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驿站来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繁华的广州肇庆府,陈家和邵家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陈家有个英俊聪明的儿子叫陈龙,而邵家则有个狡猾却富有的儿子叫邵厚。这二人从小就在一起读书,虽然性格迥异,却都未曾婚配。
城东的刘胜家原本是官宦世家,家中有个聪明伶俐的女儿,年仅十五岁,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她的才情远近闻名,许多人家都想娶她为媳。
一天,刘胜与族兄商量道:“女儿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我想为她挑选一个佳婿,不在乎对方贫富,只是不知该选谁才好?”族兄回答道:“古人选婿,看重的是品行和才华,而非财富。城里的陈家有个儿子叫陈龙,他气宇轩昂,勤奋好学,虽然目前家境贫寒,但此人日后必定有所作为。如果你不嫌弃,我愿意做媒,促成这段姻缘。”刘胜说:“我也听说过陈龙的大名。待我回家与妻子商议后再定。”
刘胜回到家后,把想把女儿嫁给陈龙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张氏。张氏说:“此事由你决定,不必问我。”刘胜又说:“你还是把这个想法告诉女儿,看看她的意见如何。”于是,父母二人将打算把女儿嫁给陈龙的事情告诉了女儿。女儿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早已对陈龙心生仰慕。
没过多久,邵家也派人来刘家提亲。但刘胜心中只有陈家,便以女儿年纪尚小为由,婉拒了邵家的提亲。邵家的人走后,刘胜立刻派族兄秘密前往陈家传达自己的意愿。陈家长者虽然欣赏陈龙的才华,但家境贫寒,不敢轻易应承。刘胜却说:“我看重的是令郎的才华和人品,贫富并非我所关心的。只要你肯答应这门婚事,我就立刻挑选吉日,把女儿送过门来。”陈家长者听了这话,便答应了这门婚事。
刘胜得到回复后大喜过望,立刻唤来裁缝为陈龙赶制了几件新衣服,只等着挑选吉日,把女儿送到陈家去。然而,就在这紧要关头,一连串的悬疑事件却接连发生,让这桩原本看似美满的婚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邵某,心怀怨念之人也,闻悉刘家之女竟与陈家子定下婚约,不禁愤懑难平。昔日,他曾委派邻里老妪为媒,欲联姻刘氏女,奈何彼时刘家以女尚幼婉拒。如今,此女竟转瞬许配陈家,邵某视此为奇耻大辱,暗自发誓要寻衅生事,令陈家婚事化为泡影。
翌日,邵某心机暗动,细思量陈家底蕴。原来,陈家祖上乃辽东卫军出身,然久已离队,身份已然模糊。邵某心中顿生一计:若以“逃军”之罪名加诸陈家,使其子陈龙被发配远方,岂非婚事自破?于是,他紧锣密鼓,精心炮制状书,直指陈某逃军之实,径直投递至官府。
官府接状,依法审理此案。查阅军籍册,却发现陈龙之名早已除名,无从查证其逃军之说。按律,此案应予搁置,不予追究。然邵某财雄势大,上下打点,贿赂官吏,硬生生将陈龙拘捕归案,听候审判。陈家父子面对无端冤屈,无力辩驳,眼见军批已下,陈龙即将被远戍他乡,父子俩相拥而泣,悲痛欲绝。
陈龙涕泪纵横,哀叹道:“家中贫困,双亲年迈,而今我身陷囹圄,远赴边疆,父母何人照料,叫我如何安心离去?”长者陈父强忍悲痛,安慰道:“虽我年迈,但亲戚众多,定会早晚探望,照料有加。只是你命运多舛,与刘家婚事未竟,此去茫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陈龙更是心如刀绞:“正因这桩婚事,我与邵家结下仇怨,如今遭此横祸,婚事只能是镜花水月,遥不可及了。”父子二人,一夜长叹,愁云笼罩。
次日,陈龙的亲朋好友纷纷赶来,为其送行。陈龙满心忧虑,反复叮嘱众人务必照顾好家中老父,随后含泪辞别,踏上未知的苦旅。
待刘家得知陈龙无辜遭配、远戍他方的消息,全家上下无不叹息连连,悲情弥漫。刘家千金更是心如刀绞,痛悔未能在陈郎离家前与之见上最后一面。自此,她独对菱花铜镜,满腹幽情与离愁无处诉说,只能默默藏于心底。
次年春天,一场席卷全城的瘟疫降临,无情地夺走了刘女双亲的生命。家财散尽,屋舍变卖,刘家千金瞬间从锦衣玉食的小姐沦为孤苦无依的弱女子。幸而有好心的姑母收留,将其接入自家,视若己出,百般呵护。然而,随着时光流转,上门提亲者络绎不绝,姑母虽未明确表态,却试探性地对侄女言道:“如今你父母双亡,身边无人依靠,先前与陈家的婚约又因陈郎远征,音讯断绝,生死未卜。你正值青春年华,何不让我为你觅得良婿,共度安稳一生呢?”
刘家千金闻此,泪如泉涌,坚定答道:“侄女深知,陈郎今日之厄运,皆因我而起。倘若我弃他另嫁,实为背信弃义之举。恳请姑母怜悯,允许我在此静候陈郎归来,纵然他遭遇不幸,我也愿结来世之缘,终身守望。若逼我改嫁他人,我宁愿选择死路,绝不顺从。”姑母见其意志坚决,深感其贞烈,自此不再提及婚嫁之事。
此后,刘家千金在姑母家恪守妇道,足不出户,非姑母召唤,鲜与外人接触,一心一意等待陈郎归来。然而,命运再次波折,当年十月,海寇蜂拥而至,城池告急,百姓纷纷逃难。刘家千金与姑母也不得不离乡背井,远遁他乡避祸。
待海寇之乱平息,民众陆续回归故土。刘家千金与姑母重返家园时,只见旧宅已被战火付之一炬,仅剩断壁残垣,荒凉凄惨,无法居住。无奈之下,两人只得在平阳驿附近赁屋暂居,开始了新的生活,继续在动荡不安的世事中坚守那份跨越生死的约定。
未过多时,仅一月光景,一位名叫黄宽的宦家子弟策马翩翩,行至平阳驿前。恰逢刘家千金正在厨下忙碌炊饮,黄宽不经意间瞥见其清秀脱俗的面容,顿时心生倾慕。他向附近居民打听此女来历,有人认出,上前告知乃是城中刘家之女,因战乱暂居此处。
次日,黄宽迫不及待地派人前来提亲。然而,刘家千金对此坚辞不受,态度决绝。黄宽仗着自家官势,执意强娶,毫不退让。其姑母闻讯,心中惶恐,私下对侄女道:“那黄公子的父亲乃朝中官员,若执意不肯嫁他,只怕我们在此难以安身。”刘家千金深知形势严峻,但心意坚决,回应姑母道:“他若强娶,我唯有以死抗争。姑母可暂且应允婚事,待我为父母守孝满六十日,再谈过门之事。其间,我自有办法慢慢拖延,寻机退婚。”姑母无奈之下,只得遵从侄女之计,如实回复前来议亲之人。
议亲人将此消息带回禀报黄宽,黄宽听后虽略有不满,但终究同意等待六十日后迎娶。此事暂时告一段落,刘家千金与姑母暂时得以喘息,她们心中明白,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一场关乎生死与爱情的较量,正悄然酝酿。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三位士兵来到了驿站,打算在此歇息一晚。其中两人忙着生火做饭,而另一位则悠闲地倚着驿站的栏杆,闭目养神。
此时,一位年轻的女子偶然间看到了这位士兵,心生好奇,便匆匆进入屋内,对她的姑姑低声道:“姑姑,外面驿站的军人来了,你试着问问他们从哪里来,说不定能探听到陈郎的消息。”姑姑听了,心中一动,便走出了屋外。
她走到士兵们面前,微笑着问道:“你们是从哪个卫所来的呢?”其中一位士兵回答道:“我们是辽东卫的,正要去信州送文书。”姑姑听到“辽东”二字,心中一紧,连忙追问:“那你们认识辽东卫的陈龙吗?”士兵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位突然上前一步,拱手道:“妈妈,您怎么认识陈龙?”
姑姑激动地说:“陈龙是我外孙女的未婚夫,他们曾经订婚,但陈龙突然离开,至今下落不明。我一直在寻找他的消息。”士兵们听后,沉默片刻,其中一位突然眼眶泛红,低声说:“妈妈,我就是陈龙。”
姑姑惊愕不已,急忙回到屋内告诉女子这个消息。女子起初不信,但出来见到陈龙后,听他讲述了之前的经历,才确信无疑。两人紧紧相拥,泪流满面。
另外两位士兵见状,也感到十分欣慰,纷纷表示:“这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啊!我们两人还带了些盘缠,今晚就让他们完婚吧!”于是,他们开始张罗酒席,让陈龙和姑姑、女子在屋内畅饮,而他们自己则守在屋外。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夜色渐深。陈龙和女子携手进入房间,解衣就寝,诉说着彼此的思念与苦楚。这一夜,他们仿佛将多年的分离都弥补了回来。
第二天清晨,两位士兵对陈龙说:“你刚新婚不久,不宜轻易离开。我们两人会替你去送文书,回来后再邀请你和女子一同前往辽东,让你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说完,他们便离开了驿站。
陈龙感激不已,决定留在驿站等待他们的归来。
黄宽与女娘结为夫妻仅仅二十日,便得知陈某已经归来。他担心自己的婚姻会因此受到影响,于是心生一计,急忙派遣仆人前往陈某的住处,用诡计将他骗到家中。一旦陈某到达,黄宽便下令以逃兵的罪名将他残忍杀害,并秘密命令手下将尸体藏匿于瓦窑之中。
第二天,黄宽便派人上门逼迫女娘尽快与他成婚。女娘心中忧思重重,不知所措,当听闻丈夫被黄宽所害的消息时,她心如刀绞,绝望之下,在房内自缢身亡。姑姑发现后急忙救下她,劝慰道:“陈郎与你不过短短几十日的缘分,如今他已离世,你也该放下执念,嫁给黄公子算了,何必如此自苦?”
女娘泪眼婆娑,坚定地说:“我一定要为丈夫报仇雪恨,与他同生共死,怎能再嫁仇人?”姑姑多次劝说,但她始终不为所动。正当两人束手无策之际,突然有驿卒前来报信,称开封府的包大尹即将到任,今晚便会抵达此地。众人闻讯,纷纷准备迎接新任官员。
女娘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燃起一丝希望,她感激涕零,立即准备了状纸,打算在包公到来之际,向他呈报丈夫被害的冤情。她决心借助包公的公正和智慧,为丈夫讨回公道,揭开这起悬疑案件的真相。
包公将女娘带进府衙,详细询问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女娘泣不成声,将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包公。包公听后,立刻命令手下拘捕黄宽到府衙接受审讯。然而,黄宽却坚决不肯承认罪行。
包公心想:“要想定罪,必须有尸体作为证据,否则他怎会服罪?但若没有这个证据,又如何能让他认罪呢?”正当包公陷入沉思时,突然一阵狂风刮过,吹得案前的文书纷飞。包公觉得这阵风有些古怪,便大喝一声:“若是冤枉,可随公牌去。”话音刚落,那阵风竟然从包公座前绕过三圈,然后消失在门外。
包公手下的公差张龙、赵虎见状,立刻跟随风的方向出了城,一直走了二十里路,最后风竟然钻进了一座瓦窑里。两人进入瓦窑查看,发现里面有一具男尸,面色竟然还未完全变色。他们赶紧将尸体抬回府衙,让女娘辨认。女娘一见之下,认出这具尸体正是她的丈夫陈某,顿时痛哭失声。
经过仔细检验,尸体上的伤痕与女娘所述的黄宽殴打致死的情况相符。包公再次提审黄宽,面对确凿的证据,黄宽终于无法再隐瞒,承认了罪行。包公随即命人将案件整理成卷宗,判处黄宽死刑,并追缴他的财产用于陈某的丧葬费用,交由女娘管理。
此外,包公还深入调查了邵秀买通官吏陷害陈某的事情,最终将他发配到遥远的边疆充军。女娘则由她的亲人领回照顾,官府每月提供一定的银两作为生活费,确保她能够度过余生。女娘感激涕零,决定终身守节,以彰显她对丈夫的忠诚和烈志。
在繁华的广州肇庆府,陈家和邵家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陈家有个英俊聪明的儿子叫陈龙,而邵家则有个狡猾却富有的儿子叫邵厚。这二人从小就在一起读书,虽然性格迥异,却都未曾婚配。
城东的刘胜家原本是官宦世家,家中有个聪明伶俐的女儿,年仅十五岁,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她的才情远近闻名,许多人家都想娶她为媳。
一天,刘胜与族兄商量道:“女儿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我想为她挑选一个佳婿,不在乎对方贫富,只是不知该选谁才好?”族兄回答道:“古人选婿,看重的是品行和才华,而非财富。城里的陈家有个儿子叫陈龙,他气宇轩昂,勤奋好学,虽然目前家境贫寒,但此人日后必定有所作为。如果你不嫌弃,我愿意做媒,促成这段姻缘。”刘胜说:“我也听说过陈龙的大名。待我回家与妻子商议后再定。”
刘胜回到家后,把想把女儿嫁给陈龙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张氏。张氏说:“此事由你决定,不必问我。”刘胜又说:“你还是把这个想法告诉女儿,看看她的意见如何。”于是,父母二人将打算把女儿嫁给陈龙的事情告诉了女儿。女儿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早已对陈龙心生仰慕。
没过多久,邵家也派人来刘家提亲。但刘胜心中只有陈家,便以女儿年纪尚小为由,婉拒了邵家的提亲。邵家的人走后,刘胜立刻派族兄秘密前往陈家传达自己的意愿。陈家长者虽然欣赏陈龙的才华,但家境贫寒,不敢轻易应承。刘胜却说:“我看重的是令郎的才华和人品,贫富并非我所关心的。只要你肯答应这门婚事,我就立刻挑选吉日,把女儿送过门来。”陈家长者听了这话,便答应了这门婚事。
刘胜得到回复后大喜过望,立刻唤来裁缝为陈龙赶制了几件新衣服,只等着挑选吉日,把女儿送到陈家去。然而,就在这紧要关头,一连串的悬疑事件却接连发生,让这桩原本看似美满的婚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邵某,心怀怨念之人也,闻悉刘家之女竟与陈家子定下婚约,不禁愤懑难平。昔日,他曾委派邻里老妪为媒,欲联姻刘氏女,奈何彼时刘家以女尚幼婉拒。如今,此女竟转瞬许配陈家,邵某视此为奇耻大辱,暗自发誓要寻衅生事,令陈家婚事化为泡影。
翌日,邵某心机暗动,细思量陈家底蕴。原来,陈家祖上乃辽东卫军出身,然久已离队,身份已然模糊。邵某心中顿生一计:若以“逃军”之罪名加诸陈家,使其子陈龙被发配远方,岂非婚事自破?于是,他紧锣密鼓,精心炮制状书,直指陈某逃军之实,径直投递至官府。
官府接状,依法审理此案。查阅军籍册,却发现陈龙之名早已除名,无从查证其逃军之说。按律,此案应予搁置,不予追究。然邵某财雄势大,上下打点,贿赂官吏,硬生生将陈龙拘捕归案,听候审判。陈家父子面对无端冤屈,无力辩驳,眼见军批已下,陈龙即将被远戍他乡,父子俩相拥而泣,悲痛欲绝。
陈龙涕泪纵横,哀叹道:“家中贫困,双亲年迈,而今我身陷囹圄,远赴边疆,父母何人照料,叫我如何安心离去?”长者陈父强忍悲痛,安慰道:“虽我年迈,但亲戚众多,定会早晚探望,照料有加。只是你命运多舛,与刘家婚事未竟,此去茫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陈龙更是心如刀绞:“正因这桩婚事,我与邵家结下仇怨,如今遭此横祸,婚事只能是镜花水月,遥不可及了。”父子二人,一夜长叹,愁云笼罩。
次日,陈龙的亲朋好友纷纷赶来,为其送行。陈龙满心忧虑,反复叮嘱众人务必照顾好家中老父,随后含泪辞别,踏上未知的苦旅。
待刘家得知陈龙无辜遭配、远戍他方的消息,全家上下无不叹息连连,悲情弥漫。刘家千金更是心如刀绞,痛悔未能在陈郎离家前与之见上最后一面。自此,她独对菱花铜镜,满腹幽情与离愁无处诉说,只能默默藏于心底。
次年春天,一场席卷全城的瘟疫降临,无情地夺走了刘女双亲的生命。家财散尽,屋舍变卖,刘家千金瞬间从锦衣玉食的小姐沦为孤苦无依的弱女子。幸而有好心的姑母收留,将其接入自家,视若己出,百般呵护。然而,随着时光流转,上门提亲者络绎不绝,姑母虽未明确表态,却试探性地对侄女言道:“如今你父母双亡,身边无人依靠,先前与陈家的婚约又因陈郎远征,音讯断绝,生死未卜。你正值青春年华,何不让我为你觅得良婿,共度安稳一生呢?”
刘家千金闻此,泪如泉涌,坚定答道:“侄女深知,陈郎今日之厄运,皆因我而起。倘若我弃他另嫁,实为背信弃义之举。恳请姑母怜悯,允许我在此静候陈郎归来,纵然他遭遇不幸,我也愿结来世之缘,终身守望。若逼我改嫁他人,我宁愿选择死路,绝不顺从。”姑母见其意志坚决,深感其贞烈,自此不再提及婚嫁之事。
此后,刘家千金在姑母家恪守妇道,足不出户,非姑母召唤,鲜与外人接触,一心一意等待陈郎归来。然而,命运再次波折,当年十月,海寇蜂拥而至,城池告急,百姓纷纷逃难。刘家千金与姑母也不得不离乡背井,远遁他乡避祸。
待海寇之乱平息,民众陆续回归故土。刘家千金与姑母重返家园时,只见旧宅已被战火付之一炬,仅剩断壁残垣,荒凉凄惨,无法居住。无奈之下,两人只得在平阳驿附近赁屋暂居,开始了新的生活,继续在动荡不安的世事中坚守那份跨越生死的约定。
未过多时,仅一月光景,一位名叫黄宽的宦家子弟策马翩翩,行至平阳驿前。恰逢刘家千金正在厨下忙碌炊饮,黄宽不经意间瞥见其清秀脱俗的面容,顿时心生倾慕。他向附近居民打听此女来历,有人认出,上前告知乃是城中刘家之女,因战乱暂居此处。
次日,黄宽迫不及待地派人前来提亲。然而,刘家千金对此坚辞不受,态度决绝。黄宽仗着自家官势,执意强娶,毫不退让。其姑母闻讯,心中惶恐,私下对侄女道:“那黄公子的父亲乃朝中官员,若执意不肯嫁他,只怕我们在此难以安身。”刘家千金深知形势严峻,但心意坚决,回应姑母道:“他若强娶,我唯有以死抗争。姑母可暂且应允婚事,待我为父母守孝满六十日,再谈过门之事。其间,我自有办法慢慢拖延,寻机退婚。”姑母无奈之下,只得遵从侄女之计,如实回复前来议亲之人。
议亲人将此消息带回禀报黄宽,黄宽听后虽略有不满,但终究同意等待六十日后迎娶。此事暂时告一段落,刘家千金与姑母暂时得以喘息,她们心中明白,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一场关乎生死与爱情的较量,正悄然酝酿。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三位士兵来到了驿站,打算在此歇息一晚。其中两人忙着生火做饭,而另一位则悠闲地倚着驿站的栏杆,闭目养神。
此时,一位年轻的女子偶然间看到了这位士兵,心生好奇,便匆匆进入屋内,对她的姑姑低声道:“姑姑,外面驿站的军人来了,你试着问问他们从哪里来,说不定能探听到陈郎的消息。”姑姑听了,心中一动,便走出了屋外。
她走到士兵们面前,微笑着问道:“你们是从哪个卫所来的呢?”其中一位士兵回答道:“我们是辽东卫的,正要去信州送文书。”姑姑听到“辽东”二字,心中一紧,连忙追问:“那你们认识辽东卫的陈龙吗?”士兵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位突然上前一步,拱手道:“妈妈,您怎么认识陈龙?”
姑姑激动地说:“陈龙是我外孙女的未婚夫,他们曾经订婚,但陈龙突然离开,至今下落不明。我一直在寻找他的消息。”士兵们听后,沉默片刻,其中一位突然眼眶泛红,低声说:“妈妈,我就是陈龙。”
姑姑惊愕不已,急忙回到屋内告诉女子这个消息。女子起初不信,但出来见到陈龙后,听他讲述了之前的经历,才确信无疑。两人紧紧相拥,泪流满面。
另外两位士兵见状,也感到十分欣慰,纷纷表示:“这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啊!我们两人还带了些盘缠,今晚就让他们完婚吧!”于是,他们开始张罗酒席,让陈龙和姑姑、女子在屋内畅饮,而他们自己则守在屋外。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夜色渐深。陈龙和女子携手进入房间,解衣就寝,诉说着彼此的思念与苦楚。这一夜,他们仿佛将多年的分离都弥补了回来。
第二天清晨,两位士兵对陈龙说:“你刚新婚不久,不宜轻易离开。我们两人会替你去送文书,回来后再邀请你和女子一同前往辽东,让你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说完,他们便离开了驿站。
陈龙感激不已,决定留在驿站等待他们的归来。
黄宽与女娘结为夫妻仅仅二十日,便得知陈某已经归来。他担心自己的婚姻会因此受到影响,于是心生一计,急忙派遣仆人前往陈某的住处,用诡计将他骗到家中。一旦陈某到达,黄宽便下令以逃兵的罪名将他残忍杀害,并秘密命令手下将尸体藏匿于瓦窑之中。
第二天,黄宽便派人上门逼迫女娘尽快与他成婚。女娘心中忧思重重,不知所措,当听闻丈夫被黄宽所害的消息时,她心如刀绞,绝望之下,在房内自缢身亡。姑姑发现后急忙救下她,劝慰道:“陈郎与你不过短短几十日的缘分,如今他已离世,你也该放下执念,嫁给黄公子算了,何必如此自苦?”
女娘泪眼婆娑,坚定地说:“我一定要为丈夫报仇雪恨,与他同生共死,怎能再嫁仇人?”姑姑多次劝说,但她始终不为所动。正当两人束手无策之际,突然有驿卒前来报信,称开封府的包大尹即将到任,今晚便会抵达此地。众人闻讯,纷纷准备迎接新任官员。
女娘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燃起一丝希望,她感激涕零,立即准备了状纸,打算在包公到来之际,向他呈报丈夫被害的冤情。她决心借助包公的公正和智慧,为丈夫讨回公道,揭开这起悬疑案件的真相。
包公将女娘带进府衙,详细询问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女娘泣不成声,将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包公。包公听后,立刻命令手下拘捕黄宽到府衙接受审讯。然而,黄宽却坚决不肯承认罪行。
包公心想:“要想定罪,必须有尸体作为证据,否则他怎会服罪?但若没有这个证据,又如何能让他认罪呢?”正当包公陷入沉思时,突然一阵狂风刮过,吹得案前的文书纷飞。包公觉得这阵风有些古怪,便大喝一声:“若是冤枉,可随公牌去。”话音刚落,那阵风竟然从包公座前绕过三圈,然后消失在门外。
包公手下的公差张龙、赵虎见状,立刻跟随风的方向出了城,一直走了二十里路,最后风竟然钻进了一座瓦窑里。两人进入瓦窑查看,发现里面有一具男尸,面色竟然还未完全变色。他们赶紧将尸体抬回府衙,让女娘辨认。女娘一见之下,认出这具尸体正是她的丈夫陈某,顿时痛哭失声。
经过仔细检验,尸体上的伤痕与女娘所述的黄宽殴打致死的情况相符。包公再次提审黄宽,面对确凿的证据,黄宽终于无法再隐瞒,承认了罪行。包公随即命人将案件整理成卷宗,判处黄宽死刑,并追缴他的财产用于陈某的丧葬费用,交由女娘管理。
此外,包公还深入调查了邵秀买通官吏陷害陈某的事情,最终将他发配到遥远的边疆充军。女娘则由她的亲人领回照顾,官府每月提供一定的银两作为生活费,确保她能够度过余生。女娘感激涕零,决定终身守节,以彰显她对丈夫的忠诚和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