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前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根本没死则厄运依旧,死而复生便诅咒破除,琥珀对山溪蛮多有了解,宋阳已经知道琥珀让自己‘入土为安’的本意,自然也就明白为什么木恩就认准这件事,分得要问个明白了。\\WwW.qВ五、c0m\
这次宋阳没客气,但也不夸张,只是实话实说:“我自己就是大夫,由此明白得很,单就这具皮囊而言,死了就是死了,不可能有再活回来的道理。但要说明白的,在荒原上我死时没意识没知觉;醒来后没记忆、全不明白身在何处,更想不起我来自何方、到底是谁,再后来我找到同伴、恢复记忆直到现在回到家里,真正恍如隔世、真正觉得我死去活来了一回。”
说着,宋阳长长呼出一口闷气,语气也放松下来:“事情就是如此了,我是根本没死,还是再世为人,您老做主好了。”
老太婆低头想了想,翻起眼睛看他:“那你到底是没死,还是死了再活回来?”
宋阳跟山里的蛮子实在没法jiāo流了,甩着手带上俩媳fù就走了。
当晚侯府夜宴,任初榕不止召来封邑中各个武装的首领,而是干脆把顾昭君、施萧晓甚至铁匠、瞎子、侏儒等所有提得上名字的人物全都请来了,当得知宋阳准备出兵抗番,丰隆皇帝反应最大,‘啪’地一声就把手里的筷子再在地上了,大笑着连说了三个‘好’字。
当年凤凰城南理宫中的那个小气皇帝,一生气或者开心时就砸筷子的máo病未改。整座封邑中,对南理最关心的人非丰隆莫属,此刻他开心振奋也再正常不过了。
封邑中钱粮满蓄,出兵全无问题,但还有无数数不清的细节事情要做,随后一段时间里,封邑之内一片繁忙……十五天。
从洪口陷落的消息传来至今,已经半个月过去,镇西王依旧下落不明。朝廷还在chōu调、集结新的援军。番兵却势不可挡,自洪口蜂拥而出,山呼海啸般向东席卷而来,沿途所有南理城池,竟没有一座能在番军猛攻下坚持过两日的。
吐蕃摧枯拉朽,南理西疆全面溃败。
每天都有前线的告急文书传入凤凰城,可是还不等朝廷的‘大军即至、固守待援’的信笺再传回去,前线就变成了后方:敌人的后方。
……
黄昏时分,刘厚心神不宁,在厅中来回踱步,偶尔站住片刻、低头略作沉思跟着又摇摇头长叹一声,再度开始踱步。
一名南理军校站在他面前,等了许久见他仍不出声,军校终于忍不住了,抱拳道:“番兵来势汹汹,唐楼城内兵微将寡决难抵挡,若青阳再不派兵增援,待吐蕃大军到时唐楼便完了,求大人早作决断。”
刘厚官拜太守、主掌青阳,当年宋阳参加选贤,和他有过些jiāo往,算起里也是宋阳的故人。
唐楼城位于青阳以西,相距不过五天路程,若能飞到高空鸟瞰,两座城池算是一条街上的邻居,如今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短短十五天,吐蕃人在攻克重镇洪口后,又一口气横扫数座兵马大营、连破四座城池,正挟威猛之势向着洛城扑来。
厅中军校是唐楼派来向青阳求援的。
刘大人终于咬着牙做出决定:“本官与你一千人,返回唐楼驰援!”
失望之sè溢于言表,唐楼军校努力把声音放得平缓些:“番军人数以十万计,只增援一千人,实在是杯水车薪。”
刘大人声音低沉、略带沙哑:“那就一千两百人。”
唐楼军校仍不甘心,还想再多要些援军,摇头道:“大人明鉴……”
这次不等他说完,刘大人就再也忍不住了,加快脚步走到桌子跟前,挥起手掌重重一拍,发出‘嘭’的一声大响,怒声斥骂:“老子手下一共就六千兵卒,分出去一千二已经是chōu筋拔骨,还想再要人,我给你备马,你上凤凰城要去!”
不是刘厚拥兵自卫不顾同袍,实在是力不从心……青阳城是一州之府,无论是城建还是卫戍都比着同州的其他城池更强些,驻防的兵马本来不少,且西南方向上还有一座规模了得的兵马大营,与青阳遥相呼应成掎角之势,单以防务而论,在整片西疆中也算是数得到上的。
可是前阵苦水关开战,王爷为了支持前线,从西疆后方个个防区中chōu调重兵增援苦水,青阳只留下最最基础的六千卫戍,余卒全被调走,至于它西南的兵马大营干脆拔营,尽数赶赴前线……青阳如此,西疆处处如此,几乎都被掏空了,这也是为何吐蕃人在前后突破两座雄关后能够所向披靡的重要缘故。
刘厚手上现在就只剩下六千人,硬是分出两成给唐楼,当真算得仁至义尽了。
眼看着太守大人脸上的筋ròu都在抖动、扭曲,唐楼军校不敢再讨价还价,躬身行礼致谢,刘厚也再废话,命人取来纸笔开始写调令,但才刚写了几个字,忽然mén外有军士来禀,前方又有重要军情传到:唐楼太守不战而逃,麾下兵马弃城四散!
刘厚只觉得耳朵里嗡的一声像,脑袋涨得快要炸开了似的。一千两百援军正要出发,吐蕃人还没到,唐楼竟然就完了。
唐楼不再,青阳就变成前线了。
刘大人虽然是武官,但他从没去想过上前线这回事,不过这次也不能算他上前线,只能算他是被前线给上了。
máo笔被狠狠掷到了桌子上,前面城池的太守和士兵都跑了,这道调兵令当然也就不用再写下去,刘厚抬起头狠狠瞪了身前的唐楼军校一眼,后者脸sè苍白,显然也是被这个消息惊呆了。
刘厚双手攥拳,心中又恨又怒又惊又怕,好半晌后才深深吸了一口气,再度开口:“茅青,我且问你,你家太守不战而逃,你呢?你也要逃么?”
唐楼来的军官叫做茅青,他来时曾对刘厚通报过姓名,是以刘厚知道他叫什么。
茅青用力摇头:“宁死不退。”
刘厚又一拍桌案,大声道:“大好男儿,理应如此!”说着,再度拿起笔,换过一张新纸,又重新写了一封信,不过这次不再是调兵文书,写好后刘厚将其递到茅青手中:“太守逃了,总还会有些忠勇将士留下来,而番兵势大,城中无主,这一仗他们没法打,本官着你速速返回唐楼,沿途收拢南理将士、带他们后撤青阳,来日青阳城中,你我并肩共抵吐蕃!”
茅青应命,领了刘大人的手令去了,选择快马即刻出城,不过他在向西奔驰一段、确定四周再无旁人后,他一带缰绳掉转马头,不再去往唐楼而是向着南面的山区跑了下去,大好男儿终归还是舍不得大好xìng命,连自家太守都跑了,他这个区区军士还什么强。
传令让茅青去收拢残兵,不过平心而论,刘大人也真没指望他什么,待茅青走后刘厚仍旧踱步不停,唐楼完了,青阳就变成前线了,一座城、六千兵、抵挡铺天盖地而来的吐蕃铁骑?
打胜是不用再想了,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与城共存亡还是学唐楼太守的样子弃城逃命,这倒是个问题……足足琢磨了快一炷香的功夫,刘大人终于呼出了一口闷气,还是决定留下来了。不是他不怕死,更不是他想以死报国,留下来的原因很简单:
他爹曾是个不大不小的京官,告老后就安家在凤凰城,身为太守临阵脱逃是天大的罪过,战luàn时又会动用重典,说不定朝廷查办时真就会诛了他的九族,他能逃命他爹却无处可去。
就算朝廷开恩不杀他爹,他爹也会被万人戳住脊梁骨,老头子一辈子都过得四平八稳受人尊敬,临了临了做儿子的有哪能让他在受连累、受那份罪。
既然如此,便留下来吧!
青阳太守传令,全城整顿防务,各部兵马各司职守;城中十五到四十五岁的青壮男子,一律不准离城,战时添做劳力或备军;至于中老弱fù孺若想走便可离开,但限时两天,两天后封mén落锁,那时就谁也不许走了。
命令传下去,青阳城转眼luàn成一团,好在城中军士早有准备,千余兵卒分作小队把守街头疏导百姓,一时的纷luàn很快平息、变成了忙碌。
而这份大战前的忙碌,却并没有萧杀之意,只有沉沉死气!即便是耳目闭塞的老太婆或者还不懂事的小娃儿也能明白,这一仗根本都没得打。
不过让刘厚稍有些意外的是,两天时间里逃离青阳的百姓,竟然并不太多…其实不难理解的,青壮都被强留了下来,老人舍不得儿子、nv子舍不得丈夫、儿nv更离不开父母,没了顶梁柱,孤儿寡母地就算离开家乡,又能有什么出路,与其死前还要再离别一次,还不如大家共聚一城,等城破时候共赴黄泉。
两天过后,青阳城中暮钟响起,限时已到,随着一声声号令传递,青阳城四座大mén徐徐关闭。
刘厚沉坐于军戍守正堂,双目闭合面无表情,不知在想着什么,或许什么都没想吧,说真的,也的确没什么可想的。这个时候忽然一阵脚步声响起,刘厚睁眼一看,只见青阳司马葛老头正跌跌闯闯地跑来,老头子神情jī动,口中语无伦次:“大人,来了、来了、蛮子、兵……”
蛮子?吐蕃人么?汉人习惯把高原人叫做番子,不过也有把他们喊做西蛮的,青阳城早都派出去哨探了,吐蕃人现在还没到,司马大人这是疯了么?刘厚一笑了之,并不追究什么,而是好奇反问:“你不是走了么?怎么现在还在?”
葛司马六十好几了,早都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了,这次刘厚决意留守青阳、与城共存亡时,还特意开出了一张功勋状赠与葛老头,这张状子一写,就意味着司马大人不再是官面人物,随后都可以走了,另外刘厚还特别开恩,允他带着所有家眷一起走,包括他两个正值壮年的儿子和一个刚满十五的孙子。
虽然葛老头平时不太会做人,不怎么得刘厚的待见,可毕竟是共处几十年的同袍了,刘大人最后还是给他留了一条归路。两天前刘厚把状子和放行令jiāo给司马大人时,老头子并没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自那后就再没见过他。
没想到他还没走。
不止葛老头没走,他的两个儿子也留了下来,其他人和葛家的孙儿小辈都离开了。
司马大人可没心思和他唠叨那些破事,用力摆手,仍一个劲得喊着:“来了,来了!”
刘大人上前按住了老头子的肩膀,呵呵笑道:“莫急,慢慢说,什么来了?”
“蛮人、援军、常chūn侯来了!”老头子终于把这口气顺过来了,也顾不得上官下属的礼节,随手抓起刘大人的凉茶,一股脑倒进嘴巴里。
刘厚则呆立当堂,愣愣望着他:“你再说一边?”
不等司马大人再开口,mén下亲兵就赶来传报:常chūn侯率军驰援青阳城,先遣已经进入青阳东郊,大队人马缀后三十里,正徐徐前进……什么先遣大队、罗里罗嗦地话全不要紧,真正重要的不过五个字:常chūn侯、援军!
刘厚霍然大喜!欢呼般得传令下去,率同城中所有重要官员急匆匆赶赴东mén,刚刚闭合的城mén重新打开,而此时封邑的先遣已经进入视线:
漫天红云之下,三杆大旗迎风招展,左首‘红bō’、正中‘长chūn’、右首则是公主专配的青凤旗,‘玄机’两字写得龙飞凤舞。
大旗之下不见常chūn侯,只有一个年轻nv子顶盔冠甲,左手牵缰右手提刀,美目流转左顾右盼,说不出的威风得意、说不出的英姿飒爽,似乎是领兵打仗让她太开心了,俏脸上梨涡深深、笑纹散个不停,不是任小捕是谁!
常chūn侯好大的场面,竟用堂堂南理公主来给他做先遣。
等公主带队走得更近些,待刘厚和一众官员见到了公主统带的军容,人人都是一愕、脸上的笑容转眼僵硬……公主身边跟了差不多两千南理军兵,自从云顶在燕子坪闹事后,镇西王就给封邑派驻了守军,如今封邑起兵抗番、所有武装倾巢而出,这一部兵马自然追随,这没什么可说,可是除了两个千人队外,公主身后还缀了大群的牲口:牛、羊。
南理士兵现在都客串了牧童、羊倌,大群牲口周围还有十几条猎狗来回巡弋,这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放牧的?
虽然率领的是牛羊大军,但丝毫没妨碍公主殿下自己找感觉,笑得合不拢嘴。
就算来得是牛羊,也比什么都不来强,何况公主身边还追随了两千战士,刘厚带着大伙一路小跑着迎上前,按照身份参见施礼、寒暄客套自不必说,应酬这些对任小捕也不在话下,客气话过后,小捕指了指身后的牲口,笑道:“这些都是口粮,常chūn侯统带的队伍里,有一支饭量太大,怕你们应付不来,干脆我们自己从封邑中带来,专ròu专用、刘大人要帮我们好生保管。”
刘厚连声称是,赶忙命人去安置牲口,当然也少不了又是一番感jī之词,随即请公主入城休息。
不料小捕双眼一瞪:“现在我进城?那怎么行,我得等常chūn侯一起。”
说着,一转手中大刀,挽了个漂亮刀huā,跟着将其挂在战马的德胜钩上,自己则翻身下马,进入青阳城迎接官吏的队伍,笑眯眯地等着心上人到来。
最新全本:、、、、、、、、、、
根本没死则厄运依旧,死而复生便诅咒破除,琥珀对山溪蛮多有了解,宋阳已经知道琥珀让自己‘入土为安’的本意,自然也就明白为什么木恩就认准这件事,分得要问个明白了。\\WwW.qВ五、c0m\
这次宋阳没客气,但也不夸张,只是实话实说:“我自己就是大夫,由此明白得很,单就这具皮囊而言,死了就是死了,不可能有再活回来的道理。但要说明白的,在荒原上我死时没意识没知觉;醒来后没记忆、全不明白身在何处,更想不起我来自何方、到底是谁,再后来我找到同伴、恢复记忆直到现在回到家里,真正恍如隔世、真正觉得我死去活来了一回。”
说着,宋阳长长呼出一口闷气,语气也放松下来:“事情就是如此了,我是根本没死,还是再世为人,您老做主好了。”
老太婆低头想了想,翻起眼睛看他:“那你到底是没死,还是死了再活回来?”
宋阳跟山里的蛮子实在没法jiāo流了,甩着手带上俩媳fù就走了。
当晚侯府夜宴,任初榕不止召来封邑中各个武装的首领,而是干脆把顾昭君、施萧晓甚至铁匠、瞎子、侏儒等所有提得上名字的人物全都请来了,当得知宋阳准备出兵抗番,丰隆皇帝反应最大,‘啪’地一声就把手里的筷子再在地上了,大笑着连说了三个‘好’字。
当年凤凰城南理宫中的那个小气皇帝,一生气或者开心时就砸筷子的máo病未改。整座封邑中,对南理最关心的人非丰隆莫属,此刻他开心振奋也再正常不过了。
封邑中钱粮满蓄,出兵全无问题,但还有无数数不清的细节事情要做,随后一段时间里,封邑之内一片繁忙……十五天。
从洪口陷落的消息传来至今,已经半个月过去,镇西王依旧下落不明。朝廷还在chōu调、集结新的援军。番兵却势不可挡,自洪口蜂拥而出,山呼海啸般向东席卷而来,沿途所有南理城池,竟没有一座能在番军猛攻下坚持过两日的。
吐蕃摧枯拉朽,南理西疆全面溃败。
每天都有前线的告急文书传入凤凰城,可是还不等朝廷的‘大军即至、固守待援’的信笺再传回去,前线就变成了后方:敌人的后方。
……
黄昏时分,刘厚心神不宁,在厅中来回踱步,偶尔站住片刻、低头略作沉思跟着又摇摇头长叹一声,再度开始踱步。
一名南理军校站在他面前,等了许久见他仍不出声,军校终于忍不住了,抱拳道:“番兵来势汹汹,唐楼城内兵微将寡决难抵挡,若青阳再不派兵增援,待吐蕃大军到时唐楼便完了,求大人早作决断。”
刘厚官拜太守、主掌青阳,当年宋阳参加选贤,和他有过些jiāo往,算起里也是宋阳的故人。
唐楼城位于青阳以西,相距不过五天路程,若能飞到高空鸟瞰,两座城池算是一条街上的邻居,如今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短短十五天,吐蕃人在攻克重镇洪口后,又一口气横扫数座兵马大营、连破四座城池,正挟威猛之势向着洛城扑来。
厅中军校是唐楼派来向青阳求援的。
刘大人终于咬着牙做出决定:“本官与你一千人,返回唐楼驰援!”
失望之sè溢于言表,唐楼军校努力把声音放得平缓些:“番军人数以十万计,只增援一千人,实在是杯水车薪。”
刘大人声音低沉、略带沙哑:“那就一千两百人。”
唐楼军校仍不甘心,还想再多要些援军,摇头道:“大人明鉴……”
这次不等他说完,刘大人就再也忍不住了,加快脚步走到桌子跟前,挥起手掌重重一拍,发出‘嘭’的一声大响,怒声斥骂:“老子手下一共就六千兵卒,分出去一千二已经是chōu筋拔骨,还想再要人,我给你备马,你上凤凰城要去!”
不是刘厚拥兵自卫不顾同袍,实在是力不从心……青阳城是一州之府,无论是城建还是卫戍都比着同州的其他城池更强些,驻防的兵马本来不少,且西南方向上还有一座规模了得的兵马大营,与青阳遥相呼应成掎角之势,单以防务而论,在整片西疆中也算是数得到上的。
可是前阵苦水关开战,王爷为了支持前线,从西疆后方个个防区中chōu调重兵增援苦水,青阳只留下最最基础的六千卫戍,余卒全被调走,至于它西南的兵马大营干脆拔营,尽数赶赴前线……青阳如此,西疆处处如此,几乎都被掏空了,这也是为何吐蕃人在前后突破两座雄关后能够所向披靡的重要缘故。
刘厚手上现在就只剩下六千人,硬是分出两成给唐楼,当真算得仁至义尽了。
眼看着太守大人脸上的筋ròu都在抖动、扭曲,唐楼军校不敢再讨价还价,躬身行礼致谢,刘厚也再废话,命人取来纸笔开始写调令,但才刚写了几个字,忽然mén外有军士来禀,前方又有重要军情传到:唐楼太守不战而逃,麾下兵马弃城四散!
刘厚只觉得耳朵里嗡的一声像,脑袋涨得快要炸开了似的。一千两百援军正要出发,吐蕃人还没到,唐楼竟然就完了。
唐楼不再,青阳就变成前线了。
刘大人虽然是武官,但他从没去想过上前线这回事,不过这次也不能算他上前线,只能算他是被前线给上了。
máo笔被狠狠掷到了桌子上,前面城池的太守和士兵都跑了,这道调兵令当然也就不用再写下去,刘厚抬起头狠狠瞪了身前的唐楼军校一眼,后者脸sè苍白,显然也是被这个消息惊呆了。
刘厚双手攥拳,心中又恨又怒又惊又怕,好半晌后才深深吸了一口气,再度开口:“茅青,我且问你,你家太守不战而逃,你呢?你也要逃么?”
唐楼来的军官叫做茅青,他来时曾对刘厚通报过姓名,是以刘厚知道他叫什么。
茅青用力摇头:“宁死不退。”
刘厚又一拍桌案,大声道:“大好男儿,理应如此!”说着,再度拿起笔,换过一张新纸,又重新写了一封信,不过这次不再是调兵文书,写好后刘厚将其递到茅青手中:“太守逃了,总还会有些忠勇将士留下来,而番兵势大,城中无主,这一仗他们没法打,本官着你速速返回唐楼,沿途收拢南理将士、带他们后撤青阳,来日青阳城中,你我并肩共抵吐蕃!”
茅青应命,领了刘大人的手令去了,选择快马即刻出城,不过他在向西奔驰一段、确定四周再无旁人后,他一带缰绳掉转马头,不再去往唐楼而是向着南面的山区跑了下去,大好男儿终归还是舍不得大好xìng命,连自家太守都跑了,他这个区区军士还什么强。
传令让茅青去收拢残兵,不过平心而论,刘大人也真没指望他什么,待茅青走后刘厚仍旧踱步不停,唐楼完了,青阳就变成前线了,一座城、六千兵、抵挡铺天盖地而来的吐蕃铁骑?
打胜是不用再想了,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与城共存亡还是学唐楼太守的样子弃城逃命,这倒是个问题……足足琢磨了快一炷香的功夫,刘大人终于呼出了一口闷气,还是决定留下来了。不是他不怕死,更不是他想以死报国,留下来的原因很简单:
他爹曾是个不大不小的京官,告老后就安家在凤凰城,身为太守临阵脱逃是天大的罪过,战luàn时又会动用重典,说不定朝廷查办时真就会诛了他的九族,他能逃命他爹却无处可去。
就算朝廷开恩不杀他爹,他爹也会被万人戳住脊梁骨,老头子一辈子都过得四平八稳受人尊敬,临了临了做儿子的有哪能让他在受连累、受那份罪。
既然如此,便留下来吧!
青阳太守传令,全城整顿防务,各部兵马各司职守;城中十五到四十五岁的青壮男子,一律不准离城,战时添做劳力或备军;至于中老弱fù孺若想走便可离开,但限时两天,两天后封mén落锁,那时就谁也不许走了。
命令传下去,青阳城转眼luàn成一团,好在城中军士早有准备,千余兵卒分作小队把守街头疏导百姓,一时的纷luàn很快平息、变成了忙碌。
而这份大战前的忙碌,却并没有萧杀之意,只有沉沉死气!即便是耳目闭塞的老太婆或者还不懂事的小娃儿也能明白,这一仗根本都没得打。
不过让刘厚稍有些意外的是,两天时间里逃离青阳的百姓,竟然并不太多…其实不难理解的,青壮都被强留了下来,老人舍不得儿子、nv子舍不得丈夫、儿nv更离不开父母,没了顶梁柱,孤儿寡母地就算离开家乡,又能有什么出路,与其死前还要再离别一次,还不如大家共聚一城,等城破时候共赴黄泉。
两天过后,青阳城中暮钟响起,限时已到,随着一声声号令传递,青阳城四座大mén徐徐关闭。
刘厚沉坐于军戍守正堂,双目闭合面无表情,不知在想着什么,或许什么都没想吧,说真的,也的确没什么可想的。这个时候忽然一阵脚步声响起,刘厚睁眼一看,只见青阳司马葛老头正跌跌闯闯地跑来,老头子神情jī动,口中语无伦次:“大人,来了、来了、蛮子、兵……”
蛮子?吐蕃人么?汉人习惯把高原人叫做番子,不过也有把他们喊做西蛮的,青阳城早都派出去哨探了,吐蕃人现在还没到,司马大人这是疯了么?刘厚一笑了之,并不追究什么,而是好奇反问:“你不是走了么?怎么现在还在?”
葛司马六十好几了,早都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了,这次刘厚决意留守青阳、与城共存亡时,还特意开出了一张功勋状赠与葛老头,这张状子一写,就意味着司马大人不再是官面人物,随后都可以走了,另外刘厚还特别开恩,允他带着所有家眷一起走,包括他两个正值壮年的儿子和一个刚满十五的孙子。
虽然葛老头平时不太会做人,不怎么得刘厚的待见,可毕竟是共处几十年的同袍了,刘大人最后还是给他留了一条归路。两天前刘厚把状子和放行令jiāo给司马大人时,老头子并没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自那后就再没见过他。
没想到他还没走。
不止葛老头没走,他的两个儿子也留了下来,其他人和葛家的孙儿小辈都离开了。
司马大人可没心思和他唠叨那些破事,用力摆手,仍一个劲得喊着:“来了,来了!”
刘大人上前按住了老头子的肩膀,呵呵笑道:“莫急,慢慢说,什么来了?”
“蛮人、援军、常chūn侯来了!”老头子终于把这口气顺过来了,也顾不得上官下属的礼节,随手抓起刘大人的凉茶,一股脑倒进嘴巴里。
刘厚则呆立当堂,愣愣望着他:“你再说一边?”
不等司马大人再开口,mén下亲兵就赶来传报:常chūn侯率军驰援青阳城,先遣已经进入青阳东郊,大队人马缀后三十里,正徐徐前进……什么先遣大队、罗里罗嗦地话全不要紧,真正重要的不过五个字:常chūn侯、援军!
刘厚霍然大喜!欢呼般得传令下去,率同城中所有重要官员急匆匆赶赴东mén,刚刚闭合的城mén重新打开,而此时封邑的先遣已经进入视线:
漫天红云之下,三杆大旗迎风招展,左首‘红bō’、正中‘长chūn’、右首则是公主专配的青凤旗,‘玄机’两字写得龙飞凤舞。
大旗之下不见常chūn侯,只有一个年轻nv子顶盔冠甲,左手牵缰右手提刀,美目流转左顾右盼,说不出的威风得意、说不出的英姿飒爽,似乎是领兵打仗让她太开心了,俏脸上梨涡深深、笑纹散个不停,不是任小捕是谁!
常chūn侯好大的场面,竟用堂堂南理公主来给他做先遣。
等公主带队走得更近些,待刘厚和一众官员见到了公主统带的军容,人人都是一愕、脸上的笑容转眼僵硬……公主身边跟了差不多两千南理军兵,自从云顶在燕子坪闹事后,镇西王就给封邑派驻了守军,如今封邑起兵抗番、所有武装倾巢而出,这一部兵马自然追随,这没什么可说,可是除了两个千人队外,公主身后还缀了大群的牲口:牛、羊。
南理士兵现在都客串了牧童、羊倌,大群牲口周围还有十几条猎狗来回巡弋,这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放牧的?
虽然率领的是牛羊大军,但丝毫没妨碍公主殿下自己找感觉,笑得合不拢嘴。
就算来得是牛羊,也比什么都不来强,何况公主身边还追随了两千战士,刘厚带着大伙一路小跑着迎上前,按照身份参见施礼、寒暄客套自不必说,应酬这些对任小捕也不在话下,客气话过后,小捕指了指身后的牲口,笑道:“这些都是口粮,常chūn侯统带的队伍里,有一支饭量太大,怕你们应付不来,干脆我们自己从封邑中带来,专ròu专用、刘大人要帮我们好生保管。”
刘厚连声称是,赶忙命人去安置牲口,当然也少不了又是一番感jī之词,随即请公主入城休息。
不料小捕双眼一瞪:“现在我进城?那怎么行,我得等常chūn侯一起。”
说着,一转手中大刀,挽了个漂亮刀huā,跟着将其挂在战马的德胜钩上,自己则翻身下马,进入青阳城迎接官吏的队伍,笑眯眯地等着心上人到来。
最新全本:、、、、、、、、、、