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明末之西风渐起 > 第三十四章 联明抗虏

第三十四章 联明抗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鼎与锡翰部激战的同时,一支南明的使团进入西安城内。

    使团的主使节乃是南明的兵科给事中。

    其人名叫陈子龙字人中,号轶符、海士,晚年自号大樽。南直隶松江华亭人,工部侍郎陈所闻之子。

    他早年刚入官场之时曾受夏允彝推崇,于崇祯初年参加以张溥、张采为首的复社,又与夏允彝、徐孚远、周立勋等结几社,为几社六君子之一。

    崇祯十年陈子龙中进士,被授予惠州司理,可惜官还没当多久他就为母丁忧辞去官职,之后丁忧结束,才被授为绍兴府推官。

    前明灭亡后,他以兵科给事中起复效命于弘光朝廷,在之后的时日里和沈犹龙起兵松江,展开抗清活动,后来因为事情败露而逃亡隐居。

    到了隆武年间,陈子龙又加入吴昜义军,隆武帝因此授其为兵部左待郎、左都御史,鲁王监国授他兵部尚书、节制七省漕务。

    永历元年,陈子龙为提督吴胜兆写信通知守将黄斌卿反正。最终遭泄密被捕,于五月十三日趁人不备投水殉国,享年四十岁。

    陈子龙作为明末重要作家,不仅仅是诗歌成就较高,而且气节高尚,最为重要的是他眼光格局也不差,早在此前弘光朝廷兴起一股联虏平寇的策略时他就非常不忿,曾上疏说:“如宋人借金以灭辽,借元以灭金,则益其疾耳。”其后他更是希望朝廷能够与大顺军联合,对抗建奴,因为建奴才是天下真正的敌人。

    因此他被朝廷的东林党人排挤,直到现在,由于袁宗第派遣的白旺部果真没有乱来,而是直奔庐州府抗敌,与来犯的建奴前锋十余次交战,均将其挡住,这件事一出就让朝中反对大顺军的声音立马被马世英借机压了下去。

    马世英是个很实际的人,他非常认同联顺平虏的做法,因为现在弘光政权的大敌不是大顺而是北边的建奴,他不希望朝中某些臣子将重点转移,于是就立马将陈子龙起复,命他为正使节。

    曾说出‘念先帝、先后殉社稷之烈,念三百年生养黔黎尽为被发左衽。’也就是不赞成把清兵看成义师,相反有天下披发左衽危险的章正宸,与说出‘今日可忧者,乞师突厥,召兵契丹,自昔为患。及今不备,万一饮马长、淮,侈功邀赏,将来亦何辞于虏?’的马嘉植为两个副使。

    带着三十多个使团成员,从南京出发逆江而上,在安庆府一带被袁宗第派兵派战船保护一路行进到荆州府一带。

    由于此地是刘芳亮与阿济格混战的前线,非常危险,故而使团不能从南阳入陕,陈子龙等人只能继续前进,下船走陆路从荆州一带进入山区,通过大顺军刘芳亮部控制的山寨前往郧阳府,再从汉中汉阴一带经由山路抵达西安。

    如此以来这一路艰苦之行,足足耗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要不是长江便利,前期走得快,他们估计拖延得更久。

    只是待陈子龙怀着好奇之心抵达西安之后,却听闻了大顺朝实际的掌舵人正在东边抗清,此事令他大失所望,他还是很想见见这个顺军大部撤离之后,在关中重新撑起一片天的豪杰。

    不过柳锦城倒是非常热烈的将其招待了一番,且对陈子龙暗示了了自己能够决定大顺大部分的事,这才使其断了前往平阳府战乱地区寻找张鼎的念想。

    “柳首辅,大顺能有你这般贤臣,岐国公能有你这样的先生,真是他们的大幸啊。”

    来到西安城后,陈子龙与柳锦城详谈了好几次,对于他的见地、能力、品德都令陈子龙十分敬佩。尤其是在见到整个大顺地盘在柳锦城的管理下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商贸发达,政治清明。

    并且最重要的是柳锦城还不是一个喜欢专权独揽的人,他与张鼎一样习惯将所有的工作都分发下去,他只决断大事儿,且尊重其他阁臣的意见,会将政令调整一番,令大家都满意。

    这些相比于马士英争权夺利,在朝中使出卑鄙手段,柳锦城就显得更加从容,正面了一些。

    “唉,要是我大明朝能让您这种大才当上首辅,也不会落得此等田地。”

    对于陈子龙,柳锦城也是十分欣赏,此人虽说有些倔强,对于建奴毁坏衣冠的行为恨之入骨,可是却也颇为懂得是非。

    他没有如同一些东林党人那样,张口闭口闯贼,对于所谓的伪朝任命的爵位官职一概不认,处处透露出一股子高人一等的姿态。

    而陈子龙反倒是对张鼎、对柳锦城等大顺官员十分的有分寸,统统以大顺朝的职位相称,显得非常尊敬,

    “陈兵科谬赞了,其实大明的情况可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掉问题的,就算有人的才能胜我十倍,也无法解决,这是天数,大明王朝已经走到了尽头,其根部都已腐坏,如何回天乏术呢?我大顺军能有此高效、团结、政治清明,完全是因为将不合宜的东西全都推倒重来,而这一切都是我家国公与其他将领文臣一同努力的结果,将之功劳安在我头上是十分不合适的。”

    柳锦城儒雅的一笑,轻轻回绝了陈子龙的夸赞。

    “是在下孟浪了。”陈子龙不敢回应柳锦城所说的大明问题,只能回以微笑,将此事略过。

    两人又交谈了一会儿,陈子龙见气氛合宜,终于出口说明了来意。

    “其实在下与诸位使臣前来西安府,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希望咱们明顺两家能够共同对抗建奴!”

    陈子龙说到这里突然变得严肃了起来:“自建奴进入北直隶、中原、山东等地之后施行了一系列弊政,而且吾观其在辽东所做之事,完全不是奔着改朝换代而来的,而是断绝天下之衣冠,使华夏神州沉陆,坠入腥膻!!!”

    其实满清剃发易服总是有人造谣说这一切都是汉臣孙之獬提出的,证明了是汉人坑汉人,不关满清的事儿。

    但早在万历四十六年也就是一六一八年时,努尔哈赤攻陷辽阳之后就展开了剃发易服。

    之后的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年),后金攻下辽阳,“生擒御史张铨,其余官民皆剃发降”。不久辽东各地大小城池尽入金人手中,“官民皆剃发降”。

    崇祯二年(一六二九年),后金攻至汉儿庄城外,明副将标下官李丰“率城内民剃发出降”。同年,金军进攻遵化,明中军臧调元被擒投降,“遂令剃发”。

    崇祯三年(一六三零年),后金军降沙河驿,“招降城中人,皆令剃发”。

    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并且继续推行剃发易服政策。”

    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满清占据北直隶之后对其他民族强制实行剃发措施,后来只是摄政王多尔衮鉴于全国局势尚未明朗,暂缓汉人剃发。

    这还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小型的剃发易服就不过多赘述了。

    而孙之獬这汉奸可以说只是多尔衮的传声筒,剃发易服一直以来都是建奴的基本国策,怎么会被一个无关轻重的汉臣左右呢?

    所以在这个时代,像陈子龙这种有格局有大局观的人,自然能够看清楚鞑子的真面目,所以才一直希望能将华夏大地上所有的势力都团结起来,一同抗清。

    “人中兄此言正合我意,天下神州将沉,正是需要所有华夏儿郎一同抵抗腥膻的时候!”

    柳锦城听闻此话激动地抓住陈子龙的双手,显得非常高兴,虽然一开始他早就已经猜到了陈子龙的来意,但当他了解到了陈子龙是个什么人之后,才能明白这一些不仅仅是明廷马士英的命令,也是陈子龙本人所想。

    柳锦城好似找到了知己,两人立马拍板决定,互相签署同盟共抗建奴。

    至于其中琐碎之事,比如地方上不遵从大顺朝号令者,随意进攻南明,或者南明麾下胡乱进攻大顺朝者,则被大顺、大明两方共斥。

    还有关于占据的地盘问题,柳锦城表示搁置争议,将一切矛盾都模糊化,先抗清,其他的以后再说。

    当然了,这其中各项细节都需要两方仔细厘定,反正陈子龙还准备等着张鼎回来,于是就放心的待在西安城没事儿就与柳锦城交谈游玩,盟约的事儿则全丢给了章正宸与马嘉植两人。而柳锦城同样将此事交给了下面的专人负责。

    “廷益,你说多铎能否攻下江南,使半壁河山不保?”

    再与柳锦城交谈之时,陈子龙已经和大顺首辅非常熟识,于是便将自己对江南的担心说了出来,他很害怕自己出使的功夫,就丢了家。

    “呵呵,人中,你放心吧,如今马首辅当政,按照你所说的,他手握大权,而大明弘光陛下完全将朝堂都交予他,那么只要马首辅能作为定海神针压住朝堂,则江南必不会丢。其实人中你仔细想想,多铎从中原进攻江淮时真的打的那么顺吗?

    其实你们能有今天困局完全是大明的有些将领太过懦弱被鞑子吓破了胆。这才见到建奴就一路溃逃将地盘、物资、粮草、甚至兵源都丢给了鞑子,其实若是他们真能够死守在江淮,按照他们几十万大军的规模,多铎真一个城一个城的攻打,估计早就把八旗耗费光了,可惜人总是贪生怕死的。

    包括如今的江南也一样,外敌其实大家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鞑子再怎么厉害与我们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能有什么不同?依我看真正的蚀骨之毒反而是内部的争斗,内斗一定会使家国灭亡,而且还是在危急时刻内斗,正可谓是害人又害己啊。”

    柳锦城斜眼看了一下陈子龙,毫不留情的嘲讽了一番南明的政治生态,惹的陈子龙老脸红彤彤的,他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弯弯绕绕?早些年陈子龙可是组建过几社的,对于江南那伙士子是什么东西,他全都非常了解。

    “所以就如同人中问我的话,大明怎能得救?我告诉你,必须有一个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君,先组建一支完全忠于他的军队,再以铁血的手段将那些挡路的害虫全部消灭,介时凭借着江南的财富,定能北伐驱逐鞑虏。

    可惜,此法难度太大了,况且天下还没有这种人,除了我家国公,但你们江南的士子不认他呀。”柳锦城戏谑的说道,陈子龙闻言尴尬的笑了笑。

    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事儿,弘光帝怎会将皇位让人?

    可是他却对柳锦城一直夸赞的人杰张鼎起了些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