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夜宿丹巴五保户家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施工到中途,一台车坏了,赶紧停下来修。开始修车的时候,天变了,黑压压的云彩沉甸甸地压了过来,期间还带着无声的闪电。徐经理反应比较快,说道:“李总,液已经配备好了,你们看的压,我就先回了。”
我说:“行行,那你就走吧,我们随时保持联系。”
徐经理坐着他的小车翻过山走了,我留在这里修车。没过半小时,暴雨来了,倾盆而下,像密集的箭头一样,戳得我的人往车里、工棚里乱钻。不一会儿,满沟满洼都是水,大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雨渐渐停了。由于山路滑,大车出不去,小车也是上不了山。我们被困在这里,眼看到吃饭时间了,晚饭还没安排下来。这里因为是新建的井场,平时没有人,所以也没有什么吃的,附近也没有商店,送饭的因为路滑,又送不进来。如果不找吃的,晚饭大家就干饿着了。施工期间,一般都是两顿饭,即上午十点多一顿,下午四点多一顿。夜里加班后,自然有夜宵。现在,眼看到了下午这顿饭时间了,作为老板,我必须得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于是,我就带了杨军,打算步行到附近去找吃的。
我俩在山沟里窜来窜去,发现农户很少,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户人家,破窑,小院,院子里摞有小柴垛,院角的草棚下,拴着两只羊。一老汉蹲在门口,抽着旱烟望着沟壑。
“你好,老人家!”我主动向老人打了个招呼。
“啥事?”老人站了起来。
我见窑门开着,就低了一下头,走了进去,发现家里冰锅冷灶的,一看,就知道是个独居老人。我的眼睛在里面转了个圈儿,然后问老汉:“老人家,你家里有吃的没?”
老汉说:“没有。”
我问:“那你平时吃的啥?”
老汉说:“有两把挂面。”
我也饿得不行了,就说:“那你把挂面给我俩下一点吧,我给你掏钱。”
老汉望了望我,问:“你是不是油鬼子?”
我噗的笑了一下,说:“是的,在前面那个沟里施工,雨下的出不去。”
老汉就生着柴火,给我俩煮了两碗挂面,我吃了,想到沟底下那些人还在饿着,就打起了羊的主意,问老汉的羊卖不卖?老汉说:“咋?你要杀了我的羊?”
我说:“我还有二三十人在沟里,没啥吃,路滑的上不了山,工地又没灶,我看你这米面又不多,我只能把你的羊买下,杀了给工人吃。多少钱,你说个价格,完了还要你做,我把工费都给你掏上。”
老汉拿眼睛翻了翻我,又站在院畔朝沟对面望了望。我发现只有一顿饭的功夫,老天好像兴犹未尽,又丝丝线线地下起了小雨,导致重重叠叠的群山雨雾缭绕。我的设备和帐篷,扎堆在山台上,周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老汉收回目光,转身对我慢腾腾地说道:“要杀,就杀吧。”说着,就去拉羊了。
将羊迁到手里后,老汉问我给多少钱?我见这只白山羊个头不是太大,身长大约有100公分左右,就说:“你要多少,我给你多少。”
老汉说:“给上五六十元吧。”
我心里想:这事要是放在城跟前,看你是这个情况,恨不得要你二三百元,没想到老人张了这么小的口,看来,山后人就是老实。
鉴于老人家里一贫如洗,我就主动说道:“给你二百元,你帮我杀了,煮熟。”说着,就掏出了二百元现金,塞到了老人手里。
老汉二话没说,就将羊缰绳递给杨军,进屋了,很快,他拿出了一把巴掌长的尖头匕首,在院边的石缘上噌、噌地磨了起来。那羊看着刀子,似乎明白了什么,咩咩地叫了起来。我见这只羊双角对撇,眼睛又大又圆,看起来挺俊朗的,心里不免有点发憷,就对杨军说:“你帮忙杀吧,我给咱们打下手”
这时,我想上厕所了,目光寻找了一圈,发现草棚跟前有个门窗烂兮兮的小窑洞,门半开着,就走了过去,刚要进门,只听腾的一声,吓了我一跳。原来窑掌里面的石槽上拴了一条黑毛驴,见我进去,甩了一下蹄子。我就没敢再往进走,就直接在地上撒起来尿。结果驴又打了个响鼻,我估计驴嫌我对着它撒尿,骚搅了它,就赶紧转了个身。
我磨蹭了会儿,出去见老汉把羊捅倒了,掉在树杈上在剥皮。杨军拿了只盆子,在旁边看着。我刚走到跟前,杨军可能想到了煮肉的问题,问道:“你家里有水吧?”
老汉说:“有,昨天套驴刚拉回来了两桶。”
由于煮肉慢,老汉就让杨军先进去生火烧水。我说:“我进去先给咱们烧水吧。”
我进了灶房,才发现老汉用的是风箱,没有鼓风机,更没煤。幸好灶火里有一些干柴,我就给锅里倒了水,点着火,烧了起来。记得我去长庆桥上学时,我家才有了鼓风机。之前烧火做饭,也用的是风箱。
我在丹巴老人家里烟熏火燎地煮起了羊肉,直到晚上七点多,肉才煮熟。因煮肉没什么调料,做出的肉根本不好吃。我和杨军用老人的木桶抬着送到工地后,有人饿的不行,硬吃了一点;有的嫌不好吃,就干巴巴地饿着。
晚上,技术员和工人们打夜战,其他人没法上山,就钻在设备里休息。我为了将自己的车腾出来让别人休息,就提着木桶,和杨军返回老汉家,打算在他的窑里住一晚。他家里没电,点的是煤油灯。炕又黑又脏,人坐上去就心里都发痒。但是没办法,只能在这里将就了。我睡在了窗台边,这里离门近。中间是杨军,再过去是老汉。杨军可能上上下下地跑地乏了,倒头就呼呼大睡,老汉噗的吹灭了煤油灯,那灯在炕栏杆上放着,他在黑夜中抽起了烟,那指甲大的火光一明一暗的,给人感觉像只眼睛在偷窥着你。
黑暗之中,我的脑子慢溜溜地出现了老人手里的那个匕首和他磨刀的情形,由此又想起了流传三国时代,发生在曹操身上的一个“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的典故,顿时身上起了鸡皮疙瘩——老人知道我们是油田人,一般在山里人的心目中,油田人都比较有钱,他会不会乘我们熟睡,把我俩杀了,来个图财害命?这么一想,我立即对老人说道:“老人家,麻烦你把灯点着,我这会还不想睡。”
老人就哧的点着灯,说他吃了点羊肉,胃也不舒服。我见炕对面的墙上,贴着“五保户”的红牌子,就问起了他的情况,家里其他人呢?咋成了五保户?
老汉说他这辈子没结过婚。我问他几个娃娃?他说:“没结婚,咋有娃娃呢?”
我嘿嘿一笑,觉得自己问得够荒唐。我说那你有兄弟姐妹吗?他说他有个哥哥,比他大了五岁。他爹妈去世后,他就跟哥哥一起生活。他哥三十五上才娶上婆娘,生了一个侄子和一个侄女。四十五上,他哥没了,嫂子带侄女嫁人了,他把侄子拉扯大。供帮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在广州一个叫富康的厂子工作。
我估计他没记住全名,就问:“是不是富士康?”
他说:“对着呢,就在那工作。”
我说:“你们这山里能出个大学生,真不容易。你单身匹马地供帮一个大学生,更不容易啊。那你侄子现在管你不?”
老人说:“98年我侄娃回来了一次,说他要在广州买房子,让我想办法凑点钱,我把一群羊卖了,给凑了三万,拿上走了,再没回来。现在村里见我一个人生活,就将我报成了五保户,每年政府还给我一点低保。现在国家政策好的,家里情况再不好,都饿不死了。”他说。
我问老人多年龄了?老人说六十五了。
六十五岁,还不算老,但看上去,老人有七十多岁了。
想到老人家里吃的只有两把挂面,几袋子粮食在了隔壁窑里摞着,家里除了一头驴和两只羊,连个像样的桌椅都没有。这种生活状态,还拉扯大了侄子,供他上了大学。侄子参加工作后,没改善老人的生活,还把家里仅有的一群羊都变成钱拿走了。而且这一走,就是几年。想到这里,心里不免为老人有些不平,就问道:“你辛辛苦苦地把你侄子拉扯大,他一走,几年不见人,你心里不觉得亏吗?”
这话题似乎撞到了老人的心痛处,他翻了个身,身上顶着被子,像青蛙似爬在炕上,拿起烟锅,从一个七八公分长的灰色烟口袋里挖起了烟丝,像要抽烟。我忙坐起,找出烟,给了一支,他摇头,继续往烟锅里填烟丝。点着,吧嗒了几口,才说道:“有时候我想,娃娃在大城市,花销大,来回要路费哩,因此,也不觉得亏。人嘛,活在世上,总得做点问心无愧的事情,不然,死了阎王爷那都不好过。”
听老人这么一说,我心里顿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感到自己的想法有点龌龊,这么善良的一个老人,怎么把他跟曹操夜半杀人联想到一起呢?这不是作践老人吗?
就在这时,不知那里传来了一种奇怪的声音,那声音很熟悉,我好像在那里听过。仔细一想,想起了,小时候,有一次我弟弟被村里的野狗咬了,半夜弟弟做梦哭闹,我奶奶认为弟弟受到惊吓,失魂了,第二天夜里,就用红线将七种颜色的小布头穿在了一起,做了个“招魂牌”,塞在弟弟算穿的上衣里面,裹着擀面杖夹在腋下,然后手里端着一只碗,拿一根筷子,先从十字路口叫起,一边敲碗,一边叫道:“小红,回来吃馍馍喝汤汤来……”
凡是叫魂,身后都得跟一个人,就像皇帝身后的“答应”。前面的人叫声一落,后面的人就得答应:“回来咯——”
“小红回来看奶奶来……”
“回来咯……”
在黑漆漆的夜里,那碗敲起来显得格外清亮,除了村里那不懂事的狗叫几声之外,好像人们都很敬畏这个民俗活动,村里顿时悄无声音。
此刻,又重现了小时候的情景,细想从我上了中学后,好像再没遇到过。现在是啥年代了,还有这种风俗?心里不免有点好奇,就问老汉:“人到底有没有丢魂这一说?”
老人慢腾腾地说道:“你心里有,就有;心里没有,就没有,就看人咋对待这个事情呢。凡是世上流传的东西,都有它的道理。就像人,有穷命人,有富命人,有长命人,有短命人。穷人为啥穷,富人为啥富,都有定数。富人遇到难肠事了,出个钱,就有人帮;穷人遇到难肠事了,就叫个魂,自己给自己打精神。”
听了老人的这番话,我不由得想起了在樊家川遇到的那个放羊老汉,两个互不认识的山后老人,平时的生活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山,都看上去老实巴交的,但都有思想,都说出了让我信服的话。几年后,也就是我挣了钱后,我之所以救助老人,就是通过这两位老人的言行,让我看到了底层老百姓的智慧与心胸,看到了游弋在大山里的灵气与人性的光芒。
第二天早上临走时,我又给了老人五百元,叮咛他以后要注意给家里存米存面,别吃个精光才去磨面。还要给自己买点治胃、治感冒的药,身体不舒服了就能拿出来吃。
过后一到镇子上,我就跟杨军借钱,说我没钱买烟了。那时候,虽然大把大把的挣着钱,但是手里时常没有多少现金。
年底,我结到一笔压裂费时,突然想起了丹巴山里的这个老人,就派人拿了两千元,买了一些米面油什么的,让老人好好过个年。结果听说老人在冬月就没了,没时也没受啥罪,在集市上看人下棋时,往起一站,就倒了下去。人还没拉到医院,就没了,是脑出血。
第二天中午,天晴了,小车能上山了,我就赶紧坐车从沟里撤了出来。撤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大家买饭。我发现村子大队部有一个小饭馆,就让这个小饭馆给我准备一些馒头和面条。
由于我要的东西多,这个小饭馆就暂时不接待零客了,集中为我准备。为了让我等,老板娘你拿出一个小凳子,放门口,给我带的杯子里添了开水,让我等。
这时,我看见饭馆门口坐着一个小姑娘,在捡着韭菜。背向我。可能听见我喝水有点吸溜,就转头看了我一眼。我发现这个姑娘大约有十六七岁,脸上水灵灵的,从眼睛看,有些稚气。
我问:“多大了?”
“十七了。”
“在哪里上学?”
姑娘低头只管摘菜,说道:“在家里。”
我一听,发现这个姑娘还有点个性,正要和她聊,老板娘伸出头喊叫:“翠翠,把菜拿进来。你绣花着呢,这么慢?”
我说:“看你这姑娘,是个灵气人,咋不让念书?”
老板娘说:“这是我侄女,我那兄弟老脑筋,不让读书了,来我这里打工。”
等了一会,饭准备好了,我就装到桶里放到车上,然后朝山下的井场开去。
在丹巴把这五口井干完之后,赵玉林比较满意,后面陆续又给了我一些压裂井。当然,在这期间,我也没有放弃靖边的业务,虽然和志丹比起来,利润低一些,但活儿多,因此不能顾此失彼,能兼顾的业务,还要兼顾上。人是两条腿走路,做事也要两手准备。因为在油田上搞压裂的人很多,有国企的,私企的,竞争也很激烈。所以,干我们这一行的,首选要学会守住地盘。有地盘,才有活干。至于利润的高与低,在于自己去平衡了。
施工到中途,一台车坏了,赶紧停下来修。开始修车的时候,天变了,黑压压的云彩沉甸甸地压了过来,期间还带着无声的闪电。徐经理反应比较快,说道:“李总,液已经配备好了,你们看的压,我就先回了。”
我说:“行行,那你就走吧,我们随时保持联系。”
徐经理坐着他的小车翻过山走了,我留在这里修车。没过半小时,暴雨来了,倾盆而下,像密集的箭头一样,戳得我的人往车里、工棚里乱钻。不一会儿,满沟满洼都是水,大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雨渐渐停了。由于山路滑,大车出不去,小车也是上不了山。我们被困在这里,眼看到吃饭时间了,晚饭还没安排下来。这里因为是新建的井场,平时没有人,所以也没有什么吃的,附近也没有商店,送饭的因为路滑,又送不进来。如果不找吃的,晚饭大家就干饿着了。施工期间,一般都是两顿饭,即上午十点多一顿,下午四点多一顿。夜里加班后,自然有夜宵。现在,眼看到了下午这顿饭时间了,作为老板,我必须得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于是,我就带了杨军,打算步行到附近去找吃的。
我俩在山沟里窜来窜去,发现农户很少,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户人家,破窑,小院,院子里摞有小柴垛,院角的草棚下,拴着两只羊。一老汉蹲在门口,抽着旱烟望着沟壑。
“你好,老人家!”我主动向老人打了个招呼。
“啥事?”老人站了起来。
我见窑门开着,就低了一下头,走了进去,发现家里冰锅冷灶的,一看,就知道是个独居老人。我的眼睛在里面转了个圈儿,然后问老汉:“老人家,你家里有吃的没?”
老汉说:“没有。”
我问:“那你平时吃的啥?”
老汉说:“有两把挂面。”
我也饿得不行了,就说:“那你把挂面给我俩下一点吧,我给你掏钱。”
老汉望了望我,问:“你是不是油鬼子?”
我噗的笑了一下,说:“是的,在前面那个沟里施工,雨下的出不去。”
老汉就生着柴火,给我俩煮了两碗挂面,我吃了,想到沟底下那些人还在饿着,就打起了羊的主意,问老汉的羊卖不卖?老汉说:“咋?你要杀了我的羊?”
我说:“我还有二三十人在沟里,没啥吃,路滑的上不了山,工地又没灶,我看你这米面又不多,我只能把你的羊买下,杀了给工人吃。多少钱,你说个价格,完了还要你做,我把工费都给你掏上。”
老汉拿眼睛翻了翻我,又站在院畔朝沟对面望了望。我发现只有一顿饭的功夫,老天好像兴犹未尽,又丝丝线线地下起了小雨,导致重重叠叠的群山雨雾缭绕。我的设备和帐篷,扎堆在山台上,周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老汉收回目光,转身对我慢腾腾地说道:“要杀,就杀吧。”说着,就去拉羊了。
将羊迁到手里后,老汉问我给多少钱?我见这只白山羊个头不是太大,身长大约有100公分左右,就说:“你要多少,我给你多少。”
老汉说:“给上五六十元吧。”
我心里想:这事要是放在城跟前,看你是这个情况,恨不得要你二三百元,没想到老人张了这么小的口,看来,山后人就是老实。
鉴于老人家里一贫如洗,我就主动说道:“给你二百元,你帮我杀了,煮熟。”说着,就掏出了二百元现金,塞到了老人手里。
老汉二话没说,就将羊缰绳递给杨军,进屋了,很快,他拿出了一把巴掌长的尖头匕首,在院边的石缘上噌、噌地磨了起来。那羊看着刀子,似乎明白了什么,咩咩地叫了起来。我见这只羊双角对撇,眼睛又大又圆,看起来挺俊朗的,心里不免有点发憷,就对杨军说:“你帮忙杀吧,我给咱们打下手”
这时,我想上厕所了,目光寻找了一圈,发现草棚跟前有个门窗烂兮兮的小窑洞,门半开着,就走了过去,刚要进门,只听腾的一声,吓了我一跳。原来窑掌里面的石槽上拴了一条黑毛驴,见我进去,甩了一下蹄子。我就没敢再往进走,就直接在地上撒起来尿。结果驴又打了个响鼻,我估计驴嫌我对着它撒尿,骚搅了它,就赶紧转了个身。
我磨蹭了会儿,出去见老汉把羊捅倒了,掉在树杈上在剥皮。杨军拿了只盆子,在旁边看着。我刚走到跟前,杨军可能想到了煮肉的问题,问道:“你家里有水吧?”
老汉说:“有,昨天套驴刚拉回来了两桶。”
由于煮肉慢,老汉就让杨军先进去生火烧水。我说:“我进去先给咱们烧水吧。”
我进了灶房,才发现老汉用的是风箱,没有鼓风机,更没煤。幸好灶火里有一些干柴,我就给锅里倒了水,点着火,烧了起来。记得我去长庆桥上学时,我家才有了鼓风机。之前烧火做饭,也用的是风箱。
我在丹巴老人家里烟熏火燎地煮起了羊肉,直到晚上七点多,肉才煮熟。因煮肉没什么调料,做出的肉根本不好吃。我和杨军用老人的木桶抬着送到工地后,有人饿的不行,硬吃了一点;有的嫌不好吃,就干巴巴地饿着。
晚上,技术员和工人们打夜战,其他人没法上山,就钻在设备里休息。我为了将自己的车腾出来让别人休息,就提着木桶,和杨军返回老汉家,打算在他的窑里住一晚。他家里没电,点的是煤油灯。炕又黑又脏,人坐上去就心里都发痒。但是没办法,只能在这里将就了。我睡在了窗台边,这里离门近。中间是杨军,再过去是老汉。杨军可能上上下下地跑地乏了,倒头就呼呼大睡,老汉噗的吹灭了煤油灯,那灯在炕栏杆上放着,他在黑夜中抽起了烟,那指甲大的火光一明一暗的,给人感觉像只眼睛在偷窥着你。
黑暗之中,我的脑子慢溜溜地出现了老人手里的那个匕首和他磨刀的情形,由此又想起了流传三国时代,发生在曹操身上的一个“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的典故,顿时身上起了鸡皮疙瘩——老人知道我们是油田人,一般在山里人的心目中,油田人都比较有钱,他会不会乘我们熟睡,把我俩杀了,来个图财害命?这么一想,我立即对老人说道:“老人家,麻烦你把灯点着,我这会还不想睡。”
老人就哧的点着灯,说他吃了点羊肉,胃也不舒服。我见炕对面的墙上,贴着“五保户”的红牌子,就问起了他的情况,家里其他人呢?咋成了五保户?
老汉说他这辈子没结过婚。我问他几个娃娃?他说:“没结婚,咋有娃娃呢?”
我嘿嘿一笑,觉得自己问得够荒唐。我说那你有兄弟姐妹吗?他说他有个哥哥,比他大了五岁。他爹妈去世后,他就跟哥哥一起生活。他哥三十五上才娶上婆娘,生了一个侄子和一个侄女。四十五上,他哥没了,嫂子带侄女嫁人了,他把侄子拉扯大。供帮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在广州一个叫富康的厂子工作。
我估计他没记住全名,就问:“是不是富士康?”
他说:“对着呢,就在那工作。”
我说:“你们这山里能出个大学生,真不容易。你单身匹马地供帮一个大学生,更不容易啊。那你侄子现在管你不?”
老人说:“98年我侄娃回来了一次,说他要在广州买房子,让我想办法凑点钱,我把一群羊卖了,给凑了三万,拿上走了,再没回来。现在村里见我一个人生活,就将我报成了五保户,每年政府还给我一点低保。现在国家政策好的,家里情况再不好,都饿不死了。”他说。
我问老人多年龄了?老人说六十五了。
六十五岁,还不算老,但看上去,老人有七十多岁了。
想到老人家里吃的只有两把挂面,几袋子粮食在了隔壁窑里摞着,家里除了一头驴和两只羊,连个像样的桌椅都没有。这种生活状态,还拉扯大了侄子,供他上了大学。侄子参加工作后,没改善老人的生活,还把家里仅有的一群羊都变成钱拿走了。而且这一走,就是几年。想到这里,心里不免为老人有些不平,就问道:“你辛辛苦苦地把你侄子拉扯大,他一走,几年不见人,你心里不觉得亏吗?”
这话题似乎撞到了老人的心痛处,他翻了个身,身上顶着被子,像青蛙似爬在炕上,拿起烟锅,从一个七八公分长的灰色烟口袋里挖起了烟丝,像要抽烟。我忙坐起,找出烟,给了一支,他摇头,继续往烟锅里填烟丝。点着,吧嗒了几口,才说道:“有时候我想,娃娃在大城市,花销大,来回要路费哩,因此,也不觉得亏。人嘛,活在世上,总得做点问心无愧的事情,不然,死了阎王爷那都不好过。”
听老人这么一说,我心里顿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感到自己的想法有点龌龊,这么善良的一个老人,怎么把他跟曹操夜半杀人联想到一起呢?这不是作践老人吗?
就在这时,不知那里传来了一种奇怪的声音,那声音很熟悉,我好像在那里听过。仔细一想,想起了,小时候,有一次我弟弟被村里的野狗咬了,半夜弟弟做梦哭闹,我奶奶认为弟弟受到惊吓,失魂了,第二天夜里,就用红线将七种颜色的小布头穿在了一起,做了个“招魂牌”,塞在弟弟算穿的上衣里面,裹着擀面杖夹在腋下,然后手里端着一只碗,拿一根筷子,先从十字路口叫起,一边敲碗,一边叫道:“小红,回来吃馍馍喝汤汤来……”
凡是叫魂,身后都得跟一个人,就像皇帝身后的“答应”。前面的人叫声一落,后面的人就得答应:“回来咯——”
“小红回来看奶奶来……”
“回来咯……”
在黑漆漆的夜里,那碗敲起来显得格外清亮,除了村里那不懂事的狗叫几声之外,好像人们都很敬畏这个民俗活动,村里顿时悄无声音。
此刻,又重现了小时候的情景,细想从我上了中学后,好像再没遇到过。现在是啥年代了,还有这种风俗?心里不免有点好奇,就问老汉:“人到底有没有丢魂这一说?”
老人慢腾腾地说道:“你心里有,就有;心里没有,就没有,就看人咋对待这个事情呢。凡是世上流传的东西,都有它的道理。就像人,有穷命人,有富命人,有长命人,有短命人。穷人为啥穷,富人为啥富,都有定数。富人遇到难肠事了,出个钱,就有人帮;穷人遇到难肠事了,就叫个魂,自己给自己打精神。”
听了老人的这番话,我不由得想起了在樊家川遇到的那个放羊老汉,两个互不认识的山后老人,平时的生活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山,都看上去老实巴交的,但都有思想,都说出了让我信服的话。几年后,也就是我挣了钱后,我之所以救助老人,就是通过这两位老人的言行,让我看到了底层老百姓的智慧与心胸,看到了游弋在大山里的灵气与人性的光芒。
第二天早上临走时,我又给了老人五百元,叮咛他以后要注意给家里存米存面,别吃个精光才去磨面。还要给自己买点治胃、治感冒的药,身体不舒服了就能拿出来吃。
过后一到镇子上,我就跟杨军借钱,说我没钱买烟了。那时候,虽然大把大把的挣着钱,但是手里时常没有多少现金。
年底,我结到一笔压裂费时,突然想起了丹巴山里的这个老人,就派人拿了两千元,买了一些米面油什么的,让老人好好过个年。结果听说老人在冬月就没了,没时也没受啥罪,在集市上看人下棋时,往起一站,就倒了下去。人还没拉到医院,就没了,是脑出血。
第二天中午,天晴了,小车能上山了,我就赶紧坐车从沟里撤了出来。撤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大家买饭。我发现村子大队部有一个小饭馆,就让这个小饭馆给我准备一些馒头和面条。
由于我要的东西多,这个小饭馆就暂时不接待零客了,集中为我准备。为了让我等,老板娘你拿出一个小凳子,放门口,给我带的杯子里添了开水,让我等。
这时,我看见饭馆门口坐着一个小姑娘,在捡着韭菜。背向我。可能听见我喝水有点吸溜,就转头看了我一眼。我发现这个姑娘大约有十六七岁,脸上水灵灵的,从眼睛看,有些稚气。
我问:“多大了?”
“十七了。”
“在哪里上学?”
姑娘低头只管摘菜,说道:“在家里。”
我一听,发现这个姑娘还有点个性,正要和她聊,老板娘伸出头喊叫:“翠翠,把菜拿进来。你绣花着呢,这么慢?”
我说:“看你这姑娘,是个灵气人,咋不让念书?”
老板娘说:“这是我侄女,我那兄弟老脑筋,不让读书了,来我这里打工。”
等了一会,饭准备好了,我就装到桶里放到车上,然后朝山下的井场开去。
在丹巴把这五口井干完之后,赵玉林比较满意,后面陆续又给了我一些压裂井。当然,在这期间,我也没有放弃靖边的业务,虽然和志丹比起来,利润低一些,但活儿多,因此不能顾此失彼,能兼顾的业务,还要兼顾上。人是两条腿走路,做事也要两手准备。因为在油田上搞压裂的人很多,有国企的,私企的,竞争也很激烈。所以,干我们这一行的,首选要学会守住地盘。有地盘,才有活干。至于利润的高与低,在于自己去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