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杯酒释兵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却说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大惊失色,赵匡胤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后来果然就没事了。
大宋有位供奉官名叫翟守珣,有时随驾微行。一日进谏赵匡胤道:“陛下幸得天下,人心未安,今乘舆轻出,倘有不测,为之奈何?”
匡胤笑道:“帝王创业,自有天命,不能强求,亦不能强拒。从前周世宗在日,见有方面大耳的将士,时常杀死,朕终日侍侧,未尝遭害,可见天命所归,断不至被人暗算呢。”
赵匡胤颇有胆略。在他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固子门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饮了几杯酒以后,赵匡胤突然对他们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之中谁想当皇帝的,可以杀了我,然后去登基。”这些节度使都被他的这种气概镇住了,一个个拜伏在地,战栗不止,连称“不敢,不敢”。赵匡胤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赵匡胤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下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节度使们都三呼万岁,表示顺从。
赵普与宋太祖赵匡胤在年轻的时候就是同学兼朋友,他出身比较艰苦,少年时没有好好读过书,后来就一直跟随赵匡胤打天下。宋朝开国后,赵普白天忙于处理国家政务,夜晚则读《论语》。据说每当遇到重大问题,赵普总是说:“明天再作决策。”晚上回家以后,他从箱子里面拿出一本书仔细地读,第二天准能够提出一个很高明的见解。时间久了,大家都很奇怪,觉得赵普家里一定藏有什么秘籍宝典。有一次,赵匡胤晚上去他家里商量紧急政务,看到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书,一看原来是《论语》。赵匡胤有些奇怪,就问道:“《论语》是小孩子启蒙的书,你为什么还要读它呢?”赵普回答:“《论语》中有治国的大道理,臣已经用半部《论语》帮陛下打了江山,现在要另外半部来帮助陛下治理天下。”在这之后,赵匡胤更加重用赵普,有什么为难的事情都会找赵普来商量。
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做官。接连两天,宋太祖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的时候,又送上奏章,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荐,这下可触怒了宋太祖。宋太祖把奏章撕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来,放在袖子里。退朝回家以后,赵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来,过了几天,又带着它上朝交给宋太祖。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再有一次,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宋太祖不批准。赵普就像前次一样坚持自己意见。宋太祖说:“我就是不准,你能怎么样?”赵普说:“提拔人才,都是为国家着想,陛下怎能凭个人的好恶专断!”宋太祖听了,气得脸色变白,一甩袖就往内宫走。普不能入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
一日,太祖又微行至赵普第,赵普慌忙出迎,导入厅中,拜谒已毕,劝太祖慎自珍重。
太祖复笑语道:“如有人应得天命,任他所为,朕亦不去禁止呢。”
普又答道:“陛下原是圣明,但必谓普天之下,人人悦服,无一与陛下为难,臣却不敢断言。就是典兵诸将帅,亦岂个个可恃?万一乘间窃发,祸起萧墙,那时措手不及,后悔难追。所以为陛下计,总请自重为是!”
这些话实际上是提醒宋太祖,要他记住陈桥兵变的事件,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演。
太祖不禁点首,寻复语普道:“天下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这是为何?我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有何方法?”赵普说:“陛下能如此考虑,天地神人之福也。唐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其原因无他,只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别无他法,惟有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匡胤认为赵普所言极是,不失为良策,遂于建隆二年(公元960年)三月,首先罢免了慕容延钊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调离京师,到外地任节度使。并且从此以后此职不再授人。
赵普认为宋太祖此举固然必要,但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因为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虽是拥护太祖为帝的旧属,建宋有功的大臣,但他们身居要职,拥兵自重,久后难免不生反叛之心。所以,赵普建议应当尽快解决拥兵自重的将领问题。
宋太祖认为赵普的建议不无道理,但苦于无故削夺功臣兵权,恐众将不服。于是,赵普又为太祖献策,提出了一个既能削夺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又便于启齿的借口。赵普说:“臣也不忧此辈叛乱,然而,细观数人,皆非统御之才,恐不能制服部属,万一军伍作孽,彼等亦不由自主。”
赵匡胤认为这倒是个令人无可非议的理由。于是,一天晚朝之后,太祖设宴招待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酒至半酣,太祖屏退左右,对众将说道:“我不是你们帮忙,不会有今天,但身为天子,实属大难,反不如做节度使时逍遥自在。我从当上皇帝后,已一年有余,从没有一晚睡得安稳的。”石守信一班大将慌忙离座问道:“现在藩臣畏服,天下归心,皇上还有什么忧虑呢?”宋太祖笑道:“你们和我,都是故交,何妨直言,这皇帝的宝座,那一个人不想坐呢?”石守信等人听了这话,不禁暗暗惊惶,一齐伏地叩首道:“皇上何出此言,现在天下已定,何人敢生异心,自取灭族之祸?”宋太祖说道:“你们本无此意,但你们的手下贪图富贵,暗中怂恿,一旦变起,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当,但势成骑虎,也就不得不从了。”石守信等人嗽得汗流泱背,涕泣谢道:“我们愚不可及,乞皇上哀怜,指示生路。”
宋太祖道:“你们请起来,我有一个主张,与你们好好商量。”石守信等人慢慢站直来,宋太祖慢慢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少而壮,壮而死,不过一瞬间的事,到了撒手之时,纵有富贵,也难带去,惟有趁活在世上的时候,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令子孙不至穷苦,方才不负此生,我为你们打算,不如辞去兵权,出守大藩,多置田宅,为子孙立个长久基业,自己却买些歌童舞女,日夕欢娱,安享富贵,以乐余年。”石守信等人立即说道:“我们蒙皇上怜念,一至于此,敢不谨遵圣谕么?”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在经过一系列的罢免兵权和政治联姻之后,宋太祖已经牢牢地将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说五代十国时期的诸藩镇拥兵自重,“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的时代终结了。
石守信在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累官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成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出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等职。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石守信认识到:皇帝对他的猜忌,并不那么容易消除。
石守信有位朋友姓梁,其子梁周翰文才出众,很受石守信待见。梁周翰也很有本事,赵匡胤想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当“秘书”。
在一次酒宴上,赵匡胤对石守信说了这个想法。石守信回家后,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梁周翰。梁周翰急忙上书一封,对皇帝表示感谢。不料,收到“感谢信”的赵匡胤龙颜大怒,不仅撤销了这项任命,还把梁周翰赶出京城。
石守信明白,赵匡胤明着是贬谪梁周翰,暗地里是责怪他插手政治,干预人事任免。认识到这一点,石守信从此不问政治,在天平军节度使的岗位上埋头“苦干”,“专事聚敛,积财巨万”,践行“享乐主义价值观”。
过了数年,太祖欲召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入典禁兵。符彦卿系宛邱人,幼擅骑射,壮益骁勇,历晋、汉两朝,已累镇外藩;周太祖即位,授天雄军节度使,晋封魏王。世宗迭册彦卿两女为后。就是光义的夫人,也是彦卿第六女。所以周世宗加封彦卿为太傅,宋太祖更加封他为太师。此时因将帅多已就镇,乃欲召彦卿入值。
赵普闻知消息,忙进谏道:“彦卿位极人臣,岂可再给兵柄?”
太祖道:“朕待彦卿素厚,谅他不至负朕。”
赵普突然道:“陛下奈何负世宗?”【问得好!兜心一拳。】
太祖默然,因即罢议。既而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保大军节度使杨廷璋等,同时入朝,太祖与宴后苑。
赴宴的五个人里,有的忐忑不安,因为心里有鬼,比如说王彦超。有的愤愤不平,因为实在难受,比如郭从义。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当年赵匡胤浪迹天涯,驴行四海的时候,曾经投奔到王彦超手下,当时王彦超同志眼拙,没看出来眼前这个一身丐帮打扮、嘴角挂着鼻涕很潮很fashion的同志后来能混成开国皇帝,于是,随便拿几贯钱就给打发了,整得小伙子的心哇凉哇凉滴。
这件事情,王彦超忘不了,赵皇帝当然更忘不了。
早在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赵匡胤穿上皇袍才刚刚一年,他就在一次宫廷宴会中酒后失言,笑着问王彦超:爱卿,当年你在复州,朕去投靠你,你怎么不收留我呢?
赵匡胤这一笑,王彦超吓得够呛,怎么看怎么觉得皇帝这笑容里藏着一把明晃晃的刀,王彦超吓坏了,他立即避席跪倒,说出了想了好多好多年的圆场话——当年臣不过是个防御使,一勺的浅水怎么能容得下神龙呢!要是陛下当年真留在我那小地方,您还能有今天吗?
第二天,被吓得差点大小便失禁的王彦超,立刻写检查,主动认错,准备受罚,虽然赵匡胤借口一切都是醉酒惹的祸,好言安慰了一番,但是这一惊一吓,毕竟还是在老王脆弱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如今,再次接到皇帝的邀请函,参加这莫名其妙的夜宴,王彦超心里又不免打起了鼓。
再说郭从义,这位节度使是位地道的行伍人,勇猛善战,没有什么歪心思。可赵匡胤对他也不放心。
几天前在最初的殿廷接见时,赵匡胤曾微笑着向他致意,说:“郭爱卿,听说你马球打得非常好,今日为我表演一下如何?”
郭从义正中下怀,他二话没说,当场甩掉礼服下殿,骑马纵横驰骋,周旋击拂,史称“曲尽其妙”。之后人人喝彩,郭从义也喜气洋洋地上殿谢恩,结果赵匡胤似笑非笑地说:“你球打得可真好啊,可惜,这是将军应该做的事儿吗?”
郭从义僵那儿了,他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玩他?但就是这样,他仍然得出席皇帝特意为他们举行的特殊酒会。席间,赵匡胤举杯对赴宴的王彦超等人说:“卿等均国家旧臣,随朕鞍前马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至今尚无休养安乐的时候,这实非朕礼待贤臣的本意。”王彦超马上领会了赵匡胤的意图,当即离席跪奏道:“臣素来功微,承蒙恩宠。如今年事已高,希望陛下能恩准臣告老还乡。”赵匡胤也马上离席,亲自扶起且嘉慰道:“您可以称得上是谦谦君子了。”然而武行德等人却不明白赵匡胤的用意,历陈平昔的战功及履历艰辛。赵匡胤听后说:“这是前朝的事,不值得再提了。”【武行德实是笨伯。】
武行德等人以为自己不提辞职的事,皇帝也就不好意思解职,可是,不要忘了,领导总是有办法的:既然你们不打辞职报告,那么就由我来下发免职决定吧。
赵匡胤迅速下达了诏令,解除了武行德等人的节度使职务,同时给了武行德一个太子太傅的荣誉称号,授予郭从义、王彦超、白重赞、杨廷璋等人上将军的虚职,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罢镇改官”。惟王彦超留镇如故。后人有诗叹道:
尾大原成不掉忧,
日寻祸乱几时休?
谁知杯酒成良策,
尽有兵权一旦收。
就这样,几个人喜气洋洋赴宴来,垂头丧气出宫去。武行德等人叹息几声之后突然顿悟。这一天,在宋朝都城开封府的大街上,四个年过花甲,鬓发斑白的老兵把臂高歌,渐行渐远,终于走出了所有人的视线,只有他们的歌声还隐约可闻:
“漫揾英雄泪,
揖别帝王家。
想当年金戈铁马称雄壮,
不过是胡乱厮杀。
攒家一把刀,
今天刀放下,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且莫道种豆反得瓜……”(全书完)
却说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大惊失色,赵匡胤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后来果然就没事了。
大宋有位供奉官名叫翟守珣,有时随驾微行。一日进谏赵匡胤道:“陛下幸得天下,人心未安,今乘舆轻出,倘有不测,为之奈何?”
匡胤笑道:“帝王创业,自有天命,不能强求,亦不能强拒。从前周世宗在日,见有方面大耳的将士,时常杀死,朕终日侍侧,未尝遭害,可见天命所归,断不至被人暗算呢。”
赵匡胤颇有胆略。在他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固子门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饮了几杯酒以后,赵匡胤突然对他们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之中谁想当皇帝的,可以杀了我,然后去登基。”这些节度使都被他的这种气概镇住了,一个个拜伏在地,战栗不止,连称“不敢,不敢”。赵匡胤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赵匡胤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下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节度使们都三呼万岁,表示顺从。
赵普与宋太祖赵匡胤在年轻的时候就是同学兼朋友,他出身比较艰苦,少年时没有好好读过书,后来就一直跟随赵匡胤打天下。宋朝开国后,赵普白天忙于处理国家政务,夜晚则读《论语》。据说每当遇到重大问题,赵普总是说:“明天再作决策。”晚上回家以后,他从箱子里面拿出一本书仔细地读,第二天准能够提出一个很高明的见解。时间久了,大家都很奇怪,觉得赵普家里一定藏有什么秘籍宝典。有一次,赵匡胤晚上去他家里商量紧急政务,看到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书,一看原来是《论语》。赵匡胤有些奇怪,就问道:“《论语》是小孩子启蒙的书,你为什么还要读它呢?”赵普回答:“《论语》中有治国的大道理,臣已经用半部《论语》帮陛下打了江山,现在要另外半部来帮助陛下治理天下。”在这之后,赵匡胤更加重用赵普,有什么为难的事情都会找赵普来商量。
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做官。接连两天,宋太祖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的时候,又送上奏章,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荐,这下可触怒了宋太祖。宋太祖把奏章撕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来,放在袖子里。退朝回家以后,赵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来,过了几天,又带着它上朝交给宋太祖。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再有一次,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宋太祖不批准。赵普就像前次一样坚持自己意见。宋太祖说:“我就是不准,你能怎么样?”赵普说:“提拔人才,都是为国家着想,陛下怎能凭个人的好恶专断!”宋太祖听了,气得脸色变白,一甩袖就往内宫走。普不能入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
一日,太祖又微行至赵普第,赵普慌忙出迎,导入厅中,拜谒已毕,劝太祖慎自珍重。
太祖复笑语道:“如有人应得天命,任他所为,朕亦不去禁止呢。”
普又答道:“陛下原是圣明,但必谓普天之下,人人悦服,无一与陛下为难,臣却不敢断言。就是典兵诸将帅,亦岂个个可恃?万一乘间窃发,祸起萧墙,那时措手不及,后悔难追。所以为陛下计,总请自重为是!”
这些话实际上是提醒宋太祖,要他记住陈桥兵变的事件,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演。
太祖不禁点首,寻复语普道:“天下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这是为何?我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有何方法?”赵普说:“陛下能如此考虑,天地神人之福也。唐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其原因无他,只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别无他法,惟有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匡胤认为赵普所言极是,不失为良策,遂于建隆二年(公元960年)三月,首先罢免了慕容延钊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调离京师,到外地任节度使。并且从此以后此职不再授人。
赵普认为宋太祖此举固然必要,但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因为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虽是拥护太祖为帝的旧属,建宋有功的大臣,但他们身居要职,拥兵自重,久后难免不生反叛之心。所以,赵普建议应当尽快解决拥兵自重的将领问题。
宋太祖认为赵普的建议不无道理,但苦于无故削夺功臣兵权,恐众将不服。于是,赵普又为太祖献策,提出了一个既能削夺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又便于启齿的借口。赵普说:“臣也不忧此辈叛乱,然而,细观数人,皆非统御之才,恐不能制服部属,万一军伍作孽,彼等亦不由自主。”
赵匡胤认为这倒是个令人无可非议的理由。于是,一天晚朝之后,太祖设宴招待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酒至半酣,太祖屏退左右,对众将说道:“我不是你们帮忙,不会有今天,但身为天子,实属大难,反不如做节度使时逍遥自在。我从当上皇帝后,已一年有余,从没有一晚睡得安稳的。”石守信一班大将慌忙离座问道:“现在藩臣畏服,天下归心,皇上还有什么忧虑呢?”宋太祖笑道:“你们和我,都是故交,何妨直言,这皇帝的宝座,那一个人不想坐呢?”石守信等人听了这话,不禁暗暗惊惶,一齐伏地叩首道:“皇上何出此言,现在天下已定,何人敢生异心,自取灭族之祸?”宋太祖说道:“你们本无此意,但你们的手下贪图富贵,暗中怂恿,一旦变起,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当,但势成骑虎,也就不得不从了。”石守信等人嗽得汗流泱背,涕泣谢道:“我们愚不可及,乞皇上哀怜,指示生路。”
宋太祖道:“你们请起来,我有一个主张,与你们好好商量。”石守信等人慢慢站直来,宋太祖慢慢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少而壮,壮而死,不过一瞬间的事,到了撒手之时,纵有富贵,也难带去,惟有趁活在世上的时候,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令子孙不至穷苦,方才不负此生,我为你们打算,不如辞去兵权,出守大藩,多置田宅,为子孙立个长久基业,自己却买些歌童舞女,日夕欢娱,安享富贵,以乐余年。”石守信等人立即说道:“我们蒙皇上怜念,一至于此,敢不谨遵圣谕么?”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在经过一系列的罢免兵权和政治联姻之后,宋太祖已经牢牢地将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说五代十国时期的诸藩镇拥兵自重,“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的时代终结了。
石守信在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累官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成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出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等职。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石守信认识到:皇帝对他的猜忌,并不那么容易消除。
石守信有位朋友姓梁,其子梁周翰文才出众,很受石守信待见。梁周翰也很有本事,赵匡胤想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当“秘书”。
在一次酒宴上,赵匡胤对石守信说了这个想法。石守信回家后,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梁周翰。梁周翰急忙上书一封,对皇帝表示感谢。不料,收到“感谢信”的赵匡胤龙颜大怒,不仅撤销了这项任命,还把梁周翰赶出京城。
石守信明白,赵匡胤明着是贬谪梁周翰,暗地里是责怪他插手政治,干预人事任免。认识到这一点,石守信从此不问政治,在天平军节度使的岗位上埋头“苦干”,“专事聚敛,积财巨万”,践行“享乐主义价值观”。
过了数年,太祖欲召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入典禁兵。符彦卿系宛邱人,幼擅骑射,壮益骁勇,历晋、汉两朝,已累镇外藩;周太祖即位,授天雄军节度使,晋封魏王。世宗迭册彦卿两女为后。就是光义的夫人,也是彦卿第六女。所以周世宗加封彦卿为太傅,宋太祖更加封他为太师。此时因将帅多已就镇,乃欲召彦卿入值。
赵普闻知消息,忙进谏道:“彦卿位极人臣,岂可再给兵柄?”
太祖道:“朕待彦卿素厚,谅他不至负朕。”
赵普突然道:“陛下奈何负世宗?”【问得好!兜心一拳。】
太祖默然,因即罢议。既而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保大军节度使杨廷璋等,同时入朝,太祖与宴后苑。
赴宴的五个人里,有的忐忑不安,因为心里有鬼,比如说王彦超。有的愤愤不平,因为实在难受,比如郭从义。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当年赵匡胤浪迹天涯,驴行四海的时候,曾经投奔到王彦超手下,当时王彦超同志眼拙,没看出来眼前这个一身丐帮打扮、嘴角挂着鼻涕很潮很fashion的同志后来能混成开国皇帝,于是,随便拿几贯钱就给打发了,整得小伙子的心哇凉哇凉滴。
这件事情,王彦超忘不了,赵皇帝当然更忘不了。
早在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赵匡胤穿上皇袍才刚刚一年,他就在一次宫廷宴会中酒后失言,笑着问王彦超:爱卿,当年你在复州,朕去投靠你,你怎么不收留我呢?
赵匡胤这一笑,王彦超吓得够呛,怎么看怎么觉得皇帝这笑容里藏着一把明晃晃的刀,王彦超吓坏了,他立即避席跪倒,说出了想了好多好多年的圆场话——当年臣不过是个防御使,一勺的浅水怎么能容得下神龙呢!要是陛下当年真留在我那小地方,您还能有今天吗?
第二天,被吓得差点大小便失禁的王彦超,立刻写检查,主动认错,准备受罚,虽然赵匡胤借口一切都是醉酒惹的祸,好言安慰了一番,但是这一惊一吓,毕竟还是在老王脆弱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如今,再次接到皇帝的邀请函,参加这莫名其妙的夜宴,王彦超心里又不免打起了鼓。
再说郭从义,这位节度使是位地道的行伍人,勇猛善战,没有什么歪心思。可赵匡胤对他也不放心。
几天前在最初的殿廷接见时,赵匡胤曾微笑着向他致意,说:“郭爱卿,听说你马球打得非常好,今日为我表演一下如何?”
郭从义正中下怀,他二话没说,当场甩掉礼服下殿,骑马纵横驰骋,周旋击拂,史称“曲尽其妙”。之后人人喝彩,郭从义也喜气洋洋地上殿谢恩,结果赵匡胤似笑非笑地说:“你球打得可真好啊,可惜,这是将军应该做的事儿吗?”
郭从义僵那儿了,他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玩他?但就是这样,他仍然得出席皇帝特意为他们举行的特殊酒会。席间,赵匡胤举杯对赴宴的王彦超等人说:“卿等均国家旧臣,随朕鞍前马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至今尚无休养安乐的时候,这实非朕礼待贤臣的本意。”王彦超马上领会了赵匡胤的意图,当即离席跪奏道:“臣素来功微,承蒙恩宠。如今年事已高,希望陛下能恩准臣告老还乡。”赵匡胤也马上离席,亲自扶起且嘉慰道:“您可以称得上是谦谦君子了。”然而武行德等人却不明白赵匡胤的用意,历陈平昔的战功及履历艰辛。赵匡胤听后说:“这是前朝的事,不值得再提了。”【武行德实是笨伯。】
武行德等人以为自己不提辞职的事,皇帝也就不好意思解职,可是,不要忘了,领导总是有办法的:既然你们不打辞职报告,那么就由我来下发免职决定吧。
赵匡胤迅速下达了诏令,解除了武行德等人的节度使职务,同时给了武行德一个太子太傅的荣誉称号,授予郭从义、王彦超、白重赞、杨廷璋等人上将军的虚职,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罢镇改官”。惟王彦超留镇如故。后人有诗叹道:
尾大原成不掉忧,
日寻祸乱几时休?
谁知杯酒成良策,
尽有兵权一旦收。
就这样,几个人喜气洋洋赴宴来,垂头丧气出宫去。武行德等人叹息几声之后突然顿悟。这一天,在宋朝都城开封府的大街上,四个年过花甲,鬓发斑白的老兵把臂高歌,渐行渐远,终于走出了所有人的视线,只有他们的歌声还隐约可闻:
“漫揾英雄泪,
揖别帝王家。
想当年金戈铁马称雄壮,
不过是胡乱厮杀。
攒家一把刀,
今天刀放下,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且莫道种豆反得瓜……”(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