍惊堂木,喝道:“快抬大刑伺候!”众役应声而动,将夹棍哗啷一声放在当堂。其实这只是吓吓那妇人而已,施公并没有真的打算动刑。他转身对旁边的书吏说道:“你也知道本县的法重刑狠、铁面无私。但本县其实非常怜悯那些辛苦挣钱的商人。如今刘永的妻子进衙认赔官项,岂不是大家都省事?也显得本县有德。可惜那妇人不明道理,还怨本县。她既然不念夫妇之情,本县就不得不用刑法了。”书吏心领神会,回答道:“老爷英明,理应重究,以服民心。”
施公再次观察那妇人的动静,只见她低垂粉颜,显然有些害怕。施公于是又连拍惊堂木,威吓道:“快动手夹他男人!”妇人见状,面色大变,连连叩头求饶道:“青天且莫动刑,我实说就是了。”施公微微一笑,指着妇人说道:“快说!若是有理,就免动刑打你丈夫。”
妇人犹豫了片刻,终于开口道:“银子家中有一包,但我不知道有多少。家夫叫我收起,不许我言语。先前老爷追问时,我不敢说出有银子的话来。刚才老爷问他,他说有银子没动,我这才敢直诉。求老爷开恩,我愿意将银子交出充公,只求宽免大刑。”
施公一听,哈哈大笑,随即传刘永回话。青衣忙到堂口叫道:“刘永上堂,与你妻对词。”刘永一听,只得迈步上前,来到堂上。一看见妻子,他顿时吓了一跳,知道瞒银之事已经败露,面色顿时变得惨白。他跪在堂上,施公问道:“刘永,银子动了没动?”刘永答道:“银子还在。”施公点头说道:“有银子就好。”
这时,刘永突然对他妻子说道:“你不在家,为何至此?”吴氏一听,顿时面带怒色,骂道:“没良心的东西,还有脸问我!我问你,你是男人,欠下官项,你作主意,该交不该交凭你,为何又叫老爷把我女人家传进衙门,抛头露面?你可晓得,我今后还怎么见人?你快去拿你给我的银子——我放在棚顶上皮箱里面,拿来交还官项,好求老爷免打。”
吴氏这番话让刘永目瞪口呆,无言可答。他迟疑了一会儿,吴氏见其不语,便催促道:“你还不快去,难道发呆就算了账吗?”刘永一听,突然大怒道:“好个蠢妇,谁叫你多话!”施公见他事已败露,心中大怒,喝道:“你夫妇再要争吵,即行打嘴!”刘永和吴氏都吓得低头不语。
施公怒道:“刘永,你昧下银子已是欺心之举,难道不想想天理昭彰、鬼神鉴察吗?人生在世,全凭忠孝节义、廉耻信行。大丈夫应严妻训子、守分安命;买卖交易应秉心公平、老少无欺。你若心存害人之心,孰料神佛先知。适才朱有信换银,你欲欺瞒,天岂容你?还敢扭打到衙门里来胡搅蛮缠。若非本县神明如电、洞察秋毫,你赃证俱无,何处判断?你自知陡起私心,哪知本县判事如神?略施小计,你便入我圈套。理宜加等重责枷号示众。但本县念你愚昧无知,姑罚银子五两以儆效尤。若再故技重施、刁蛮无理,定从重处治!”
接着,施公又将目光转向吴氏,声音中带着一丝严厉:“吴氏,你口口声声埋怨本县,现在可要好好听清楚了。你丈夫欠的,并非什么官项,而是他昧着良心,讹诈别人的换银子的银两。原本在堂上追问时,他死也不肯承认,所以本县才想了这个法子,把你传了进来。之前你怪本县让你来对词,现在事情都败露了,你还有什么好说的?不过,念你是个妇人,本县这次就宽免你的刑责了。”
吴氏听到施公的话,急忙磕头求情,声音颤抖地恳求道:“老爷,请您格外开恩,饶恕我们这一次吧。”旁边的刘永早已吓得脸色惨白,他不停地磕头,连声说:“老爷,小人情愿接受惩罚。”
施公见状,不禁哈哈大笑,他挥了挥手,吩咐道:“把刘永拉下去,重打十五板,让他记住这次的教训,以后别再干这种昧良心的事了。”公差们应声而动,将刘永拉下去,一顿板子打得他皮开肉绽。
吴氏看到自己的丈夫受苦,心疼得直掉眼泪。这时,施公又叫人传朱有信上来问话。他严肃地对朱有信说:“你这次丢银子,完全是因为太大意了。你要知道,财不离人,就算跟娘舅说话,也应该把银子收好。要是被贼人偷了,那就说不清楚了。幸好这次是被刘永贪心瞒下,不然你们两人争吵起来,事情就更难办了。我本来可以不把银子判给你,但那样你肯定会埋怨我不明事理,在外面乱说。现在我把银子判给你,但你也得记住,这次你也有过错。我本来想责怪你粗心大意,但念你初犯,就饶你一次。以后凡事都要留点心。”朱有信感激涕零,连连磕头谢恩。
施公又转头对刘永说:“你这次昧良心,打了板子还要罚你五两银子。这罚银会入官济贫,为的是让你知错能改。你要记住,上有王法,暗有鬼神,做坏事总会受到惩罚的。”施公的话说得义正辞严,不仅刘永心服口服,连三班六房的人也都点头称是。
接着,施公又叫人跟着刘永去钱铺取原银,交还给朱有信,并取出罚银五两作为公款。最后,他问刘永和朱有信:“我刚才说的话,你们都听清楚了吗?”两人齐声回答:“听清楚了。”施公便说:“既然如此,你们就回去吧。”众人纷纷磕头谢恩,然后下堂离去。公差则跟着刘永出衙取银。
就在施公正要退堂的时候,忽然从角门进来两个人。一人挑着剃头担子,放在廊下,然后上堂跪下,向施公禀报:“小的把董六儿带到了。”施公摆了摆手,公差站起身来。施公说:“把那妇人叫上来问话。”公差答应一声,转身而去。施公往下一看,留心打量了一下董六的形貌:粗皮大眼,鼻子高耸,留着燕尾须,看上去大约四十来岁,满脸凶气,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施公看罢,心中已有了数,便往下问道:“你姓甚名谁?快快说来!”那人见问,只是磕头不语。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说:“老爷,小人世居江都县中,姓董名铠。我是个良民,排行六儿,靠剃头为生。不知为何被传进衙门来。”施公一听,说道:“你妻子告你了。”董六一听,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董六急忙辩解道:“老爷,我妻子冯氏这半年来一直得了一种怪病,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我真的不知道她为何会告状,只求老爷能让她来当面说明,看看她到底告的是什么罪名。”施公微微一笑,说道:“我已经想到了这一层。如果她告你无理,那不仅是欺天灭伦,更是她病糊涂了。因此,我才把你传来,想听听你们的口供,看看孰真孰假。”说完,他吩咐手下准备好大刑,以备不时之需。
不一会儿,冯氏被带到了堂上,跪在一旁。董六一见她,就气不打一处来,骂道:“你这个蠢妇,自己有病就该好好养病,为什么要闹到衙门里来?”冯氏闻言,气得浑身发抖,骂道:“你这个天杀的!还敢在这里说风凉话吗?罢了罢了,看来我们注定是冤家对头!”
施公一听,大声喝道:“别在这里胡吵了!先让冯氏说说她的冤屈。你在旁边听着,如果再敢插嘴,我就掌你的嘴!”冯氏磕头谢恩,然后开始讲述她的遭遇。她声音颤抖地说:“老爷啊,我的遭遇真是让人痛心疾首。我家世居江都,父母早逝。哥嫂将我嫁给郝遇朋,他开了个成衣铺,虽然爱喝酒,但人还算老实。可是后来,董六这个禽兽不如的东西出现了。他为人轻狂,郝遇朋在世时引他入内,穿房入户,好似自家兄弟。谁知这贼人面兽心,竟然对我起了不良之心。他天天和郝遇朋喝酒,不做饭菜,只用姜酒招待他。没过多久,郝遇朋就得了重病,身肿吐血而死。我孤苦无依,又无亲无故,只得改嫁。谁知我糊里糊涂地嫁的竟然是董六这个禽兽!我有心不允,但已经来不及了,身价银已经花光。这几年来,我忍气吞声,给他生了两个儿女。可是,前日他喝得大醉而归,竟然说出了实情。他说他用姜酒害死了郝遇朋,无人知晓。我听到这话,心如刀绞。我想,男子在世,全凭忠孝;女子在世,贞节为重。他这种不讲礼义廉耻的人,简直猪狗不如!今天我来告状,不求顾及儿女,只求为前夫伸冤。若能让这禽兽受到千刀万剐的惩罚,我虽死无憾!”
冯氏说完,堂上众人无不为之动容,她的遭遇真是令人凄惨。
董六在一旁一听,顿时急得火冒三丈,完全不顾及王法,破口大骂道:“你这个淫妇,满嘴胡说八道,简直一派疯言!你就算吃得穿得不如意,也得学会忍耐,何必在这里对青天大老爷胡搅蛮缠。你倒说说看,我董六可是个打着许多钗儿的主儿,岂是你这种泼妇能轻易诬陷的?你有什么证据告我?幸好老爷宽厚仁慈,没有怪罪你,让你这个泼妇在这儿乱说一气。”
冯氏被气得面色发白,嘴唇发紫,她咬牙切齿地骂道:“你这个囚徒,还敢强词夺理!你自己在酒醉时说出姜酒烂肺的话,谋害了我丈夫,还想图谋我。现在当着清官的面,你居然还不承认吗?”
董六一听,更是火冒三丈,他骂道:“你这个淫恶的泼妇!你前夫死后,没有埋葬的钱,你央求媒人找到我,说愿意嫁给我。我们是明媒正娶,已经过了这么多年,还生了儿育了女。你因为家里吃穿不济,气成了疯病,就装神弄鬼来告状,说我谋害你前夫,图谋你为妻。你有什么证据?再说,你既然知道我是仇家,早就该来告状,我问你,为什么嫁给我之后又来告我,这到底是为什么?”
冯氏被气得浑身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施公看在眼里,心中已经明白了几分。他故意皱起眉头,大声骂道:“你这个泼妇,简直是疯了!哪里有告丈夫的道理?三从四德,你全然不知。既然知道前夫死得蹊跷,就该早点来鸣冤。你既然嫁给了他,又成了仇家,这不是同谋害你丈夫吗?过了这么多年,你怎么又来告丈夫?看来这个人又不合你的心意了。真是应了那句古话:‘毒妇心似鹤顶红!’”
说完,施公便叫青衣抬上大刑过来。他怒气冲冲地说道:“我本来还想饶恕你这个刁妇,但看你这样,恐怕不改还会再生害人之心。”施公越说越生气,下令道:“左右,把这个恶妇拉到班房去,快动大刑!”
众人答应一声,上前如鹰捉燕雀一般,毫不客气地把冯氏拉了下去。套绳刑具紧随其后。冯氏被气得浑身打战,急得张口结舌,高声喊叫:“冤枉啊!”她的喉咙都喊哑了,却无人理睬。青衣把冯氏带进了班房。不一会儿,就传来了妇人哭喊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受了刑。
施公在传唤董六之前,已经深思熟虑,布下了一个巧妙的局。他吩咐手下,尽管将冯氏带入班房,却不可真正对她用刑,只需让她假装受刑,制造出刑具的响动即可。这一招,是为了诱出真情,好让冯氏的冤屈得以昭雪。董六这个恶人,自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一听到妻子痛苦的叫声,心中便如同被刀割一般,忍不住往前跪爬半步,哀求道:“老爷,求您听我细说:她确实有病,求您宽恩免刑。留她十指,好让她能做些针线活,以度余生。这刑法,已经够她受的了,希望能让她知道改过前非。”
施公听罢,大喝一声:“你这大胆的奴才,竟敢在此胡言乱语!这朝廷设立的衙门,是为了治理军民,岂容你夫妻二人在此胡闹?难道这官儿是我专为你家设的不成?”他随即吩咐手下:“快去班房,告诉那些动刑的,给我格外加重!”青衣答应一声,便跑到班房门口,高声传话。
不一会儿,便听到一阵刑具的响动和衙役的喊声。冯氏的叫声也随之传来,显得异常悲苦。施公偷偷往下看,只见董六不住地回头往外看,脸上露出十分怜惜的表情。施公心中暗喜,知道这一计已经奏效。他故意大声问道:“董六,你心疼那个恶妇吗?让她受点刑法,以后就知道厉害了,再也不敢告丈夫了。我现在问你:你以前娶过妻子没有?娶这冯氏几年了?现在生了几个儿女?实话说来,我好开恩与你。”
董六见问,忙答道:“老爷容禀:小的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小的学了个剃头的手艺,后来开了个剃头铺。结识了个朋友叫郝遇朋,他是个裁缝,生意做得很好。我们往来走动,彼此亲如兄弟。后来他得病死了,留下妻子孤苦无依,没有兄弟帮忙,连葬夫的钱都没有。冯氏是个贤惠的女人,为了葬夫,她甘愿卖身改嫁。偏巧媒人把她提到了小的名下,说小的自幼没娶过妻室,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小的当时喝了点酒,就答应了。等酒醒后,后悔得不得了。可过了七天,他们就来催娶。想起郝兄,小的至今都感到惭愧。好在夫妻和顺,现在儿女都已经七岁了。不料这蠢妇突然得了气迷疯病,竟然到衙门来告状。这就是以往的实情了。小的代她求老爷宽恕,让我们回家去吧,小的感激不尽。”说着,连连叩头碰地。
施公微微冷笑,目光如刀般射向董六,沉声问道:“董六,你念及朋友之情,又是明媒正娶,怎么又说后悔了呢?这种事情,世上多的是。我再问你,郝遇朋到底是因为什么病死的?”董六被问得心神不宁,仿佛被鬼神拨乱了心弦,他支支吾吾地答道:“老爷,他哪有什么病,是……是吃酒吃死的。”
施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他故意追问道:“哦?你也会喝酒吗?”董六见施公语气和缓,以为是个好兆头,便老实答道:“小的也会喝点酒。”施公又问:“那你酒量如何呢?喝多了会不会伤人?”董六回答道:“小的也不瞒老爷,曾喝过数斤酒。”
施公微微一笑,说:“这么说来,你的酒量还不如我呢。我除了办事,退堂后就喜欢喝酒。只是我有个毛病,就是爱喝酒却不爱吃菜,尤其喜欢吃姜,因为姜性暖,可以当作佐酒的调料。”董六一听此言,脸色大变,大声说道:“老爷,快别拿姜下酒,这样很不好!”
施公心中一动,知道这其中必有蹊跷。他故意问道:“姜和酒不能同吃,这是什么道理呢?如果你能解释清楚,真有什么不好之处,那我就不这么吃了。”董六被问得哑口无言,浑身颤抖,张口结舌,却又不敢不说。
施公见状,冷笑一声,骂道:“你这迷途之人!既然不说,那我就少不得要动刑逼你了。”他吩咐手下把冯氏带上来对质。青衣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施公又问董六关于姜和酒不能同吃的原因。董六心知肚明,却不敢说出,只是发呆发愣,脸色瞬间变得青紫。施公见状,心中已经有了数,他哈哈大笑,对青衣说道:“把冯氏带上来吧。”
不一会儿,冯氏被带了上来,她跪在堂下,泪流满面。施公吩咐道:“冯氏,你把董六如何谋害你前夫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冯氏点点头,按照之前的诉说,一一向施公哭诉了事情的经过。
施公盯着董六,目光如刀,沉声问道:“董六,你可听清楚了吗?难怪你刚才说姜和酒不能同吃,其中必有隐情。关于烂肺的事情,你这该死的家伙,赶紧说出来,免得受刑。”董六听到这里,不住地磕头,泪流满面,无可奈何地喊道:“老爷,小的做生意守法,不敢越轨。小的娶冯氏,乃是明媒正娶,她也愿意跟从。如今她告状,无凭无据,若以姜酒烂肺为借口谋死前夫,为何不早点告?含冤数年,突然又喊冤,而且毫无赃证,显然是冤枉小的。”
施公大喝一声,说:“你这家伙,真是能说会道。事情已经败露,你自己都说了姜酒害人;你与郝遇朋生前每日一早,空腹以姜饮酒,这可是《本草》上记载的‘六沉八反姜酒烂肺毒方’。谅你不懂药性,但依我看来,必有主谋之人,问出真相再议。”他吩咐手下动刑,众役齐声答应,上前将董六拉倒在地,两腿套上夹棍,左右拉绳。只听董六“哎哟”一声惨叫,魂飞魄散。青衣忙用凉水照脸连喷几口,董六这才醒来,疼得直叫苦哀求。
施公冷冷地问道:“招不招?”青衣回答说:“他不招。”施公一听,吩咐加重刑罚。董六听得魂飞胆裂,大声叫道:“招了,招了!”青衣暂时停刑。施公冷笑道:“哪怕你心硬如铁,也难逃官法的严惩。”他吩咐松刑带上来。青衣将夹绳放下,把董六拉上去跪下。
董六招供了如何与郝遇朋交好,入房见色起意,心生邪念害命占妻。因用姜酒百日烂肺之功,治死郝遇朋,得以娶冯氏。他从头到尾细说一遍,招供属实。施公听罢,又问道:“你用的这个毒方,从何而来?其中必有主谋之人,告诉我,免得再受刑。”董六胆怯地叫道:“老爷,听小的实说传方之人。因小的见色迷乱,终日心神不宁,小的干妈妈见此情形,问小的有何心事,小的就将前情告诉了她,于是她将毒方传于小的。不料小的酒后失言,叩求老爷免刑。”
恶人董六在招供之后,眼神复杂地看向冯氏,冷笑着说:“你来告状,也得想想清楚,我们生儿育女这么多年,早就成了事实。我董六就算死了,我们之间也永远有个解不开的结!”冯氏一听,气得浑身发抖,她指着董六,怒骂道:“你这伤天害理的恶贼!在老爷面前,你还敢胡说八道!我丈夫当初被你陷害,如今老爷明察秋毫,善恶有报。你酒后失言,泄露了秘密,还有什么资格谈夫妻?大家今天都该有个了断了!”
冯氏心中的愤怒难以抑制,她大声说:“你这种人就该被打死!”说完,她冲上前去,狠狠地痛打董六。打完后,她后退几步,一头撞向旁边的石柱,顿时鲜血四溅,气绝身亡。施公见状,不禁夸赞道:“真是个贞烈的女子!”接着,他又愤怒地转向董六,骂道:“你这恶贼,只顾着和王婆合谋害人,连害两命。我问你,你那干妈妈住在哪里?快说!”
董六害怕再受刑罚,只得哆哆嗦嗦地回答道:“老爷,王婆住在东街关帝庙南边,门前挂着收生的招牌。”施公闻言,立刻派人去捉拿王婆。不一会儿,王婆被带到了大堂上。她跪在地上,看到冯氏已经死去,董六又受了重刑,心中不禁害怕起来。
这时,董六看到王婆,突然大叫一声:“干妈,多谢你的仙方,传得真没错!”施公一听,立刻喝止道:“再敢多言,就掌嘴!”接着,他转向王婆,严厉地问道:“王婆,你干儿子已经供出是你传给他药方,害死郝遇朋,谋娶冯氏。你承不承认?快说实话,免得受刑。”王婆回答说:“小妇人并没有做过这种事。”
施公冷声下令:“这贱妇,若不用刑,她是不会招供的。”青衣应声而动,立即将王婆的双手用拶子夹住。王婆疼得撕心裂肺,大声喊道:“老爷,别再夹了,我什么都说了!”施公微微点头,命令道:“松开拶子,让她快些招供。”
王婆颤抖着声音说:“我和董六通奸已经好几年了,传给他那个药方也是真的。”施公一听,怒火中烧,厉声喝道:“这姜酒烂肺的毒计,谅你也不会知道。告诉我,是谁传给你的?”王婆哭诉道:“老爷,我丈夫在世时是个医生,他经常提及六沉八反的药方,所以我还记得。我绝不敢撒谎,求老爷明察。”
施公听完后,挥手示意松开王婆的刑罚。青衣等人立刻照做,王婆得以喘息。施公提起笔来,开始写下判决:“王婆先是与董六通奸,后又传授他毒方。冯氏因此被董六谋娶。如今真相大白,冯氏不堪屈辱自尽。按律,王婆应处以绞刑,待秋后处决。董六奸谋害命,毒死前夫,谋娶冯氏为妻,依律应正法。”判决完毕,施公命人将判决书拿下去让王婆和董六画押,随后将他们收监。
紧接着,施公派人将冯氏的家人传来,让他们领回冯氏的遗体。此时,罚刘永上缴的五两银子也被差人呈上。施公吩咐用这银子为冯氏买棺木。至于董家的家产,施公决定断给冯氏的亲属变卖,用于抚养她的儿女。众人感激涕零,纷纷叩谢后离开衙门。
堂上的三班人役见状,无不称奇。施公随即吩咐书吏拟稿,将案情详报给上司。堂上的事务刚处理完,又有差役来报,说请来的九黄、七珠两位高僧,以及王仁、徐茂两位道士已经在衙门外等候。施公下令:“让他们进来。”二役答应着出去,不一会儿就领着僧尼四人上堂。
施公打量着眼前的恶僧,只见他豹头环眼,满脸黑肉,胡须长达七寸,年纪约莫四十岁左右。又转向那淫尼,只见她白面如粉,红唇皓齿,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却生得妖娆妩媚。她站在堂前,并没有下跪,只是躬身行礼,含笑问道:“老爷,您叫我来有什么事吗?”
施公一听,心中不禁暗怒,但表面上仍勉强保持着笑容,说道:“本县诚心还愿,特地请二位前来,想要许下僧尼对坛念经的法事。各请十三位高僧和尼姑来拜忏,还要进行观灯、破狱、取水、金桥过往、放烟火、施食等一系列仪式,另外还要扯满棚的幡帜宝盖,设立金身佛相。所有的僧衣、僧冠以及普化一切都要全新的,香烛和斋食也要劳烦二位费心准备。法事将连续设立三天,不知二位需要多少白银?”
九黄闻言,连忙应道:“大老爷,既然县主有吩咐,小僧自然不辞辛苦,照办就是。”那淫尼也娇笑着接口道:“九黄爷,您可是我们的头儿,这事儿可得您多费心。”九黄又转头对施公说道:“大老爷,明早我们就要开始设坛做法事了。我们需要先取些银子作为请客的资金,余下的等法事结束后再结算。”
施公点头应允,随即吩咐施安取来银子交给僧尼二人。他们接过银子后便离开了衙门各自去准备所需的东西和邀请的僧尼了。第二天一大早施公又派人去请他们来衙门开始设坛做法事。
施公端坐于堂上,眉宇间透露出一丝凝重。那僧尼二人领走银两后,他的心中便涌起了一股不安。他深知,这并非简单的银钱交易,而是一场关乎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他轻声吩咐手下,移文至守府,暗中调派兵丁,准备捉拿那凶僧淫尼。整个计划,如同一张无形的网,悄然铺开。
衙前,彩台与芦棚相对而立,如同两座神秘的堡垒,等待着明日的决战。施公又悄悄召集衙内三班人马,密授机宜,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坚定与期待。
此时,胡登举手持催呈,匆匆上堂。他向施公一躬到底,施公接过呈子,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安抚道:“贤契请回,本县虽未捕获凶徒,但已暗中查得踪迹,结案只在早晚之间。”
胡登举听后,心中稍安,便退出衙门。然而,堂下又走来两人,他们跪在施公面前,双手高举呈词,口中齐声呼冤。
施公眉头一皱,沉声问道:“尔等何事?但说无妨。”
其中一人名叫海潮,他颤抖着声音说:“小人昨夜家中遭贼,财物被劫,更可气的是,连小女也被抢去。如今婆家日后要娶亲,小人该如何是好?求老爷派人捉拿贼人,以解我心头之恨。”
施公闻言,心中大惊。他又问另一人:“你又是为何事而来?”
那人名叫李天成,他眼中含泪道:“小人从事南北贸易,昨日途经此地,却不料遭遇强盗。他们残忍地将我的伙计砍死路旁,货物也被劫走。求老爷速速派人捉拿这些恶徒!”
施公听后,心中已有数。他深知,这定是九黄和尚与那十二名强盗所为。他沉声道:“尔等呈子留下,听候传讯结案。”
两人答应而去,施公也退堂休息。然而,众役散去后,却个个议论纷纷,猜测着明日将会发生何事。夜色中,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上演。
凶僧淫尼领着各自的银两,各回庵院。九黄和尚回到寺庙,召集了十二个兄弟,低声议论:“县衙那边有动静了,明早要设坛做法事。我已经答应下来,若有任何风吹草动,我们得商量着行事。”众寇纷纷点头答应。
九黄和尚先行一步,打点一切,将佛像一一送至县衙,精心在经棚内陈设。随后,凶僧也邀请了众僧一同进入县城,共同筹备这场盛大的佛事。与此同时,七珠也将法器送到县衙,各色陈设齐全,彩灯高挂,将鼓楼旁的高棚装点得格外醒目。
不久,僧尼们陆续进入县城,各自归位,茶房忙着献茶。守府振公也来到衙门外下马,入内通报后,施公亲自迎出大门。两人都是一身官服,气宇轩昂。施公在僧棚内参拜主坛,守府则在尼棚内参拜。当他们进入棚内拜佛时,九黄和尚暗中留意,发现他们并没有带太多人跟随,凶僧淫尼见状,也就放松了警惕,纷纷站立一旁。
施公面带微笑,望着九黄和尚说:“和尚请坐,大家不用多礼。”众僧齐声回答:“不敢。”都站立合掌向心。施公上行礼毕,起身向外走去,笑着说:“本县失陪了。”两人离开棚内,来到大堂设椅而坐,闲谈起来。
此时,僧尼们开始击鼓敲磬,打了三通,烧香开赞。仪式结束后,他们正了法器,叫茶房送茶。献茶完毕,僧尼们开始铺排幅幡执事等物,运出衙门。守府和县公所办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百姓围观,街市上三教九流的人都来看热闹。队伍走过四条街,回到衙前,鼓手吹打,大锣大鼓,响声震天。仪式结束后,大家进入斋房用斋。九黄和尚和七珠带领多人,拥进棚来,吩咐下役人等不断更换新鲜的汤、饭、菜,使唤人的手脚不停。
僧尼们留意观察两位老爷的动静,发现他们并无异样,这才放下心来,安心用斋。饭后,各自回到经棚。茶罢,取水请神,天色渐晚时,又设了一台施食仪式,直到三更时分才结束。僧尼们出衙后,各自回到寺院。
次日清晨,凶僧淫尼再次进入县城,见一切如常,才渐渐放下心来。施食仪式结束后,他们纷纷散出回寺。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上演,而施公已经暗中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捉拿这些凶僧淫尼……
施公对身旁的施安低声吩咐:“速去北关莲花院,找到英公然和张子仁,让他们秘密进衙,我有重要任务交付他们。”施安点头,匆匆离开衙门。
不久,英公然和张子仁二人悄然进入衙门,施安引领他们来到书房。二人跪下叩头,施公面带微笑道:“起来吧,听我吩咐。”二人起身,施公问:“你们在庙中,可曾见过那十二寇与众僧的武艺?”二人恭敬地回答:“老爷在上,那庙中的十二寇与众僧确实有些手段,武艺高强,令人赞叹。”
施公微微点头:“不必夸耀,我深知你们二人也有不俗的武艺。现有一桩紧要之事,须得你们二人出马,旁人只怕难以胜任。那莲花院的十二寇,我欲烦请你们设法捉拿。若走脱一人,我便拿你家口入监。”
二人一听此言,浑身一颤,又复跪下,颤声道:“老爷,那强盗实在厉害,刀马纯熟,我们恐怕难以应对。求老爷多派人手相助。”
施公闻言,面色一沉,怒道:“你二人本领,我自然清楚。今晚三更,你等必须前往莲花院,捉拿十二寇与众小和尚。若有差池,唯你二人是问。”
二人不敢再言,唯唯诺诺地退下。
清晨,庙中的和尚们纷纷进入县衙,进入各自的棚内开始念经作法。他们见四周并无异常动静,也就没太在意。那些凶僧淫尼更是毫无防备,连防身兵器都未随身携带。
念完经文后,和尚们各自前往斋堂用餐,餐后又返回棚内,静待施食仪式的开始。而这一天,振公暗中挑选了一批身手敏捷的好汉,他们外穿长衣,内穿紧身小衣,暗藏兵器,紧紧跟随在施公左右,随时准备捉拿那些凶僧。
在高桌两侧,两排和尚整齐地坐着,负责接打法器。尼姑那边也是同样的安排。振公则依照施公的指示,特意坐在七珠的背后,台上也有两人随时待命。他们只等施公那边一声令下,这边便会立刻动手。
此时,县衙内外已经埋伏妥当,只等号令一响,众人便会一拥而入,合力擒获那些凶僧淫尼。一场惊心动魄的捉拿行动,即将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早晨上演。
两个公差悄然来到庙中,准备捉拿那十二个响马。他们刚走进庙门,两个小和尚便迎了上来,笑嘻嘻地问道:“两位大哥,你们怎么不去打扫佛殿,反而往别的地方跑呢?”
公然回应道:“你们有所不知,我们本想去城中吴乡宦家赶个早场,哪知道只得了点稀汤,真是晦气。”小和尚听后,笑得更加灿烂:“看来你们今天运气不佳啊。不过放心,我们给你们准备了菜,只是现在找不到你们,晚上再吃吧。还有,楼上需要打扫,就麻烦两位大哥了。”
公差们心中暗喜,这正是个好机会,可以趁机打听响马的消息,以便下手。于是,他们拿起笤帚和簸箕,将楼上打扫得干干净净。
不久,强盗们上楼坐下,开始饮酒作乐,猜拳行令。夜深人静,他们都已经喝得有几分醉意了。因为要等九黄回家再继续饮酒,他们商量着要去打劫人家。
公差们趁机将蒙汗药浸在酒中。接着,他们又以戏法为由哄骗小和尚取来酒菜,然后将小和尚绑得结结实实,用棉花塞住他的嘴巴。
完成这一切后,公差们转身叩门,来到厨房。众僧们个个贪杯,一见他们便说:“两位大哥真是辛苦,帮我们张罗这么多,真是太感谢了。”公然和张子仁点头答应,然后走出厨房,来到楼下。他们听到楼上还有人声,知道药性尚未发作,心中不禁暗自焦急:“此时县内还没有救应,这可如何是好?”
而在县里,施食台上的僧尼们正在忙碌着。九黄舒展喉咙,声音响亮,吐字真切,台下的僧人们配合着法器。虽然他们正在做法事,但个个都在暗中观察着僧尼们的动静。
时间渐渐接近三更,施公看到棚里外埋伏的兵役众多,都在等待他的号令。他心中得意,暗送眼色给快头。快头心领神会,知道是时候动手了。他又将眼色送给壮丁、马快和兵役们。
快头不敢怠慢,走到凶僧九黄背后,猛地一把抱住他,将他滚到台下。其他人见状,纷纷拿出铁尺短棍,一阵乒乓乱打,将九黄打得两肘两腿受伤,难以动弹。他们迅速用绳子将九黄捆得结结实实。
与此同时,振公那边也见众人大乱,立即动手。七珠正在散施食,热闹间突然听到人声喧哗,尼姑们暗自惊慌。守府见状,立即起身,以饿虎扑食之势抱住七珠的后腰。七珠奋力挣扎,但二人还是一同跌倒在地。七珠试图用解法逃脱,但两个快头已经扑了上来,手持铁尺狠狠地打在她的肩膀上。七珠空手无法躲避,被打得头晕目眩,跌倒在地。
振公爬起来说道:“好厉害!这淫尼力气真大。”他立即命令兵役将七珠捆住。随后,他们迅速将其他僧尼也都捆绑起来。守府这才放下心来。淫尼们虽然满口混喊,但守府命令人打了一顿嘴巴后,她们便不敢再喊叫了。其余的僧尼们也都吓得不敢动弹,被一一看守起来。
两人汇合后,带领着一队兵役,打开了北城门。灯笼火把摇曳生辉,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莲花院庙进发。公差们等得心急如焚,突然看见远处一片灯光逐渐靠近,心中顿时明白,这是城内的人马来了。他们兴奋地喊道:“我们快去迎接吧!”
两人加快脚步,紧跑几步迎上前去,跪下报名。施公面带微笑地问道:“你二人办的事情怎么样了?”两人见问,立刻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说明。施公听后大为喜悦,高声喊道:“振阿哥,你我先守住山门,让这二人带领兵役进去捉拿强盗。其余的僧侣全部捆绑起来,一同带回衙门。”
守府点头答应,随即吩咐公然和子仁:“你们带五十名兵役进庙,将强盗和众僧全部捆绑起来,抬进城去。事成之后,重重有赏。”公然和子仁领命而去,一场惊心动魄的捉拿行动即将上演。
深夜,二公差带领一队兵马,如潮水般涌入莲花院,直至玉皇阁。十二寇因喝下蒙汗药,无力抵抗,悉数被擒。随后,公差们又直奔厨房,只见众僧因酒醉而沉睡,也一并被轻松制服。
二公差立即回报,施公与守府随即下马进入庙宇,在明亮的灯火下,坐在廊下。他们下令将众寇与僧侣带上来审问。公然说:“这些强盗被药酒迷倒,还未清醒。倒是这个小和尚还清醒着。”施公闻言,厉声喝道:“带上来!”
二公差快步走进一间空房,掀开棉被,将小和尚口中的棉花挖出,解开他脚上的绳索,然后将其带到施公面前。施公指着小和尚,厉声喝道:“你休得胡言乱语!九黄、七珠已被我们擒获,你若不老实交代,我立刻取了你的性命!”
小和尚一听九黄、七珠被擒,心知不妙,连忙说道:“老爷不用动刑,我们什么都说。”接着,他便详细交代了他们是如何进入寺庙、作恶多端、奸淫妇女的恶行。他还提到了那对夫妻如何因为避雨误入寺庙,如何被他们用乱棍打死丈夫,将妇人养在庙中,而那具尸体现在还藏在庙后。
施公听后,心中已经有了数。他吩咐衙役去将那个妇人带来。不一会儿,一个泪眼愁眉、形容憔悴的妇人被带到了施公面前。施公问她:“你是哪里人?你丈夫呢?”妇人回答道:“小妇人名叫罗凤英,住在罗文路。我丈夫做生意亏了本,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去投奔亲戚。我们原本打算投靠住在江都城内十字街前的大伯,以此度日。不料途中遇到大雨,我们只好在寺庙的山门避雨。谁知那些恶僧无缘无故地用棍棒将我丈夫打死,还将我囚禁起来肆意侮辱。”
施公又问:“你为何不替你丈夫告状?为何在他死后还跟着这些僧人?”妇人含泪道:“他们将我关在空房里,我根本无法脱身。我只盼望有一天能重见天日,为我丈夫伸冤,让我大伯能领回他的尸首入土为安。这样,我即使死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施公听完妇人的诉说,心中充满了同情。此时天已大亮,他吩咐妇人起身,随他进城,他会为她主持公道。接着,他又下令将十二寇及所有涉案人员带走,并留下兵马看守寺庙。一切安排妥当后,施公与守府走出寺庙,上马进城。大街上两旁的人群围观拥挤,议论纷纷,但施公却无暇顾及,心中只想着如何为那可怜的妇人伸张正义。
两名男子和一个妇人突然拦住了马匹,跪倒在地,口中高喊:“冤枉啊!”施公和守府二人立即勒住了马匹,仔细打量起这女子来。她看起来大约三十岁左右,头上挽着优雅的发髻,面容如桃花般娇艳,腰身纤细如杨柳,穿着青色的上衣和蓝色的裤子,脚下是一双小巧的三寸金莲,杏眼微微睁开,透露出几分哀怨。
而那两个男子则各有特色:一个相貌凶恶,衣着整齐;另一个则口眼歪斜,穿着粗布衣裳,白袜尖鞋,睁大着眼睛,张着口,面色发青,看上去十分吓人。
施公看罢,开口问道:“你们都是来告状的吗?”那个凶恶的男子率先答道:“是的。”话音刚落,又有一人高声喊冤,声称要告土地爷。这人看上去只是一副普通人的打扮,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施公吩咐手下:“把这些人都带起来,待会儿到堂上再审问。”青衣差役应声上前,给这些人上了锁链。随后,施公和守府二人并肩骑马进了衙门,来到滴水檐下下马,立刻升堂审理案件。振公坐在一旁,三班衙役整齐排列。就在这时,从角门突然跑进两个人,他们一冲进公堂就大叫起来:“县主爷爷,小人有冤屈要报!”
施公端坐在大堂之上,目光如炬地审视着堂下的告状之人。那人身穿绸缎,面容清秀,看上去四十有余,眉宇间透着一股慈善之气。施公微微点头,开口问道:“报上你的姓名来,究竟遇到了什么怪事?”
那人恭敬地答道:“小的姓王,名叫自臣,家住东关。父母已逝,家中只有妻子相伴。小的在关东经营典当生意。我家对面有一座地藏尼庵,里面住着几位女尼。昨晚小的回家稍晚,当时月明如昼,约莫三更时分,小的来到家门口叫门。突然,我发现庵门之上挂着两个男女的人头,吓得我魂飞魄散,急忙进门将门关上。一夜未眠,直到天明也不敢隐瞒。今早尼庵中的女僧和老尼姑反而责怪于我,小的实在无奈,只得前来报案。”
施公听完,心中暗自琢磨:“这地方真是怪事连连,看来得想个办法查清楚。”他思忖片刻,吩咐衙役跟随王自臣去传唤庵主前来问话。衙役领命而去。
接着,施公又命令衙役速去将告发奸情的海潮带来听审,同时将报抢劫杀人的李天成和胡登举也一并传来。众衙役应声而去,各自执行任务。
不一会儿,施公吩咐先带凶僧上堂听审。公差们应声而上,将凶僧押至堂前。凶僧一脸傲慢,并不下跪。施公见状大怒,厉声喝道:“你这凶徒,快快招认你的罪行!”
九黄大声叱责道:“贫僧是如来佛教下的弟子,谨守规法。原本是在举办佛会,为何无故拿我?”施公见他一派不忿之气,用力一拍惊堂木,喝道:“本县给你找个对证!”随即命两个小和尚上堂跪下。
九黄一见小和尚,骂道:“你们两个小秃驴来此干什么?”小和尚回答道:“你的事情已经败露了,你还是早点招认吧,免得受苦。”施公冷冷地说道:“你的凶恶行径,本县已经查得一清二楚。”他吩咐将凶僧带下去,随即将莲花院的其他众僧带上堂来。
青衣差役应声将八个僧人带上公堂跪下。施公换上一副笑脸,和颜悦色地说道:“你们只要实话实说,本县定会从轻发落。”和尚们一听,纷纷叩头回道:“求老爷只问九黄一人,则人命盗案立刻就能查明。”施公点头答应,吩咐将众僧带下,随后又将十二寇带上堂来。
施公目光如炬,望着堂下的一众强盗,缓缓开口:“本县有几句话,想与各位好汉商量。现在九黄、七珠两人已被捕获,本县向来体恤生命,不愿多造杀戮。你们若如实招供,尚可保全性命;若还替九黄、七珠隐瞒,只会害了自己,不仅自身难逃罪责,恐怕性命也难保。你们可要想清楚了。”
此时,众强盗已经从药酒中清醒过来,知道已被擒获,无可奈何之下,纷纷向施公磕头祈求饶命,口中说道:“老爷,我们不敢隐瞒,方才您的训诫犹如雷霆万钧,让我们心惊胆战。只求老爷能将九黄叫来,让我们当面与他对质,一切便水落石出。”
施公听完众强盗的请求,点了点头:“稍后会传唤九黄前来对质。你们先报上姓名,本县好分别记录,以便结案开脱。你们各自报完姓名后,再叫九黄到堂上来对质。”
众强盗一听,纷纷报上自己的姓名,有的叫凤眼郭义,有的叫上飞腿赵六,还有宽胳膊吴老四、快马张八、抱星鬼周九、铁头刘五、活阎王王乔八、独眼龙王三唤、小铁枪杜老叔、朴刀赵二、单鞭胡七、催命黑风……一一报完姓名后,施公吩咐将他们的名字记下,然后命令差役将这些强盗带到另一处,避免与九黄见面。差役们应声答应,将众强盗押了下去。
施公一声令下,那位告土地的男子立刻被带到公堂之上,跪在堂前。施公目光如炬,直视着他,问道:“你就是那个告土地的人吗?”男子点头称是,随即开始讲述他的遭遇。
他自称李志顺,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与绝望,“大人,小人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才舍命来告这土地尊神。我家住在县城外的桃花村,妻子是村里的王氏之女,我们自幼便定了亲。父母去世后,家中无兄弟儿女,生活贫困。为了谋生,我外出经营,幸得开药铺的亲戚收留,学了些生意经。苦熬三年,攒下了五六十两银子。因牵挂妻子无人照料,我便辞别亲戚回家。谁知到家后,我为了试探妻子,将银子埋在土地庙的香炉里,扮作乞丐回家。谁料次日去取银子时,却发现银子不见了。我无计可施,只能来告这当方的土地神,求大人明察秋毫,还我公道。”
施公听罢,微微一笑,堂上的衙役们也都抿嘴而笑。施公沉声道:“李志顺,你把银子交给土地,又无人见证,那神像不过是泥塑的,你这岂不是胡来?今日暂且准你回去,明日你再到庙里候着,本县自会去审那土地。”李志顺连连叩头,千恩万谢后退出公堂。
施公又下令将另外三名告状之人带上来。原差答应一声,便将一男一女及一名哑巴带上堂来。男子跪在左边,女子跪在右边。施公目光锐利地审视着他们,厉声问道:“你们为何告状?快快说来,若有半句虚言,本县官法如雷,决不轻饶!”
那雄壮的男子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大人,小人名叫周顺,住在城外五里桥。父母早逝,家中无兄弟姐妹。此女是我妻子,贤良淑德,安守清贫。不料祸从天降,那哑巴姓武,原是无籍之人。我见他贫苦,便收留他在家中使唤。谁知他吃饱喝足后竟起了歹心,讹称我妻是他之妇,持刀行凶,欲置我于死地。小人无奈,只得携妻进城告状,求大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说罢叩头不已。
旁边的哑巴见状急得连声喊叫,双目圆睁如灯,泪水如雨下。他虽不能言语,但拍胸抓耳、抓耳挠腮的模样显得十分焦急。他不顾王法地呜呜乱喊,仿佛疯了一般,引得堂上众人哄然大笑。
施公微微一笑,对周顺和那妇人说道:“你们暂且不必慌张,先退下去等候片刻。待会儿,我会为你们解决此事。”
接着,施公转向那妇人,目光如炬:“本官问你,你夫妇二人心地善良,那哑巴平日里也老实本分。想必是你们见他孤苦无依,才留他在家中使唤的吧?然而,有些人却胆敢无视王法,妄图讹诈,声称你是他的妻子。本官对这种狠心之人深恶痛绝,定当严惩不贷,将他逐出境外,以免你们夫妇受害。现在,你须得实话告诉我,你到底是哑巴的妻子,还是周顺的妻子?”
那妇人急忙回答道:“小妇人乃是周顺之妻。”
施公点了点头,继续追问:“我想,你与哑巴既非亲非故,又怎会将他招来家中。难道你们在一起行走时,也不懂得回避吗?你只须实话实说,本官立刻就能为他定罪,绝不姑息他在江都地方为非作歹。你快快说来!”
施公一番话,让那妇人信以为真,便坦白道:“小妇人不敢谎言。那哑巴其实是我哥哥,小妇人是他妹妹。因丈夫叫他在家过活,谁知他竟变得衣冠禽兽。因此,丈夫无奈,才来告他。”
施公心中已然明了真相,却不动声色,吩咐手下带周顺上堂跪下。他含笑对周顺说:“周顺,你听好了。本官初任江都,最恨那些无赖之徒。你好心待人,却反遭其害。那哑巴果真是个不良棍徒,本应重罚示众。本官问你,那哑巴既不是你的亲戚,你又怎会留他在家?一个陌生人,岂能轻易让他进门?定是哑巴无理取闹,得罪了你,你才与他反目。你快快实说来。”
周顺被问得心慌意乱,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施公见状,便宽慰道:“周顺,你不必紧张,快些说出来!”说着,手下便开始准备刑具。
周顺见势头不对,更加没了主意,结结巴巴地说:“小的与哑巴,确实有些亲。”然后又改口道:“是姑舅亲。”
施公哈哈大笑道:“原来你们竟是姑舅亲。”他吩咐手下将周顺带下去,又叫哑巴上前问话。
这时,堂下忽然跑来两个人,正是先前报告山门挂人头的王自臣和尼姑。王自臣对尼姑说道:“老尼姑,我们是多年的邻居,你昨晚说山门挂人头的,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快点说实话。”
施公听罢,大喝一声:“你们休得在此混闹,本官自有裁处。”他转身对尼姑说:“女僧,你不必害怕。依本官看来,若是你心存恶意,在庵中害了人,岂会将人头反挂在山门?想必是你早晨开门时发现了人头,心中害怕,将其藏起来也未可知。”尼姑一听,心中不由得发颤。
施公见尼姑仍旧犹豫不决,便和缓地说道:“女僧,你无需过分忧虑,只要将所知如实相告,本县自有办法为你开脱。”尼姑急忙回应:“老爷,小尼是本县人,自幼父母双亡,便入了佛门,一直恪守清规。如今大祸临头,小尼真的不知道什么人头的事,求老爷明察,赐小尼一线生机。”
施公听完尼姑的话,故意露出笑容,说道:“女僧,方才那王姓之人似乎是在诬陷你。”他转向王自臣,继续问道:“王自臣,你声称看到人头挂在庵门,故而前来报官。但尼姑却坚称对此一无所知。你如何看待此事?”
王自臣急忙辩解:“老爷,小的与尼姑往日无怨无仇,岂敢无事生非?求老爷严加审问,若真无此事,小的甘愿受罚。”说罢,他叩头请罪。
施公见状,便下令对尼姑动用拶刑。青衣差役上前,将拶子套在尼姑手上,轻轻一拉绳索,尼姑便疼得大叫起来:“哎呀!老爷,小尼招了!小尼开门时,确实看到了两个人头挂在庵门,一时害怕,便叫老道将人头抛到野外,并给了他五两纹银作为酬谢。”
施公听完尼姑的招供,冷冷地说道:“好一个大胆的恶尼!见到人头,你本应立即报官,却私下处理,真是胆大包天!暂且退下!”青衣差役将尼姑带下堂去。
施公随即下令将庵中的老道带来对质。公差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将老道带到堂上。老道战战兢兢地跪下,施公问道:“老道人,你将人头抛在何处?速速招来!”
老道颤抖着声音回答:“小的今年已七十五岁,孤身一人,寄居在这庵内。那日为了几两纹银,我答应帮忙处理人头。因为怕人看见,我便将人头抛到了隔壁一家院子里,然后就回了庵中。”
施公听后,怒喝道:“好一个迷途不返的老道!”他随即吩咐公差:“你们随他前往那家院子,务必取回人头。若找不到人头,就将那家主人带来见我。”公差领命而去,没过多久便带回一人上堂跪下。公差回报:“小的与老道到了那家院子,原来是家广货铺子的后院。小的询问他们关于人头的事,店主和众人都异口同声地说没见过人头。于是小的就将店主带来了,请老爷定夺。”
施公听完老道的回答,眉头紧锁,再次询问:“你当真将人头抛在了刘家的院子里?”老道点头确认:“确实如此。”
施公随即转向刘君配,语气平和地说:“刘店主,老道声称将人头抛在你家后院,你可曾见过?你只管说实话,此事与你无关。”
刘君配叩头答道:“老爷,请容小的细禀。小的名叫刘君配,今年五十岁,祖籍山西,现在江都经营这家广货铺子。铺面有三间,后面还有五层院落,生意已经做了十多年,铺里伙计也有十多人。小的可以保证,墙内绝对没有人头。若有,小的岂敢欺瞒老爷?况且铺里人多眼杂,谁人会不知晓?求老爷明察。”
施公听完,沉思片刻,随即吩咐公差:“再去叫一名刘家的伙计来堂上。”公差应声而去,不一会儿便带回一人。这人衣帽整洁,看上去年纪约莫四十岁左右。
施公上下打量了一番,开口问道:“你是刘君配的伙计吗?”那人答道:“正是。”施公接着问:“地藏庵的老道说,他将两个人头抛在了你家后院,你可知道此事?”
那人一听,脸色大变,急忙辩解道:“老爷,容小的细禀。小的也是山西人,与店东是同乡。小的名叫王公弼,今年四十五岁。昨日早晨,小的表弟往后院去,至今未回,下落不明,也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小的正在为此事发愁,没想到又牵扯到人头的事。小的对此一无所知,只求老爷明察秋毫,速速找回小的表弟。”说着,王公弼竟忍不住痛哭起来。
施公听后,眉头紧锁,疑惑道:“真是奇怪!人头的事情还未了结,现在又冒出这等离奇之事。”他沉思许久,终于心生一计,觉得或许这样可以解开谜团。
于是,他转向王公弼,问道:“王公弼,你表弟那日去后院之后,就消失不见了?”王公弼点头答道:“正是如此。小的那日听店主提起,表弟跳进后院墙外,之后就不见了踪影。”
施公听后,心中已有了几分明了,便对王公弼说道:“你先退下,在一旁候着。”王公弼答应一声,便退到一旁。
施公随即下令:“把老道给我夹起来!”公差们应声而动,一拥而上,将老道押到堂前。他们抬出大刑,摆在堂上,那老道人见状,吓得魂飞魄散,浑身颤抖不已。
公差们迅速行动,将老道扳倒在地,脱去鞋袜,夹上夹棍。施公冷冷地命令:“拢紧夹棍!”老道疼痛难忍,昏了过去。公差们随即用水将他喷醒,老道连连求饶:“青天大老爷!小的确实把人头抛在后院了。”
施公点了点头,吩咐公差松开夹棍,将老道抬到一旁。接着,他转向刘君配,语气严厉地问:“刘君配,你听到老道的话了吗?如果你不招供,本县就要对你用刑了!”
刘君配面色苍白,但仍然坚称:“小的真的没有见过人头。”
施公大怒,一拍惊堂木,喝道:“夹起来再问!”公差们立刻上前,将刘君配夹上夹棍,紧紧一拢。刘君配疼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公差们再次用水将他喷醒,继续逼问,但他仍然不招。
施公见状,怒不可遏,下令敲几杠子。刘君配受不了这酷刑,终于崩溃了:“我招了!”
施公冷冷地说:“官法如雷,不怕你不招。现在快说实话!”
刘君配颤抖着声音招供道:“那天早上,我肚子疼要上厕所,就去了后院。突然听到一声响,一看竟然是男女两个人头。我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跑到院外看,发现没有人。正在这时,王公弼的表弟开门也到了后院。他看见人头后,威胁我要钱;如果不给,就要告状。我一时冲动,起了杀心,骗他到坑边,趁他不注意,一棍将他打死。然后我把那两个人头埋在了坑里。铺子里的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施公听完后,吩咐公差记下供词。然后又叫人去通知捕衙,立刻去后院验人头,以便结案。不久,捕衙回来报告,施公见堂上放着男女两个人头。他立刻派人将胡登举传来。胡登举刚要行礼,看见人头,立刻冲上前去仔细辨认,发现竟是自己父母的头颅。他双手捧着人头,放声大哭。
施公安慰道:“胡贤契,这就是令尊、令堂的头颅吗?”胡登举含着泪水点头:“正是!”他恳求道:“老父台,请您速拿凶贼,为我父母伸冤,我将感激不尽。”施公点头答应:“贤契稍安勿躁,待本县结案。”胡登举便在一旁静静等待。
施公一声令下,九黄和尚被带到了堂上。这凶僧站立得笔直,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施公见状,怒火中烧,大喝道:“你这恶僧,事到如今还想抵赖,简直不知死活!给我夹起来!”公差们应声而动,一声吆喝,将九黄推倒在地,夹棍一拢,九黄顿时疼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公差们赶紧用水将他喷醒。
九黄疼痛难忍,终于屈服了,他哭喊道:“老爷,小的愿意招供,一切都照实说。”
施公点了点头,吩咐公差将小和尚带上堂来。小和尚被带上堂后,立刻跪倒在地。施公沉声问道:“我问你,杀死胡翰林夫妇后,为何要把人头挂在尼庵门上?快说实话,我或许能饶你一命!”
小和尚颤抖着声音回答:“老爷,小的知道。那天九黄在庙里喝酒,小的在一旁伺候。他和七珠早就通奸了。城里的胡乡宦是庵里的施主,那天他和夫人小姐来庵里上香,撞破了七珠和九黄的丑事。胡乡宦非常生气,带着夫人小姐回家了。七珠觉得很丢脸,九黄就决定为她报仇。那天他酒后翻墙出去,过了一个时辰,就提着两个人头回来了。七珠看到后非常高兴。”
施公又问:“那你说说,人头是怎么挂在尼姑庵门上的?”
小和尚回答道:“老爷,九黄是个色鬼。那天他进城时路过地藏庵,看到一个漂亮的尼姑,就心动了。但他没能得手,所以心里很不甘心。他回到庙里后,一直在想办法。最后他决定把人头挂在庵门上,这样庵主就会被抓进县衙,他就可以趁机去庵里找那个尼姑。如果尼姑不答应他,他就杀了她。”
施公听完后,吩咐公差将小和尚带下去。然后他又转向九黄凶僧,问道:“小和尚的话,你都听到了吗?”
九黄凶僧一听,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一声道:“罢了!我命该绝。老爷不必再问,我全都招了。”
施公点了点头,吩咐公差去传胡相公上堂。
胡登举走上堂来,默默站在一旁。施公微笑着对他说:“贤契,方才九黄、七珠等人的供词,你都听清楚了吗?”胡登举眼中含泪,答道:“学生听得真真切切。恳请恩师严加审讯,还我父母一个公道。”
施公叹了口气,说:“祸事往往是自己招来的。令尊在朝中为官半生,身居翰林高位,你也饱读诗书,今后切记要远离那些三姑六婆之人。令堂若是不去尼庵,又怎会遭此横祸?七珠、九黄二人因怨生恨,才下此毒手。你将你父母的首级带回家安葬吧,待斩首凶手的公文下来,你再好好安葬他们。现在你先回去,节哀顺变吧。”
胡登举听完,跪地叩首,感激地说:“多谢恩师教诲之恩,今日能为我报仇雪恨,来生我必衔环结草以报恩师。”说完,他又磕了几个头,然后起身下堂,离开衙门回家去了。
施公不禁叹息一声,随即下令将刘君配、王公弼以及地藏庵的道人一并带上堂来,准备与他们当面对质,以了结此案。公差们应声而动,很快将三人带到了堂上。
施公首先转向尼姑,严厉地说道:“这场祸事皆因你而起,听本县细细道来:你若当初见到人头便立刻报官,又怎会有今日这诸多纷扰?你不仅害了自己,还累及了无辜之人。你花钱让老道抛去人头,企图用银子平息事端,却忘了自己的性命也危在旦夕。你将人头抛在人家后院,岂知这样做只是将祸事转嫁给他人?须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刘君配本应立刻报官,却偏偏遇上了你表弟王公弼,他心生贪念,以见到人头为由敲诈你五百两银子。刘君配因心疼银子,竟起了杀人灭口之心,将王公弼打死后埋在了同一处地方。”
说完,施公又转向老道,问道:“你是哪里人氏?”老道答道:“小的河南人氏,名叫吴琳。因家境贫寒,流落到江都。”施公点了点头,又问:“尼姑给你的五两银子呢?”吴琳从腰间取出银子,公差接过后放在公案上。
施公接着对尼姑说道:“你隐藏人头,转嫁祸事于人,罪加一等。来人,拉下去重责十五大板!”公差们应声将尼姑拉下去执行惩罚。
随后,施公又对王自臣说道:“你在这件事中也算有功,这五两银子就赏给你吧。”说完,又吩咐将老道收监,等待回文发落。
最后,施公转向王公弼和刘君配,说道:“你二人且听我吩咐。王公弼,你表弟之事,本县会作文上报,等待回文后再行正法。你速速将他安葬,随时听候传讯,为你表弟报仇伸冤。”王公弼听后,叩头道谢。
接着,施公又对刘君配说道:“你当日若见到人头便立刻报官,又何至于有今日之祸?你因贪念害人,应当抵命。待本县详文回来,再行判定。”说完,施公命人将刘君配押回铺中,算清账目后交给贾伙看管,然后带入监中。
最后,施公吩咐公差行文,将此事报明上司。至此,这场悬疑重重的案件暂时告一段落。
在江都县的深巷之中,隐藏着一段骇人听闻的悬案。秀才胡登举,一个文弱书生,却在一夜之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噩梦。他的父母,那两位慈祥的老人,竟然在睡梦中惨遭毒手,头颅离奇失踪。胡登举被恐惧笼罩,全家上下人心惶惶,仿佛置身于一片阴霾之中。
他鼓起勇气,带着满腔的悲愤和疑惑,匆匆奔向县衙。恰逢县主升堂,他便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声泪俱下地喊冤。他颤抖着双手,递上一份状纸,声音哽咽地哀求道:“父师在上,门生遭遇飞来横祸。恳请老父师明察秋毫,速速缉拿凶手。”
书吏接过状纸,小心翼翼地铺在公案之上。施公,那位以公正严明着称的县主,静静地审阅着状纸上的每一个字。状纸上,胡登举详细描述了案发经过:他的父母,曾经的翰林学士,退休后乐善好施,广结善缘,从未与人结怨。然而,就在某个平静的夜晚,他们却在睡梦中被残忍杀害,头颅不知所踪。胡登举作为家中的独子,深感愧对双亲,无法继续在学堂安心求学,因此恳请县主能够尽快破案,为他洗清冤屈。
施公看完状纸后,眉头紧锁,心中暗自吃惊。他心想:“深夜潜入宅院,非奸即盗。然而胡翰林夫妇年事已高,却遭此毒手,且凶手并未窃取财物,反而将人头带走,这其中必定有着深仇大恨。”这起无头悬案让施公倍感棘手,他沉思了许久,最终决定派遣捕厅四老爷前去验尸。他安慰胡登举道:“你只管安心料理后事,本官自有计较。”
胡登举含泪离开了县衙,回到家中等待验尸的消息。而江都县的街头巷尾,也开始流传起这起骇人听闻的无头悬案,让人心生恐惧,议论纷纷。
施公在堂上吩咐完毕,让四衙迅速前往胡家验尸并呈报结果。他将胡登举的呈词收入袖中,随后退堂回到内书房。长随为他送上茶水,用过饭后,施公取出呈词,铺在案上仔细翻阅。他低头沉思,眉头紧锁,显然觉得此案棘手难解。
施公站起身来,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名为《拍案惊奇》的古书,想要通过对照书中的故事来寻找破案线索。他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又取来一本记载海瑞参拿严嵩故事的书。然而,看着看着,施公不觉困倦袭来,放下书本,趴在书案上沉沉睡去。
在梦中,施公看到墙根下有九只黄雀点头摇尾,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突然,他又听到地上传来哼哼唧唧的猪叫声,原来是七只小猪望着他乱叫。施公心中称奇,正要去细看时,那九只黄雀突然飞下墙来,与地上的小猪们点头乱叫。其中一只小猪站起身来,朝着黄雀拱爪乱叫。突然间,一阵怪风刮起,将小猪和黄雀都裹走了。
施公在梦中惊醒,大叫一声:“奇怪的事!”旁边的施安见状连忙叫醒他。施公醒来后,沉思良久,对施安说:“我方才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九只黄雀和七只小猪。你方才可见到什么异常之物?”施安回答说:“并没见什么东西,只有一阵风刮过墙去。”
施公闻言,心中更加疑惑:“这九只黄雀、七个小猪定有蹊跷,想来其中必有隐情。”他将书放回书架,前思后想,整夜未眠。他知道,这个案子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想要揭开真相,还需细细推敲每一个细节。
直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施公才缓缓起身,净面整衣,准备升堂理事。他吩咐手下敲响梆子,召集众人齐聚大堂。坐下后,他随意抽取了一支签,然后叫来了快头英公然和张子仁。
两人走到堂上,规规矩矩地跪下磕头。施公面色凝重,将昨天梦中的九只黄雀和七个小猪作为线索,对他们说:“限你们五日之内,找到这九黄和七猪,若有延误,严惩不贷。”说着,将签递给了他们。
英公然和张子仁接过签,心中却是满腹疑惑。他们跪爬半步,小心翼翼地询问:“老爷,小的们斗胆请教,这九黄和七猪,是指人名还是物名?它们现在何处?还请老爷明示,小的们才能去寻访捉拿。”言罢,他们又磕头请求。
施公一听,眉头紧皱,怒道:“你们两个无用之才,连九黄和七猪都不知道,还怎么在本县应役?分明是在偷闲躲赖,故意玩忽职守!”他一声令下:“给我拉下去打!”两边衙役应声而动,将两人按倒在地,每人打了十五大板。
英公然和张子仁疼得龇牙咧嘴,但也不敢多言。他们再次跪下磕头,请求施公明示。施公见状,心中更加恼怒,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本县深知你们二人久惯应役,擅长搪塞推诿。若再敢啰嗦,定加重责!”
两人无奈,只得站起身来,退下堂去,开始四处访查九黄和七猪的下落。而施公也退堂回房,一连五日都假装生病,未曾升堂理事。
到了第六日一早,施公精神焕发地吩咐点鼓升堂。他坐在堂上,衙役们整齐地伺候在一旁。这时,只见一人急匆匆地走到公堂案下,手捧呈词,口称:“父师在上,学生胡登举求见。父母被杀之冤未雪,恳请父师明察秋毫。若迟迟不获凶手,凶犯逃逸难捉,学生读书一场,岂不有愧?若父师不为学生伸冤,学生只得另投他处呈冤。届时,还望父师勿怪!”说完,一躬到底,将呈词递上。
施公面带微笑,安抚道:“贤契不必焦急,本县已经派人明察暗访,专捉形迹可疑之人。一旦审得真凶,自然替你伸冤。”胡登举虽然无奈,但也只好说道:“多谢父台!望速为学生伸冤,感激不尽!”施公点头答应:“贤契请回,催呈留下。”胡登举打躬下堂,心事重重地离开了衙门,回家等待消息。
施公在堂上陷入了沉思,正打算提审胡家的管家,以寻找线索。就在这时,公差英公然和张子仁匆匆上堂,跪在施公面前,满脸愁容地禀报:“老爷,小的们四处打探,却始终没有找到九黄和七猪这两个人,恳请老爷宽限几日。”
施公一听,心中怒火中烧,他厉声喝道:“你们两个废物!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他命令左右将两人拉下,每人重打十五大板。板子如雨点般落下,打得两人哀嚎不止,鲜血顺着脊背流下。打完之后,两人提着裤子,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哀求道:“老爷,求您明示,我们好去捉拿凶犯。”
施公看着两人狼狈不堪的样子,心中虽然不忍,但还是硬下心肠说道:“再给你们三天时间,如果还是抓不到凶犯,就提头来见!”两人闻言,吓得浑身筛糠,不停地磕头,如同鸡啄碎米一般。施公摆了摆手,说道:“别废话了,快去吧!”说完,便退堂进了内室。
可怜英公然和张子仁还在堂下磕头不止,大声呼喊道:“老爷,可怜可怜我们吧!”他们的声音在空旷的县堂上回荡,显得异常凄凉。堂上未散的三班六房之人见状,个个心生同情,叹息不已。有人说道:“算了,起来吧!老爷已经进去了,还求谁去?”两人闻言,抬头一看,果然不见施公的身影,只得忍气吞声地站起来。他们的腿上还带着棒伤,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旁边上来四个人,将他们扶下了堂。
回到家中,英公然和张子仁愁闷不已,两人一边吃酒一边商量九黄和七猪的事情。可是无论如何商讨,始终无法找到线索。张子仁叹了口气说道:“英兄,咱们都把日期给忘了。不如这样,咱们今晚好好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假装成乞丐,在城里城外日夜巡访。俗话说得好,不怕事难办,就怕心不专。”英公然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是办公事,咱们就得竭尽全力。”两人吃完酒饭,便各自回房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英公然和张子仁就急忙换上便装,一同出门去探寻九黄和七猪的消息。张子仁提议说:“今天是七月十五日,我记得往年江都县里,关外的观音院寺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既然我们还没找到凶犯,何不去关外的莲花院庙里碰碰运气?”英公然点头赞同:“好主意。”于是,两人便朝着莲花院庙的方向走去。
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庙门前。只见庙门紧闭,清静得不像是要举办庙会的样子。两人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突然看见两个小沙弥从庙里走了出来。这两个小沙弥,大的大约十五六岁,小的十一二岁,长得唇红齿白,就像小女孩一样可爱。他们一个拿着扫帚,一个拿着斗箕,嬉笑着走出庙门。英公然和张子仁见状,连忙让到一旁。
小沙弥们抬头看见两人,见他们衣衫褴褛,便摇头叹息道:“你们来得真不是时候!往年这个时候,我们庙里都会举办盂兰盆会,你们想吃顿斋饭是很容易的。但今年不行了,我们庙里来了一些人,看起来像是办丧事的,所以庙会就取消了。”大的小沙弥又说:“既然你们来了,也不能让你们白跑一趟。如果你们愿意帮我们打扫一下院子,我会给你们一些饭菜吃。”
英公然和张子仁一听,觉得这是个机会,便一个接过扫帚,一个接过斗箕,开始打扫院子。他们一边扫地,一边和小沙弥们聊天。英公然问道:“两位小师父,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和尚的?你们的师父叫什么名字呢?”小沙弥们回答道:“我们本来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因为从小身体多病,无奈之下才做了和尚。每天从早到晚都要烧香、扫地、念经。我们的师父很厉害,他的法号叫九黄僧人。”
小沙弥们说得无心,但英公然和张子仁却听得有心。他们心中一动,互相对视了一眼。英公然悄悄向张子仁使了个眼色,示意“九黄”这个名字可能正是他们要找的线索。
这时,一个人从外面挑着一担菜蔬走进庙里,里面还有鸡鸭鱼肉。英公然见状,想要进一步了解情况,便问道:“两位小师父,我想请教一下,这里既然是清净之地,为什么要用这些荤腥之物呢?既然不办庙会,难道是要请客吗?”小沙弥们见问,便望着大沙弥扯了扯嘴。小沙弥不懂世事,嘴快地说:“穷大哥,听我告诉你,千万别告诉别人啊!我们师父真的很厉害,他会使单刀,有飞檐走壁的本领,还结交了很多江湖上的英雄豪杰。今天师父要请客,所以才买了这些鸡肉。还有一件事,我们庙里现在缺烧火的人,如果你们愿意来帮忙,那就太好了!”
英公然和张子仁听了这话,心中暗自欢喜,觉得这正是他们要找的机会。张子仁笑着又问:“你们的师父现在在庙里吗?我们能不能进去见见他?如果他能收留我们,那真是感激不尽了。”小沙弥们听了,低声说道:“我们家师今天早上进城去了,还没回庙里。他现在在城里的尼姑庵里。今天是七月十五,尼姑庵要办庙会、请客演戏,晚上还有烟火表演。那个尼姑庵的女尼是我们师父的干妹妹,年纪二十多岁,长得非常漂亮。师父帮她买了庙宇,还教她武艺,骑马抢刀样样都会。她的法名叫七珠姑姑,远近闻名。”
大沙弥在旁听见小沙弥说这么多,大喝一声,骂道:“小秃驴,你又乱说话了!前些天师父打的是谁?你再乱说,小心师父打断你的腿!”正说着,突然从庙里走出一个凶眉恶眼、粗壮高大的人,大叫一声:“大沙弥,后面的哥儿们叫你!”大沙弥答应一声,急忙跑进庙里去了。
公然和子仁得知了真相,心中欢喜不已。眼见天色渐晚,两人便一同离开寺庙,进城去向施公禀报。一见到施公,他们便急忙抢步上前,跪下说道:“老爷,小的们奉命捉拿九黄和七猪,如今在莲花院内得知,九黄与七珠是干兄妹,都是苏州人,九黄先奸后拐将她带到这里。”
施公一听,心中的忧虑顿时烟消云散,转为喜悦。他接着问道:“为何他们一个叫九黄,一个叫七猪呢?”二差回答道:“他们的徒弟曾对小的们说过,九黄是因为背后有九个黄豆大小的瘊子而得名;而尼姑七珠则是因为胸前有七个黑痣子。而且,恶僧的庙里还有十二名盗寇,他们无恶不作。”二差将所知情况一一禀报给施公。
施公听完,沉思了许久,然后说道:“天色已晚,你二人随我进城。等天黑后,我们到十字横街去瞧瞧那个凶僧和淫尼的举动。”说完,施公便站起身来,二差紧随其后,跟随施公进城。
一路上,军民人等熙熙攘攘,吵吵闹闹。施公注意到人们议论纷纷,有的称赞“县主比前任好”,有的则批评“耳软听信衙役”,还有的称赞“县主私访爱百姓”,甚至有人说“县主真真清廉”。突然,人群中一人高声喊道:“你们住口,莫要乱说,小心县衙的人听见,你可吃不了兜着走!”
施公在人群中悄悄听着这些闲话,心中明白,这些议论都是因为他的公案未结而起的。他抬头望去,只见前方一片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人们挤来挤去,口中喊着:“到了!到了!”施公知道,他们即将到达那个恶僧和淫尼的藏身之处,一场惊心动魄的捉拿行动即将展开。
施公静静地站在熙攘的人群中,目光锁定在正对观音庵的那座高台。台上装饰得五彩斑斓,花灯闪烁,犹如繁星点点。中央设有一座法座,上面端坐着一个和尚。他浓眉大眼,满脸横肉,头戴佛冠,身穿红衣,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合十,摆出一副庄重的样子。然而,施公却能从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一丝狡黠。
法座两旁,坐着众僧,其中不仅有男僧,还有几位女僧。她们年纪都在三十岁左右,由于七月天气炎热,都剃着光头,身着偏衫。虽然她们在接音诵经,但施公注意到其中一位女僧,杏眼含春,与那个凶僧眉来眼去,喜笑颜开,还不时地东张西望,卖弄风骚。
施公收回目光,又往台下一看,只见正中摆着一张高桌,两旁放着板凳。他数了数,一边坐着九个尼姑,两边共十八位。她们都穿着法衣,光头无帽,虽然打着法器,口念佛语,但眼神中却流露出风骚与妖娆。她们年纪都在二十岁左右,虽然未施粉黛,但齿白唇红,面若桃花。她们虽然口中念念有词,但眼神却四处游移,显然并无一丝道心。
施公看罢,心中暗暗点头:“怪不得能搅乱江都,原来如此。这正位上坐着的,必定是九黄。只是众尼之中,不知哪一个是七珠。”他细细观察桌上的尼姑们,突然目光落在一个打鼓钟的女僧身上。她风姿绰约,较之其他尼姑更显美貌。施公看后,心中暗道:“难怪能招惹僧俗乱心。”
此时,法器突然连打三阵,天色已近二更。施食放完,许多军民开始四散离去。施公却站在原地,目光如炬,继续观察着高台上的动静。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施公与两位公差并肩而立,他低声嘱咐道:“九黄与七珠的底细,我已了如指掌。你二人明日暂且不进衙门,再去莲花院一趟。切记要小心行事,设法从小和尚口中套出真相。务必查明那十二名盗寇的来龙去脉,然后回衙禀报,我们再商量对策,一举将他们捉拿归案。”两位公差点头答应,随后施公趁着夜色回到了衙门。
施安早已在房内等候,他迎接施公进屋,帮忙净面更衣。用完酒饭后,施公便上床休息,养精蓄锐。次日清晨,他起床洗漱,吩咐击鼓升堂。大堂之上,众公差整齐排班,施公伸手拔下两根签子,点名叫王仁、徐茂上前。两人应声而至,跪在堂下。
施公沉声道:“你二人速去十字街的观音庵,请七珠尼姑前来。本县要举办吉祥道场,另外还需去城外的莲花院请九黄和尚前来,本县有意让他们僧尼共同登坛。”王仁与徐茂领命,下堂而去。施公又吩咐下去,请振守府前来,并安排马步三班人役做好预备工作。
王仁与徐茂两人奉命去请九黄和七珠,他们在路上相遇,便结伴同行。两人闲谈间,不觉已来到观音庵前。他们一同走进庵内,只见七珠尼姑正在禅堂内打坐。她心中正思念着九黄和尚,忽听得院内脚步声响动,心中一惊,忙喊道:“小尼姑,快去看看,是谁在外面走动?”
小尼姑闻声跑出,一见二人便问:“你们是哪里来的?怎么擅自闯进这里?这可是女僧的居所,岂容你们随意进出?”两位公差答道:“我们是县衙的公差。你快去告诉你们师父,我们奉县主之命来请七珠姑姑,即刻进衙去办吉祥道场。”
小尼姑一听,连忙回到禅房,将公差的话转告给七珠尼姑。七珠心中疑惑,不解县主为何会请她办事。她细想一番,暗忖:“施不全与我并无往来,近日众家寨主们闹得沸沸扬扬,不知是不是有什么风声?若是不去,他毕竟是一县之主,我居他治下;若是去,又恐有诈。”她沉吟片刻,心生一计,说道:“有了,我何不如此这般应对他?”
于是她吩咐小尼姑:“叫他们来见我。”小尼姑答应一声,出去将两位公差引入禅房。七珠偷眼一看,只见两位公差穿着普通的官服,相貌凶狠,她心中虽感厌烦,但无奈只得开口问道:“二位公差到此有何贵干?小尼献茶。”两位公差一见七珠尼姑,只觉得她浑身散发出一种妖媚的气息,顿时神魂颠倒,意马难收。
人人都说七珠尼姑美貌动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那淫尼与两位公差简单寒暄过后,便问起他们的姓名。公差如实相告:“我等二人奉县主之命,特地前来邀请师太前往县衙,主持吉祥道场。还请师太赏光,随我等一同前往。”
说完,其中一位公差便目不转睛地盯着七珠尼姑,仿佛被她的美貌所迷惑。七珠见状,心中暗骂:“这两个公差真是可恶,若不是王法之地,我定让你们人头落地。”她心想,施不全突然派人请她,吉凶难料。城内人口众多,或许有些风吹草动也未可知;但若无事发生,不去又有些不便。
她沉思片刻,心想:“管他什么吉凶祸福,我总得去一趟看看。就算有什么变故,外面有九黄哥哥和众家寨主撑腰,我自己又能飞檐走壁、马上双刀,何惧之有?就算惹恼了他们,我马踏江都,杀他个魂飞胆裂!见就见,怕他何来?”
想到这里,七珠尼姑便假意带笑,问道:“二位公差,不知县主是只请我一人,还是还请了别人?”徐茂回答道:“还请了北关莲花院的九黄师父。师太就请随我们一同前往吧,县主正在等候。”
七珠尼姑说:“二位公差稍坐片刻,待我更换衣物便一同前往。”公差听说后满心欢喜,便在一旁等候。七珠尼姑迅速换了一套新衣服出来,公差闻到她身上散发出的阵阵兰香,心中更是难耐。他们仔细打量七珠尼姑,只觉得她真是可爱至极,言语难以形容。公差们心中难熬,不住地赞叹,催促道:“快走!”
七珠尼姑出了禅房,叫小尼姑快来关门。小尼姑答应一声,便去关门。七珠尼姑在前,公差跟着在后,一同出了庵门。徐茂相伴着七珠尼姑前往县衙,而王仁则出城去请九黄和尚。王仁不敢怠慢,出了北关后便直奔莲花院。他无心观赏庙外景色,匆忙地进了角门。正往里走时,抬头看见公然和子仁打扮成乞丐的模样在那里打扫山门后庭。王仁心中纳闷,刚要上前说话,却见公然摆手示意他不要出声,子仁则摇头抛眼示意他小心。二人恐有旁人识破机关走漏消息。王仁心领神会,连连点头,往外走去。他暗自庆幸庙内无人瞧见这一切。
三人悄悄地离开了庙宇,来到了一处僻静的角落,开始各自交换着心中的信息。王仁首先开口:“我这次奉命前来,主要是请九黄和尚到县里去一趟。”公然和子仁听了,心中不禁一惊,连忙劝道:“老弟,你赶紧回去吧!想要请他,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王仁有些不解,问道:“还请两位兄长指点迷津,我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公然深吸了一口气,严肃地说道:“贤弟,你有所不知,这九黄和尚可是个凶悍的角色,他单刀双拐,能在半空中行走,飞跃楼房如同走平地一般。而且他手下还聚集了一大帮强盗,个个都是武艺高强,勇猛无比。”
听完公然的话,王仁却并未露出丝毫惧色,反而轻笑了一声,说道:“英哥,你不必吓唬我。我在衙门里混了这么多年,若是没有点本事,哪里敢在这里混饭吃?今天我一定要把九黄和尚请去。”他接着又说道:“你们就放心吧,我自有办法让他答应。”
说完,公然和子仁两人便站起身来,先进了庙宇。王仁则稍等了一会儿,才迈步走进庙门。他走到院子里,大声喊道:“庙里有人吗?”不一会儿,从庙里走出一个僧人,他打量着王仁,问道:“你是谁?来这里做什么?”
王仁微微一笑,反问道:“你说我是谁?”僧人笑了笑,说道:“看你的样子,好像是衙门里的公差吧?请进来喝杯茶吧。”王仁便跟着僧人走进了庙堂,僧人请他坐下,并为他敬上一杯茶。
王仁喝了口茶,然后说道:“我这次来,是有要事相商。我奉县主之命,特地来请九黄师父到县里去一趟,主持一场吉祥道场。”僧人一听,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说道:“上差请稍等片刻,我这就去禀报当家的,然后带你们去见九黄师父。”说完,他便起身穿过几道门,走进了密室。
在庙中的一处幽深之地,九黄和尚正与十二个响马把酒言欢,畅谈江湖趣事。突然,小僧急匆匆地闯了进来,打破了这欢乐的气氛。九黄和尚眉头一皱,瞪着小僧问道:“你不在外面守着,怎么擅自闯进来了?”
小僧气喘吁吁地回答道:“师父,外面来了公差,说是县主请您去办吉祥道场。”九黄和尚一听,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悦,他带着怒气说道:“你去回他,就说我稍后出来见他。”
小僧答应着退了出来,对王仁说道:“我师父稍后就出来。”王仁听后,心中却暗暗警惕起来。他知道,这个九黄和尚并非善类,自己此行恐怕不会那么顺利。
而九黄和尚这边,听完小僧的禀报后,他望着众寇,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他沉声说道:“施不全派人来请我,不知是何用意。众位寨主,我们得好好商议一下,以免中了他的诡计。”
众寇闻言,纷纷表示不怕,他们认为江都的文武官员都不足为惧。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可以立刻杀得江都县天昏地暗。九黄和尚听了,心中虽然有些安慰,但仍旧保持着警惕。
这时,一个响马说道:“九哥,你若是担心,那就带上兵器防身。我们在这里打听消息,一旦有什么不对,我们就立刻杀过去。你尽管放心地去见他,随机应变,见景生情。如果他真的要设坛场,你就念经。我们以后多走动走动,交个好,又怕何人?”
九黄和尚听了这番话,心中大悦,觉得甚有道理。他站起身来,决定去见一见这个公差。他歪歪斜斜地走出密室,口中狂言大话:“何人请我念经?九老爷我可不受人的钱!”
王仁看到九黄和尚这副凶恶的模样,心中暗自警惕。他表面上却带着笑意,走上前去施礼道:“大师父好!”九黄和尚虽然有些醉意,但心里还是明白的。他睁开眼睛,看着王仁问道:“你就是县衙里的公差吗?”
王仁答道:“正是。我奉县主之命,特来请九老爷法驾进衙去办吉祥道场。故此才惊动了宝刹。”九黄和尚一听这话,心中更加不悦。他冷笑道:“岂有此理!江都县界内除了我九老爷,难道就没有其他和尚了吗?莫说施不全请我不去,就是万岁爷宣我,我不去也是平常的事情。”
王仁一听这话,心中顿时着急起来。他知道,如果不能说服九黄和尚,自己回去恐怕难以交代。于是,他连忙又说了许多好话,希望能打动九黄和尚的心。
九黄和尚坐在椅子上,听着王仁的话,心中也在盘算着。他本来是不想去见施不全的,但听王仁说得如此可怜,又想到还有七珠尼姑一起去,心中便有些动摇。最后,他终于点了点头,答应去见施不全。
王仁一见九黄和尚应允了,心中大喜,连忙道谢不已。他知道,这次任务终于有了转机。于是,他带着九黄和尚出了庙门,一同进城去了。
在深夜的府邸内,施公眉头紧锁,正在苦思擒拿九黄和七珠的策略。突然,一名差役急匆匆地进来,跪在施公面前禀报:“启禀大人,本城守府振大老爷已在衙门前下马,请大人定夺。”
施公听后,微微点头,挥手示意差役退下,并说道:“知道了。”随后,他急忙起身,走出公座,亲自到大堂迎接振公。两位老爷相见,手挽着手,用满洲语亲切地交谈着。
施公关切地问道:“阿哥,近来可好?”振公笑着回答道:“一切都好,多谢阿哥关心。”然而,施公却心知肚明,此刻并非闲聊之时。他见大堂上人多眼杂,不便直接谈论擒拿九黄和七珠的计划,于是吩咐众人:“尔等不必散去,本县与振老爷有话要说,稍后回来办事。”
众役答应伺候,施公便与振公一同进入二堂坐下。长随献茶后,施公见左右无人,终于开口说出了心中的计划:“今日特请阿哥驾临,实有要事相求。近日发生了几起人命盗案,均与九黄和七珠有关。我已发差请他们到县衙,以作吉祥道场为由,实则欲擒拿二人。然而,此事需阿哥鼎力相助,方可大事可定。”
振公听罢,立刻答道:“阿哥放心,此事我必当全力协助。我这就回衙,暗派兵马,早作预备。”施公听后,心中感激不已,亲自送振公出府。
随着振公的离去,府邸内再次陷入了一片寂静。然而,施公却知道,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上演。他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才能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将九黄和七珠绳之以法。
正当施公准备退堂之际,突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只见两个男子扭打在一起,你推我搡,其中一人脸上青紫一片,另一人的衣服则被扯得破烂不堪。两人都是普通的布衣打扮,容貌并不出众,看上去年纪大约在四十岁左右。他们一路扭打着闯进公堂,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嘴里还不停地嚷嚷着。
施公眉头一皱,喝道:“尔等无知之徒,既然来告状,何须如此吵闹?慢慢说来,若有再敢喧哗者,本县立即用刑!”两人一听,顿时吓得不敢再高声叫嚷。
其中一人抢先开口道:“老爷,小人名叫朱有信,是江都本地人。我从小读书识字,也懂得礼义廉耻。现在靠做点小本生意维持生计。前几天我去码头取货,路过一家钱铺时,用九两八钱银子换了四块碎银。当时掌柜的还用秤子称了称。正好我舅舅经过,我就急忙放下银子去迎他。等我和舅舅聊完天回来,再想拿那银子时,那掌柜的却不承认了。他昧了我的银子还想赖账,所以我只能来告状,求老爷您给我判个公道。”说完,朱有信便磕头如捣蒜。
施公又问另一个人:“你是开钱铺的吗?”那人连忙磕头回答道:“小人名叫刘永,是徐州人。我带着家人来到江都开了这家钱铺,已经十几年了,一直以来都是童叟无欺。朱有信来我这里时,我根本就没见过他什么银子。他这是明摆着讹诈我,还撕破了我的衣服。旁边的人劝他,他还破口大骂,非要问我要银子。我根本就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求老爷您明察秋毫,给我主持公道。如果老爷您不为我们这些老百姓做主的话,只怕会助长那些刁民诈骗的气焰啊。”刘永说完后也磕头不止,眼中满含委屈的泪水。
施公听完两人的陈述,眉头紧锁,沉思许久。他心中暗想:“这江都的百姓果然狡猾,善于狡辩。此事既无确凿证据,又该如何查明真相呢?”他反复权衡,终于下定决心,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对朱有信说道:“朱本信,你可知银钱乃世间至重之物?你自己不小心丢失了银两,本就有罪,又何苦来告状呢?”朱有信一听,气得大叫起来。施公见状,故意板起面孔,喝道:“退下,稍后再审!”朱有信虽然不满,但也只能诺诺而退。
接着,施公转向刘永,问道:“刘永,你当真没有见过朱有信的银子吗?”刘永连忙答道:“小人确实未曾见过朱有信的银子。若有半点昧心之处,天理难容!”施公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未曾见过他的银子,那便罢了。不过,我现在要吩咐你一件事,你若不遵,立刻重重处罚!”
施公示意刘永走近一些,刘永站起身,走到公案旁边,正要下跪,施公却摆手示意他站在一旁。然后,施公提起朱笔,对刘永说道:“刘永,伸出手来。”刘永将手伸到公案上,施公在上面写下了“银子”二字,然后放下笔,微笑着吩咐道:“刘永,你听好了:你现在面向外跪在月台之下,不许东张西望,只须盯着手中的‘银子’二字。若是这二字有半点磨损,我立刻就让你赔出银子,还要重重责罚!”
刘永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敢违抗施公的命令,只得含怒走到月台跪下,紧紧盯着手中的“银子”二字。施公则悄悄叫来一名衙役,附耳低语了一番,吩咐他快去快回。
衙役领命离开衙门后,施公又看到一位妇人从侧门慌张地走了进来。她的头发散乱,脸上带着青肿的痕迹,脚步显得慌乱不堪。这位妇人看上去约有五十岁左右的年纪,她一进来就大声呼喊着“青天救命”,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绝望,仿佛疯了一般。她跑到施公的案桌前,扑通一声跪下,开始断断续续地诉说自己的遭遇,声音中充满了悲切和凄惨。
施公见状,安抚道:“这位妇人,你有什么冤情?慢慢说来,本县会为你做主。”妇人听到施公的话,稍微平复了一下情绪,恭敬地称呼施公为“老爷”,然后开始诉说自己的遭遇。她声称自己的丈夫董六是个无恶不作的人,不仅嫖娼赌博,还对她百般虐待。她请求施公差人将董六捉拿归案,当堂对质,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施公听完妇人的诉说,眉头紧锁,怒道:“你这妇人,竟然敢告发自己的丈夫!自古以来,妻告夫者都是有罪的。你必须把董六的恶行和你告发他的原因说清楚,否则本县立刻将你拿下对质!”妇人连忙点头称是,并详细描述了董六的种种恶行。
施公听完后,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如此,你先下去等候。本县立刻派人去捉拿董六。”妇人答应一声,退下等候。施公随即下令差役前去捉拿董六。
不一会儿,先前派去的差役带着钱铺老板刘永的妻子来到了公堂。这位妇人看上去气质不俗,举止得体。施公一见她,便开口问道:“你丈夫欠下本县的官银数两,他叫你前来交还此款。你赶快说说,这笔银子到底有还是没有?”
妇人一听这话,顿时面露不悦之色,说道:“老爷此言差矣!凡事自有家主负责,我丈夫欠下的官银,自然该由他偿还。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来的银子偿还呢?何况我乃清白良家之女,闺阁中人,被传到县衙来见官见吏,岂不是让人笑话?若是被邻居知道了,还以为我败坏了闺阁风气。请老爷明察!”
施公听罢,心中倒觉得这位妇人言之有理,于是并不动怒,反而含笑说道:“妇人休要慌张,凡事自有天理。你且稍安勿躁,片刻之后自有分晓。须知人有亏心,天必不容。”说完,他吩咐差役将妇人带到月台之上,让她看看她丈夫此刻正跪在那里。施公又告诉妇人,等会儿他会当面问她丈夫关于欠银的事情,让她听听丈夫的说法,或许就能解开她的疑惑了。
妇人一听这话,扭头一看,果然见自己丈夫跪在月台之下,低着头不知在看什么。她心中顿时感到纳闷不已,不知施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施公暗暗布置好了一切,他轻声吩咐公差:“你去堂口站着,大声问刘永他有没有银子。”公差点头答应,随即走到堂口,大声喝问:“刘永!老爷问你,银子有没有?”刘永以为公差是在问他手中写的“银子”二字,于是毫不犹豫地答道:“银子有。”公差回到施公身边,禀报道:“老爷,刚才那刘永承认了,说银子有,他不敢动。”
施公微微一笑,转向那妇人说道:“你可听见你丈夫说银子还未敢动?这就是他叫我传你来的原因。本县想你家中必有银子,只是你不肯实说。你既不念夫妻之情,本县也无怜民之意,只好严刑逼问你的丈夫了。你可不要怨本县!”说着,施公偷偷观察那妇人的反应。妇人听到这番话,脸上露出了一丝恐惧之色。
施公见时机已到,故意作威,连拍惊堂木,喝道:“快抬大刑伺候!”众役应声而动,将夹棍哗啷一声放在当堂。其实这只是吓吓那妇人而已,施公并没有真的打算动刑。他转身对旁边的书吏说道:“你也知道本县的法重刑狠、铁面无私。但本县其实非常怜悯那些辛苦挣钱的商人。如今刘永的妻子进衙认赔官项,岂不是大家都省事?也显得本县有德。可惜那妇人不明道理,还怨本县。她既然不念夫妇之情,本县就不得不用刑法了。”书吏心领神会,回答道:“老爷英明,理应重究,以服民心。”
施公再次观察那妇人的动静,只见她低垂粉颜,显然有些害怕。施公于是又连拍惊堂木,威吓道:“快动手夹他男人!”妇人见状,面色大变,连连叩头求饶道:“青天且莫动刑,我实说就是了。”施公微微一笑,指着妇人说道:“快说!若是有理,就免动刑打你丈夫。”
妇人犹豫了片刻,终于开口道:“银子家中有一包,但我不知道有多少。家夫叫我收起,不许我言语。先前老爷追问时,我不敢说出有银子的话来。刚才老爷问他,他说有银子没动,我这才敢直诉。求老爷开恩,我愿意将银子交出充公,只求宽免大刑。”
施公一听,哈哈大笑,随即传刘永回话。青衣忙到堂口叫道:“刘永上堂,与你妻对词。”刘永一听,只得迈步上前,来到堂上。一看见妻子,他顿时吓了一跳,知道瞒银之事已经败露,面色顿时变得惨白。他跪在堂上,施公问道:“刘永,银子动了没动?”刘永答道:“银子还在。”施公点头说道:“有银子就好。”
这时,刘永突然对他妻子说道:“你不在家,为何至此?”吴氏一听,顿时面带怒色,骂道:“没良心的东西,还有脸问我!我问你,你是男人,欠下官项,你作主意,该交不该交凭你,为何又叫老爷把我女人家传进衙门,抛头露面?你可晓得,我今后还怎么见人?你快去拿你给我的银子——我放在棚顶上皮箱里面,拿来交还官项,好求老爷免打。”
吴氏这番话让刘永目瞪口呆,无言可答。他迟疑了一会儿,吴氏见其不语,便催促道:“你还不快去,难道发呆就算了账吗?”刘永一听,突然大怒道:“好个蠢妇,谁叫你多话!”施公见他事已败露,心中大怒,喝道:“你夫妇再要争吵,即行打嘴!”刘永和吴氏都吓得低头不语。
施公怒道:“刘永,你昧下银子已是欺心之举,难道不想想天理昭彰、鬼神鉴察吗?人生在世,全凭忠孝节义、廉耻信行。大丈夫应严妻训子、守分安命;买卖交易应秉心公平、老少无欺。你若心存害人之心,孰料神佛先知。适才朱有信换银,你欲欺瞒,天岂容你?还敢扭打到衙门里来胡搅蛮缠。若非本县神明如电、洞察秋毫,你赃证俱无,何处判断?你自知陡起私心,哪知本县判事如神?略施小计,你便入我圈套。理宜加等重责枷号示众。但本县念你愚昧无知,姑罚银子五两以儆效尤。若再故技重施、刁蛮无理,定从重处治!”
接着,施公又将目光转向吴氏,声音中带着一丝严厉:“吴氏,你口口声声埋怨本县,现在可要好好听清楚了。你丈夫欠的,并非什么官项,而是他昧着良心,讹诈别人的换银子的银两。原本在堂上追问时,他死也不肯承认,所以本县才想了这个法子,把你传了进来。之前你怪本县让你来对词,现在事情都败露了,你还有什么好说的?不过,念你是个妇人,本县这次就宽免你的刑责了。”
吴氏听到施公的话,急忙磕头求情,声音颤抖地恳求道:“老爷,请您格外开恩,饶恕我们这一次吧。”旁边的刘永早已吓得脸色惨白,他不停地磕头,连声说:“老爷,小人情愿接受惩罚。”
施公见状,不禁哈哈大笑,他挥了挥手,吩咐道:“把刘永拉下去,重打十五板,让他记住这次的教训,以后别再干这种昧良心的事了。”公差们应声而动,将刘永拉下去,一顿板子打得他皮开肉绽。
吴氏看到自己的丈夫受苦,心疼得直掉眼泪。这时,施公又叫人传朱有信上来问话。他严肃地对朱有信说:“你这次丢银子,完全是因为太大意了。你要知道,财不离人,就算跟娘舅说话,也应该把银子收好。要是被贼人偷了,那就说不清楚了。幸好这次是被刘永贪心瞒下,不然你们两人争吵起来,事情就更难办了。我本来可以不把银子判给你,但那样你肯定会埋怨我不明事理,在外面乱说。现在我把银子判给你,但你也得记住,这次你也有过错。我本来想责怪你粗心大意,但念你初犯,就饶你一次。以后凡事都要留点心。”朱有信感激涕零,连连磕头谢恩。
施公又转头对刘永说:“你这次昧良心,打了板子还要罚你五两银子。这罚银会入官济贫,为的是让你知错能改。你要记住,上有王法,暗有鬼神,做坏事总会受到惩罚的。”施公的话说得义正辞严,不仅刘永心服口服,连三班六房的人也都点头称是。
接着,施公又叫人跟着刘永去钱铺取原银,交还给朱有信,并取出罚银五两作为公款。最后,他问刘永和朱有信:“我刚才说的话,你们都听清楚了吗?”两人齐声回答:“听清楚了。”施公便说:“既然如此,你们就回去吧。”众人纷纷磕头谢恩,然后下堂离去。公差则跟着刘永出衙取银。
就在施公正要退堂的时候,忽然从角门进来两个人。一人挑着剃头担子,放在廊下,然后上堂跪下,向施公禀报:“小的把董六儿带到了。”施公摆了摆手,公差站起身来。施公说:“把那妇人叫上来问话。”公差答应一声,转身而去。施公往下一看,留心打量了一下董六的形貌:粗皮大眼,鼻子高耸,留着燕尾须,看上去大约四十来岁,满脸凶气,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施公看罢,心中已有了数,便往下问道:“你姓甚名谁?快快说来!”那人见问,只是磕头不语。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说:“老爷,小人世居江都县中,姓董名铠。我是个良民,排行六儿,靠剃头为生。不知为何被传进衙门来。”施公一听,说道:“你妻子告你了。”董六一听,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董六急忙辩解道:“老爷,我妻子冯氏这半年来一直得了一种怪病,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我真的不知道她为何会告状,只求老爷能让她来当面说明,看看她到底告的是什么罪名。”施公微微一笑,说道:“我已经想到了这一层。如果她告你无理,那不仅是欺天灭伦,更是她病糊涂了。因此,我才把你传来,想听听你们的口供,看看孰真孰假。”说完,他吩咐手下准备好大刑,以备不时之需。
不一会儿,冯氏被带到了堂上,跪在一旁。董六一见她,就气不打一处来,骂道:“你这个蠢妇,自己有病就该好好养病,为什么要闹到衙门里来?”冯氏闻言,气得浑身发抖,骂道:“你这个天杀的!还敢在这里说风凉话吗?罢了罢了,看来我们注定是冤家对头!”
施公一听,大声喝道:“别在这里胡吵了!先让冯氏说说她的冤屈。你在旁边听着,如果再敢插嘴,我就掌你的嘴!”冯氏磕头谢恩,然后开始讲述她的遭遇。她声音颤抖地说:“老爷啊,我的遭遇真是让人痛心疾首。我家世居江都,父母早逝。哥嫂将我嫁给郝遇朋,他开了个成衣铺,虽然爱喝酒,但人还算老实。可是后来,董六这个禽兽不如的东西出现了。他为人轻狂,郝遇朋在世时引他入内,穿房入户,好似自家兄弟。谁知这贼人面兽心,竟然对我起了不良之心。他天天和郝遇朋喝酒,不做饭菜,只用姜酒招待他。没过多久,郝遇朋就得了重病,身肿吐血而死。我孤苦无依,又无亲无故,只得改嫁。谁知我糊里糊涂地嫁的竟然是董六这个禽兽!我有心不允,但已经来不及了,身价银已经花光。这几年来,我忍气吞声,给他生了两个儿女。可是,前日他喝得大醉而归,竟然说出了实情。他说他用姜酒害死了郝遇朋,无人知晓。我听到这话,心如刀绞。我想,男子在世,全凭忠孝;女子在世,贞节为重。他这种不讲礼义廉耻的人,简直猪狗不如!今天我来告状,不求顾及儿女,只求为前夫伸冤。若能让这禽兽受到千刀万剐的惩罚,我虽死无憾!”
冯氏说完,堂上众人无不为之动容,她的遭遇真是令人凄惨。
董六在一旁一听,顿时急得火冒三丈,完全不顾及王法,破口大骂道:“你这个淫妇,满嘴胡说八道,简直一派疯言!你就算吃得穿得不如意,也得学会忍耐,何必在这里对青天大老爷胡搅蛮缠。你倒说说看,我董六可是个打着许多钗儿的主儿,岂是你这种泼妇能轻易诬陷的?你有什么证据告我?幸好老爷宽厚仁慈,没有怪罪你,让你这个泼妇在这儿乱说一气。”
冯氏被气得面色发白,嘴唇发紫,她咬牙切齿地骂道:“你这个囚徒,还敢强词夺理!你自己在酒醉时说出姜酒烂肺的话,谋害了我丈夫,还想图谋我。现在当着清官的面,你居然还不承认吗?”
董六一听,更是火冒三丈,他骂道:“你这个淫恶的泼妇!你前夫死后,没有埋葬的钱,你央求媒人找到我,说愿意嫁给我。我们是明媒正娶,已经过了这么多年,还生了儿育了女。你因为家里吃穿不济,气成了疯病,就装神弄鬼来告状,说我谋害你前夫,图谋你为妻。你有什么证据?再说,你既然知道我是仇家,早就该来告状,我问你,为什么嫁给我之后又来告我,这到底是为什么?”
冯氏被气得浑身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施公看在眼里,心中已经明白了几分。他故意皱起眉头,大声骂道:“你这个泼妇,简直是疯了!哪里有告丈夫的道理?三从四德,你全然不知。既然知道前夫死得蹊跷,就该早点来鸣冤。你既然嫁给了他,又成了仇家,这不是同谋害你丈夫吗?过了这么多年,你怎么又来告丈夫?看来这个人又不合你的心意了。真是应了那句古话:‘毒妇心似鹤顶红!’”
说完,施公便叫青衣抬上大刑过来。他怒气冲冲地说道:“我本来还想饶恕你这个刁妇,但看你这样,恐怕不改还会再生害人之心。”施公越说越生气,下令道:“左右,把这个恶妇拉到班房去,快动大刑!”
众人答应一声,上前如鹰捉燕雀一般,毫不客气地把冯氏拉了下去。套绳刑具紧随其后。冯氏被气得浑身打战,急得张口结舌,高声喊叫:“冤枉啊!”她的喉咙都喊哑了,却无人理睬。青衣把冯氏带进了班房。不一会儿,就传来了妇人哭喊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受了刑。
施公在传唤董六之前,已经深思熟虑,布下了一个巧妙的局。他吩咐手下,尽管将冯氏带入班房,却不可真正对她用刑,只需让她假装受刑,制造出刑具的响动即可。这一招,是为了诱出真情,好让冯氏的冤屈得以昭雪。董六这个恶人,自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一听到妻子痛苦的叫声,心中便如同被刀割一般,忍不住往前跪爬半步,哀求道:“老爷,求您听我细说:她确实有病,求您宽恩免刑。留她十指,好让她能做些针线活,以度余生。这刑法,已经够她受的了,希望能让她知道改过前非。”
施公听罢,大喝一声:“你这大胆的奴才,竟敢在此胡言乱语!这朝廷设立的衙门,是为了治理军民,岂容你夫妻二人在此胡闹?难道这官儿是我专为你家设的不成?”他随即吩咐手下:“快去班房,告诉那些动刑的,给我格外加重!”青衣答应一声,便跑到班房门口,高声传话。
不一会儿,便听到一阵刑具的响动和衙役的喊声。冯氏的叫声也随之传来,显得异常悲苦。施公偷偷往下看,只见董六不住地回头往外看,脸上露出十分怜惜的表情。施公心中暗喜,知道这一计已经奏效。他故意大声问道:“董六,你心疼那个恶妇吗?让她受点刑法,以后就知道厉害了,再也不敢告丈夫了。我现在问你:你以前娶过妻子没有?娶这冯氏几年了?现在生了几个儿女?实话说来,我好开恩与你。”
董六见问,忙答道:“老爷容禀:小的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小的学了个剃头的手艺,后来开了个剃头铺。结识了个朋友叫郝遇朋,他是个裁缝,生意做得很好。我们往来走动,彼此亲如兄弟。后来他得病死了,留下妻子孤苦无依,没有兄弟帮忙,连葬夫的钱都没有。冯氏是个贤惠的女人,为了葬夫,她甘愿卖身改嫁。偏巧媒人把她提到了小的名下,说小的自幼没娶过妻室,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小的当时喝了点酒,就答应了。等酒醒后,后悔得不得了。可过了七天,他们就来催娶。想起郝兄,小的至今都感到惭愧。好在夫妻和顺,现在儿女都已经七岁了。不料这蠢妇突然得了气迷疯病,竟然到衙门来告状。这就是以往的实情了。小的代她求老爷宽恕,让我们回家去吧,小的感激不尽。”说着,连连叩头碰地。
施公微微冷笑,目光如刀般射向董六,沉声问道:“董六,你念及朋友之情,又是明媒正娶,怎么又说后悔了呢?这种事情,世上多的是。我再问你,郝遇朋到底是因为什么病死的?”董六被问得心神不宁,仿佛被鬼神拨乱了心弦,他支支吾吾地答道:“老爷,他哪有什么病,是……是吃酒吃死的。”
施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他故意追问道:“哦?你也会喝酒吗?”董六见施公语气和缓,以为是个好兆头,便老实答道:“小的也会喝点酒。”施公又问:“那你酒量如何呢?喝多了会不会伤人?”董六回答道:“小的也不瞒老爷,曾喝过数斤酒。”
施公微微一笑,说:“这么说来,你的酒量还不如我呢。我除了办事,退堂后就喜欢喝酒。只是我有个毛病,就是爱喝酒却不爱吃菜,尤其喜欢吃姜,因为姜性暖,可以当作佐酒的调料。”董六一听此言,脸色大变,大声说道:“老爷,快别拿姜下酒,这样很不好!”
施公心中一动,知道这其中必有蹊跷。他故意问道:“姜和酒不能同吃,这是什么道理呢?如果你能解释清楚,真有什么不好之处,那我就不这么吃了。”董六被问得哑口无言,浑身颤抖,张口结舌,却又不敢不说。
施公见状,冷笑一声,骂道:“你这迷途之人!既然不说,那我就少不得要动刑逼你了。”他吩咐手下把冯氏带上来对质。青衣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施公又问董六关于姜和酒不能同吃的原因。董六心知肚明,却不敢说出,只是发呆发愣,脸色瞬间变得青紫。施公见状,心中已经有了数,他哈哈大笑,对青衣说道:“把冯氏带上来吧。”
不一会儿,冯氏被带了上来,她跪在堂下,泪流满面。施公吩咐道:“冯氏,你把董六如何谋害你前夫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冯氏点点头,按照之前的诉说,一一向施公哭诉了事情的经过。
施公盯着董六,目光如刀,沉声问道:“董六,你可听清楚了吗?难怪你刚才说姜和酒不能同吃,其中必有隐情。关于烂肺的事情,你这该死的家伙,赶紧说出来,免得受刑。”董六听到这里,不住地磕头,泪流满面,无可奈何地喊道:“老爷,小的做生意守法,不敢越轨。小的娶冯氏,乃是明媒正娶,她也愿意跟从。如今她告状,无凭无据,若以姜酒烂肺为借口谋死前夫,为何不早点告?含冤数年,突然又喊冤,而且毫无赃证,显然是冤枉小的。”
施公大喝一声,说:“你这家伙,真是能说会道。事情已经败露,你自己都说了姜酒害人;你与郝遇朋生前每日一早,空腹以姜饮酒,这可是《本草》上记载的‘六沉八反姜酒烂肺毒方’。谅你不懂药性,但依我看来,必有主谋之人,问出真相再议。”他吩咐手下动刑,众役齐声答应,上前将董六拉倒在地,两腿套上夹棍,左右拉绳。只听董六“哎哟”一声惨叫,魂飞魄散。青衣忙用凉水照脸连喷几口,董六这才醒来,疼得直叫苦哀求。
施公冷冷地问道:“招不招?”青衣回答说:“他不招。”施公一听,吩咐加重刑罚。董六听得魂飞胆裂,大声叫道:“招了,招了!”青衣暂时停刑。施公冷笑道:“哪怕你心硬如铁,也难逃官法的严惩。”他吩咐松刑带上来。青衣将夹绳放下,把董六拉上去跪下。
董六招供了如何与郝遇朋交好,入房见色起意,心生邪念害命占妻。因用姜酒百日烂肺之功,治死郝遇朋,得以娶冯氏。他从头到尾细说一遍,招供属实。施公听罢,又问道:“你用的这个毒方,从何而来?其中必有主谋之人,告诉我,免得再受刑。”董六胆怯地叫道:“老爷,听小的实说传方之人。因小的见色迷乱,终日心神不宁,小的干妈妈见此情形,问小的有何心事,小的就将前情告诉了她,于是她将毒方传于小的。不料小的酒后失言,叩求老爷免刑。”
恶人董六在招供之后,眼神复杂地看向冯氏,冷笑着说:“你来告状,也得想想清楚,我们生儿育女这么多年,早就成了事实。我董六就算死了,我们之间也永远有个解不开的结!”冯氏一听,气得浑身发抖,她指着董六,怒骂道:“你这伤天害理的恶贼!在老爷面前,你还敢胡说八道!我丈夫当初被你陷害,如今老爷明察秋毫,善恶有报。你酒后失言,泄露了秘密,还有什么资格谈夫妻?大家今天都该有个了断了!”
冯氏心中的愤怒难以抑制,她大声说:“你这种人就该被打死!”说完,她冲上前去,狠狠地痛打董六。打完后,她后退几步,一头撞向旁边的石柱,顿时鲜血四溅,气绝身亡。施公见状,不禁夸赞道:“真是个贞烈的女子!”接着,他又愤怒地转向董六,骂道:“你这恶贼,只顾着和王婆合谋害人,连害两命。我问你,你那干妈妈住在哪里?快说!”
董六害怕再受刑罚,只得哆哆嗦嗦地回答道:“老爷,王婆住在东街关帝庙南边,门前挂着收生的招牌。”施公闻言,立刻派人去捉拿王婆。不一会儿,王婆被带到了大堂上。她跪在地上,看到冯氏已经死去,董六又受了重刑,心中不禁害怕起来。
这时,董六看到王婆,突然大叫一声:“干妈,多谢你的仙方,传得真没错!”施公一听,立刻喝止道:“再敢多言,就掌嘴!”接着,他转向王婆,严厉地问道:“王婆,你干儿子已经供出是你传给他药方,害死郝遇朋,谋娶冯氏。你承不承认?快说实话,免得受刑。”王婆回答说:“小妇人并没有做过这种事。”
施公冷声下令:“这贱妇,若不用刑,她是不会招供的。”青衣应声而动,立即将王婆的双手用拶子夹住。王婆疼得撕心裂肺,大声喊道:“老爷,别再夹了,我什么都说了!”施公微微点头,命令道:“松开拶子,让她快些招供。”
王婆颤抖着声音说:“我和董六通奸已经好几年了,传给他那个药方也是真的。”施公一听,怒火中烧,厉声喝道:“这姜酒烂肺的毒计,谅你也不会知道。告诉我,是谁传给你的?”王婆哭诉道:“老爷,我丈夫在世时是个医生,他经常提及六沉八反的药方,所以我还记得。我绝不敢撒谎,求老爷明察。”
施公听完后,挥手示意松开王婆的刑罚。青衣等人立刻照做,王婆得以喘息。施公提起笔来,开始写下判决:“王婆先是与董六通奸,后又传授他毒方。冯氏因此被董六谋娶。如今真相大白,冯氏不堪屈辱自尽。按律,王婆应处以绞刑,待秋后处决。董六奸谋害命,毒死前夫,谋娶冯氏为妻,依律应正法。”判决完毕,施公命人将判决书拿下去让王婆和董六画押,随后将他们收监。
紧接着,施公派人将冯氏的家人传来,让他们领回冯氏的遗体。此时,罚刘永上缴的五两银子也被差人呈上。施公吩咐用这银子为冯氏买棺木。至于董家的家产,施公决定断给冯氏的亲属变卖,用于抚养她的儿女。众人感激涕零,纷纷叩谢后离开衙门。
堂上的三班人役见状,无不称奇。施公随即吩咐书吏拟稿,将案情详报给上司。堂上的事务刚处理完,又有差役来报,说请来的九黄、七珠两位高僧,以及王仁、徐茂两位道士已经在衙门外等候。施公下令:“让他们进来。”二役答应着出去,不一会儿就领着僧尼四人上堂。
施公打量着眼前的恶僧,只见他豹头环眼,满脸黑肉,胡须长达七寸,年纪约莫四十岁左右。又转向那淫尼,只见她白面如粉,红唇皓齿,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却生得妖娆妩媚。她站在堂前,并没有下跪,只是躬身行礼,含笑问道:“老爷,您叫我来有什么事吗?”
施公一听,心中不禁暗怒,但表面上仍勉强保持着笑容,说道:“本县诚心还愿,特地请二位前来,想要许下僧尼对坛念经的法事。各请十三位高僧和尼姑来拜忏,还要进行观灯、破狱、取水、金桥过往、放烟火、施食等一系列仪式,另外还要扯满棚的幡帜宝盖,设立金身佛相。所有的僧衣、僧冠以及普化一切都要全新的,香烛和斋食也要劳烦二位费心准备。法事将连续设立三天,不知二位需要多少白银?”
九黄闻言,连忙应道:“大老爷,既然县主有吩咐,小僧自然不辞辛苦,照办就是。”那淫尼也娇笑着接口道:“九黄爷,您可是我们的头儿,这事儿可得您多费心。”九黄又转头对施公说道:“大老爷,明早我们就要开始设坛做法事了。我们需要先取些银子作为请客的资金,余下的等法事结束后再结算。”
施公点头应允,随即吩咐施安取来银子交给僧尼二人。他们接过银子后便离开了衙门各自去准备所需的东西和邀请的僧尼了。第二天一大早施公又派人去请他们来衙门开始设坛做法事。
施公端坐于堂上,眉宇间透露出一丝凝重。那僧尼二人领走银两后,他的心中便涌起了一股不安。他深知,这并非简单的银钱交易,而是一场关乎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他轻声吩咐手下,移文至守府,暗中调派兵丁,准备捉拿那凶僧淫尼。整个计划,如同一张无形的网,悄然铺开。
衙前,彩台与芦棚相对而立,如同两座神秘的堡垒,等待着明日的决战。施公又悄悄召集衙内三班人马,密授机宜,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坚定与期待。
此时,胡登举手持催呈,匆匆上堂。他向施公一躬到底,施公接过呈子,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安抚道:“贤契请回,本县虽未捕获凶徒,但已暗中查得踪迹,结案只在早晚之间。”
胡登举听后,心中稍安,便退出衙门。然而,堂下又走来两人,他们跪在施公面前,双手高举呈词,口中齐声呼冤。
施公眉头一皱,沉声问道:“尔等何事?但说无妨。”
其中一人名叫海潮,他颤抖着声音说:“小人昨夜家中遭贼,财物被劫,更可气的是,连小女也被抢去。如今婆家日后要娶亲,小人该如何是好?求老爷派人捉拿贼人,以解我心头之恨。”
施公闻言,心中大惊。他又问另一人:“你又是为何事而来?”
那人名叫李天成,他眼中含泪道:“小人从事南北贸易,昨日途经此地,却不料遭遇强盗。他们残忍地将我的伙计砍死路旁,货物也被劫走。求老爷速速派人捉拿这些恶徒!”
施公听后,心中已有数。他深知,这定是九黄和尚与那十二名强盗所为。他沉声道:“尔等呈子留下,听候传讯结案。”
两人答应而去,施公也退堂休息。然而,众役散去后,却个个议论纷纷,猜测着明日将会发生何事。夜色中,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上演。
凶僧淫尼领着各自的银两,各回庵院。九黄和尚回到寺庙,召集了十二个兄弟,低声议论:“县衙那边有动静了,明早要设坛做法事。我已经答应下来,若有任何风吹草动,我们得商量着行事。”众寇纷纷点头答应。
九黄和尚先行一步,打点一切,将佛像一一送至县衙,精心在经棚内陈设。随后,凶僧也邀请了众僧一同进入县城,共同筹备这场盛大的佛事。与此同时,七珠也将法器送到县衙,各色陈设齐全,彩灯高挂,将鼓楼旁的高棚装点得格外醒目。
不久,僧尼们陆续进入县城,各自归位,茶房忙着献茶。守府振公也来到衙门外下马,入内通报后,施公亲自迎出大门。两人都是一身官服,气宇轩昂。施公在僧棚内参拜主坛,守府则在尼棚内参拜。当他们进入棚内拜佛时,九黄和尚暗中留意,发现他们并没有带太多人跟随,凶僧淫尼见状,也就放松了警惕,纷纷站立一旁。
施公面带微笑,望着九黄和尚说:“和尚请坐,大家不用多礼。”众僧齐声回答:“不敢。”都站立合掌向心。施公上行礼毕,起身向外走去,笑着说:“本县失陪了。”两人离开棚内,来到大堂设椅而坐,闲谈起来。
此时,僧尼们开始击鼓敲磬,打了三通,烧香开赞。仪式结束后,他们正了法器,叫茶房送茶。献茶完毕,僧尼们开始铺排幅幡执事等物,运出衙门。守府和县公所办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百姓围观,街市上三教九流的人都来看热闹。队伍走过四条街,回到衙前,鼓手吹打,大锣大鼓,响声震天。仪式结束后,大家进入斋房用斋。九黄和尚和七珠带领多人,拥进棚来,吩咐下役人等不断更换新鲜的汤、饭、菜,使唤人的手脚不停。
僧尼们留意观察两位老爷的动静,发现他们并无异样,这才放下心来,安心用斋。饭后,各自回到经棚。茶罢,取水请神,天色渐晚时,又设了一台施食仪式,直到三更时分才结束。僧尼们出衙后,各自回到寺院。
次日清晨,凶僧淫尼再次进入县城,见一切如常,才渐渐放下心来。施食仪式结束后,他们纷纷散出回寺。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上演,而施公已经暗中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捉拿这些凶僧淫尼……
施公对身旁的施安低声吩咐:“速去北关莲花院,找到英公然和张子仁,让他们秘密进衙,我有重要任务交付他们。”施安点头,匆匆离开衙门。
不久,英公然和张子仁二人悄然进入衙门,施安引领他们来到书房。二人跪下叩头,施公面带微笑道:“起来吧,听我吩咐。”二人起身,施公问:“你们在庙中,可曾见过那十二寇与众僧的武艺?”二人恭敬地回答:“老爷在上,那庙中的十二寇与众僧确实有些手段,武艺高强,令人赞叹。”
施公微微点头:“不必夸耀,我深知你们二人也有不俗的武艺。现有一桩紧要之事,须得你们二人出马,旁人只怕难以胜任。那莲花院的十二寇,我欲烦请你们设法捉拿。若走脱一人,我便拿你家口入监。”
二人一听此言,浑身一颤,又复跪下,颤声道:“老爷,那强盗实在厉害,刀马纯熟,我们恐怕难以应对。求老爷多派人手相助。”
施公闻言,面色一沉,怒道:“你二人本领,我自然清楚。今晚三更,你等必须前往莲花院,捉拿十二寇与众小和尚。若有差池,唯你二人是问。”
二人不敢再言,唯唯诺诺地退下。
清晨,庙中的和尚们纷纷进入县衙,进入各自的棚内开始念经作法。他们见四周并无异常动静,也就没太在意。那些凶僧淫尼更是毫无防备,连防身兵器都未随身携带。
念完经文后,和尚们各自前往斋堂用餐,餐后又返回棚内,静待施食仪式的开始。而这一天,振公暗中挑选了一批身手敏捷的好汉,他们外穿长衣,内穿紧身小衣,暗藏兵器,紧紧跟随在施公左右,随时准备捉拿那些凶僧。
在高桌两侧,两排和尚整齐地坐着,负责接打法器。尼姑那边也是同样的安排。振公则依照施公的指示,特意坐在七珠的背后,台上也有两人随时待命。他们只等施公那边一声令下,这边便会立刻动手。
此时,县衙内外已经埋伏妥当,只等号令一响,众人便会一拥而入,合力擒获那些凶僧淫尼。一场惊心动魄的捉拿行动,即将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早晨上演。
两个公差悄然来到庙中,准备捉拿那十二个响马。他们刚走进庙门,两个小和尚便迎了上来,笑嘻嘻地问道:“两位大哥,你们怎么不去打扫佛殿,反而往别的地方跑呢?”
公然回应道:“你们有所不知,我们本想去城中吴乡宦家赶个早场,哪知道只得了点稀汤,真是晦气。”小和尚听后,笑得更加灿烂:“看来你们今天运气不佳啊。不过放心,我们给你们准备了菜,只是现在找不到你们,晚上再吃吧。还有,楼上需要打扫,就麻烦两位大哥了。”
公差们心中暗喜,这正是个好机会,可以趁机打听响马的消息,以便下手。于是,他们拿起笤帚和簸箕,将楼上打扫得干干净净。
不久,强盗们上楼坐下,开始饮酒作乐,猜拳行令。夜深人静,他们都已经喝得有几分醉意了。因为要等九黄回家再继续饮酒,他们商量着要去打劫人家。
公差们趁机将蒙汗药浸在酒中。接着,他们又以戏法为由哄骗小和尚取来酒菜,然后将小和尚绑得结结实实,用棉花塞住他的嘴巴。
完成这一切后,公差们转身叩门,来到厨房。众僧们个个贪杯,一见他们便说:“两位大哥真是辛苦,帮我们张罗这么多,真是太感谢了。”公然和张子仁点头答应,然后走出厨房,来到楼下。他们听到楼上还有人声,知道药性尚未发作,心中不禁暗自焦急:“此时县内还没有救应,这可如何是好?”
而在县里,施食台上的僧尼们正在忙碌着。九黄舒展喉咙,声音响亮,吐字真切,台下的僧人们配合着法器。虽然他们正在做法事,但个个都在暗中观察着僧尼们的动静。
时间渐渐接近三更,施公看到棚里外埋伏的兵役众多,都在等待他的号令。他心中得意,暗送眼色给快头。快头心领神会,知道是时候动手了。他又将眼色送给壮丁、马快和兵役们。
快头不敢怠慢,走到凶僧九黄背后,猛地一把抱住他,将他滚到台下。其他人见状,纷纷拿出铁尺短棍,一阵乒乓乱打,将九黄打得两肘两腿受伤,难以动弹。他们迅速用绳子将九黄捆得结结实实。
与此同时,振公那边也见众人大乱,立即动手。七珠正在散施食,热闹间突然听到人声喧哗,尼姑们暗自惊慌。守府见状,立即起身,以饿虎扑食之势抱住七珠的后腰。七珠奋力挣扎,但二人还是一同跌倒在地。七珠试图用解法逃脱,但两个快头已经扑了上来,手持铁尺狠狠地打在她的肩膀上。七珠空手无法躲避,被打得头晕目眩,跌倒在地。
振公爬起来说道:“好厉害!这淫尼力气真大。”他立即命令兵役将七珠捆住。随后,他们迅速将其他僧尼也都捆绑起来。守府这才放下心来。淫尼们虽然满口混喊,但守府命令人打了一顿嘴巴后,她们便不敢再喊叫了。其余的僧尼们也都吓得不敢动弹,被一一看守起来。
两人汇合后,带领着一队兵役,打开了北城门。灯笼火把摇曳生辉,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莲花院庙进发。公差们等得心急如焚,突然看见远处一片灯光逐渐靠近,心中顿时明白,这是城内的人马来了。他们兴奋地喊道:“我们快去迎接吧!”
两人加快脚步,紧跑几步迎上前去,跪下报名。施公面带微笑地问道:“你二人办的事情怎么样了?”两人见问,立刻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说明。施公听后大为喜悦,高声喊道:“振阿哥,你我先守住山门,让这二人带领兵役进去捉拿强盗。其余的僧侣全部捆绑起来,一同带回衙门。”
守府点头答应,随即吩咐公然和子仁:“你们带五十名兵役进庙,将强盗和众僧全部捆绑起来,抬进城去。事成之后,重重有赏。”公然和子仁领命而去,一场惊心动魄的捉拿行动即将上演。
深夜,二公差带领一队兵马,如潮水般涌入莲花院,直至玉皇阁。十二寇因喝下蒙汗药,无力抵抗,悉数被擒。随后,公差们又直奔厨房,只见众僧因酒醉而沉睡,也一并被轻松制服。
二公差立即回报,施公与守府随即下马进入庙宇,在明亮的灯火下,坐在廊下。他们下令将众寇与僧侣带上来审问。公然说:“这些强盗被药酒迷倒,还未清醒。倒是这个小和尚还清醒着。”施公闻言,厉声喝道:“带上来!”
二公差快步走进一间空房,掀开棉被,将小和尚口中的棉花挖出,解开他脚上的绳索,然后将其带到施公面前。施公指着小和尚,厉声喝道:“你休得胡言乱语!九黄、七珠已被我们擒获,你若不老实交代,我立刻取了你的性命!”
小和尚一听九黄、七珠被擒,心知不妙,连忙说道:“老爷不用动刑,我们什么都说。”接着,他便详细交代了他们是如何进入寺庙、作恶多端、奸淫妇女的恶行。他还提到了那对夫妻如何因为避雨误入寺庙,如何被他们用乱棍打死丈夫,将妇人养在庙中,而那具尸体现在还藏在庙后。
施公听后,心中已经有了数。他吩咐衙役去将那个妇人带来。不一会儿,一个泪眼愁眉、形容憔悴的妇人被带到了施公面前。施公问她:“你是哪里人?你丈夫呢?”妇人回答道:“小妇人名叫罗凤英,住在罗文路。我丈夫做生意亏了本,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去投奔亲戚。我们原本打算投靠住在江都城内十字街前的大伯,以此度日。不料途中遇到大雨,我们只好在寺庙的山门避雨。谁知那些恶僧无缘无故地用棍棒将我丈夫打死,还将我囚禁起来肆意侮辱。”
施公又问:“你为何不替你丈夫告状?为何在他死后还跟着这些僧人?”妇人含泪道:“他们将我关在空房里,我根本无法脱身。我只盼望有一天能重见天日,为我丈夫伸冤,让我大伯能领回他的尸首入土为安。这样,我即使死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施公听完妇人的诉说,心中充满了同情。此时天已大亮,他吩咐妇人起身,随他进城,他会为她主持公道。接着,他又下令将十二寇及所有涉案人员带走,并留下兵马看守寺庙。一切安排妥当后,施公与守府走出寺庙,上马进城。大街上两旁的人群围观拥挤,议论纷纷,但施公却无暇顾及,心中只想着如何为那可怜的妇人伸张正义。
两名男子和一个妇人突然拦住了马匹,跪倒在地,口中高喊:“冤枉啊!”施公和守府二人立即勒住了马匹,仔细打量起这女子来。她看起来大约三十岁左右,头上挽着优雅的发髻,面容如桃花般娇艳,腰身纤细如杨柳,穿着青色的上衣和蓝色的裤子,脚下是一双小巧的三寸金莲,杏眼微微睁开,透露出几分哀怨。
而那两个男子则各有特色:一个相貌凶恶,衣着整齐;另一个则口眼歪斜,穿着粗布衣裳,白袜尖鞋,睁大着眼睛,张着口,面色发青,看上去十分吓人。
施公看罢,开口问道:“你们都是来告状的吗?”那个凶恶的男子率先答道:“是的。”话音刚落,又有一人高声喊冤,声称要告土地爷。这人看上去只是一副普通人的打扮,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施公吩咐手下:“把这些人都带起来,待会儿到堂上再审问。”青衣差役应声上前,给这些人上了锁链。随后,施公和守府二人并肩骑马进了衙门,来到滴水檐下下马,立刻升堂审理案件。振公坐在一旁,三班衙役整齐排列。就在这时,从角门突然跑进两个人,他们一冲进公堂就大叫起来:“县主爷爷,小人有冤屈要报!”
施公端坐在大堂之上,目光如炬地审视着堂下的告状之人。那人身穿绸缎,面容清秀,看上去四十有余,眉宇间透着一股慈善之气。施公微微点头,开口问道:“报上你的姓名来,究竟遇到了什么怪事?”
那人恭敬地答道:“小的姓王,名叫自臣,家住东关。父母已逝,家中只有妻子相伴。小的在关东经营典当生意。我家对面有一座地藏尼庵,里面住着几位女尼。昨晚小的回家稍晚,当时月明如昼,约莫三更时分,小的来到家门口叫门。突然,我发现庵门之上挂着两个男女的人头,吓得我魂飞魄散,急忙进门将门关上。一夜未眠,直到天明也不敢隐瞒。今早尼庵中的女僧和老尼姑反而责怪于我,小的实在无奈,只得前来报案。”
施公听完,心中暗自琢磨:“这地方真是怪事连连,看来得想个办法查清楚。”他思忖片刻,吩咐衙役跟随王自臣去传唤庵主前来问话。衙役领命而去。
接着,施公又命令衙役速去将告发奸情的海潮带来听审,同时将报抢劫杀人的李天成和胡登举也一并传来。众衙役应声而去,各自执行任务。
不一会儿,施公吩咐先带凶僧上堂听审。公差们应声而上,将凶僧押至堂前。凶僧一脸傲慢,并不下跪。施公见状大怒,厉声喝道:“你这凶徒,快快招认你的罪行!”
九黄大声叱责道:“贫僧是如来佛教下的弟子,谨守规法。原本是在举办佛会,为何无故拿我?”施公见他一派不忿之气,用力一拍惊堂木,喝道:“本县给你找个对证!”随即命两个小和尚上堂跪下。
九黄一见小和尚,骂道:“你们两个小秃驴来此干什么?”小和尚回答道:“你的事情已经败露了,你还是早点招认吧,免得受苦。”施公冷冷地说道:“你的凶恶行径,本县已经查得一清二楚。”他吩咐将凶僧带下去,随即将莲花院的其他众僧带上堂来。
青衣差役应声将八个僧人带上公堂跪下。施公换上一副笑脸,和颜悦色地说道:“你们只要实话实说,本县定会从轻发落。”和尚们一听,纷纷叩头回道:“求老爷只问九黄一人,则人命盗案立刻就能查明。”施公点头答应,吩咐将众僧带下,随后又将十二寇带上堂来。
施公目光如炬,望着堂下的一众强盗,缓缓开口:“本县有几句话,想与各位好汉商量。现在九黄、七珠两人已被捕获,本县向来体恤生命,不愿多造杀戮。你们若如实招供,尚可保全性命;若还替九黄、七珠隐瞒,只会害了自己,不仅自身难逃罪责,恐怕性命也难保。你们可要想清楚了。”
此时,众强盗已经从药酒中清醒过来,知道已被擒获,无可奈何之下,纷纷向施公磕头祈求饶命,口中说道:“老爷,我们不敢隐瞒,方才您的训诫犹如雷霆万钧,让我们心惊胆战。只求老爷能将九黄叫来,让我们当面与他对质,一切便水落石出。”
施公听完众强盗的请求,点了点头:“稍后会传唤九黄前来对质。你们先报上姓名,本县好分别记录,以便结案开脱。你们各自报完姓名后,再叫九黄到堂上来对质。”
众强盗一听,纷纷报上自己的姓名,有的叫凤眼郭义,有的叫上飞腿赵六,还有宽胳膊吴老四、快马张八、抱星鬼周九、铁头刘五、活阎王王乔八、独眼龙王三唤、小铁枪杜老叔、朴刀赵二、单鞭胡七、催命黑风……一一报完姓名后,施公吩咐将他们的名字记下,然后命令差役将这些强盗带到另一处,避免与九黄见面。差役们应声答应,将众强盗押了下去。
施公一声令下,那位告土地的男子立刻被带到公堂之上,跪在堂前。施公目光如炬,直视着他,问道:“你就是那个告土地的人吗?”男子点头称是,随即开始讲述他的遭遇。
他自称李志顺,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与绝望,“大人,小人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才舍命来告这土地尊神。我家住在县城外的桃花村,妻子是村里的王氏之女,我们自幼便定了亲。父母去世后,家中无兄弟儿女,生活贫困。为了谋生,我外出经营,幸得开药铺的亲戚收留,学了些生意经。苦熬三年,攒下了五六十两银子。因牵挂妻子无人照料,我便辞别亲戚回家。谁知到家后,我为了试探妻子,将银子埋在土地庙的香炉里,扮作乞丐回家。谁料次日去取银子时,却发现银子不见了。我无计可施,只能来告这当方的土地神,求大人明察秋毫,还我公道。”
施公听罢,微微一笑,堂上的衙役们也都抿嘴而笑。施公沉声道:“李志顺,你把银子交给土地,又无人见证,那神像不过是泥塑的,你这岂不是胡来?今日暂且准你回去,明日你再到庙里候着,本县自会去审那土地。”李志顺连连叩头,千恩万谢后退出公堂。
施公又下令将另外三名告状之人带上来。原差答应一声,便将一男一女及一名哑巴带上堂来。男子跪在左边,女子跪在右边。施公目光锐利地审视着他们,厉声问道:“你们为何告状?快快说来,若有半句虚言,本县官法如雷,决不轻饶!”
那雄壮的男子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大人,小人名叫周顺,住在城外五里桥。父母早逝,家中无兄弟姐妹。此女是我妻子,贤良淑德,安守清贫。不料祸从天降,那哑巴姓武,原是无籍之人。我见他贫苦,便收留他在家中使唤。谁知他吃饱喝足后竟起了歹心,讹称我妻是他之妇,持刀行凶,欲置我于死地。小人无奈,只得携妻进城告状,求大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说罢叩头不已。
旁边的哑巴见状急得连声喊叫,双目圆睁如灯,泪水如雨下。他虽不能言语,但拍胸抓耳、抓耳挠腮的模样显得十分焦急。他不顾王法地呜呜乱喊,仿佛疯了一般,引得堂上众人哄然大笑。
施公微微一笑,对周顺和那妇人说道:“你们暂且不必慌张,先退下去等候片刻。待会儿,我会为你们解决此事。”
接着,施公转向那妇人,目光如炬:“本官问你,你夫妇二人心地善良,那哑巴平日里也老实本分。想必是你们见他孤苦无依,才留他在家中使唤的吧?然而,有些人却胆敢无视王法,妄图讹诈,声称你是他的妻子。本官对这种狠心之人深恶痛绝,定当严惩不贷,将他逐出境外,以免你们夫妇受害。现在,你须得实话告诉我,你到底是哑巴的妻子,还是周顺的妻子?”
那妇人急忙回答道:“小妇人乃是周顺之妻。”
施公点了点头,继续追问:“我想,你与哑巴既非亲非故,又怎会将他招来家中。难道你们在一起行走时,也不懂得回避吗?你只须实话实说,本官立刻就能为他定罪,绝不姑息他在江都地方为非作歹。你快快说来!”
施公一番话,让那妇人信以为真,便坦白道:“小妇人不敢谎言。那哑巴其实是我哥哥,小妇人是他妹妹。因丈夫叫他在家过活,谁知他竟变得衣冠禽兽。因此,丈夫无奈,才来告他。”
施公心中已然明了真相,却不动声色,吩咐手下带周顺上堂跪下。他含笑对周顺说:“周顺,你听好了。本官初任江都,最恨那些无赖之徒。你好心待人,却反遭其害。那哑巴果真是个不良棍徒,本应重罚示众。本官问你,那哑巴既不是你的亲戚,你又怎会留他在家?一个陌生人,岂能轻易让他进门?定是哑巴无理取闹,得罪了你,你才与他反目。你快快实说来。”
周顺被问得心慌意乱,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施公见状,便宽慰道:“周顺,你不必紧张,快些说出来!”说着,手下便开始准备刑具。
周顺见势头不对,更加没了主意,结结巴巴地说:“小的与哑巴,确实有些亲。”然后又改口道:“是姑舅亲。”
施公哈哈大笑道:“原来你们竟是姑舅亲。”他吩咐手下将周顺带下去,又叫哑巴上前问话。
这时,堂下忽然跑来两个人,正是先前报告山门挂人头的王自臣和尼姑。王自臣对尼姑说道:“老尼姑,我们是多年的邻居,你昨晚说山门挂人头的,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快点说实话。”
施公听罢,大喝一声:“你们休得在此混闹,本官自有裁处。”他转身对尼姑说:“女僧,你不必害怕。依本官看来,若是你心存恶意,在庵中害了人,岂会将人头反挂在山门?想必是你早晨开门时发现了人头,心中害怕,将其藏起来也未可知。”尼姑一听,心中不由得发颤。
施公见尼姑仍旧犹豫不决,便和缓地说道:“女僧,你无需过分忧虑,只要将所知如实相告,本县自有办法为你开脱。”尼姑急忙回应:“老爷,小尼是本县人,自幼父母双亡,便入了佛门,一直恪守清规。如今大祸临头,小尼真的不知道什么人头的事,求老爷明察,赐小尼一线生机。”
施公听完尼姑的话,故意露出笑容,说道:“女僧,方才那王姓之人似乎是在诬陷你。”他转向王自臣,继续问道:“王自臣,你声称看到人头挂在庵门,故而前来报官。但尼姑却坚称对此一无所知。你如何看待此事?”
王自臣急忙辩解:“老爷,小的与尼姑往日无怨无仇,岂敢无事生非?求老爷严加审问,若真无此事,小的甘愿受罚。”说罢,他叩头请罪。
施公见状,便下令对尼姑动用拶刑。青衣差役上前,将拶子套在尼姑手上,轻轻一拉绳索,尼姑便疼得大叫起来:“哎呀!老爷,小尼招了!小尼开门时,确实看到了两个人头挂在庵门,一时害怕,便叫老道将人头抛到野外,并给了他五两纹银作为酬谢。”
施公听完尼姑的招供,冷冷地说道:“好一个大胆的恶尼!见到人头,你本应立即报官,却私下处理,真是胆大包天!暂且退下!”青衣差役将尼姑带下堂去。
施公随即下令将庵中的老道带来对质。公差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将老道带到堂上。老道战战兢兢地跪下,施公问道:“老道人,你将人头抛在何处?速速招来!”
老道颤抖着声音回答:“小的今年已七十五岁,孤身一人,寄居在这庵内。那日为了几两纹银,我答应帮忙处理人头。因为怕人看见,我便将人头抛到了隔壁一家院子里,然后就回了庵中。”
施公听后,怒喝道:“好一个迷途不返的老道!”他随即吩咐公差:“你们随他前往那家院子,务必取回人头。若找不到人头,就将那家主人带来见我。”公差领命而去,没过多久便带回一人上堂跪下。公差回报:“小的与老道到了那家院子,原来是家广货铺子的后院。小的询问他们关于人头的事,店主和众人都异口同声地说没见过人头。于是小的就将店主带来了,请老爷定夺。”
施公听完老道的回答,眉头紧锁,再次询问:“你当真将人头抛在了刘家的院子里?”老道点头确认:“确实如此。”
施公随即转向刘君配,语气平和地说:“刘店主,老道声称将人头抛在你家后院,你可曾见过?你只管说实话,此事与你无关。”
刘君配叩头答道:“老爷,请容小的细禀。小的名叫刘君配,今年五十岁,祖籍山西,现在江都经营这家广货铺子。铺面有三间,后面还有五层院落,生意已经做了十多年,铺里伙计也有十多人。小的可以保证,墙内绝对没有人头。若有,小的岂敢欺瞒老爷?况且铺里人多眼杂,谁人会不知晓?求老爷明察。”
施公听完,沉思片刻,随即吩咐公差:“再去叫一名刘家的伙计来堂上。”公差应声而去,不一会儿便带回一人。这人衣帽整洁,看上去年纪约莫四十岁左右。
施公上下打量了一番,开口问道:“你是刘君配的伙计吗?”那人答道:“正是。”施公接着问:“地藏庵的老道说,他将两个人头抛在了你家后院,你可知道此事?”
那人一听,脸色大变,急忙辩解道:“老爷,容小的细禀。小的也是山西人,与店东是同乡。小的名叫王公弼,今年四十五岁。昨日早晨,小的表弟往后院去,至今未回,下落不明,也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小的正在为此事发愁,没想到又牵扯到人头的事。小的对此一无所知,只求老爷明察秋毫,速速找回小的表弟。”说着,王公弼竟忍不住痛哭起来。
施公听后,眉头紧锁,疑惑道:“真是奇怪!人头的事情还未了结,现在又冒出这等离奇之事。”他沉思许久,终于心生一计,觉得或许这样可以解开谜团。
于是,他转向王公弼,问道:“王公弼,你表弟那日去后院之后,就消失不见了?”王公弼点头答道:“正是如此。小的那日听店主提起,表弟跳进后院墙外,之后就不见了踪影。”
施公听后,心中已有了几分明了,便对王公弼说道:“你先退下,在一旁候着。”王公弼答应一声,便退到一旁。
施公随即下令:“把老道给我夹起来!”公差们应声而动,一拥而上,将老道押到堂前。他们抬出大刑,摆在堂上,那老道人见状,吓得魂飞魄散,浑身颤抖不已。
公差们迅速行动,将老道扳倒在地,脱去鞋袜,夹上夹棍。施公冷冷地命令:“拢紧夹棍!”老道疼痛难忍,昏了过去。公差们随即用水将他喷醒,老道连连求饶:“青天大老爷!小的确实把人头抛在后院了。”
施公点了点头,吩咐公差松开夹棍,将老道抬到一旁。接着,他转向刘君配,语气严厉地问:“刘君配,你听到老道的话了吗?如果你不招供,本县就要对你用刑了!”
刘君配面色苍白,但仍然坚称:“小的真的没有见过人头。”
施公大怒,一拍惊堂木,喝道:“夹起来再问!”公差们立刻上前,将刘君配夹上夹棍,紧紧一拢。刘君配疼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公差们再次用水将他喷醒,继续逼问,但他仍然不招。
施公见状,怒不可遏,下令敲几杠子。刘君配受不了这酷刑,终于崩溃了:“我招了!”
施公冷冷地说:“官法如雷,不怕你不招。现在快说实话!”
刘君配颤抖着声音招供道:“那天早上,我肚子疼要上厕所,就去了后院。突然听到一声响,一看竟然是男女两个人头。我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跑到院外看,发现没有人。正在这时,王公弼的表弟开门也到了后院。他看见人头后,威胁我要钱;如果不给,就要告状。我一时冲动,起了杀心,骗他到坑边,趁他不注意,一棍将他打死。然后我把那两个人头埋在了坑里。铺子里的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施公听完后,吩咐公差记下供词。然后又叫人去通知捕衙,立刻去后院验人头,以便结案。不久,捕衙回来报告,施公见堂上放着男女两个人头。他立刻派人将胡登举传来。胡登举刚要行礼,看见人头,立刻冲上前去仔细辨认,发现竟是自己父母的头颅。他双手捧着人头,放声大哭。
施公安慰道:“胡贤契,这就是令尊、令堂的头颅吗?”胡登举含着泪水点头:“正是!”他恳求道:“老父台,请您速拿凶贼,为我父母伸冤,我将感激不尽。”施公点头答应:“贤契稍安勿躁,待本县结案。”胡登举便在一旁静静等待。
施公一声令下,九黄和尚被带到了堂上。这凶僧站立得笔直,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施公见状,怒火中烧,大喝道:“你这恶僧,事到如今还想抵赖,简直不知死活!给我夹起来!”公差们应声而动,一声吆喝,将九黄推倒在地,夹棍一拢,九黄顿时疼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公差们赶紧用水将他喷醒。
九黄疼痛难忍,终于屈服了,他哭喊道:“老爷,小的愿意招供,一切都照实说。”
施公点了点头,吩咐公差将小和尚带上堂来。小和尚被带上堂后,立刻跪倒在地。施公沉声问道:“我问你,杀死胡翰林夫妇后,为何要把人头挂在尼庵门上?快说实话,我或许能饶你一命!”
小和尚颤抖着声音回答:“老爷,小的知道。那天九黄在庙里喝酒,小的在一旁伺候。他和七珠早就通奸了。城里的胡乡宦是庵里的施主,那天他和夫人小姐来庵里上香,撞破了七珠和九黄的丑事。胡乡宦非常生气,带着夫人小姐回家了。七珠觉得很丢脸,九黄就决定为她报仇。那天他酒后翻墙出去,过了一个时辰,就提着两个人头回来了。七珠看到后非常高兴。”
施公又问:“那你说说,人头是怎么挂在尼姑庵门上的?”
小和尚回答道:“老爷,九黄是个色鬼。那天他进城时路过地藏庵,看到一个漂亮的尼姑,就心动了。但他没能得手,所以心里很不甘心。他回到庙里后,一直在想办法。最后他决定把人头挂在庵门上,这样庵主就会被抓进县衙,他就可以趁机去庵里找那个尼姑。如果尼姑不答应他,他就杀了她。”
施公听完后,吩咐公差将小和尚带下去。然后他又转向九黄凶僧,问道:“小和尚的话,你都听到了吗?”
九黄凶僧一听,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一声道:“罢了!我命该绝。老爷不必再问,我全都招了。”
施公点了点头,吩咐公差去传胡相公上堂。
胡登举走上堂来,默默站在一旁。施公微笑着对他说:“贤契,方才九黄、七珠等人的供词,你都听清楚了吗?”胡登举眼中含泪,答道:“学生听得真真切切。恳请恩师严加审讯,还我父母一个公道。”
施公叹了口气,说:“祸事往往是自己招来的。令尊在朝中为官半生,身居翰林高位,你也饱读诗书,今后切记要远离那些三姑六婆之人。令堂若是不去尼庵,又怎会遭此横祸?七珠、九黄二人因怨生恨,才下此毒手。你将你父母的首级带回家安葬吧,待斩首凶手的公文下来,你再好好安葬他们。现在你先回去,节哀顺变吧。”
胡登举听完,跪地叩首,感激地说:“多谢恩师教诲之恩,今日能为我报仇雪恨,来生我必衔环结草以报恩师。”说完,他又磕了几个头,然后起身下堂,离开衙门回家去了。
施公不禁叹息一声,随即下令将刘君配、王公弼以及地藏庵的道人一并带上堂来,准备与他们当面对质,以了结此案。公差们应声而动,很快将三人带到了堂上。
施公首先转向尼姑,严厉地说道:“这场祸事皆因你而起,听本县细细道来:你若当初见到人头便立刻报官,又怎会有今日这诸多纷扰?你不仅害了自己,还累及了无辜之人。你花钱让老道抛去人头,企图用银子平息事端,却忘了自己的性命也危在旦夕。你将人头抛在人家后院,岂知这样做只是将祸事转嫁给他人?须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刘君配本应立刻报官,却偏偏遇上了你表弟王公弼,他心生贪念,以见到人头为由敲诈你五百两银子。刘君配因心疼银子,竟起了杀人灭口之心,将王公弼打死后埋在了同一处地方。”
说完,施公又转向老道,问道:“你是哪里人氏?”老道答道:“小的河南人氏,名叫吴琳。因家境贫寒,流落到江都。”施公点了点头,又问:“尼姑给你的五两银子呢?”吴琳从腰间取出银子,公差接过后放在公案上。
施公接着对尼姑说道:“你隐藏人头,转嫁祸事于人,罪加一等。来人,拉下去重责十五大板!”公差们应声将尼姑拉下去执行惩罚。
随后,施公又对王自臣说道:“你在这件事中也算有功,这五两银子就赏给你吧。”说完,又吩咐将老道收监,等待回文发落。
最后,施公转向王公弼和刘君配,说道:“你二人且听我吩咐。王公弼,你表弟之事,本县会作文上报,等待回文后再行正法。你速速将他安葬,随时听候传讯,为你表弟报仇伸冤。”王公弼听后,叩头道谢。
接着,施公又对刘君配说道:“你当日若见到人头便立刻报官,又何至于有今日之祸?你因贪念害人,应当抵命。待本县详文回来,再行判定。”说完,施公命人将刘君配押回铺中,算清账目后交给贾伙看管,然后带入监中。
最后,施公吩咐公差行文,将此事报明上司。至此,这场悬疑重重的案件暂时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